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图书发行、报刊经营、报刊发行、广告代理、传媒衍生等业务。

  • 产品类型:

    图书、文教用品、其他

  • 产品名称:

    图书 、 文教用品 、 其他

  • 经营范围:

    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零售(连锁经营),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和网上发行,网上音像制品零售、音像制品连锁零售出租、音像制品批发,文教用品的批发、零售,实业投资,广告设计、制作、发布,国内贸易(除专项规定),物业管理,经济贸易咨询,家用电器,电子产品,仓储,寄递服务(不含信件)(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06-30 2020-12-31
业务量:销售码洋:一般图书(元) 7.12亿 - 6.99亿 - -
业务量:销售码洋:教材及课外读物(元) 6.02亿 - 5.80亿 - -
销量:一般图书(册) 1621.00万 - 1932.00万 - -
销量:教材及课外读物(册) 6563.00万 - 6468.00万 - -
项目数量:中标项目数量(个) - 111.00 - - -
业务量:销售码洋:主题图书(元) - - 1.36亿 - -
业务量:销售实洋:主题图书(元) - - 1.05亿 - -
销量:《习近平上海足迹》(册) - - 69.81万 - -
销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册) - - 54.15万 - -
业务量:到货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册) - - 65.25万 - -
业务量:到货量:《习近平上海足迹》(册) - - 74.56万 - -
销量:《习近平在上海》(册) - - 71.44万 - -
业务量:到货量:《习近平在上海》(册) - - 75.71万 - -
教材教辅发行业务销量(册) - - - 2976.00万 6016.0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649.9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4.38%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689.03万 1.31%
客户二
1305.38万 1.01%
客户三
927.76万 0.72%
客户四
891.00万 0.69%
客户五
836.77万 0.6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368.8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4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691.35万 2.00%
客户二
1337.81万 0.99%
客户三
1216.29万 0.90%
客户四
1184.69万 0.88%
客户五
938.74万 0.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5%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691.06万 2.65%
客户二
2122.95万 1.53%
客户三
1679.24万 1.21%
客户四
1354.17万 0.97%
客户五
1242.62万 0.8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84%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608.44万 2.53%
客户二
2086.34万 1.46%
客户三
2041.98万 1.43%
客户四
1952.18万 1.37%
客户五
1496.07万 1.0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131.67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99%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5438.82万 3.57%
客户二
1751.85万 1.15%
客户三
1049.91万 0.69%
客户四
560.57万 0.37%
客户五
330.53万 0.2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新华传媒“2021-2023三年行动计划”冲刺收官之年,全力推动“1+3”业务布局及数字化转型既定战略坚实落地。现就2023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推动“1+3”业务布局夯实落地  公司上下一心,围绕“1+3”业务布局,全面量化、压实工作进度,推动各项转型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一)书店业务板块  1、绘就“5+5+N”书店布局蓝图  紧紧围绕公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心城区五大书城、五个新城“江南书局”及特色书店的建设落成或选址定型。  (1)上海书城焕新回归  作为2023年度公司的重点项目,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于10月28日正式焕新归来。新上海书城...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新华传媒“2021-2023三年行动计划”冲刺收官之年,全力推动“1+3”业务布局及数字化转型既定战略坚实落地。现就2023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推动“1+3”业务布局夯实落地
  公司上下一心,围绕“1+3”业务布局,全面量化、压实工作进度,推动各项转型发展目标落到实处。
  (一)书店业务板块
  1、绘就“5+5+N”书店布局蓝图
  紧紧围绕公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心城区五大书城、五个新城“江南书局”及特色书店的建设落成或选址定型。
  (1)上海书城焕新回归
  作为2023年度公司的重点项目,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于10月28日正式焕新归来。新上海书城共7个楼层,建筑面积11,936平方米,陈列了11万余种,45万余册图书供读者阅览、选购。
  升级后的上海书城核心设计理念为“以书为城”,建筑外立面被设计成一册册书组成一个万家灯火的城市形象,夜幕降临时,用穿孔铝板做成的外立面璀璨夺目。上海书城按照碳中和建筑标准进行设计,成为上海首个获得碳中和铂金级标准的更新改造项目。
  (2)“江南书局-疁城之瞳”全新亮相
  11月18日下午,坐落于嘉定沪宜公路天祝路口的“江南书局-疁城之瞳”向市民正式开放,这是公司“江南书局”品牌的第二家门店。
  “江南书局”品牌是新华传媒着力打造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新型书店业态,营造与当地特色相融合的江南文化场景。“江南书局-疁城之瞳”建筑面积近1,300平方米,集图书、轻餐饮、文创产品、文化活动等于一体,打造“宜静宜动”的现代生活方式体验空间。
  (3)特色书店
  在本市已有234家“新华书店-城市书房”的基础上,拓展与链家外埠建设,在苏州、合肥新建8家,并与徐家汇书院联名共建13家。
  2023年,在中宣部指导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上,旗下1925书局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授予“年度最美书店”称号。
  (4)网点布局调整优化
  2023年,新华连锁共计完成3家门店的歇业调整工作,分别为新华书店罗溪路店、溧阳店和地中海店;对新华书店周浦万达店、八一路店和青浦公园路店进行改造升级。其中,装修改造后的周浦店和八一路店,已分别于4月29日和11月17日起重新营业。
  2、稳固三类重点图书发行业务盘面
  (1)全力推动重点主题图书发行
  2023年,为切实做好新一轮重点主题图书的发行工作,新华连锁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充分发动各级员工投身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图书的发行任务,全力以赴做好《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修订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等重点主题出版物发行服务工作,满足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
  (2)大力开拓团购馆配市场
  在“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周边,拓展全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积极开拓馆配市场。今年前11个月合计中标项目211个,中标金额较2022年同期增加1,200万左右,增幅约7%。目前,公司馆配业务区域已从上海拓展至30个省、市、自治区。
  2023年先后荣获了“2022全国优秀馆配商”、“2022年度全国优秀教材经销商”荣誉称号及“新华书店馆配十强”称号。
  (3)全力以赴做好中小学课本发行各项工作
  2023年,新华连锁全力做好春、秋两季中小学教材发行工作。为应对教材发稿延后,教材印制进栈延误等情况,适时调整预案,在教材仓库采取封闭式管理,保障仓库人员安全作业环境,最终顺利完成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
  (二)金融投资板块
  1、存量股权处置工作
  完成上海杨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清算注销工作及申报传媒增资工作;研究制定存量房产盘活方案,定期跟进进展。
  2、对外投资拓展工作
  关注文化传媒、教育、医疗行业动向,积极接触潜在投资项目,挖掘数字广告、出版传媒行业潜在投资机会,研判目标公司具体情况,为公司后续资本运作、产业转型做储备。
  3、加强资产投后管理
  密切跟踪汇添富定制产品运作情况,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与基金经理就投资策略进行沟通,有效提升投资收益;持续与上海文化产业基金管理人对基金退出安排情况进行沟通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力争按有利于公司的方案推进。
  (三)房产及物业运营板块
  严格把控租赁合同到期的续签工作,稳定租金收益。加强空置房屋的市场招租力度,采用“优质物业+空置物业”搭配打包出租的模式,减少空置率。同时,引进一大批优质品牌赋能上海书城,丰富业态经营。
  (四)广告活动营销板块
  1、拓展文创业务
  申活馆充分发挥策划能力和媒体优势,多领域多次创建各类快闪店,增加品牌曝光度;聚焦主题文创产品开发,实现销售突破;积极调配专业团队、创意资源,做好“江南书局-疁城之瞳”的运营。
  2、探索教育传媒内容及数字化转型
  解放教育传媒在报刊出版业务层面尝试逐步突破原有报刊出版业态的圈层,进行定位升级和角色迭代,构建数字出版和图书出版2个新型出版形态。着力聚焦线上,重点开发6项报刊配套线上课程。
  3、创新品牌文化活动
  以“新华悦读”作为新华传媒阅读品牌,打造和深化“全国新书发布厅”、“申学课堂”、“评弹中的江南文化红色党课”、“大先生的会客厅”系列文化讲座、双语学记团等品牌文化活动。
  二、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创新
  公司牵头组建上海书城APP运营中心,整合线上资源、联动线下业态,打造统一品牌展示、门店服务支撑、在线交易、沉浸体验、服务赋能国企文化建设等核心功能。截止12月底,上海书城APP累计注册用户约3.1万,已在23家门店上线运营,其中9家实现购书“半日达”。
  为响应上海推动数字广告业发展政策指引,探索建设自有数字广告阵地,公司遴选上海书城长宁店自有户外广告屏为试点,将其改造为新型裸眼3D大屏,争取尽快亮屏。
  由新华连锁负责代运营的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开馆。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常设会场的配套设施,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集公共聚集空间、文化体验空间、旅游休闲空间、商业消费空间于一体,是目前国内阅读体验较为丰富的一站式数字交互阅览平台。
  三、推动企业管理提质增效
  (一)开展主题教育调研工作
  公司着力以“上市公司文化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提高文化类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教育调研报告课题为纲领,结合自身分管领域、职责任务,从上市公司治理、软实力建设、改善书店经营状况、存量房产的有效运营等方面展开。领导班子在开展专题研讨,并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后,形成了调研报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开展企业精神征选
  为更好地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公司企业文化的实践成效,公司于4月面向全体员工发起“企业精神”有奖征选。广大员工踊跃参与,认真总结公司多年来的优良传统、经营管理和实际做法,并结合未来发展形势,发挥才智,提炼推敲,积极供稿。征选过程中共收到313条稿件,经过初选、终选、党委会审定,最终确立为“凝新增华,守正力行”——凝聚创新力量,增添华彩篇章,守住文化正道,奋力拓展前行。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2023年初,公司召开2022年度评先选优表彰会,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信念、履职尽责。同时,推动公司总部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福利制度修订,采用激励机制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按照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公司属于新闻和出版业。目前A股新闻和出版业上市公司共29家,2023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合计1,045.04亿元,同比上升4.30%,净利润合计128.91亿元,同比上升13.85%。
  据图书行业咨询机构《北京开卷》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同比增长率由2022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向增长,同比上升了4.72%,码洋规模为912亿元。但如果从实洋规模同比变化来看,2023年实洋同比增长率为-7.04%,和码洋的正向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差距背后直接指向折扣的变化,零售折扣从2022年的6.6折,下降至6.1折。
  2023年短视频渠道超过垂直及其他电商,成为第二大图书销售渠道。2023年短视频电商依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长70.1%,成为带动整体零售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实体店渠道依然呈现负增长,同比下降了18.24%,平台电商和垂直及其他电商分别下降了3.68%和10.08%。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横跨图书发行和报刊经营两大领域、国内第一家实现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也是2013年10月组建的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唯一上市公司和主要资本平台。公司已形成图书发行、报刊经营、广告代理及传媒投资等业务板块,旗书发行业务主体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是上海地区唯一使用“新华书店”集体商标的企业,拥有位于上海的所有新华书店、上海书城、江南书局以及特色书店1925书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直营网点五十四家,同时还拥有上海市幼儿园教材、中小学教材和中专职学校教材的发行权;公司还拥有《上海学生英文报》的经营权,在沪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1、主要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类型分为图书、文教用品和其他,其中图书和文教用品构成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其他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新华连锁其他商品销售收入以及原广告业务延伸后会计分类为其他业务的销售收入。
  2、主要业务的经营状况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图书和文教用品。图书是公司最主要的传统主营业务,近年来受到数字化图书、网上书店迅猛发展的影响,业务规模增长减缓,但主营业务收入走势整体平稳;文教用品也是公司传统的主营业务之一,由于文教用品消费对象的特定性以及该业务领域的特殊性,公司文教用品业务收入总体保持平稳。
  3、各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
  公司主要业务板块之间的专业相关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公司拥有较发达的实体门店系统,与广告代理业务联系紧密,能较好地相互促进。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支撑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的资源和能力,包括忠诚的读者群、庞大的分销网络和优越的网点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连锁渠道优势、中小学教材发行的业务资源优势等。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努力培育和打造商业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四大核心竞争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05,048,204.04元,同比上升3.62%;利润总额42,348,279.48元,同比上升318.2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183,736.23元,同比上升312.10%。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4,059,592,481.25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464,954,880.01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媒体走向深度融合。中共中央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由“推动”到“推进”,从“融合发展”到“深度融合”,国家政策成为了传媒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媒业正在从早期的物理形式的媒介融合向化学裂变的机构融合转变。
  数字经济引领文化产业。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成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出版发行领域得到了规模化的应用,新闻、教育和广告等内容的数字出版和发行市场迅速扩大,数字产业成为引领增长的新风向、新动能。
  文化与商业的不断融合,正在推进实体书店经营模式的变革。实体书店被誉为“城市夜空里的一盏明灯”,象征着书籍和知识对于人类的指引作用。而在中国,实体书店已经不仅仅是一盏明灯,很多书店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不仅受到本地市民的喜爱,也为旅游人群所追捧。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定位于多元化的现代传媒企业集团,依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契机,顺应文化传媒行业发展的潮流,以传媒服务、文化空间、新媒体平台为三大转型方向,加快打造商业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四大核心竞争力,努力成为产业链更全、业态更具竞争力、盈利能力更强的上市文化传媒企业。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报业集团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作为集团资本运作平台的战略定位,公司将进一步增强与集团间良性协同互动,依托集团品牌、资源优势发挥好上市公司资本功能。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新华传媒开启2024-2026新一轮三年转型发展之年。新华传媒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及市委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市部署等为重要遵循,进一步增强经营工作的统筹性、协同度、聚焦力,“奋力一跳”开创下一阶段转型发展新局。
  一、推进书香社会建设,优化做强实体书店
  1、补全“5+5+1+N”书店版图.
  巩固2021-2023“三年行动计划”书店业务取得的转型成果,做好上一阶段战略部署的收官、复盘及补缺,包括继续推动青浦新城及松江新城书店结构调整并落实“江南书局”在新城落地,推动“书香公园”选址定型,探索“N”系列特色书店新成果等,从而不断补全“拼图”、拓展上海书香社会建设版图。
  2、研究社区书店升级优化
  按照总书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求,结合近期对全市社区书店走访论证,研究并启动对社区书店的改造优化,包括网点动态优化和业态升级改造,进一步推动传统门店向新型文化空间转型。
  3、推进“江南书局-喀什书店”建设
  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市委宣传部等上级单位关心协调下,新华传媒积极推进“文化润疆”项目——“江南书局-喀什书店”(暂定名)的建设落地。截至目前,项目已获预审反馈基本通过,正加紧推进选址及方案深化。
  4、提升主力门店运营水平
  持续提升近年建设新型主力门店的运营水平,不止步于“开业落成”初步成效,结合数字化转型、新型活动营销赋能等多方位助推,加快焕新面貌、升级业态、提振效益。
  二、发展数字经济,开启新三年文化数字化转型
  研究部署以文化数字化转型为内核的新一轮三年转型战略,推动“数实融合”多方位成果产出,同时,立足商业模式为本质,实现“叫好又叫座”成效。2024年内,将启动及深化一批重点项目,牵点带面地推动整体数字化能级提升。
  1、启动传统门店数字化转型
  2024年,启动对旗下传统新华书店的数字化改造升级,用数字化赋能图书门店再造场景、重焕新生。年内以近年建设的“5+5+N”书店网点为重点,畅通数字连接、加强线上统筹、提升体验能级、促动提质增效。
  2、推进“上海书城”线上应用升级迭代
  2024年,“上海书城”App将在稳定运行、细化服务、提升品质的同时,坚持创新突破,通过AR/VR应用的创设、扩展,呈现AR阅读引荐导览、VR书展及读书会等新场景,力争构建可“全息拟真”线下书城的“数字孪生书城”。同时,不断提升社交及娱乐体验,促动消费粘性,带动经营效益提升。
  3、推动长宁裸眼3D广告屏“叫好叫座”
  推动长宁裸眼3D广告屏取得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双重回报。一方面,伴随项目亮屏,精心设计、同步推出一批有代表性的裸眼3D方案,争取逐步“出圈”打造夺目的文化地标。同时,充分挖掘报业传媒广告业务资源,科学制订刊例价格体系、营销竞争策略,拓展商务投放及新形态合作空间,推动新型广告业务壮大。
  4、推动“临港智图”模式转化及新业态建设
  通过数字化转型、技术升级打造公司首家“无人值守书店”,结合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在数字馆配业务上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优势,抓牢新城建设发展机遇,形成可复制性、可落地的示范项目。
  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响“新华悦读”等文化品牌
  响应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求,推陈创新打造一批富有书香气息、时代精神的活动品牌,擦亮“新华”金字招牌。
  (一)重点打造“新华悦读”品牌
  2024年,新华传媒将站在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的高度,重点打造“新华悦读”品牌。推出“新华悦读-书城快闪周”、“新华悦读生活节”、“新华悦读-申学课堂”等多个子品牌,集中中国最优秀的出版物,集中展示各种文化形式,并以书城为中心,拓展至各种文化空间。
  (二)筑牢自有品牌文化阵地
  进一步深化“市民文化客厅”“新书发布厅”“上海-故事”读书会“申学课堂-阅读与教育”“虹口讲堂”等文化活动品牌,更多地挖掘市民关注的焦点、热点,以沉浸式阅读体验,融合多元内容和生活方式,创新消费者喜闻乐见的阅读品牌节。
  (三)开展数字化全民阅读活动
  以书城APP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走出书店,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
  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探索文化赋能城市更新
  公司积极把握城市升级、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等新趋势特点,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为内核,探索可搭载融合“新华悦读”“新华文创”“新华设计”等文化产业之“园”的可行性,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激活生态链,带动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整体合力,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提供新动能,加快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除本报告提供的各项资料外,投资者应注意认真考虑下述各项风险因素:
  (一)财务风险
  1、投资收益波动风险
  公司2021-2023年度合并报表投资收益分别为2,269.43万元、491.94万元和1,605.67万元,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银行理财收益及分红,投资收益增减变动较大,存在一定的投资收益波动风险。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波动风险
  公司2021-2023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2,594.08万元、24,383.46万元和18,712.80万元,波动较大。公司近年处在业务转型和新媒体业务发展阶段,主营业务市场占有率仍较高,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回笼情况正常。若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发生重大不利波动,可能导致偿债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二)经营风险
  1、新媒体业态冲击风险
  随着各类新兴媒体传播形态对公司传统图书发行和广告经营模式产生了持续较大的冲击。公司实体书店运营及平面媒体广告经营等传统业务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业务转型的风险
  公司虽已顺应趋势通过内生自建、外延并购等方式积极谋划转型拓展,但该等新业务仍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实现规模效应,可能由于体制、机制、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在新进入领域运营经验不足导致转型失败,此外投资的新业务与原有业务的整合协同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
  (三)政策风险
  1、行业政策风险
  依据现行国家政策规定,媒体内容的采编业务不能进入上市公司,允许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也要求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目前从事的文化传媒领域业务系控股股东根据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以及《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的精神,将政策许可的业务注入上市公司,而政策限制的业务目前仍由上海报业集团运作。如果未来相关行业政策调整,公司的业务结构和运作模式也将相应做出调整。
  2、税收政策风险
  公司部分重要子公司根据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期限内享有增值税和所得税减免,如果未来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