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证券经纪业务、信用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股权投资业务、证券研究业务。

  • 产品类型:

    证券经纪业务、信用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

  • 产品名称:

    证券经纪业务 、 信用业务 、 证券投资业务 、 投资银行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销金融产品;融资融券;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基金产品销售额(元) 4.44亿 9.12亿 5.81亿 14.12亿 13.22亿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金融产品销售额总计(元) 4.44亿 9.12亿 5.81亿 14.12亿 13.22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主要指数前高后低。整体来看,证券行业IPO、再融资节奏放缓,公募费率改革落地,经纪、投行、资管业务条线存在一定短期承压的可能性。新“国九条”及配套制度的落实落地,奠定了未来资本市场框架,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机构和交易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设细则,有利于证券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公司始终将合规置于经营首位,坚持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业务拓展,并对各业务条线进行充分梳理,加强内部沟通和业务协同。公司经过多年的规范管理,各项业务稳健...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主要指数前高后低。整体来看,证券行业IPO、再融资节奏放缓,公募费率改革落地,经纪、投行、资管业务条线存在一定短期承压的可能性。新“国九条”及配套制度的落实落地,奠定了未来资本市场框架,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机构和交易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设细则,有利于证券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公司始终将合规置于经营首位,坚持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业务拓展,并对各业务条线进行充分梳理,加强内部沟通和业务协同。公司经过多年的规范管理,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目前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信用业务、证券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股权投资业务、证券研究业务。具体情况如下:
  1.证券经纪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流动性的影响,市场行情表现不佳,交易量呈现缓慢下行态势。
  截至报告期末,上证指数较上年末下跌0.25%,深证成指下跌7.10%,创业板指下跌10.99%,A股股票交易总量100.94万亿元,同比下降9.25%,日均股票交易量为0.86万亿元,同比下降8.48%。严监管趋势持续,券商经纪业务遭受影响,财富管理业务承压。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受市场环境影响,客户资产缩水,权益类产品发行量萎缩,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公司建立了零售经纪、产品代销、买方投顾、私人财富管理、融资融券等多部门多业务协同矩阵,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需求为原点,充分利用大数据精细化运营,向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大力拓客,新增与存量两手抓,不断优化客户结构。公司证券经纪业务经营业绩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仍然保持稳定盈利。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公司证券经纪业务将持续加大线上投入,提升线下竞争力,深耕存量客户,打造高效能私人财富团队,发力高净值客户;继续聚焦交易型客户,拓展减持业务,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调整产品销售思路及结构,加大私募销售力度,丰富私募产品线,做大保有规模,切实推动资产配置;丰富投顾产品供给,做大财管计划签约规模;积极开展专项业务活动,拓宽业务发展通道。
  2.信用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融资融券业务受到一定影响。
  截至2024年6月30日沪深两融余额14,80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701亿元,降幅10.30%。
  经营举措及业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两融业务余额16.7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7.00%,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46.94%;公司自有资金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融出资金余额5.84亿元,与上年末相比无变化,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5.35%。信用业务合计融出资金22.6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3.2%。此外,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出资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规模为6.5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信用业务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但实现盈利。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公司信用业务将持续丰富融资融券业务客户专享投顾产品线,以高质量服务创造价值;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业务需求,向客户提供多策略投顾服务,提升公司对融资融券业务客户的服务能力;努力新增融资融券业务客户,增加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收入。
  3.证券投资业务
  (1)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债市走牛,受央行降准降息、政府债券发行低于预期、禁止手工补息等影响,债券市场供需失衡,资产荒愈演愈烈,债券利率、信用利差降至历史低位。受一揽子化债政策影响,城投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地产债受年初销售低迷、政策刺激等影响,剩余少数未违约房企的债券价格触底后反弹。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积极对债券市场进行研判,把握和挖掘市场波动下不同债券的配置和交易机会,但受债券收益率整体下行、高收益标的大幅减少等影响,收益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仍是公司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在经济基本面未发生较大改变、货币政策依然偏松的环境下,叠加地产销售依然偏弱、资产荒延续、贷款利率下行等因素,下半年债券收益率维持低位概率较大。公司固定收益类投资业务将继续做好投资策略研判工作,积极寻找机会,争取获得较好收益。
  (2)权益类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受多重因素影响,权益市场方面各主要指数出现下跌。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权益类投资业务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在复杂的市场行情下加强宏观研判,以强化风险控制为核心,谨慎选择标的,调整仓位,积极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公司权益类投资业务将坚持“严控风险,价值投资,分散投资,获取绝对收益”的基本思路,加强投资策略研究,捕捉结构性投资机会。
  4.投资银行业务
  (1)股权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A股股权融资市场发行节奏延续趋缓态势。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
  上半年中国内地股票市场包含IPO、增发和可转债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全口径募资事件共119起,较上年同期减少285起;合计募集资金1,339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IPO发行数量43起,同比减少141起;融资规模303亿元,同比下降86%;定增发行数量54起,同比减少97起;融资规模694亿元,同比下降77%。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融资业务继续加强规范运营,完善体系建设,业务实施过程管理精细化。股权融资业务完成英派斯1家再融资项目。随着新“国九条”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公司将更加注重股权融资储备项目质量的提升,有效积累上市公司客户资源及地方平台客户资源。
  公司在重组和破产重整领域持续积累,在第17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并购投行”。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公司股权融资业务将继续紧抓当前良好的并购重组市场机遇,拓展并购重组的市场机会,加大并购重组项目承揽与承做;加大北交所IPO项目储备和积累,开拓优质新三板、四板储备项目;利用好再融资收紧下对小额快速业务的豁免政策,积极维护拓展小额快速业务。
  (2)债务融资业务
  市场环境
  上半年中国内地债券发行增势不减。
  各类债券发行合计38.30万亿元,同比增长10%;利率债发行达到12.20万亿元,同比降低1%。其中,国债同比增长29%,地方政府债同比降低20%,政策性银行债同比降低17%。信用债发行9.70万亿元,同比增长3%。同业存单累计发行16.30万亿元,同比增长27%。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债券融资业务继续深化根据地建设,打造生态链,积极进行业务承揽,在湖北、江浙、河南、川渝、贵州、广西、江西等区域长期挖掘、培育、服务客户。公司扎根昆明、深耕云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云南地区累计发行债券6只,债券承销规模约占整体债券承销总量60%。债券业务稳定增长持续发力,债券承销规模同比有较大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主承销发行债券18只,承销规模102.66亿元,同比上升83%。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公司债券融资业务将持续培育产业债,采取主动管理方针帮助城投做好产业转型;积极向地方城投推广产业债,帮助城投剥离具备产业属性的资产并单独发行债券;深耕地方政府债,提高承销规模、增加参团数量,提升业务竞争力。
  5.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在各项监管政策落地的推动下演绎出新行情,受市场环境走势影响,新设私募资管产品中固收类产品占比仍较高,一方面债牛行情带来业绩吸引,另一方面社会整体风险偏好降低。下半年在这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下,资管产品可能会持续迎来新资金,而由此带来的机构配置压力等因素又将导致资产荒行情维持,对机构主动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经营举措及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差异化投资管理,适应不同客户需求;在巩固债券投研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权益类投资研究;加强产品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管理;继续保持固收、固收+产品稳定且较好的业绩;拓展销售渠道,注重高净值客户需求;培育产品创新能力,丰富产品种类。营业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实现盈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合计161.0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3%。其中,单一(定向)产品管理规模28.89亿元,集合产品管理规模122.44亿元,资产证券化管理规模9.72亿元。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加强权益投研团队建设和债券投研的精细化管理;丰富投资策略,积极尝试多种投资组合以稳定产品收益;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在保持固收、固收+产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尝试根据细分客户需求创设个性化产品;以优质专业服务为抓手,以维护客户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为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提供支持。
  6.股权投资业务
  市场环境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上半年中企境内外上市82家,同环比分别下降62.40%、54.70%;首发融资额约合人民币469.34亿元,同环比分别下降79.00%、72.70%。综合来看,现阶段为A股IPO监管节奏调整期,市场呈现阶段性收缩。新“国九条”提出聚焦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见效,上市公司质量将从源头上实现提升,资本市场有望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私募投资基金业务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太证资本开展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报告期内,太证资本新备案基金1只,新增认缴管理规模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太证资本及下属机构管理私募投资基金12只,基金实缴管理规模为10.32亿元。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太证资本将着力拓展新增业务,推进新设基金、项目投资和财务顾问业务;继续重点布局农业及大消费、半导体及电子设备、高端制造、新能源等行业的优势企业;紧跟国家的经济、产业政策,积极布局“专精特新”,并重点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做好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工作,确保业务合规运行。
  (2)另类投资业务
  经营举措及业绩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太证非凡开展另类投资业务。报告期内,太证非凡主要开展了前期股权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工作,未新增投资项目。
  2024年下半年展望
  太证非凡将按照公司的业务规划目标,持续推进存量股权投资项目的投后管理和退出处置工作。后续将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跟国家政策要求,力争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适时新增优质股权投资业务。
  7.证券研究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研究院持续加大证券研究业务投入,加强研究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优化研究团队中不同行业之间的人员配置,不断扩大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拓展客户的数量和类别,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随着新“国九条”的发布,行业确立了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增收节支的工作总基调,不断夯实基础、规范经营,各部门通力合作、努力提升业绩。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136.7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715.12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33.51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149.81万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524,421.63万元,较上年末下降4.2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954,439.38万元,较上年末上升0.70%。

  三、风险因素
  1.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及其他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主要因持有债券、开展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而面临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因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并使公司遭受非预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可以按照市场价格的类型,划分为股价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和股价风险。公司因持有债券等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而面临利率风险;公司因持有股票等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而面临股价风险。报告期末,公司自营债券持仓规模为395,479.36万元,占公司总资产25.94%;公司自营股票持仓规模为12,335.21万元,占公司总资产0.81%。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率监管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9.47%;流动比率为9.85;速动比率为9.85。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操作风险事件。比较典型的一类操作风险是信息技术风险,即: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由于电力故障、通信中断、硬件设施、病毒入侵、软件程序、行业服务商支持能力、操作流程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因素出现运行故障,使公司遭受经济损失和(或)其他损失的风险。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未能遵循有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和自律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证券行业受到非常严格的监管,公司已经采取应有的措施来防范合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出现不合规情形的可能性。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外部事件或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于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7)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是指公司面临的未能归于上述风险类型的风险。例如,公司通过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获取的营业收入可能因其他金融服务商的竞争等原因而减少。又如,宏观经济的非预期表现,国内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变动,监管机构实施的政策调整、制度变革等措施,可能对公司的各项业务产生直接、间接或者潜在的影响。
  再如,一家或者多家金融机构(尤其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发生的风险事件,可能通过市场价格、参与者信念、监管者行动等渠道对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和资产价值产生重要影响。
  2.已经或者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
  (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公司按照《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经营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对公司经营中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包括洗钱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审慎评估、动态监控、及时应对及全程管理。
  公司董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履行如下风险管理职责:推进风险文化建设;审议批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审议批准公司的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审议公司定期风险评估报告;任免、考核首席风险官,确定其薪酬待遇;建立与首席风险官的直接沟通机制等。董事会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其部分风险管理职责。
  公司监事会承担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并督促整改。
  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全面风险管理承担主要责任,履行如下风险管理职责: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适时调整;建立健全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经营管理架构,明确全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部门之间有效制衡、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等的具体执行方案,确保其有效落实,对其进行监督,及时分析原因,并根据董事会的授权进行处理;定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等。
  公司设首席风险官负责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的要求,为首席风险官履职提供充分保障。首席风险官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如下职责:督导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组织实施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检查评估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向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报告或者传递风险信息等。
  公司风险管理部在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履行如下职责: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向首席风险官报告风险信息等。
  公司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负责人承担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履行如下风险管理职责:为所负责部门、分支机构或者子公司配备必要的风险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应对和报告相关风险;贯彻落实公司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等。
  公司将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纳入统一体系,对其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垂直管理。
  (2)主要风险管理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贯彻“全员参与、贯穿全程、内部制衡、互生共赢”理念,从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指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计量、压力测试、风险监控、风险处置、新业务风险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防范、管理和控制业务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各类风险。
  对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公司主要采取设定风险指标、建立止损预警机制和(或)强制止损机制、应用分散化策略等应对措施。公司采取基于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和压力测试方法进行风险指标分解的措施,以业务限额的形式限定公司整体的风险暴露水平,并以规模、久期、杠杆率等内部风险指标的形式进行特定业务规模的控制。公司建立止损预警机制和(或)强制止损机制或者类似机制(如融资融券等信用业务中的预警机制和强制平仓机制),对单一头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控制。公司采取分散化策略,加强集中度管理,防范将公司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暴露集中于少数几个客户或者头寸的风险。公司择机适当利用以股指、国债等为标的物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缓释权益类或者非权益类证券头寸蕴含的市场风险。公司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风险处置措施来化解与违约资产有关的风险。公司按照《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的要求,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流程,不断推进完善尽职调查、内部评级、授信管理等机制,加强对各类信用风险事件的防范与应对。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管理机制和报告机制。公司在经营战略上注重资产、负债匹配,在资金配置上注重资金来源与运用在规模、结构、期限上的匹配,在满足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平衡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控制流动性风险,确保公司的安全运营。公司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建立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定预警阈值,动态监测并报告流动性风险控制指标情况;强化资金头寸管理和现金流量监控,确保日间流动性安全和满足支付需求;统筹公司资金来源与融资管理,提高融资的多元化和稳定性,加强资产负债期限匹配管理;建立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池,监测和确保其变现能力;制定资金计划,强化以现金流为基础的流动性缺口分析,分析压力情景下公司的现金流量和资金缺口,评估公司对流动性风险的承受能力,并依据压力测试结果,制定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应急措施;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内,综合考虑流动性风险、监管要求、发展策略等因素,平衡收益与风险,实施业务限额控制。
  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公司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严格遵循健全性、合理性、制衡性和独立性原则,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制定了涵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断地予以修订完善。公司风险管理部和稽核部独立于各业务部门,对各项业务中的关键环节乃至整体运作进行监控、监督和检查。公司积极落实《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推进规划,广泛应用关键岗位备岗和复核等操作风险控制措施。对于信息技术风险,公司将“安全、稳定运行”作为公司信息系统管理的核心工作,对信息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建立、整合多层次信息平台,构建集中交易系统的主备结构,采用不同介质双线路的营业部通讯系统,实行业务数据和重要资料的异地备份机制,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建立完备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机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及时总结经验,提高处理技术事故或故障的能力。
  在合规风险管理方面,公司建立了独立于各项业务的合规管理体系,通过合规审查、合规咨询、合规监测、合规检查、合规培训、合规考核等具体合规管理工作,从事前、事中、事后有效防范合规风险,并通过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正。
  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公司积极落实《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等相关规定,不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加强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实践经验、文化建设等的学习、调研和培训。
  在其他风险管理方面,公司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环境、行业实践及其发展态势的研究,及时采取符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内外部环境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应对全面注册制、建设金融强国、新“国九条”以及证监会“1+N”政策体系等带来的契机和挑战,研究改善公司质量和完善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公司积极面对行业竞争等压力,以客户资产增值的核心需求为基点梳理完善客户服务、产品配置和考核激励,加强品牌建设,调整收入结构,探索新业务模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业务条线完备,构建了全牌照、全业务线的业务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国设立100家分支机构,涵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区位优势显著:公司作为云南本土的上市券商,证券经纪业务在云南市场占有率长年排名第一。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发展带来的机遇,公司业务范围逐步辐射至东南亚。
  运营机制市场化:公司建立了适于证券行业发展环境的制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考核问责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公司业务和管理转型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