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情况说明 2024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推动经济稳定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2024年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期表现。 2024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情况说明
2024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推动经济稳定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回暖、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2024年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期表现。
2024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中国证监会《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正式发布实施,强调要坚守资本市场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为重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证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监管要求,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以服务实体经济、重大战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宗旨,努力将资本市场的功能守正务实地落实到服务实体经济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公司经纪业务主要为接受客户委托,按其要求代理买卖证券并收取佣金。此外还包括金融产品销售、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约定购回、股票期权、机构经纪、投资顾问、期货IB等业务。公司经纪业务以合规风控为前提,强调做深做实传统业务、坚持财富管理转型、不断提升员工业务创新能力,在系统建设、综合业务平台搭建、产品货架、渠道建设、资产规模、智能投顾、数字金融、网点优化、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者教育与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财务顾问等服务。公司投行业务延续精品投行发展模式,整体实力较强,业务较为均衡。
公司自营业务主要以自有资金及合法筹措的资金在资本市场进行主动性投资和量化投资等,投资品种主要包括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衍生品等。公司自营业务多年来坚持“稳中求进”的经营原则,以风险收益比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多元化交易策略和交易技术降低投资风险并增厚组合收益。同时,积极践行业务创新和数字化建设,以促进自营业务高质量发展。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接受客户财产委托,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公司可为单个客户提供单一资产管理业务,为多个客户提供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为外部资产管理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按投向分,目前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的种类涵盖债券、权益、混合、量化、现金管理、股票质押式回购、资产证券化等品种。
公司亦有新三板业务、场外市场业务等,并通过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直接股权投资、另类投资、跨境及海外融资等业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1亿元,同比减少19.09%;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减少26.9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减少26.33%。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795.93亿元,净资产255.29亿元,母公司净资本168.47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每股收益0.05元。
(一)证券经纪业务
2024年上半年,上证指数较上年末下跌0.25%,深证成指较上年末下跌7.09%,创业板指较去年末下跌10.99%,二级市场股基成交额115.20万亿元,同比下降7.62%。受到上半年A股市场震荡下行的影响,交易活跃度降低,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受到一定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经纪业务聚焦财富管理转型,积极挖掘业务潜力。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证券分支机构109家,客户总数172.55万户,同比增长2.51%;上半年集中组织销售金融产品607只,销售规模56.14亿,券结日均保有规模较去年同期增加48.81%;两融客户累计净开户同比增长70.60%;组织召开第一届私募大赛圆满落幕,参赛私募产品超2,700只。公司成立分支机构运营标准化改革攻坚工作小组和经纪业务客户体验提升改革攻坚工作小组,不断提高协同服务质效及客户服务水平;公司投教基地在中国证监会“2023-2024年度全国证券期货投资教育基地考核”中再次获评“优秀”,成为全国连续5届获评优秀的8家券商之一。
下半年,公司经纪业务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经纪业务客户服务体系,引增量、挖存量,切实做大客户基数和资产规模。多维联动,推动私募综合业务发展;践行金融使命,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打造“一个平台,两个阵地”的数字化战略。推动分支机构运营标准化落地见效,深化客户体验提升改革工作,持续打造投资者教育品牌。
(二)投资银行业务
2024年上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新“国九条”),是资本市场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等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共完成121家股权类项目(含可转债、可交债),较去年同期下降70.05%,募集资金总额为1,353.8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8.28%。其中首发类项目在2024年上半年完成43家,同比下降76.63%,首发共募集资金302.72亿元,同比下降86.16%。2024年上半年,券商主承销共完成债权类项目(公司债、企业债及非政策性金融债)6,817只,同比上升4.80%,募集资金33,257.38亿元,同比上升2.46%;其中,城投债发行金额为9,049.3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01.38亿元,同比下降22.99%;重庆地区的城投债上半年发行339.51亿元,同比下降17.84%。
报告期内,公司投行业务紧跟新“国九条”等监管政策形势,重点聚焦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耕重庆本地,紧抓北交所和国资国企改革机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积极做好重点客户维护以及新业务开拓工作,深挖企业主营业务相关或带有科技属性的并购重组,持续夯实业务基础,发挥公司并购重组业务特色。公司持续深挖现有债券发行人融资需求,稳定推进债券“借新还旧”业务,并进一步开拓乡村振兴债、科技创新债等专项债券品种业务,同时积极利用重庆化债机会,加深对市级平台及各区县级平台的对接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完成部分标杆项目,担任主承销商发行“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15亿元,债券期限30年期,是地方国有企业全国首单30年期债券,也是交易所市场全国首单30年期公司债券,实现了债券期限的重大突破,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担任主承销商发行成都香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规模6.8亿元,票面利率创西南地区有史以来同评级同期限票面利率新低。
下半年,公司投行将继续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培育各个板块的优质企业和储备优质项目,在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债券融资三大类业务上精准发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资产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整体平稳增长。截至2024年6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12.72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2023年末增长约0.32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约5.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约0.49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约60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约51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约237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
报告期内,公司资管着力推进深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特色化产品体系,持续推动管理规模增长。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资管(本部)存续资产管理计划44只,其中,集合资管计划17只,单一资管计划25只,专项资管计划2只,合计管理份额规模127.09亿。公司坚持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与本地银行合作推出投资成渝地区标准化债券产品,持续推进与重庆本地企业合作的CMBS、ABS等项目,部分项目预计年内落地。权益投资业务稳健运行,固收投资业务稳中求进,固收管理规模较年初增加近40%,添利、涌泉、安兴等系列产品业绩表现良好。以个性化定制产品为抓手,开发机构客户及高净值客户,上半年成功落地安兴26号等多只定制化产品。此外,公司紧跟行业趋势,持续完善FOF产品线,覆盖了权益、市场中性、固收和现金类等多个领域。
下半年,公司资管业务将继续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服务成渝实体经济,持续完善资管营销体系,继续优化风险监控体系,重点推进数字化转型。
(四)证券自营业务
2024年上半年,在国内经济延续弱复苏、全球进入大选年、地缘冲突频发的宏观背景下,资本市场表现不一。权益市场方面,全球主要股指表现强势,标普500指数上涨14.48%,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8.13%,日经225指数上涨18.29%,英国富时100指数上涨5.57%,恒生指数触底反弹,但A股主要宽基指数表现较弱,整体走势较为波折。债券市场方面,受中美利差、经济弱复苏等因素影响,叠加“资产荒”定价逻辑,推动了债券市场整体震荡走牛。一季度市场对于经济增长预期较为悲观,加上年初降准降息落地、资金面宽松等因素,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2.26%低点。二季度经济数据有所走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向下运行突破前期低点至2.23%。
报告期内,公司自营业务坚持稳健经营原则,持续提升投研能力。量化投资业务方面,坚持践行“多资产、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思路,综合运用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以及其他场内外衍生品优化投资组合,实现品种和区域的多元动态配置,取得稳定的投资回报。固定收益投资业务方面,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及市场走势,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实现了稳定的投资收益。股票方向性投资业务方面,坚持稳健防风险的投资思路,通过宏观择时策略准确识别关键节点,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优化投资组合,降低组合波动。
下半年,公司自营业务将继续聚焦稳健经营的原则,积极提升宏观经济和市场交易逻辑的前瞻性研判能力,不断丰富投资的品种、区域和策略,依靠资产的全面性、区域的多元性、策略的多样性,为公司创造稳定和可持续的收益。
(五)子公司经营业务
2024年上半年,西证股权着力提升内部管理效能,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提高业务发展质量。深入挖掘投资机会,围绕成渝地区优势产业拓展项目。推动设立专项基金、并购基金、特色产业基金等新基金。持续围绕在管基金针对性加强投研能力建设,紧抓被投企业再融资机遇推动项目逐步合理退出。
西证创新坚守“产业研究驱动价值投资”核心策略,深度研判产业发展特点,聚焦半导体、新能源领域高质量地完成系列投资。与产业合作伙伴探讨项目孵化及转化机会,持续跟踪合成生物学、新能源车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细分领域的孵化、并购整合投资机会。同时,发挥协同效应为被投企业赋能,提升其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截至报告期末,西证创新存续投资规模21.68亿元。
西南期货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交易所手续费减收政策调整带来的重大影响。扎实推进机构化转型,机构客户核心指标稳步增长,加快推动分支机构转型发展。聚焦主业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三农”,在全国范围开展了56个场外衍生品项目(“保险+期货”37个,商业项目19个),涉及生猪、玉米、尿素等8个品种,覆盖重庆、贵州、山东等地区的数十个县市,累计实现业务规模约17.5亿元,同比增长94%,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和效能再上台阶。
西证国际投资结合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积极推动西证国际证券股权转让,于2024年6月21日与买方签订协议,拟以合计89,662,745港元向买方转让其持有的西证国际证券2,713,469,233股股份及本金总额为5.80亿港元的永续证券。
(六)其他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关于建立三四板对接合作机制备忘录》,参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专精特新”专板专属服务发布会,并协同调研多家本地小微企业,强化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小企业孵化培育方面的业务合作。积极申请北交所做市业务资格,从业务定位、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制度建设、技术系统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开展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顺利通过北交所检查组现场验收,已向证监会正式申报并获受理。
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发挥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功能性,持续提升系统性能,优化金融工程方法,做实做细对冲交易管理,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经营质效。上半年对客发行收益凭证产品规模约13.50亿元,为多家实体企业提供产品定制服务,服务各类客户约7,000户;对客发行场外期权规模约1.40亿元,已与136家券商、私募等专业机构投资者签署SAC协议;深交所报价回购业务存续规模约4.24亿元,上半年新开通业务权限客户约7,000户。票据业务稳步运营,优化调整运营模式,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交易的灵活性。交易对手及资金进一步增加,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日均持仓约12.43亿元,业务创利同比提升约56.76%。
公司研究业务推动“对外服务”+“对内赋能”常态化运行,建立并完善对财富客户、产业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研究服务体系,对外持续打造西南研究品牌,对内推动常态化交流机制,积极融入公司大财富和大产业条线,提升重庆上市公司覆盖率,积极为地方政府、产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深挖研究业务的综合价值。报告期内,成功举办“西南证券资本市场交流会”,获得业内关注和肯定。
三、风险因素
1.全面风险管理概况
公司秉承“稳健”经营风险管理文化理念,以“全覆盖、可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为核心目标,重点围绕制度体系、组织架构、技术系统、风险指标、人才队伍、应对机制六个方面,不断深化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公司风险整体可测、可控、可承受。
(1)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建立了以《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纲领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各类型风险管理制度、工具和方法类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业务层面风险管理制度,定期通过评估、稽核、检查和考核等手段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一是纲领性的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根据外部规定并结合公司管理实际情况,制定了《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明确了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政策和机制、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等要求,对公司风险管理作了纲领性规定。
二是各类型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根据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明确了各类风险的管理原则、管理流程及措施,以此作为公司把控整体风险的重要抓手。
三是工具和方法类风险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净资本及流动性风控指标管理、业务授权管理、压力测试、内部评级管理、金融工具估值减值等工具和方法类的风险管理制度,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是业务层面风险管理制度。公司制定了经纪、投行、自营、资管等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和风险管理流程,具体规定各项业务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应对、报告等工作流程,以规范各项业务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开展。
(2)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依照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公司以分层架构、集中管理模式对整体风险进行管控,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首席风险官,风控、合规、审计等内控部门,业务部门等四个层级(见图)。各层级之间相互衔接,有效制衡。
第一层:公司董事会及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督促、检查、评价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审议公司定期风险评估报告、重大风险事件评估报告和重大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等董事会授权履行的风险管理职责。公司监事会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第二层:公司经理层负责经营管理中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设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首席风险官有权参加或列席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会议、调阅相关文件资料,获取必要信息。
第三层:公司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在首席风险官领导下贯彻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其它内控部门分别承担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理责任。
第四层: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根据职责范围设置风控岗,协助负责人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应对、报告相关风险,并承担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直接责任。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全覆盖、可穿透”理念,在不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基础上,结合母子公司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现状,从风险管理制度、系统、指标、考核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母子公司管理一体化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同时,公司围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修订完善了《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操作风险管理办法》《投资银行类业务风险管理办法》等8项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保障了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与监管要求、业务发展相一致。
2.各类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合规风险等,风险状况及其应对措施如下:
(1)流动性风险
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强化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应对机制,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人专岗对净资本、流动性等风控指标进行逐日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针对性改进和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抗压能力;多维度拓宽负债融资渠道和额度,建立法人透支机制,持续提升公司的应急融资能力;加强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管理,均衡债务到期分布,建立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储备,提高融资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制定流动性应急管理计划,以确保公司流动性危机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报告期内,市场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公司流动性维持良好状态,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分别为304.55%和186.79%,均符合监管要求。
(2)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所持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包括股票、基金及衍生品等权益类证券价格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为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公司董事会确定市场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公司经理层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确定各业务市场风险限额,并以授权的形式分解至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监督执行。公司定期结合市场和自身业务开展情况对风险限额进行调整,确保业务市场风险整体可控、可承受。公司风险指标限额主要包括:业务规模、风险价值(VaR)、基点价值、希腊字母值、净敞口、投资集中度等,能够对整体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公司定期开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准确评估压力情景下的可能损失,压力测试结果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公司还通过投资库管理、盯市监测、风险对冲等措施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市场特点和业务实际动态调整市场风险限额,确保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截至2024年6月30日,针对投资组合进行股票价格敏感性分析和利率敏感性分析。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公司持有证券的发行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以及公司持有证券的发行人在信用状况发生恶化情况下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以及股票质押回购等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债券类投资交易信用违约风险,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针对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结算资金不足风险。
为有效控制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尽职调查、征信、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建立担保物范围及折算率、保证金比例、履约担保比例的标准,对质押融资业务规模和集中度进行限额管理,对质押标的和客户信用风险进行监测等措施进行管理。为有效控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通过对投资集中度限额管理、债项内部评级、债券风险监测、交易授信管理、控制信用风险敞口等措施管理信用风险;为有效控制场外衍生品业务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对交易对手进行尽职调查、信用评级和交易规模授信管理,并采取盯市监测、担保物管理、追保措施、处置担保品等措施管理信用风险;为有效控制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结算信用风险,以保证金结算方式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风险排查评估、压力测试、内部评级、风险信息监测等措施,持续识别潜在信用风险隐患,采取多维度、多策略管控债券投资交易、融资类业务以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确保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效控制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340.71%,约定购回业务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49.13%,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27.51%;同时,公司严格控制自营债券信用风险,自营投资债券主要以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其中利率债及AAA级信用债持仓占比为87.86%。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具体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等操作风险。
为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公司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建立了操作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将公司各业务条线、各操作环节的风险情况进行梳理,不断完善内控流程,强化对操作风险的主动识别、评估和报告;通过综合应用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对日常运营中的操作风险进行管控,及时收集和分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相关数据,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效率;持续完善公司新业务、新产品及子公司的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不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化、电子化、一体化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对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培训,树立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操作风险整体可控,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声誉风险,公司建立了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规范了声誉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等环节具体管控方法,制定了声誉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持续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公司声誉风险事项;通过宣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声誉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可能的声誉事件;专门设立声誉风险管理岗和媒体宣传岗,负责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监测以及对外媒体管理工作,防范声誉风险升级扩散,最大程度降低声誉损失和负面影响;建设声誉风险管理系统,主动监测识别公司及关联方舆情,对声誉事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效率;定期组织开展声誉风险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应用于年度综合考核和人事管理体系,防范工作人员引发声誉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强化网络舆情相关声誉风险管理,成立舆情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专班,制订舆情和声誉高发易发敏感事项清单,积极推动从事前防范声誉风险。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洗钱和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利用而面临的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客户流失、业务损失等财务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洗钱风险,公司将洗钱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制定公司整体洗钱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明确洗钱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洗钱风险管理,确保洗钱风险整体可控。通过制定并有效执行客户尽职调查、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等级管理、可疑交易监测报告、名单监控、风险评估、信息保密、审计检查、考核奖惩等洗钱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流程,建设反洗钱信息技术系统,相关部门及分支机构设置专、兼职反洗钱岗,保障了公司反洗钱工作有效落实开展。不断开展受众广泛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公司各个层级员工的反洗钱工作意识和履职能力,加强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报告期内,公司洗钱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洗钱风险事件。
(7)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造成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和通信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办理,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服务质量,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信息技术风险,公司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加大对信息安全、云计算应用、基础设施新增和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各类系统应急预案,加强系统运行监控,定期完成信息系统的运行评估和应急演练工作;
优化网络结构,加强网络运行监控,定期做好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工作,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根据业务发展持续修订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等信息技术管理相关制度流程,提高公司应对重要业务中断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重大信息技术风险事件。
(8)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从而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合规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体系,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形成合规考核、培训、检查、问责等长效机制,为公司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有效支持和监督。主要措施包括: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及监事会、经理层及合规总监、合规部门及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及各层级子公司四级合规管理组织体系;严格遵守外部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员工执业行为和隔离墙管理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公司推崇全员合规、合规从管理层做起、合规创造价值、合规是公司生存基础的理念,倡导和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规管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通过事前合规审查、事中合规监测、事后合规检查等流程,防范重大合规风险发生。
报告期内,合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3.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和补足机制建设情况
公司建立并执行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机制,根据监管标准及创新业务的开展情况,持续升级和优化净资本系统,每日计算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按照预先设定的阀值和监控标准对风控指标进行自动预警。同时,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控制指标数据和达标情况,发生风控指标不利变动及超预警、超限情况及时向当地证监局报告基本情况、问题成因、解决措施等。此外,公司制订了《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对净资本等风控指标的计算规则、方法和流程予以明确,通过建立净资本与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实施净资本与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机制,实现动态监控。
公司制订了《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完善了净资本补足机制。净资本补足途径包括但不限于限制资本占用程度高的业务发展,采用风险缓释措施,制定资本工具的类型、发行规模、发行市场、投资者群体、定价机制以及相关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已发行资本工具附有减记或转股条款的,根据约定或监管规定进行减记或转股;调整资本补充期间分红政策,根据需要暂缓、推迟或免除向股东分红。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提高公司吸收损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持续的改革创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公司以深化国企改革和证券行业文化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提效增能行动等专项计划,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健全经营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强化合规风控建设,夯实内控成果。同时,公司努力开展业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业务模式创新,着重建设大产业客户服务体系和大财富客户服务体系,并把握市场机遇,创造了多个标杆性项目,有效促进了公司品牌和声誉的提升,为公司持续开拓市场、服务客户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拥有全牌照业务资格且综合业务平台逐步发力,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公司拥有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四大事业部,全资拥有西证股权、西证创新、西南期货、西证国际投资等子公司,参股银华基金和重庆股权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西证国际证券,并拥有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创新等业务部门,形成了全牌照经营格局,能够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同时,公司综合业务平台逐步发挥效用,各业务条线间、总部与基层、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业务协同效率不断提高,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并促进公司经营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精细化管理卓有成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公司持续优化完善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机制,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化预算和考核管理,成本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持续显现,为公司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股东的长期支持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公司主要股东长期关心和支持公司发展。公司形成了以“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为基础,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了公司长期保持市场化运行机制,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严峻局面,我国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迎来新的优势,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格局复杂演变,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严峻局面,我国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不断迎来新的优势,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经营工作放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投行、资管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启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显现成效,整体智治能力明显增强,精益化管理持续推进,业务协同机制初步建立,干事创业环境有效改善。公司连续三年纳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白名单”管理,连续两年荣获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连续九年获评“A级信用纳税人”,国家级投教基地西牛学苑连续四年获“优秀”评级,获得“年度数字金融创新奖”“上市公司杰出品牌奖”等荣誉,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我国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全面实行备案制,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机制不断加强,投资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中长期资金持续入市,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证券行业持续通过专业服务,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重大战略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增长。大力推进行业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证券公司积极履行行业文化建设主体责任,推进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地实施,努力培育中国特色证券行业文化。强化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从业人员廉洁从业管理,坚决抵制违反廉洁从业规定、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公司经纪业务主要为接受客户委托,按其要求代理买卖证券并收取佣金。此外还包括金融产品销售、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约定购回、股票期权、机构经纪、投资顾问、期货IB等业务。公司经纪业务以合规风控为前提,强调做深做实传统业务、坚持财富管理转型、不断提升员工业务创新能力,在系统建设、综合业务平台搭建、产品货架、渠道建设、资产规模、智能投顾、数字金融、网点优化、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者教育与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财务顾问等服务。公司投行业务延续精品投行发展模式,整体实力较强,业务较为均衡。
公司自营业务主要以自有资金及合法筹措的资金在资本市场进行主动性投资和量化投资等,投资品种主要包括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衍生品等。公司自营业务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多资产、多策略”投资理念,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同时持续强化投研体系建设、践行业务创新并推动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完善和提升自营业务布局。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接受客户财产委托,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公司可为单个客户提供单一资产管理业务,为多个客户提供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为外部资产管理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按投向分,目前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的种类涵盖债券、权益、混合、量化、现金管理、股票质押式回购、资产证券化等品种。
此外,公司亦有新三板业务、金融创新业务等,并通过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直接股权投资、另类投资、跨境及海外融资等业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9亿元,同比增加30.33%;净利润5.99亿元,同比增加95.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加94.6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9%,基本每股收益0.09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846.75亿元,净资产254.0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54%和1.87%。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持续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努力以一流的专业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公司将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增强发展活力,提升发展质量;聚焦主业、做精专业,不断提升业务品质,着力打造大产业客户服务和大财富服务体系,持续增强业务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敏捷科技、数字西证”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数字技术实现资源整合及共享,赋能牵引业务发展,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推进发展战略,打造具备一流创新意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公司成立25周年暨成功上市15周年,也是公司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协同创新,持续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更大力度改革,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围绕深化改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保障。公司将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开展重点环节创新,聚力打造市场化竞争优势。推进业务协同发展,强化前、中、后台协同联动,形成及时、畅通、高效的业务协同模式,聚力打造一体化竞争优势。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全方位赋能,推动公司全国性展业,聚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是围绕综合金融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经营效益保障。公司将全力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公司经营效益有力有效提升。
三是围绕管理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运营保障。公司将坚持“守住底线、服务一线”的服务理念,从成本管控、人才服务、安全管控等方面强化对业务的支持和保障效能,通过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好降本增效,有力有效促进业务发展。
四是围绕党建引领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公司将坚持不懈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之以恒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1.风险管理概况
(1)风险管理概述
公司秉承“稳健”经营风险管理文化理念,以“全覆盖、可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为核心目标,重点围绕组织架构、制度体系、技术系统、风险指标、人才队伍、应对机制六个方面,不断深化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保障了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全覆盖、可穿透”作为核心理念,对母子公司风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公司风险整体可测、可控、可承受;同时,根据市场特点,不断强化风险前瞻性管理能力建设,针对性强化了对境外子公司业务风险、债券投资交易信用风险、复杂衍生品投资市场风险、债券质押回购融资流动性风险的管控,积极推动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发挥风险管理价值创造作用,守住了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提升了集团化风险管控能力。
(2)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依照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公司以分层架构、集中管理模式对整体风险进行管控,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首席风险官,风控、合规、审计等内控部门,业务部门等四个层级(见图)。各层级之间相互衔接,有效制衡。
第一层:公司董事会负责督促、检查、评价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审议公司定期风险评估报告、重大风险事件评估报告和重大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等董事会授权履行的风险管理职责。公司监事会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第二层:公司经理层负责经营管理中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公司设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首席风险官有权参加或列席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会议,调阅相关文件资料,获取必要信息。
第三层:公司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在首席风险官领导下贯彻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其它内控部门分别承担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理责任。
第四层: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根据职责范围设置风控岗,协助负责人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应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应对、报告相关风险,并承担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直接责任。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3)风险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以《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纲领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各类型风险管理制度、工具和方法类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及业务层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定期通过评估、稽核、检查和考核等手段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完善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流程23项,确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与监管要求、业务发展相一致。
(4)风险量化指标
公司以净资本和流动性风险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包括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在内的风控指标体系,董事会审议确定公司整体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以业务授权形式将其分解至各业务单元、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并监督执行;风险指标覆盖可量化的各类型风险和各业务风险,公司定期对估值模型与风险计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和评价,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强化了母子公司总量风险控制,根据公司经营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压力测试结果、风险评估结果动态调整风险控制指标及业务授权权限,严控投融资业务风险敞口和集中度,保障业务平稳发展;同时,从“公司全局、市场效益、资源占用、协同促进”四个方面对标,引导核心风控指标资源向低风险资本中介类业务配置,发挥风险管理价值创造作用。
(5)风险管理系统
为保障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政策的执行,公司按年制定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系统专项预算,着力提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自研能力,建立了与自身风险偏好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覆盖各类型风险和各业务条线风险管理,并建立了数据治理和质量控制机制,以满足风险识别、计量、汇总、监控和预警等需要。
报告期内,公司“以风险数据集市和数据治理为基础保障,各专业风险管理系统精准计量,全面风险管理平台实现应用管理”为总思路,积极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年内完成了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净资本管理系统、新一代全面风险管理平台升级,推动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和同一业务同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升级,持续开展风险数据治理工作,打造高质量数据治理基座,促进风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6)风险应对机制
公司全面推行稳健的风险文化,形成了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理念、企业价值准则和员工职业操守,建立了培训、传达和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全员认识,从源头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隐患;确立了以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负责人为风险事件第一责任人的风险处置流程,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负责人应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和报告相关风险,并承担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直接责任;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根据职责范围设置合规经理和风控经理,协助负责人履行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公司制定了完善的风险事件应急处置管理流程,规范了公司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的触发条件、组织体系、等级划分、应对措施、处置流程、报告流程等,重点加强流动性危机、交易系统事故等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定期通过应急演练、压力测试和风险评估结果调整应对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建设,通过推动境外平台发展战略、与大型商业银行续签订法人透支额度、加强声誉风险信息监测应对等举措,提升了风险应对管理能力,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
(7)风险管理文化
公司推行稳健经营的风险管理文化,并将其纳入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内,形成“诚信、稳健、求精、创新”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持续通过媒体宣传、组织内外部培训、交流讲座、开展风险管理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宣传学习,提升了公司全员风险防控内生力;建立了覆盖全员的、与风险管理效果挂钩的绩效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2.各类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合规风险等,风险状况及其应对措施如下:
(1)流动性风险
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所持资产不能及时变现或变现成本过高,导致自营投资及客户资产损失的可能;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缺乏现金,不能维持正常的业务支出或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以及流动资金不足以应对客户大规模赎回公司管理产品的风险。此外,投资银行业务大额包销及自营业务投资规模过大、期限不匹配、长期资产比例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公司资金周转不畅,出现流动性困难的状况。
为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强化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应对机制,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人专岗对净资本、流动性等风控指标进行逐日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针对性改进和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抗压能力;多维度拓宽负债融资渠道和额度,建立法人透支机制,持续提升公司的应急融资能力;加强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管理,均衡债务到期分布,建立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储备,提高融资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制定流动性应急管理计划,以确保公司流动性危机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报告期内,市场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公司流动性维持良好状态,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期间,与国内大型银行签订了法人透支协议,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短期流动性管理能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分别为345.24%和174.86%,均符合监管要求。
金融负债按剩余到期日分类:
(2)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所持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包括股票、基金及衍生品等权益类证券价格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为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公司董事会确定公司市场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公司经理层下设投资决策委员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确定业务市场风险限额,并以授权的形式分解至业务部门、子公司监督执行。公司定期结合市场和自身业务开展情况对风险限额进行调整,确保业务市场风险整体可控、可承受。公司风险指标限额主要包括:业务规模、风险价值(VaR)、基点价值、希腊字母值、净敞口、投资集中度等,能够对整体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公司定期开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准确评估压力情景下的可能损失,压力测试结果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公司还通过投资库管理、盯市监测、风险对冲等措施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升级了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业务实际对业务风险限额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加强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对风险计量模型有效性进行检验,确保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针对投资组合进行股票价格敏感性分析和利率敏感性分析。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以及股票质押回购等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债券/权类投资交易信用违约风险,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针对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结算资金不足风险。
为有效控制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尽职调查、征信、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建立担保物范围及折算率、保证金比例、履约担保比例的标准,对质押融资业务规模和集中度进行限额管理,对质押标的和客户信用风险进行监测等措施进行管理。为有效控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通过对投资集中度限额管理、债项内部评级、债券风险监测、交易授信管理、控制信用风险敞口等措施管理信用风险;为有效控制场外衍生品业务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对交易对手进行尽职调查、信用评级和交易规模授信管理,并采取盯市监测、担保物管理、追保措施、处置担保品等措施管理信用风险;为有效控制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结算信用风险,以保证金结算方式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控制业务开展集中度,有效管理和控制业务风险。截至2023年12月31日,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330.97%、约定购回业务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02.76%、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81.82%;公司自营投资债券主要以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其中利率债及AAA级信用债持仓占比93.65%。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具体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等操作风险。
为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公司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建立了操作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将公司各业务条线、各操作环节的风险情况进行梳理,不断完善内控流程,强化对操作风险的主动识别、评估和报告;通过综合应用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对日常运营中的操作风险进行管控,及时收集和分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相关数据,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效率;持续完善公司新业务、新产品及子公司的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不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化、电子化、一体化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对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培训,树立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操作风险整体可控,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声誉风险,公司建立了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规范了声誉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等环节具体管控方法,制定了声誉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持续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公司声誉风险事项;通过宣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声誉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可能的声誉事件;专门设立声誉风险管理岗和媒体宣传岗,负责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监测以及对外媒体管理工作,防范声誉风险升级扩散,最大程度降低声誉损失和负面影响;建设声誉风险管理系统,主动监测识别公司及关联方舆情,对声誉事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效率;定期组织开展声誉风险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应用于年度综合考核和人事管理体系,防范工作人员引发声誉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新媒体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组织开展声誉风险培训,积极从事前防范声誉风险,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洗钱和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利用而面临的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客户流失、业务损失等财务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洗钱风险,公司将洗钱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制定公司整体洗钱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明确洗钱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洗钱风险管理,确保洗钱风险整体可控。通过制定并有效执行客户尽职调查、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等级管理、可疑交易监测报告、名单监控、风险评估、信息保密、审计检查、考核奖惩等洗钱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流程,建设反洗钱信息技术系统,相关部门及分支机构设置专、兼职反洗钱岗,保障了公司反洗钱工作有效落实开展。不断开展受众广泛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公司各个层级员工的反洗钱工作意识和履职能力,加强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报告期内,公司洗钱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洗钱风险事件。
(7)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造成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和通信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办理,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服务质量,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信息技术风险,公司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加大对信息安全、云计算应用、基础设施新增和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各类系统应急预案,加强系统运行监控,定期完成信息系统的运行评估和应急演练工作;优化网络结构,加强网络运行监控,定期做好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工作,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重大信息技术风险事件。
(8)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从而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合规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体系,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形成合规考核、培训、检查、问责等长效机制,为公司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有效支持和监督。主要措施包括: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及监事会、经理层及合规总监、合规部门及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及各层级子公司四级合规管理组织体系;严格遵守外部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员工执业行为、反洗钱管理和隔离墙管理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公司推崇全员合规、合规从管理层做起、合规创造价值、合规是公司生存基础的理念,倡导和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规管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通过事前合规审查,事中合规监测、事后合规检查等流程,防范重大合规风险发生。
报告期内,合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3.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和补足机制建设情况
公司建立并执行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机制,根据监管标准及创新业务的开展情况,持续升级和优化净资本系统,每日计算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按照预先设定的阈值和监控标准对风控指标进行自动预警。同时,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控制指标数据和达标情况,发生风控指标不利变动、超预警、超限情况及时向当地证监局报告基本情况、问题成因、解决措施等。此外,公司制订了《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对净资本等风控指标的计算规则、方法和流程予以明确,通过建立净资本与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实施净资本与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机制,实现动态监控。
公司制订了《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完善了净资本补足机制。净资本补足途径包括但不限于限制资本占用程度高的业务发展,采用风险缓释措施,制定资本工具的类型、发行规模、发行市场、投资者群体、定价机制以及相关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已发行资本工具附有减记或转股条款的,根据约定或监管规定进行减记或转股;调整资本补充期间分红政策,根据需要暂缓、推迟或免除向股东分红;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提高公司吸收损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4.公司合规风控及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不断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有效管理和控制各类风险,保障公司稳健运行。2023年,公司合规风控方面投入1.27亿元,主要为合规风控人员薪酬、合规风控系统建设投入等。
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着力增强金融科技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对公司运营管理支撑力度。2023年,公司信息技术方面投入2.52亿元,主要为系统建设投入、信息技术日常支出及人员薪酬等。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情况说明
2023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30万亿元,同比增长5.5%,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23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上市...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情况说明
2023年上半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上半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30万亿元,同比增长5.5%,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2023年上半年,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成功落地,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平稳过渡,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落地实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截至2023年6月30日,上证指数收于3,202.06点,较年初上涨3.65%;深证成指收于11,026.59点,较年初上涨0.10%。
(二)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公司经纪业务主要为接受客户委托,按其要求代理买卖证券并收取佣金。此外还包括金融产品销售、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约定购回、股票期权、机构经纪、投资顾问、期货IB等业务。公司经纪业务以合规风控为前提,强调做深做实传统业务、坚持财富管理转型、不断提升员工业务创新能力,在系统建设、综合业务平台搭建、产品货架、渠道建设、资产规模、智能投顾、互联网金融、网点优化、服务实体经济、投资者教育与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以及财务顾问等服务。公司投行业务延续精品投行发展模式,整体实力较强,业务较为均衡。
公司自营业务主要以自有资金及合法筹措的资金在资本市场进行主动性投资和量化投资等,投资品种主要包括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衍生品等。公司自营业务多年来坚持稳健经营原则,以风险收益比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多元化交易策略和交易技术降低投资风险并增厚组合收益,同时积极践行业务创新并推动数字化建设,以促进自营业务高质量发展。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接受客户财产委托,为客户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公司可为单个客户提供单一资产管理业务,为多个客户提供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以及为外部资产管理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按投向分,目前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的种类涵盖债券、权益、混合、量化、FOF、现金管理、股票质押式回购、资产证券化等品种。
公司亦有新三板业务、场外市场业务等,并通过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直接股权投资、另类投资、跨境及海外融资等业务。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2亿元,同比增加66.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亿元,同比增加137.08%。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860.1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252.82亿元,母公司净资本144.23亿元,每股收益0.07元。
(一)证券经纪业务
2023年上半年,证券市场持续波动,主要指数结构分化较为明显。截至2023年6月末,上证指数较上年末上涨3.65%,深证成指较上年末上涨0.10%,创业板指较去年末下跌5.61%,二级市场股票成交额111.26万亿元,同比下降2.60%,沪深两市A股市值合计83.26万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5.66%。
报告期内,公司经纪业务紧紧围绕经营战略目标,积极把握市场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客户规模稳定增长。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证券分支机构112家,客户总数168.31万户,同比增长3.14%;两融客户数3.96万户,同比增长3.37%;新增机构客户数同比增长31.06%。二是产品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资产配置服务理念,上半年重点销售金融产品590只,同比增长18.00%;销售规模达81.45亿,同比增长3.14%。三是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强化。顺利完成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正式上线,成为首批开展北交所两融业务的券商;持续搭建线上线下引流渠道,发布专业化交易系统品牌“机慧易”,为优化客户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投教影响力显著提高。公司持续优化打造投资者教育品牌,连续四年获评国家级“优秀”投教基地,并在2023年证券公司投资者教育工作评估中获评A等次。
(二)投资银行业务
2023年上半年,我国注册制改革全面实施,随着宏观经济逐步复苏,国民经济得到有序恢复和发展,同时受实体经济影响,券商投行业务整体发展较为平稳。
2023上半年,A股市场共完成407家股权类项目(含可转债、可交债),较去年同期上涨5.99%,募集资金总额为6,627.2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17%,其中首发类项目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173家,同比上升1.17%,首发共募集资金2,096.77亿元,同比下降32.78%;
券商主承销共完成债权类项目(不含可转债、可交债和ABS)13,244只,同比上升2.03%,募集资金54,606.27亿元,同比上升11.86%。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事业部以注册制改革全面实施为契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心,充分发挥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特长,克服困难,勇于开拓创新,在公司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债券融资三大类业务上精准发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一是大力发展股权并购类业务。公司以发掘培育定位于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客户为股权并购类业务重点目标,培育各个板块的优质企业,逐步建立西南证券的市场优势地位。报告期内,公司保荐的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成功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保荐的北京华夏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上市项目和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项目分别于2023年4月和6月获北交所及深交所受理,担任重庆市国资委收购重庆港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购方财务顾问。二是大力拓展大型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的承销规模。公司债券承销业务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信息披露为中心,扩大优质客户群体,大力拓展大型债券项目和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的承销规模,支持绿色债、扶贫专项公司债等债券的发行。报告期内,公司担任主承销商协助渝富控股发行两期小公募公司债,成就重庆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10年期公司债券,也是2023年西南地区首单10年期信用债券,充分体现公司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公司协助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亿元优质企业债券成功发行上市,票面年利率创当期西南地区同评级同期限信用债利率新低,连续两期债券发行均创重庆当期同期限信用债利率新低。
(三)资产管理业务
2023年上半年,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持续下降,截至2023年6月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3.21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2022年末减少1.1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平均管理私募资管业务规模596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66亿元,管理规模中位数216亿元。上半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共备案私募资管产品4,975只,设立规模2,737.33亿元(以上数据来源于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
报告期内,公司新发集合计划4只、单一计划2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1只,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管(本部)存续资产管理计划41只,其中,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1只,集合资管计划19只,单一资管计划19只,专项资管计划2只,合计管理规模119.30亿元。固定收益投资业务产品平稳运行,西南证券涌泉11号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获证券时报“2023中国证券业固收+资管计划君鼎奖”;权益产品业绩进一步提升,FOF投资业务继续发力,上半年新发FOF产品4只,新增规模约0.86亿元。同时,公司深挖川渝区域主题,积极拓展新业务方向,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区域特色产品,成功发行西南证券-银海租赁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规模10.85亿元,截至目前,银海租赁资产支持证券在储架下已经完成累计募资发行16.85亿元,直接和间接地为川渝地区为主的三十余家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服务。
(四)证券自营业务
2023年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内经济呈现弱复苏局面,同时受海外加息预期、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表现不一。权益市场方面,全球主要股指多数上涨,恒生指数表现不佳,A股主要宽基指数表现分化,整体走势波折。债券市场方面,融资收缩以及基本面走弱等因素影响推动了债市的持续走强。商品市场方面,零和博弈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从指数上看,境外市场方面,标普500指数上涨15.91%,纳斯达克指数上涨31.73%,恒生指数下跌4.37%。国内市场方面,上证指数上涨3.65%,深证综指上涨3.73%,沪深300指数下跌0.75%,创业板指数下跌5.61%。2023年年初,中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2.84%附近,一季度高位徘徊,最高达2.93%,二季度开始震荡走低,截止二季度末已至2.64%。
报告期内,公司自营业务积极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稳步推进多元化策略,不断丰富投资品种,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合规风控系统建设和风险量化水平,全方位完善和提升自营业务布局。一是固定收益投资业务。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业务深入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及市场走势,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仓位,积极把握了投资机会,实现了稳定的投资收益。同时,进一步增强资产配置的稳健性,主动加强城投债等品种的跟踪研究,控制好持仓集中度及信用风险敞口。另外,通过优化可转债多策略组合投资、探索无风险套利业务等,加大“固收+”投资策略,不断丰富盈利模式。二是量化投资业务。公司量化投资业务持续践行“多资产、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投资思路,综合运用股票、债券、基金、商品期货以及其他场内外衍生工具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实现分散化多元动态配置。稳步扩大债券、商品以及权益类非方向性策略的投资规模,并迭代升级公募FOF策略以及其他量化交易策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投资回报。同时,在业务发展中继续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投研与运营的数字化发展,探索机器学习及大数据等在投研策略上的拓展。三是股票方向性投资业务。公司股票方向性投资业务坚持稳健防风险的投资思路,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优化投资组合。通过基金配置、定增等方式继续丰富投资策略,平滑了投资组合的收益波动。此外,持续优化投研体系,不断强化重点研究领域,加大研究覆盖范围,为策略配置打下了坚实的投研基础。
(五)子公司经营业务
西证股权作为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平台,努力加强基金募集,大力强化投研建设,探索通过聚焦行业、聚焦地域、聚焦服务、聚焦生命周期,力争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阶段形成品牌优势。报告期内,累计筛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半导体、生物医药、军工等行业项目超过350个,累计管理基金规模约为15亿元(认缴)。
西证创新持续坚持“产业研究驱动价值投资”策略,不断完善股权投资矩阵。一方面,在稳步推进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投资的基础上,严选优质“早”、“小”项目。另一方面,构建新能源资产组合,打开光储充换一体化新业务局面,积极为被投企业提供产业加金融的双重赋能。报告期内,西证创新投资项目7个,投资企业上市数量2家。截至报告期末,西证创新存量投资项目46个,存量投资规模25.03亿元。
西南期货持续聚焦实体经济风险管理的需要,努力提升服务实体企业的深度和广度,并全面推动期货经纪业务机构化转型,推动实现利润指标大幅增长。充分运用场外衍生品工具服务实体经济,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21个,场外期权项目16个,累计实现名义本金规模约8.99亿,同比增长1,891.14%。
西证国际证券持续压降经营风险,控制成本支出,进一步减少负债,精细化成本管理,同时抓住市场回暖时机变现金融资产,逐步降低自营投资规模。报告期内,西证国际证券完成1单上市保荐项目,1单承销项目及2单境外人民币债发行项目。
(六)其他业务
新三板业务新增1家新三板挂牌,新增挂牌数量行业排名第34位;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124家,督导企业规模行业排名第15位;上半年先后协助6家挂牌企业完成股票定向发行6次,协助企业融资约1.91亿元。
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达到约12亿元;收益凭证发行产品213期,发行金额30.7亿元;深交所报价回购业务存续规模7.59亿元。票据交易业务开展以来,已与诸多票交所、银行等交易对手展开票据转贴现、票据质押式回购和票据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运行顺畅,持续稳健发展。
研究业务继续推进“内外并举”的战略转型,对外继续实施集智攻坚与新客户拓展,巩固研究市场份额;对内紧贴业务需求,持续做好内部服务与协同工作。搭建总量、大消费、高端制造、科技、周期等五大研究板块,基本实现了全行业覆盖。持续完善研究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合规建设与培训,开展了成渝地区特色研究等专题活动。
三、风险因素
1.风险管理概况
(1)风险管理概述
公司秉承“稳健”经营风险管理文化理念,以“全覆盖、可监测、能计量、有分析、能应对”为核心目标,重点围绕组织架构、制度体系、技术系统、风险指标、人才队伍、应对机制六个方面,不断深化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公司风险整体可测、可控、可承受。
报告期内,公司将风险管理嵌入业务开展全过程,重点强调风险前瞻性管理能力、子公司风险管理能力、风险数字智能化管理能力建设;同时,根据市场特点,及时通过调整风险限额,控制业务开展集中度,防范投资债券信用风险,加强短期流动性风险管理等措施,提高了风险防范、应对及化解能力,保障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
(2)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依照全面风险管理规范并结合实际情况,公司以分层架构、集中管理模式对整体风险进行管控,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首席风险官,风控、合规、审计等内控部门,业务部门等四个层级(见图)。各层级之间相互衔接,有效制衡。
第一层:公司董事会负责督促、检查、评价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审议公司定期风险评估报告、重大风险事件评估报告和重大风险控制解决方案等董事会授权履行的风险管理职责。公司监事会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经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第二层:公司经理层负责经营管理中各项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公司设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首席风险官有权参加或列席与其履行职责相关的会议、调阅相关文件资料,获取必要信息。
第三层:公司设置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在首席风险官领导下贯彻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其它内控部门分别承担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管理责任。
第四层: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根据职责范围设置风控岗,协助负责人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各分支机构负责人应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应对、报告相关风险,并承担风险管理有效性的直接责任。
2.各类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合规风险等,风险状况及其应对措施如下:
(1)流动性风险
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所持资产不能及时变现或变现成本过高,导致自营投资及客户资产损失的可能;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缺乏现金,不能维持正常的业务支出或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以及流动资金不足以应对客户大规模赎回公司管理产品的风险。此外,投资银行业务大额包销及自营业务投资规模过大、期限不匹配、长期资产比例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公司资金周转不畅,出现流动性困难的状况。
为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强化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应对机制,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设立专人专岗对净资本、流动性等风控指标进行逐日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针对性改进和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抗压能力;多维度拓宽负债融资渠道和额度,建立法人透支机制,持续提升公司的应急融资能力;加强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管理,均衡债务到期分布,建立充足的流动性资产储备,提高融资的多元化和稳定程度;制定流动性应急管理计划,以确保公司流动性危机应对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报告期内,市场流动性环境相对宽松,公司流动性维持良好状态,未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分别为188.20%和150.53%,均符合监管要求。
金融负债按剩余到期日分类:
(2)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所持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因市场价格不利变动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包括股票、基金及衍生品等权益类证券价格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等。
为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公司董事会确定公司市场风险容忍度和重大风险限额,公司经理层下设投资决策委员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确定业务市场风险限额,并以授权的形式分解至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监督执行。公司定期结合市场和自身业务开展情况对风险限额进行调整,确保业务市场风险整体可控、可承受。公司风险指标限额主要包括:业务规模、风险价值(VaR)、基点价值、希腊字母值、净敞口、投资集中度等,能够对整体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公司定期开展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准确评估压力情景下的可能损失,压力测试结果为业务决策提供依据。公司还通过投资库管理、盯市监测、风险对冲等措施对市场风险进行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推动升级市场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业务实际对业务风险限额进行调整,不断加强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对风险计量模型有效性进行检验,确保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截至2023年6月30日,针对公司持有的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进行敏感性分析。截至2023年6月30日,针对投资组合进行股票价格敏感性分析和利率敏感性分析。
(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在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公司持有证券的发行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以及公司持有证券的发行人在信用状况发生恶化情况下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以及股票质押回购等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债券类投资交易信用违约风险,场外衍生品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针对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结算资金不足风险。
为有效控制融资类业务信用风险,公司通过对客户进行风险教育、尽职调查、征信、授信、逐日盯市、客户风险提示、强制平仓、司法追索,建立担保物范围及折算率、保证金比例、履约担保比例的标准,对质押融资业务规模和集中度进行限额管理,对质押标的和客户信用风险进行监测等措施进行管理。为有效控制债券投资信用风险,通过对投资集中度限额管理、债项内部评级、债券风险监测、交易授信管理、控制信用风险敞口等措施管理信用风险;为有效控制场外衍生品业务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对交易对手进行尽职调查、信用评级和交易规模授信管理,并采取盯市监测、担保物管理、追保措施、处置担保品等措施管理信用风险;为有效控制代理客户买卖证券及期货结算信用风险,以保证金结算方式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防范债券投资交易信用风险,重点对债券投资行业、区域集中度进行控制,控制低评级信用债券投资规模,确保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效控制融资业务信用风险,融资融券业务整体维持担保比例为368.26%,约定购回业务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166.11%,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整体履约保障比例为296.49%;同时公司严格控制自营债券信用风险,自营投资债券主要以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其中AAA级以上信用债及利率债持仓占比为93.34%。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具体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技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等操作风险。
为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公司制定了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建立了操作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将公司各业务条线、各操作环节的风险情况进行梳理,不断完善内控流程,强化对操作风险的主动识别、评估和报告;通过综合应用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对日常运营中的操作风险进行管控,及时收集和分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相关数据,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效率;持续完善公司新业务、新产品及子公司的操作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不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通过规范化、电子化、一体化的操作风险管理平台,对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培训,树立员工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操作风险整体可控,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声誉风险,公司建立了声誉风险管理机制,规范了声誉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和报告等环节具体管控方法,制定了声誉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持续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公司声誉风险事项;通过宣导、培训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声誉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可能的声誉事件;专门设立声誉风险管理岗和媒体宣传岗,负责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声誉风险监测以及对外媒体管理工作,防范声誉风险升级扩散,最大程度降低声誉损失和负面影响;建设声誉风险管理系统,主动监测识别公司及关联方舆情,对声誉事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效率;定期组织开展声誉风险管理考核,将考核结果应用于年度综合考核和人事管理体系,防范工作人员引发声誉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高度重视新媒体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组织开展声誉风险培训,积极从事前防范声誉风险,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6)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业务开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洗钱和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利用而面临的合规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客户流失、业务损失等财务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洗钱风险,公司将洗钱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制定公司整体洗钱风险管理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明确洗钱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成立反洗钱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洗钱风险管理,确保洗钱风险整体可控。通过制定并有效执行客户尽职调查、客户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等级管理、可疑交易监测报告、名单监控、风险评估、信息保密、审计检查、考核奖惩等洗钱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流程,建设反洗钱信息技术系统,相关部门及分支机构设置专、兼职反洗钱岗,保障了公司反洗钱工作有效落实开展。不断开展受众广泛的宣传与培训,提升公司各个层级员工的反洗钱工作意识和履职能力,加强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报告期内,公司洗钱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洗钱风险事件。
(7)信息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造成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和通信系统无法提供正常服务,影响公司正常业务办理,进而影响公司的声誉和服务质量,甚至会带来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信息技术风险,公司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加大对信息安全、云计算应用、基础设施新增和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系统建设,持续完善各类系统应急预案,加强系统运行监控,定期完成信息系统的运行评估和应急演练工作;优化网络结构,加强网络运行监控,定期做好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工作,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重大信息技术风险事件。
(8)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或准则,从而使证券公司受到法律制裁、被采取监管措施、遭受财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控制合规风险,公司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体系,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形成合规考核、培训、检查、问责等长效机制,为公司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有效支持和监督。主要措施包括: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及监事会、经理层及合规总监、合规部门及各部门、各分支机构及各层级子公司四级合规管理组织体系;严格遵守外部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员工执业行为、反洗钱管理和隔离墙管理等各项合规管理工作;公司推崇全员合规、合规从管理层做起、合规创造价值、合规是公司生存基础的理念,倡导和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合规管理人员职业荣誉感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通过事前合规审查,事中合规监测、事后合规检查等流程,防范重大合规风险发生。
报告期内,合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重大合规风险事件。
3.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和补足机制建设情况
公司建立并执行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机制,根据监管标准及创新业务的开展情况,持续升级和优化净资本系统,每日计算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按照预先设定的阀值和监控标准对风控指标进行自动预警。同时,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风险控制指标数据和达标情况,发生风控指标不利变动及超预警、超限情况及时向当地证监局报告基本情况、问题成因、解决措施等。此外,公司制订了《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对净资本等风控指标的计算规则、方法和流程予以明确,通过建立净资本与风险控制指标监控系统,实施净资本与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机制,实现动态监控。
公司制订了《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完善了净资本补足机制。净资本补足途径包括但不限于限制资本占用程度高的业务发展,采用风险缓释措施,制定资本工具的类型、发行规模、发行市场、投资者群体、定价机制以及相关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已发行资本工具附有减记或转股条款的,根据约定或监管规定进行减记或转股;调整资本补充期间分红政策,根据需要暂缓、推迟或免除向股东分红;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提高公司吸收损失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净资本和流动性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持续的改革创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公司以深化国企改革和证券行业文化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持续健全经营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强化合规风控建设,夯实内控成果,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公司着重开展业务能力建设,从面向行业前沿、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出发,深入推进业务模式创新,不断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公司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创造了多个标杆性项目,有效促进了公司品牌和声誉的提升,为公司持续开拓市场、服务客户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拥有全牌照业务资格且综合业务平台逐步发力,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公司设有经纪业务、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四大事业部,全资拥有西证股权、西证创新、西南期货、西证国际投资等子公司,控股西证国际证券,参股银华基金和重庆股权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开展新三板、场外、研究等业务,形成了全牌照经营格局,能够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同时,公司综合业务平台逐步发挥效用,各业务条线间、总部与基层、母公司与子公司、境内与境外的业务协同效率不断提高,能够较好地满足客户多层次金融需求,并促进公司经营效益的不断提升。
(三)精细化管理卓有成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公司持续优化完善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机制,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智能化水平,强化预算和考核管理,节约了大量支出,成本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持续显现,为公司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股东的长期支持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公司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公司主要股东长期关心和支持公司发展,在资本补充方面给予公司大力支持。公司形成了以“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为基础,相互制衡、归位尽责、运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了公司长期保持市场化运行机制,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