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涵盖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道岔、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板块。

  • 产品类型: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

  • 产品名称: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 架桥机 、 道岔 、 桥梁用钢铁结构

  • 经营范围:

    金属制品、水泥制品、建筑工程用机械、起重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环境保护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质检技术服务;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铁路工程、钢结构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机械设备租赁;货物及技术进出口;大型物件运输。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26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373.28亿 266.64亿 128.98亿 520.12亿 384.10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101.99亿 79.00亿 33.89亿 172.23亿 121.05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工程施工机械业务(元) 21.24亿 17.50亿 4.56亿 22.21亿 15.84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80.75亿 61.50亿 29.33亿 150.02亿 105.2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245.66亿 167.21亿 87.62亿 317.95亿 243.9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道岔业务(元) 55.15亿 43.88亿 5.27亿 75.19亿 60.5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元) 190.50亿 123.33亿 82.35亿 242.76亿 183.40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其他(元) 25.63亿 20.43亿 7.47亿 29.94亿 19.14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境内(元) 351.24亿 248.68亿 122.18亿 489.40亿 363.05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境外(元) 22.04亿 17.96亿 6.79亿 30.71亿 21.05亿
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元) - 87.31亿 - - -
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7.21 - - -
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道岔业务营业收入(元) - 19.65亿 - - -
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道岔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2.58 - - -
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营业收入(元) - 67.66亿 - - -
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8.46 - - -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元) - 3.08亿 - - -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38.15 - - -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元) - 47.52亿 - - -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0.83 - - -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元) - 44.44亿 - - -
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 5.43 - - -
产能:核心结构件(吨/年) - 2.00万 - - -
产能:盾构机/TBM(台/年) - 300.00 - - -
产能:隧道专用设备(台/年) - 380.00 - - -
合同金额(元) - 266.64亿 - - -
合同金额: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79.00亿 - - -
合同金额: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167.21亿 - - -
合同金额: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17.50亿 - - -
合同金额:道岔业务(元) - 43.88亿 - - -
合同金额: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元) - 123.33亿 - - -
合同金额: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61.50亿 - - -
产量:其他掘进机及专用设备(台) - - - 234.00 -
产量:其他机械产品(台) - - - 179.00 -
产量:大直径及超大直径掘进机(台) - - - 56.00 -
产量:小直径及超小直径掘进机(台) - - - 27.00 -
产量:工程施工机械(台) - - - 260.00 -
产量:提运架(台) - - - 23.00 -
产量:整组道岔(组) - - - 7601.00 -
产量:起重机械(台) - - - 58.00 -
产量:道岔(组/个) - - - 2.62万 -
产量:钢结构制造与安装(吨) - - - 162.53万 -
产量:隧道施工装备(台) - - - 317.00 -
产量:高锰钢辙叉(个) - - - 1.86万 -
销量:其他掘进机及专用设备(台) - - - 238.00 -
销量:其他机械产品(台) - - - 182.00 -
销量:大直径及超大直径掘进机(台) - - - 56.00 -
销量:小直径及超小直径掘进机(台) - - - 27.00 -
销量:工程施工机械(台) - - - 264.00 -
销量:提运架(台) - - - 23.00 -
销量:整组道岔(组) - - - 7641.00 -
销量:起重机械(台) - - - 59.00 -
销量:道岔(组/个) - - - 2.62万 -
销量:钢结构制造与安装(吨) - - - 160.00万 -
销量:隧道施工装备(台) - - - 321.00 -
销量:高锰钢辙叉(个) - - - 1.86万 -
营业收入: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 - 93.09亿 -
营业收入: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 - 13.31亿 -
营业收入: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 - 79.78亿 -
营业收入: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元) - - - 191.52亿 -
营业收入: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道岔业务(元) - - - 44.01亿 -
营业收入: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元) - - - 147.51亿 -
营业收入:其他(元) - - - 16.06亿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5.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79%
  • 客户1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7.46亿 5.26%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12.97亿 3.91%
客户2
11.31亿 3.41%
客户3
7.93亿 2.39%
客户4
6.04亿 1.8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9.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04%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39.94亿 5.02%
客户2
28.55亿 3.59%
客户3
24.33亿 3.06%
客户4
13.68亿 1.72%
客户5
13.11亿 1.65%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56.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56%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18.03亿 5.28%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110.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50%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35.42亿 5.31%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39.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84%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7.98亿 3.0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涵盖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道岔、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板块,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水利、地下空间开发、矿产、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风电、光电、水电特别是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建设领域。公司正在从事的新兴业务主要为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和新型科技环保产业,包括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及道岔、轨道梁等线路配套产品和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按证监会行业...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涵盖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道岔、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板块,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水利、地下空间开发、矿产、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风电、光电、水电特别是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建设领域。公司正在从事的新兴业务主要为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和新型科技环保产业,包括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及道岔、轨道梁等线路配套产品和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产品的服务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公司同时与建筑业具有密切联系。
  (一)行业政策方面
  1.宏观经济政策:
  2024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已成功发行1万亿元;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024年3月,国家财政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2024年中央财政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04亿元,支持加快突破基础产品、核心技术等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制造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保障,推动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2024年5月,国务院召开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做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今年要根据战略重要程度、急迫程度和项目成熟程度,科学做好项目筛选,争取早开工、早见效;要统筹用好常规和超常规的各项政策,加强财政和货币金融工具协同配合,引导更多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要更好统筹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更大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把民间投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在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方面,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全面落实已确定的政策举措,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一批增量政策举措;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会议指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2.制造业相关政策:
  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废旧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
  202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研究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要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坚持鼓励先进、淘汰落后,坚持标准引领、有序提升,抓紧完善方案,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要结合各类设备和消费品更新换代差异化需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好发挥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的牵引作用,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更新改造。
  2024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我国首个《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绿色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
  2024年3月,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新技改,打造一批重大示范项目,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实施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和实施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项重点任务;包括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产设备绿色化改造、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加快应用固废处理和节水设备等具体举措。
  2024年6月,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纳入相关部门确定的备选项目清单,且银行向其发放的贷款获得中国人民银行设备更新相关再贷款支持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银行向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符合再贷款报销条件的,中央财政对经营主体的银行贷款本金贴息1个百分点。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优化设备更新项目支持方式,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资金加大对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在工业、环境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回收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
  2024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5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在加快推动先进设备更新方面,加速替换改造一批服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装置和设备,更新部署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在加快推动绿色化改造方面,推广一批绿色装备,大力促进减污降碳、节能降耗,加强设备能效管理,加快对能效水平较低的装置设备更新改造,大力布局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产品从研发制造到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3.建筑业相关政策: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铁路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在支持方向上,按照客货并重、新建改扩建并举的原则,支持畅通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骨干通道、强化边疆国防保障的干线铁路项目;支持京津冀等城际铁路项目;支持铁路货运能力提升项目;支持中欧班列铁路基础设施提级改造和重点铁路口岸扩能改造项目。
  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在推进绿色低碳建造方面,提出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通用性,推广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设计;发挥政府采购引领作用,支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纳入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政府采购工程,应当采购符合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的绿色建材。2024年5月,国家财政部、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重点支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以及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范围内的国家公路和国家高等级航道,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
  受益于上述宏观经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利好政策,公司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桥梁、环保设备等产品预计将会在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城轨、市政、环保等行业得到更多应用。
  (二)公司业务及所属细分行业政策
  中铁工业目前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四项主营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均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作为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装备制造商,公司各项主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
  公司是专业从事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和综合服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我国隧道掘进机产品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步伐,横向形成了“大”“小”“异”不同断面、“横向掘进”“竖井、斜井掘进”不同方向以及土压、泥水、硬岩、多模式等不同地质适应性的全系列盾构机/TBM产品,纵向拓展了设计研发、设备制造、再制造、技术服务、维修检测、操作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并已构建了零部件及配套设备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及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盾构机/TBM订单总数超过1700台,已出厂超过1600台,隧道掘进里程超过5000公里。隧道掘进机产销量已连续十二年国内第一,连续七年世界第一。目前在国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中抽蓄电站领域占有率约85%;在矿山建设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公司盾构机/TBM年产能300台,隧道专用设备年产能380台,具备1-20米全系列刀盘、超大直径盾体、全系列规格驱动箱、机头架、TBM护盾、TBM推进系统、矿用TBM、竖井TBM、螺旋输送机等共计50多个规格核心结构件制造能力,年产量能力20000吨。公司紧跟“一带一路”倡议,产品已先后出口30余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大型盾构机/TBM控制系统核心部件开发”等科技成果荣获各类社会力量奖14项,中铁装备盾构创新研发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评选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随着公司技术开发和市场拓展,隧道掘进机在铁路、水利、抽水蓄能、矿山建设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应用场景增多,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等传统应用领域仍将保持一定发展空间。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2024年上半年,共有无锡、长春、南京等10个城市轨道交通新段或延长线开通运营,新增194.06公里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其中地铁制式146.4公里,占比75.44%,预计下半年还将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超600公里。2024年6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正式印发,描绘了融合城轨发展“1-9-3-5-5”发展蓝图,即绘制一张融合城轨发展蓝图、推进“区域、四网、多交、线路、站城、系统、绿智、文旅、业务”九元融合,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城轨高质量发展。此外,根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办公室网站信息,《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已获批,2024年将全面启动三期建设规划线路规划建设,实现1号线支线和M101线一期全面开工建设,加快推进19号线二期、R4线一期北段方案深化研究和规划设计等工作,其余三期建设规划项目前期工作也将陆续启动;2024年7月,据宁波市人民政府网站信息,《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已获批复,等等。预计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将为隧道掘进机贡献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在上海、石家庄、南宁、杭州等地承揽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在水利领域,根据国家水利部官网信息,今年以来,水利部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建设规模和进度好于去年同期,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254亿元,同比增加18.1%;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水利项目1.76万个,较去年同期新增3707个;24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数量为历史同期最多;投资规模达7208亿元,1095个项目投资规模超1亿元;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河北雄安干渠等重大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加快构建国家、区域和省级水网工程体系。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2024年国家水利部召开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将加快完善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西线、东线后续工程前期工作,高质量建设中线引江补汉工程;2024年将开工建设四川引大济岷等工程,推进甘肃白龙江引水、青海引黄济宁等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未来3—5年将继续全面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国家、地方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将陆续批复并开工建设,为盾构机/TBM产品带来机遇,预计未来水利领域将是隧道掘进机市场需求增量的重要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承揽了水利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在抽水蓄能领域,根据中国储能网信息,据不完全相关统计,2024年上半年共有云南富民、新疆鄯善、枣庄山亭等19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获核准批复。作为近年来快速崛起的盾构机/TBM新兴应用领域,规模庞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将进一步带动隧道掘进机产业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在浙江、安徽等地承揽了抽水蓄能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在铁路领域,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官网信息,今年以来,全国多地铁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累计新开通线路979.6公里,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国家交通运输部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在建项目实施,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国铁集团网站信息,2024年,国铁集团将加大出疆入藏、沿边铁路等国家战略通道项目实施力度,积极推进沿江沿海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建成投产上海至苏州至湖州高铁、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等工程,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强度。预计,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随着国家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工作部署和《“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落实落地,未来铁路建设领域将是盾构机/TBM及隧道施工专用设备重要应用场景。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的浙江、广东等地和海外的西欧等区域承揽了铁路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在矿山能源领域,根据国家能源局网站信息,2024年上半年,煤炭日均产量保持在1200万吨以上,煤炭进口2.5亿吨,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同比增长12.5%。除煤矿外,公司隧道掘进机还应用于铅锌矿、锂矿、铁矿、磷矿、铜矿、金矿等领域。2024年4月,国家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提出矿山企业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升级改造,推动矿山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融合5G、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推动矿山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管理效率。此外,随着《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相关工作部署的深入实施,以及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的持续推进,具备高效、绿色、智能等优势的矿用TBM和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将迎来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在湖南、四川、甘肃等地承揽了矿山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
  公司始终保持着在铁路与轨道交通工程等大型专用施工设备研制方面的龙头地位,先后研制出世界最大吨位运架装备、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代表着国内高速铁路施工装备研制技术的最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发挥研发、制造于一体优势,所研制的搬提运架铺等铁路施工装备代表了国内铁路施工最先进的装备研制技术,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在搬提运架铺设备领域,根据国铁集团信息,2024年,国铁集团将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高原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32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700公里。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2030年,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左右。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及多式联运等持续推进的同时,我国公路建设投资也在积极实施,《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指出我国高速公路未来约有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扩容改造,普通国道未来约有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在国家政策规划的带动指引下,预计搬提运架铺等施工设备将迎来更多市场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在广东、四川、上海等地承揽了搬提运架设备订单。
  在海工装备领域,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海上风电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为公司全回转船用起重机、海工吊机等海工装备的运用创造了机遇。
  3.道岔业务方面:
  公司是我国最早、全球最大的道岔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高中低速和全系列轨型,业务范围包括道岔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等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是目前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线路轨道系统和工务器材供应商,公司作为国内道岔领域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拥有从设计研发到制造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具备年产各类道岔2万组的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铁路、地铁及有轨电车等领域。报告期内,“350km/h高速铁路道岔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速道岔市场占有率超60%,在普速、重载、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市场占有率均超55%。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4年6月份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24年1-6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地方城际铁路和专用线道岔市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高速铁路正由设计建造阶段转入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并重的阶段,“轨交后市场”有望为道岔市场带来增量需求。2024年,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政策的阶段性调整,新建铁路项目正在进入大建设周期,国铁集团基建道岔市场需求逐渐提升。公司在国内的北京、上海、甘肃、黑龙江、山西、河北、山东、广东等地承揽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道岔订单,在海外的东南亚、东非等区域承揽了铁路道岔订单。
  4.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方面:
  公司是我国钢桥梁制造安装的龙头企业,大型钢结构桥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从中国第一座钢桥(滦河大桥)至今已累计制造钢桥5100余座,其中实现70跨长江、40跨黄河、33跨海湾,生产制造的桥梁钢结构、钢索塔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参与完成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公司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主要以制造、安装各类大型桥梁钢结构为主,并涵盖部分工业厂房、车站、展馆等建筑钢结构业务。公司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加强研发及创新,在技术、质量等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端,开创了我国大型钢桥梁工厂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制造的先河,获得行业的一致认可。
  在桥梁钢结构领域,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投入及桥梁钢结构技术的逐步成熟,国内公路建设、铁路建设、市政建设中所涉及的桥梁越来越多的采用钢结构。近年来,桥梁钢结构行业迎来了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推进期和钢结构桥梁等绿色交通基础建设大力推广期,行业呈现加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的上海、广东、云南、湖北、山东等地和海外的东南亚、南亚、东非等区域承揽了应用于公路、铁路和市政建设项目的桥梁钢结构订单。
  在建筑钢结构领域,当前,我国钢结构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日益广泛,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占比逐年攀升。市场呈现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涵盖了钢材生产、设计、制造、安装多个环节等特点。同时,行业内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日趋激烈,形成了多元化、差异化的市场格局。此外,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建筑结构材料,钢结构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在国外市场中,钢结构建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如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桥梁、机场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的湖北、重庆、陕西等地和海外的东非等区域承揽了钢结构集成房屋订单。
  5.新型轨道交通产业方面:
  公司在新型轨道交通领域具备了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及钢结构轨道梁、钢立柱和道岔的自主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服务能力,在轨道线路控制及安全运行维护、列车控制技术方面具有集成优势。报告期内,经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田红旗为组长的专家组评议,一致认为公司“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车-线耦合的悬挂式单轨交通综合系统装备、内支撑充气轮胎式紧凑型悬挂式单轨转向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城轨多元融合的逐步推进和国内旅游业的复苏,国内旅游轨道市场也焕发出新活力,公司研发设计的中低运量车辆产品,包括跨座式单轨、有轨电车、齿轨车辆等能够满足旅游等市场需求。
  6.新型科技环保产业方面:
  公司新型科技环保产业以环保装备制造和技术咨询业务为主,主要涉及水处理、固废处置、生态修复、隧道施工等领域,覆盖“项目投资、设计咨询、建设运营、施工总承包、设备集成制造、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环保产业生态链。
  2024年环保行业发展情况整体呈现积极态势。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24年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报告期内,公司在山西、湖北等地承揽了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等项目订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多重压力叠加的国内形势,中铁工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积极克服市场环境影响,企业各项工作在承压奋进中努力向前。
  (一)新签合同额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中铁工业完成新签合同额266.64亿元,同比下降11.66%。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79亿元,同比下降19.62%。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61.5亿元,同比下降26.22%,其中海外完成新签合同额11.78亿元,同比增长37.98%。报告期内,受国内传统市场领域隧道掘进机项目减少影响,新签合同额有所下降;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第二增长曲线”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国内市场方面,在浙江、广东等地承揽了铁路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承揽了水利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在浙江、安徽等地承揽了抽水蓄能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在湖南、四川、甘肃等地承揽了矿山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海外市场方面,在西欧、东北亚等发达国家市场承揽了铁路、市政等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17.5亿元,同比增长17.27%。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项目承揽力度,在广东、四川、上海等地承揽了搬提运架设备、起重机等设备订单,在四川、黑龙江、广东等地承揽了搬提运架设备、双轮铣等设备工程服务订单。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167.21亿元,同比下降10.95%。
  (1)道岔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43.88亿元,同比增长4.18%。报告期内,国内新建铁路项目增多,国铁集团道岔需求提升。公司在国内的北京、上海、甘肃、黑龙江、山西、河北、山东、广东等地承揽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道岔订单,在海外的东南亚、东非等区域承揽了铁路道岔订单。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123.33亿元,同比下降15.32%。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展经营“调结构”工作,不断优化经营策略,加大“一包”项目承揽力度,进一步提升新签订单质量;在国内的上海、广东、云南、湖北、山东等地和海外的东南亚、南亚、东非等区域承揽了应用于公路、铁路和市政建设项目的桥梁钢结构和建筑钢结构订单。
  (二)营业收入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中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9.78亿元,同比减少6.17%。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52亿元,同比增加0.83%。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44亿元,同比增加5.43%。近年来,隧道掘进机在铁路、水利、抽水蓄能、矿山建设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公司前期销售的产品陆续达到收入确认时点,本期收入略有增长。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减少38.15%。主要原因为部分新签订单在本期尚未转化收入。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31亿元,同比减少7.21%。
  (1)道岔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65亿元,同比减少2.58%。由于新签订单集中在第二季度,部分订单暂未转化为收入,本期道岔收入同比有所下降。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66亿元,同比减少8.46%。由于近年来公司持续开展经营“调结构”工作,不断提升钢结构项目订单质量,加之部分项目验工计价和结算进度放缓,本期确认收入同比有所减少。

  三、风险因素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济下行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经营效益风险等5类风险。
  1.经济下行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一方面,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世界经济依然低迷,经济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碎片化更趋明显,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高利率、高负债、低增长阶段;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面临着短期和中长期的双重“新三期叠加”,经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并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建筑业、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可能对公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战略引领,巩固优势产业,稳住基本盘,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发展新动能;做好市场研究,高水平及时识别市场需求的本质和核心变化,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传统产品领先优势,提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以大质量、大商务管理为贯穿,打造高品质低成本能力;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开展资金管理的动态测试机制,及时对经济运行风险进行识别、预警和化解;优化创新体系和科研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应收账款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受限于产业链资金紧张,行业整体应收账款呈上升态势;钢结构产品新签合同额占比较大,由于钢结构产品收入成本转化周期长,受施工进度、总包结算、验收计价等因素影响,可能对应收账款回款造成不利影响;隧道施工装备工程服务项目增多,回款周期可能拉长。
  应对措施:推动经营系统持续抓好合同质量关,从源头强化风险控制,对影响清收清欠的内外卡控点全面加大管控力度,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管控责任;持续推进分类管理,从客户资信、履约状态、账龄长短、金额大小四个维度,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丰富清收清欠方式方法,依风险等级灵活采取有力措施督查督办;进一步加大刚性考核和激励力度,按照不同产品类别、不同项目状态分类制定清理目标和考核标准,在明确各项奖惩规定及回收期限基础上,根据工作成效进行及时激励。
  3.经营效益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受市场规模增长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等综合影响,经营源头创效能力或将减弱;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规模较大,盈利水平相对较低,对公司整体经营效益可能带来无法持续增长的风险。
  应对措施:在研发管理方面,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用技术工艺保障高品质低成本的竞争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四大发展方向,助推公司产业升级。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升需求管理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升级优化经营布局,持续推进经营“调结构”工作,提升经营质量。在成本管理方面,提升项目标前成本测算质量,做好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持续推进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强企业定额管理;完善集中采购体制机制,制定采购限价。在大商务管理方面,加速提升公司大商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水平,持续开展项目管理效益提升行动。
  4.行业竞争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公司隧道施工装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结构等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市场竞争伙伴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跨国公司等。随着铁路建设投资放开、投资结构和模式不断创新,城轨、市政、公路等传统领域规模缩减且赛道拥挤,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降低,产品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或将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动态优化产业布局,在优势产品和核心技术上持续巩固和保持核心竞争力。不断引领“工法+装备+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的发展新方向,不断培育行业先进的“制造+服务”和“服务+制造”两类工程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工程建设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低成本等市场需求,聚焦价值创造和效益提升,进一步强化技术、产品、标准化、质量和精益管理,全方位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客户和市场导向,开展研发管理变革提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为客户提供卓越产品和服务,加快拓展国际市场。精准制定业务策略,在隧道施工装备业务方面,推进基础技术、共性平台开发,加快推进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轻量化、绿色化、智能化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工程施工机械业务方面,持续巩固传统铁路领域市场地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针对性地打造桥梁施工、海洋工程产品系列,研究拓展港口物流等业务,加快推动工程机械产业在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上转型升级;在道岔业务方面,要深化与上游企业的合作,提升研发和检测能力,加大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力度,在产品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控制方面引领行业发展,持续推进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钢结构业务方面要将打造高品质低成本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保持在“大、新、特、难”桥梁钢结构市场的龙头地位。
  5.法律纠纷风险及应对措施
  风险概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法治水平、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依法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面临市场条件日趋苛刻,导致经济矛盾堆积纠纷频发;法商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如材料结算扣款、工程调概索赔等风险管控不足,因项目款项结算问题可能引起一系列上下游法律纠纷。
  应对措施:压实管理责任,继续推动所属公司主要领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案件管理抓紧抓实抓细;指导监督各责任单位明晰职责,开展案件管理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权益维护到位;审慎处理主诉案件,规范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债权,运用经营思维,统筹协调,确保公司利益最大化;积极处理被诉案件,分类施策,积极化解,尽力避免公司被采取保全措施,避免被直接承担责任或承担连带责任;全力处理被执行案件,及时全面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持续推进法商融合、风险内控法律合规一体化建设和合同管理,源头管控增量案件发生;加强培训,以案促管,提升全员法律合规意识。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全球销量最大的盾构机/TBM研发制造商、全球最大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国内最大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也是我国铁路基建装备领域产品最全、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生产制造、智能制造及数字化、品牌化等方面优势突出。公司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等四项主营产品均通过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认定。公司所属15家企业获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称号(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入选全国首批200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公司及所属2家企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一)技术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完成的“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50km/h高速铁路道岔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钢桥疲劳性能提升建造关键技术与成套先进装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型盾构机/TBM控制系统核心部件开发”等科技成果荣获各类社会力量奖14项;中铁装备盾构创新研发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评选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科技进步奖472项,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8项,中国工业大奖2项,中国好设计金奖3项、银奖1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2项;公司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289项,其中40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4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专利7064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30件,国内发明专利1782件;主(参)编国家或铁道行业标准及工法196项,其中国家标准55项。公司拥有技术人员3100人,占员工总量的25%,拥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14人,国家专项计划专家1人,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5人,詹天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5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是中国盾构机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者。报告期内,研制的“四超”泥水平衡盾构机“领航号”应用于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崇太长江隧道工程建设,是世界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直径最大、穿越长江水下最深的高铁隧道盾构机,可实现隧道智能建造、设备状态可感可知,标志着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研制的小直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武陵号”,应用于“鄂坪调水”工程引水隧洞项目施工,配备了超前地质预报和智能掘进系统,可以有效应对岩爆、大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煤系瓦斯地层等风险;研制的超大直径常压刀盘泥水平衡盾构机“中铁1326号”应用于深汕(深圳—汕尾)铁路坪山东隧道工程建设,配备了超前探测、同步推拼等技术,保障了设备在大埋深环境下高效掘进;研制的“防爆型”土压平衡盾构机“中铁1403号”应用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二期PA-CT项目建设,设备采用的防爆设计,满足ATEX(欧盟防爆指令)、CE(欧盟安全认证)和意大利当地规范等多项标准,同时搭载了连续掘进、绿色节能、智能仰拱浇筑、TBM智能维保等多项先进技术,提高了设备的施工效率和使用寿命;研制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罗铁3号”应用于深圳市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为应对最大超过200兆帕的极硬岩掘进,设备搭载了高强高耐磨刀盘开挖系统,极大提升施工效率及可靠性;研制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红船号”应用于通苏嘉甬(南通—宁波)高速铁路建设,搭载了防爆监测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盾构施工安全、施工效率和成型隧道质量,保障了设备在沼气环境下安全掘进。
  2.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工程施工机械产品核心技术位居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研制的千吨级单主梁运架装备,在南深(南宁—深圳)高铁玉岑标段顺利完成首架,搭载了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和辅助导航系统,可实现进隧道口20米架梁、出隧道口3米架梁,进一步提升了过隧架桥的施工效率;研制的80米输油趸船,总长80米,型宽15米,型深3.5米,设计吃水1.2米,主要用于重庆化工码头运油船靠泊装卸;研制的适应多工况的1800吨步履式架梁起重机,成功应用于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工程架设,解决了斜拉桥施工中不同钢梁锚点的兼容性、后锚系统快速精准对位及大横梁变形下的偏心载荷传递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国桥梁施工设备的技术革新与进步;根据新加坡地铁施工安全标准设计,针对性研制了45吨超级电容机车编组,应用于新加坡跨岛连接线项目CR109标段施工现场,配置了主动安全系统、超级电容电池和车载充电机,具有稳定可靠、操作便捷、维护方便、后期可拓展功能强、充电快速便捷等特点,为进一步开辟东南亚市场提供了新的源动力。
  3.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作为国内道岔领域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报告期内,研发了复杂环境长寿化钢轨和辙叉焊接技术,大幅提升钢轨和辙叉焊缝在大温差、高原、高寒、高烈度地震区、长大坡道等复杂条件的适应性和耐磨性,为高原铁路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研发了无缝线路特种断面合金翼轨强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翼轨加工精度,减少轮载转换对焊缝处的不良影响,解决了区域内存在较大的垂向载荷和水平载荷导致的结构变形问题,大幅提升了合金钢辙叉使用寿命,保障了国家铁路和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研制了Ⅱ代、Ⅲ代高锰钢辙叉加强型桥式垫板和整体式橡胶垫板,延长了辙叉使用寿命,在浩吉(浩勒报吉—吉安)、神朔(神木—朔州)等重载铁路广泛应用,公司重载道岔技术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的技术实力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报告期内,研发了超大型薄壁钢壳钢-混组合索塔制造技术,应用于狮子洋过江通道项目主塔钢壳建造,形成了含薄壁多孔肋板单元加工、钢塔节段壁板整体机加工、薄壁钢壳钢混组合结构整体拼装等系列成套知识产权,解决了新型桥塔结构壁厚薄不均、制造精度要求高、钢结构与钢筋相互穿插等技术难题;研发了桥梁钢结构圆柱头焊钉智能化焊接技术,应用于狮子洋大桥、京雄高速白沟河大桥、安罗高速黄河特大桥等多个工程建造,解决了采用手工完成螺柱焊接打磨带来的环境污染重、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的难题,全面提升了桥梁钢结构圆柱头焊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研发了超高异形钢塔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钢塔项目制造安装,解决了世界最高的大断面异形钢塔制造、复杂断面高空吊装对位、高空强风环境下焊接等技术难题,降低了人员、材料、设备等资源消耗,推动了我国超高异型钢塔制造技术的发展;研发了山区大跨度双幅曲线钢桁梁建造关键技术,应用于国道109新线高速公路安家庄特大桥项目制造安装,解决了非对称曲线钢桁梁线型、超高偏心曲线钢塔线形控制等技术难题,实现了世界首例高墩大跨曲线钢桁斜拉桥和连续钢桁梁桥大偏心、大吨位、双幅墩顶大悬臂拼装后同步转体工程施工。
  5.在新型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公司研发的第二代双驱动齿黏合一转向架,顺利完成关键齿轨驱动系统的计算验证、模拟250‰最大坡道的空载和加载型式试验,样机已进入生产阶段,公司山地旅游轨道技术优势得到加强;研发了悬挂式单轨Ⅲ代可动芯道岔,更新设计了新型岔心运动结构,进一步降低了道岔转辙过程及车辆过岔时的冲击噪音,提升了车辆舒适性和经济效益,加快了我国悬挂式单轨列车商用进程;研发了侧向45km/h磁浮道岔关键技术,创新设计了环形定心结构,实现单点驱动多段相接道岔梁,降低道岔整体高度,提升了公司磁浮产品核心竞争力。
  6.在新型科技环保业务领域:公司攻克了隧道施工污水处理及回用装备技术,开发了隧道废水净水剂,大幅度降低药剂投加成本,具备较好的经济应用价值;同步研发了隧道废水梯级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废水处理再利用”,为隧道施工专用装备提供了清洁且丰富的作业用水,推进绿色施工;研发了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创面生态修复技术,采用工程结构-功能性材料-生物技术-养护技术多手段联合,构建一套适合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创面生态修复的技术体系,为高原铁路施工后期弃渣场修复、大临工程复垦做好技术储备;研发了工程渣土环保处理系统,解决了渣土减量化运输、环保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难题,应用于深圳地铁14号线、青岛地铁7号线等10个地铁建设项目,服务里程达70公里,绿色环保智能装备应用已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二)制造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现有工厂、车间、生产线升级改造力度,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生产能力、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关键核心部件自制能力不断增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拥有23个隧道掘进机生产基地,60多条生产线。盾构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公司积极调整产业模式,从整机组装转变为“整机+关键零部件”并行的发展路径;目前,公司拥有世界首条全自动滚刀加工、热处理、装配、检测生产线,能够自动化生产适应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掘进机滚刀,同时拥有多台国内先进的重大型数控机加工设备,智能化大型热处理炉、环保型喷砂、喷漆等配套设备,覆盖了关键零部件的下料、铆焊、机加、退火、喷涂等全部工序;盾构总装方面,公司引入了智能仓储系统、激光检测仪等智能制造和检测装备、系统,逐步实现了产品零部件柔性制造,提升了盾构机总装效率和质量;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制造方面,公司在河南新乡建成了水平运输产品的铆焊、轮对及转向架装配生产线,实现设备整体自制能力与常态化环保管控能力的同步提升。公司通过搭建智能设计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慧管理系统和智能运维平台,实现智慧仓储与物流智能调度,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一期已在河南郑州全面投产,产业发展基础能力和核心部件自制能力进一步提升,大幅提升了隧道掘进机智能化制造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
  2.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重载高锰钢辙叉生产基地,具备年产20000组道岔、40000根高锰钢辙叉的能力;建成了国内首家铁路道岔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研发投建了国内首条百米钢轨数控锯切生产线、6000吨锻压自动生产线、锯铣一体联合生产线、钢轨数控加工中心和垫板智能生产线,拥有合金化高锰钢冶炼和热处理、细晶成形、预硬化等新技术,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国内行业领先的高能数字射线检测中心,具备金属材料及构件的高能数字射线、超声、渗透及磁粉检测等无损检测能力,实现了无损检测需求全覆盖,满足公司各类产品的检测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百米轨生产线顺利投产,实现卸车、存放、上料工序自动化控制,提升钢轨锯切、钻孔等制造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切实提升了原材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随着纯净钢辙叉生产线正式投产,公司成为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纯净钢铁路辙叉冶炼、铸造、热处理和机加工为一体的综合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工艺装备和生产效率持续引领行业发展。
  3.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拥有武汉特种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重型厂房和大型全流程生产线,拥有起重运输设备60余台套,大型数控下料机7台,半自动切割机20余台,加工中心、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类加工设备50余台套;拥有自动化焊接设备及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智慧生产管理平台,打通了生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信息桥梁。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山海关、宝鸡、扬州、舟山、如皋、九江、武汉、南京等生产基地,年产各类钢结构达160万吨,基本覆盖了国内桥梁钢结构市场较集中的长三角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经济带,以及华北、东南、西南、西北地区等区域。公司积极推动钢结构加工制造数字化转型,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首个钢结构智能生产示范线,搭建了国内首个钢桁梁数字化建造平台,可实现制造车间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与控制,开发的超声检测监测系统,实现了多点、异地实时无损检测和过程监测,完成了钢结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开发,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公司加快推动钢结构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机器人、BIM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引进先进防污设备,对关键工序进行设备升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能源损耗。
  (三)数字化优势
  公司积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充分赋能既有产业。报告期内,公司获信息化类荣誉7项,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数字化管理创新、结构行业BIM技术数字孪生均取得新成绩。在顶层规划方面,邀请华为对公司从数字化战略、变革管理、流程管理、数字治理开展咨询工作,聚焦核心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助推公司的数字化进程。在生产信息化方面,钢桥梁、道岔、盾构制造领域实现信息系统覆盖率超过90%,积极应用5G、物联网、UWB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智能化向高端跃升。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公司的盾构大脑、智慧管理云等平台,累计接入设备近千台,打造了隧道/工程施工机械、预制件生产、工程施工建造专用数字化平台,持续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构建大商务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信息贯通可持续发展;建设了数字化决策中心,在既有管理平台基础上,全面提升公司数字化管理水平。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司成立数字与信息化专院,持续培养懂业务、精技术、善管理复合型人才,组建了数字化专业团队,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持续迭代、自主可控”的强力保障,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
  (四)品牌优势
  报告期内,中铁工业品牌优势和竞争力持续增强。根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显示,中铁工业品牌价值增至168.29亿元,持续保持增长势头,居于机械设备榜单前列。作为中国品牌日发源地,中铁工业深入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的紧密融合与互促共进,坚持以精品工程塑造卓越品牌,服务国家建设,公司所属“中铁装备”企业品牌入选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成果,参加了2024中国品牌博览会、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世界隧道大会、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一批国之重器精彩亮相,通过主旨报告、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展示,得到行业、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不断加强品牌交流,承办了国家工信部工业文化中心品牌交流活动,在郑州举办了隧道建造新质生产力技术交流大会,在武汉承接国务院国资委“走进新国企”融媒体采访活动,在扬州基地举办了“向新图强聚质发展”媒体开放日活动,充分传递品牌声音,品牌话语权不断增强。围绕公司纯净钢辙叉生产线投产、世界隧道大会、中国品牌日等,在中央主流媒体刊稿超350篇次,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分别在头版、专版和《新闻联播》,聚焦盾构机产品、常泰长江大桥、牂牁江大桥对中铁工业进行了重点推介,品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