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仍为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并推动战略转型相关工作逐步落实,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充电智慧平台开发与充电运营服务筹备等。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基于已建立的评审系统,筛选出处于大宗商品产业链核心地位、在细分市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方,并为战略合作方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先期依托股东与战略合作方提供的优质场地,投建运营充电场站,基于智慧充电平台聚合的信息数据,打...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仍为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并推动战略转型相关工作逐步落实,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充电智慧平台开发与充电运营服务筹备等。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基于已建立的评审系统,筛选出处于大宗商品产业链核心地位、在细分市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方,并为战略合作方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先期依托股东与战略合作方提供的优质场地,投建运营充电场站,基于智慧充电平台聚合的信息数据,打造多种服务业态共生的充电产业服务生态圈,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充、换、检、修、汽车美容等”全方位、一体化的“车服务”,获取运营收入。
(二)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1、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
2024年以来,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炭安全生产压力凸显。2月,《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公布,确立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原则,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2.7亿吨,同比下降1.7%。对于炼焦煤,在供给端,受山西查超产、安监严格等影响,2024年上半年炼焦煤供给有所收缩。在需求端,炼焦煤的下游主要是钢铁行业,而钢铁行业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于房地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9.68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8.7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2.5%。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萎缩导致钢铁需求不足,进而带动对于炼焦煤的需求下降。2024年上半年炼焦煤价格震荡下行,一季度价格持续下行,进入二季度后,市场整体需求有所回升,到4月中旬后,炼焦煤价格开始逐步走强,但炼焦煤价格2024年上半年整体仍处于震荡下行区间。
2、新能源充电桩行业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3.45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472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总保有量的7.18%。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迎来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3月底,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速淘汰。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进一步降低了购车的门槛和综合购车成本。根据乘联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984.1万辆,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411.1万辆,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33.1%,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渗透率继续向上提升。
充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基础配套,车主在从传统的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时,充电是否快速、便利是其是否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指标之一。新能源汽车充电运营行业在经历了早年由补贴与政策推动的时期后,当前充电运营企业更加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提供更加快速、优质、安全的充电体验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公共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新能源占比力争到80%,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试点期为2023-2025年。布局更加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充电服务是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随着近年来国产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部分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接近或突破50%。新能源汽车的热销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与保有量的逐步攀升也将持续催生出更加多元、更高要求的充电服务需求。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在主营业务方面,公司业务仍然聚焦于焦煤、焦炭等“黑色系”煤化工相关品种。依托专业团队在煤化工行业的多年深耕经营、利用渠道优势,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为核心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合作模式。2024年上半年受炼焦煤价格下降、下游有效需求不足等市场因素影响,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规模有所下降。2024年1-6月,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13,374,136.79元,同比增加1.89%。
在战略转型方面,公司紧密围绕“双碳”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公司作为“双碳”服务运营商的战略定位,稳步推进公司从传统旧能源向新能源逐步转型。当前公司充电运营场站已在上海、福州、杭州、漳州和泉州等地开业运营,公司充电场站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出的特色活动,不断提升庚星能源品牌形象,报告期内,公司充电枪利用率持续提升,公司旗下充电运营品牌“微储充”用户注册数也持续攀升。该业务尚处于有序推进阶段,2024年1-6月,公司充电运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782,108.33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38%。
综上,2024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438,081.95元,同比增加6.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88,380.57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6,847,206.01元。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主要包括焦煤、焦炭等黑色系大宗商品,易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将直接影响房地产、钢铁等产业的产量,间接影响上游原材料的消耗量,进而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的需求,以及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国内经济增长开启新旧动能切换,整体需求放缓,经济复苏压力加大,下游客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环保政策风险
公司主要业务及客户所在的煤炭、钢铁行业是较为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安全、环保政策趋严,上下游企业出现限产、停产情况。对公司客户的需求将造成极大冲击。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加大政策出台的速度与力度,若公司客户、供应商无法符合国家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减少排放的要求,其产能、需求都将面临不确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客户信用风险
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业务开展期间,公司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会产生较多的往来款项,且可能存在交易金额较大的赊销交易。本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合计131,259,691.42元,占期末总资产比例为36.61%,是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未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情况发生不利变化或存在合作方履约困难的情况,将可能导致公司无法如期足额收回应收账款,公司会面临坏账损失和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对公司资产质量以及财务状况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4、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达预期的风险
目前部分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还会因为续航和充电的便捷性有所顾虑,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5%,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增速相较于前几年有所放缓,且纯电车型增速开始放缓。面对宏观经济、行业竞争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存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缓慢的风险。
5、转型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仍处于传统行业,与目前尝试转型的领域存在较大差异,面临跨行业经营管理以及资源整合的巨大挑战。报告期内,公司虽已在新能源充电运营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实际经营中仍会面临诸如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转型未达预期导致投资亏损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链优势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集中于焦煤、焦炭等“黑色系”煤化工相关品种。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战略合作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条,能够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核心企业在需求供应两端的响应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产业链内周转,实现合作共赢。
(二)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积极调动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始终将团队建设与员工成长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公司努力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根据战略目标动态调整,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倡导实现自我价值,与公司共同成长。
(三)资源整合优势
充电桩投建高度依赖于场地、电网容量、工程管理经验等,中庚集团具有多年地产行业投拓、工程管理经验,自有物业及场地资源丰富,其积累的地产、酒店战略伙伴资源能够实现与公司充电业务的协同合作,有助于公司快速锁定场地资源,加快项目建设与投入运营的进度。公司借助中庚集团自有/管理物业规模,以及多年积累的地产行业投拓、项目管理经验、战略合作资源,切入新能源电动汽车公用充电领域,并逐步深化战略转型。
收起▲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战略转型深化之年。公司在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公司按照既定的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效能,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在主营业务方面,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焦煤、焦炭等“黑色系”煤化工相关品种。依托专业团队在煤化工行业的多年深耕经营、利用渠道优势,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为核心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公司业务团队深入学习相关产业政策,理解新发展理念,密切跟踪煤炭大宗市场的行情趋势,结合煤炭以及环保行业相关政策对行业的扰动,积极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局势对煤炭行业的...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战略转型深化之年。公司在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领导下,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公司按照既定的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效能,持续推进战略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在主营业务方面,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焦煤、焦炭等“黑色系”煤化工相关品种。依托专业团队在煤化工行业的多年深耕经营、利用渠道优势,整合行业优质资源,为核心客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公司业务团队深入学习相关产业政策,理解新发展理念,密切跟踪煤炭大宗市场的行情趋势,结合煤炭以及环保行业相关政策对行业的扰动,积极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以及国际局势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解决方案。2023年受煤炭价格中枢下移、下游有效需求不足等市场因素影响和公司确定战略方向后,公司主动缩减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规模。
在战略转型方面,公司紧密围绕“双碳”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公司作为“双碳”服务运营商的战略定位,稳步推进公司从传统旧能源向新能源逐步转型,并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建运营等为先期切入领域,持续投入新能源相关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在人员梯队建设、智慧平台建设、拓展优质场地资源、业务投拓、融资合作洽谈、设备采购、电力工程、流程制度等方面陆续取得进展,有序推动了公司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业务开展,目前公司充电运营场站已在上海、福州、杭州等地开业运营,公司旗下充电运营品牌微储充注册的新能源充电用户数和利用率逐步爬升。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8,122,349.83元,同比上年同期减少1,029,426,800.80元,同比下降5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495,343.33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5,722,250.31元,同比下降461.9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并总资产460,498,849.23元,较年初上涨15.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5,643,065.60元,较年初下降17.74%。
公司将认真学习领悟新发展理念,不断贯彻提升自身认识,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市场,加强公司项目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为推进公司稳步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新能源充电桩行业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35%。根据《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充电不方便”、“续航里程短”排在影响用户选择电动汽车核心障碍的前两位。为解决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充电问题,国家从政策层面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202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2023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是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2023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同比上升30.6%,桩车增量比为1:2.8。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同比上升42.7%。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销量为773.6万辆,比2022年增长36.2%。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攀升,对应的充电基础设施需求也相应激增,布局更为方便快捷的充电基础设施,将解决车主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后顾之忧,促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充电以及电池技术不断的迭代升级,会带来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和充电速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的提升也将促进充电运营行业更好的发展。
2、煤炭行业
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在“双碳”目标和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的能源结构将由以煤炭、石油等为主的传统能源向以光伏、风电、水电等为主的清洁能源逐步转型,长期来看,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会逐步下降。煤炭作为重要的传统能源之一,2023年火力发电依然是我国发电的支柱,煤炭当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双碳”背景下,部分煤炭企业也在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在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缩减煤矿资本开支,而一般煤矿建设周期较长,需要3-5年时间。在能源结构转型叠加当前环保、安全等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煤炭企业对于自身煤矿业务的投资意愿在下降,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更倾向于对于矿山矿井的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改造或者在加强环保、安全等领域的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57.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7%。煤炭消费量增长5.6%,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5.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居首位。2023年炼焦煤价格呈“V”形走势,整体价格中枢高于2022年。2023年年初价格相对处于高位,春节后内蒙煤矿事故发生并叠加全国两会期间安监力度升级,导致炼焦煤价格震荡上行,而后随着生产恢复及国内进口煤放开,叠加房地产、基建投资减弱,炼焦煤价格加速下跌,下半年,随着煤矿事故频繁、冬季道路运输受阻等影响,炼焦煤价格开始反弹,逐步回升。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仍为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并推动战略转型相关工作逐步落实,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充电智慧平台开发与充电运营服务筹备等。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基于已建立的评审系统,筛选出处于大宗商品产业链核心地位、在细分市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方,并为战略合作方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2023年度,公司确定战略转型方向后,主动调整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规模,公司大宗商品贸易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先期依托中庚集团与战略合作方提供的优质场地,投建运营充电场站,基于智慧充电平台聚合的信息数据,打造多种服务业态共生的充电产业服务生态圈,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充、换、检、修、汽车美容等”全方位、一体化的“车服务”,获取运营收入。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暂未形成较大规模性收入。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产业链优势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集中于焦煤、焦炭等“黑色系”煤化工相关品种。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战略合作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条,能够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核心企业在需求供应两端的响应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产业链内周转,实现合作共赢。
(二)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自身发展目标,外部引进优秀人才,内部注重人才梯队培养,积极调动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积极性,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努力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根据战略目标动态调整,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倡导实现自我价值,与公司共同成长。
(三)资源整合优势
充电桩投建高度依赖于场地、电网容量、工程管理经验等,中庚集团具有多年地产行业投拓、工程管理经验,自有物业及场地资源丰富,其积累的地产、酒店战略伙伴资源能够实现与公司充电业务的协同合作,有助于公司快速锁定场地资源,加快项目建设与投入运营的进度。
报告期内,公司借助中庚集团自有/管理物业规模,以及多年积累的地产行业投拓、项目管理经验、战略合作资源,切入新能源电动汽车公用充电领域,并逐步深化战略转型。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动战略转型,逐步探索新能源相关领域发展机遇,战略性收缩原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
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8,122,349.83元,发生营业成本806,216,026.12元;因公司战略转型和新业务开拓需要,各项成本、费用大幅上涨,导致净利润亏损51,369,284.55元,比上年减少68,313,855.69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95,343.33元,比上年减少65,722,250.31元,同比下降461.96%。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需求巨大,高功率直流公共充电桩占比逐步提升
根据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1至12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949.5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8。根据政策要求,我国要在2025年实现车桩比2:1,到2030年实现车桩比1:1,就目前充电桩保有量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而言,车桩比平衡还远未达到,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国家将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充电网络布局,加强重点场景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用户广泛参与智能有序充电和车网互动,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持续推动换电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制定,加快换电模式推广应用,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
续航和补能焦虑一直是困扰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的难题。面对续航里程的焦虑,车企在不断推出带电量更大的电池;面对补能焦虑,车企在不断升级车辆电压平台,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率。目前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布局虽已有一定规模,特别是在一二线等重要城市,充电场站覆盖已较为密集,但公共充电场站中直流充电桩的占比仍然较低,当前公共充电桩还是以交流充电桩为主的慢充为主,满足快速补能的快充桩和超充桩占比仍然不足。根据《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数据,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多的上海市为例,截至到2023年2月底,上海市共有约14.76万台公共充电桩,充电枪16.49万个,120kW以上的快充直流充电枪10,875个,占比仅有6.59%。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预计功率更大、信息化与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直流充电桩的占比将逐步提升。
2、煤炭仍是目前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近年来,各国冲突频发,国际局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地缘博弈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尽管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目前煤炭仍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同时由于2023年煤矿事故频发,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煤矿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预计2024年“强安监”的政策思路将继续延续,“以稳为主”或是2024年煤炭行业的主基调。但由于煤炭价格受到季节性需求、市场供需关系、国际局势、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煤炭价格的走势较难预计。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定位“双碳”服务运营商,并主动收缩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把新能源、储能、绿色储碳等“双碳”产业作为未来战略发展总体方向,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投建运营、智慧充电平台开发、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代建、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作为战略转型先期切入领域,全力投入新能源相关业务。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视新业务转型推进情况,逐步收缩原主营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规模,并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共充电领域拓展,从人员梯队建设、智慧平台建设、拓展优质场地资源、业务投拓、融资合作洽谈、设备采购、电力工程、流程制度等持续发力,有序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业务开展,并积极探索光储充一体化的充电运营模式。
(一)稳步转型,战略收缩大宗商品业务
2024年,公司将在确保稳定经营的情形下,战略收缩大宗商品业务,优化客户结构,降低业务风险,及早收回投入大宗商品业务的资金。在新业务还未取得大规模收入时,稳步推进公司从传统旧能源向新能源逐步转型。
(二)提质增效,继续拓展充电桩业务
2024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充电场站拓展建设,同时公司将始终把提质增效作为公司的核心目标,努力提升充电场站利用率,加强品牌宣传力度,积极打造“庚星能源”品牌形象。通过更细致的事前调研和更完善的事中决策,更加合理的优化建设充电场站。同时深入学习产业政策,理解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光储充一体化”等新业务模式,助力公司向新能源方向转型。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风险
公司主营产品主要包括焦煤、焦炭等黑色系大宗商品,易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将直接影响房地产、钢铁等产业的产量,间接影响上游原材料的消耗量,进而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的需求,以及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报告期内,美国持续加息,俄乌、巴以冲突不断,国内经济增长开启新旧动能切换,整体需求放缓,经济复苏压力加大,下游客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环保政策风险
公司主要业务及客户所在的煤炭、钢铁行业是较为典型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安全、环保政策趋严,上下游企业出现限产、停产情况。对公司客户的需求将造成极大冲击。随着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加大政策出台的速度与力度,若公司客户、供应商无法符合国家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减少排放的要求,其产能、需求都将面临不确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客户信用风险
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业务开展期间,公司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会产生较多的往来款项,且可能存在交易金额较大的赊销交易。如存在合作方履约困难的情况,将给公司的业务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公司面临一定的资金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
4、未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达预期的风险
目前部分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还会因为续航和充电的便捷性有所顾虑,2023年车企纷纷降价吸引消费者购车,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35%,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增速相较于前几年有所放缓。面对宏观经济、行业竞争等不确定因素,可能存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缓慢的风险。
5、转型未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仍处于传统行业,与目前尝试转型的新能源与集成电路行业均存在较大差异,面临跨行业经营管理以及资源整合的巨大挑战。报告期内,公司虽已在新能源充电运营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实际经营中仍会面临诸如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出现转型未达预期导致投资亏损的风险。
收起▲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仍为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并推动战略转型相关工作逐步落实,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充电智慧平台开发与充电运营服务筹备等。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基于已建立的评审系统,筛选出处于大宗商品产业链核心地位、在细分市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方,并为战略合作方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先期依托控股股东与战略合作方提供的优质场地,投建运营充电场站,基于智慧充电平台聚合的信息数据,打...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仍为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并推动战略转型相关工作逐步落实,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充电智慧平台开发与充电运营服务筹备等。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是基于已建立的评审系统,筛选出处于大宗商品产业链核心地位、在细分市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方,并为战略合作方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为,先期依托控股股东与战略合作方提供的优质场地,投建运营充电场站,基于智慧充电平台聚合的信息数据,打造多种服务业态共生的充电产业服务生态圈,致力于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充、换、检、修、汽车美容等”全方位、一体化的“车服务”,获取运营收入。
(二)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1、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
为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报告期内,经股东大会审议确立公司战略转型方向,以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建运营等为先期切入领域,并持续推动公司向新能源行业、双碳领域深入布局。
近年来,国家不断在各方面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国务院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到,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2023年4月,国家标准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同时,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支持、引导新能源汽车及其产业链行业的健康发展。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3年5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通过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释放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为适应未来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快速增长的新趋势,前瞻性解决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6月提出《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再度明确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的行业发展目标。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已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超过665万台,同比增加69.8%。
2、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
公司将视新业务转型推进情况,逐步收缩原主营煤炭(含焦炭)等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规模。公司“黑色系”供应链业务客户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行业。
在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现阶段,煤炭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基石,煤炭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的重要工作。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在多方面对有序推进煤矿先进产能核准建设做出指示:健全能源法规政策体系,做好《煤炭法》制修订工作;强化能源行业监管;增强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协调保障重点地区煤炭运力;煤炭产能维持合理水平,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煤炭消费比重稳步下降,结构转型深入推进;夯实化石能源生产供应基础,增强煤炭增产保供能力。随着煤炭保供政策有力推进,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保持增长,进口降幅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我国原煤累计产量23亿吨,同比增长4.88%。受房地产行业整体影响,建筑用钢需求下降,焦炭价格出现持续下跌,部分焦企纷纷限、减产,行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公司战略转型的深化之年。
1、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各项政策,坚定不移地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公司定位“双碳”服务运营商,拟以新能源、储能、绿色储碳等“双碳”产业作为未来战略发展总体方向,并以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投建运营、智慧充电平台开发、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代建、运维解决方案作为战略转型先期切入领域,依托控股股东自有资源,与战略伙伴实现协同合作,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投建运营业务有序落地。报告期内,公司已初步建成一支经验丰富、专业高效的投拓运营管理团队。经过科学审慎的投建决策与前期筹备,公司目前已建成多个直流充电桩为主的充电场站,后续将按计划落实规模投建并逐步投入开业运营。
2、报告期内,公司依托多年积累的煤化工行业资源,利用渠道优势,继续以“黑色系”煤化工相关品种(焦煤、焦炭等业务品种)为核心开展业务,坚持以核心战略客户为主导,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受煤炭价格持续大幅下跌、下游钢铁行业需求不振等市场因素和公司确定战略方向后主动缩减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规模影响,2023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941.3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0,702.91万元,同比下降84.09%;
同时,因战略转型和新业务开拓需要,公司新业务团队人员数量增加较快,人员工资及办公租赁、营销拓展等成本大幅上升。
在大宗业务收入、毛利下滑,而各项费用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报告期公司出现大额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4.1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51.07万元,同比下降513.90%。
报告期内,公司暂无新能源汽车充电相关的运营收入。
公司新能源汽车充电业务尚处筹备期,未正式开业运营和产生业务收入。本期实现营业收入20,941.38万元全部来自煤炭大宗贸易。
报告期内,公司大宗业务规模大幅下降,主要为:(1)公司确定战略转型方向后,主动调整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规模,回笼贸易资金;(2)受宏观经济影响,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持续多轮大幅下跌,下游钢铁行业需求不振,市场因素导致煤炭产业链企业限产、减产,观望情绪较重,交易量明显下滑。
而随着公司战略转型启动,新业务团队陆续组建,人工、租赁、营销拓展等各项成本、费用大幅上升。
综上,公司本期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10,702.91万元,同比下降84.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4.12万元,同比下降513.90%。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风险
目前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传统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主要业务品种为焦煤、焦炭等黑色系大宗商品,易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经济周期性波动将直接影响钢铁、电力等行业,间接影响上游原材料的消耗量,进而影响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市场的需求,以及上游大宗商品的价格。报告期内,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客户需求不振,对公司大宗业务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战略转型的新能源相关产业链易受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在该产业的布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客户信用风险
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业务开展期间,公司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的交易会产生较多的往来款项,且可能存在交易金额较大的赊销交易。如存在合作方履约困难的情况,将给公司的业务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公司面临一定的资金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
3、转型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原主营业务为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处于传统行业,与目前转型的领域存在较大差异,面临跨行业经营管理以及资源整合的巨大挑战。报告期内,公司尚未在转型方向实现收入与对外投资收益,未来如出现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充电桩建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情况,存在转型不达预期导致投资亏损、进而影响公司业绩的可能。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整合优势
充电桩投建高度依赖于场地、电网容量、工程管理经验等,公司控股股东具有多年地产行业投拓、工程管理经验,自有物业及场地资源丰富,其积累的地产、酒店战略伙伴资源能够实现与公司充电业务的协同合作,有助于公司快速锁定场地资源,加快项目建设与投入运营的进度。
报告期内,借助控股股东中庚集团自有/管理物业规模,以及多年积累的地产行业投拓、项目管理经验、战略合作资源,公司切入新能源电动汽车公用充电领域,并逐步深化战略转型。
(二)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始终将团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根据战略目标动态调整,通过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薪酬与考核机制等方式吸引和稳定行业人才,积极调动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员工创造力,倡导实现自我价值,与公司共同成长。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实施“星链”人才计划,吸引众多新能源赛道资深老兵加入,已从行业知名企业引入具有丰富行业拓展、营销运营、设计施工管理等覆盖充电桩投建运营全流程的专业人员、充电及信息化平台专业人员、金融支持人员等,形成人才阶梯储备。
(三)大宗供应链业务的产业链优势
公司大宗商品供应链管理业务集中于焦煤、焦炭等“黑色系”煤化工相关品种。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煤化工行业资源,参与了从原煤、焦煤、焦炭等煤化工各个流通环节的贸易业务,与各战略合作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供应链条,能够为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核心企业在需求供应两端的响应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加速产业链内周转,实现合作共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