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光纤通信和电力传输、新能源、海洋产业。

  • 产品类型:

    光通信及网络、电网建设、海洋系列、新能源、铜产品

  • 产品名称:

    光通信及网络 、 电网建设 、 海洋系列 、 新能源 、 铜产品

  • 经营范围:

    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电线、电缆、导线、铝包钢绞线、双绞合金属材料网面、合成材料网面、金属编织网、铁路用贯通地线、舰船电缆、舰船光缆、水密电缆、消、测磁电缆、不锈钢管、金具、绝缘子、避雷器、有源器件、无源器件及其他光电子器件、高低压成套开关电器设备、变压器、天线、通信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纤复合相线、光纤复合绝缘电缆、陆用光电缆、海底光电缆、海洋管道、射频电缆、漏泄电缆、铁路信号缆、高温同轴缆、高温线缆、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光伏背板、光伏接线盒、连接器、支架、充电设备用连接装置、储能系统、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电池系统、锂电池、钠硫电池、钒电池、交流不间断电源、一体化电源、应急电源、充放电设备、逆变设备、通信设备用直流远供电源设备、电缆附件、风机发电设备及相关材料和附件、塑料制品、高纯石英玻璃、高纯纳米颗粒、水下基础信息网络设备、海底观测接驳设备、海工装备、海缆接头盒及附件、环境监测设备、水利水务设备、水密连接器及组件、舰载连接器及组件及其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设计、安装、技术服务;铜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铸造、板、管、型材加工技术的开发;泡沫铝及其合金材料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设计、安装、技术服务;光缆、电线、电缆监测管理系统、输电线路监测管理系统、变电站监控系统、温度测量设备、网络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技术服务;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的设计、运行维护的管理服务;送变电工程设计;电力通信工程设计及相关技术开发、咨询服务;输变电、配电、通信、光伏发电、分布式电源、海洋观测及环境监测工程总承包;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实业投资;通信及网络信息产品的开发;计算机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软硬件的开发、销售;承包与企业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并对外派遣实施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劳务人员。一般项目:制冷、空调设备制造;制冷、空调设备销售;超导材料销售;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石墨及碳素制品销售;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服务;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制造;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06-30 2022-02-28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件) 149.00 36.00 69.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通信相关专利(件) 116.00 - 75.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件) 196.00 125.00 203.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PCT专利(件) 25.00 - 7.00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通信相关专利(件) 70.00 - 94.00 - -
发电量:自持光伏电站(度) - - 2.78亿 - -
制造业营业收入上限(元) - - - 190.00亿 -
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限(元) - - - 160.00亿 -
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上限(%) - - - 20.00 -
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下限(%) - - - 2.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上限(元) - - - 20.40亿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限(元) - - - 17.00亿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上限(%) - - - 716.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下限(%) - - - 580.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 - - 8.00亿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 - - - - 300.00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 - - 17.00
营业收入(元) - - - - 60.00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7.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77%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64.62亿 14.34%
单位Ⅱ
31.41亿 6.97%
单位Ⅲ
24.21亿 5.37%
单位Ⅳ
18.39亿 4.08%
单位Ⅴ
9.05亿 2.0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8.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35%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52.67亿 13.08%
单位Ⅱ
38.83亿 9.64%
单位Ⅲ
29.76亿 7.39%
单位Ⅳ
19.23亿 4.78%
单位Ⅴ
17.97亿 4.4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8.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27%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50.63亿 10.97%
单位Ⅱ
44.23亿 9.58%
单位Ⅲ
26.67亿 5.78%
单位Ⅳ
19.39亿 4.20%
单位Ⅴ
17.29亿 3.7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84%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3.70亿 4.33%
单位Ⅱ
3.24亿 3.79%
单位Ⅲ
2.72亿 3.18%
单位Ⅳ
1.98亿 2.32%
单位Ⅴ
1.90亿 2.2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97%
  • 单位Ⅰ
  • 单位Ⅱ
  • 单位Ⅲ
  • 单位Ⅳ
  • 单位Ⅴ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Ⅰ
2.56亿 6.57%
单位Ⅱ
1.53亿 3.92%
单位Ⅲ
1.28亿 3.28%
单位Ⅳ
1.02亿 2.62%
单位Ⅴ
1.01亿 2.5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中天科技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精准把握市场的创新需求,聚焦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领域,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抓手,锚定高、精、尖、难产品推进创新,发挥产业链布局和全球供应链协同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如下:
  (一)主要业务
  1、能源网络业务
  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因势利导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拓展风光储氢产品种类,满足客户需求。海洋产业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业务涵盖了超高压交直流海缆及特种海缆供应以及风电基础、风机主体安装、海上风电...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中天科技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精准把握市场的创新需求,聚焦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领域,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抓手,锚定高、精、尖、难产品推进创新,发挥产业链布局和全球供应链协同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及行业情况如下:
  (一)主要业务
  1、能源网络业务
  公司以“3060”低碳绿色目标为指引,因势利导布局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拓展风光储氢产品种类,满足客户需求。海洋产业秉承“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战略方向,业务涵盖了超高压交直流海缆及特种海缆供应以及风电基础、风机主体安装、海上风电场全寿命周期运维服务;新能源产业稳抓国家和地方政策风向标,以资源为抓手,通过绿色能源建设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提供定制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实现光、储、氢多元及其融合发展;电力产业围绕“输配融合持续创新”的发展战略,现已形成输配电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积极服务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海外能源和电网产业发展。公司通过持续创新巩固在能源网络的领先地位,实现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2、通信网络业务
  公司顺应算力、绿色低碳通信发展要求,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创新,持续打造五大技术能力,服务全球5G及5G-A、智算中心、算力网络、“信号升格”等基础建设。围绕高效制冷、液冷及绿色节能等技术,打造算力网络服务技术能力;立足绿色天线及一体化能源机柜技术,打造绿色基站融合技术能力;聚焦轨道交通高速率交叉极化漏泄电缆MIMO技术、商超ROOMTOP室分漏缆技术、室分移频MIMO等技术,打造广义室分覆盖技术能力;基于特种预制棒、光纤、预连接ODN等技术,打造全域光网智联技术能力;专注石英套管、线缆材料及高纯四氯化硅等产品,打造先进基础材料技术能力,持续为客户、员工、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管理中心依据品类分析数据确定共性品类和个性品类采购,共性品类由采购管理中心下设的生产、设备、行政采购部按品类专业线管理,践行价值采购;个性品类由各产品公司负责,确保采购服务于业务的灵活性。
  2、生产模式:由母公司及下辖多个产品子公司进行不同产品的生产。公司按照以销定产原则,根据年度、季度和月度销售计划,结合生产能力综合平衡后,各子公司根据订单情况组织生产。
  3、销售模式:公司主要通过参与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及战略合作等方式获取项目。公司建立全方位立体式营销网络,根据产品与客户分类设立18个国内事业部,31个办事处,实现销售业务国内全覆盖。公司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建设14家海外营销中心,44个海外办事处,产品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销网点覆盖全球主要市场。
  (三)行业情况
  1、能源网络行业
  近些年来,随着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电力市场转型,全球能源网络发展朝着绿色、可再生等方向迈进。风能和太阳能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池存储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能源效率的提升。同时,各国相继设定碳中和目标,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蓬勃兴起。
  (1)国内外海洋能源迎来高速增长,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①国际海风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拉动海缆市场需求不断提升
  海外方面,围绕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多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强对清洁能源转型的支持,加大对海上风电建设规划的支持。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2024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计未来十年(2024-2033年)全球将新增410GW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到2033年底,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87GW。
  欧洲作为海上风电的发源地,在技术、政策和市场上具备优势,未来也将继续引领全球海上风电的发展。各国纷纷通过新的能源战略和政策支持,加速海上风电的发展,以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目标。GWEC预测,未来10年欧洲的海上风力发电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新增装机达161GW。
  漂浮式海上风电作为新兴领域,是未来海上风电市场的重要增长点,GWEC最新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建设8.5GW漂浮式海上风电,其中亚洲将占48.4%,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
  ②国内政策扎实推进,海上风电持续迈向“深蓝”
  海上风电作为我国“双碳”目标主要抓手之一,通过规模化开发与技术进步,中国海上风电已经进入全面平价的关键发展时期。《“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显示,要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推动近海规模化开发和深远海示范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集群。根据国内各省份海风规划,随着相关问题的逐步解决,国内海风建设将进入更加规范化发展阶段,未来5-10年国内海风进入新一轮建设高峰期。
  自2024年起,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市均发布相关政策并提供资金支持,加快开展深远海风电规划,推动深远海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积极推进深远海风电降本增效,开展深远海风电平价示范。预计到2025年后,国内百万千瓦级、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将主要位于深远海,深远海风电项目的经济性有望增强。
  ③海洋油气供给能力提升,助力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海上能源勘探与生产活动日益成为重点,尤其给海工装备行业技术升级、转型带来新机遇。《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指出,我国海洋油气勘探成果显著,油气产量再创新高,海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成为热点方向。2024年,预计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0%至2.11亿吨,表观消费量7.6亿吨,原油进口量5.7亿吨,对外依存度维持在72%-73%。全球海洋油气2023年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增长,2024年将保持增长。传统油气产业重现繁荣,将给海工装备行业技术升级转系带来机遇。由于西方产能和交付能力出现问题,海洋油气一系列管缆及配套附件自给自足、国产化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国企业的发展迎来契机。
  (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输配电工程持续放量
  ①电力产消两旺,电力工程配套增量稳步开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超3亿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已超过煤电装机,标志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家能源局统计,2024年1-6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441亿元,同比增长2.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540亿元,同比增长23.7%。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和电网工程投资的数据显示出中国在电力领域的持续增长和发展,尤其反映电网建设正在快速扩张,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和新能源的接入,对实现能源的远距离传输和区域间的能源平衡至关重要。
  ②电网公司投资力度显著,促进特高压工程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电力行业投资发展报告(2024年)》,国家将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建设特高压和超高压等骨干网架,预计2024年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2024年电网公司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围绕数字化配电网、新型储能调节控制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
  近年来,国家电网一直把建设特高压工程作为工作重点,2024年度特高压工程仍是重中之重。2024年上半年已开始实施哈密~重庆工程建设,下半年将开工陕北~安徽、阿坝~成都东工程建设,并落实甘肃~浙江、大同~天津南等工程核准和开工准备工作,预计至“十四五”末共有至少9条待建设特高压工程。
  ③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海外电网建设需求加速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以及欧洲能源互联的发展,近两年来以欧美市场为首的海外电力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2023-2030年全球电网年均投资额预计将显著提升,从3,100亿美元增加至5,000亿美元,并且到2030年可能接近8,0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到12.6%。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全球对于电网升级和扩展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和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迫切需求。
  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全球电网投资额将首次达到4,000亿美元,全球平均增长率为9%。这些投资和规划显示了全球对于电网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扩展的重视,以支持清洁能源的转型和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3)新能源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光储氢”齐头并进
  ①光伏新增并网容量快速增长,电站运营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光伏行业迎来新一轮技术迭代红利,技术创新完成系统降本增效的路径愈加清晰,带动光伏全产业链成本实现快速下降,叠加政策端对光伏产业发展的稳定支撑,刺激风光大基地项目、工商业光伏及户用光伏等各类型电站的装机需求持续释放。2024年上半年,国内光伏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1-6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2.76GW,其中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光伏约占新增总装机的67.09%,同比增长30.7%。
  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光伏企业的投后运营能力及市场化交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24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全额保障性购买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电网企业不再承担光伏电量全额收购责任,过去光伏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托底的格局正逐步打破。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以及光伏度电成本的稳步下降,推动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光伏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规模正不断扩大,企业的电站运营能力也迎来了新的考验。
  ②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步增长,调度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受益于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及市场需求增长的多重因素,中国储能市场持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GW/99.06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技术路线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占比0.7%;从应用场景看,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
  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规范新型储能并网接入,促进新型储能高效调度运用。2024年以来,新型储能调度运用水平持续提高,新型储能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560小时,已接近2023年全年调用水平。国家能源局调研发现,随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增加,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作用逐步增强,有效服务能源安全保障,例如江苏省截至2024年7月15日,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540万千瓦,为今年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保障。
  国家能源局表示,将加强规划引领,强化试点示范,优化调度运用,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市场机制,持续推动新型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③国家政策强力引领,氢能应用逐步扩大
  2024年上半年,氢能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节能降碳方案促使产业链景气度有所提升。以国家中长期规划为战略引领,五大示范城市群引领氢燃料电池汽车政策布局,氢能产业未来可期。2024年3月,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中央将其定位为“前沿新兴产业”,且是在全国年度经济发展规划方面中提到“氢能”,以及明确积极培育氢能产业发展。2024年5月,国务院在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部署了重点任务,包括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包含氢能)提升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同时在支撑保障方面明确了6项措施。随着2024年国家级奖励资金的下发以及多项中央叠加地方政策的出台,政策体系愈加完善,氢能产业链景气度将持续攀升。
  在国家氢能产业政策规划的引领下,2024年上半年超过30个省份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各地因地制宜推动清洁低碳氢能和终端示范应用,可再生氢项目产能规模超10万吨/年,氢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根据氢能观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国内新建成加氢站38座,覆盖了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经济发达区域,同时也向中西部及东北地区扩展。截止到2024年7月,中国加氢站总数量已达507座,跃居全球首位。这些加氢站的建设,不仅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也为氢能产业链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2、通信网络行业
  在大模型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三大电信运营商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加码算力赛道,以支持快速增长的算力需求。其中,中国移动构建了“4+N+31+X”全国分布式算网布局;中国联通通过构建"5+4+31+X"通算布局,形成"1+N+X"全国分梯次智算资源,致力于实现多样性算力的一体化供给;中国电信规划并建设全国“2+3+7+X”公共智算云池,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建设两大万卡智算集群,算力规模达到13EFLOPS。后期,三大运营商将重点在算力网络及AI大数据、升级传输链路、机房焕新、绿色基站覆盖方面发力。
  (1)运营商智算中心投资持续加码,提升AI技术应用与服务能力
  2024年,电信运营商增加了算力领域的投入,中国移动算力计划资本开支475亿元,同比增长21.5%;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计划资本开支370亿元,同比增长4.1%。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智算中心建设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重点发力方向,2024年4月,中国移动启动2024年至2025年新型智算中心采购。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采购总规模达到8054台,标的金额约200亿元,为行业内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工智能服务器集采。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已开启AI服务器采购,数量分别为4175台、2503台。
  智算中心建设持续拉动光模块数通市场的需求,市场研究机构YOLE Group在最新的市场报告中指出,2024年在数通细分领域AI驱动的光模块市场将出现同比45%的增长,硅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发展。
  (2)节能降耗大环境下,液冷散热需求增加
  2024年电信、移动、联通联合发布《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提出2025年50%以上互联网数据中心将采用液冷技术:中国电信位于广东韶关市浈江区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数据中心项目,按国A标准建设数据中心及全液冷智算中心,并在上海规划建设到达15000卡的国内首个超大规模国产算力液冷集群;中国移动在长三角(苏州)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单元项目,机房散热能耗降低50%-60%,数据中心PUE值降低至1.2以下,每年可节省电费约2000万元,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全国逐步推开;中国联通在河北石家庄浸没式液冷可移动集装箱式高密度绿色数据中心,每年节电600万kWh。在节能降耗大环境下,液冷散热需求处在爆发前沿,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至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5.8%,并预估到2028年,该市场的规模将扩大至102亿美元
  (3)“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场景定制化方案的创新
  为落实《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加快推动移动网络深度覆盖,提升网络质量,支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信号升格预示着5G网络深度覆盖、盲区消除战役的打响,将加速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促进解决方案迭代升级,如ROOMTOP室分解决方案、交叉极化漏缆解决方案等。
  (4)库存逐渐消耗,建设需求回暖海外出口有望回升
  受到欧洲市场需求增长影响,弯曲不敏感光纤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和400/800G长途干线建设需求的带动下,G.654.E光纤和多模光纤的需求将会有显著增加。下半年,随着运营商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以及国际干线建设需求回暖,订单量有望增长。据CRU预测,全球光缆需求将在2023年至2027年间以约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7年底将超过6.5亿芯公里。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固本兴新,合规精进”经营方针,以企标更精严、工艺更精进、数据更精确、技能更精准、管理更精益“五精”为指引,积极践行“光电网联美好生活”的使命,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构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2024年上半年,公司紧抓市场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实现营业收入214.1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6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27亿元,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一)能源网络:契合全球能源转型浪潮,成为领先的能源网络解决方案服务商
  2024年上半年,中天科技立足于先进制造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打造能源网络产业全价值链体系,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网络解决方案服务商。截至2024年8月27日,公司能源网络领域在手订单约282亿元,其中海洋系列约123亿元,电网建设约131亿元,新能源约28亿元。
  1、紧抓海洋产业发展机遇,扬帆出海创新篇
  在公司战略方针指导下,海洋产业秉承着“核心产品系统化,工程服务国际化”的方向,借助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保障等多方资源,积极推进绿色能源革新,致力于科技创新,为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高效稳定的技术保障与创新驱动,开启中天海洋精确制造2.0时代。
  (1)创新破浪争朝夕,开启蓝海新动能
  公司先后承制了我国首个三芯110kV、220kV、330kV和单芯500kV交联聚乙烯绝缘交流海缆工程,包括首个国产化110kV三芯海缆海上风电工程——珠海桂山110kV海上风电工程、首个国产化220kV三芯海缆海上风电工程——三峡响水海上风电工程、首个国产化330kV三芯海缆海上风电工程——三峡阳江青州六330kV海上风电送出工程、首个国产化500kV海缆——浙江舟山500千伏联网输变电工程,开启了我国三芯高压海缆应用的序幕;完成国产直流海缆由±160kV、±200kV、±320kV到±400kV,再到±525kV的“五连跳”,包揽国内第一条高压直流海缆线路—南网南澳±160k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国内首个五端柔性直流工程——国网舟山群岛±200kV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世界第一个真双极柔直工程——国网厦门±320kV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亚洲首个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如东±400kV海上风电柔直送出工程,±525kV直流海缆通过型式试验和预鉴定试验,填补国内空白,技术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开创了大长度直流海底电缆传输的新格局,为我国深远海海洋能源开发输电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2024年,中天海缆参与完成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引领我国超高压交直流海底电缆技术创新发展。
  报告期内,国内首根轻型±525kV交联聚乙烯绝缘直流光纤复合海底电缆通过预鉴定试验,自主研发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的XLPE绝缘交流与直流海底电缆,突破了大截面导体纵向阻水、大长度三层共挤、高压海缆光电一体化成缆、高压直流电热场耦合设计和低交联体系软接头技术难题。
  为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的号召,浙江、山东、广东等多地陆续开工了多个海风项目。2024年以来,公司中标华能浙江分公司瑞安1号海上风电和江苏国信大丰海上风电等典型工程项目。依托公司多年的超高压大长度交流海缆生产制造和研发经验,通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和生产管理,践行“精确制造”理念,追求高品质产品制造,圆满交付了我国首个采用电压等级330kV主送出海缆的海上风电项目--三峡能源阳江青洲六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单回海缆长度约70km,项目总传输容量1000MW。同时公司持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开展设备焕新和数字化工作,提升稳定制造能力,顺利完成国电投山东海卫半岛U厂址海上风电项目220kV和66kV海底电缆、中东33kV海缆等产品交付,助力国内外海洋输电工程建设如期开展。公司执行的“明阳天成号”16.6MW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35kV动态海缆已圆满通过出厂验收,福建龙源“国能共享号”漂浮式海上风电与养殖融合研究与示范项目35kV动态海底电缆顺利并网发电。
  2024年上半年,中天海缆完成1500m深水强电复合钢管脐带缆型式试验和第三方船级社认证,通过中海油研究总院、哈斯基和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的最终审查会。中天海缆脐带缆取得新突破,陆续承接和执行了海能发、巴西石油、孟加拉等脐带缆项目。公司积极贴近市场、服务客户,深耕技术创新,提升核心技术,持续打造服务全球的脐带缆系统供应商。
  下半年,公司将不断对标与创新,通过大容量、低碳环保、轻量化、高品质等海底电缆产品开发和生产工艺管理,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平价发展;同时继续推动深远海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大水深高压动态海缆技术开发,为深远海输电工程建设打好“地基”;基于脐带缆、集束海缆等产品与系统集成研发,面向全球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为海洋油气领域技术赋能。
  (2)海外订单同比大幅增长,需求提升未来发展预期
  在海外方面,全球海缆需求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在欧洲区域,鉴于其独特的地理特征,电力传输网络不可避免地跨越广阔海域,使得海底电缆成为连接欧洲电网建设的必然选择。随着北海、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的开发和地中海沿岸光伏发电的开发,欧洲海底电网互联工程需求快速增长。在中东区域,油气开发和产出保持稳定,在传统油气海缆需求基础上相继出现了电力互联新需求,带动了海缆需求。在东盟区域,在各国内部电力互联项目基础上,新加坡提出了4GW新能源电力进口规划带动了跨国长距离交流和直流高压海缆新需求。得益于全球不同区域的海缆需求增长,公司跟踪的海缆项目池金额达到历史峰值。
  2024年上半年,中天科技海缆国际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相继中标中东电力总承包项目、中东和亚洲中压油气大长度供货项目、多个欧洲地区高压和中压电力互联项目等,新增中标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在执行订单达到历史最高值,为未来海外海洋业务收入增长奠定基础。中天科技目前已经运行德国、越南本土公司,以支持海缆项目投标和项目交付,同时在筹备中东运维中心,海洋系列业务从产品销售各环节寻找产品增值的服务化项目,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制造+服务”为中心转变。公司积极推动国际市场本土化工作,扩大国际工程服务团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和信息互联系统方案服务商。
  (3)向海而兴,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EPC总包服务供应商
  在海上风电风机大型化趋势的背景下,公司联合海力风电,打造新一代运输施工一体化风电施工船“中天39”。该船已于2024年4月份顺利交付,具备已知规划所有海上风电场的单桩、导管架及升压站的施工能力,满足国内外海上风电大容量、深远海施工需求,并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以来,公司中标多个海上风电工程项目,连续斩获国家电投山东能源U1、江苏国信大丰等项目,提升了公司在海上风电市场的竞争力。公司将继续紧抓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机遇,加大工程总包能力的建设,提升海上风电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综合实力,不断打造出更多的海工精品标杆工程。
  公司坚定工程服务国际化战略,重点做好内部资源配置与海外本土化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总包投标与管理,同时在全球市场加强供应链合作,更进一步支撑总包项目投标与交付。公司坚持海缆总包与海洋工程总包并举,伴随海缆总承包能力的提升,成立专门团队拓展海外海洋工程施工,重点布局特定海风市场的打桩与吊装业务:践行“以客户为中心”,贴近客户、贴近市场,积极推进本土化战略;强化国际合规管理,落实合规体系培训与宣贯,重视标前评估,坚定落实过程把控;重视全产业链的低碳减排工作,全方位强化国际市场竞争力。
  2、响应全球绿色能源发展战略,助力国内外电网建设稳步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码,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同时将服务前移,赢得客户满意,主要电力产品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公司陆续中标多个特高压项目,包括哈密~重庆、陕北~安徽等,市场份额保持领先。
  (1)瞄准国际领先,践行行业发展责任担当
  响应我国“电力装备产业链自主可控”规划,公司对标线缆行业国际标杆企业,开展高端创新、基础研究,践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担当。在高端产品创新领域,公司规划±640kV直流电缆、500kV交流电缆的研发,积极化解输电走廊密集通道困扰,引领电力电缆技术向大容量、高电压方向突破;同时在高性能铝合金、高可靠金具等方面布局发力,江东金具研制的特高压十分裂快速锁紧线夹导线间隔棒,是当今全球特高压应用海拔最高、分裂数最多、可实现机械化施工的全固态铝合金锻造的高强度间隔棒,产品应用于川渝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成功解决高海拔地区线路施工难、运维难等问题,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得到国网公司一致好评。
  (2)坚持外循环向上思维,服务海外能源转型
  2024年开始,公司从“精细制造”1.0升华至“精确制造”2.0时代,瞄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瓶颈问题进行突破研发,推动我国输电材料技术迈向新高度。
  面向全球粮仓市场,布局高端市场、定位尖端客户。公司率先从质量、品牌、认证等方面综合考虑,电力海外销售涵盖特种导线、高压电缆、线路金具、绝缘子等产品,上半年取得西班牙、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等国的系列工程项目。
  公司通过参与澳大利亚Energy Networks、迪拜MEE、荷兰WEC2024等电力和新能源展览会,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成为全球绿色电能传输的主流供应商。
  (3)践行“丰富产品序列”规划,深入推进新兴产业“延链”布局
  公司紧随新型电力系统纵深建设步伐,挖掘产品品类空白,聚焦高端市场,丰富产品序列。在变压器产品领域,公司开发的35kV新能效箱式干变及油变、低噪音干式变压器、高防腐干式变压器,积极响应国网节能的新需求;在开关设备领域,公司丰富了10kV预制化电力模块、12kV小型化铠装移开式封闭开关柜及240V直流电源系统等产品,覆盖电网公司标准化使用要求。
  借助电网智能化和高可靠性的需求契机,公司以光纤传感为抓手,开展线缆运行状态和环境预警、监控研究,将深入多场景应用、多物理量检测,实现中天电力产品由输电材料向智慧产品领域迈进。报告期内,公司立项研发基于OPGW通感一体化、线路舞动监测系统、电缆隧道综合监测系统、数字孪生海缆监测系统等延链项目,继续深化和扩大在电网系统的产品布局,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电网及海洋安全运行、有效运维的智慧产品供应商。
  (4)践行“以品质立尊严”,致力于精确制造,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公司将质量视为企业生存的根基,坚定不移地紧跟电网高质量发展步伐,深耕产品质量提升,致力打造“零缺陷”高质量产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报告期内,在“企标更精严”方面,通过加严指标和填补空白指标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工艺更精进”方面,从产品结构、材料性能、模具工装、设备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仪器仪表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识别新的改善点并优化;在“数据更精确”方面,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生产、设备精度;在“技能更精准”方面,通过以师带徒、视频手顺等方式培养各类技能岗位人员;在“管理更精益”方面,围绕体系更稳健、业务更流畅、作业更高效、TPM等方面展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通过“五精”各项管理举措,公司打造高质量产品,完成国网张北~胜利、川渝、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5条特高压工程交付。
  3、深度布局光储氢领域,加速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积极探索并深入布局光、储、氢新能源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低碳环保的技术和产品,并已成功打造出一系列系统解决方案,报告期内,推动多项“新能源+”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布新局、精确制造谋发展,报告期内充分发挥“一院、一所、一中心”技术研究平台作用,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和增效。
  (1)持续打造综合能力建设,推动光伏业务新发展
  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实施优质光伏资源开发战略,带动规模化EPC总包业务发展,着力打造成为行业知名的光伏EPC服务商。公司持续加深与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资源开发环节,协调资源配置方案,深度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在总包落地环节,明确总包合作前提,充分调研和比选合作单位。报告期内,公司高标准完成国电投(江苏)利港、国电投(江苏)海力等光伏项目,按进度成功并网投运,项目实施进度及质量均获得业主高度认可;同时承接华能滁州、华能靖江及华润双甸光伏项目的工程总包业务等,目前在建工程项目规模合计超800MW。
  公司正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渠道,在公司优势区域重点布局,与战略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出海合力。报告期内,随着喀麦隆、尼泊尔、孟加拉等海外光伏总包项目相继开工,公司充分发挥项目精英团队能力,积极挖掘并协调周边各类资源,在高标准完成合同各阶段履约内容的同时,实现国内外标准的融合互通,将公司光伏总包业务的技术优势和诚信守约形象带出国门,走向海外。上述海外项目是公司实现外循环发展的第一步,着力打造公司海外样板工程,树立品牌形象,并积极谋划海外中长期发展战略。
  随着实施项目体量的持续变大与技术要求的愈发严格,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坚守质量底线,以前瞻性视野布局未来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及运维服务等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规划设计方面,公司向数字化、专精化方向发展,布局条件复杂、特色鲜明的综合能源设计能力;工程施工方面,公司启用工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项目团队配合协同及精细化管理能力;运维服务方面,公司着力打造集数据分析、安全监控与自动运维三位一体的高端运维技术服务能力。
  随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公司推进电站资产化管理模式,探索电站绿色低碳价值,寻求获取电能量交易以外的收益。报告期内,公司成立电力交易工作小组,负责开展分布式绿证申领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入市交易工作,致力于提升公司参与绿色电力市场的能力,开拓出一条符合公司实际的市场化参与之路。
  (2)专注深耕储能系统,技术创新引领产品升级
  中天科技在储能领域深耕十余年,精准把握不同客户的需求和场景,提供高端定制化的储能解决方案,以丰富的储能电站级设备集成能力,赢得客户信任与支持,报告期内公司储能系统装机总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秉承“合规精进、诚信守约”的原则,全力支持省内共享储能建设,报告期内落地的如东丰储二期、阜宁、徐矿、华能电厂等共享储能项目,以高效的项目管理体系,精细化布置项目规划、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各环节,全容量参与了江苏省以及华东电网的集中调用,为电网迎峰度夏贡献力量。
  公司持续完善新型储能产品序列,致力于推动不同时间尺度储能技术及应用的多元化发展。报告期内,为了解决行业目前高倍率、超短时电化学储能的寿命痛点,公司基于短时高倍率储能系统需求,结合超级电容产品优势以及锂电池技术能力,研发出基于磷酸铁锂材料的超级电容电池以及高倍率储能系统,开拓与国内主流火力发电企业合作开展LIC联合机组调频的试验验证项目;公司锂电池研发团队基于电解质改性等技术手段,研发出100Ah-230Ah半固态电芯产品,具备量产条件。
  公司追求高质量发展和长期竞争优势,始终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卓越品质。公司以客户满意为导向,以精确制造为实践手段,在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提高生产流程的稳定性、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的过程中,引进“五精”工作理念,持续性强化过程管控中的量化分析与精确追求,赢得客户信任,增强品牌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凭借锂电池储能系统产品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斩获第七个全国单项冠军、凭借大容量高效液冷储能系统(MUSE系列)产品荣获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
  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稳步拓展其海外业务版图,积极向国际市场迈进。报告期内,公司大储产品线ENERGRID系列2.0产品获得了系统级CE、UL、IEC及UN相关报告,ENERGRID3.0储能大舱开始全面应用推广,并启动德国电信储能项目生产执行,借助德国储能项目执行的时机,扩大欧洲储能市场的参与力度。报告期内连续参与希腊、德国、西班牙等地多个大型储能项目的招投标,提升公司在市场的活跃度。公司持续布局通信后备电源市场,在泰国、印尼、越南、巴西等成熟市场渠道的基础上,突破菲律宾、马来西亚、孟加拉、南非等新市场,确保公司主要产品系列开拓海外业绩。
  (3)氢能市场稳中求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升级
  公司以氢能装备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制氢”和“加氢”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技术服务,致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加氢站、电解水制氢装备供应商及工程总包商。
  中天华氢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报告期内,配合低碳院完成了H35、H70国产液氢泵的各项测试,设备性能参数达到预期,并开始研发液氢加注成套系统技术。中天华氢自主研发的新型碱性电解槽具有产氢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安全可靠、应用场景广泛的特点,可以满足多种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使用场景,实现产氢一键启停和30-110%功率适配,并满足谷电制氢的需求、峰电停机的运行模式。加氢站智能化方面,公司在国家能源集团开发的蒙西站第一代机器人自动加氢的基础上,搭载先进的力控软浮动技术和3D视觉组合相机技术,成功迭代升级开发第二代机器人加氢技术,实现加氢技术的100%自动化、智能化,杜绝人为操作失误,解决了加氢自动识别、顺应对接及防爆防寒等问题,同时机器人能够实现7×24小时连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加氢站的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中天华氢围绕“加氢市场开拓”和“制氢市场培育”,加氢业务从单一的固定式加氢站、撬装式加氢站向综合加能站、制加一体站、液氢加氢站、智能无人化、加氢站整站运维等方向实施多元方向发展,完成国内首台国产化H35、H70液氢泵测试和公司首个加氢站整体维保业务,持续推动液氢加注系统、撬装制加一体站、南通首个综合加能站等多个项目,加氢站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及应用获得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制氢业务围绕欧盟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指令III》对于绿氢定义的3种场景,技术方向往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电网柔性制氢方向发展,终端产品往制绿氨/绿醇(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RFNBO)方向发展,重点在江苏、宁夏、河北等地推广试点示范应用。
  (二)通信网络:以技术优势赋值产品,致力于差异化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持续演进,通信行业投资重心逐渐从传输领域转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建设。这一战略性转变激发市场需求的更新,推动技术的迭代升级,促进行业产品结构优化。面对行业的发展与革新,公司加速推进差异化创新与技术合作,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以精确制造锻造质量与成本综合优势,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力;合规守约,打造信守契约的品牌形象;开展多样化品牌活动,推动全球影响力与新业务双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新业务开拓成效初显,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1、深耕技术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积极拥抱新一代数字革命浪潮同频共振带来的战略机遇,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围绕“算力”、AI数据中心建设等发展方向,技术创新顺势而为,聚力拓展通信领域前沿技术的产品与应用,在产品迭代、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报告期内,公司相关子公司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第三批第二年继续支持企业,充分展示了公司技术创新综合实力。压强式的研发投入形成了大量的专利成果,报告期内,公司申请通信相关专利70项,授权专利116项,强化公司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报告期内,在轨道交通通信领域,公司在与中国铁塔联合创新的高速率交叉极化漏泄电缆及MIMO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对漏缆交叉极化方向性及链路损耗平衡性测试方法进行创新研究,与中国铁塔联合牵头立项两项IEC标准,推动新产品的技术升级及市场应用;在数据中心互联领域,公司推出的低功耗400G DR4硅光模块,该产品采用了与和重点研发机构联合开发的国产化硅光芯片技术以及业内领先的工艺方案,具有高传输速率、低功耗、小尺寸等优点,将大幅提升数据中心的互联效率和性能。公司的低功耗400G DR4硅光模块已通过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持的新产品样品鉴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数据中心高速传输及散热需求,公司推出了弯曲不敏感四芯光纤及模块化弹性液冷散热系统。其中,研制的数据中心用弯曲不敏感四芯光纤极大改善数据中心建设中光纤光缆小型化、传输容量和弯曲性能难以兼顾的局面。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能够轻松应对更小的弯曲半径,不仅提高了数据中心布线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还实现400G、800G甚至T量级超大传输容量,为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满足AI算力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算力中心单机柜功率的不断提升下,公司围绕液冷技术进行了全面布局,发布的模块化弹性液冷散热系统采用模块化和“1+1”冗余设计,支持产品定制化和弹性应用,为高密度、高功耗数据中心提供革命性的散热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对液冷的差异化需求,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2、精确制造锻造质量与成本综合优势,进一步夯实核心竞争力
  公司深入践行精确制造要求,锻造质量与成本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支撑市场业绩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设置加严指标94项;就基础工艺、工艺一致性、关联工艺等开展研究与优化项目60项;在检测自动化、AI在线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可测量、可视化、可预警、可纠偏等方面设置提升项目41项,有效推动质量与成本的管控。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发挥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优势,取得优异的集采成果。宽带产品在中国移动2024年至2025年光缆分纤箱采购项目、2024年至2025年跳纤产品集中采购项目、2024年至2026年基站用交流配电箱产品集中采购及中国铁塔2024年配套综合柜采购项目中位居第一;馈线在中国铁塔2024年馈线采购项目、普通光缆在中国广电2023-2024年度普通光缆中采购项目中跻身前三,以上成绩为2024年业绩奠定基础。
  公司坚持全球化运营战略,通过不断完善境外营销网络及全球产业布局,持续扩大核心业务领先优势,构建长期稳定的全球化服务能力,坚定不移地为客户创造价值。报告期内,公司位于印尼、摩洛哥等国的生产基地经营稳健,满负荷运转。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参与欧洲英国、希腊、非洲阿尔及利亚等国的通信干线建设,继续提升主营业务市场份额,并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拉美等重点区域市场实现预制端等智能ODN产品的销售增长,为国际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合规守约,打造信守契约的品牌形象
  公司深化合规守约意识,坚定不移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报告期内公司积极与运营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沿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稳步前进,持续为客户提供循环经济模式下、全球最高环境标准要求下的绿色低碳产品。在合同执行层面,公司高度重视与客户及合作伙伴之间的协议履行,恪守合同各项条款,按时、按质、按量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并基于客户反馈和市场变化,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确保持续满足市场需求。在非洲沙尘肆虐的艰苦环境中,通过技术团队与市场人员的紧密协作,有效解决了客户的难题;在为客户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给客户定制了一套高标准的光纤入户解决方案等等,公司以专业的行业知识、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及始终如一的专业服务态度,确保每一位客户深刻感受到公司对质量的信守承诺。此外,还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不断优化公司的合规管理流程,提升整体合规管理水平。
  公司的信守契约和诚信建设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报告期内,公司荣膺2023年度江苏省质量信用AA级企业、2023年中国铁塔甘肃分公司优秀供应商、2023年度中国移动云南分公司优秀供应商、中国移动天津分公司供应链紧密合作奖、EcoVadis铜牌及IFORTE最佳供应商称号,这既是公司整体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客户对公司重信守诺、不断追求卓越品质的鼓励。
  4、品牌引领,推动全球影响力与新业务双提升
  公司加大走出去力度,通过参与一系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展会和行业盛会,充分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以“光电网联美好生活”为主题,携多重解决方案精彩亮相上海MWC世界移动通信展;举办“未来先行”系列新品发布会和“低碳基站研讨沙龙”,彰显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低碳担当;参加MWC Barcelona、德国ANGACOM、新加坡CommunicAsia、美国OFC、非洲GITEX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专业展会,持续增强公司国际化品牌和行业影响力。
  报告期内,面向国内运营商,欧洲、拉美、中东及非洲等重点区域市场,精心策划了三百多场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会,加深客户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理解,有效促进了与客户的新领域合作,同时塑造公司在行业内的新业务定位和综合性品牌形象,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三)持续实施股份回购方案,提振投资者信心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提高凝聚力,促进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推动公司股票价值的合理回归,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及财务状况等因素的情况下,持续推进回购方案。
  2023年12月13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第四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拟回购公司股份的资金总额5,000万—10,000万元。2024年3月1日,公司决定增加回购资金总额,将拟回购公司股份的资金总额调整为10,000万—20,000万元。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实施第四期回购公司股份方案,已累计回购股份926.89万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1,308.66万元。
  公司回购的部分股份已用于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将充分调动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回购股份的实施,有利于切实保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和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四)践行绿色低碳制造,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低碳制造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迫切需求,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制定了绿色低碳制造(GLCM)行动方案(2021-2030),全面推进ESG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于2024年4月份发布第二份ESG报告,并通过AA1000TUV南德独立鉴证,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碳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加大对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推广高效节能设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推动前沿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全面推广应用十大类节能技术,推动“设备焕新”达5千余台套,实现了由点及面的节能降碳。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和运输全过程符合绿色低碳要求。公司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标准制定机构的活动,共同推动行业绿色低碳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依据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关于征集“新三样”碳足迹国家标准项目提案的通知要求,公司上半年完成锂电池、电力电缆、高压电力电缆、电线电缆、架空导线等产品碳足迹团体标准建设。
  公司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响应国际绿色倡议,通过SBTI科学碳目标认证,积极履行国际绿色倡议的承诺。公司秉承环境和社会治理原则,致力于树立行业绿色制造标杆,中天大丰海缆有限公司、中天电力光缆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获得了“零碳工厂"的认证。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制造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公司将始终坚持绿色低碳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着力点,目标打造成为对区域经济承担重要贡献的绿色科技集团。

  三、风险因素
  公司将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机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盈利能力。聚焦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两大领域,推动产业链提质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预计未来可能面对以下风险:
  1、政策风险
  公司紧跟国家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布局,并根据市场需求建设产能,但在通信、能源领域存在客户集中度高带来的对客户过度依赖的风险,三大通信运营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大发电集团投资进度变化将对行业需求造成影响。由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往往会根据国民经济及行业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这种调整将对企业投资布局和产能设置、技术方向造成较大影响。
  为此,公司将加大对国家宏观行业政策的解读和把握,提升对市场趋势的预判能力,对调整及影响拥有充分的预备方案。
  2、市场风险
  公司业务所处的能源网络和通信网络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企业数目众多,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激烈。近年来,海上风电市场的快速发展驱动更多企业进入海缆行业或扩充产能;同时,海缆作为海上风电“平价上网”的重要环节,降本增效压力增大,上述原因可能导致中低压海缆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随着全球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外新能源企业产能快速扩张,存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通信行业新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公司将面临产品和服务在技术迭代升级方面存在与市场应用需求快速匹配的竞争风险。
  为此,公司将坚持差异化发展,在多元化经营和巩固主要市场竞争地位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品,培育细分市场,合理匹配产能,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3、海外风险
  公司长期积极开发海外市场,现阶段国际业务开展、生产基地布局及分支机构运营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但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增加了公司境外业务开展与投资经营的不确定性,同时,海外国家的政策法规、市场准则、政治社会环境等均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法律、税务、政局(如战争、内乱等)等各方面的风险仍将继续存在。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经济全球化受到较大挑战,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受到了限制。未来,如果部分国家/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环境持续恶化,限制进出口,提高关税或设置其他贸易壁垒,公司可能面临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短缺和客户流失等风险,进而导致公司生产受限、订单减少、成本增加,对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公司在加快“走出去”的同时,将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海外人员专业水平,增强风险预判和把控能力,化挑战为机遇。
  4、汇率风险
  公司不断推进全球化经营战略,产品出口160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当汇率出现较大波动时,汇兑损益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公司制订了外汇套期保值制度,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开展外汇套期保值,降低汇率波动给公司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5、原材料风险
  公司主要的原材料包括铜、铅、铝、碳酸锂等,其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较大,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
  为此,公司对部分主要原材料进行套期保值,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此外,公司实行差异化经营,持续向市场推出创新产品与技术,不断增强客户粘性,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文化通心,凝聚共识促发展
  2024年,中天科技确定“固本兴新,合规精进”经营指导方针,进一步凝聚全员共识,勇挑重担,多做贡献。
  中天科技立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并实施“三个年”提升行动:精确制造元年,从专注“精细制造”1.0升华到“精确制造”2.0,围绕“企标更精严、工艺更精进、数据更精确、技能更精准、管理更精益”五精开展工作,全面提升管理效能;数字化跃进年,加快“装备系统全联通、协同制造全布局、数据决策全覆盖”,提速智改数转网联建设,部署全流程AI在线质检,全球对标,焕新设备,支撑对等外循环开放的竞争力;“三坚持”深化年,铭记“坚持差异化创新引领,坚持外循环向上思维,坚持价值观以立服人”。
  文化凝心聚力,共筑精神家园。上半年,公司通过一系列精神家园工作,在解困难、暖人心、稳团队等方面取得成效。公司积极挖掘典型做法、先进团队,镜头向下,通过《精神家园报》推出“默默坚守一线的员工”等报道60余篇;欢度“端午”传统节日、开展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的大家庭氛围。
  管理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发展。中天科技成熟管理办法应用案例评选,滋润丰富了中天科技管理文化的厚重底蕴,启发促进了管理团队的思维拓展与理念提升。今年的案例主要聚焦在“双循环”中难题的破解、数字化绿色化提升、安全及应急管理等方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牵引和保障。
  文化赋能品牌,赢得社会声誉。中天科技通过文化赋能品牌建设,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今年的长三角企业家联盟会议上,中天科技被授予“长三角地区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发展典型样本”,为公司赢得社会信任和声誉。
  践行社会责任,彰显文化担当。今年4月,中天科技发布《2023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展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和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倾情医疗事业,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捐赠价值500多万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致力环境保护,开展防尘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改善社区环境面貌;助推乡村振兴,采购本地农副产品促进家乡农民持续增收;尽心抢险救灾,向湖北、湖南冰灾现场紧急援助电力光缆等物资;公司以更多的社会责任担当,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公司将不断优化价值观文化体系建设,成为中天科技经营发展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持续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向心力,为企业高质量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化人才发展机制,强化组织能力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组织能力建设,建立了更为高效的沟通渠道和决策机制,打破部门壁垒,促进信息的自由流通和知识的共享,有效提升决策的速度与质量,确保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启动“精兵简政”改革,通过对人才进行全面盘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精简冗余的岗位和流程,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灵活性。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建设多元化、激励导向的人才创新发展平台。公司举办年度双创大会开展十大奋斗者、管理标兵、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挖掘和表彰展现出卓越表现和个人贡献的员工,树立榜样力量。此外,公司成功申报卓越工程师学院、省培师资培训项目、获批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人才培育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公司成功申报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省培师资培训项目、获批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人才培育发展提供多层次的创新平台。
  建立和完善长效利益共享机制,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践行全员共同富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长期价值并追求公司的持续发展,公司继续兑现奖励基金、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权、奋斗者激励计划,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助力在专业领域内精进创新和奋斗。2024年上半年,公司顺利实施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回购专用账户持有的1,665万股公司股票,参与对象为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业务骨干共36人。公司通过制定具有激励性的业绩考核目标和分期解锁机制,对持股计划设定了公司和个人层面的绩效考核要求,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提高员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
  公司不断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升员工们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公司为员工顶额足额缴纳社保公积金,继续对特困员工及家属开展爱心基金扶持;对双职工发放子女看护补贴;与当地中小学沟通解决子女就学问题;为高考员工子女开展志愿填报培训和指导。员工健康委员会安排全体员工到南通优质的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知识讲座,为有就医需要的员工及家属搭建绿色就医通道。通过员工“关怀计划”,让员工工作得更省心、更放心。
  公司以新质生产力和精确制造为核心,推进员工核心能力的提升,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为确保团队的整体素质,公司提高外部招聘的门槛条件,严把入职关,保障招聘的质量;同时,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开展销售等岗位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打造精锐冲锋军,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和实战演练,提高员工的领导力,组织对高层次人才开展交流切磋,促进知识共享和思维碰撞,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为顺应“数字化跃进年”要求,公司开展系列数字化专题培训班,促进数字化向大数据应用转变。公司以国际视野为引领,将外循环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国际人才培训,拓宽员工的全球视野,增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公司加大对“双碳”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为绿色制造做好人才储备。
  报告期内,公司与东南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全面战略协议,开展“中天杯”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产业链合作协议,同时孵化多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实习就业基地,共同保障人力资源的长期发展储备。
  3、差异化创新引领,构建产业链新质生产力
  2024年,中天科技落实“差异化创新引领,外循环向上思维”,坚定不移深化、细化差异化创新带动产业链创新,聚焦发展、增强进位赶超紧迫感,全力以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创新规划指引未来两年发展。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在《技术创新三年行动规划(2023-2025)》基础上,公司编制发布《公司通信、电力、海洋、新能源重大创新研发指引》作为2024-2025研发创新工作指路牌,广泛吸收全球的新能源、海洋、电网、通信、新材料等领域最新技术,发展和拥有国际先进、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以世界一流的“专、精、特、新”产品和服务持续贡献社会价值。
  前瞻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系统谋划,超前布局,融合自身产业布局,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重点聚焦于未来能源、未来材料产业方向,按照“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谋篇布局,推进智能制造、精确制造、绿色制造,形成“十五五”新质生产力。
  创新投入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贯彻落实“着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成熟技术规模产业转化、孵化培育未来产业技术”三大创新思路。2024年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数字化、绿色化、设备焕新行动等六大类科技项目超过700项,为产业创新、自立自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荣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成为中天科技第7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中天装备电缆有限公司、苏北光缆有限公司获得“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认定。
  国际国内专利全面布局,公司持续开展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重点技术主题专利竞争态势分析、风险防控、商业秘密保护等重点工作。上半年公司提交中国专利申请196件、PCT专利申请25件,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9件。
  推动内外双循环标准引领。上半年公司牵头和参与了73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制修订工作。2位专家新加入全国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牵头的IEC60966-4:2024和IEC60966-4-1:2024射频同轴电缆组件两项国际标准获批发布。
  4、数字化赋能,激发智改数转活力
  2024年中天科技以“装备系统全面联通、协同制造全面布局、数据决策全面应用”为目标,从新技术试点应用、成熟技术沉淀复用等方面加速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领域应用能力,结合自研的大语言模型(LLM),完成数智中心的全面建设,并持续推动AI在线质检,助力精确制造2.0。
  全面推广数据分析建设,打造人人都是数据分析师。公司数智中心全面应用,结合数据底座,构建全公司、全业务的数据分析应用。公司策划组织数据分析师训练营、首届数据分析大赛,掀起内部学习和应用数据分析解决业务问题的新高潮,营造大数据应用氛围,整体数据利用率提升20%。
  人工智能助力公司精确制造2.0。公司通过集成前沿的AI技术,精确开展设备预测性运维,设备综合利用率(OEE)提升3%;利用AI算法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快速响应与高度定制化,聚焦于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产品设计效率提升25%。
  推进内部供应链协同,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公司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销售管理系统(OTC)、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等核心系统,精心构建了内部供应链的四大自动化支柱:订单处理自动化、发货流程自动化、开票作业自动化及回款管理自动化,内部供应链业务效率提升30%。
  公司在国内率先实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CMMM)产品测评体系全面融入供应商评价体系,为公司装配引领未来的“智慧引擎”,携手产业链伙伴共赢数字化转型。
  为了实现“数据联通、信息透明”的数字化目标,公司通过5G网络、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改造赋能,把市场需求、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上中下游产业集群配套、物流配送、线上线下销售整个过程六个环节“一网打尽”,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生产与质量信息快速追溯和“无纸化记录”。
  5、延伸销售内涵,提升服务能力
  中天科技始终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销售的核心价值观,延伸销售的内涵,致力于销售全过程实现精细化、精益化、精准化,持续为客户创造增值价值。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外部协同,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体系,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和精准的销售服务。
  坚持差异化创新引领,深化开展“以销定研,以销促研”活动,聚焦于将研发成果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深入调研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及时推进新产品与新技术研发与应用,保持产品特色与优势,巩固领先市场地位。
  中天科技注重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力求超越客户期望,最大程度提升客户体验感。售前,公司关注不同客户对产品需求差异,充分了解产品使用场景与环境,依托专业的研发团队与健全的国内外营销网络,为客户制定专属产品与服务方案;售中,公司准时向客户交付所承诺的产品与服务;售后,公司主动收集客户对产品的使用反馈,持续优化改进并提供优质售后服务,有效保障客户权益,让每一位客户满意。
  在通信领域,公司增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注重新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保持主营产品领先水平,并实现了客户群体延伸及新品突破;在电力领域,公司紧跟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深耕特高压领域,同步发力新型配电网络建设,上半年主营产品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同行,小众产品稳步提升;在新能源领域,公司致力于自主开发建设风能、光伏和储能指标资源,积极参加国家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及各大发电集团储能设备集采并取得较好排名,同时与主要的央企能源集团和地方能源企业建立合作联系,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在海洋领域,公司拥有海缆-海底观测、勘探-风机施工于一体的海洋系统工程总集成能力,并在南通、盐城、汕尾、乳山等地建设工厂和工程公司,贴近市场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绿色能源解决方案。
  中天科技面向全球定位高端市场,定位尖端客户需求,率先从产品研发、品牌、认证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前布局欧洲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国际业务取得显著成效。海外新能源板块进一步细分销售队伍,围绕集成+EPC服务的特色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储能、光伏+储能项目,在德国、尼泊尔、埃塞、圭亚那等新市场再次取得新突破,由公司负责EPC+运维的蒙古首个大型储能年初已进入运营期,海外新能源市场渠道和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在通信领域,优化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深耕固网接入,无线系统以及算力中心等板块,参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算力头部企业境外项目建设并取得突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