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基建建设、勘察设计与咨询服务、工程设备和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业务。

  • 产品类型:

    基础设施建设、咨询服务、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

  • 产品名称:

    基础设施建设 、 咨询服务 、 装备制造 、 房地产开发

  • 经营范围:

    土木工程建筑和线路、管道、设备安装的总承包;上述项目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监理、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分项承包;土木工程专用机械设备、器材、构件、钢梁、钢结构、建筑材料的研制、生产、销售、租赁;在新建铁路线正式验收交付运营前的临时性客、货运输业务及相关服务;承包本行业的国外工程,境内外资工程;房地产开发、经营,资源开发,物贸物流;进出口业务;经营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汽车销售;电子产品及通信信号设备、交电、建筑五金、水暖器材、日用百货的销售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10-26 
业务名称 2024-09-30 2024-06-30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元) 4493.60亿 4568.60亿 6216.40亿 1.30万亿 5285.0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工程建造(元) 3055.10亿 3101.00亿 4701.20亿 9068.90亿 4149.1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新兴业务(元) 447.20亿 797.30亿 866.00亿 2117.10亿 450.9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特色地产(元) 95.10亿 65.20亿 67.30亿 225.80亿 109.1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装备制造(元) 135.10亿 149.80亿 144.70亿 203.00亿 127.1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设计咨询(元) 40.50亿 69.20亿 75.00亿 58.70亿 63.7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资产经营(元) 479.60亿 124.60亿 120.50亿 847.40亿 145.2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资源利用(元) 70.00亿 77.00亿 61.30亿 163.60亿 53.00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金融物贸(元) 171.00亿 184.50亿 180.40亿 299.00亿 186.90亿
开工面积:房地产开发经营(平方米) 49.70万 30.70万 18.50万 132.10万 18.20万
新增储备面积:房地产开发经营(平方米) 23.70万 1.30万 14.80万 50.10万 3.70万
竣工面积:房地产开发经营(平方米) 100.90万 169.80万 14.60万 256.00万 59.00万
签约金额:房地产开发经营(元) 95.10亿 65.20亿 67.30亿 225.80亿 109.10亿
签约面积:房地产开发经营(平方米) 48.40万 48.70万 46.30万 117.70万 96.50万
项目数量:新签项目:工程建造(个) 1636.00 1366.00 1172.00 3278.00 1386.00
合同金额:地区分布:新签合同:境内(元) - - 5724.10亿 - -
合同金额:地区分布:新签合同:境外(元) - - 492.30亿 -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3大客户:共销售了3047.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12%
  • 广东阳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广东阳信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56.25亿 0.45%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54.75亿 0.43%
呼和浩特市长输供热有限公司
36.12亿 0.29%
前1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21.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5%
  • 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广东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35.40亿 0.31%
前2大客户:共销售了2496.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63%
  • 贵阳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
  • 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贵阳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
62.38亿 0.54%
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60.50亿 0.52%
前2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1.5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0.21%
  • 湖南华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湖南华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11.22亿 0.11%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0.34亿 0.10%
前2大客户:共销售了99.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0.93%
  • 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 广西中铁南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重庆轨道四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
58.30亿 0.54%
广西中铁南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41.46亿 0.39%
前2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4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0.25%
  •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贵阳水钢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3.71亿 0.14%
贵阳水钢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10.73亿 0.1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27.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46%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353.45亿 33.94%
客户2
69.88亿 1.01%
客户3
47.92亿 0.69%
客户4
31.99亿 0.46%
客户5
24.73亿 0.3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6.6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3%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客户1
31.91亿 0.51%
客户2
13.70亿 0.22%
客户3
13.51亿 0.22%
客户4
8.81亿 0.14%
客户5
8.69亿 0.1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78.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93%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989.81亿 32.96%
客户2
34.42亿 1.15%
客户3
20.08亿 0.67%
客户4
18.18亿 0.61%
客户5
16.12亿 0.5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8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客户1
15.81亿 0.58%
客户2
4.17亿 0.15%
客户3
3.84亿 0.14%
客户4
2.23亿 0.08%
客户5
1.80亿 0.0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中国中铁是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套工程和工业产品及相关服务。公司在工程建造、设计咨询、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开展了房地产开发、金融物贸、资产经营、资源利用开发等相关多元业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司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产品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及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说明如下:  (一)工程建造  1.行业概览  (1)国内方面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中国中铁是全球最大的多功能综合型建设集团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全套工程和工业产品及相关服务。公司在工程建造、设计咨询、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并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开展了房地产开发、金融物贸、资产经营、资源利用开发等相关多元业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司纵向“建筑业一体化”,横向“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产品产业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情况及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说明如下:
  (一)工程建造
  1.行业概览
  (1)国内方面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1.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5,391亿元,同比增长3.9%。分产业看,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4%。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7.4%,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23.7%,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5%,道路运输业同比下降1%。分领域看,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7万亿元,其中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同期新高;公路完成投资1.2万亿元,同比下降13.2%;水路完成投资1,025亿元,同比增长9.5%。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上半年中国内地累计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409.79公里,新增城轨交通运营路线194.06公里,无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93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785亿元。从去年万亿国债和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投资领域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来看,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将更加侧重基础性、公益性和长远性的重大项目。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铁路体制改革,收费公路政策优化以及重大水利工程领域改革等重大举措的不断落地,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出现分化。
  (2)国际方面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等问题频发,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根据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13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折合722.5亿美元,增长2.2%),新签合同额8,209.2亿元人民币,增长25.1%(折合1,155.4亿美元,增长22%)。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6,632.6亿元人民币,增长21.5%(折合933.5亿美元,增长18.5%);完成营业额4,186.3亿元人民币,增长3.2%(折合589.2亿美元,增长0.7%)。未来,我国将与合作国有关方面加强政策沟通和对接,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民生项目合作,指导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公司业务概况
  工程建造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是巩固公司建筑行业领先地位、增强品牌实力的根基,是提高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支柱,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公司工程建造业务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房建、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领域,经营区域分布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订单,按照合同约定以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方式完成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等任务,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负责。
  公司始终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商之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各类资质及许可3,617项,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84项,施工总承包一级416项,设计综合资质4项、勘察综合资质7项、监理综合资质2项,长输管道GA1安装许可2项,GA1设计许可1项。84项总承包特级中,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8项,占全国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数量的50%以上;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34项;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21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9项;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今年新增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1项,填补了“第二曲线”类水电市场领域高等级稀缺资质的空白。公司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10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数字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2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实验室),是中国铁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建造方面最先进的技术水平的代表。公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力量之一,是“一带一路”代表性项目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匈塞铁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等项目的主要承包商。
  (二)设计咨询
  1.行业概览
  设计咨询作为技术、智力密集型的生产型服务业,位于建筑、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前端,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项目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和管理服务,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随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四五”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的发布,行业发展面临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新挑战。当前国家持续推进综合交通、航空、低空经济、重大水利工程等领域建设,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重大战略互促共进,为设计咨询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2.公司业务概况
  设计咨询是公司的核心板块,是引领公司技术与产业升级、带动其他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是促进产业协同、提高全产业链创效能力的重要支撑。公司设计咨询业务涵盖研究、规划、咨询、造价、勘察设计、监理、工程总承包、产品产业化等基本建设全过程服务,主要涉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市政、房建、水利水电、水运勘察设计等行业,同时不断向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智能交通、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电力、节能环保等新行业新领域拓展。基本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勘察设计订单,按照合同约定完成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及相关服务等任务。同时,公司不断创新设计咨询业务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开展城市基础交通设施规划的优势,努力获取设计项目和工程总承包项目,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作为中国设计咨询服务行业的骨干企业,公司在工程建设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协助制订建设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等方面的铁路行业标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54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10项、国际工程咨询(FIDIC)和工程设计大奖35项。
  (三)装备制造
  1.行业概览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不断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聚焦效率效益、先进产能、自主可控能力提升,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将为装备制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今年以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发布,7月25日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装备制造行业带来更广阔空间。
  2.公司业务概况
  装备制造是公司核心业务板块,是践行“三个转变”、推动品牌高端化的重要载体,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是补链强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公司装备制造业务主要服务于境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涵盖道岔、隧道施工设备、桥梁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机械、矿山巷道、装配式建筑品部件以及轨道交通电气化器材等,基本经营模式主要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获取订单,根据合同按期、保质保量提供相关产品及服务。公司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等交通基建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处于全国乃至世界领先地位,在科技创新实力、核心技术优势、生产制造水平、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竞争力突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盾构机/TBM研发制造商,是全球领先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国内领先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装备制造商。作为工程建造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公司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桥梁等产品市场需求充盈稳定。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铁工业(股票代码600528.SH)是我国铁路基建装备领域产品最全A股主板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产品远销包括新加坡、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当地社会和建筑市场的好评;高铁电气(股票代码688285.SH)是国内电气化接触网零部件及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装备重要的研发、生产和系统集成供应商。
  (四)房地产开发
  1.行业概览
  2024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行业仍处于调整转型期,房企销售回款持续承压。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其中,住宅投资39,883亿元,同比下降10.4%;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1.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26.9%。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房地产政策聚焦在稳市场、防风险、促转型等方面。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政策方向,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5月17日房地产“一揽子”新政聚焦稳市场、去库存,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明确“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预计下半年在各项去库存、稳市场、防风险政策持续发力下,商品住房市场预期或将有所改善,同时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以及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配套资金持续落位,“三大工程”在稳投资、稳需求等方面将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是国资委认定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之一。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以打造“特色地产”为目标,并将“特色地产”作为中国中铁“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板块,是中国中铁品牌多元化的重要载体,是进军城市建设市场向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商转变、依托主业优势向“地产+基建”“地产+产业”转变的重要平台,是优化业务布局、拓展市场领域的重要支撑。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包括土地一级开发和房地产二级开发。土地一级开发经营模式是地方政府或其授权的部门及平台公司通过竞争方式委托公司按照规划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土地依法实施征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使区域内的土地达到规定的供应条件,政府或其授权部门通过有偿出让该土地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并按约定支付公司的投资本金及收益。房地产二级开发经营模式是在境内外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获得房地产开发授权,将新建成的商品房进行出售或出租。2024年以来,公司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环境变化,持续优化项目投资布局,不断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以收定支”,确保房地产业务现金流安全,努力促进房地产业务平稳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特色地产板块实现销售金额132.5亿元,同比下降63.3%;实现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开工面积4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9.8%;竣工面积18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3%;新增土地储备1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5%。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待开发土地储备面积1,194.82万平方米。
  (五)资产经营
  1.行业概览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聚焦使用者付费、严控地方隐债的特许经营新模式为特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模式规范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将有利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理增长,保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安全推行,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也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建设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当前国民经济持续恢复阶段,加快“两新一重”建设,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村农业、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为基础设施投资带来新的行业机遇。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全面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常态化发行的通知》,为基建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供了更广阔的机会和空间。自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出台后,上半年仍处于配套文件逐步完善、存量项目清理整改的过渡阶段,为了适应新机制的有关要求,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标程序均有所调整,基础设施投资市场新推出项目数量和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资产经营业务是以“投建营”一体化优势获得项目并取得特许经营权,在特许经营期内提供国内一流的资产经营服务,服务范围主要为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提供运营维护管理及资产经营,涵盖自主经营、联合经营和委托经营三类模式。目前,公司以PPP、BOT等模式投资建设了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地下管廊、水务环保、市政道路、海绵城市、产业园区等10个类型,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运营期在10至40年之间。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约280公里,主要有西安地铁9号线、成都地铁9号线、重庆地铁4号线等。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高速公路约2,200公里,主要有宜彝高速、汕揭高速、新伊高速等。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城市综合管廊约200公里,主要有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唐山市地下综合管廊、平潭综合实验区地下综合管廊。主导实施并已运营的水务项目日处理水量145万吨,主要有马鞍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工程、兰州市盐场污水处理厂及扩建工程特许经营项目等。
  (六)资源利用
  1.行业概览
  今年以来,新能源行业持续扩张,供给风险升温带动有色金属价格上行。若全球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向好、能源转型和电气化扩张仍然继续,有色金属价格将仍处于中长期抬升趋势之中。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色金属是关键性材料的生产基础和重要保障。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链完整,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价格方面,LME铜上半年均价9,097美元/吨,同比增长4.56%。钴产品方面,上半年钴价总体呈现低位震荡走势,钴资源供给和进口大幅增长,钴市场总体过剩;钼产品方面,钼精矿(45%-50%)上半年均价3,504元/吨度,同比降低8.15%。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资源利用业务以矿山实体经营开发为主,目前在境内外全资、控股或参股投资建成5座现代化矿山,分别为黑龙江鹿鸣钼矿,刚果(金)绿纱铜钴矿、MKM铜钴矿、华刚SICOMINE铜钴矿以及蒙古乌兰铅锌矿,均生产运营状况良好。但是,当今世界仍面临着市场供求、国际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公司下一步将加强境外矿产资源业务风险管控和管理提升,确保在产矿山安全生产和收益稳定。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主要矿产品包括铜、钴、钼、铅、锌等品种的精矿、阴极铜和氢氧化钴。目前,公司铜、钴、钼保有储量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矿山自产铜、钼产能已居国内同行业前列。近年来,公司以矿山实体经营开发为基础,持续拓展矿业服务业务,包括矿石采剥、矿用机械设备销售等,并进一步获取了建筑用砂石骨料资源项目。
  2024年上半年,公司矿产资源的开发、销售总体保持平稳。其中,生产铜金属150,165吨;钴金属2,837吨;钼金属7,682吨;铅金属4,565吨;锌金属10,697吨;银金属18吨。
  (七)金融物贸
  1.行业概览
  2024年上半年,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信托行业,监管环境深刻变化、风险种类显著增加、行业竞争更趋激烈等挑战相互交织。财务公司行业,4月29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规范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引导财务公司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通过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功能,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应用,物资贸易全球合作不断深入推进,受产品种类繁多、价格变动频繁、同质化程度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物贸行业盈利空间日趋收窄,对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成本节约需求更加突出。越来越多的物资贸易商开始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向供应链管理方面转型,通过为终端用户提供多品种、全链条、一站式的服务来提高利润率。
  2.公司业务概况
  公司开展金融业务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金融监管政策要求,坚持产融结合整体方针,坚持以服务内部金融需求为基础、以促进建筑主业发展为中心、以创造价值为导向,坚持金融资源配置效益优先原则,促使金融资源流向高效资产,牢牢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公司目前已持有信托、财务公司、公募基金等金融牌照,获批开展的资产管理、私募基金、保险经纪、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业务,均属于国资委允许审慎规范开展的金融业务。公司构建了以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资本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类金融”机构服务体系。各公司积极探索产融结合新方式,服务内部金融需求。
  公司物贸业务是由公司所属各级物贸企业依托全公司生产经营主业所形成的需求优势、产品优势以及集中采购供应所形成的资源渠道优势而开展的贸易业务,以公司内部贸易为主,适度开展对外经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资源利用业务矿产品销售;全资子公司中铁物贸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面向全国的经营服务网络,与国内大型钢材、水泥、石油化工、四电器材、建筑装饰材料等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公司层面的主要物资集中采购供应,并向国内其他建筑企业供应物资,公司资源获取能力、供应保障能力、采购议价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八)新兴业务
  1.行业概览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8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左右;未来将推进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高速公路沿线光伏;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水利水电方面,《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目标要求,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扎实推进国家水网建设。2024年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90亿元,同比增长9.9%;全国实施水利项目3.8万个,同比增长23%。增发国债安排水利项目7,800多项,已全部开工建设。清洁能源方面,国家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全力增加清洁电力供应,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新成效。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8%。其中,水电新增499万千瓦,风电新增2,58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1.0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116万千瓦。
  2.公司业务概况
  新兴业务是公司重点培育板块,主要涵盖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机场航道、城市运营等业务,是公司打造品牌集群、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支撑,是形成竞争优势、做大市场规模、创造经济效益的新增长极,是布局企业未来、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上半年以来,公司中标广西钦州海上风电、阿拉善盟内蒙古荒漠综合治理等一批新兴业务,斥资12亿元打造的2,000吨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大桥海风”号正式投运,安装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筑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公司将持续优化适应新兴业务发展组织体系,不断强化新兴业务扶持政策,明确各新兴业务责任主体、重点领域和发展目标,引导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新兴业务领域专利布局,积极参与新兴业务技术标准制定,充分发挥专业研发中心等平台的支撑作用,补强全链条一体化集成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快速提升新兴业务市场竞争能力。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国资委工作要求,积极应对内外部多重风险挑战,围绕年度奋斗目标和年初工作会议各项安排部署,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以赴谋经营、抓整改、推改革、控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勇担“中国建造、铁肩担当”企业使命。公司坚持新时代“五型中铁”战略定位,聚焦工程建造、设计咨询、装备制造和工程服务业务,强化优势产业引领力,巩固全球领先的产业地位。聚焦基础设施投资运营业务,巩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行业领先优势,打造城市、水利、生态环境领域行业一流的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聚焦特色地产业务,优化布局结构、强化风险防控、突出品牌特色,增强创新发展和健康发展能力。聚焦资源利用业务,服务国家重要战略矿产资源的增储上产,强化专业化经营和产业联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以来,高原铁路进展顺利,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中国南极第5站秦岭站建成开站,中国-中东欧合作旗舰项目-匈塞铁路(匈牙利段)持续稳步实施,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项目等一批海外代表性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并取得较好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拓展“第二曲线”业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十四五”期间,随着国家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全面高质量发展,水利水电、清洁能源、生态环保等板块已成为国家基建投资的重点领域,政策关注度高、市场供需缺口大、发展速度快,特别是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公司紧抓机遇,加快发展“第二曲线”业务,系统开展资质升级、业绩积累、信用评价和项目创优等工作,经营要素持续补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政策保障方面,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围绕优化资源配置、考核奖惩、产业协同、组织保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充分调动全公司优势力量积极投身“第二曲线”业务,上半年公司“第二曲线”新兴业务新签合同额1,663.3亿元,同比增长32.1%,重点业务取得积极突破,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助推公司经营开发工作迈出新步伐、打开新局面,持续改善公司产业结构和经营布局,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把握发展趋势,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部署,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一是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成功打造城市基础设施智慧运维管理体系,应用于武汉、柳州、南通等城市,取得显著效果;隧道智能雷达系统、铁路基础设施及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系统、高速公路智慧运维系统、智慧水务信息化平台投入应用,大幅提高运维效率。二是推动智能技术与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深入实施“AI+”专项行动。开展实施智能建造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建设,自主研发的DICC数智建造云平台在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发布,打造智能建造创新驱动的产业竞争优势;编制“AI+”专项行动方案,以联合研发打造示范场景,提升建造水平,积极通过大模型、智能算法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据资产价值利用。三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加大投资先进设备,加强设备改造升级,提升设备绿色化运用水平,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桥梁智能运架辅助决策设备和混凝土预制件、钢筋钢材加工等新一代智慧工厂。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见效。公司深入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压茬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涉及6个领域29项重点改革任务,共467项工作措施,截至2024年上半年总体完成进度为57.7%,各二级单位改革任务完成率大部分超过60%。启动困难成员企业振兴发展攻坚行动,连续11年评选三级工程公司20强;在中央企业“科改行动”“双百行动”2023年度专项考核中,获整体成效突出通报表扬,中铁装备、中铁一局、中铁建工四公司获评“标杆”,中铁大桥院、中铁交通、中铁二院获评“优秀”。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加快推进央企攻坚工程二期任务,国资委正式批复中国中铁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任务;启动“十百千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2个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5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建筑央企榜首。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基于对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形势的研判,结合上半年各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公司将年度新签合同额计划调整为28,500亿元,营业收入计划调整为12,340亿元。

  三、风险因素
  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投资风险、现金流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和基础设施投资风险。
  1.房地产投资风险: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利率、市场供求形势、市场竞争、相关政策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目标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2.现金流风险:由于现金流出增加,现金流入相对放缓,资金压力大,出现融资规模攀升、甚至无法及时付款、支付投资或及时偿还公司债务的风险,导致公司面临经济损失或者信誉损失的可能性。
  3.国际化经营风险:由于受国际政治形势、外交政策变化、政府行政政策干预和经济、社会、环境或技术标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使海外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品牌受损等。
  4.基础设施投资风险:在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过程中,因外部政策、市场环境、融资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目标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为防范各类风险发生,公司建立和运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重大风险进行评估、监测和预警,把各类风险对接各项业务流程,据此分解辨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建立流程管控清单,落实各类风险和关键控制点的责任,与日常管控工作紧密结合,控制风险发生因素和要件。严格前期可研、策划、审核、审计、审批和决策等重要管控环节,加强过程控制和后评估工作,做好应对风险发生的策略和应急预案,保证公司各类风险整体可控。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积淀的硬核建筑央企,中国中铁的核心竞争力突出表现为对企业内外部超大规模资源的专业化整合能力、对建筑业全产业链服务的系统性集成能力、对企业累积性竞争优势的结构性塑造能力,形成了以“五型中铁”为核心的世界一流企业竞争力。
  (一)铁肩担当型大国重器
  “三个转变”的先行者。公司是“三个转变”重要论断的起源地和积极践行者,率先推动企业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转变:始终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原创理论、原创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传承和弘扬质量立企精神、工匠精神,企业产品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坚持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协同推进,构建了以“中国品牌日”为主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品牌传播推广体系,公司品牌运营管理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迈进。2024年上半年,公司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350公里/小时高速铁路道岔结构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铁装备盾构创新研发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评选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研发的科技成果“钢桥疲劳性能提升建造关键技术与成套先进装备”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研发的“大型盾构机/TBM控制系统核心部件开发”等科技成果融合各类社会力量奖14项。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充分彰显了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中国中铁(CREC)位列《2024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第112位。中铁一局、中铁四局、中铁大桥局、中铁隧道局、中铁电气化局入选“中国建造”品牌企业。“中铁装备”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企业品牌。
  国家战略的主力军。作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国家公路网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排头兵、桥梁建造和隧道建设的国家队,公司围绕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等国家战略建设要求,主动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成员企业和优质资源向国家战略领域、区域倾斜配置,充分发挥企业战略支撑作用,更好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司先后参与建设的铁路占中国铁路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建成电气化铁路占中国电气化铁路的90%,参与建设的高速公路约占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八分之一,建设了中国五分之三的城市轨道工程,建设了1万多座总长度达1.7万多公里跨江跨海大桥,建设了1.6万多公里穿山越洋长大隧道,创造了“国之大者”的光辉业绩。
  (二)基建领军型开路先锋
  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公司始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完善创新生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形成了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于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公司积极构建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原创技术策源地,拥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桥梁智能与绿色建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10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数字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2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实验室),2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138个省部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32项,拥有专利41,220项。
  中国建造的领跑者。作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建筑产业集团,在全球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领域拥有领军优势。在铁路、公路、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细分市场产品持续保持行业领先,高速铁路、特大桥、深水桥、长大隧道、铁路电气化、桥梁钢结构、盾构、TBM等专业领域产品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公司累计获得鲁班奖246项、国优工程奖546项(含金质奖4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200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154项,国家级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110项、国际工程咨询(FIDIC)和工程设计大奖35项。
  (三)绿色发展型产业链长
  产业生态的主导者。公司秉承“产业共生、生态共赢”理念,完成了建筑业及相关多元产业链的全面布局,业务范围涵盖几乎所有基本建设领域,在设计咨询、工程建造、装备制造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加快构建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扩展增值服务,推动特色地产、资产经营、资源利用、金融物贸及其他新兴业务协同发展,加快产品和服务迭代升级,实现由工程建设承包商向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转变,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一体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产业链产品供给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绿色转型的新标杆。公司坚持推进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将绿色理念融入中国中铁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节能技术创新为支撑,以节能管理、能源资源利用为中心,布局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产业,突破新能源行业壁垒,抢滩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碳汇交易等政策前沿领域,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绿色建造水平。荣获中国建筑界最高级别认证“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荣获中施企协绿色施工设计水平评价一等成果8项,二等成果17项,荣获中施企协绿色施工建造水平星级评价38项。
  (四)品牌影响型跨国公司
  全球建造的新典范。公司始终坚持推动企业从跨国经营向跨国公司转变,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市场和需求,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世界一流的建造能力,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中国城等高品质的工程典范。在全球市场久负盛名,先后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大洋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创造了中国速度,向世界贡献和彰显了中铁智慧和中铁力量。
  国家形象的新名片。公司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布局,深入推进区域化、属地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标准、管理、产品等领域的突出优势,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化标准组织,推动中国理念、中国标准国际化,提升企业全球服务力、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近年来,公司在全球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源配置主导地位不断提升,技术引领力、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更加凸显。
  (五)社会尊重型现代企业
  价值创造的实干家。公司始终注重股东收益、客户利益,追求有质量的规模增长、有现金流的效益。公司围绕“效益提升、价值创造”,全面推行“大商务”管理,以体系高效运转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加快实现从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效益效率型转变,从注重短期绩效向注重长期价值转变,从单一价值视角向整体价值理念转变,通过高品质、高价值感的回馈不断赢得客户信赖。
  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公司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流,在实现企业使命、愿景的过程中,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员工主体地位,搭建企业与员工共建共治共享平台,构建企业与员工“命运共同体”,努力提升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做美丽中国的践行者、守护者,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行动者,主动提升企业公信力和管治责任,推动社会志愿帮扶救助,积极融入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