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

i问董秘
企业号

601117

投资者互动列表

我要问董秘

   03-11 17:20

用户
问:董秘您好,请问贵公司3个问题。1.贵司作为特殊工程领域的绝对龙头,以及多项新材料打破海外垄断,可以看做国内新质生产力的翘楚,但市场似乎对贵司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请问如何能让市场更正确的认识到贵司的稀缺性?2.请问贵司每年超过60亿的研发费用中有多少是用在新材料研发上的,以及今年新材料收入占比目标是多少?3.SOI压力敏感芯片的进展如何,下游是哪些领域?在AI时代,贵司是否有该领域更多的切入点?谢谢。(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1.中国化学作为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在筑牢化学工程“基本盘”的基础上,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坚持“灯火通明搞科研”。在科研成果方面,中国化学下属华陆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高端聚甲醛新材料项目中试成功打通核心工艺流程,产出合格产品,各项指标数据大幅优于同类产品。公司自主研发的“冷氢化法多晶硅技术”,将生产成本降低90%,能耗减少50%;“丁二烯法己二腈技术”成功产业化,终结了我国高端尼龙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公司开发的硅基纳米气凝胶材料,是目前已知导热系数最低的固体材料,在工业和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效果明显……在研发方面,公司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丰富技术内涵,从传统化工施工方转型为“技术+工程”服务商。一方面以工程技术为基础,带动工艺技术突破、产品技术进步、装备技术提升和管理技术增强;另一方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创新,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公司的工程主业和实业发展。 2.公司2024年的研发支出情况可参见公司即将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 3.SOI压力敏感芯片全量程段25种规格已经研发完成,建成完整的MEMS压力芯片及传感器研发生产一体化产线,具备量产芯片及传感器的生产能力。2024年累计完成60多个批次、20种规格压力芯片的生产任务,并在此期间新研制成功了4款微小量程20kPa、35kPa、50kPa、70kPa芯片。压力传感芯片应用于智能压力传感器生产制造,因其高精度、小型化、低功耗、快速响应等优点,产品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汽车工业、医疗设备、环境检测等领域;微小量程压力传感在民用领域如家用医疗设备、消费电子、微气候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公司目前已经全面开展“AI+”各类智能体的开发和应用,目前主要在应用于办公系统及客服领域,积极推进AI在设计院、施工企业、工程现场等场景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设计领域。

   03-11 17:14

用户
问:您好,请问公司有没有使用deepseek用于生产经营?(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中国化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现阶段,公司正以“AI+”开展一系列工作,积极推进AI在设计院、施工企业、工程现场等场景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国化学下属天辰公司搭建天辰AI开发平台,将DeepSeek大模型私有化部署于企业内网;中国化学下属东华科技自主编写专属AI算法,开发了“工艺管道焊缝编码及属性识别程序”;中国化学下属华陆公司将DeepSeek深度集成至企业核心办公系统与专业工具链。此外,中国化学的“化学云采”采购平台客服、OA办公系统、财务系统、合同信息化系统等均使用AI大模型,发布化学智脑(试用版)持续推进AI+财务智能体、AI+合同智能体、AI+商旅智能体等智能体的完善。

   03-11 17:14

用户
问:请问公司2025年计划开辟哪些海外市场?(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2025年公司将持续巩固中东、中亚、东南亚等重要海外市场外,扩大在非洲市场的影响力,开拓中南美洲市场。

   03-11 17:12

用户
问:公司很早就公告,已经制定好相关市值管理计划,一年过去了,还没看到公司对市值管理的有效方案和结果,请问公司市值管理纳入考核是在什么时候考核,请直面回答问题(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感谢您的关注,中国化学将按照证监会、国资委的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发布估值提升计划,敬请关注公司后续公告。

   03-11 17:12

用户
问:请问贵公司两个电话均已欠费停机这么久,电话每次拨打都是欠费停机,请问公司不需要接听投资者电话吗,还是公司不愿意接听电话(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公司定期报告均有披露公司投资者咨询电话:010-59765697,请拨打此电话咨询沟通。

   03-11 17:12

用户
问:董秘您好,莫书记在接受中证报记者专访时提到,贵公司要当市值管理“三好学生”,把市值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请问贵公司在市值管理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另外,莫书记提到贵公司要以“AI+”为笔,改变传统化工版图。请问AI在哪些方面可为公司赋能,AI是否可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否有助于公司在“卡脖子”新材料的研发方面有所突破?谢谢。(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中国化学将按照证监会、国资委的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发布估值提升计划,敬请关注公司后续公告。 公司正以“AI+”开展一系列工作,积极推进AI在设计院、施工企业、工程现场等场景的应用,尤其是在工程设计领域,AI将为中国化学在工程建设领域赋能。

   03-11 17:11

用户
问:董秘好,请问公司的新材料是否可以用于人形机器人?谢谢。(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公司生产的己二腈是尼龙66的原料。我们关注到市场上有企业设计的家用机器人采用了编织尼龙材质以减少机器人与人接触时可能带来的伤害。己二腈下游产品尼龙66等材料在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02-12 18:18

用户
问:尊敬的董秘您好,去年看到公司有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与俄罗斯波罗的海甲醇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俄罗斯波罗的海天然气制甲醇化工综合体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公司的这一项目如今进度如何?,到哪里一步了,距离投产还要多久呀?(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

   02-12 18:18

用户
问:你好董秘,作为中国化学的长期投资者,乐于与中国化学同成长。 有一句话,“中国化学营业收入位居全球油气服务领域的第一位”,这句话出现在中国化学的年报、官方微信、央视2套对莫董事长的采访上,这样说肯定有理由的。但我想问下,世界上最大的油气公司,一般人理解为中石油、中石化、壳牌、沙特阿美等(排名不分先后),那怎样理解前面我说的那句话呢?谢谢。(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中国化学的“第一位”特指在油气工程承包细分领域的市场地位,与综合型油气公司(如中石油、壳牌)分属不同行业。根据ENR(Engineering News-Record)排名中国化学是全球化学工程建设领域的领跑者,营业收入稳居全球油气服务领域第一,主要涉及化工工程建设,而非油气资源的开采或销售。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转化能力、重大项目承揽实力和全球化布局。

   02-12 18:17

用户
问:您好!我是一名普通市民,对空气污染议题很感兴趣。想知道贵司在日常运营活动中,是否制定了环保措施来防范空气污染?相信企业的积极参与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设美丽家园至关重要。(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中国化学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色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国化学是工业排放治理技术应用中领先的工程公司,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参与中央财政支持的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公司还设立专门的质量环保督促管理部门,建立QHSE管理体系,确保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化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此外公司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工程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球高精度大气化学模式研发及大气污染控制”开发污染物溯源技术;牵头编制《化工园区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7项团体标准;参与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修订等多种方式支持环保事业、践行两山理论。

   02-12 18:09

用户
问:根据公司于2024年2月20月发布的增持计划公告,增持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截止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50%的增持计划,而12个月的期限即将到来,请问公司是否会按照公告继续完成增持计划?谢谢!(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关规定,公司将于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后及时发布公告,披露增持计划的执行情况。具体信息,请关注公司公告。

   02-12 18:09

用户
问:您好!中国化学技术研发屡有突破,若干成果打破垄断。请问研发成果通常如何转化为有效盈利呢?转化周期一般是多久?公司在先进技术落地提高价值转化效率上是否做了努力?(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中国化学先进的技术优势通过工程承包、实业运营以及技术授权实现技术商业化。中国化学通过体系化创新机制将平均转化周期极大压缩。未来随着“技术+工程绑定”模式的深化以及“科技研发+特色实业”一体化发展,研发成果的盈利兑现效率将进一步提升。

   01-10 18:04

用户
问:中国化学的研发费用已经能够与利润相当,按每年60亿的标准计算,整体股价市值尚不足研发费用的9倍。其研发费用的金额权重比率已经不压于创投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在不考虑当前市值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贵公司是否存在研发费用的产出效率不能实现即定的投入回报目标的情况。(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坚持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化工石化领域、绿色环保领域、碳中和等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布局,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公司的工程主业和实业发展。具体研发支出情况可参见公司发布的年度报告。感谢您的关注!

   01-10 18:04

用户
问:尊敬的董秘您好,去年看到公司旗下中化天康科技公司在研发和完善生产工艺的耐高温压力敏感芯片的消息,公司这款芯片进度好何?可以批量生产了吗?(来自: 上证E互动)
中国化学
答:尊敬的投资者,感谢关注。目前,该公司SOI压力敏感芯片全量程段的研发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初步建成的MEMS压力芯片与压力传感器研发生产一体化产线,可涵盖整个生产工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