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电力、热力生产及销售。

  • 产品类型:

    火力发电产品、水力发电产品、新能源发电产品、煤炭产品、科技环保产品

  • 产品名称:

    火力发电产品 、 水力发电产品 、 新能源发电产品 、 煤炭产品 、 科技环保产品

  • 经营范围:

    电力、热力生产、销售;煤炭产品经营;电网经营;新能源项目、高新技术、环保产业的开发与应用;信息咨询;电力技术开发咨询、技术服务;写字楼及场地出租(以下限分支机构)发、输、变电设备检修、维护;通讯业务;水处理及销售。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16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上网电价:平均(元/千千瓦时) 410.48 439.21 455.58 436.34 410.84
上网电量(千瓦时) 1267.26亿 1022.79亿 1006.90亿 1082.65亿 1251.77亿
发电量(千瓦时) 1331.32亿 1075.06亿 1062.44亿 1138.58亿 1316.39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1.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1.52%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网公司
  • 四川省电力公司
  • 辽宁省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江苏省电力公司
106.17亿 26.04%
浙江省电力公司
65.32亿 16.02%
华北电网公司
53.32亿 13.08%
四川省电力公司
35.03亿 8.59%
辽宁省电力公司
31.74亿 7.7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9.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53%
  • 江苏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网公司
  • 辽宁省电力公司
  • 宁夏电力公司
  • 四川省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江苏省电力公司
45.51亿 28.92%
华北电网公司
23.55亿 14.96%
辽宁省电力公司
15.74亿 10.00%
宁夏电力公司
13.17亿 8.36%
四川省电力公司
11.47亿 7.2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5.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77%
  • 辽宁省电力公司
  • 华北电网公司
  • 云南省电力公司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宁夏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辽宁省电力公司
36.96亿 19.01%
华北电网公司
32.89亿 16.91%
云南省电力公司
24.27亿 12.48%
浙江省电力公司
21.23亿 10.92%
宁夏电力公司
20.32亿 10.4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1.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速加快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全国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供需总体平衡,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左右,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总体紧平衡态势,迎峰度夏和度冬用电高峰期,部分区域中的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2.电力装机延续绿色低碳发展...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说明
  1.全社会电力需求增速加快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全国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供需总体平衡,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6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今年夏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左右,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总体紧平衡态势,迎峰度夏和度冬用电高峰期,部分区域中的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2.电力装机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3亿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6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89%。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0.7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煤电11.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8.1%;非化石能源17.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5.7%;全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1.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38.4%,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
  3.传统能源转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焦落实“双碳”目标任务,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提升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随着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煤电加快向基础保障型和系统调节型电源转变,火电低碳化、灵活性改造势在必行,《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将为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探索有益经验,新能源发展也将有效推动支撑性电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耦合替代,实现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4.电力市场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
  今年以来,事关能源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密集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通过优化价格机制,提升市场运行效率;《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鼓励新能源参与市场,增强系统调节能力,推动电力市场向更加市场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加速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优化市场机制,提升消纳能力。《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的实施,明确市场成员、交易类型与方式,强化风险防控和信息披露,为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5.煤炭生产供需总体平稳
  2024年上半年,受部分地区专项安全检查及极端气候等因素影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2.7亿吨,同比下降1.7%,原煤产量有所下滑;煤炭进口保持较高水平,国内煤炭供应整体充足。需求端方面,全社会用电量保持增长,但非电需求整体较弱,煤炭消费增速有所回落,煤炭供需总体向宽松方向转变,国内动力煤市场震荡运行,煤炭价格同比下行。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2024年上半年,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面对极端天气频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充分发挥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发电业务整合平台、核心电力上市公司作用,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营业收入:858.28亿元,同比减少3.22%。
  利润总额:120.98亿元,同比增长60.7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16亿元,同比增长127.35%。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852%,同比增加6.542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0.377元/股,同比增长127.11%。
  电量热量:发电量2137.50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3.19%;上网电量2029.6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3.34%;供热量1.12亿吉焦,较上年同期增长11.54%;发电利用小时2023小时,较上年同期下降91小时。
  入炉综合标煤单价:918.94元/吨,同比下降25.46元/吨。
  供电煤耗:292.0克/千瓦时,同比降低1.2克/千瓦时。
  发电厂用电率:3.84%,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资本性支出:公司前期及基建支出302.28亿元(151.79亿元用于新能源项目,42.83亿元用于水电项目,105.94亿元用于火电项目,1.72亿元用于其他项目),技改及零购支出16.31亿元,信息化及科技项目支出2.69亿元,股权投资17.93亿元,前期及基建投资用于新能源项目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32.79%。
  新能源项目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增新能源装机177.03万千瓦,其中风电23万千瓦,光伏154.03万千瓦;获取新能源资源量842.47万千瓦,完成核准或备案新能源容量669.71万千瓦,其中风电97.4万千瓦,光伏572.31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在建风电项目225.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陕西、江西等区域,在建光伏发电项目683.17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内蒙、天津、四川等区域。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1.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8.28亿元,同比减少3.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16亿元,同比增长127.35%,其中火电板块19.95亿元,水电板块-0.26亿元(扣除大兴川电站减值影响后为8.16亿元),风电及光伏板块11.9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77元/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27.11%。
  2.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增长
  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发电量继续保持增长。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2137.50亿千瓦时,上网电量2029.6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9%和3.34%;火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743.75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641.77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37%和1.42%;水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244.4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242.47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1.90%和32.11%;风电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02.88亿千瓦时,上网电量99.67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07%和5.88%;光伏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46.44亿千瓦时,上网电量45.78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8.61%和119.46%。
  3.加强电力营销增效
  2024年上半年,公司深入研究电力市场机制,做好电力营销增效,平均上网电价439.21元/兆瓦时,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1874.35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92.35%。市场化电量电价溢价62.32元/兆瓦时,较上年同期缩窄7.54元/兆瓦时,煤机电价较基准价上浮20.09%。
  2024年上半年,受水电来水较多挤占火力发电及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公司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完成2023小时,同比下降91小时,其中:火电完成2403小时,同比下降67小时;水电完成1635小时,同比增加395小时;风电完成1105小时,同比下降173小时;光伏完成525小时,同比下降28小时。供热量完成1.12亿吉焦,同比增长11.54%。
  4.有效控降燃料成本
  2024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供需保持平稳,公司加大成本管控,通过适时采购进口煤炭、补充质优价廉外部现货等手段,节约燃料成本。公司共采购煤炭8975万吨,其中长协煤总量8356万吨,占比93%;入炉标煤量约5319.38万吨,入炉综合标煤单价918.94元/吨,同比下降25.46元/吨。
  5.火电转型提质增效
  2024年上半年,公司紧抓能源转型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火电扩能升级,深化“三改联动”,多个机组完成深调改造,调峰能力、供热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火力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为292.0克/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1.2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为3.84%,较上年同期下降0.16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分板块主要经营数据

  三、风险因素
  1.电力供需风险
  根据中电联《2024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4年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6.5%左右,最高用电负荷14.5亿千瓦左右,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近年来,全国常规能源装机增速小于最高负荷增长,电力供应结构变化、电力需求增长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增加了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易出现不平衡的情况。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火电调峰频次快速增加,火电“日”启停调峰趋势愈加明显,给设备治理、生产控制等带来较大考验。
  公司将做好能源保供应急准备和保障方案,打造“常态供应有弹性、短时紧张有措施、极端情况有预案”的能源保供新格局。火电做好煤炭储备、稳固进煤渠道,确保关键时刻发得出、顶得上、稳得住;水电加强来水预测,合理规划库容,减少弃水损失;新能源充分利用数字化管控平台,加强功率预测和设备预知检修,提升可靠供电能力。
  2.电量电价风险
  电力改革深入实施,市场竞争更加充分激烈。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构建,输配电价、电力现货市场、容量电价、辅助服务市场等各方面政策或规则均在近一年内完成更新。新能源呈现市场化电量交易比例越来越高,高比例地区发电时间与负荷不匹配等特点,多省执行光伏分时电价,降低盈利水平。受煤价下行、新能源投产等因素影响,电力保价工作压力加大,整体电价同比降低,交易电价存在下行风险,发电企业稳价争量面临更大挑战。
  面对加速构建的新型电力市场,公司将跟踪研究国家及各省区有关能源政策信息,分析预测电力市场发展趋势,提升发电的计划性、确定性以及市场规则把握能力;紧抓迎峰度夏有利时机,全面加强日前负荷、电价预测,多发机会电、抢发效益电;及时优化经营策略,积极参与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统筹跨省跨区资源,合理利用交易规则,提价保量;积极参与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提高度电收入。
  3.新能源发展风险
  新能源规模化发展过程中,企业面临政策、技术等方面风险以及开发难度和消纳能力等问题,特别是2024年《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发布后,新能源电站的发电量消纳保障性降低。随着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受政策、负荷、电力结构等多种因素影响,新能源电价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认所在地接入条件,详细分析项目消纳限电水平;充分考虑“两个细则”和“辅助调峰”成本,分析市场化交易、分时电价等相关情况,做好项目综合电价预测分析;从设备选型、布置、桩型、施工工艺等方面不断优化可研,提升项目经济性,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推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或养鱼”模式,避免土地荒废和资源浪费,提高项目经济性;积极谋划新能源与常规能源协同发展,探索综合能源基地模式,推进新能源规划可持续发展。
  4.碳配额收紧风险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2024年全行业碳配额基准值在2023年的基础上下降0.5%,未来碳配额发放会进一步收紧,火电的碳配额会逐年减少,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价格将更加反映真实的供需关系和减排成本,碳价上涨的预期趋于一致,要求企业更加灵活地管理碳资产。
  公司将深入研究跟进碳交易政策变化,结合企业实际,加快推进降碳、扩绿、减污工作,提高碳资产管理能力,加快火电综合能源转型、优质新能源开发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新技术、新模式和数字化开发应用,聚合“源网荷储数碳”等各类要素,统筹实现低碳发展。
  5.煤炭市场风险
  预计下半年煤炭市场供需格局整体仍偏宽松,进口煤数量将保持在高位水平,但煤炭产能持续释放空间有限,需求端的支撑可能有所增强,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将进一步恢复,用能需求将持续改善,煤炭市场先后进入电煤“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以及非电煤“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市场煤采购量存在增长预期。预计煤价走势或相对平稳,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煤炭市场供需可能出现结构性紧张的局面。
  公司将加大燃料成本管控力度,跟踪研判煤炭市场形势,深度开展重点区域市场分析,及时优化采购节奏,科学安排储煤计划,抓住煤炭下行有利时机,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低价储煤,持续优化采购的节奏和结构,确保内外部优质长协兑现率100%,适时采购低价高热值市场现货,在确保保供稳定的前提下,全力控降燃料成本。同时做好精细化燃料管理工作,力求做到精准负荷预测、精确燃料采购、精细配煤掺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常规能源布局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发电业务整合平台,拥有优质的资产结构,展现出稳健且高效的发展态势,资产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火电机组主要聚焦沿江、沿海、沿线及电力负荷中心、特高压外送源头、一体化优势区域。煤电机组清洁高效,6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69台,占煤电装机容量的70.68%,10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20台,占煤电装机容量的28.09%,持续盈利能力优良。水电机组主要集中在四川大渡河流域、新疆开都河流域及伊犁河流域,均为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实现了流域集控联调,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2.新能源发展优势
  公司坚持多元快速创新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化,依托已投产火电、水电布局及送出通道优势,深化产业协同开拓新能源发展模式,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项目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建设、优选、储备的发展格局。在风光资源富集的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等西北地区,大基地式整装化项目开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中东部地区布局的场站式项目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在经济发达、电价承受能力较强的东部地区布局的分布式项目已初具规模,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发展优势明显,进入快速规模化开发阶段。公司新能源项目储备深度进一步增强,2024年上半年获取资源842.47万千瓦,核准备案669.71万千瓦,开工397.18万千瓦,新增装机177.03万千瓦,为后续项目开发及高质量开工投产提供坚实保障。
  3.火电转型发展优势
  公司全力推进低碳发展,抢占能源转型制高点。公司积极开展火电综合能源转型,加速融入城市发展,为周边提供综合能源服务,“一厂一策”细化实施路径、量化转型目标,高效建设“发电+”综合能源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电热冷气水等多联供和固废综合利用,打开区域用能“蓝海市场”。火电企业加快新能源开发,降低公司碳排放因子;深化火电机组“三改联动”,更多机组实现20%深调能力,提供长期可靠的有效调节容量,从中获取较高电量和容量电价收入,同时取得一次调频服务、AGC服务等辅助服务收入。
  4.科技创新驱动优势
  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进科技项目全周期精益化管理,牵头完成的“基于国产BIM的发电工程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经鉴定为国际领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低能耗碳捕集吸收剂,突破商业技术封锁;煤电CCUS成果累计获得电力、能源、环保、煤炭等行业7项重量级科技奖项,并入选“科创中国”绿色低碳领域先导技术榜。持续开展数据治理、技术支持,服务数字化转型,火电、新能源、水电、财务等各模块数据采集、功能应用不断优化,避免火电机组非降和设备异常及风机设备故障能力不断增强。
  5.新兴产业布局优势
  为支撑新能源快速发展,公司积极布局战新产业。公司产业涉及水电、火电、风电、光伏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丰富的应用场景,抽水蓄能可结合既有常规水电布局开发,新型储能、绿氢氨醇可与新能源有机结合形成“电网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火储联调”“绿氨掺烧”等新兴业态,煤电可开展污泥与固废掺烧、“冷热气水电多联供”等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在战新产业方面投入强度大、研发经验足、平台建设完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在智慧电厂、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
  6.成本管控优势
  公司充分利用国家能源集团“煤电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销储用”一体化产业协同优势,保持优质长协煤炭资源比例及兑现率。做好公司所在各地区的经济和燃料成本相关的市场分析研判,加大成本管控,节约燃料支出。对市场动态保持高度关注并灵活调整融资策略,结合政策偏好、长短期配比、直接间接市场情况、资金需求时点等多方面因素,持续锁定低成本资金。健全采购管理体系,与采购代理机构、新能源供给端等密切协作,集成、优化整合标包资源,确保采购价格合理、供应及时,管控采购成本。
  7.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常规能源发电业务整合平台和核心上市公司之一,始终致力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股东提供合理回报。近年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资产置换、资产重组、产业整合等,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布局,合理提高分红频次,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公司投资价值逐步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8.产业供应链管理优势
  公司加强与新能源头部企业战略对接,通过有效采购管理提高新能源市场抗风险能力。聚焦公司战略发展,实现采购价值创造,通过及时把握产业政策、供应市场及资源情况,踏准市场节奏,确定采购时机,为开发并购项目提供战略支撑。通过有效集中共性需求,深入分析需求数据,发挥集约化管理能力,不断整合上下资源,大力开展集中采购、寄售等技术应用,努力降低成本。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