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安防、智能化轨道交通、通信增值、服务与集成(含网络及云计算产品和服务、IT综合服务)。
软件和信息技术
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 、 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 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硬件的研究、开发;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通信线路和设备的安装;技术进出口;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广播电视及信号设备的安装;智能化安装工程服务;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服务;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应用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电子设备工程安装服务;电子产品零售;跨地区增值电信服务(业务种类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为准)
业务名称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2-12-31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项) | 126.00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 82.00 | - | - |
业务收入: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元) | - | 1.03亿 | 2.70亿 |
业务收入: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业务(元) | - | 13.48亿 | 30.58亿 |
业务收入:行业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元) | - | 10.63亿 | 20.04亿 |
业务收入:运维服务(元) | - | - | 4051.13万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成都轨道交通17/18/19号线综合监控(含通信)系统集成项目(元) | - | - | 12.91亿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1.40亿 | 5.24% |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 |
6604.82万 | 2.48% |
湛江市公安局 |
6470.94万 | 2.43% |
深圳市中兴康迅电子有限公司 |
4266.38万 | 1.60% |
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 |
3925.68万 | 1.4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11.33亿 | 49.33%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2.56亿 | 11.14% |
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
6843.54万 | 2.98% |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3525.49万 | 1.54% |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 |
3154.21万 | 1.37%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1.14亿 | 5.04% |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
5967.10万 | 2.63% |
杭州宝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5609.13万 | 2.48% |
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3853.08万 | 1.7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3756.85万 | 1.6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10.29亿 | 52.40%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2.51亿 | 12.77% |
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
4243.46万 | 2.16% |
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
4040.57万 | 2.06% |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3819.59万 | 1.95%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4260.34万 | 4.97%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2579.20万 | 3.01% |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
2460.03万 | 2.87% |
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2315.25万 | 2.70% |
ONYX INTERNATIONAL I |
1809.97万 | 2.1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8429.80万 | 3.98% |
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 |
7892.23万 | 3.73% |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
5597.90万 | 2.65% |
北京金信润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4934.89万 | 2.33% |
Endless IdeasB.V. |
4881.83万 | 2.3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13.03亿 | 55.83%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2.22亿 | 9.51% |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7075.56万 | 3.03% |
KNTech Company Limit |
6060.94万 | 2.60% |
广州神州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3647.60万 | 1.56%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EndlessIdeasB.V |
2549.48万 | 9.87% |
北京华软路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2307.69万 | 8.9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分公司 |
1606.49万 | 6.22% |
浙江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1241.53万 | 4.81%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 |
1025.64万 | 3.97%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4年为佳都科技在“全面夯实期”(2022-2024)的收官之年,公司抓住人工智能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加大对AI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持续更新“知行城市交通行业大模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发布2.0版本,保持在“AI+大交通”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稳步推进广州、成都等地智能轨道交通在手订单交付,布局智慧地铁新线及既有线路改造市场,积极探索“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等新型智慧城市业务,带动营业收入增长和利润质量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18.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5...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4年为佳都科技在“全面夯实期”(2022-2024)的收官之年,公司抓住人工智能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加大对AI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持续更新“知行城市交通行业大模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发布2.0版本,保持在“AI+大交通”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公司稳步推进广州、成都等地智能轨道交通在手订单交付,布局智慧地铁新线及既有线路改造市场,积极探索“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等新型智慧城市业务,带动营业收入增长和利润质量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8亿元,同比增长18.4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55.18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是公司持续保持稳定的业务拓展与在手订单的稳定、高质量交付;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主要是公司战略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股权价值下降、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为拓展主赛道业务(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战略投资。在智慧城市交通领域,公司对外投资了云创慧途(广州)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城市交通路侧设备产品。云创慧途推出的城市交通信号机产品可借助单台信号控制设备控制多个交叉口通行,并具备根据获取到的路口实时交通流量灵活控制信号灯的技术能力,可与公司交通大脑系列产品及交通云平台及其他路测设备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智慧城市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能力。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领先企业——交控科技(股票代码:688015),此举将进一步发挥交控科技与佳都科技在研、产、供、销等方面的协同效应,加强佳都科技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这一智慧轨道交通业务核心环节的建设与业务联动发展,进一步巩固公司智慧交通主赛道业务的竞争优势与护城河深度。
(一)行业市场回顾与展望
顶层设计规划不断完善,人工智能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今年以来,国家级政策密集出台,从战略高度精准定位,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人工智能”一词被多次提及,并首次提出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标志着我国正式将人工智能产业提升至国家顶层战略层面,加速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体系。6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为人工智能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确立了明确的路线图;该指南要求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在顶层设计的持续推进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垂直领域大模型商业化加速,人工智能从“辅助程序”蜕变为“生产力应用”。自2023年ChatGPT等标志性大模型技术的全球风靡以来,人工智能正式进入大模型时代。进入2024年,大模型技术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技术革新的核心引擎角色。垂直领域大模型凭借其在基础通用模型上的深度行业定制,融合海量行业数据、专业知识与专家经验,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专业性和适配性。通过定制化特性,垂直领域大模型能够更精准地满足特定行业的实际需求,提升AI技术的实用性和价值,实现人工智能从“辅助程序”到“生产力应用”的实质性转变。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专业性更强、性能更优的垂直领域大模型正逐渐兴起,成为推动AI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力量。
车路云一体化项目接连落地,人工智能与交通经济加速融合。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迎来以车辆、道路、云平台深度融合为核心的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新时代。2024年1月,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自2024年至2026年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随后,北京市、武汉市等地相继公布车路云一体化新基建项目规划,多个城市相关项目启动招标,标志着车路云一体化产业正步入大规模快速落地时期。在相关政策及项目密集推动下,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迈入关键发展期,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经济的深度融合,逐步成为加速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新动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佳都科技以“城市慧变得更好”为经营使命,长期致力于用科技力量为智慧型城市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视觉、物联感知、数据科学和数字孪生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聚焦城市群立体交通主赛道(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和两大业务场景(企业数字化升级、智慧城市治理),打造“地上+地下”的城市群立体交通数字底座,构建一个更安全、高效、开放、人文、健康、绿色的未来城市生态。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技术和产品研发情况
技术方面,自去年6月佳都科技全球首发交通行业大模型以来,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不断沉淀行业知识,通过实践应用优化模型,以技术与知识双轮驱动,持续提升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强化学习、逻辑推理能力。公司参与国家工信部“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工程化技术及应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和建设,并于今年2月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大模型备案。公司于今年6月发布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该版本涵盖十亿至千亿不同参数规模,形成了自然语言大模型PCITransGPT、视觉大模型TranCore-V、多模态大模型TranCore-M、时空决策大模型TranCore-TS等产品矩阵“全家桶”。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不仅破解了大模型底层技术难题,还在应用层面探索达到优异效果,实现了从技术最佳实践走向业务价值工具的升级蜕变。
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V2.0的正式发布,将深度赋能城轨智能客服、智能运维、应急管理、安全运营、乘客服务、客流预测、节能环控等多个业务场景,助力城轨数智化实现更快的技术迭代与更高效的应用落地。
产品方面,公司基于佳都知行大模型与广州市交警支队合作的车驾管电子书产品己正式上线,在车驾管业务大模型智能问答中准确率超过95%;公司同时孵化覆盖指挥、执法两大交管核心业务的大模型产品,该三类业务场景产品均取得广州市交警支队肯定性反馈,并将持续更新迭代。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交管智能感知+信控一体化全套产品系列方案已实现0-1的初步落地,该方案包含全息系列产品轻量化设计和开发,目前公司自研信号机已通过广州市交警支队的安全性审查,取得试点落地应用的机会。硬件方面,公司联合华为发布的“知行交通大模型训推一体机”产品系列,为用户构筑了大模型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大模型私有化交付。
今年6月发布的佳都智慧运营管控平台作为城轨运营统一的数字化底座,以综合物联平台实现对各专业设备数据的智能感知,以AI大模型平台支撑全域业务的智能化需求,以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对城轨资产的数字化和业务场景的运行仿真,以融合通信平台支撑全场景的智能应急融合通信和音视频调度指挥,以业务平台、集成开发平台为创新应用的快速开发和持续迭代提供支撑。佳都科技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将持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向网络化、协同化发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服务、绿色节能、运营调度、应急处置、设备运维等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二)业务进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按照全年经营计划部署稳步推进各项业务进程,力促高质量发展。智慧轨道交通场景方面,公司持续进行广州“十三五”多条新建线路智能化系统订单的交付,持续推动成都17、18、19号线延长线智能化改造和互联互通技术升级,在天津、合肥、济南、宁波等地中标多个智慧地铁新线,并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城际铁路项目中中标深大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建设项目,开拓了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新市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轨道交通类项目中标金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智慧城市场景方面,公司紧跟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趋势,持续通过AI大模型技术不断赋能行业场景应用。区域拓展方面,公司稳步推进“五年十城”区域业务拓展战略,加强和重庆、南昌、南宁等地交通运营企业的合作经营,不断提升智慧交通商机覆盖面,为后续开展智能运维、既有线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运营型业务奠定基础。
(三)下半年经营计划
下半年公司继续贯彻全年经营计划部署,确保达成高质量经营成果。
技术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和完善知行交通大模型,同时加速推进该模型在智能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等关键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探索,以期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深度融合。
业务方面,公司致力于在业务领域实现突破与创新,以确保当前及未来的稳定收入。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智能轨道交通业务上,公司不仅积极寻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的商业机会,还将挖掘既有线路升级改造的商业机会,推动新建和改造项目转化为实际订单。
二是智慧城市交通业务上,公司将重点关注大湾区以及全国其他关键城市,利用国家政策的有利条件将潜在商机转化为新合同,并持续优化公司的智慧城市交通产品和解决方案,增强公司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企业数字化升级业务上,公司保持与新华三、紫光华智等知名ICT企业深化合作,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将积极开拓新的ICT服务客户,优化业务结构。
四是在内部管理上,公司将持续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确保智能化项目的高质量交付。
资本运作方面,公司计划在下半年加大投资和并购力度,积极寻找新的应用场景,重点聚焦于智慧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和智慧交通等关键产品和技术领域,通过产业链投资实现“补短板”和“能力倍增”,以实现业务的增长和扩展。
通过以上战略举措,公司有信心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三、风险因素
1、政策风险
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各地地铁公司及各地方政府的公安、交通、应急管理部门,其采购行为和采购规模与政策相关性较高,因此公司订单业绩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政府产业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鉴于此,公司会加强维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进一步深化对政府及行业政策的研究,坚持高标准、严风控的信用政策,坚持把握优质业务机会。
2、技术创新风险
公司的智能化业务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如果技术发展趋势发生重大改变,或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益不及预期,公司可能发生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对此,公司发挥贴近终端用户、行业Know-How积累深厚的优势,保持与客户、同行、业内专家的高频互动交流,确保引进和研发的创新技术“有用、可用、好用”;同时,面对确定性不高、较为前沿的技术,公司会以战略合作、并购或参股等方式先行,待技术应用相对成熟后再引进、开发,进一步降低研发风险。
3、市场风险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公司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将基于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的研判,进一步加强业务聚焦,提升资源投放效率;针对竞争环境恶化、业绩持续不及预期的业务和产品线实施“关停并转”,将富余资源投放到更有前景的业务板块;同时,找准产业链定位,发挥贴近客户、应用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智能解决方案,推进自主核心产品在项目中的销售不断扩大。
4、项目管理风险
公司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业务单体项目金额较大,交付实施影响因素较多,如不能持续保持和提升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采购、交付、质量控制、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可能面临交付进度滞后、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近年来持续开展项目管理专项优化工作,一方面将组织结构逐步向“强矩阵”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引进和开发各类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数字化工具,提升项目管理质量。
5、人才流失风险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以及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公司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凸显,若未能培养和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公司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系统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育、用、留及梯队建设工作;持续完善由薪酬、股权、跟投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践行“共同进步、共享丰盛”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开展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技术和智慧交通应用场景优势
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具有多年研发和应用积累,在数字孪生领域也较早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方面优势如下:一是公司已构建AIoT平台、数据中台、数字孪生中台三大技术引擎以及公共开发平台,并成功研发出“佳都知行交通行业大模型”,该模型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的多模态大模型榜单MMBench中获得4个不同子榜单的第二名,目前模型和推理demo已在huggingface开源;二是公司拥有多个智能化技术研发机构,包括中央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多个省、市级技术中心,与业主联合共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团队贴近客户、贴近市场,不断提高前沿AI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和效益转化效率;三是公司打造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研发体系,通过参股投资云从科技、睿帆科技、思必驰科技、Unity中国等一批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并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专项技术研发合作,成功地与业界领先的技术企业和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技术生态圈,牢牢把握住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脉搏。
2、垂直行业know-how及案例优势
公司在智慧轨道交通、城市智慧交通、城市安全应急场景已有超过10年的行业积累,掌握了较为深厚的行业Know-How(即行业专有技术、知识、数据、经验),较深理解客户业务的“痛点”“痒点”,有利于提高前沿AI大模型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与行业需求的结合应用。特别在智慧轨道交通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多个专业IT系统和轨道交通大数据系统产品的供应商,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发实施交付经验,在广州、长沙、深圳、成都、杭州等大型城市具备单专业交付或单线/多线全专业交付案例。由于智慧轨道交通行业对于案例经验有较高的要求门槛,因此公司积累行业know-how以及大型城市智慧轨道交通案例为公司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3、超大型智能化项目和服务优势
随着城市数字基建规模的扩大,智能化项目规模从过去的千万级到现在十亿级、百亿级,对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智慧轨道交通业务团队在全国32个城市累计完成超过百条大型轨道交通单专业、多专业、线路总集成的智能化项目交付和保障,设计并承接长沙6号线、广州“十三五”等十亿级、百亿级轨道交通智能化项目。作为国内少有的具备超大规模项目交付管理能力的智能化产品方案供应商,公司在项目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4、产业生态优势
公司通过广泛的战略和资本合作,不断巩固在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为智能化业务持续增长带来竞争优势。公司是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双链主”单位,中国安防产品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理事单位,广州、安徽、成都等地轨道交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在行业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有较强影响力。
5、行业数据优势
数据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带来新的发展动能,蕴含新的竞争优势。公司深耕交通行业多年,在各类应用场景拥有城市级的数据底座系统,包括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面向城市道路交通的“城市交通大脑”、面向智慧城市安全领域的“警务视频云”。公司在上述领域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相关数据不仅可赋能行业、训练大模型,未来还可形成数据资产用于数据流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