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业务和汽车零部件业务。

  • 产品类型:

    压缩机、电机、铸件产品、汽车零部件产品

  • 产品名称:

    转子式压缩机 、 传统汽车空调压缩机 、 新能源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 、 汽车空调系统 、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 、 制冷电机 、 铸件

  • 经营范围:

    研发、生产制冷设备及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家用电器及相关的材料、机械、电子产品,集团内关联企业产品批发及进出口业务,并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投资举办其他企业(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电机(台) 227.00万 - - - -
库存量:空调压缩机(台) 572.00万 - - - -
电机库存量(台) - 257.00万 286.97万 215.63万 189.74万
空调压缩机库存量(台) - 345.00万 347.17万 352.13万 -
压缩机库存量(台) - - - - 376.84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03%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13.69亿 23.22%
单位二
4.88亿 8.28%
单位三
3.73亿 6.33%
单位四
2.92亿 4.96%
单位五
2.50亿 4.2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21%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一
8.47亿 18.84%
单位二
2.84亿 6.33%
单位三
1.96亿 4.36%
单位四
1.77亿 3.94%
单位五
1.23亿 2.7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79%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11.85亿 30.50%
单位二
4.01亿 10.32%
单位三
3.74亿 9.64%
单位四
1.48亿 3.82%
单位五
1.36亿 3.5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15%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一
20.01亿 30.21%
单位二
5.06亿 7.64%
单位三
3.17亿 4.78%
单位四
2.82亿 4.26%
单位五
2.82亿 4.2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0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5.98%
  • 单位一
  • 单位二
  • 单位三
  • 单位四
  • 单位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单位一
5.17亿 10.26%
单位二
2.17亿 4.31%
单位三
2.17亿 4.30%
单位四
2.03亿 4.03%
单位五
1.55亿 3.0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9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青岛海达瑞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5.39亿 13.57%
青岛海达瑞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3.41亿 8.58%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3.39亿 8.53%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3.15亿 7.94%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2.11亿 5.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4.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 青岛海达瑞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1.34亿 13.87%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7.24亿 8.86%
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
5.76亿 7.05%
青岛海达瑞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5.24亿 6.41%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4.81亿 5.89%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海立股份实施十四五战略呈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之年。公司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工作总基调,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坚持“双主业”发展战略,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模式,通过推进对标一流,战略闭环,整合提速,优化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工作如下:
  (一)业务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传统业务转子式空调压缩机销量创历史新高,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第二产业中海立马瑞利加大整合力度,运营逐步改善,但...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海立股份实施十四五战略呈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之年。公司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工作总基调,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坚持“双主业”发展战略,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模式,通过推进对标一流,战略闭环,整合提速,优化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全面推进年度各项重点工作。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工作如下:
  (一)业务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传统业务转子式空调压缩机销量创历史新高,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第二产业中海立马瑞利加大整合力度,运营逐步改善,但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
  1、传统主业销售增长,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
  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主业保持市场地位。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及海立调查综合分析,2023年度,中国转子式压缩机行业销量2.16亿台,同比增长10%。海立空调压缩机产量3,249万台,同比增长20%,销量3,018万台,同比增长11%,进一步缩小与行业第二位的差距、扩大与行业第四位的领先距离。其中海立空调压缩机出口销量540万台,同比增长1%。
  产品与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抓住双碳、新冷媒新能效等市场和技术变革机遇,实现NRAC(非家用空调压缩机)及PAC(轻型商用空调压缩机)销量610万台,同比增长7%。其中,低GWP(GobaWarmingPotentia,全球变暖潜能值)自然工质R290产品仅在新兴应用领域的销量就达到2022年的约2.6倍。
  2、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能源业务加快发展,并获得多个项目新定点或量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59万辆,同比增长36%。公司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销量同比增长43%,实现高于行业增速的发展;海立马瑞利也加快向新能源业务转型,2023年新能源业务自身占比较上年提升近1倍。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获得中国及海外车企多个项目新定点或量产。公司新能源车用电动压缩机、新能源车热泵空调、高压温水加热器等产品获得吉利、长城、比亚迪、东风日产、东风岚图、日产、本田等客户多款车型新定点,并获吉利、长城、东风日产、东风岚图、小鹏等客户多款车型新量产。新增定点项目未来将逐步量产,有力支撑第二主业的发展。
  3、加大海立马瑞利整合力度,经营状况止跌趋稳
  调整核心管理团队,梳理全球组织架构,增强总部职能。采用内部提拔、协同支持和市场化引进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行业经验丰富、具备国际化运营管理经验的人才,极大地增强了管理团队能力。重构“总部-地区-工厂”三级全球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各层级和总部各部门职责,提升运营效率。强化技术与产品研发管理体系、预算与财务控制体系、法务与审计风控体系等内部管理体系,推动EC会议、产品与技术委员会、绩效与考核委员会等决策组织与决策机制建立。随着核心管理团队的调整、组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总部管控和运营能力增强,深入支配和控制全球运营。
  多措并举,改善经营业绩。积极与全球范围内的客户进行价格谈判;通过新供方开发、全球资源配置等举措大力推进采购降本;通过全球项目统一管理,梳理项目资源,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通过全球产能布局调整,提升产线利用率。通过综合措施的运用,海立马瑞利经营改善卓有成效。
  (二)其他经营工作
  1、建设海立科创中心,加大新赛道新产品研发投入
  在集团层面加强共性技术、底层技术和共性平台研究和建设,搭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对集团整体业务发展影响深远的共性和前沿技术布局,加大对重点领域新技术和新赛道新产品研发力度,报告期内已成立包括集成式热管理系统、铝合金材料技术、离心式热泵压缩机等八个专项工作组。加强整合高校、协会、科研院所资源;筹划组织“技术赋能、思维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主题活动,增强团队能力和创新意识。
  2、践行ESG理念,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
  明确提出将双碳工作作为海立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启动双碳体系化、制度化工作。报告期内以“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为主题,初步构建了海立减碳路线图和碳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1.0版方案。推动和鼓励集团下属企业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
  进一步提升ESG履责能力及披露质量,完善多层级ESG治理架构,强化议题责任,编制发布了ESG相关管理办法。公司的ESG履责践行获得肯定,列为上海市国资委首批ESG发布示范企业之一,入选《2023年上海市国资监管ESG蓝皮书》案例,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年上市公司ESG优秀实践案例》,入选“国有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榜单。
  3、深入调查研究,持续推动管理提升
  (1)开展对标一流活动,推进战略闭环管控。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与行业一流企业的对标活动,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具体目标。同时通过导入先进战略管理模型和方法论,重新审视商业逻辑,梳理战略控制点、业务策略和关键任务,拟定切实可行的战略方案,并构建起战略到预算的衔接关系,为进一步推动建立企业战略闭环管控大循环模式创造条件。
  (2)推进财务、IT、法务与审计一体化管控,增强集团协同管理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财务、IT、法务与审计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标准,优化职能、整合资源,有效整合集团本部和企业队伍,提升团队总体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控制经营风险。
  (3)大力倡导加强人才引用育留力度,聚焦重要业务领域、关键瓶颈技术领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深化管理、技术、技能条线队伍建设;深化分类分层激励考核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被投资公司激励约束方案;建设学习型组织,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组织活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空调行业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是全球空调及压缩机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23年空调行业走出平台期,产销均迎来增长。其中空调内销市场受国内“保交房”政策、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各地促消费政策的拉动,内销市场增长显著;同时出口总体相对稳定。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及海立调查综合分析,家用空调市场在2023年达到1.6亿台的产量规模;2023年转子压缩机行业创出历史新高,压缩机行业销量2.16亿台,同比增长10%。
  (二)汽车行业
  根据第三方机构Markines统计,2023年全球轻型车销量以9,000万辆收官,较2022年增长11%。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万辆和3,0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
  其中,乘用车市场延续良好增长态势,为稳住汽车消费基本盘发挥重要作用;商用车市场企稳回升,产销回归400万辆;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销突破900万辆,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超过30%,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中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接近5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快速增长。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外,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美国、欧洲等主要消费市场陆续出台相关消费提振政策;东南亚、墨西哥等主要出口国不断推进制造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成优势。伴随着2023年中国全面开放外资准入大环境,中国制造业将面临一系列新的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初步形成了“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两大主业。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业务主要为从事制冷转子式压缩机、制冷电机及铸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业务主要为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关键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的转子式压缩机产品主要用于家用空调、轻型商用空调以及新应用领域,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国际化的产业布局,是全球领先的转子式空调压缩机供应商。
  公司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主要包括传统汽车空调压缩机、新能源车用电动涡旋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等,在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地如中国、日本、美国、欧洲等区域设有研发和制造基地,并加大中国研发资源的投入,优化全球工厂布局。加速芜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建设,新能源压缩机已保有100万台年产能,发挥电动压缩机、热泵、HVWH(高压温水加热器)系统化产品组合优势,面向全球客户,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公司的制冷电机产品主要用于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拥有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微特电机节能降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业设计中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载体,分别在杭州、眉山建立生产基地,是国内领先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电机专业供应商。
  公司的铸件产品主要用于压缩机、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在上海、安徽拥有2个制造基地,为国内铸铁行业的领先企业。
  (二)经营模式情况
  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主要业务发展情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在发展压缩机及其核心部件业务过程中,基于产业及自身的特点,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大规模机电产品领域,形成了以下核心竞争能力,为公司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机电领域的技术研发能力。空调压缩机为高度集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公司拥有先进的机电产品研发及试验设施、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形成了“机械技术、电机技术、控制技术、材料技术、冷暖技术、仿真技术、音振技术、工艺技术、智能制造、试验检测”等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
  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国内专利申请量2,906件,其中发明专利1,100件;累计已获授权专利1,938件,其中发明专利290件。
  2、柔性化大规模智能制造能力。空调压缩机生产具有多品种、高精度、高质量、快节拍、多工序、大规模离散制造等特点。公司采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形成了“柔性化大规模智能制造能力”:大批高精生产、卓越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自动化广泛应用、异地一体化管理。
  3、规模化精细成本管控能力。空调压缩机业务处于完全市场化竞争的家电领域,规模、成本是重要竞争手段。公司压缩机年产能约3,300万台、电机年产能约5,000万台、铸件年产能约10万吨,在规模化布局、供应链价格谈判、精细化成本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能力。
  4、低碳化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公司在“十四五”期间推进绿色智能制造。报告期内,企业碳排放强度较十四五初期降低5%。截至2023年集团6家制造型企业获评绿色工厂,其中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
  5、独具特色的海立党群文化。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公司形成了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的具有海立特色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工作氛围:重视技术、敬畏市场、追求效率、快速行动、持续创新、赋能员工、人文关怀等。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家用空调产业与冷暖关联产业
  2023年家用空调行业走出平台期,产销均迎来增长。2023年转子式压缩机行业销量达到历史新高,规模约2.16亿台,同比增长10%。展望2024年家用空调行业,在2023年的高基数下预期总规模有回调的风险,全年节奏或呈现“前高后低”态势。由于国内房地产市场尚未走出低谷,居民消费需要进一步提振,家用空调内销市场面临挑战。如果2024年政府推动的家电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即时落地,将有利于促进空调更新需求。家用空调外销市场在海外市场需求恢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有望实现正增长。
  欧洲热泵市场在经历2022年高速增长之后,2023年受俄乌战争以及能源政策停滞的影响,2023年未能实现预期的增长。2024年预测欧洲热泵市场受库存高企和需求乏力的影响,将出现明显下降,但中国热泵市场在双碳机遇下预计小幅增长。商用空调市场整体预测2024年增长乏力,主要是中国市场受到商业地产大幅过剩以及住宅地产持续低迷的影响,美国市场面临新一轮的冷媒替代以及能效升级,行业将优先消化库存。
  2、整车与汽零产业
  据Markines最新预测,2024年,全球轻型车经季节调整年销量将可能从2023年的9,000万辆/年放缓至8,500万辆/年。具体到各区域市场来看,得益于美国市场上新车的平均售价下调,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量提升,预计美国市场的销量将与2023年基本持平;欧洲市场方面,西欧市场年销量增长有所放缓,而东欧市场则将继续保持增长,不过总体来看,欧洲的年化销量预测将比2023年略有下滑。中国市场方面,尽管在春节后中国车市销售实现了明显反弹,但Markines仍然预测中国市场2024年销量将较2023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认为中国市场就业、房地产低迷,消费者情绪依然处于低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出口进一步加大。2024年预计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近1,200万辆,渗透率超38%。
  (二)公司发展战略
  1、发展战略
  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核心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目标;以“新质生产力”为根本驱动;巩固“存量”与挖掘“增量”并举并重。抓住全球节能减排、能源革命及互联网智能化浪潮机遇,抓住中国深化供给侧改革及扩大内需机遇,积极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以“相同的技术基础,不同的事业领域”为产业发展基石;
  以“行业第一梯队”为能力发展目标;
  以“从白色家电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从核心零部件发展系统集成,从国内市场为主到国际化全球布局”3个转型为发展路径;
  以“坚持技术引领导向、全方位推进国际化、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重塑传承企业文化、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全面提升总部能力”为重要支撑;
  把握机遇,突破创新,转型发展,依托技术创新、国际化和智能智造三大核心发展路径,推动集团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集团双主业驱动。
  产业方向: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为两大主业
  2、发展规划
  随着与马瑞利汽车空调和压缩机领域业务的成功合作,公司发展形成“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其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两大主业双驱动的格局。未来,公司将解放思想,突破创新,加快多元化转型发展。
  冷暖关联解决方案及其核心零部件产业将进一步发展转子式压缩机、压缩机电机及铸件业务,核心主业转子式压缩机将坚持“技术引领、效率突破、客户首选”理念,持续拓展压缩机新应用领域,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突破提升市场地位,成为旋转式压缩机领导者。同时将持续发展工业装备领域热管理产品及商业领域冷冻冷藏产品业务,进入细分行业第一梯队。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国际化战略等举措确保目标的完成。
  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发挥公司多年来在大规模机电产品领域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汽车空调压缩机、汽车空调系统以及汽车用铸件、电机等业务,主攻方向为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通过销售扩张、价值创造新产品、成本领先、制造能力卓越、赋能人才组织、协同效应发挥等举措确保目标的完成。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公司将围绕数字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抓住“双碳”融合的发展机遇,坚持技术领先,坚持冷暖关联和汽零双主业发展战略,以行业第一梯队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战略引领,加大科技创新,增强总部能力建设,完善集团管理体系,加快海立马瑞利整合,加快国际化布局,加快双碳工作推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稳固压缩机主业市场地位,建设冷暖关联产业上下游综合配套能力
  海立电器作为集团冷暖产业的领军企业,要继续坚持“独立压缩机供应商”发展道路,坚持“技术引领、效率突破、客户首选”理念,突破提升市场地位。持续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着力提升市场响应速度;加大新兴市场领域和海外市场开拓,提升销售占比;并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同时进一步加强集团内冷暖关联产业企业上下游协同性,借助领军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规模优势,赋能集团内企业。
  (2)聚焦海立马瑞利运营管理改善,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业务协同发展
  聚焦海立马瑞利运营管理提质,加强公司顶层设计,推进组织优化及文化融合。梳理市场战略、产品型谱及技术路线,明确公司具备整车智能化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零部件供应商的核心定位,重点拓展中国本土大主机厂市场;健全整车智能化热管理系统的核心开发能力,加快市场拓展的效果和效率。优化全球工厂与产线布局,发挥集团整合协同效应,加快改善经营业绩。
  加快海立新能源的车用电动压缩机新品研发,加快抢占市场,加快产品成本下降。并进一步推动海立马瑞利与海立新能源的协同发展,持续推进市场协同机制建设,加快推进车用电动压缩机海外市场拓展。
  2、坚定走国际化道路,加快国际化业务布局。
  借助对海立马瑞利的运营整合,总结全球化运营管理经验,提升对国际化业务的认知和掌控力。借助海立马瑞利遍布全球11个国家的业务体系和组织,加快推进海立集团全球化业务布局。
  3、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新价值增长
  明确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坚定不移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创新体系,落实创新责任主体,导入科学的创新项目管理流程,加强创新研发激励,建立创新文化,改良创新土壤。加快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4、加快双碳推进,把握发展新机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海立ESG建设
  加深对双碳认识,提升双碳工作战略地位,尽快实现从能耗双控升级为碳排双控。推进海立双碳“五个一”工程,编制一套双碳体系,制定一个双碳管理标准,建设一个统一的双碳数字化平台,描绘一张双碳路线图,编写和发布一本双碳工作白皮书。
  继续贯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ESG理念,持续提升ESG治理水平和披露质量,识别从经营到环境等重要维度风险议题,跟踪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落实落地,将ESG治理架构提升至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并在集团本部ESG治理架构的基础上,推动各子公司ESG治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明确ESG履责分工和工作内容,确保全集团ESG工作自上而下贯彻到位。
  5、适应发展新要求,增强能力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1)进一步增强总部能力,建设价值型总部。积极转变管理模式,集团由财务管控型逐步向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型转变。集合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两大主业市场营销协同平台,打造技术共享与协同平台,打造大宗物资、服务类集中采购平台,充分挖掘和发挥规模优势。
  (2)建设体系化的组织能力,提炼和发展具有海立特色的管理体系;全面梳理并深入推进权限政策管理体系;建立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报告体系;深入推进一体化管控体系,进一步在企业内建立网格化、矩阵式管理组织,建立更全面、完善的风控体系。
  (3)推动企业经营层从执行者向创业者转变,焕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进一步做好对标工作,推进结果对标、过程(流程)对标、跨行业对标这三个层面的对标工作开展。进一步推进战略管理流程,强化战略与执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做好考核与激励措施创新,深化分类分层激励考核机制,建立与行业特点相适应、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动态调整机制。
  (4)推进数字化转型,挖掘数据资产,提升数据价值。积极研究制定海立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持续推动和完善企业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信息化系统与平台的应用水平;试点推进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搭建。
  (5)提升品牌影响力,助力双主业发展。研究确定海立集团品牌调性,增强海立品牌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力;提升海立品牌在家电领域终端消费者的认知度;打造海立品牌在特种、高端冷暖领域的技术引领者的形象。借助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传播力,创新品牌宣传模式。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环境风险
  空调压缩机行业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空调行业的发展波动与竞争对手在产品技术优势的威胁。空调及空调压缩机市场中长期虽有增长空间,但依然会存在气候变化、供求关系变化等引起市场波动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缓速增长期,存在由于政策变化、基础设施待完善、电池材料供应变化等引起的需求和供给波动起伏的风险。
  新能源汽车空调及热管理行业前景广阔,现有汽车空调及热管理厂商和新进入者正纷纷涌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传统造车企业加速转型布局新能源,国家政策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淘汰低技术力等中期过渡企业。伴随着行业竞争格局小范围结构性调整,国家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完善退市淘汰机制,行业整体保持良性化上升发展。短期消费提振政策起效慢,消费市场观望情绪波动大,整车制造企业内部调整存在库存积压、滞销等可能,资金压力向上游传递,汽零供应链承压明显。
  2、技术风险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原理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热泵、汽车热管理等领域,目前尚没有颠覆性替代技术,技术方向稳定,但面临技术不断进步、产品加速迭代的要求。公司将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及技术趋势,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扩大科研人员队伍、增强科研技术实力、加快产品转型升级,提升竞争能力,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3、盈利能力风险
  2023年公司年度经营业绩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此公司将积极推行项目制管理模式,跟踪现有项目盈利情况,同时优化和调整全球工厂布局,提升工厂效益及效率,建立全球工厂标杆标准体系,提升工厂运营管理水平;梳理各区域人员效率,将降低人事费率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对外将积极与供应商协商采购降价,改善产品技术路线,降低采购成本;已定点项目协议提价,提高产品毛利,改善公司经营绩效。
  4、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在2015年并购杭州富生及安徽海立股权整合、2021年并购海立马瑞利及2023年CKM交割后,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了与上述交易相关的商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商誉原值为77,197万元,减值准备为1,547万元,余额为75,650万元,占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的3.56%。
  公司每会计年度末对商誉减值情况进行测试。公司委托上海东洲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收购杭州富生形成的商誉进行了资产减值测试,根据其出具的《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对合并杭州富生电器有限公司形成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所涉及的资产组可收回金额资产评估报告》(东洲评报字[2024]第0439号),至2023年末,杭州富生的商誉不存在减值迹象。对于收购海立马瑞利事项于2021年1月交割形成的商誉,公司委托沃克森(北京)国际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进行了资产减值测试,并获得了《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涉及的海立马瑞利控股有限公司包含商誉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估值报告》(沃克森估报字(2024)第0148号);对2023年12月CKM交割形成的商誉,管理层根据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出具的估值结果进行了评估;根据上述估值,至2023年末,海立马瑞利的商誉不存在减值迹象。若未来杭州富生和海立马瑞利的业绩不达预期,公司可能面临商誉减值风险。
  5、汇率风险
  由于公司出口业务涉及美元、欧元、日元等外币的汇兑,如果相关币种汇率波动,将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同时随着公司第二主业全球布局的深入,公司在多国设有经营实体,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以该实体经营所在国的货币进行计量,因此也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对此公司加大了对汇率的动态监测,密切关注汇率走势,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按生产经营节奏进行结汇购汇,同时适当使用工具锁定风险敞口,控制由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6、全球化运营风险
  公司收购的海立马瑞利经营汽车零部件业务,在中国、日本、美国、泰国、马来西亚等11个国家拥有22家工厂以及4个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机构。并购后公司对生产、运营、财务、人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整合,但是受国际关系变化、汇率波动、市场利率变化、关税政策等影响,可能导致海外运营存在风险。公司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多年,并具有一定的海外企业运营经验,将继续加强与各方的沟通,从企业文化融合、管理体系优化、信息一体化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全球业务沟通与管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