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及其它相关业务。

  • 产品类型:

    房屋建设业务、基建工程业务、专业工程、建筑装饰

  • 产品名称:

    房屋建设业务 、 基建工程业务 、 专业工程 、 建筑装饰

  • 经营范围: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贰级,预拌混凝土专业承包不分等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工程设计;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以上经营范围按资质证书核定事项从事经营),承包本行业境外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本行业工程、生产及服务的劳务人员,建筑科技咨询服务,仓储(不含危险品),国内航空、陆路货物运输代理,销售建筑材料(不含危险化学品),建筑设备租赁,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6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2023-06-30 2023-03-31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个) 196.00 296.00 253.00 227.00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专业工程(个) 29.00 45.00 63.00 38.00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其他(个) 49.00 73.00 101.00 52.00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建工程(个) 49.00 79.00 42.00 76.00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房屋建设(个) 58.00 95.00 42.00 53.00 -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装饰工程(个) 11.00 4.00 5.00 8.00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158.32亿 202.12亿 72.00亿 132.97亿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专业工程(元) 3.32亿 6.03亿 6.64亿 7.51亿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其他(元) 2.64亿 3.50亿 5.01亿 2.46亿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建工程(元) 37.54亿 55.19亿 16.97亿 49.53亿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房屋建设(元) 109.15亿 136.23亿 40.77亿 69.19亿 -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装饰工程(元) 5.66亿 1.17亿 2.61亿 7.51亿 -
新签合同数量(个) - - - - 194.00
新签合同数量:专业工程(个) - - - - 24.00
新签合同数量:基建工程(个) - - - - 57.00
新签合同数量:房屋建设(个) - - - - 60.00
新签合同数量:装饰工程(个) - - - - 4.00
新签合同金额(元) - - - - 156.34亿
新签合同金额:专业工程(元) - - - - 5.67亿
新签合同金额:基建工程(元) - - - - 55.25亿
新签合同金额:房屋建设(元) - - - - 91.36亿
新签合同金额:装饰工程(元) - - - - 9289.82万
新签合同数量:其他(个) - - - - 49.00
新签合同金额:其他(元) - - - - 3.14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2.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35%
  •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临时筹建处
  •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
  • 重庆市金科骏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15.43亿 2.79%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4.38亿 2.60%
河北省高速公路京雄临时筹建处
12.17亿 2.20%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
10.66亿 1.93%
重庆市金科骏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0.10亿 1.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3%
  •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市鑫忠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天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皆能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万恒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6.47亿 1.22%
重庆市鑫忠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5.91亿 1.11%
重庆天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4.64亿 0.87%
重庆皆能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92亿 0.74%
重庆万恒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71亿 0.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4%
  •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
  • 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重庆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9.77亿 1.88%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7.36亿 1.41%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
5.00亿 0.96%
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4.91亿 0.94%
重庆桃花溪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4.45亿 0.8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5.7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6%
  • 重庆小南海水泥厂
  • 重庆韧见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天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市鑫忠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重庆小南海水泥厂
7.06亿 1.42%
重庆韧见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5.44亿 1.09%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4.81亿 0.96%
重庆天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4.23亿 0.85%
重庆市鑫忠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4.17亿 0.8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02%
  •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两江新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 重庆保税港区公租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8.13亿 1.74%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6.05亿 1.30%
重庆两江新区置业发展有限公司
5.10亿 1.09%
重庆保税港区公租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4.42亿 0.95%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37亿 0.9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1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3%
  • 重庆小南海水泥厂
  • 重庆皆能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宝莱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建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韧见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重庆小南海水泥厂
4.82亿 1.09%
重庆皆能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81亿 0.86%
重庆宝莱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71亿 0.84%
重庆建发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47亿 0.78%
重庆韧见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36亿 0.7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0.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94%
  •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贵州新蒲经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市涪陵区新城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 凉山州国有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1.38亿 2.53%
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9.56亿 2.13%
贵州新蒲经济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6.69亿 1.49%
重庆市涪陵区新城区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6.55亿 1.46%
凉山州国有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6.04亿 1.3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6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0%
  •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巨龙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通联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重庆金隅冀东水泥贸易有限公司
  • 重庆宝莱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6.18亿 1.44%
重庆巨龙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3.75亿 0.88%
重庆通联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3.66亿 0.86%
重庆金隅冀东水泥贸易有限公司
3.14亿 0.73%
重庆宝莱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94亿 0.6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1.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67%
  •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市公共住房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重庆通粤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重庆高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3.81亿 3.19%
重庆市公共住房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8.10亿 1.87%
重庆通粤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7.51亿 1.74%
重庆高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6.53亿 1.51%
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5.89亿 1.3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7%
  •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 重庆明珠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腾辉实业有限公司
  • 重庆刃楗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重庆天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重庆世俭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
5.64亿 1.38%
重庆明珠劳务有限公司
4.10亿 1.01%
重庆腾辉实业有限公司
2.89亿 0.71%
重庆刃楗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59亿 0.64%
重庆天建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2.56亿 0.6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公司发展进程中取得来之不易成绩的一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帮助下,在市国资委的监督指导下,坚持把市内业务作为主战场来抓,扩增量、盘存量,强改革、练内功,控风险、提质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报告期,公司新签工程合同金额563.44亿元,完成营业收入447.1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保持稳定。  (一)深入推进改革,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公司认真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三攻坚一盘活...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公司发展进程中取得来之不易成绩的一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在市委市政府关心帮助下,在市国资委的监督指导下,坚持把市内业务作为主战场来抓,扩增量、盘存量,强改革、练内功,控风险、提质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报告期,公司新签工程合同金额563.44亿元,完成营业收入447.1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保持稳定。
  (一)深入推进改革,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公司认真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三攻坚一盘活”等改革工作要求,启动“攻坚盘活”改革突破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大力推进改革;深入实施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研究制定公司对标价值创造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坚持以对标促达标、以达标促创标,推动价值创造行动深入开展;深入推动科改专项行动,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推行全员绩效考核,进一步实现薪酬分配机制市场化;深入商业合作模式改革,通过深入调研,学习央企、省级优秀企业好的做法经验,加强对合作方诚信评价,完善进入、退出机制,加强一体化管理,防范合作风险。
  (二)强化基础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2023年,公司加大基础管理建设力度,着力提升企业规范高效运行水平。公司将法治建设和合规管理有序融合,将法治工作全面融入公司改革发展、生产经营、风险防控等重点领域,开展“合规体系建设强化年”专项行动,建立岗位合规职责、合规风险、合规审查流程管控“三张清单”,加强制度、经济合同、重大决策合规审查,审查率均达100%;健全制度体系,实现管理制度对业务类型全覆盖,加强制度“废改立释工作”;完善重大风险管理报告制度,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多措并举化解风险,细化分级分类管控措施,不断加强资金管控,加快资金回收和资产抵偿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健康稳定发展。
  (三)完善创新驱动,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2023年,公司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建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公关,科技创新取得实效。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顺利通过复评,新增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企业3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正式授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经费投入1.49亿元,资助科技创新项目21项,资助费用达3,395万元;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公司“桥梁建造智能化工厂建设与应用”等创新场景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生产运营类三等奖;新获专利授权154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新增省部级工法40项;办公系统云平台和智慧会议系统实现所属单位上线使用100%,“安全生产监管”等核心业务数字化系统基本建成,公司数据平台应用系统初步建成。
  (四)加大营销力度,持续优化市场布局
  2023年,公司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市场布局,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关心支持公司发展的指示要求,坚持把市内业务作为主战场,积极开展市内营销工作。建立与市交开投集团、市城投集团等市属有关重点单位和各区县政府的对接机制,组建市级重点项目投标工作专班,成功中标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一标工程、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改建工程、重庆江北机场西区旅客过夜用房及综合服务中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市内签订合同金额307.91亿元,占比54.65%;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市外项目承接力度,签订合同金额255.52亿元;降低房地产项目比重,加大基础设施工程承接力度,全年签订政府及国有投资类工程合同金额397.91亿元,占比70.62%,同比增加8.92个百分点;承接EPC项目147.91亿元,较上年增长19.52%;同时公司及所属单位与30多家地方政府和国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拓展市场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五)强化生产管理,公司运行总体平稳
  公司在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强过程管控,不断提升业主满意度、社会好评度;设立重点项目监管中心,严格落实《市级重点工程项目管控提升方案》,保障重点项目管理全面受控;建立工程项目管控清单,加强一体化、清单化、精细化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切实提高项目管控能力;搭建“重庆建工技术质量管理平台2.0”,打造BIM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质量月”活动。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家级工程质量奖8个、省级工程质量奖48个;同时公司狠抓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全年环保投入约1.09亿元,智慧工地建设投入约4,044万元,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件;成功创建省部级安全文明工地29个,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7个。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分析
  1.房地产调整仍在持续,住房供应体系或有变化。
  2023年以来,在“保交付”政策支持下,房屋竣工面积实现阶段性增长,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新开工面积均保持历史罕见的持续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万亿元,同比下降9.6%;全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尽管2022年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房地产托底支持政策,特别是2023年,监管以“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定调楼市,出台了“认房不认贷”、“双限”解除、限价松绑、普宅标准优化、房票安置等一系列重磅宽松政策,房地产供给端的行业融资亦呈现边际改善态势;但房地产流动性压力犹存,而且传导至涉房业务较多的建筑企业,使其在项目拓展及工程回款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和风险;需求端的居民收入预期减弱等因素也制约着市场修复节奏,房地产投资、销售等方面依然承压,市场调整仍在持续。为稳定地产预期,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2023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加大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用以弥补房地产市场带来的供给结构的失衡,未来我国住房供应体系或将发生变化,建筑企业房建业务内部结构占比将随之变化。
  2.基建投资延续增长,化债风险逐步释放。
  基建投资具有很强的宏观调控效应,相较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更能发挥稳定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一定程度弥补了消费收缩缺口。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持续弱化,存在较大的隐债化解压力,部分弱区域地方政府存在一定收支矛盾。为了统筹地方债务风险和稳定发展,2023年7月以来,中央推出了“一揽子化债方案”,包括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特别国债、推进金融化债等工作,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债务压力。2023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新增“先立后破”的表述,在防风险作为底线的大背景下,后续或将出台更多增量政策帮助“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平稳落地,有望改善建筑企业的回款情况;同时会议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鼓励新基建、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方向发展,提供新的建筑业务增量。来自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报告显示,2024年各省份获得的提前批专项债、一般债额度加总分别为22,800亿元、4,320亿元,其中一般债总额度和2023年持平,各省份提前批一般债额度同比变化不大;各省份专项债总额度同比增加900亿元(增长4%),但结构有所变化,经济大省获得专项债额度同比增加,高风险省份额度则下降,以统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下,2024年宏观经济修复将继续以基建领域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助力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受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装配式建筑渗透率或将提升。
  近年来,在“双碳”的背景之下,国家对装配式建筑高度重视,以相关利好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202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推行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驻厂监造。2023年底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建筑业板块,要持续在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下功夫,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北京等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通过一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部分省市对正在大力推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文件中明确要求或鼓励装配式建筑工艺。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相关产业能力将快速提升,装配式建筑规范化程度日趋完善,规模化带动建筑预制成本逐步下降,行业空间或将持续扩容。
  (二)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重庆市最大建筑企业集团,以及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2023年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为中国企业500强,被《财富》评选为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并跻身“基建、建筑、工程”类榜单前20位。长期以来,公司坚持技术立企、人才强企,加强科技创新和统筹组织,推动建筑工艺提档升级,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对中高端产品的渗透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等加快推动落实,重庆“两点”“两地”战略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给公司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机会。展望未来,公司将突出建筑施工优势,坚持以重庆市为主战场,全力打造集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千亿级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推动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一流企业。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是以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等业务为主业,集工程设计、机械制造、建筑材料生产、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服务为一体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公共与民用房屋建筑施工、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建筑装修装饰等;高等级公路及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水利、港口、隧道等的施工、建设与投资;建筑机械设备、器材、构件、钢结构、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物流、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
  公司实施的工程项目经营模式主要分为施工合同模式和融资合同模式两个类别。其中,施工合同模式主要用于房屋建设、基建工程、专业工程、建筑装饰等业务;融资合同模式主要用于部分基建工程业务。
  1.施工合同模式:主要的施工合同模式有工程总承包、EPC、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等。
  工程总承包:公司在拥有的工程总承包资质范围内提供承揽承建服务。工程总承包范围最广,包括资金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包括各项目、各专业)、聘请施工监理、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提交各项工程数据,最后向业主移交完工工程,直接对业主负责。
  EPC模式:受业主委托,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公司充分发挥在设计、采购、施工等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施工总承包:公司直接与业主或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商签订施工总承包合同,按照施工图负责整个工程所有分项工程和各个专业工程的施工任务,并保证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满足业主及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直接对业主或业主委托的工程总承包商负责。
  专业承包:是从业主或施工总承包商处分包某专业工程进行施工。公司主要在桩基工程、防水工程、安装工程、通风管道工程、弱电工程、消防工程、建筑装饰等领域实施专业承包。
  2.融资合同模式:主要的融资合同模式有PPP、BOT、BOO投资模式等。
  PPP模式: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来承揽业务的一种形式,经过招采程序后,社会资本方与政府或政府代表方合作,各方作为股东方共同出资设立项目公司,通过项目公司对PPP项目的融资、建设和运营进行全面管理并对实施机构负责。
  BOT模式:公司与业主方签订特许权协议,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并在一定时期内对建设项目享有经营权,依据合同约定在运营期内通过收取运营费用、获得可行性缺口补助等方式回收投资和取得合理回报,特许期满后项目将移交回政府。
  BOO模式:公司与业主方签订特许权协议,承包商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产业项目,但是并不将此项基础产业项目移交给政府。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区域市场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和重庆市属最大建筑施工企业,深耕区域市场数十年,承建了众多全国知名的地标性建筑物。截止报告期末,公司连续21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连续18年位居全国建筑企业前列。公司与重庆各级政府和国有投资平台公司有着广阔的战略合作空间,在参与本地重大建设项目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品牌和区域优势。报告期,公司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严格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塑造典型项目,打造精品工程,不断提高社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截至报告期末,已累计荣获28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6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3项中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31项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5项中国钢结构金奖、37项中国安装之星等国家级荣誉;公司和17家子公司进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红名单库,可享受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低价风险保证金减免缴纳的政策支持。
  (二)行业资质优势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国家住建部核准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以及建筑业务各细分专业领域的高等级资质。在当前行业门槛偏低、建筑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公司资质优势可有效拓宽业务范围,扩展市场领域。报告期,1家子公司获得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特级资质,为公司承接大体量钢结构工程、进一步拓宽公司经营市场提供了强力支撑,3家新获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8家新增相应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和其他类资质。
  (三)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致力于加强科技创新,针对工程关键技术和重大难点,对现有房屋建筑、交通工程、市政公用、建筑工业、机电安装领域等优势技术进行持续提升。公司成立了以首席专家工作室牵头对在建项目难点攻关,以及建工工匠工作室推动施工工艺应用的工作机制,持续提升现有优势技术,保持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5G+智慧建工”数字化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项目施工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以业财一体化为具体抓手,构建公司风险、内控、合规数字化管理体系。公司目前拥有1个国家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部级新型研发机构和1个设计院,累计获得授权1604项专利,其中包括239项发明专利。累计主编了114项标准、17部国家级工法和547部省部级工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多领域技术创新团队,技术管理体系和创新体系。
  (四)管理团队及人才优势
  近年来,公司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深入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围绕“1+5”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发挥重点工程项目吸引集聚人才的作用,重点引进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持续推进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国家级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不断加强项目人才培训、项目经理领导能力培训,重视青年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打造建筑业人才高地。畅通党建管理、企业管理、专业技术、项目管理和职业技能五个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不同人才职业发展融合贯通。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职称、品牌项目经理人数占比等指标已提前实现规划目标。
  (五)产业链整合及协同发展的优势
  公司业务涵盖房屋建筑、路桥施工、市政建设、工程设计、钢结构制造、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构件生产、大型施工机械生产、建材物流等多个领域,并延伸拓展至建设项目投资运营管理、建筑科技、数字建筑、产业链金融、装配式建筑等新业务领域。各版块紧紧围绕建筑产业链,协同联动,大力发展“建筑施工、投资建设、建筑工业、设计科研”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努力将公司打造成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工程建设总承包集成服务商。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合同额563.44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447.10亿元,同比减少约9.36%;实现利润总额1.39亿元,同比减少约40.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减少约75.18%;截止报告期末,资产总额869.90亿元,同比增长6.00%;净资产87.60亿元,同比减少约5.29%;资产负债率89.93%,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2023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外部环境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持续加大。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发展本身有不少难题,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速显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由于2022年基数相对较低,两年复合平均增速仅4.1%,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0.3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6.4%,民间投资下降0.4%。民间投资的占比从2022年的54.8%下降为2023年的50.4%。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当前经济面临的四方面困难和两大挑战,即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以及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展望2024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改善,消费将继续温和修复,不过由于国内结构性就业压力仍较为突出,收入增速可能短期内难以恢复;加之房地产市场疲软带来的“负财富效应”持续显现,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和超额储蓄的释放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房地产市场偏弱的情况可能仍将维持,弱预期之下居民加杠杆购房空间和意愿依然不足,需求端筑底格局难以改变。不过,近期一系列房地产金融供给侧改革措施将在2024年逐步落地,房企融资端压力将有所改善,特别是“三大工程”有望为行业发展打开新的增量空间。
  2.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23年,我国地产行业依然处于负向循环势能和正向政策对冲的软着陆过程当中,基建投资仍继续保持着拉动内需的作用,总体上对建筑业起到了正向的拉动作用,但建筑业发展总体增速承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全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31.59万亿元,同比增长5.77%。从新签订单看,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35.6万亿元,同比增长3.77%,低于GDP增速。这些数据反映出建筑行业在2023年受房地产行业影响仍处于底部修复期,基建稳增长政策持续但受地方政府资金紧平衡等因素影响,下游投资需求依然疲软。而受下游行业景气度和资金情况等拖累,建筑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回款压力,市场主体表现继续分化,央企在经营效率、融资空间及风险管控等方面优于地方国企和民企。2024年,预计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下,基建投资仍将发挥“压舱石”作用,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一定增长,但总体增速或进一步放缓。新能源、生态环保、高标准农田等新兴领域及国家骨干水网、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县域补短板基础设施等细分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另外,重大项目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将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进一步提供良机。在政策持续发力之下,国内经济在地产逐步软着陆后将构建出新的平衡,地产行业逐步从拖累经济、风险行业和负向循环中回归,进入新平衡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下发,我国将推动商品房+保障房的住房双轨制改革,保障房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公司“攻坚盘活”改革突破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主业突出、功能齐全、管理高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具体内容如下:
  明确“一个目标”:突出建筑施工优势,全力打造集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千亿级综合性建筑企业集团,初步建成“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一流企业。
  抓住“两个关键”:一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引领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展。二是以改革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化提升资质体系,围绕建筑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行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打造重庆建筑业“链长”单位,提高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建设“三大平台”:一是建设全产业链运营平台。围绕建筑产业链,打造集投、融、建、管、营为一体,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工程建设总承包集成服务商,从全产业链维度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推动公司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建设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重庆建工上市公司作用,深化拓展投融资渠道,提升投融建能力,通过投资带动,促进提升规模和效益。三是建设新业务孵化平台。围绕新兴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着眼于高端装备制造、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建筑智慧运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拳头产品”,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
  做强“四大板块”:一是做强建筑施工板块。建筑施工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平台,是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要发挥优势,坚定信心,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保持这一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强投资建设板块。以上市公司平台为载体,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三是做强建筑工业板块。遵循市场规律,加大创新力度,围绕建材建机、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等,开发培育一批新产品、拳头产品,实现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科学化,提升公司产业化水平。四是做强设计科研板块。设计科研是公司实现建筑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基础还较薄弱,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要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引进培育,补齐这一薄弱短板。
  提升“五化水平”:一是提升经营视野国际化水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围绕建设一流企业的目标,深入开展对标管理提升行动,以国际、国内一流为标准,积极扬长补短,切实增强公司竞争力、影响力、创新力、引领力。二是提升主营业务高端化水平。优化营销策略,改进营销方式,探索营销新模式,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战略引领强、社会影响大的工程项目,提高主营业务竞争力水平。三是提升业务板块协同化水平。突出主业、加强配套,优势互补、互促互进,畅通内部市场,避免恶性竞争,防止内卷内损,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四是提升子分公司专业化水平。发挥子分公司和总部事业部的优势,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加强互相观摩学习,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互动交流,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化公司做精做专做强。五是提升项目管理科学化水平。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探索创新管理高效、风险可控、盈利可期的项目管理模式,提升项目创效创利能力。
  (三)经营计划
  公司2024年计划新签合同额910亿元,实现营业总收入545亿元。未来重点工作包括:
  1.强力推动改革攻坚,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既定改革思路,严格对标对表,采取盘活资产、培育优势子企业、优化经营业绩考核等八大举措,打好公司改革攻坚战。
  2.大力拓展市场,确保业务明显增量。在做大市内业务主战场的同时,实现市外业务营销规模合理增长。稳妥谨慎承接房地产项目,更多承接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大力参与新能源、新基建项目,积极探索TOD、EOD等新模式。优化提升资质体系,完善公司营销体系建设,推动战略营销。
  3.强化生产运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坚决推进、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全过程管控,提升生产管理能力,有效提高项目产值转化率。加强质量管理,强化关键节点质量风险管控,打造国家级质量优质示范工程。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4.推进除险固安,切实提高防风险能力。持续加快风险债权处置,加大拖欠工程款清收力度,防范应收债权风险。强化资金管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效益。提升法律纠纷案件管理能力,防范法律风险。
  5.巩固基础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管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完善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内控管理提升专项行动,优化工作机制和流程。加快推动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改革,强化采购管理。不断完善大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6.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打造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加强绿色建筑、数字建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智慧桥梁建造技术、非炸药破岩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坚持数字化驱动引领,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技术质量管理等重点领域多跨协同发展。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政策风险:报告期,全球经济延续疲软态势,加之地缘政治紧张,全球利率上升,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微观主体对当下经济的信心不足,宏观数据与微观主体之间仍然存在“温差”。由此国家对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政策调控的方向、力度,以及国家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的变化,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和融资成本的变化,进而可能对公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此,公司将加强对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建筑市场需求的研判,实时跟踪经济环境变化,聚焦“12345”发展战略,强化战略规划执行;同时,优化整合内部资源,加强外部合作,降低宏观经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升企业的应对能力。
  2.市场竞争风险: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将导致对基础设施和房屋建筑产品的使用及未来扩张需求预期发生变化,这都可能会成为影响公司经营市场拓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大型建筑央企以及各地方大型建筑企业凭借其资质、品牌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为此,公司将持续开展企业资质体系的提升,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合理规划市场布局,抢占政策支持的新增量市场,着力优化订单结构,控制营销风险。在建设端,注重控制管理成本,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打造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3.工程回款风险:因建筑行业工程端特性,公司主营业务高度受制于业主方的财务状况。而受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若上游业主出现房产销量不佳、经营不善、资金紧张等负面情况,将一定程度上传导并加剧工程结算和工程款回收的难度,从而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将会受到一定影响。为此,公司开展了“结算收款攻坚年”专项行动,从客户资信管理、动态监控收款、拖欠款项清单式管理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清收清欠机制,做好风险关口前移。通过推动复工复产、争取监管资金、落实销售与抵偿、及时诉讼保全等措施,持续推进出险房企项目债权风险化解。
  4.易涉诉风险: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中可能因项目建设方资金支付不及时、拖延结算、工期、质量、工程材料及人工费支付等事项发生争议、引发纠纷,导致潜在诉讼风险。为此,公司开展了全级次、全方位风险排查,进一步优化内控提升措施,充分发挥法务工作的支持引领作用。督导所属各子公司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权责,推动法务与其他业务领域的集成和融合,促使法务管理贯穿到招投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分包管理,以及诉讼仲裁等各个阶段。持续强化法律纠纷案件诉前论证和诉讼风险提前排查,加强对败诉案件原因分析、胜诉执行不到位案件的监管跟踪和法务指导;同时做好已涉诉项目的风险管控,尽可能降低败诉案件的数量及金额,提高企业案件管理水平,依法维护公司权益。
  5.安全生产风险:工程施工业务大多在户外、高空环境下作业,属于高危行业,如果作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强,或受突发的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都可能出现潜在安全隐患。为此,公司持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推广“智慧工地”等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统一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继续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建立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杜绝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产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