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40,273.27亿元,较年初增长7.43%,负债总额36,722.44亿元,较年初增长7.36%,业务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1-9月,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59亿元,同比增长4.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06.18亿元,同比增长1.9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0.41%,盈利水平保持稳健。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聚焦科技、绿色、普惠、“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贷款本金总额21,704.82亿元,较年初增长7.69%,贷款占资产总额53.89%,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查看全部▼
1.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40,273.27亿元,较年初增长7.43%,负债总额36,722.44亿元,较年初增长7.36%,业务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1-9月,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59亿元,同比增长4.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06.18亿元,同比增长1.9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0.41%,盈利水平保持稳健。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聚焦科技、绿色、普惠、“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贷款本金总额21,704.82亿元,较年初增长7.69%,贷款占资产总额53.89%,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存款立行,通过推进客户精细经营、推动产品创新发展、加强跨线业务联动,带动低成本存款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存款本金总额23,717.43亿元,较年初增长14.59%,存款占负债总额的64.59%,较年初上升4.08个百分点。
收起▲
一、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发展保持定力,实现总体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银行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1、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需求
继续围绕“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通过调降贷款利率、提升融资效率、升级金融服务等方式,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持续推动经济向好发展。
2、全方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将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方向,通过信贷支持、资本市场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
查看全部▼
一、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发展保持定力,实现总体平稳运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银行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1、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需求
继续围绕“五篇大文章”,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通过调降贷款利率、提升融资效率、升级金融服务等方式,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持续推动经济向好发展。
2、全方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将服务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方向,通过信贷支持、资本市场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提供支撑。通过壮大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推出专属信贷产品等方式,为科技企业、创新型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3、积极融入民生消费场景,聚焦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通过提供专属团购和优惠补贴等
活动,助力推动以旧换新和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处理机制,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意愿。
4、加力提升数字化赋能水平
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对贷款、投研、客服等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探索量子计算在欺诈监测、风险管理等方面应用,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二、主要经营情况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打造特色银行,推动各项业务稳中向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达3.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5%;负债总额达3.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44%。量的合理增长有效促进效益指标的增长。
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5.44亿元,同比增长6.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79亿元,同比增长2.39%。
公司业务持续优化,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公司绿色贷款、制造业贷款等领域贷款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0.34%、18.73%、25.59%、20.03%;人民币公司存款1.6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人民币公司存款成本率较年初下降12个基点。零售转型不断深化,零售资金量突破1.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34%;MAU超650万户,保持城商行领先水平。金融市场业务提质增效,托管规模突破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0.09%。
本公司秉承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开展“风险管理提升年”和“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积极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不良贷款率1.31%,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中加固。
三、核心竞争力
本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以“数字京行”战略体系为引领,牢固树立“一个银行(One Bank)、一体数据(One Data)、一体平台(One Platform)”的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总分联动、部门协同、组合金融、综合服务”的经营方针,积极推进以数字化转型统领五大转型,全力建设“科技银行”“数字银行”“数币银行”“生态银行”“文化银行”五大银行,依托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持续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质、管理精细、技术领先、风控稳健、持续增长”的发展格局,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
本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行、全面风险管控一体推进,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工作要求,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形成各治理主体归位尽责、高效协同的良好局面。
本行始终把服务首都发展战略、满足首都市民需求、担当首都银行责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深耕关乎首都发展和百姓民生的财政、社保、税务、教育、工会、公积金等相关重点领域,强化场景建设和科技赋能,有效连通政府“智慧政务”和百姓“美好生活”,围绕北京“四个中心”“两区”“四平台”建设,聚焦“五子联动”等发展战略,以更加优质的金融供给服务首都,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做强做优做大服务首都的核心竞争力。
本行始终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提升专业性,积极打造特色银行,力争成为金融市场的定义者、引领者。围绕“全生命周期”主线,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加快零售业务转型步伐,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擦亮特色化金融品牌,打造“专精特新第一行”;深化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银行”;深耕专业化金融服务,打造“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着力发展人才金融,打造“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抓好人工智能的全面应用和能力生成,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
本行深刻把握金融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前瞻打造AI驱动的商业银行,发布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自研京智大模型,引入多种主流开源大模型,系统构建“AI+”金融全景图。积极推动科技攻关“常态化”,按照“谋划一批、推进一批、研发一批、落地一批”的思路,加快推动覆盖全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重大项目落地,在打赢数字化转型“三大战役”基础上,启动以“大零售-大运营-大科技”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新三大战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本行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强化涵盖全机构、全资产、全风险、全流程、全人员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系统性。加大模型研发验证应用,升级迭代“冒烟指数”风险预警模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全力打造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更加数字化的风控体系。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全行风险管控“一盘棋”的工作要求,向分行派驻首席风险官,不断增强全覆盖、穿透式、全流程的风险管控能力。
本行坚持人才强行战略,持续加强“学习型银行”建设,紧紧围绕全行发展重点领域,精准引入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积极培育“专注、专业、专家、专营”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制定“选、育、留、用”的人才管理体系和“绩效、能力、文化”相结合的人才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干部员工队伍活力和干事创业激情,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2022年北京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现已连续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30余名,研究覆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诸多领域,为业务决策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持。
四、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1.信用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本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贷款组合、投资组合、担保和其他支付承诺。董事会对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高级管理层下设信用审批委员会、信用风险政策委员会、不良资产处置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总行风险管理条线作为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由风险管理部、信用审批部、法律合规与内控部、投贷后管理部、特殊资产管理部等部门组成,形成了由业务部门、风险部门与审计部门构建的三道防线,共同推动业务健康发展。
本行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行、全面风险管控”向纵深发展,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统一风险偏好,强化风险并表管理。开展“风险管理提升年”及“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出台授信“三查”正负面清单,不断优化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有序推进专职审批人制度落地,完成首批专职审批人聘任,迈出授信审批体制机制改革重要一步。全面推进智慧风控体系建设,基于“大数据+大模型”初步实现尽调报告一键导入识别、数据一键校验、初审报告一键生成,提高审批效率;完成新一代授信后管理平台速赢阶段上线,贷后检查报告自动化填报率大幅提升。
制定并发布年度授信业务指导意见,紧跟政策变化,完成统一授信、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制度修订完善;加快推进信贷结构转型优化,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深耕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赛道。做好房地产、融资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严控大额授信,压降潜在风险客户,坚决遏制“垒大户”风险。
坚持做好前瞻管理主动化险,动态调整重点监测业务清单,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排查,有序推进不良资产处置。按照统筹管理、分类处置、一户一策、责任到人的原则,坚持以现金清收为先,综合运用多种处置方式清收化解不良,最大程度提升不良处置效能,全力保障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2.流动性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本行由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建立了由董事会及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下设资产负债委员会组成的流动性风险治理架构,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战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在执行层面,资产负债部牵头负责本行日常流动性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部、金融市场、公司银行、零售银行、运营管理部等部门组成管理团队,构建了覆盖总分支机构、表内外业务、集团附属机构的有效管理体系。
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通过有效工具和方法,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流动性风险,保持全行合理流动性,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并能抵御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冲击,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协同发展。本行对流动性风险状况采取流动性限额指标监测和流动性缺口分析的方法。本行设置多层次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来量化、体现流动性风险偏好,包括监管限额、监测限额和内部管理限额。流动性缺口分析分为正常情况和危机情况。本行通过采用常规压力测试和临时性、专门压力测试来分析应对流动性风险或冲击的能力。在流动性风险应急方面,本行基于不同的压力情景和危机情况,制定分级别的应急预案,设定并监控内外部流动性预警指标和应急预案触发指标,设立由预警指标启动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的触发机制。本行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机制,由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就流动性风险状况、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应急预案有关事项向董事会及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下设资产负债委员会报告。
2024年上半年,本行坚持审慎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偏好,密切关注市场变化,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偿付能力正常、融资成本合理,切实防范实质流动性风险底线,稳步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实质流动性安全、指标流动性达标”双支柱管理目标的达成。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明确本年度流动性风险偏好、管理策略、操作程序、风险限额等重要事项。
二是坚持资产负债均衡发展,加大信贷资产投放,服务实体经济;夯实存款根基,提升客户存款规模。
三是灵活运用主动负债工具,择机融入资金,通过发行金融债、发行同业存单、转贷款、央行支持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央行公开市场、中期借贷便利、再贴现等多种工具补充各期限负债。
四是优化同业负债结构,多部门敏捷联动,加强资金动态管理,节约流动性成本,统筹协调本行同业负债结构。
五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流动性风险精细化管理能力。持续升级资产负债管理系统3.0,推进人工智能头寸预测管理项目,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本行流动性风险前瞻性、精细化管理水平。
3.市场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01、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本行建立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治理架构,明确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专门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在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职责及报告路线,保证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本行主要从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两个维度计量、分析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定期评估不同利率情景下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的影响,具体的计量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重定价缺口分析、净利息收入分析、经济价值分析、压力测试等。
本行建立定期报告制度,分析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成因、提出管理建议,合理调整资产负债规模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减少利率变动对盈利能力的潜在负面影响。
2024年上半年本行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及市场利率形势,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要求,强化对利率风险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利率风险处于可承受范围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限额,设立与本行业务规模、业务复杂程度、资本充足程度及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多维度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指标体系,并对业务部门、投资组合和金融工具类别设定子限额。二是合理平衡利率风险与稳定净息差的双重目标,优化主动负债和债券投资策略,控制重定价错配缺口,确保本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限额范围内。
三是推动资产负债系统功能完善,持续优化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指标动态测算功能,提升测算准确性;持续推动数据质量治理,提升系统计量准确性;完善内部管理报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02、银行账户汇率风险
本行上半年通过分析内外部经济形势,坚持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加强企业宣导,努力落实监管导向;同时完善本行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加强汇率风险的有效识别和分析;灵活主动地运用各项手段进行汇率风险管理,强化外汇敞口限额管理,进一步提升全行汇率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外汇业务各项风险,调整和优化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适时调整币种结构,确保全行汇率风险可控。
4.操作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行、全面风险管控”的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做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5.合规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不断夯实内控合规管理基础,倡导依法合规经营理念,积极服务总行业务部门及经营一线,助力全行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
制度赋能,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是组织开展合规体系文件再评估。根据评估结论,督导各部门及时更新制度,力促各项合规体系文件满足监管要求,并与业务发展相一致。二是持续做好体系文件审核工作。本行坚持“严合规、守底线”的审核理念,夯实体系文件审核工作,推动总分行制度与监管要求保持一致,从源头上严控合规风险。三是跟踪督导监管文件落实情况。牵头梳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机构发布的文件,跟踪统计落实情况。四是持续开展新法规监测工作。关注并及时收集法律、监管最新动态,对监管要求和管理要点进行提示。五是提示业务部门对照监管新规制定制度与业务流程完善计划,并跟踪制度修订进度,确保行内制度与外部监管要求相适应。
数字赋能,做优合规管理系统:一是通过智能合规平台搭建总行全部制度文件的在线查阅平台,便于全行干部员工随时查阅学习规章制度,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二是提供合规手册、风控手册、信贷三查手册的查阅,方便全行员工掌握各项业务的风控要点和检查方法,为一线员工开展检查提供有力支持。三是设置合规月刊、合规日日谈等资讯内容,便于全行员工及时了解监管动态,分享各机构合规管理先进经验和优秀做法,提升各机构合规管理工作质效。
流程赋能,提升管理工作质效:一是牵头组织开展内控合规暨操作风险重点领域专项排查工作,通过排查及时发现潜在操作风险苗头,消除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二是牵头组织开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自查工作,通过自查进一步完善本行责任追究制度体系。三是牵头组织开展加强信贷管理专项自查清理工作,深入查找相关领域存在的“靠贷吃贷、以贷谋私”等突出问题,夯实信贷管理重点环节风险管控,筑牢廉洁、合规底线。
宣教赋能,提升全行合规意识:一是编制《风险控制手册(2024年版)》《合规手册(2024年版)》,提炼监管要点,揭示重点业务风险隐患,推进合规管理更加贴合实际业务。二是按月发布《合规管理月刊》。内容包括管理动态、合规监管要点、风险预警及操作风险案例等,进一步明确合规及操作风险管理要求,助力重塑合规文化。三是按月开展“依法合规应知应会”系列测试,通过测试持续提升全员合规意识。
6.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通过数字化转型积聚新质生产力,遵循董事会确定的风险战略,紧密围绕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引,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提升科技交付能力,实现向数字化深层次转型目标高效推进。
一是坚持明责求深入,统筹确保监管工作落实质效,以贯彻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内容为抓手,以接受监管现场检查、年度评级等工作为契机,持续提升风险防御能力。密切关注信息科技风险领域监管动向,紧密结合监管政策,落实监管机构工作要求,及时了解并掌握监管指引和管理要点,不断识别、消灭科技风险管理流程中的盲点、堵点、空白点,确保行稳致远。强化信息科技监管文件学习,引导全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二是坚持固本强基础,全面筑牢信息科技治理体系,通过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建立金融科技发展高层决策和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协同联动,夯实科技实力、提升运营能力、强化风险控制。定期梳理现行信息科技制度体系建设情况,通过合规性、时效性等方面风险提示持续提升信息科技制度质量。扎实推进监管政策高质量解读,更新相关领域标准清单,有效赋能风险防范。
三是坚持实干得实效,持续履行科技风险管理职能,以数字化转型战略为指引,优化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具,着力提升信息科技相关风险评估、整改及信息科技风险关键指标工作效能,确保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信息科技外包风险评估,系统性分析并识别相关外包风险,进一步整改跟踪,推动巩固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坚持创新促发展,同步构筑全行“大安全”体系,持续优化风险建模,稳步加强风险发现告警能力。增强安全攻击处置及时性,以重点领域推动整体防护效果提升,切实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水平。优化安全研发体系建设,强化科技管理全生命周期,构建安全管理闭环。做好集团化漏洞风险排查及整改,落实重要时期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增强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推进网络安全纵深防御,加强安全运营管控。
五是坚持筹谋稳格局,扎实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完善开发测试规范,衍进系统架构标准,提升系统可靠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确保灾备中心做到真实业务切换与接管,推动“令下即切、切即可用、用可持续”体系转变,有效保障系统业务连续性。
多维度深化灾备对外服务供给能力,建立适配“云+分布式”体系的灾备基础技术支撑及资源建设,确保业务恢复目标和重要业务持续运营要求。
7.声誉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本行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全面夯实声誉风险管理基础,持续提升声誉风险管理质效。报告期内,本行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落实,未发生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贯彻《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按照本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要求,认真开展相关工作。
进一步压实声誉风险管理责任,切实发挥声誉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作用,加强沟通、协同配合,持续提升全行声誉风险防控质效。
常态化加强声誉风险管控,定期开展声誉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声誉风险管理评估,在夯实声誉风险防控意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干部员工声誉风险应对处置能力。
加强声誉风险前瞻管理,强化舆情监测、分级报告、应对处置机制;对敏感信息进行有效应对,前置沟通、主动报告、密切追踪、持续监测、消除影响;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打造特色金融品牌。
五、主要业务情况
1、零售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统领,坚定不移推进零售业务转型战略,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稳健增“量”、有效提“质”,推动零售业务贡献进一步提升;深入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重点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儿童友好型银行”“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构建全生命周期零售金融服务体系,持续调优结构,不断擦亮品牌。
一是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报告期内,本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27.30亿元,同比增长6.41%;实现零售利息净收入121.44亿元,同比增长9.39%,全行贡献达49.1%,同比提升2.38个百分点。资产端加快转型稳健发展,提升自营业务与优质资产占比,加大实体经济服务力度;负债端有效控制压降成本,人民币储蓄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9个基点。
二是储蓄规模实现突破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1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175亿元,增速达11.34%,上半年增量超过历史全年增量最高水平。储蓄存款达到6,993.20亿元,较年初增速13.58%,位居全国21家主要同业首位,储蓄累计日均增速达16.28%。
四是客户基础继续夯实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达到2,976.87万户,其中贵宾以上客户达到106.6万户,私行客户数达到1.63万户,中高端客户规模再上台阶。信用卡累计户数589万户,累计卡量676万张。手机银行用户规模达1,675万户,同比增长13.79%;MAU(月活跃用户数)超650万户,保持城商行领先水平。
三是零售贷款稳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贷款规模突破7,100亿元,达到7,113.72亿元,较年初增长124.71亿元,同比增长445.75亿元,余额排名保持城商行首位。贷款结构持续优化,经营与消费类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1.41个百分点,自营“京e贷”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2.32个百分点。
四是客户基础继续夯实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达到2,976.87万户,其中贵宾以上客户达到106.6万户,私行客户数达到1.63万户,中高端客户规模再上台阶。信用卡累计户数589万户,累计卡量676万张。手机银行用户规模达1,675万户,同比增长13.79%;MAU(月活跃用户数)超650万户,保持城商行领先水平。
三是零售贷款稳健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贷款规模突破7,100亿元,达到7,113.72亿元,较年初增长124.71亿元,同比增长445.75亿元,余额排名保持城商行首位。贷款结构持续优化,经营与消费类贷款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1.41个百分点,自营“京e贷”余额占比较年初提升2.32个百分点。
五是资产质量平稳向好本行持续增强贷后预警监测能力,提升风险监控深度和广度,预判风险形成可能性,提前采取相应措施;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充分运用各类不良资产化解手段,及时调整优化清收策略,确保业务行稳致远。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贷款不良率1.35%,运行平稳可控。
2、公司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以精细化管理推动业务规模再上新阶;以差异化经营推动公司业务持续发展;以特色化服务助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存贷规模实现“双千亿”增长报告期内,人民币公司存款规模突破1.6万亿元,达16,045亿元,较年初增1,791亿元,增幅12.6%,增量及规模创新高。人民币公司贷款(不含贴现)规模达12,338亿元,较年初增1,206亿元,增幅10.8%。
二是可持续经营能力不断提升筑牢公司客群基础,报告期内,公司有效客户数273,870户,较年初增幅14.90%。
做优核心存款经营,核心存款日均占比达86%,有效带动人民币公司存款成本较上年降12个基点。
三是特色金融供给不断增强报告期内,科技金融余额3,378.95亿元,较年初增长786.59亿元,增速30.34%;公司绿色贷款余额1,957.86亿元,较年初增长398.91亿元,增幅25.59%;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2,874.46亿元,较年初增长453.48亿元,增速18.73%;文化金融贷款余额1,104.72亿元,较年初增长223.71亿元,增速25.39%。
报告期内,本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牢记“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初心使命,以服务社会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着力点,从客群服务、特色服务、产品服务入手,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3、金融市场业务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本行金融市场业务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主动应对各项挑战,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服务实体经济,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全力推进业务转型,实现经营质效稳步提升,投资交易能力持续加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金融市场管理表内外业务规模4.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2%。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同比增长7.6%,同业借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2.91%,票据买卖价差同比增长133.53%。
托管规模突破2万亿元,较年初增速30.09%,为行业平均增速的4.30倍。
客户基础不断夯实:同业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同业合作机构数量较年初增长10.86%,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等行业。
交易能力持续加强:货币市场交易总量12.7万亿元,居于市场第一梯队。国债承销量同比增长42%,市场占比同比提升。国债成交量同比增长195%,助力本行记账式国债承销团综合排名提升。自营贵金属交易总量同比增长168.96%,票据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64.94%,利率掉期总成交量同比增长20.42%。
产品创新不断深化:同业投资落地全国首单新型工业化主题资产支持计划产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托管全国首单民企消费基础设施REITs,成为首家担任公募REITs托管银行的城商行;实现近年来他行理财产品托管新突破;托管首批家庭服务信托,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
品牌形象稳步提升:荣获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自营结算100强”奖项;上海清算所“优秀结算业务参与者”奖项;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本币市场“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市场创新业务机构”奖项,外币货币市场“优秀外币拆借会员”“优秀外币回购会员”奖项;上海黄金交易所“最佳业务创新贡献机构”“最佳风控会员”“2023年度最佳产品推广贡献机构”奖项。荣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3年度“优秀承销机构奖”“最佳服务‘三农’城商行”“优秀做市机构”“乡村振兴先锋者”和“同心聚力奖”五大奖项;荣获中国进出口银行2023年度“优秀承销商”称号。
4、经营中关注的重点
负债成本优势巩固,净息差收窄放缓2024年上半年,本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55.36亿元,同比增长3.84%。生息资产日均规模3.47万亿元,同比增长8.81%。净息差1.47%,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收窄幅度较上年同期明显放缓。净息差收窄主要原因是,受贷款LPR下调、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及市场利率下行影响,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2024年上半年资产端收益率3.58%,同比下降9个基点,其中贷款收益率4.03%,同比下降18个基点;金融投资收益率3.16%,同比下降14个基点。
一是强化负债成本管控,加大新客拓展力度持续深耕机构客户、基石客户、特色客户客群,加大存款营销力度,在自律机制引导和存款定价精细化管理下,2024年上半年本行客户存款付息率1.88%,同比下降8个基点,整体负债成本率2.09%,同比下降4个基点,在负债成本的管控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加大业务结构调整力度,调整优化客户结构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客户拓展,积极营销大医疗、新材料、消费电子等新赛道行业客户。调整优化区域结构,加大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对公贷款投放。通过业务结构调整延缓对公贷款收益下行,公司业务存贷利差(含票据贴现)1.65%,实现企稳回升。
三是完善定价管理体系,提升精细化定价管理能力把“保息差”作为重要任务,完善对公战略客户定价体系,加强对公客户定价系统应用。完善动态化存款利率授权调整机制,提升存款精准定价能力,进一步优化负债成本。2024年上半年本行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4个基点,得益于负债成本下降,净息差较一季度末基本持平。
收起▲
(一)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化转型发展,夯实客户基础,加速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管控,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担当首都银行责任,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1.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3.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89%,负债总额3.5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99%,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90亿元,同比增长7.85%,主要受规模增长和非息收入增长等因素影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8.64亿元,同比增长4.9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39%,盈利水平保持稳健。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聚...
查看全部▼
(一)总体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本公司深化转型发展,夯实客户基础,加速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管控,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担当首都银行责任,推动各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1.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3.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89%,负债总额3.5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99%,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90亿元,同比增长7.85%,主要受规模增长和非息收入增长等因素影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8.64亿元,同比增长4.9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2.39%,盈利水平保持稳健。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聚焦科技、绿色、普惠、“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贷款总额2.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18%,贷款占资产总额的54.43%,较年初上升0.67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存款立行,优化存款结构,通过提升客户服务品质、推动产品创新发展、加强跨线业务联动,带动低成本存款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存款总额2.1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36%,存款占负债总额的61.31%,较年初上升0.80个百分点。
2.资产质量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底线思维,持续健全“全集团、全类别、全过程”风险管理机制,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风险管控,筑牢资产质量稳健发展根基。瞄准授信政策焦点,严准入、优结构,不断加大优质资产布放;聚焦过程管理痛点,强预警、严排查,坚持做好风险防范化解;突破不良处置难点,丰手段、拓渠道,持续提升不良处置质效;打造数智风控亮点,攻项目、促转型,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不良贷款率1.31%,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3.13%,拨贷比2.79%,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资产质量平稳向好。
3.零售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统领,推动零售业务转型深化,各项业务保持高质量稳健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1.零售贡献保持快速增长,零售客户基础不断夯实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AUM突破1.1万亿,较年初增长715亿,增速6.9%;储蓄时点突破6,600亿,较年初增长508亿,增速8.3%,人民币零售存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7个基点;个贷规模同比增长496亿元,增速7.9%,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9%。
全行零售客户达2,942.3万户,较年初增长33.2万户;贵宾客户突破百万大关,达101.4万户,一季度增量较去年同期提升215.7%,贵宾客户AUM净增贡献度达到86%;私行客户数达到15,071户,较年初增长1,087户,增速达7.8%。
2.坚持儿童金融战略,创新推动儿童友好型银行建设
截至报告期末,北京银行儿童客户突破137万,帮助管理压岁钱超80亿元,与近1,600所院校开展合作,累计举办“京苗俱乐部”活动1.9万场。我行积极响应国家构建儿童友好环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号召,依托产品、服务、生态三大矩阵,全方位赋能儿童健康成长,坚定不移打造“儿童友好型银行”。
一是权益搭建丰富多元。整合各类儿童友好优势资源,持续开展“阅读、运动、出游、消费”四大主题权益日活动,推广少儿大爱保险保障,“京苗俱乐部”平台新增注册家庭9万户,增速达150%。
二是特色活动深入人心。开展“神龙跃新年京苗展心愿”新春嘉年华系列活动,打造“发新钱、游新园、亮新剑、过新年”四大板块,推出新春限定款“小京压岁宝”、派发龙年微信红包封面;上线“京京萤萤”线上新春游园会;持续更新《财商100问》系列短视频,启迪家庭财富管理新方式。
三是品牌影响不断提升。再度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2024卡酷少儿动画春晚,收视领跑同类频道7大维度排名第一,新媒体同步直播收看人数超50万人;独家冠名央视少儿《名师有名堂》大型融媒体节目,首季播出全网累计触达率5.6亿人次,全国上星频道同时段青少节目收视率排名第一。
3.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提升GBIC2综合服务水平
一是谋划养老金融新篇章,推动养老金融全面发展。北京地区个人养老金账户数率先突破百万,持续保持区域领先优势,荣获中国网2023年“中国鼎”金融业年度养老金融优秀案例;创新推出“养老金自动缴存+养老基金定投”智能养老服务模式,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络,提供便民、惠民、暖心、安心的养老金融服务。
二是发挥社保领域服务优势,全力推动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充分发挥二十年来支持北京市第一、二代社保卡发行的优势经验,统筹资源,高位推动,从营销支持、产品流程、权益供给、渠道拓展、服务体验、数智赋能、宣传推广七大环节打通第三代社保卡营销推广全链路,打造“体验最佳的发卡银行、服务最好的发卡银行、与众不同的发卡银行”,创新推出“即时打卡一体机”“二代社保卡保号无感换发”等独家业务模式,定制多重健康保障权益与专属金融产品,落实网点“专窗、专区”全覆盖、参保单位“一对一”等各项服务保障,全力推进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
三是以金融优势赋能工会事业发展,构建“工会金融”服务新生态。联合北京市总工会,坚持打造以工会卡及普惠权益为核心载体的工会金融服务体系。持续高质量推动各行业职工入会并享受专属权益,截至报告期末,我行累计发行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619万张;累计开展周二“工会会员日”特色活动100期,210余万人次参与;联合北京市总工会持续开展“京彩职工消费季”特色活动,受到会员广泛赞誉。
四是持续提升“爱薪通”代发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优化金融及非金融产品功能,提升企业客户服务体验;丰富多维客户权益体系,增加多支代发专属理财产品,满足个人客户金融需求,带动业绩快速增长,一季度实现代发额393.57亿元,同比增幅8%。
五是加大英才金融服务推广力度。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业的联动,促进英才金融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快速落地。截至报告期末,英才卡发卡量超1万张,英才贷余额突破3.2亿元。
4.深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智能化服务体系
提升APP数字化服务能力。聚焦财富管理、场景生态,平台智能、渠道联动、协同经营五大方面持续迭代优化,推出私行专区、理财夜市、“惠企贷”“领航e贷-个人版”“装修贷”等服务,完成40余项业务功能升级。截至报告期末,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1,632万户,同比提升14.85%。
强化数字化系统能力建设。深化远程银行系统集群建设,“智库”全面应用于远程银行服务和手机银行搜索场景,赋能一线运营效能提升,同时为APP客户带来全新的搜索体验;全新上线客户360全景视图,利用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全渠道、全链路、全场景、全客群的智慧化经营模式;拓展“智策”体系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策略覆盖线上线下全渠道,累计上线策略3,200余条,触达客户超4.5亿人次。持续提升“护盾”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风控实效,为超千名客户挽损金额近3,000万。深化支付环境建设,借记卡快捷支付绑卡客户达1,013.3万名,线上支付交易笔数1.8亿笔,交易金额586.2亿元,同比分别提升7.1%、6.0%。
5.加强数字化驱动支撑,强化财富管理服务水平
提升客户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持续优化数据驱动下的分层分群管理,以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为核心,持续开展数字化经营,落地数字化经营策略,发挥全渠道协同优势,以专业化服务能力,实现贵宾客户规模与贡献持续增长。
增强财富产品市场竞争力。开放货架、遴选优质产品,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全渠道策略推广。通过开放货架带动“理基保”产品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318亿,增幅达到289%,零售AUM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季度代销理财产品支数同比翻倍,规模增量同比提升150%,实现期交保险销量同比提升48%,公募基金代销业务销量同比提升42%。
开展“京彩财富季”系列营销活动。包括财富提升、新户专享、促活钜惠、养老金融共四大类、近20项营销活动,参与客户超两百万人次。
个人外汇业务平稳快速发展。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513%,同时,根据监管要求,及时做好个人外汇管理政策的传导落地,逐步扩大办理对私结售汇资质业务网点,保持业务稳健、合规发展。
6.私人银行业务加速发展,业绩增长提速明显
一季度,私行代销业务累计实现销售76.0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67%;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持续增长,业务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115.3%。
搭建私人银行六大体系。包括专属产品体系、客群管理体系、队伍赋能体系、专属权益体系、差异化服务体系和品牌活动体系,通过聚焦私行客群精准发力,公私联动、总分协同,跑出了私行发展“加速度”。
加强私行投顾队伍建设。夯实“1+1+N”私行服务模式,加强投顾培训,启动投顾陪谈陪访工作过程化管理,建设掌上银行家投顾中心功能模块,促进投顾队伍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度持续提升。
7.个贷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多元化推动规模增长
一是自营线上贷款“京e贷”快速迭代,实现全流程纯线上展业,持续优化双客体验,完成交叉销售体系建设,支持多渠道获客,“京e贷”余额同比增长335%;二是个人按揭贷款上线自动审批功能,推动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合作,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三是公私联动双向赋能个人经营性贷款发展,完成“领航e贷-个人版”首笔放款,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公私组合营销;四是汽车贷款规模持续增长,积极拓展汽车经销商、车贷平台等合作渠道,推出“购车e贷”等车贷产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
8.顺应消费新趋势,推动信用卡高质量发展
打造丰富的信用卡及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做好首都金融服务,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产品+服务”特色体验。发布龙年生肖白金信用卡,推动文化价值与金融功能深度融合发展。深度聚焦年轻价值客群,启动萌宠卡研发项目,重点经营美国运通高端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是布局“境内+境外”消费市场。携手“滴滴出行”推出消费立减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打车出行优惠;联合万事达、美运、JCB等卡组织,开展以“你好,世界”为主题的跨境消费返现活动,刺激消费热情,持续带动消费市场迸发活力。
三是打通“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围绕“周一充电日”“天天有惊喜”“非常假期”三大营销品牌,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消费全场景。线上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开展“年货节”消费满减活动,线下结合全国各地特色建设覆盖千家品牌、万家门店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满足文旅消费需求,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策划一季度普惠消费大促活动,助力提升消费规模。
四是加强消费信贷支持。积极布局消费金融场景及渠道开拓,在汽车、家装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便捷化、多样化消费信贷支持,最快一小时内完成申请到提车的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消费金融服务,助力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是深入践行数字化转型工作。持续推进2024年“信用卡客户全生命周期智能额度管理平台”重大项目,推进信用卡额度智能化、精细化分配管理;全面推进无纸化项目,提高掌上银行家APP使用率,加强客户体验,助力实现降本增效;积极推进智能清算平台建设,有效支撑新业务快速发展。
4.公司业务情况
公司存款经营进一步优化。人民币公司存款规模14,785亿元,较年初增长531亿元。专注于核心存款经营,核心存款年均较上年末增长394亿元,核心存款占比达86%。人民币公司存款平均利率较年初下降8个基点。
公司贷款规模再上新台阶。人民币公司贷款(不含贴现)规模突破1.2万亿,达12,042亿元,较年初增长909亿元,增幅8.17%。充分发挥“主场优势”,北京地区公司贷款累计投放1,025亿元,北京市区两级重点项目、“3个100”重点工程总体对接率82%,提供授信金额超519亿元。
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再提升。全行普惠金融贷款1余额2,703.75亿元,较年初增加282.77亿元,增速11.68%。科技金融余额3,054.81亿元,较年初增462.45亿元,增速17.84%。文化金融余额990.09亿元,较年初增长109.08亿元,增速12.38%。公司绿色贷款余额1,799.17亿元,较年初增长240.22亿元,增速15.41%。
报告期内,本行公司业务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初心使命,积极打造精细化客户服务模式、特色化金融服务、数字化产品体系及一体化服务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金融动能。
1.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精细化服务模式
精细战略客户管理。做精央、国企等战略客户。打造扁平化、集约化的集团限额管理方式。将对市属国企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作为全行长期战略,提升战略客户营销层级;报告期内,本行与市属国企及一二级子公司合作率较年初继续提升0.58%。夯实机构客户基础,成功中标北京市门头沟区财政局区级财政工资统发资质,完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级非税收入收缴代理银行协议签署。深化医疗领域客户服务,报告期内,与北京市东城区卫健委、北银金科签署《东城区互联网医院平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产业客户培育。以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为公司业务转型发力点,加强新兴产业链上客户挖掘。在产业思维的引领下推动“速赢项目”纵深发展,精耕清洁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项目启动以来累计落地业务(FPA口径)超2,400笔,金额超1,400亿元,其中,新增客户占落地客户总数的50%。夯实基础客群价值。加强基础客群综合营销,争做客户贷款主办行、存款主办行、结算主办行、产品主办行和服务主办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效客户数25.68万户。
2.着眼实体经济需求,做好公司特色大文章
一是深化“专精特新第一行”建设。优化特色服务,上线“领航e贷”续贷功能持续护航“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印发《北京银行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若干措施》,提升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发力组合金融,建立“专精特新”组合金融联动工作机制,升级推出“专精特新”企业组合金融服务方案,加强企业全方位支持。强化专营模式,科技特色/专营支行、“专精特新”特色/专营支行数量分别较2023年增加28家、15家,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科技金融“排头兵”力量进一步壮大。二是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碳减排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推动1 2024年起人行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由现行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放宽到不超过2,000万元。
碳减排支持工具业务持续落地。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8.80亿元,支持项目22个,带动年度碳减排量15.5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三是创新数字普惠服务模式。创新线上业务申贷模式,打造“统e融”一站式入口,创新打造系统自动匹配场景、产品、客群的“以客测额”新模式,大幅降低操作难度,有效提升客户体验。上线对公线上业务展期、无还本续贷功能,增强线上业务延续性及差异化场景适用性。四是升级文化金融服务品牌。加快产品创新,升级优化“文旅e贷”线上产品,扩大产品区域适用范围。推动“文化领军贷”打分卡业务在多家分行实现首笔落地。升级服务模式,制定文化金融“千帆计划”工作方案,加强文化金融战略客户和重点发展经营单位分层管理,打造差异化审批授权、产品优先试点、总分支联动客户触达机制,强化我行文化金融的领先地位和品牌优势。
3.加强数字化转型赋能,释放产品生态新动能
一是升级供应链金融产品矩阵。持续深化“京行e链通”品牌服务,围绕全链条渠道、全产品体系、全智能风控、全生态体系,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矩阵。持续升级供应链数字化服务能力,推进供应链场景金融生态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布局产业金融“脱核”模式,将主体信用逐渐转向“数据信用”和“物的信用”,打造制造、快消、建筑、医药等行业专属模型和服务方案。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供应链金融投放2,776.06亿元,同比增幅81.97%。二是激发场景金融服务动能。提升“京行e收付”品牌价值输出,深耕民生缴费、数字化收银、新业态平台服务、大宗交易场所等六大领域34大成熟场景,为公、私客户提供“一揽子、全链路”成熟场景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启动2024年场景金融3.0重大项目建设,聚焦36个不同行业客户销售、采购等场景痛点,加速“金融+非金融”场景生态圈建设。截至报告期末,场景金融合作客户数量较年初增幅41%,交易规模突破万亿,新增落地智慧景区、红色旅游、养老补助等多个便民助农服务场景。三是拓展“现金优管家”品牌服务。新公司账户资金监管平台投入使用。加强“现金优管家”系列产品与供应链金融、收付结算服务的组合应用,相继落地公募REITs项目资金监管、招投标保证金缴纳管理、网络货运平台资金收付等业务,深度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四是升级跨境综合服务能力。打磨“极速汇”与“批量汇”,为高新技术、医药卫生、物流仓储及供应链等场景提供跨境支付金融服务。企业“汇率避险专区”实现代客外汇衍生业务全线上服务。积极落实监管政策,实现服务贸易收支高水平便利化工作落地,切实为企业降本增效。积极开展跨境增信业务服务新疆自贸区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五是打造嵌入式、场景化服务的开放银行。构建高效、便捷、稳定的云服务,覆盖账户管理、资金管理、跨境结算、电子票据等高频业务场景,推动企业线上化、无纸化服务快速渗透,促进企业财务信息化越级提升、巩固银企合作,释放绿色低碳价值。
4.坚持联动共赢理念,搭建一体化服务生态
全力打造“投行驱动的商业银行”,让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创造市场、创造产品、创造品牌、创造服务、创造价值的平台搭建者、业务链接者、存托拓展者、资产布放者、生态合作者。一是全力以赴夯实债券基础。全行债券承销规模实现开门红首次破千亿,再创同期历史新高。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NAFMII口径排名全市场第十一位,较去年同期上升五位,在银行间市场排名前二十的银行类主承销商中增速第一;北京区域发行支数市场排名第一;长三角区域分行债券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加速提升,区域发行规模同比增长73.73%。深入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发行18笔科创票据,金额105.24亿元,同比增长141.93%,持续领跑城商行首位,全市场排名第四。发行2024年第一期金融债。规模15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43%,募集资金将用于满足北京银行多元化稳定的资金需求,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构建以普惠、科技、文化和绿色为核心的特色金融服务生态,不断提升实体经济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积极打造公募REITs最友善银行。助力全国首批、北京市首单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嘉实物美消费REIT发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担任公募REITs托监管银行的城商行;参与华夏金茂商业REIT、华夏华润商业REIT投资,实现首批上市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全覆盖。
5.金融市场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金融市场业务顺应发展导向,坚持本源定位,持续强化实体经济服务能力,深化业务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聚。
一是业务规模稳步增长。金融市场管理表内外业务规模达3.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1%。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发力。落地本行首笔“沪科专贴”再贴现业务,支持初创期小微、民营类科技企业融资,累计通过再贴现、转贷款等政策性产品支持民营、小微、个体工商户等客户超1.21万户。开展绿色专项借款和银团借款2.95亿元,助力绿色发展。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投资落地多个绿色、碳中和、“专精特新”等政策贴标型产品,累计提供融资支持6.51亿元。
三是同业客户基础不断夯实。同业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同业合作机构超千家,较年初增长5.17%,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财务公司、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信托等行业。
四是票据业务贡献明显提升。积极应对票据新规、资本新规双重考验,把握市场机遇,票据买卖价差收入同比增长96%。
五是资产托管业务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托管资产规模1.7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8%;托管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6.86%。报告期内,托管业务践行金融责任,中标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托管银行,切实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深化创新驱动,落地全国首单民企消费基础设施REITs,成为首家担任公募REITs托管银行的城商行;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布托管电子客户端,打造高效线上服务渠道。
六是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积极参与市场创新,连续多年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和“市场创新业务机构”奖项,涵盖核心交易商、货币市场交易商、同业存单发行人、CFETS同业存款、债券发行、X-Repo、iDeal等多个业务维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