智能制造产品、商用终端产品和智能互联产品。
智能控制、商用终端、智能互联
智能控制 、 商用终端 、 智能互联
电子、通信、仪器仪表、电机和电子电工机械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含税控设备、居民身份证读卡机具、彩票机具、IC卡读写设备、智能监控产品、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电子交易终端设备和软件、商用密码产品);经营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家限制经营的货物和技术除外)。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按产品 | 智能制造类 | 1.19亿 | 60.30% | 9507.85万 | 59.11% | 65.66% | 19.79% |
商用终端类 | 6825.22万 | 34.72% | 6067.08万 | 37.72% | 21.21% | 11.11% | |
其他业务 | 678.19万 | 3.45% | 242.71万 | 1.51% | 12.18% | 64.21% | |
智能互联类 | 302.28万 | 1.54% | 268.44万 | 1.67% | 0.95% | 11.19% | |
按地区 | 国内 | 1.90亿 | 96.55% | 1.58亿 | 98.49% | 87.82% | 16.53% |
其他业务 | 678.19万 | 3.45% | 242.71万 | 1.51% | 12.18% | 64.2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5500.78万 | 13.48% |
第二名 |
5310.49万 | 13.02% |
第三名 |
1602.56万 | 3.93% |
第四名 |
1576.37万 | 3.86% |
第五名 |
1215.96万 | 2.9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一名 |
1.04亿 | 27.21% |
第二名 |
2797.74万 | 7.30% |
第三名 |
1822.93万 | 4.76% |
第四名 |
1601.02万 | 4.18% |
第五名 |
951.04万 | 2.4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4660.68万 | 23.93% |
第2名 |
2710.00万 | 13.91% |
第3名 |
1078.66万 | 5.54% |
第4名 |
931.84万 | 4.78% |
第5名 |
814.32万 | 4.1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第1名 |
5003.99万 | 15.86% |
第2名 |
3663.19万 | 11.61% |
第3名 |
2364.35万 | 7.50% |
第4名 |
1119.66万 | 3.55% |
第5名 |
1101.15万 | 3.4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7782.71万 | 27.95% |
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 |
1454.49万 | 5.22% |
浙江省台州市电信公司 |
1027.61万 | 3.69% |
浙江美机缝纫机有限公司 |
732.75万 | 2.6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
728.63万 | 2.62%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智能制造产品 面对疫情影响下被“暂停”的市场需求,研发把握空档期,抓紧时间“修炼内功”,通过开展基础研究、短板研究及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创新,开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根据市场特性,成立“台州中心”,真正形成销售、市场、售后铁三角立体作战模式,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综合服务销售。生产运营导入“精益生产”概念,提高OTD及时交货率,满足客户需求。 (2)商用终端产品 2020年身份核验类商用终端产品销售收入较上一报告期略有提升,上半年因新冠疫情原因,原材料配件供应、项目推进受到一定影响,但公司抓住疫情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及时攻关疫情...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智能制造产品
面对疫情影响下被“暂停”的市场需求,研发把握空档期,抓紧时间“修炼内功”,通过开展基础研究、短板研究及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创新,开发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根据市场特性,成立“台州中心”,真正形成销售、市场、售后铁三角立体作战模式,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向综合服务销售。生产运营导入“精益生产”概念,提高OTD及时交货率,满足客户需求。
(2)商用终端产品
2020年身份核验类商用终端产品销售收入较上一报告期略有提升,上半年因新冠疫情原因,原材料配件供应、项目推进受到一定影响,但公司抓住疫情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及时攻关疫情场景下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武汉、北京、大连、新疆、重庆等多地全员核酸检测提供了专用信息采集设备和系统,并创新推出一系列产品方案支持身份证核验、人证核验、戴口罩人证比对、精准体温检测(面部测温、腕部测温可选),该项目类别销售贡献及毛利均较上一报告期有所提高。
影响报告期内业绩的主要因素体现在某些重点业务区域因防控需要,人员流动受到限制,项目推进、验收及交付周期延迟,且部分元器件涨价,供货周期延长。针对上述问题公司积极寻求突破,根据供应链情况改型升级和物料替代,并推出多套适配方案以更好满足客户和项目需求。
(3)智能互联产品
2020年智能互联产品仍处于市场培育和推广阶段,相关产品还在持续迭代改进,整体方案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充和完善,较上一个报告期实施学校在逐步增加,2021年度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4)电力行业产品
主要有两个产品方向,一是智能用电服务,各种电力智能终端设备、智能营业厅建设、电力信息化系统及设备的运维服务。另一个是智能配电,主要包括电能质量智能矫正产品、配电房智能在线监测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主要客户对象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各网省供电企业,为电力客户提供“软件”+“硬件”+“服务”的完整解决方案。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600,847.38元,较上一报告期下降35.02%。主要原因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开工不足,原材料特别是芯片供应短缺,导致智能制造类产品销售收入下降。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5,482,770.90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主要因素:
1、受疫情及国内外经济整体环境影响,报告期内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5%左右;
2、报告期内因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部分产品毛利率明显下降;
3、因公司产品技术更新换代,报告期内计提了存货减值损失988万元左右。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智能制造产品
国家加大对制造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投资的政策支持,公司坚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储备,在原创性技术和产品上加大投入、持续推动高端市场渗透率。结合公司在缝制设备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积累与客户沉淀,挖掘在服装行业积累的渠道与专业技术,2021年可以进一步优化迭代智能制造产品,借2021CISMA会展在市场上取得进一步突破,并搭建智能制造技术平台。
(2)商用终端产品
针对智能身份核验行业要求,公司率先全面支持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身份证实人实证微模块身份核验、eID数字身份核验及可信身份核验这四种模式的全方位安全身份核验解决方案,实现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互通,高效安全地完成身份实人实证核验与信息登记。同时,公司不仅完成硬件方案的国产化改型升级,更实现了终端程序、数据库、平台端的国产化兼容适配,成为行业领先的、全面国产化技术方案的智能身份核验设备及方案的提供商。
公司将继续挖掘存量市场并积极开拓增量市场,持续扩大人证核验类产品市场,依托市场口碑,推进扩大市场的人证核验、可信认证设备、智能物联网等可复制化的应用,聚焦公安特行、酒店、医疗、中小企业等行业,突破重点场景领域应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硬科技,并联合各方合作伙伴,整合各种生态资源拓展应用场景。
(3)智能互联产品
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2.0的稳步推进和实施,智能互联产品在教育信息化方向市场空间非常大,除了多样化的产品外,学校更迫切需要的是能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持续服务的企业。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头部企业及新加入的线上教育企业也不断涌入。公司虽然在产品设计、内容研发及运营管理上有一些优势,但是由于行业沉淀不够,业内声量还较弱,整体上仍然处于市场培育期。
2021年公司将继续在工业物联网、智慧校园领域提供解决方案,面向智能制造,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积极探索新的市场推广和业务合作模式。
(4)电力行业产品
2021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都提出了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智慧物联体系。精伦电气在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服务等领域都具有完整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已经开始在数字化营业厅、数字化配电台区精细化管理等领域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
(二)公司发展战略
(1)智能制造产品
2021年,在传统产品上扩大份额,细分市场上有建树,还要在智能制造方向上取得突破,完成里程牌的目标。
2020年,在完成工业互联网产品全系列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缝纫设备数据采集、工位屏边缘计算、蓝牙通讯模组、智能网关与缝制车间MES系统的完整产品。2021年度有望在服装行业、箱包行业、汽车座椅行业取得质的突破,实现服装快反工厂的技术突破。
加快管理创新和变革,由预测式批量生产转变为需求驱动的定制化柔性生产,发展“物联网+”,从传统销售模式向产品交付后的服务及个性化、服装厂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延伸,探索收费新方式,加大智能化装备与服务。
(2)商用终端产品
依托多年在身份识别领域技术与场景应用积累,围绕智能设备、智能物联、大数据应用、国产安全四大方向,全力支持“智能识别+AIoT生态蓝图”。围绕AI技术能力,将成熟的可信身份识别与核验解决方案与各类终端设备连接,推动智能物联终端设备创新和行业场景化应用。在物联网终端、智能终端、平台软件、AI软件形成有竞争力的系列产品,成为智能识别+AIoT领域方案专家、行业应用核心供应商、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3)智能互联产品
2021年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继续对智能互联产品线进行投入,结合在智慧物联方向的技术积累,积极与各行业系统集成商合作,为细分市场用户提供完整而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公司将继续研究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在教育行业的深度应用,除了进一步完善现有智慧校园产品、智慧校园云平台、泛在教育内容资源库以外,公司将加大在运营服务方面的投入,提供学校更多技术服务和支持。
公司立足自身技术储备和能力,针对K12学段,尤其是小学段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求大而全,从实用性和易用性切入,逐步扩大用户规模。
(4)电力行业产品
2021年,精伦电气仍将把智能配电和智能用电服务作为主要的业务方向,结合国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开拓新的产品方向。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推动供电服务均等化配置的要求,将加快智能网格服务终端产品的大范围推广,完善智能营业厅中控管理系统和智能网格服务系统的研发,研发数字化营业厅相关产品,为电力客户提供软硬结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把智能配电作为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完善电能质量智能矫正产品;在试点项目基础上完善配电房智能在线监测项目解决方案,实现电力生产运行相关设施的电力物联。
(三)经营计划
(1)智能制造产品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质量优先,以需求为导向加快智能转型,提高智能化产品的销售占比。推动知识产权和专利建设,引导错位研发和差异化研发,提升创新质量和效率。
2021年总体经营目标定为“保稳实现新突破”,在稳固现有优势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全力推行“智能智慧服装工厂”方案,通过传统自动化缝纫机+自动化服装产线设备实现全新的自动化缝纫机工作站,增加IOT物联网的实时分析、智能调度与控制,实现“鲍麦克斯智能智慧服装工厂”在品质管理,效率提升,成本控制,缩短交期等纬度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服装行业快反零库存商业模式。同时借助CISMA会展的参展宣传推广占领市场,实现该部门对公司的价值以及财务贡献,在服装智能制造领域形成领先态势,为鲍麦克斯成为行业领头企业建立坚实基础。
(2)商用终端产品
技术方面,对技术中心进行研发团队的组织优化,明确和聚焦重点的技术方向,构建基础的技术研发平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支点,以身份核验、智能识别和大数据平台应用为技术特点,快速实现技术的产品化和场景化落地;制定高效的研发管理流程,准确管理需求,精准适配技术,快速服务客户;全方位落实人才培养计划,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构建专业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技术研发团队。
市场方面,聚焦重点行业,打造培育样板工程,不断拓展优势,树立壁垒;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协同发展;深耕优质渠道,扩充渠道范围,扩大销售团队,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强化区域营销。
(3)智能互联产品
智能互联产品继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优化产品方案通过与系统集成商的合作扩大产品销量;在已经有市场基础的区域,快速提升产品覆盖,通过提供学校更多服务与支持,推动产品在学校常态化应用,增加客户黏度,从而让产品和服务进入更多的学校。
(4)电力行业产品
精伦电气要抓住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投资机遇,完善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特别是在与电力生产运行相关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数字化营业厅的建设、电能质量智能矫正产品以及配电房智能在线监测产品是今年重点发力的方向,完善智能中控系统的研发,加大电能质量智能矫正产品推广力度,完善配电房智能在线监测产品,探索台区智能精细化管理及查、防窃电等新产品方向的研究。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还要加强同行合作,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特别是跟电网内部企业的合作,把新产品的推广及新业务方向的研发合作作为重点,突出公司在硬件设计、软件研发等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在智能营业厅、电力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应用、通信安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领域争取更加深入的合作。
(5)OLED项目
华美晨曦将租用PMOLED产线,PM和OLED照明生产工艺有较大差异,为此公司开发出了独特的材料结构,满足PM产线生产要求。
实现蒸镀材料、基板材料、模组材料全部国产化,形成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将材料成本降至最低。
2021年,完成给整车厂及其车灯供应商的样件准备及改进调整,年底进入整车厂的评审阶段;同时开发后装市场,增加收入来源。2022年,完成试产,年底进入量产阶段;后装市场进一步增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智能制造产品
1、智能科技产业变革拓展期
基于5G、物联网、云计算与缝制行业深度融合,服装厂管理智能化、个性定制化的需求,为公司结构调整、智能转型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提供重要机遇;新冠疫情对消费习惯和渠道带来了长期深刻的变革,高效率、低成本、多品种、小批量、快反应的个性化定制、协同化生产研发的发展趋势,推动缝制单元向智能化、柔性化和高端化转型,公司将从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方面积极迎接产业升级。
2、发展约束增多增大
原材料、人工等各种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传统比较优势进一步减弱,随之而来的盈利下降,公司将从产品设计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产能合理安排、库存管理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2)商用终端产品
后疫情时代受原材料供应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面临严峻考验。公司将加强方案设计、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推动成本控制及交付目标的实现。
公司从前期传统身份核验产品供应商转换为智能身份识别应用开发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为行业用户提供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但行业用户需求相对碎片化、项目周期较长,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地方管控政策等会对项目推进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
(3)智能互联产品
项目研发投入大,产品供应链的能力不够强,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疫情影响下,一些芯片供货周期很长,技术升级换代很快,以及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产业政策都会给项目的推广带来不确定性。
(4)电力行业产品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线上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完善,导致网省电力公司在自助类智能终端设备的投入进一步减少,这个方向是公司的重点传统业务,投资的减少将给公司的业绩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国网公司放管服的改革,总部集中采购的产品已经全部改为各网省招标,甚至有可能下放到各地市招标,这将导致每次的招标采购中竞争更加激烈。公司的产品还是比较单一,业务范围也比较狭窄,每年的项目规模受国网公司政策影响较大,为了业绩的稳定迫切需要开拓新的业务方向。
(5)OLED项目
就华美晨曦的整体发展而言,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是设备和资金,这也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我国上游设备环节发展薄弱,目前全球最好的OLED设备厂家在日本,据悉其年产量仅为10台,供不应求,因此多数OLED商家会选择韩国或者其他国家的设备。华美晨曦将租赁润安光电PM-OLED产线,生产OLED面板,获得收益,再进一步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购买产线,同时华美晨曦也会积极与投融资公司联系,争取获得融资。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扎根武汉中国光谷的全自然人民营上市公司,二十多年来,在各类智能终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方面有很多的技术积累,先后获得了近百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这些技术应用于公司的各代不同形态的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能制造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伺服驱动、多轴数控、机器人等自动化核心技术,现生产销售全系列缝制机械智能化伺服数控系统、通用伺服、专用伺服等产品,其中缝制机械数控系统行业综合排名第一,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电子电控领域的“排头兵工业企业”单位,曾参与二十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承担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四项,市、区级科技项目十余项,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50%以上,具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各项专利共计185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88项、外观设计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36项。
2020年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新技术及产品开发上取得显著突破,完成智能化缝制单元、服装生产管理平台雏形建设,基本实现由“跟随式”发展向“自主型”发展转变。工业物联网产品已实现产品化:包括数据采集、边缘工位屏、蓝牙通讯模组、智能网关与MES系统等。
在传统电机控制器产品方面,以步进技术为主抓手,加速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落地,引领新一轮缝制机械产业技术革命和产品迭代升级。
商用终端产品在端到端的安全认证和加密技术、终端设备互联互通的物联网技术、以视频图像识别为核心的人证比对技术等方面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体系,参与并获得了近70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中2020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项)。目前在身份核验及人证核验市场处于国内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在酒店实名制等部分垂直场景应用市场占有率持续具备优势。公司始终围绕“人工智能+身份核验+行业实名制应用”的技术创新,凝聚和培养了具有行业领先的研发及产品化能力的专业团队,2020年获第四批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企业认定;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支持;获武汉市科技局2020年度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智能互联产品研发团队聚焦智慧物联和智慧教育领域,利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终端软件、工业设计、软硬件测试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综合管理平台等的研发经验和积累,已经逐步开发出智慧校园相关产品,校园物联网相关产品,新一代智慧校园一卡通,以及泛在教育云平台等特色化智慧校园方案。终端产品、云平台以及运营服务逐步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在智能用电业务领域,行业市场份额稳居前列,根据在智能用电领域多年的积累,结合用户需求,提供完整的智能营业厅解决方案,丰富完善各种智能缴费终端设备,并研发了智能可视化营业终端、多功能书写台、发票自助打印终端、综合查询终端、智能服务导航终端、智能网格化服务终端、“网上国网”云终端等产品及智能营业厅管理系统,根据国网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方向要求,研发了智能营业厅中控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综合解决方案。在智能配电业务领域,电能质量智能矫正产品已经在多个区域完成了试点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好的试点效果,配电房智能在线监测产品也已经研发完成,开始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