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VC和烧碱为核心的氯碱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涵盖原盐及灰岩开采、煤炭发电及电石制备、PVC及烧碱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等,构建了氯碱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
PVC、烧碱、灰岩、电石渣水泥、石灰
PVC 、 烧碱 、 灰岩 、 电石渣水泥 、 石灰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等许可类化学品的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不含危险化学品);合成材料销售;化工产品生产(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非食用盐加工;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建筑材料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热力生产和供应;石灰和石膏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陆地管道运输;再生资源销售;货物进出口;危险化学品生产;水泥生产;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矿产资源(非煤矿山)开采。
业务名称 | 2024-09-30 | 2024-06-30 | 2024-03-31 | 2023-12-31 | 2023-09-30 |
---|---|---|---|---|---|
PVC营业收入(元) | 20.96亿 | 13.20亿 | - | - | - |
水泥营业收入(元) | 1.59亿 | 1.02亿 | - | - | - |
灰岩营业收入(元) | 3.50亿 | 2.31亿 | - | - | - |
烧碱营业收入(元) | 8.33亿 | 5.26亿 | - | - | - |
石灰营业收入(元) | 3814.65万 | 2678.27万 | - | - | - |
产量:PVC(吨) | 44.41万 | 28.82万 | 16.36万 | 60.02万 | 44.21万 |
产量:水泥(吨) | 80.40万 | 51.41万 | 22.74万 | 115.60万 | 85.47万 |
产量:灰岩(吨) | 1234.56万 | 818.38万 | 400.62万 | 1603.93万 | 1124.97万 |
产量:烧碱(吨) | 37.00万 | 23.86万 | 13.19万 | 49.00万 | 36.54万 |
产量:石灰(吨) | 29.52万 | 21.59万 | 10.87万 | 43.78万 | 32.75万 |
采购均价:兰炭(元/吨) | 1263.28 | - | - | - | 1418.18 |
采购均价:混煤(元/吨) | 739.65 | - | - | - | 796.27 |
采购均价:焦粒(元/吨) | 1628.25 | - | - | - | 1782.54 |
销售均价:PVC(元/吨) | 4947.86 | 4987.95 | - | - | 5282.04 |
销售均价:水泥(元/吨) | 200.44 | 204.11 | - | - | 258.43 |
销售均价:灰岩(元/吨) | 34.66 | 34.76 | - | - | 42.40 |
销售均价:烧碱(元/吨) | 2361.90 | 2330.07 | - | - | 2394.75 |
销售均价:石灰(元/吨) | 409.00 | 412.95 | - | - | 480.09 |
销量:PVC(吨) | 42.36万 | 26.46万 | 11.92万 | 60.80万 | 42.57万 |
销量:水泥(吨) | 79.33万 | 50.18万 | 20.48万 | 116.06万 | 84.56万 |
销量:灰岩(吨) | 1170.51万 | 773.77万 | 377.78万 | 1691.49万 | 1059.66万 |
销量:烧碱(吨) | 35.26万 | 22.59万 | 10.94万 | 47.76万 | 34.24万 |
销量:石灰(吨) | 29.39万 | 21.21万 | 10.77万 | 43.84万 | 32.60万 |
产能:聚氯乙烯(吨) | - | 64.00万 | - | - | - |
产能:烧碱(吨) | - | 48.00万 | - |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 - | 6.00 | - | 9.00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项) | - | 7.00 | - | 45.00 | - |
产能利用率:PVC(%) | - | - | - | 93.77 | - |
产能利用率:烧碱(%) | - | - | - | 102.00 | - |
产能:设计产能:PVC(吨) | - | - | - | 64.00万 | - |
产能:设计产能:烧碱(吨) | - | - | - | 48.00万 | - |
产量(吨) | - | - | - | 1872.34万 | - |
销量(吨) | - | - | - | 1959.95万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项) | - | - | - | 14.00 | -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项) | - | - | - | 5.00 | - |
采购量:兰炭(吨) | - | - | - | 48.17万 | - |
采购量:焦粒(吨) | - | - | - | 16.51万 | - |
采购量:混煤(吨) | - | - | - | 224.71万 | - |
耗用量:混煤(吨) | - | - | - | 224.63万 | - |
耗用量:焦粒(吨) | - | - | - | 16.12万 | - |
耗用量:兰炭(吨) | - | - | - | 47.65万 | - |
营业收入 X
业务名称 | 营业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营业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
加载中...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2.94亿 | 5.28% |
客户B |
1.64亿 | 2.95% |
客户C |
1.54亿 | 2.78% |
客户D |
1.20亿 | 2.16% |
客户E |
1.06亿 | 1.9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3.98亿 | 10.55% |
供应商B |
3.45亿 | 9.14% |
供应商C |
3.03亿 | 8.03% |
供应商D |
2.20亿 | 5.83% |
供应商E |
1.56亿 | 4.14%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4.35亿 | 6.46% |
客户B |
1.60亿 | 2.38% |
客户C |
1.59亿 | 2.36% |
客户D |
1.49亿 | 2.21% |
客户E |
1.32亿 | 1.9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4.38亿 | 10.10% |
供应商B |
4.23亿 | 9.75% |
供应商C |
3.26亿 | 7.51% |
供应商D |
2.90亿 | 6.67% |
供应商E |
2.62亿 | 6.03%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客户A |
2.00亿 | 2.96% |
客户B |
1.89亿 | 2.80% |
客户C |
1.89亿 | 2.80% |
客户D |
1.65亿 | 2.45% |
客户E |
1.63亿 | 2.4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供应商A |
5.47亿 | 11.01% |
供应商B |
4.30亿 | 8.65% |
供应商C |
1.81亿 | 3.64% |
供应商D |
1.63亿 | 3.29% |
供应商E |
1.55亿 | 3.11%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江苏肯帝亚木业有限公司 |
1.55亿 | 3.38% |
浙江港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1.42亿 | 3.09% |
江苏中鑫家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1.38亿 | 3.01% |
华亚芜湖塑胶有限公司 |
1.36亿 | 2.97% |
赛得利集团 |
1.14亿 | 2.49% |
客户名称 | 销售额(元) | 占比 |
---|---|---|
江苏肯帝亚木业有限公司 |
1.09亿 | 3.85% |
华亚芜湖塑胶有限公司 |
9644.09万 | 3.42% |
江苏中鑫家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8735.58万 | 3.10% |
浙江港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7990.71万 | 2.83% |
杭州海得龙塑胶新材料有限公司 |
7581.54万 | 2.6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元) | 占比 |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27亿 | 19.77% |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2.12亿 | 12.78% |
淮北矿业集团(滁州)华塑物流有限公司与安 |
1.13亿 | 6.84% |
河南平煤神马电化有限公司 |
6803.32万 | 4.11% |
府谷县昊田煤电冶化有限公司 |
6401.16万 | 3.87% |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氯碱行业是以原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最核心的两个产品为烧碱和聚氯乙烯(PVC),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作为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PVC产能、产量均占当前全球总量的45%左右。我国PVC在相关产业政策调控下,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PVC作为重要的有机耗氯产品,约占氯气消费总量的40%,是实现氯碱行业“碱氯平衡”的压舱石。“碱氯平衡”是氯碱行业重...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氯碱行业是以原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最核心的两个产品为烧碱和聚氯乙烯(PVC),广泛应用于农业、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命脉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一直将主要氯碱产品产量作为国民经济统计和考核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PVC产能、产量均占当前全球总量的45%左右。我国PVC在相关产业政策调控下,近年来保持平稳增长。PVC作为重要的有机耗氯产品,约占氯气消费总量的40%,是实现氯碱行业“碱氯平衡”的压舱石。“碱氯平衡”是氯碱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保证烧碱稳定供给,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由大至强的发展过程中,我国PVC树脂正朝着专用化、高端化和差异化方向发展,不断通过标准与服务积极与下游加工应用相适配,不断提高专用树脂市场占有率,我国的PVC及其下游应用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
2024年,全球烧碱产能仍延续小幅增长趋势,总产能约10439万吨,总产量约8350万吨,开工率约80%。中国是全球烧碱产能最大的国家,全国总产能约4993万吨,较2023年增加约114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约47.8%。2024年因国际形势依旧紧张,预计大经济环境好转可能性不大,对国内市场经济多有限制,因此2024年市场经济对烧碱宏观行情支撑有限。此外,中国和美国烧碱产量持续增长,欧洲地区能源危机解除后烧碱开工负荷提升,也将影响中国烧碱出口销量,而国内市场受上游产能过剩,下游各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影响,市场整体预计呈现震荡下行行情。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以PVC和烧碱为核心的氯碱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业务涵盖原盐及灰岩开采、煤炭发电及电石制备、PVC及烧碱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等,构建了氯碱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公司主要产品包括PVC、烧碱、灰岩、电石渣水泥、石灰等。
公司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依托自身拥有的优质电石灰岩和原盐资源优势,以及“两淮”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采用先进、高效、清洁的生产工艺,建成了以PVC、烧碱为核心的“矿—煤—电—氯碱化工—‘三废’综合利用”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在资源、成本、技术、规模、环保等多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
(1)自备电厂提供电力和蒸汽;
(2)制盐单元将来自原盐矿的卤水送入制盐装置生产原盐,原盐经输送带送入化盐池得到盐水,精制后送入电解单元生产烧碱和氢气、氯气,氢气、氯气经过合成装置得到氯化氢,作为下游氯乙烯生产原料;
(3)优质电石灰岩送入电石分公司石灰装置用于生产石灰,石灰与焦粒、兰炭混合送入电石装置生产电石;
(4)电石送入乙炔装置进行水解反应生产乙炔气,乙炔气和烧碱装置生产的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单体(VCM),再经聚合装置生产聚氯乙烯(PVC);
(5)乙炔装置产生的电石渣、电石装置产生的废渣及热电锅炉排出的炉渣及粉煤灰作为原料生产水泥。
公司同时配套公辅装置和水处理装置,实现循环综合利用。整个循环经济体系能够实现资源和能源充分、高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有效降低废弃物排放,符合国家能源环保政策。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两眼向内,苦练内功,顶住市场经营压力,牢牢守住安全、环保、信访、廉洁底线,一手抓生产,一手忙建设,全力推动“576”年度总体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效。
(一)坚持安全第一,筑牢发展根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上级安全生产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抓三基、强三专、提三力”的安全总体思路,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聚焦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外委人员作业,严格“两重点一重大”和“四个特殊”管理,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压紧压实层级安全责任,巩固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应急能力。
(二)坚持绿色发展,厚植生态底色。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标准化创建两个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加快推进重点环境治理工程,VCM车间废气收集治理提标改造项目、乙炔车间氨治理项目顺利投产运行,完成无为华塑绿色矿山创建申报。重点推进无为华塑打鼓矿区生态修复,实现了环保“四零”目标,完成热电分公司标准化废气处理示范点和机械动力厂标准化污水处理站创建,各级环保督查问题整改效果持续巩固。
(三)坚持稳产降耗,强化产销协同。紧握生产主动权,抢抓生产“黄金季”,强化上下游装置协同联动,生产态势不断向好。严抓生产管理,加大非计划停车考核力度,组织老旧离子膜更换,完成固碱包装线改造,新增液氯液化机组,烧碱产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日产量突破1530吨。高效组织年度装置大修,集中消除了装置运行存在的安全环保隐患,解决了制约负荷提升的“瓶颈”问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严格重点生产环节控制,各项管控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实现了稳产降耗,生产质效同比有了大幅提升。
(四)坚持效率效益,持续提质增效。精准推出一揽子政策包,狠抓供销两头降本,深挖内部空间增效。严控外委费用,实施业务外包专业化管理,推进生产服务类业务大整合,设置招标控制价,外委费用进一步降低。严格电力成本控制,制定电力成本管理办法,按照“峰段多发电、光伏多出力、谷段多用网”原则,避峰填谷开展卸车、补料、计划性检修等间歇性生产活动,降低用电成本。推进趋势营销,加强市场分析和行情研判,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购销节奏,努力增收创效。上半年,实现了阶段性攻坚目标,经营形势持续向好。
(五)坚持做优做强,积蓄新质动能。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扎实推进“双百企业”改革专项工程,不断巩固深化公司治理,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切实增强发展活力。坚持数“智”赋能,制定《华塑股份智能工厂建设规划》,围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有序推进老旧设备更新置换,提升现有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推进新项目建设,顺利实现三氯氢硅项目投料试车和电子新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开工,PBAT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加大高企维护力度,全力推进无为华塑高企复审。累计开展研发项目20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与化工研究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
(六)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践行“345”党建工作思路,持续深入开展“5+6”党建提质行动,推动党建工作质效全面提升。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举办读书班等形式,逐条学习《条例》,分别走进新四军纪念林、合肥淝河监狱、淮北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以纯正学风带动党纪学习教育走心走实。大力选拔使用年轻优秀干部,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五责”联动,开展“两个领域”和“两大”专项整治,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推动干部作风效能持续提升。用心用情落实“六件实事”,民生福祉稳步改善。
三、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国内外形势存在很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形势较为复杂严峻。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投资力度的放缓会影响氯碱行业的需求。
2、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下半年烧碱和PVC都将有新增产能投入市场,供需失衡进一步加剧,叠加房地产行业和出口形势的低迷,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资源和能源禀赋优势
公司自身拥有盐矿、电石灰岩矿等重要的上游原料资源,能够长期支撑公司持续稳定发展;邻近“两淮”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利于资源就地高效利用和转换;公司拥有自备热电分公司,可保证公司持续平稳生产,也为公司提供了低成本动力。
(二)循环经济优势
公司采用先进、高效、清洁的生产工艺,建成了以聚氯乙烯、烧碱为核心的“矿—煤—电—氯碱化工—‘三废’综合利用”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体系。上述循环经济体系提高了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废弃物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三)区位优势
公司位于华东腹地,地处经济高度发达和工业雄厚的长三角地区,该区域内能源、化工、冶金、汽车制造、建筑、轻工等产业规模雄厚,对氯碱等基础原材料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公司主营产品运输更便捷、运输成本更低,响应客户需求效率高,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四)规模优势
公司是长三角地区大型氯碱化工企业,目前具备年产64万吨聚氯乙烯、48万吨烧碱的能力。随着“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规模经济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五)技术创新与研发优势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氯碱行业作为基础化工原材料行业,和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公司深度开发高附加值耗碱、耗氯产品,重视聚氯乙烯新品种和专用料研发,计划建成以氯碱为基础的新材料产业和以高纯化学品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产业,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战新产业转型,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产品转型。2024年,公司继续保有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享受相应税收政策,2024年6月顺利通过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复审并获得体系证书,为下一步申报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奠定基础。省级氯碱化工工程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持续开展。公司与南开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安徽理工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将技术难题列入技术创新项目并持续攻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