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销金融产品。

  • 产品类型:

    财富管理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其他业务

  • 产品名称:

    证券经纪 、 金融产品代销 、 投资顾问 、 融资融券 、 股票质押 、 权益类投资 、 固定收益类投资 、 基金投资 、 衍生品 、 股权业务 、 债券发行 、 并购重组 、 单一资产管理 、 集合资产管理 、 专项资产管理 、 公募基金管理 、 期货业务 、 另类投资业务 、 私募基金管理 、 境外业务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证券业务;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04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76.00 75.00 75.00 76.00 7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3.00 - 3.00 3.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6.00 - 6.00 6.00 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四川省(个) 2.00 - 2.00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天津市(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4.00 - 3.00 3.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西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4.00 - 4.00 4.00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 3.00 - 3.00 4.00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4.00 - 4.00 4.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西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南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浙江省(个) 2.00 - 2.00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北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1.00 - 1.00 1.00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34.00 - 34.00 34.00 3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辽宁省(个) 2.00 - 2.00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重庆市(个) 2.00 - 2.00 2.00 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陕西省(个) 1.00 - 1.00 1.00 1.00
融资融券:期末维持担保比例(%) 239.13 269.75 258.54 278.42 256.27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170.56亿 159.71亿 168.11亿 189.29亿 171.46亿
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自有资金融资规模(元) - 17.51亿 - - -
新三板: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家数(家) - - 79.00 83.00 92.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东兴证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工作稳中有进。公司持续保持在证监会证券公司“白名单”内,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以下简称“穆迪”)及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对公司的跟踪评级保持投资级评级,境内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保持AAA级。
  公司经纪业务持续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加大金融产品代销力度,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稳步推进;权益投行业务稳健发...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东兴证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实体经济,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年工作稳中有进。公司持续保持在证监会证券公司“白名单”内,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以下简称“穆迪”)及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誉”)对公司的跟踪评级保持投资级评级,境内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保持AAA级。
  公司经纪业务持续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加大金融产品代销力度,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稳步推进;权益投行业务稳健发展,公司独立财务顾问业务排名第16位,公司债券业务持续优化客户和业务结构,并取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独立主承销业务资质;固定收益业务投资收入保持稳定,投顾产品规模稳定增长;公募基金资产管理业务规模、收入及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多支产品投资业绩表现亮眼。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992.80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24.74亿元,降幅为2.43%;净资产271.08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0.20亿元,增幅为3.91%;净资本为218.39亿元,风险覆盖率达到256.99%,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5亿元,同比增加38.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0亿元,同比上升58.50%;每股收益0.254元/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沪深股基累计成交金额2,399,928.12亿元,同比下降3.10%,沪深两市股票基金日均成交额9,917.06亿元;上证综指较上年末下降3.70%,深证成指收盘较上年末下降13.54%,创业板指下降19.41%。报告期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6,508.96亿元,较上年同比上涨7.17%。报告期内,一级市场股票IPO融资额3,565.18亿元,同比下降39.25%;权益类再融资(不含可交换债)7,804.34亿元,同比下降22.46%;债券(不含同业存单)发行总规模45.36万亿元,同比增加10.42%,其中信用债券(扣除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发行总金额19.05万亿元,同比增加4.91%。
  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美欧等国央行持续加息,逆全球化趋势显现,但我国依靠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逐步完善,证券行业回归本源、稳健发展,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积极推进财富管理转型,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机构内部治理和合规风控水平,提升经营效能,力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23年证券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同比上升2.77%。2023年证券行业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同比下降3.14%。截至2023年末,行业总资产为11.83万亿元,净资产为2.95万亿元,净资本2.18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6.92%、5.85%、4.20%。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本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代销金融产品。
  全资子公司东兴期货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
  全资子公司东兴投资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对金融产品的投资、项目投资、股权投资(以上均不含需经许可审批的事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
  全资子公司东兴资本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投资管理;投资顾问;股权投资;受托管理股权投资基金;财务顾问服务。
  全资子公司东兴香港及其子公司可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香港证监会核准的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6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
  全资子公司东兴基金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基金销售和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集团协同深化发展,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东方是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央金融企业。中国东方业务涵盖不良资产经营、保险、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信用评级和海外业务等,员工总数5万多人。成立之初,国家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核心功能是“保全国有资产、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企改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东方从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起步,经过商业化转型和改制引战,始终秉承作为专门的逆周期管理工具和金融救助机构的职能职责定位,做到切实服务于国家金融安全战略,聚焦主责主业。近年来,中国东方在找准资产管理公司在国民经济调整升级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的基础上,发挥金融资本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大对重点项目和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和优秀科创企业成长,助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紧贴市场需求做精主业,着力攻坚和突破一部分核心技术技能,不断丰富和改进产品供给结构,围绕主业培育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专业能力,以精工细作提升服务品质,专注培育打造核心竞争力及技术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保障经济与金融体系良性循环,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公司作为中国东方旗下唯一的上市金融平台,在中国东方内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公司延续并发扬东方基因,紧密围绕集团不良资产主业,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深化集团协同,创新协同模式,加快打造公司在不良资产及特殊机会投资等领域的差异化、特色化品牌,为集团不良主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久助力的同时,推动公司实现证券业务顺周期与集团不良资产主业逆周期的融合式发展。
  (二)深入推进核心业务转型发展
  公司以“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为基本战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投研引领、打造多元化产品中心、并与集团广泛协同,努力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差异化竞争力和先进企业文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系特色券商。
  “大投行”方面,公司发挥投行引领作用,以投行业务带动机构业务,形成“大投行”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全面注册制改革,不断完善投行业务内控水平,2023年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净收入5.50亿元,行业排名第25位。公司独立财务顾问业务排名第16位。2023年,公司完成债券主承销139只,承销金额行业排名第30位,取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独立主承销业务资质,发行29只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产品,承销金额90.90亿元,银行间市场主承销业务收入持续提升。
  “大资管”方面,提升资产管理能力,不断拓宽资产管理产品销售渠道,进一步提升金融产品设计能力和资产管理业务的主动管理能力,打造多资产多策略类产品为载体的产品策略体系,满足各类投资者多层次需求。截至2023年末,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模为440.13亿元,同比增长139.64%,资产证券化业务2023年发行规模291.64亿元,排名第12位。2023年东兴基金管理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收入、利润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多支产品投资业绩表现亮眼。
  “大财富”方面,公司持续推动财富管理转型,加大金融产品代销力度,金融产品代销规模927.03亿元,同比增长17.07%,代销金融产品收入6,254.26万元,行业排名上升6位。公司持续优化融资融券客户和业务结构,强化业务风险管控能力。公司持续推动财富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荣获证券时报评选的“中国证券业数字化转型新锐君鼎奖”等多项业内重要奖项。2023年度公司互联网渠道新开有效户同比增长18.42%,东兴198APP交易量占比同比增加3.09个百分点。
  (三)风控体系持续完善,合规管理全面加强
  公司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理念,持续奉行“稳健、审慎、合规”的风险偏好,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有效实现业务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23年,公司加快推进并表能力建设和专业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以此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提升;持续健全创新业务制度体系,完善创新业务管理机制,确保创新业务稳健有序开展;加强对重点风险领域的日常管控,加强风险评估、监测、研判,做好行情跟踪、舆情监测及复盘分析工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积极推进数字化战略,加快推进各类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升级和风险数据的同步治理,风险管理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持续加大存量风险项目的处置力度,对高风险业务秉持审慎态度,把控业务风险实质,严控新增业务风险,有效保障了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稳健发展。公司恪守合规底线,厚植合规文化,强化合规风险主体责任,增强合规风险履职能力,不断夯实完善公司合规内控基础。
  (四)区域资源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已形成全国性的业务布局,并在福建地区具有多年的客户积累和渠道优势。目前公司41.49%的分支机构分布在福建地区,同时公司在福建地区分支机构的手续费收入、证券交易额等多项指标持续位于中国证监会福建监管局辖区(不含厦门)内证券公司前列。福建省是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民营企业活力足,实体经济根基稳,是全国优质中小企业和高净值人群聚集地之一,正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根据福建省统计局统计数据及202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153元,名义增长4.3%;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提速,总投资4,477亿元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1,704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2万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9万亿元。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为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多重利好政策齐发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023年以来,在内外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承受较大压力,主要指数波动加大。下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升至战略高度。随即一系列改革措施渐次落地,从交易端、投资端、融资端和券商端进行多维度安排,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当前各类市场主体将继续严把新股发行上市关口,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从长期维度,监管机构将继续扎实推进政策落实,健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机制,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稳市场、稳信心,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2、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必将对金融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证券行业积极践行使命担当,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以股票市场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为契机,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进“投行+”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打造贯穿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3、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是我国资本市场面对的重要课题。监管机构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着力消除监管空白,压实中介机构主体责任,加大对违规事件的查办和惩处力度。证券公司坚持合规审慎经营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是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经营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行业内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宣扬合规风气,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守牢风控底线,把风险意识贯穿到管理的全流程和各环节。
  (二)公司发展战略
  结合资本市场发展和证券行业创新发展趋势,公司以“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为基本战略,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通过投研引领、打造多元化产品中心、并与集团广泛协同,努力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差异化竞争力和先进企业文化的资产管理公司系特色券商。未来,公司将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回归金融本质,打通资金端和融资端。充分发挥投研引擎作用,构建多层次、定制化、全资产的产品体系;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持续提升公募、私募主动管理能力;加大渠道能力建设,加快财富管理向“买方理念”模式转型升级;巩固投行业务优势,充分发挥投行牵引作用,带动公司机构业务发展;自营业务坚定去方向性转型,获取长期稳定收益;深化集团协同,主动融入资产管理公司业务链,以资产证券化、并购重组为突破口,实现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业务联动,打造资产管理公司系券商差异化特色。同时,加快数字化建设,赋能业务运营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资本实力,多措并举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在国内经济运行延续复苏态势、金融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深化战略发展规划,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4年公司工作重点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思想政治引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效,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加强党建治理,充分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公司发展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宣传,持续正风肃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和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自身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深入推进战略规划。大投行紧跟发展形势和国内资本市场政策,把握全面实施注册制的机遇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融资服务支持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现特定领域高度专业化;深化“投行+”服务链条,充分发挥投行牵引作用,推动高水平协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大资管专注投研能力和综合化产品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渠道拓展和内部服务联动,加大股东协同力度,构建大资管差异化特色,满足投资者不同场景下的财富管理需求;大财富加快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理念”服务模式,着力打造深度客群经营能力、专业化财富配置能力、特色产品货架运营能力,强化资产端竞争优势,大力发展公募基金投顾业务,加快科技赋能,提升用户体验和管理效能;自营业务坚持稳健经营的发展思路,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坚定去方向化,加强投研资源整合,推动业务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多资产策略交易能力和产品创设力度,实现稳定收益。同时,统筹子公司管理,推动子公司与母公司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提高子公司发展质量。
  三是坚守合规风险底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合规管理理念,强化合规风控意识,健全完善内控机制,厚植全员合规文化,提升合规风控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水平,贯彻“严格审核+与时俱进”的合规风控政策,统筹风险偏好,加强实质风险把控,履行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确保公司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结合公司战略深化和业务创新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完善人才考核激励机制,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储备,优化人才结构,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统筹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排查,维护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1、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洗钱风险、声誉风险等。
  (1)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由于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市场价格因市场因素的不利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持仓金融资产来自于自营投资、做市业务以及其他投资活动。市场风险类别主要包括权益类及其他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面临的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汇率风险等。目前公司已通过严格的投资研究及决策审批流程、风险限额机制、压力测试机制、风险监测与预警止损机制等措施控制市场风险:公司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及各业务线的实际需求,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风险限额分级管理机制,并定期不定期地对市场风险限额进行评估,必要时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后进行调整,持续提升市场风险限额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了科学严谨的投资研究、授权、决策流程,并严格执行,避免因随意决策、越权决策导致决策失误引发的市场风险;公司通过风险敞口管理和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等一系列的手段对证券市场大幅波动及极端情况下的可能损失进行评估、测算,提前掌握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程度、须关注的重点及市场风险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管控,确保面临的市场风险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日常管控中,公司严格执行并有效监控董事会和经理层等有权机构制定的各类市场风险限额,通过限额管理、逐日盯市、系统/人工管控风控指标、VaR值管理、业绩归因分析、开发及应用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等方式进行全流程风险监控,对于单只券种或投资组合整体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进行风险提示,必要时要求进行止损止盈操作,并对止损止盈处置进行监督,同时公司还适时使用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利率互换、收益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市场风险对冲;公司持续优化完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对公司各类投资业务的市场风险实现统一管理,实现风险指标监测预警及风险量化评估的系统化,确保风险管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客户、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手未履行合约责任而引致损失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信用业务(含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的违约风险;二是债权(包含债券和非标债权)投资的违约风险;三是交易对手违约风险。针对信用业务,公司通过对客户适当性管理、内部信用评级、征信、授信审核标准等环节的严格把控,保证目标客户具有良好的资信;通过对标的证券价格、客户维持担保比例等指标的逐日盯市,及时监控客户和标的证券负面事件,提前发现潜在信用风险;通过客户风险提示、补充质押、强制平仓、司法追索等方式保证公司融出资产的安全。
  针对债权投资业务,债券方面,公司建立了内部信用评级、财务粉饰分析、舆情监控预警等风险管理机制来控制债券违约和降级风险,根据信用等级进行投资限制并采取分散化投资策略降低因信用风险而带来的损失;非标债权投资方面,公司通过建立严格的尽职调查及投后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的实质调研,控制项目质量,加强投后管理,控制资金的流向及资金的归集、回收,控制项目的违约风险。针对交易对手,通过建立债券交易对手黑白名单联合管控机制、交易对手评级与授信制度,加强交易对手尽职调查和跟踪管理,并设定单一交易对手限额和低等级交易对手累积限额等信用风险限额,最小化因交易对手违约带来的损失;公司对金融衍生品交易对手设定保证金比例和交易规模限制,通过内部信用评级、授信管理、逐日盯市、风险提示、追保等手段来控制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公司持续重视并加强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资金管理部门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密切监控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并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公司资金满足业务开展需求、支付到期债务、缓释风险冲击。同时在境内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公司具有较好的资信水平,通过比较稳定的拆借、回购等补充公司短期融资资金,通过发行公司债、次级债等补充公司长期运营资金,从而使公司的整体流动性状态保持在较为安全的水平。
  公司建立了流动性风险限额和预警体系,根据公司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流动性风险偏好和外部市场发展变化情况,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持续完善基于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的风险指标体系,根据风险指标协调资产投放、负债发行、业务约束等;公司不断加强对于业务数据的流动性风险监测,建立相应管理机制以加强业务端流动性风险管理力度;公司建立了流动性风险报告机制,明确流动性风险报告种类、内容、形式、频率以及报告路径,确保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其管理状况;公司不断加强日间流动性管理,通过提前进行现金流测算和融资安排确保具有充足的日间流动性头寸,及时满足正常和压力情景下的日间支付需求;公司积极拓展与维护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公司建立优质流动性储备池,保持一定数量的流动性储备资产,监测其变现能力,确保其规模与结构合理性,以应对公司紧急流动性缺口,降低流动性风险;公司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机制,制定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公司可以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流动性需求,防范极端流动性风险事件发生。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充足或不完善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而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公司的操作风险分布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的各个岗位及各条职能线或业务线的整个流程,具有覆盖面广、种类繁杂的特点。公司制定并下发了操作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严格权限管理,实行重要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等方法,从源头上防范操作风险。同时,公司通过健全的授权机制和岗位职责、高效的制度流程、前中后台的有效牵制、完善的IT系统建设、严明的操作纪律和严格的事后监督问责等手段,多措并举管理操作风险。此外,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将操作风险管理工作重心前移,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合规法律部、质量控制部、内核管理部和稽核审计部等内部控制部门及业务部门内部合规风控人员的相关控制职能。公司定期通过内控手册的梳理更新,不断完善操作风险及控制的评估;结合集团高管驾驶舱、典型操作风险事项专题报告等管理手段,逐步探索搭建并完善公司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与报告机制。公司重视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存在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规范业务操作规程,确保公司总体操作风险可控、可承受。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经营管理或其工作人员的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监管准则或自律规则,而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被采取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自律管理或纪律处分等措施,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公司制定了完备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由董事会、合规总监、合规法律部、下属各单位合规管理人员四个层面组成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合规管理机制,清晰划分了各层级的合规管理职责,全面深入推进合规文化建设,通过持续加强合规培训、诚信文化建设等,多措并举积极培育和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持续做好合规审查、合规检查、合规报告、合规督导与培训、合规监测、合规有效性评估、合规考核与问责、信息隔离墙管理等合规管理工作,切实防范合规风险。
  (6)洗钱风险
  洗钱、恐怖融资和扩散融资风险(以下统称洗钱风险),即法人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因未能严格遵循反洗钱法律法规或监管要求,存在反洗钱薄弱环节,而导致机构及业务可能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所带来严重的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统称。有效的洗钱风险管理,是法人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的基础。
  公司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根据风险和形势变化,将“风险为本”作为核心原则,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落实,指导业务部门提高反洗钱合规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开展洗钱风险评估,健全事前事中事后风险防控机制安排,推动反洗钱工作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金融安全。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开展了适当而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围绕公司战略和重点业务,强化与外部媒体资源的沟通,为公司发展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加强事前管理和内部宣导,提高声誉风险应对水平;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公司声誉风险管理。
  2、动态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设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的要求和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公司建立了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机制,安排专岗对风险控制指标进行日常监控,及时报告处理指标异常情况,建立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搭建配套的组织体系和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各项风险控制指标的T+1日动态监控和自动预警,并确保公司风险控制指标持续达标。
  公司建立了净资本补足机制,根据监管风险控制指标的变化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对经营范围和各项业务的规模、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同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补充或提高净资本。公司持续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压力测试和分析,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借入长期次级债、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及时补足净资本。
  2023年公司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主要风险控制指标保持在稳健水平,无触及预警标准的情况。
  3、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以及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1)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情况
  公司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的理念,不断依照“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优化完善“全面、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风险管理体系,搭建了多层次、相互衔接、有效制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持续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优化提升风险管控措施,公司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能够有效控制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项风险。
  ①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方面,公司搭建了由董事会与监事会,公司经理层、首席风险官及合规总监,专职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经营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组成的四个层级的风险管理架构,确保全面风险管理涵盖各项业务和工作环节,明确了相关授权的权限范围,确保了各个层级、各项业务、各部门及各分支机构、各子公司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开展相关工作。公司将子公司风险管理纳入到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对子公司实行垂直管理,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②在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方面,公司建立了以《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为基本制度,以各类专业风险管理办法及业务层面的操作规程和具体风险管理制度等为配套规则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各类风险管理工作。同时,公司综合考量发展战略目标、外部市场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股东回报要求等内外部因素,每年制定发布公司风险偏好,明确了对待风险和收益的基本态度及愿意承受的风险总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各项业务在经营中面临的所有实质性风险等实际情况,拟订风险容忍度及其执行方案,并建立关键风险限额指标体系。相关制度与政策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③在风险管控措施方面,公司建立了全面的风险识别和分析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状况开展分析和评价;针对可能影响实现经营目标的内、外部重大风险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模型或评估方法进行审慎评估;建立了清晰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有效覆盖各业务类型、各专业风险类型,通过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业务风险指标、监管指标的动态监控与预警;制定了与风险偏好相适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建立了完善的内外部应对机制,有效管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洗钱风险、声誉风险等各类风险;建立了畅通的风险信息沟通机制,确保相关信息传递与反馈及时、准确、完整。
  (2)公司合规风控、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公司高度重视合规风控,建立了全面、全员、全业务过程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保障经营业务的合法合规。公司合规风控投入主要包括:合规风控相关系统购置和开发支出、合规风控部门日常运营费用以及合规风控人员投入等。2023年,公司合规风控投入总额约为14,510.70万元,占上一年度母公司营业收入的4.45%。
  公司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改进业务运营模式、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合规风控能力,助力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公司信息技术投入主要包括:硬件电子设备、系统或软件采购、系统或软件开发、IT日常运维费用、机房租赁或折旧、线路租赁、信息技术劳务和研发费以及IT人员投入等。2023年,公司信息技术投入总额为32,284.71万元,占上一年度母公司营业收入的9.91%。
  (五)其他
  公司为多个行业中的各类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的客户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高净值客户和零售客户等。2023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所贡献的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66%,前五大客户均非公司关联方。
  鉴于公司的业务性质,公司无主要供应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