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领域(主要为固废处置)的专业设计、环保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处置运营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能源领域的锅炉设计制造、传统及新能源电力工程总包、热电运营、光伏电站运营的全产业链业务。
环保装备、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环保运营服务、节能高效发电设备、电站工程与服务、地方热电运营服务、光伏电站运营服务
燃机余热炉 、 生活垃圾焚烧炉 、 垃圾炉排 、 生物质炉 、 危废余热炉 、 污泥焚烧炉 、 固废处置工程及系统集成服务(包括生活垃圾 、 餐厨垃圾 、 污水 、 污泥 、 蓝藻藻泥 、 飞灰等) 、 烟气治理(脱硫脱硝)工程 、 固废运营处置项目,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 、 餐厨垃圾处置 、 藻泥处置 、 飞灰填埋 、 循环流化床锅炉 、 煤粉锅炉 、 传统火电 、 新能源光伏电站工程总承包业务 、 蒸汽(主要) 、 电力 、 光伏发电
电站锅炉、工业锅炉、锅炉辅机、水处理设备、压力容器的设计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制造、销售;利用自有资金对环保行业、能源行业、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及相关产业进行投资;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凭有效资质证书经营);成套发电设备、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销售;烟气脱硫脱硝成套设备的设计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制造、销售、安装;金属材料、机械配件的销售;环保工程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I级锅炉(参数不限)安装、改造、维修;房屋租赁;起重机械安装、维修(凭有效资质证书经营);煤炭的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新兴能源技术研发(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业务名称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2022-06-30 |
---|---|---|---|---|---|
工程总包业务营业收入(元) | 18.31亿 | - | - | - | - |
工程总包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0.31 | - | - | - | - |
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营业收入(元) | 12.33亿 | - | - | - | - |
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7.21 | - | - | - | - |
环保运营服务营业收入(元) | 3.34亿 | - | - | - | - |
环保运营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54 | - | - | - | - |
电站工程业务营业收入(元) | 5.98亿 | - | - | - | - |
电站工程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47.90 | - | - | - | - |
装备制造营业收入(元) | 7.34亿 | - | - | - | - |
装备制造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36.05 | - | - | - | - |
项目运营管理毛利率(%) | 14.62 | - | - | - | - |
项目运营管理营业收入(元) | 30.81亿 | - | - | - | - |
项目运营管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46.90 | - | - | - | - |
发电量:焚烧(千瓦时) | 1.42亿 | - | - | - | - |
垃圾处理量(吨) | 50.83万 | - | 44.79万 | 81.09万 | - |
污泥处理量(吨) | 43.70万 | - | 40.16万 | 77.92万 | - |
订单金额:传统电站工程(元) | 16.30亿 | - | 12.75亿 | - | - |
订单金额:在手订单:余热炉(元) | 4.13亿 | - | - | - | - |
订单金额:在手订单:垃圾焚烧炉(元) | 1.38亿 | - | - | - | - |
订单金额:在手订单:市政环保工程(元) | 13.46亿 | - | 20.25亿 | - | - |
订单金额:新能源光伏电站(元) | 4.09亿 | - | 13.71亿 | - | - |
订单金额:环境工程(元) | 2.87亿 | - | 4800.00万 | - | - |
订单金额:锅炉装备(元) | 17.50亿 | - | 9.48亿 | - | - |
订单金额:锅炉装备:传统节能高效锅炉(元) | 7.85亿 | - | - | - | - |
订单金额:锅炉装备:环保锅炉装备(元) | 7.05亿 | - | 6.73亿 | - | - |
产量:垃圾焚烧处理量(吨) | - | 95.96万 | - | - | - |
产量:污泥处置量(吨) | - | 77.38万 | - | - | - |
产量:热力(吨) | - | 817.88万 | - | - | - |
产量:环保设备(元) | - | 8.81亿 | - | - | - |
产量:电力(含光伏)(千瓦时) | - | 29.55亿 | - | - | - |
产量:节能高效发电设备(元) | - | 5.68亿 | - | - | - |
产量:飞灰处理量(吨) | - | 2.53万 | - | - | - |
产量:餐厨垃圾处理量(吨) | - | 15.43万 | - | - | - |
销量:垃圾焚烧处理量(吨) | - | 95.96万 | - | - | - |
销量:污泥处置量(吨) | - | 77.38万 | - | - | - |
销量:热力(吨) | - | 817.88万 | - | - | - |
销量:环保设备(元) | - | 8.81亿 | - | - | - |
销量:电力(含光伏)(千瓦时) | - | 27.44亿 | - | - | - |
销量:节能高效发电设备(元) | - | 5.68亿 | - | - | - |
销量:飞灰处理量(吨) | - | 2.53万 | - | - | - |
销量:餐厨垃圾处理量(吨) | - | 15.43万 | - | - | - |
装机容量(MW) | - | 558.00 | - | - | - |
订单金额:签订海外订单(元) | - | 4.60亿 | - | 7.20亿 | - |
污泥处理量:污泥(吨) | - | - | 40.16万 | - | - |
污泥处理量:污泥资源化处理利用(吨) | - | - | 7.98万 | - | - |
产量:蛋白浓缩液(吨) | - | - | 4277.38 | 9283.47 | - |
发电量(千瓦时) | - | - | 1.15亿 | 2.04亿 | - |
装机容量:在运营及在建的燃机装机量(MW) | - | - | 1100.00 | 744.00 | - |
订单金额:锅炉装备:环保锅炉装备:余热锅炉(元) | - | - | 3.73亿 | - | - |
订单金额:锅炉装备:环保锅炉装备:垃圾炉(元) | - | - | 1.26亿 | - | - |
垃圾焚烧处理量产量(吨) | - | - | - | 81.09万 | - |
垃圾焚烧处理量销量(吨) | - | - | - | 81.09万 | - |
污泥处置量产量(吨) | - | - | - | 77.92万 | - |
污泥处置量销量(吨) | - | - | - | 77.92万 | - |
热力产量(吨) | - | - | - | 676.56万 | - |
热力销量(吨) | - | - | - | 676.56万 | - |
环保设备产量(元) | - | - | - | 7.63亿 | - |
环保设备销量(元) | - | - | - | 7.63亿 | - |
电力产量(千瓦时) | - | - | - | 22.88亿 | - |
电力销量(千瓦时) | - | - | - | 20.86亿 | - |
节能高效发电设备产量(元) | - | - | - | 11.54亿 | - |
节能高效发电设备销量(元) | - | - | - | 11.54亿 | - |
飞灰处理量产量(吨) | - | - | - | 6.50万 | - |
飞灰处理量销量(吨) | - | - | - | 6.50万 | - |
餐厨垃圾处理量产量(吨) | - | - | - | 13.21万 | - |
餐厨垃圾处理量销量(吨) | - | - | - | 13.21万 | - |
废物处理量:污泥资源化处理利用(吨) | - | - | - | 17.80万 | - |
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新增订单金额(元) | - | - | - | - | 8.86亿 |
新增光伏电站订单金额(元) | - | - | - | - | 3.57亿 |
新增锅炉订单金额(元) | - | - | - | - | 8.30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禄丰高峰能源有限公司 |
5.55亿 | 5.28% |
峨山鑫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
5.50亿 | 5.23% |
江阴市凝秀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3.25亿 | 3.0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81亿 | 2.1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8.93亿 | 10.1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江苏 |
7.84亿 | 13.48%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EPC PROJECT PROCUREM |
2.25亿 | 2.75% |
广州环投增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1.82亿 | 2.22% |
广州环投南沙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
1.78亿 | 2.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江苏 |
2.20亿 | 3.6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1.19亿 | 7.42% |
客户二 |
6857.26万 | 4.28% |
客户三 |
5470.09万 | 3.41% |
客户四 |
4413.76万 | 2.75% |
客户五 |
4358.97万 | 2.72%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一 |
2.05亿 | 6.16% |
客户二 |
1.46亿 | 4.39% |
客户三 |
1.25亿 | 3.76% |
客户四 |
1.07亿 | 3.22% |
客户五 |
9149.97万 | 2.75%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环保与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资等一体化业务,主营业务领域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包括:1、能源领域的锅炉设备的设计制造、传统及新能源电力工程总包、热电运营、光伏电站运营的全产业链业务。2、环保领域(主要为固废处置)的专业设计、环保设备制造、制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处置运营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 1、能源装备及服务 (1)节能高效发电设备 主要产品: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锅炉等。 业务载体:主要是华光环能母公司及子公司华光工锅。 ...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围绕环保与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资等一体化业务,主营业务领域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包括:1、能源领域的锅炉设备的设计制造、传统及新能源电力工程总包、热电运营、光伏电站运营的全产业链业务。2、环保领域(主要为固废处置)的专业设计、环保设备制造、制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处置运营的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
1、能源装备及服务
(1)节能高效发电设备
主要产品: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粉锅炉等。
业务载体:主要是华光环能母公司及子公司华光工锅。
经营模式:主要为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订单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与安装调试。
(2)电站工程与服务
主要产品:传统火电、新能源光伏电站工程总承包业务
业务载体:主要为子公司华光电站及下属华光(西安)设计院(拥有电力行业乙级资质),主要经营模式为EPC。
(3)地方热电运营服务
主要产品:蒸汽(主要)、电力。
业务载体:主要是燃煤热电联产子企业:惠联热电、友联热电,濮院热电、徐联热电;天然气热电联产子企业:无锡蓝天、宁高燃机、南京燃机;热网企业新联热力,以及地热供暖世纪天源。
经营模式:公司的热电联产企业以煤、天然气为原料进行生产,产出蒸汽和电;电与电网公司签订购售电合同进行销售,蒸汽销售给热用户(工业用户为主),地热供暖主要为居民供暖。
(4)光伏电站运营服务
主要产品:光伏发电
业务载体:主要为子公司中设国联
经营模式:主要为各地方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及建成后运营,获取发电收入及国家光伏发电补贴。
2、环保综合服务
(1)环保装备
主要产品:生活垃圾焚烧炉、垃圾炉排、生物质炉、危废余热炉、污泥焚烧炉以及燃机余热炉、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产品等;
业务载体:主要是华光环能母公司及子公司华光工锅。
经营模式:主要为依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订单设计、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与安装调试。
(2)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
主要产品:固废处置工程及系统集成服务(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水、污泥、蓝藻藻泥、飞灰等)、烟气治理(脱硫脱硝)工程、市政工程等工程服务。
业务载体:主要是子公司华昕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市政及环境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国联环科、华光电站。主要经营模式为EPC。
(3)环保运营服务
主要业务:固废运营处置项目,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项目、餐厨垃圾处置、污泥、藻泥处置、飞灰填埋等。
业务载体:主要是垃圾处置子企业惠联垃圾热电、公主岭德联、江西乐联,餐厨垃圾处置子企业惠联资源再生,污泥处置子企业国联环科及国联环科控股的藻泥处置孙公司绿色生态科技,飞灰填埋处置孙公司惠联固废。
经营模式:公司主要通过特许经营模式从事上述固废处置业务,具体模式包括BOT、PPP、BOO等。
(二)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能源装备及服务
(1)能源装备:高效节能锅炉方面,国内已有超过20家企业具备制造电站锅炉资质和规模化制造能力,并形成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上锅、东锅、哈锅三厂,具备为600MW及以上机组配套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制造能力的锅炉制造企业。第二梯队是华光环能、西子洁能等,属中大型电站锅炉制造企业。第三梯队是中小型锅炉厂。公司在第二梯队中排名前列。
报告期内,公司陆续签订了广州增城旺隆气电2×460MW(F级)余热锅炉、大唐金华2×741MW(H级)余热锅炉、无锡能达3×27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江苏恒泰新能源盐城高纺区供热中心3×75t/h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岛等订单,循环流化床和煤粉炉市场较去年同期回暖。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进一步提出推动煤电“三改联动”,降低度电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承担更多的供热负荷、提升负荷调节能力,对传统锅炉环保化、清洁化、高效低碳化的改造,为公司带来了一定机遇和增长空间。同时,作为对国内市场的有效补充,十四五期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海外订单金额及占比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公司加强开拓中亚市场腹地,成功签约哈萨克斯坦2号电站环保现代化改造项目7台燃气锅炉岛总成套、土耳其BAREM燃煤发电厂项目,是继乌兹别克斯坦后再次“叩”开中亚市场大门。其中哈萨克斯坦2号电站环保现代化改造项目将新建600兆瓦燃机联合循环热电联供机组,是哈萨克斯坦节能减排的重大民生项目。
火电灵活性改造进展: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书》,共同开发“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和“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产品”。针对130t/h-1000t/h(不含1000t/h)机组的热电联产及发电煤粉锅炉,华光环能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独家技术授权,共同推动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的市场应用。
目前该技术及产品在公司控股子公司惠联电厂进行试验,2024年上半年,对试验炉进行了持续调试改造,增加水蒸气气化或加水气化结构,降低飞灰和底渣的含碳量,同时尝试通过增加气化强度、改变停留时间、改变进料位置改善结球情况。公司已与山西、山东、辽宁等地的意向客户开展深入沟通,惠联项目测试成功后,将开展燃煤机组宽负荷灵活性改造的市场推广。
(2)电站工程: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在无锡设立技术中心,在西安、南京、济南等地设立了分院,专业人员配备齐全,包括结构、电气、土建、光伏新能源、机务、化水、输煤除灰、总图等。2024年以来,公司电站工程持续加强与战略客户合作关系并积极开拓新客户:与中兴派能就屋顶光伏建设继续保持友好合作;为无锡能达热电、山东海天生物化工、大丰阳光热电、玖龙纸业(东莞)、黑龙江富鹤热电等老客户定制改造方案,提供节能改造、环保改造、设备升级等服务;同时开拓了盘锦辽滨汇洲热力、湖南衡东、青海盐湖镁业、南通蓝海、东营万达化工等新客户。
电厂锅炉余热利用与机组提效:公司在自有电厂开展了锅炉余热利用与提效项目,通过余热利用技术,可帮助锅炉效率提升,节约燃料端消耗。目前公司控股电厂试验项目在2024年6月已完成预验收,经测试,各项技术指标折算到设计工况均达到或明显优于研发项目技术指标值,项目每年可实现节煤536万元,投资回收期不到1年,经济性较强,未来可向燃煤及燃气热电厂、秸秆电厂、垃圾电厂等推广。
(3)热电运营: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控股热电联产项目装机量近1.3GW,其中燃煤热电联产装机量182MW,天然气热电联产装机量1104MW。作为无锡地区的热电运营龙头,公司深耕无锡市场,在无锡市区热电联产供热占有率超70%。公司拥有国内供热距离最长的多热源、大规模蒸汽集中供热系统,实现了燃煤燃气联合供应、跨区域供热的格局,管线贯穿无锡市南北辖区,实际运行蒸汽管网长度近500公里,热用户近700家,单根管线供热距离达到35公里。通过2023年内对濮院热电、徐联热电、南京燃机的控股收购,公司扩大了热电联产业务版图,同时不断稳固无锡供热市场的龙头地位,并加快自建电厂宁高燃机投产后的产能爬坡,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499.38万吨,在A股上市公司排名前3。
报告期内,在中电联全国性燃机对标中,公司无锡蓝天2号机组凭借良好的经济性及先进的技术指标,获全国180MW“E”级燃气供热机组能效水平对标活动"AAAAA级"称号。
(4)光伏电站运营:公司控股的中设国联无锡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光伏开发运营能力,能够提供专业的光伏发电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开发运营有40个成熟的光伏运营项目,区域覆盖江苏、安徽、山东、浙江、江西、广东等多省市地区。2024年上半年,中设国联山东肥城王瓜店100MW农光互补项目获批山东省市场化并网项目指标,计划于四季度开工建设。报告期内,中设国联实现发电量1.51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28亿千瓦时,实现售电收入1.17亿元。
(5)工业绿色微电网试验
公司开展了微电网研发及试验项目建设,拟以新型储能为基础,实现光伏、风电、工业余热余压、氢能等一体化开发运行和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推进工业用能高效化、绿色化。报告期内,公司组织召开了可研外部专家评审会,审议并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微电网重点子项智能制造基地光伏、余热利用项目已启动建设。
2、环保综合服务
(1)在环保电力装备:公司的垃圾焚烧锅炉设备在市场上有较大优势和影响力,是国内最早实现“炉排+余热锅炉”双炉型一体化供货的厂家,也是目前市场极少数可一体化供货的厂商,产品覆盖24个国家、地区,品牌影响力深入东南亚地区,报告期内,公司垃圾焚烧炉在手订单1.38亿元。公司自2019年开始实施小型化垃圾焚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形成了日处理量400吨以下系列小型化垃圾炉排和垃圾余热锅炉产品。公司小型化垃圾焚烧技术结合了公司近三十年在垃圾焚烧技术领域的经验,具有燃料适应性强,安全可靠、排放优、重量轻、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我国县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伴随垃圾焚烧处置县域化进程的推进,公司小型化垃圾炉的销售有所提升。
华光环能固废炉具备高参数、运行稳定以及经济环保等特性,在国内固废炉研制领域占据重要的先导创新地位,自2018年承接首个纯烧固废炉项目至今,已分别在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等地区以及东南亚布局了华光固废炉品牌。另外,公司燃机余热锅炉在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卧式、立式自然循环技术的HRSG供应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上半年,公司余热炉在手订单4.13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在新能源、节能降碳领域开展了多项技术改革与布局。
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方面: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就制氢设备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江苏省特检院、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实施技术优化和市场拓展。
2023年4月,公司1500Nm3/h碱性电解槽产品正式下线,2023年下半年,公司建设完成了自有电解水设备系统测试中心,可针对容量为2000Nm3/h以下电解槽制氢设备开展检验测试。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新投产的智能制造基地中,建设完成首期500MW规模的制氢设备智能化生产基地,已具备500Nm3/h以下、500-1000Nm3/h,1000-2000Nm3/h,多个系列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批量化生产交付能力。
公司1500Nm3/h的碱性电解槽,在产氢压力方面,达到了行业的最高水平,可实现产氢压力3.2MPa,填补国内千方级高压电解槽空白;在单位能耗方面,标准状态下直流电耗:4.2kWh/m3,达到国标一级能效标准。同时,公司对研制的制氢设备的主副电极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新型环保隔膜材料,大幅提高了电流密度,同等产氢量下,设备体积大幅减小。公司参与编制了《电解水制氢系统安装技术规范》、《电解水制氢系统运行和维护规范》两项团标。
2023年11月,公司参加中能建合格供方投标,并入围供应商名单。2024年上半年,公司签订了上海联风2×100N立方米/h订单,2024年6月,公司中标目前全球最大体量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总承包项目中部分制氢设备及系统,实现了大标方制氢设备及系统订单落地。
碳捕集(CCUS)方面: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高效可逆捕集低浓度CO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剂已经完成所有实验中试装置的评测,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解析能耗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目前,公司正在筹备建设一套电厂尾气CO捕集中试装置,用于测试离子液吸收剂工业化应用性能,也可应用于后期将开发的相变吸收剂性能测试工作。公司目前正在洽谈某油田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应用与商业化项目、某电解铝自备电厂碳捕集项目。
公司CCUS采用离子液吸收法,吸收CO量是传统30%MEA吸收剂的二倍;再生能量消耗可从3.58GJ/t CO2下降至2.37GJ/t CO2,减少能耗约34%。为进一步降低CO2捕集系统能耗,公司CCUS技术在节能工艺,包括强化吸收、强化再生、系统热量整合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涉及烟气余热回收、吸收塔级间冷却、及考虑利用热泵技术,实现热整合和工艺优化。
飞灰高温熔融方面: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污泥-飞灰高温气化熔融技术,用于实现污泥与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危废)的协同处理。该系统在1500-1600℃的高温下实施飞灰与有机污泥的高温气化熔融,熔融产物为合成气和玻璃态的渣。净化后的合成气(主要干气成分CO、H2和CO2)部分用作输送气(与处理后的飞灰-有机污泥)去气固混合输送器,剩余合成气经活性炭吸附后可用于制纯氢、高纯甲烷、燃气发电、产蒸汽或用于垃圾发电厂工艺等用途,实现资源化利用;玻璃体的渣可作为建筑材料。该系统在1500-1600℃的高温下实现了二噁英的高温热阻断,且气化为还原性气氛,加上合成气经激冷处理,可有效杜绝二噁英合成。此外该系统不直接对外排烟,可实现三废超净排放,达到相关国家标准,是一种安全、高效、环保的飞灰处置工艺。公司已建成国内首个100kg/h有机污泥高温气化熔融处置中试装置示范装置,已完成第二阶段的试验,初步形成熔渣玻璃体,目前正在实施设备的优化,以提升装置的处置效率和探索该装置更多的应用场景(如处理油泥等危废),并将视市场需求状况逐步开展产品推广。
2024年上半年,公司燃用固体废弃物的流化床锅炉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减碳固废发电锅炉产品获得“江苏精品”认证。
(2)市政环保工程:公司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的服务,在市政环保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执行公司市政工程总包业务的主体主要系公司下属华昕设计集团,具备甲级设计资质,在江苏省勘察设计企业综合实力排序中,排名第7,稳定保持省内前十,在2023年全国勘察设计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排名位列第92名。公司市政环保工程业务发展覆盖14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有15家分公司带动外地市场业务。
公司市政环保工程业务注重数字化建设,2024年上半年,持续推进BIM正向设计,开发了岩土参数化建模工具、室外管网快速生产工具等参数化建模工具,极大提高了BIM建模效率。业务开拓中,开展了城市生命线项目的咨询可研、软件平台建设等项目。
(3)环保运营:公司具备固废产业链协同发展及综合协同处置能力,涵盖生活垃圾处置、餐厨废弃物处置、污泥处置、藻泥处置等。公司在无锡惠山区打造了具备自身业务特色的“城市综合固废处置中心”,以热电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为核心,配置了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蓝藻藻泥处置、飞灰填埋等综合处置设施。在提供能源供给的同时,实现固废多项目百分百协同处理和资源化高效利用,为公司市政环保项目跨区域复制夯实了经验基础。公司的固废处置园区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核准的“无锡惠山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①垃圾焚烧发电
公司已建立起垃圾焚烧发电全产业链平台,具备投资、建设、运营垃圾发电项目的能力、资源和业绩。报告期内,公司投建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日处理能力为3,300吨/日。2024年1-6月,公司垃圾处置量50.83万吨,收运垃圾5.86万吨,焚烧发电量14,172.52万千瓦时。
②餐厨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
公司还打造了高标准的餐厨垃圾处置项目,惠联资源再生的餐厨项目(一期)处理能力为440吨/日,已进入满负荷运营,厨余垃圾处置项目(二期)处理能力725吨/日于2024年3月完成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项目达产后,预计可新增年处理垃圾量26万吨。2024年上半年,惠联资源再生处理餐厨易腐垃圾9.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3%,处理量持续提升,同时,大气污染物各指标均低于排放标准。公司通过餐厨垃圾提油,开展资源化利用,2024年1-6月,提油产出在2646吨,较去年同期增加34%,实现资源化产品销售收入1700余万元。
③污泥处置
公司污泥处置能力和规模处于国内行业前列,目前已投运项目的处置能力为2640吨/日。2024年1-6月,公司完成污泥处置43.70万吨,通过项目提效,处置量较去年同期增加8.1%。
公司污泥处置拥有2条核心技术路线,分别为“污泥调质深度脱水+干化+自持焚烧”和“污泥碱热水解蛋白提取+资源化利用”。2024年,国联环科主编的团体标准《污泥深度脱水干化自持焚烧处理规范》,经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批准正式发布。同时,公司持续推进与山西农科院关于污泥水解多肽浓缩液、多肽螯合钙有机水溶肥的合作研究,2024年上半年,通过“污泥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污泥处理84192吨,产生资源化利用产品蛋白浓缩液3911.98吨。
2024年5月,E20环境平台发布了2024年水务行业优秀案例名单,公司“太原市循环经济环卫产业示范基地污泥资源化处置项目”获“污泥处理处置优秀案例”。
(三)报告期内行业环境发展情况
1、能源行业情况
在能源领域,公司主要涉足节能高效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电站工程与服务、地方热电及光伏电站运营业务。报告期内相关能源领域发展情况如下:
(1)保障能源安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4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能发规划〔2024〕22号),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持续巩固“电力稳定可靠、油气底线可保、煤炭压舱兜底、新能源高质量跃升”良好态势。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双碳目标,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着力加强供需协同,强化系统消纳,保持清洁能源高质量较快发展势头。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能源技术装备补短板、锻长板、拓新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优势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油气市场体系改革,不断提高能源治理效能。务实推进能源国际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2024能源工作主要目标:1、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9.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稳产增产,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快速上产态势。发电装机达到31.7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96万亿千瓦时左右,“西电东送”输电能力持续提升。2、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天然气消费稳中有增,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终端电力消费比重持续提高。3、质量效率稳步提高。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取得新成效。煤电“三改联动”持续推进。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平均利用小时数处于合理区间。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取得新进展。
针对传统能源:推动煤炭、煤电一体化联营,合理布局支撑性调节性煤电,加快电力供应压力较大省份已纳规煤电项目建设,力争尽早投产。推动退役机组按需合规转为应急备用电源。在气源有保障、气价可承受、调峰需求大的地区合理规划建设调峰电。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强化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的政策措施。
新能源发展:科学优化新能源利用率目标,印发2024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并落实到重点行业企业,以消纳责任权重为底线,以合理利用率为上限,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绿证全覆盖和应用拓展,加强绿证与国内碳市场的衔接和国际认可,进一步提高绿证影响力。修订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持续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提升试点工作。研究光伏电站升级改造和退役有关政策。
针对能源转型:促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向好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超低排放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和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逐步发展电力、工业余热、核能供暖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清洁供暖项目稳妥有序实施。推进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以点带面加快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推动天然气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发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集》,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转型发展。继续实施煤电“三改联动”,稳妥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探索火电掺烧氢、氨技术,强化试点示范。
能源技术创新:推进煤炭、油气行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降低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支持煤制油气项目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规模化示范应用。加快能源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组织实施科技创新2030—“智能电网”重大项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技术”等能源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促进能源新技术应用示范。组织开展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总结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成效,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实施首批国家能源核电数字化转型技术示范项目。探索推广虚拟电厂、新能源可靠替代、先进煤电、新型储能多元化应用等新技术。
有序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链国际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加强中欧在风电、智慧能源、储能等重点领域合作,推动一批中欧能源技术创新合作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开展中国―东盟清洁能源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交流,推动成立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推进与沙特、阿联酋等国共同筹建中阿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加强在氢能领域的务实合作。
(2)电力体制改革
《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出台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制定《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电力市场准入注册基本规则》,落实煤电两部制电价政策。指导推动山西、广东、甘肃、山东、蒙西等先行先试地区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南方、京津冀、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建设。
电力体制改革或将对电力行业产生重大影响:(1)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和分时电价政策;(2)加强灵活性资源建设,通过健全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保障灵活性资源有效释放,从而打开新能源发展空间;(3)推进电力数字化、能源化的建设步伐,以加快发电清洁低碳转型并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3)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出台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志着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全面建立。《通知》主要内容包括: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实施范围;容量电价水平的确定方法;容量电费分摊;容量电费考核等内容。此外,《通知》中还对各省的煤电容量电价进行明确界定。2024年至2025年的,煤电将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按照30%确定,部分地区将会高于这一比例。从2026年开始,各地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就会统一提升至不低于50%。
实施范围: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适用于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燃煤自备电厂、不符合国家规划的煤电机组,以及不满足国家对于能耗、环保和灵活调节能力等要求的煤电机组,不执行容量电价机制,具体由国家能源局另行明确。
容量电价水平的确定:煤电容量电价按照回收煤电机组一定比例固定成本的方式确定。其中用于计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固定成本实行全国统一标准,为每年每千瓦330元;通过容量电价回收的固定成本比例,综合考虑各地电力系统需要、煤电功能转型情况等因素确定,2024~2025年多数地方为30%左右,部分煤电功能转型较快的地方适当高一些,为50%左右(各省级电网煤电容量电价水平具体见附件)。2026年起,将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
容量电费考核:正常在运情况下,煤电机组无法按照调度指令(跨省跨区送电按合同约定,同)提供申报最大出力的,月内发生两次扣减当月容量电费的10%,发生三次扣减50%,发生四次及以上扣减100%。煤电机组最大出力申报、认定及考核等规则,由国家能源局结合电力并网运行管理细则等规定明确。最大出力未达标情况由电网企业按月统计,相应扣减容量电费。对自然年内月容量电费全部扣减累计发生三次的煤电机组,取消其获取容量电费的资格。
(4)绿证与节能降碳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13号),要求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强绿证交易与能耗双控、碳排放管理等政策有效衔接,激发绿证需求潜力,夯实绿证核发交易基础,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加强国内国际绿证互认。实施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突出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导向。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中,将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中扣除,据此核算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指标。
推动绿证交易电量纳入节能评价考核指标核算。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基础凭证,加强绿证与能耗双控政策有效衔接,将绿证交易对应电量纳入“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明确绿证交易电量扣除方式。在“十四五”省级人民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核算中,实行以物理电量为基础、跨省绿证交易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扣除政策。避免可再生能源消费量重复扣除。
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档立卡和绿证核发。到2024年6月底,全国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完成建档立卡,分布式项目建档立卡规模进一步提升。扩大绿证交易范围,鼓励各地区实行新上项目可再生能源消费承诺制,加快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强制消费机制,合理提高消费比例要求。鼓励相关项目通过购买绿证绿电进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扩大绿证市场需求。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发挥带头作用,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规范绿证交易制度。依托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绿证交易,具体由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采取双边协商、挂牌、集中竞价等方式进行。建立跨省区绿证交易协调机制和交易市场。现阶段绿证仅可交易一次,不得通过第三方开展绿证收储和转卖。各地区不得采取强制性手段向企业简单摊派绿证购买任务,不得限制绿证跨省交易。绿证交易价格由市场形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价格监测,引导绿证交易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
(5)碳排放权管理(CCER)
经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碳排放权交易应当逐步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碳排放权交易产品包括碳排放配额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现货交易产品。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年度排放报告的核查结果,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限,足额清缴其碳排放配额。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购买或者出售碳排放配额,其购买的碳排放配额可以用于清缴。重点排放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买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清缴其碳排放配额。碳排放权交易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现货交易方式。
(6)2024年上半年电力运营情况
发电生产情况: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1亿千瓦,同比增长51.6%;风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9%;从新增装机量来看,火电新增装机1825万千瓦,较同期减少77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10248万千瓦,较同期增加2406万千瓦。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持续推进。
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及电力投资情况:2024年1-6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666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71小时。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441亿元,同比增长2.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
(7)氢能及制氢设备快速发展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制氢设备生产近年发展迅速,国家对电解水制氢技术愈发重视。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氢能作为新兴能源被首次提及。报告指出,要加快前沿新兴氢能等产业发展。2024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对氢能的鼓励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在燃料替代方面,重点制定氢冶金,炉窑氢燃料替代,玻璃熔窑窑炉氢能煅烧、水泥窑窑炉氢能煅烧、燃氢燃气轮机、氢燃料内燃机等氢能替代等技术和装备标准。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指出氢能开发利用技术为重点方向。包括基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离网、可中断负荷)大规模制氢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工业副产氢高效提纯技术,经济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技术,氢燃料电池开发及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技术等。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氢能方面,文件指出:推进绿氢、低(无)挥发性有机物、再生资源、工业固废等原料替代,聚焦“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谋划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发展。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
为鼓励和促进绿氢生产与应用,各地相继制定了绿氢补贴政策,包括宁夏宁东、安徽、成都、鄂尔多斯等众多地区。绿氢产业补贴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对生产商和使用者提供制氢补贴、用氢补贴、加氢补贴等,尤其是绿氢制备端补贴,包括降低电费、给予绿氢生产设备补贴等,可有效降低绿氢生产成本,加速绿氢平价。同时,我国多地逐步放开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地域限制和生产限制。例如河北、新疆、辽宁沈阳、吉林等地,纷纷放松相关政策,支持多元化场景制氢,允许绿氢生产项目及其制氢加氢一体站不在化工园区内建设。相关政策鼓励有助于拓宽氢能应用场景,同时也能降低当地氢气制造成本,促进氢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绿氢平价将推动行业渗透快速增长,预期2023、2024、2025年国内绿氢制备成本水平位于14.90、13.72、12.90元/kg,相对于煤制氢8-12元/kg的成本区间存在一定差距。在不考虑绿氢自身的绿色溢价情况下,有望实现光氢平价的组合为:电价0.14元/kWh、综合电耗4.2kWh/Nm3、制氢设备成本564万元/5MW,绿氢成本可达10元/kg,可实现完全平价替代灰氢,该节点有望在2026年到来。
根据氢云链统计,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增碱性电解制氢设备招标近300MW。2024年上半年,新增绿氢EPC招标项目9个,9个EPC项目共涉及近2GW电解槽。国内电解制氢市场呈现总体规模稳步发展、竞争格局更迭、价格稳中有降和技术创新不断发展等特点,电解制氢设备产业正稳步前行,不断逼近突破点。根据GGII预计,2025年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市场需求量将超过2GW。据《中国2030年“可再生氢100”发展路线图》显示,国内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的项目正在快速增加当中,将拉动上游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出货规模,预计2030年我国可再生氢累计装机将达到100GW;若碳中和情境下氢能在整体能源体系中的比例约15%-20%,可再生氢占比超过70%,则2060年绿氢装机至少需要达到500-750GW。
目前规划及在建的绿氢项目,制氢产业存在如下趋势:1)大化工领域是绿氢主要应用场景,终端能源消费渗透率逐步提升。据中国石化《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3年,我国氢气消费量约3549万吨,绝大部分氢气用于工业部门,建筑、交通等部门用氢合计不足3%。预计未来氢能将扮演燃料、原料、储能介质等多重角色,广泛深度参与工业、交通、建筑、风电等部门的碳中和进程。2)风光氢储一体化产业热度高,氢储能成为新业态。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投资规模大,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有助于解决风光资源的消纳,同时有利于发展地区氢能产业建设。3)电解槽方面,ALK是当前主流,“碱性(ALK)+PEM”协同制氢未来可期。ALK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落地项目较多;PEM技术响应速度更快,可调节范围更广,可适应波动电源输入,两者搭配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
2、环保行业情况
在环保领域,公司主要涉足环保设备的设计制造、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及环保项目运营业务。报告期内相关环保行业发展情况如下:
(1)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能源局等联合发布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出,到2030年,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实施方案》明确要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根据自身主导产业和污染物、碳排放水平,积极探索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促进园区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水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废物综合利用,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焚烧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针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环保及能源领域未来可能迎接较大变化。伴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提高环保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占比;能源结构可能发生较大调整,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对能耗控制力度加大,节能领域会迎来较大发展空间;政府和市场将会着力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和市场化机制。同时,从碳捕集、固碳角度,将鼓励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全民节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氛围和理念。
(2)设备更新政策拉动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围绕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设备更新政策推动下,有望拉动环保装备的更新改造。2024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对固废等大宗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升,固废循环处置、资源化利用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3)无废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目标推动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工作方案》拟定了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等主要任务。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到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到60%,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明显下降;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东部省份率先全域建成“无废城市”。静脉产业园模式一方面能够实现各类固体废物的协同处置,解决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垃圾围城“现象;另一方面合理布局的集中处置方式,减少污染排放,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资源——产品——再生”的闭环模式,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项目运营,静脉产业园模式有助于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降低项目整体的运营成本,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公司所在地江苏无锡被列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4)加大垃圾分类处置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指出,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优化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加强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减少有机垃圾填埋,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推动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和利用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
(5)污泥处置
国家发改委等3部门联合发布《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污泥(含水率80%的湿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规模不少于2万吨/日,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方案》提出规范污泥处理方式,鼓励采用多元化组合方式处理污泥:1)有效利用本地垃圾焚烧厂、火力发电厂、水泥窑等窑炉处理能力,协同焚烧处置污泥;2)鼓励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处理后,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采取土地利用方式;3)推广能量和物质回收利用,加大污泥能源资源回收利用;4)逐步限制污泥填埋处理,积极采用资源化利用等替代处理方案。《方案》的提出有助于推动污泥处置的资源化和减量化,通过协同焚烧、土地利用、沼气热电联产等方式实现污泥的合理利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目标。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下,污泥处理技术路线愈发清晰。“十四五”规划在技术要求中明确提出限制污泥填埋,稳步推进资源化,要求新建污水处理厂必须有明确的污泥处理途径,鼓励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前提下,可推进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等资源化,鼓励污泥能量资源回收利用。
(6)环保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绿色锅炉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强调环保装备制造业是绿色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要求全面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绿色低碳转型的保障能力。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
2024年6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特种设备更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推动锅炉更新。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在地方政府统一部署下,对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固定炉排燃煤锅炉、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每小时2蒸吨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等列入淘汰类的锅炉,及时注销使用登记证。对达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的燃煤锅炉、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固定炉排式生物质锅炉、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区域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等列入限制类的锅炉,支持使用单位开展更新改造,鼓励采用各类热泵机组进行替代。对超过使用寿命的燃煤锅炉和换热器,鼓励使用单位更新改造;无法立即更新改造的,督促使用单位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安全评估。对运行效率低于《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TSG91—2021)能效限定值和《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4500—2020)能效2级的工业锅炉,支持使用单位开展更新改造,一体化提升安全节能环保水平。
(7)CCUS需求持续扩大
CCUS对于我国实现减排目标有重要意义。中国已具备大规模捕集封存与利用CO2的工程能力,正积极筹建全流程CCUS产业集群。根据《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已接近百个,其中已投运项目超过半数,捕集能力约为400万吨/年,注入能力约200万吨/年。中国CCUS示范项目将于10年内大批量落地,多由大型央企及政府主导。从投资规模来看,CCUS单体项目投资规模在数十亿甚至百亿人民币级别,只有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能够开展。各行业项目成本有较大差距,但总的来说,碳处理规模越大、涉及技术环节越完善,投资成本越高。
从商业模式上看,我国CCUS专业企业较少,全流程项目主均为大型石油企业。目前国内CCUS各环节的专业企业数量较少,且全产业链CCUS项目商业模式单一。超过50%的CCUS全流程项目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大型石油企业自行投资建设的垂直一体化模式。从单体规模上来看,中国CCUS示范项目单体规模大幅增加。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已投运和规划建设中的CCUS示范项目规模明显扩大。10万吨级及以上项目超过40个,其中50万吨级及以上项目超10个,多个百万吨级以上项目正在规划中。
从覆盖行业上来看,我国CCUS示范项目逐渐由油气扩大到火电、钢铁等多个排放水平高&减排难度大的行业。目前中国CCUS示范项目的CO2捕集源涵盖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示范项目超过20个。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影响,八大控排企业(电力、钢铁、水泥、电解铝、建材、化工、航空、造纸)有二氧化碳减排需求,是CCUS技术的潜在客户。
中国示范项目捕集成本整体处于全球中等偏低水平。从已投运示范项目捕集成本来看,CCUS技术示范成本仍然偏高,但与国外相比,中国具有一定成本优势。中国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体化驱油示范项目捕集成本相对较低,为105~250元/吨CO2。电力、水泥仍是国内捕集成本较高的行业,捕集成本分别为200~600元/吨CO2和305~730元/吨CO2,但整体均低于国外约350~977元/吨CO2和686~1280元/吨CO2的捕集成本。
我国CCUS技术成本离商业化应用仍待大幅下降。截至2024年6月末,我国碳市场配额价格为92.87元/吨,低于目前我国CCUS的105至600元的捕集成本;加上运输、封存或利用,CCUS技术吨碳综合处理成本将更高,开展商业化应用CCUS成本仍待大幅降低。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围绕环保与能源两大领域,开展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投资等一体化业务。在各业务板块深入协同下,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8亿元,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5.30%,涨幅较为明显。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97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02%。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发展情况如下:
(一)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稳健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整体发展较稳健,公司营业收入增加主要来自项目运营管理中热电联产运营收入增加,上半年项目运营管理实现营业收入30.81亿元,同比增长46.9%。公司综合毛利率14.62%,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热电运营扩张提升明显,集成化、精细化管理有成效
公司热电运营主要以供热为主,以热定电,符合国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的战略目标。随着2023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对濮院热电、鑫源热电、南京燃机等3家热电企业的控股权收购,自建宁高燃机项目投入运营,公司热电业务版图及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为公司提供优质现金流。2024年1-6月,公司下属8家热电厂保持精细化高效运营,上半年完成总售热499.38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9.76%,热力应收款回笼率99.05%;通过精细化管理,管损低至4.6%。
(三)固废处置运营业务保持稳健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固废处置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环保运营项目除新增725吨/天的餐厨废弃物处置扩建项目外,容量未有明显变化,环保运营服务实现营业收3.34亿元,同比上升2.54%。
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处置业务已具备一定规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运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日处理能力3,300吨/日。公司污泥处置业务规模处于行业前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投运污泥处置项目规模为2640吨/日、蓝藻藻泥处置项目规模为1000吨/日。同时,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固废业务新领域,已投运的餐厨垃圾处置规模为440吨/日,报告期内,公司规模725吨/天的餐厨废弃物处置扩建项目已完成竣工。公司投资建设的飞灰填埋场一期(库容40万立方米)已使用完毕,新建的飞灰二期项目(库容40万立方米)正在填埋使用中,有效保障了无锡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需求。
(四)装备制造收入回暖
2024年上半年,公司装备制造实现收入7.34亿元,较去年同期提高36.05%。装备制造收入回暖主要由于公司近年加大环保锅炉市场开发,燃机余热炉、垃圾焚烧锅炉收入增长较快,传统节能高效锅炉中,煤粉炉的销售收入也有所回升。报告期末,公司锅炉装备在手订单总量17.5亿元,其中以垃圾炉、生物质炉、余热锅炉、燃气锅炉为代表的环保锅炉装备订单7.05亿元,传统节能高效锅炉在手订单7.85亿元,另有设备更新改造及备件等订单2.35亿元。环保设备中,燃机余热炉、垃圾焚烧炉订单均较去年同期稳步增加,传统锅炉设备中,受设备更新利好政策影响,循环流化床(小型化)订单有明显回暖。
(五)工程服务收入下降,光伏电站EPC业务承压
报告期内,公司工程总包业务收入实现收入18.3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31%,主要受累于公司电站工程中光伏电站EPC业务收入下滑较为明显,报告期内,电站工程业务实现收入5.98亿元,同比下降47.9%,光伏电站工程业务因上游光伏组件价格波动剧烈,新能源消纳形势较为严峻,装机速度和装机量下降。报告期末,公司传统电站工程在手订单金额16.3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新能源光伏电站在手订单金额4.09亿元,环境工程在手订单金额2.87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市政环保工程与服务实现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7.21%,收入保持一定增长。报告期末,市政环保工程在手订单13.46亿元,市政工程应收账款综合回笼率82.33%。
(六)发行绿色债券,优化公司债务结构
2024年上半年,公司成功发行中期票据3亿元,票面利率2.20%,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合计9亿元,平均票面利率2.41%。与上年同期相比,中期票据利率下降41%,超短期融资券利率下降15%,中票、短融的顺利发行,有效降低了公司融资成本。其中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发行规模3亿元,发行期限3年,票面利率2.2%,创全国可比债券票面利率历史新低,同时也是该类票据的全国首单。
(七)其他重大事项
2024年4月30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相关议案,2024年8月7日,公司已取得无锡市国资委出具的《关于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批复》(锡国资考[2024]27号),原则同意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后续公司将有序推进股东大会审议及股份授予、登记等工作。
截至报告期末,子公司国联环科分拆上市处于江苏证监局辅导阶段,公司将对照监管要求,根据国联环科的经营情况,研究推进上市筹备工作。
三、风险因素
1、市场竞争风险
锅炉行业在能源结构调整、新增投资增速持续降低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临竞争加剧所带来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和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市政环保业务方面,外部宏观经济及局部市场环境存在一定压力,市场容量收缩,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市政环保行业存在一定地域垄断性、公益性的特征,业务拓展在一定程度上易受行政壁垒影响。
应对:公司将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趋势,加快向氢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新能源、节能低碳领域的装备制造、设计、工程总包与运营服务转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公司节能环保产品的性能,开发差异化产品及市场;同时,立足内部资源整合协同,提高业务开发和管理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谋划一体化营销布局、筹划市场渠道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和营收利润规模。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钢材是公司锅炉装备制造业务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煤炭、天然气是公司下属热电联产企业的主要生产原料。钢材、煤炭、天然气的价格若出现较大波动,会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一定影响。
应对:针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积极实行精益生产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做到科学投产,降低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上线了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通过统一规范、统一组织、统一平台,塑造自主可控、低成本、高效、安全合规的供应链。公司下设无锡华光电力物资有限公司负责下属电厂煤炭采购,并与山能、中煤签署了长协煤协议,拥有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并对原材料价格保持积极关注和预判,做好提前量储备。同时,公司供热的蒸汽价格与煤价保持良好联动关系,能较好缓冲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针对天然气价格提升,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1、与主管部门争取启动气电联动政策,加强天然气价格和电价的联动,消纳燃气价格提升带来的影响;2、沟通启动气汽联动的调价机制,使天然气价格与公司供热蒸汽价格联动,打通价格传导机制;3、优化运行模式,增加供热比例,减少发电量,提高燃机电厂经济性。最大程度消纳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3、投资收益波动风险
公司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公司对参股公司的投资,未来如果参股公司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将导致公司投资收益减少,对公司业绩表现产生不利影响。其中火电类参股公司可能受煤炭、天然气价格波动等影响较大,光伏类企业可能受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继而影响公司投资收益水平。
应对:对参股公司提供多方支持,例如持续对参股公司提供管理、技术等支持,帮助维护参股公司的业绩稳定。
4、应收账款风险
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为装备制造及工程服务业务经营形成,具有周期长、分期结算和分期付款等特点,使得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相对较大,同时,随着公司营业收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额度也可能伴随不断增加。在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资金回笼压力都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及国家货币政策影响变化的影响。
应对:公司的应收账款回笼总体处于行业内合理水平,未来将继续从源头上控制应收账款增加,加强合同评审及风险评估力度;同时完善市场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机制,积极加大资金回笼力度。
5、安全生产及环保管理风险
公司从事的环保及能源行业的装备制造、工程总包及项目运营业务,对安全生产、环保的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
应对: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环保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签署责任状;完善与安全生产及环保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定期组织生产现场检查,并加强整改落实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安全及环保教育培训,提升全员意识,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安全生产及环保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重视技术积累,保持研发优势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平台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浙江大学—华光智慧能源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江苏省(华光)清洁燃烧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公司是国家能源行业生物质能发电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秘书长单位,主持制订及参与制订了多项国家行业标准,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无锡氢能协会理事长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与大连理工、中科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电解水制氢、CCUS、火电灵活性改造、飞灰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多方面开展了深度技术合作及商业化开发。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拥有累计有效专利1124项,其中发明专利212项。
(二)项目运营成熟高效,贡献扎实稳定的利润及现金流
公司下属热电联产企业多年持续稳定运营,打造了国内供热距离最长的多热源、大规模蒸汽集中供热系统,在无锡市区热电联产供热市占率超过70%。同时,公司注重清洁能源布局,通过自投自建、项目并购等方式,不断加大天然气热电联产的布局。公司目前体系内控股的天然气热电联产装机已达1.1GW,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85%。
公司热电运营核心优势有:(1)大热网统筹调度优势,一方面利用天然气价和煤炭价格的季节性差异来优化分配热力负荷,提高供热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热力负荷调度,优化各热电厂的生产运营,提高能源效率和经济收益,使整体利益最大化;(2)成本控制力、供热议价能力强,公司煤炭采购渠道通畅,与中煤、山能长期保持良好合作并签署了长协煤协议,拥有稳定的煤炭供应和价格;(3)精益管理,热力应收款回笼率近100%,管损可控制在6%以内,已达到行业最低水平,效率及经济性优良。
(三)创新业务引领,积极布局新能源、节能降碳领域
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和市场减排需求,公司积极布局氢能领域,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碱性电解槽制氢设备,1500Nm3/h碱性电解槽产品已于2023年4月正式下线,并于2023年10月完成性能测试。公司产品在产氢压力方面,达到了行业的最高水平,可实现产氢压力3.2MPa,填补国内千方级高压电解槽空白;在单位能耗方面,标准状态下直流电耗:4.2kWh/m3,达到国标一级能效标准。公司建设了自有高质量氢能测试中心,2023年11月,入围中能建合格供应商名单,2024年6月,正式中标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总承包项目,实现了大标方制氢设备及系统订单落地,具备了500Nm3/h以下、500-1000Nm3/h,1000-2000Nm3/h,多个系列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制造能力。
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书》,共同开发“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和“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产品”。针对130t/h-1000t/h(不含1000t/h)机组的热电联产及发电煤粉锅炉,华光环能获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独家技术授权,共同推动灵活性低氮高效燃煤锅炉技术的市场应用。
完善双碳布局:公司成立了华光碳中和公司作为集团整体“双碳”战略的谋划和承接平台。碳中和公司牵头的CCUS项目中试已成功完成,正在自有电厂建设CCUS试用装置,并开展相关技术的市场推广。2024年以来,碳中和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研发了碳管理综合数字平台,并开启了市场推广,开展了碳资产池交易及撮合业务、针对电力企业的碳权管理咨询业务,以及面对光伏企业的绿证开发业务,“双碳”绿色业务种类不断丰富。
另外,公司在节能领域也加大布局,由公司主投与合作伙伴世界500强的江森自控设立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国联江森自控绿色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国联江森聚焦于政府办公大楼、工业厂房、医院、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等建筑群,为既有和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厂房、街区园区的机电系统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包含能源节约与能效提升、能源投资及运营服务及节能咨询与节能工程服务等。2024年以来,国联江森成功签约中国电信的西信X区节能改造项目,系首个数据中心节能项目;首次与保利国际合作,开展天宝创能一期、二期有关”绿色工厂“项目;开发首个生鲜速冻生产线项目,田阳县果天下果肉果汁加工新建5th隧道式网带速冻机及配套制冷系统投资运营项目。
(四)装备制造、工程总包业务能力全面
华光环能以装备制造起家,在大中型锅炉等电力设备的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市场,自1995年以来,累计销售锅炉1700余台,产品遍布国内主要省市,及海外近40个国家地区。公司多年位列中国机械500强,积累的先进装备制造能力,为今后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落地提供了平台和有力支撑。
公司子企业华昕设计集团拥有市政及环境工程甲级设计资质,综合实力稳居江苏省内前十,华光电站及下属华光(西安)设计院拥有电力行业乙级资质,各类人才储备雄厚。
公司凭借自身先进的装备制造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配合全面工程施工建设资质和能力,能够承接从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到工程总包建设,再到后期运营管理的一条龙、一体化业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