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从事公司和个人金融业务、资金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并提供资产管理、信托、金融租赁及其他金融服务。

  • 产品类型:

    银行业

  • 产品名称:

    公司金融业务 、 个人金融业务 、 资金业务

  • 经营范围:

    办理人民币存款、贷款;同业拆借业务;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各类汇兑业务;代理资金清算;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销售业务;代理发行、代理承销、代理兑付政府债券;代收代付业务;代理证券资金清算业务(银证转账);保险兼业代理业务(有效期至2018年08月27日);代理政策性银行、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保管箱服务;发行金融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托管业务;企业年金受托管理服务、年金账户管理服务;开放式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贷款承诺;企业、个人财务顾问服务;组织或参加银团贷款;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外币兑换;出口托收及进口代收;外汇票据承兑和贴现;外汇借款;外汇担保;发行、代理发行、买卖或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自营、代客外汇买卖;外汇金融衍生业务;银行卡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办理结汇、售汇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1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张) 1.52亿 1.53亿 1.64亿 1.65亿 1.64亿
借记卡累计发卡量(张) 10.91亿 10.77亿 10.71亿 1.05亿 10.21亿
托管资产总规模(元) 24.50万亿 21.90万亿 6.90万亿 20.90万亿 -
私人银行客户数(户) 29.60万 26.29万 - - -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元) 3.41万亿 3.07万亿 2.96万亿 2.63万亿 -
自助设备总数(个) 12.85万 7.62万 13.37万 6.02万 -
营业网点总数(个) 1.55万 1.63万 1.56万 1.56万 -
手机银行客户数(户) - 5.52亿 - 5.16亿 -
企业网银客户数(户) - 1512.00万 - 1356.00万 -
在管理财产品余额(元) - 1.86万亿 - 2.14万亿 -
零售客户数(户) - 7.40亿 - - -
私人银行客户数(个) - - 26.20万 22.60万 21.60万
个人金融资产(元) - - - 18.66万亿 17.93万亿
公司存款(元) - - - 14.67万亿 14.89万亿
公司类贷款(元) - - - 13.83万亿 13.31万亿
对公结算账户(户) - - - 1228.30万 1184.10万
现金管理客户(户) - - - 187.40万 188.20万
银行卡发卡量(张) - - - 12.19亿 11.85亿
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元) - - - - 2.29万亿
管理资产(元) - - - - 2.47万亿
个人存款(元) - - - - 13.70万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概览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本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接受中央巡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五化”转型,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在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中有效发挥主力军、压舱石作用,主要经营指标稳健运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上半年,集团各经营板块协同发力,资产、资本、资金动态平衡,“强优大”核心指标保持稳健,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实现营业收入4,204.99亿元,净利润1,712.96亿元,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概览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本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接受中央巡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党建引领,加快推进智能化风控、现代化布局、数字化动能、多元化结构、生态化基础“五化”转型,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在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中有效发挥主力军、压舱石作用,主要经营指标稳健运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上半年,集团各经营板块协同发力,资产、资本、资金动态平衡,“强优大”核心指标保持稳健,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实现营业收入4,204.99亿元,净利润1,712.96亿元,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和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是0.75%和9.53%,计划首次实施中期现金分红511.09亿元,分红比例30.0%。发行国内首单TLAC非资本债券,资本充足率19.16%;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18.43%,上升4.46个百分点,全口径拨备余额9,542.37亿元,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资产保持稳定增长,服务实体质效持续提升。突出主责主业,靠前对接落实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统筹用好投融资总量和结构、增量和存量,更加精准有效地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境内分行人民币贷款增加1.74万亿元,增长7.1%;人民币债券投资增加1.09万亿元,境内主承销债券7,695.33亿元,均保持市场领先。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投向制造业贷款增长13.0%,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14.7%,绿色贷款增长13.7%,普惠贷款增长21.5%,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加强对“两重”“两新”“三大工程”1等领域服务,积极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力支持保交房。着力促消费、扩内需,个人消费贷、经营贷和卡透支合计增加3,040.14亿元。支付便利化和适老化服务水平显著增强,“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安全防线扎紧扎牢,各类风险总体可控。坚持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统筹发展和安全,遵循“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路径,深化“五个一本账”1管理,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继续开展资产质量攻坚,更多运用投行思维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带动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完善集团风险内控体制机制,扩大风险官配备,“三道防线”耦合力不断增强。加快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建设,强化集团网络安全统筹管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控源头、治隐患、防汛情,业务保持连续平稳运营,有效保障客户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改革转型提速加力,高质量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守正创新,深入实施集团发展规划,促进长板更长、短板补齐、底板更牢、新板更多。深化GBC+基础性工程,全面落地“分田到户、按户考核”2机制,全行对公、个人和普惠客户数分别增加78.8万户、893.2万户和46.3万户。推出银行业首份金融基础设施服务方案,完善产业基金客户管理体系,金融合作生态内涵不断丰富。分层分类跟踪分析客户资金流向,推进负债降成本、优结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39万亿元,增加5,570.10亿元,稳定性显著提升;个人金融资产余额(AUM)21.77万亿元。
  依托全球金融服务网络,积极服务人民币国际化,上半年跨境人民币业务量4.75万亿元。“数字工行”(D-ICBC)建设持续推进,发布手机银行9.0版本,深化千亿级大模型技术建设与赋能,已在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网络金融等领域数十个业务场景落地应用,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

  二、讨论与分析
  1.经济金融及监管环境
  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通胀具有粘性,地缘政治冲突、国际贸易摩擦问题频发,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有所分化,潜在金融风险还需关注。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稳定增长,需求持续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0%,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6.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为推进投资领域提质增量提供资金保障。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人民银行年初降准0.5个百分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引导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0.25个百分点,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05.02万亿元,同比增长6.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9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1%;人民币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7.1268元,比上年末贬值0.6%。
  监管政策提升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促进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推动银行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
  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优化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总资产平稳增长,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
  6月末,商业银行本外币总资产370.02万亿元,同比增长7.3%;不良贷款余额3.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6%,拨备覆盖率209.32%;资本充足率15.53%。

  三、业务综述
  1.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聚焦国家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客户所盼,充分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作用,优化公司信贷布局,增强信贷结构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加大公司信贷投放力度,重点领域融资支持精准有力。6月末公司类贷款余额175,156.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704.63亿元,增长8.5%。获评《欧洲货币》“中国最佳企业银行”,连续4年蝉联《财资》“中国最佳项目融资银行”。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公司客户营销服务的体系化、专业化、数字化、生态化水平,推动加快形成“大中小微”相协调的客户结构,打造高质量公司客户生态。6月末,对公客户1,284.7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78.84万户。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深入开展“春苗行动”,加大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力度。组建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强化“股贷债保”联动,加大专精特新贷款投放力度,激发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
  6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量近4,000亿元。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制造业金融服务专项行动。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为重要着力点,持续加大对投向制造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6月末,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4.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超5,000亿元,投向制造业贷款及投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增量均保持同业第一。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做好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项目对接,着力做好“保交房”金融服务。积极参与制定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相关方案,靠前服务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助力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
  普惠金融本行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持续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做深做精普惠金融大文章。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27,073.78亿元,比年初增加4,796.26亿元,增长2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193.0万户,增加46.3万户;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3.40%。加强科技赋能,深化数字发展。将线上化、智能化、集约化作为普惠金融主攻方向,加强数据、科技资源投入与整合应用。持续迭代升级信用类“经营快贷”、抵押类“网贷通”和交易类“数字供应链”三大产品体系,依托信用类产品“小额e贷”加速客户扩面、下沉。发挥个人手机银行普惠专版焕新动能,提升触达效率和客户体验,助力普惠客户服务覆盖率持续提升。优化综合服务,凸显普惠温度。连续七年开展“工银普惠行”品牌专项活动,推动普惠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市场。完善“信贷+”服务模式,深化跨条线协同联动,持续做好普惠客户开户、结算、代发、融资、咨询等综合服务。依托“环球撮合荟”平台持续提供高质量、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产品推介、供需对接、融资支持等服务。完善智能风控,守牢风险底线。探索更加适合普惠金融特点的智能风控模式,加强普惠“1(客户)+N(产品)”风险监测,强化前中后台联防联控,推动形成精准、高效、快速的风险识别和响应机制,风险管理质效持续提升,资产质量保持基本平稳。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机构主办的“2023第六届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成果”评选中,本行“经营快贷2.0—基于开放、融合、智能的新一代数字普惠信用贷款平台”获创新成果奖,“基于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涉农信贷服务”和“‘环球撮合荟’构建全球中小企业智慧生态社区”获优秀案例奖。
  机构金融业务密切银政合作,以金融实践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服务国家机构改革,跟进对接省级及以下新设机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扎实开展中央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连续六年获财政部中央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考评“双优”评级。深耕“金融+民生”重点领域,聚焦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区县超千个,“数字供销”平台服务各级供销社超200家。配合推动社保经办服务拓面提质,累计建成“社银一体化网点”近5,000家。构建同业合作生态圈,共同服务实体经济。在服务实体、防控风险、金融高水平开放、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与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等各类重点金融机构深化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在简化开户流程、减免基础结算费用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做好大中客户司库服务,提供司库金融服务、司库咨询服务、司库数智平台服务三位一体的工银司库服务体系,为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金融支撑和创新动力。整合境内外优质资源,巩固“工银全球付”服务优势,助力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构建互联互通的场景生态,推进“财资管理云”和银企互联业务发展,拓展场景化、数字化服务,实现中型客户规模化增长。持续探索结算金融数字化转型,实施对公客户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重点建设财资数字化、收款分账、商品交易、公共服务等场景生态,构建对公账户及账户信息服务、对公支付结算、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对公客户AUM、结算金融互联六大板块结算金融产品体系,打造开放、共享、融合的结算金融生态。6月末,对公结算账户1,469.6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5.89万户;全球现金管理客户12,157户,“工银全球付”客户10,201户。上半年,对公结算业务量1,254万亿元。获评《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企业跨境司库项目”“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中国最佳交易银行”等奖项。
  投资银行业务加快推进“价值投行”高质量发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强化全市场资金响应,推动“资金+服务”转型。获评《环球金融》亚太区“最佳投资银行”,公司金融顾问服务规范被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为企业标准“领跑者”。
  聚焦战略新兴、科技创新、绿色产业发展,通过“并购+”全流程服务积极支持国家重点战略。本行牵头完成的并购交易数量继续位列路孚特“中国参与交易财务顾问榜单”中国区首位及“中国参与出境并购交易财务顾问榜单”首位。
  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全流程服务,优化多元化股权投融资服务,完善股权估值服务,丰富“贷款+外部直投”的业务模式,优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融资+融智”的多维度、多层次的权益性业务体系,深化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盘活存量资产,高效对接政府和企业需求,扩大有效投资、降低债务风险。持续拓展资产证券化及公募REITs全场景服务,推动实体企业降杠杆、稳投资、补短板。发挥集团行业研究、风险控制和金融科技等优势,为客户提供管理咨询、交易顾问、财务与风控顾问、信息服务等多种顾问咨询服务,赋能客户发展提质增效。债券承销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上半年境内主承销债券项目1,059个,规模合计7,695.33亿元。承销制造业债券41只,为发行人募集资金921.00亿元。精准支持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民营经济等重点领域,承销各类ESG债券66只,为发行人募集资金2,411.63亿元;承销乡村振兴、小微、三农债券14只,为发行人募集资金1,096.67亿元;承销民营非金融债券25只,为发行人募集资金555.48亿元。
  票据业务聚焦服务“五篇大文章”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票据业务优势,推出“专精特享贴”“科技创享贴”“康养票据”“兴农贴一点通”等创新服务,支持重点战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上半年,票据贴现业务量17,040.02亿元,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2.个人金融业务
  上半年,本行积极应对外部市场、政策、监管等环境变化,深化实施“第一个人金融银行”发展战略,以打造“人民满意银行”为主线,不断深化GBC+基础性工程,聚焦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个人贷款三大领域,夯实风险管控与客户生态基础,全面推动个人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策传导,优化消费环境。围绕“工享生活、消费焕新”主题,以汽车、家电、耐用消费品等大宗消费场景为主要发力点,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分期减息或免息、刷卡返券等措施惠客利民,助力居民消费提升。
  围绕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推动外卡收单商户扩展至20万户,发放“零钱包”153万个,承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21家。围绕个人商户金融需求,持续提供“助经营”“解困境”“降成本”“享实惠”四大系列专属服务。深化落实个人住房贷款新政,强化因城施策、政策传导,优化保交楼按揭贷款延期还款政策,保护借款人合法权益。转换增长动能,布局调整稳步推进。个人存款方面,坚持日均导向、量价协同,围绕客户“备投、备付、备还”等场景,吸引和沉淀低成本活期资金。个人贷款方面,制定二手房交易全流程服务方案,推动二手房贷款稳定增长,加快房抵组合贷款拓展,更好满足个人住房、经营、消费需求。中间业务方面,围绕优化产品供给、降本增效,提升财富管理和支付结算客户覆盖面。夯实发展基础,生态体系持续完善。面向全量个人客户,加强“智慧大脑”精准化营销,加快业绩计量系统建设,优化客户服务营销体系,夯实客户经营基础。强化GBC联动,开展代发服务提级、金融社保卡拓展及服务提效等活动。围绕县域、Z世代、长辈等客群,加快批量化、集群化获客,提升服务触达成效。优化个人客户权益体系,推出“工银礼享家”个人客户增值服务品牌,优化客户手机银行服务体验。守牢风险底线,提高合规经营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完善个人金融智能风控体系。推进数字贷后系统升级,建立“个贷智探”资产质量穿透监测和分级管理机制,不断优化风险监测模型,推动风险的量化识别和精准管控。6月末,个人客户达到7.49亿户,比上年末增加893万户。个人金融资产余额21.77万亿元,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获评《财资》“中国最佳数字财富管理体验”“中国最佳风险管理项目”。
  私人银行业务强化服务实体,企业家服务实现破局。成功于上海落地科创企业股权激励贷,为服务科创型企业高管、推动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助力。“企业家加油站”突破1,200家,累计举办各类活动超4,000场。升级“工银e企+”智慧运营平台,引入地理位置信息技术,积极拓展企业家服务。
  推动多元配置,资产配置服务体系更趋均衡。结合客户需求推出“科创”“青山”“普善”等主题产品,投向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慈善事业等领域。推出“股票型家族信托”,慈善信托服务模式持续升级,稳步推进家庭服务信托综合顾问业务发展,家业服务生态进一步完善。获评《亚洲私人银行家》“最佳私人银行”“最佳企业家客户服务”、《财资》“中国年度数字私人银行”、《专业财富管理》“亚洲最佳数字私人银行”。6月末,私人银行客户29.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3万户,增长12.6%;管理资产3.41万亿元,增加3,436亿元,增长11.2%。
  3.银行卡业务。
  助力扩内需、促消费。以多样产品加大融资支持,发力汽车、家装、综合消费、信用卡账单、商户等分期产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以多维促销提升消费活力,聚焦百姓高频刚需消费场景,开展“爱购新春一条龙”“爱购88惠民”“爱购全球”等系列促销活动。全面推进e生活7.0建设,打造覆盖美食、车主、康养、宠物、跨境等多维度的非金融生态,完善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行内行外一体化运营体系;全面优化权益体系建设,为客户打造“一键查权益”全新体验。提升支付便利性。围绕机场口岸、酒店、景区、购物、餐饮等场景加强外卡受理环境建设。优化外卡内绑移动支付产品,跨境电商外卡受理国内首家实现零的突破。上半年受理外卡收单交易额75.7亿元,同比增长119.9%。6月末,银行卡发卡量12.43亿张,比上年末增加1,303万张,其中,借记卡发卡量10.91亿张,信用卡发卡量1.52亿张。信用卡透支余额7,120.49亿元。上半年银行卡消费额9.93万亿元,其中,借记卡消费额8.87万亿元,信用卡消费额1.06万亿元。
  4.资产管理业务
  积极发挥资产管理业务在客户拓展、资产配置、服务实体、资金循环等方面的功能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富管理需求增长提供更具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的金融供给。产品端,通过提升理财、基金、保险、养老等金融服务的专业性,打造“工银资管”品牌,满足客户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投资端,充分发挥综合化子公司的牌照优势,通过加大对高端制造、专精特新、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投资支持力度,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理财方面,小微、县域、养老等客群实现较快增长,加大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低碳转型、循环经济等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支持力度,首发“科技金融债券指数”,落地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持续丰富“稳鑫智远”产品货架,加快理财定投功能推广,打造普惠且可持续的费率模式,推动理财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并广泛融入民生场景。基金方面,上半年新发布局主动权益型、被动指数型、债券型、公募REITs等多个类型产品,积极服务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业内首批发行中证A50ETF及联接基金,成功发行业内首只雄安概念的公募REITs产品。保险方面,大力开拓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业务,持续加强多元投资能力和项目挖掘能力,实现保险资管第三方业务规模、产品数量和客户数量的持续增长。
  理财业务6月末,理财产品余额19,545.18亿元,其中工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17,463.04亿元。
  5.资产托管业务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金融基础设施功能日益强化。上半年新增托管公募基金76只,新增托管公募REITs产品2只,获选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的多只产业基金托管资格。6月末,本行保险资产托管规模7.6万亿元,公募基金托管规模4.2万亿元,均保持行业第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半年新增多家客户QFI托管委任,承接大型金融机构QDII基金类产品托管。跨境托管规模比上年末增加1,671.4亿元,增长25.7%。获评《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大型托管银行”、《财资》“中国最佳托管银行”“中国最佳保险托管银行”等奖项。6月末,托管业务总规模(不含资金监管类业务)24.5万亿元,其中资管产品营运外包业务规模2.7万亿元。
  6.养老金融业务
  组建养老金融部,完善养老金融委员会并下设养老资产配置专委会,进一步形成完善的养老金融工作推动机制。印发《推动养老金融发展行动方案》,做深做精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金融方面,独家支持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系统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社保服务生态,推动社保卡跨省通办。推动养老金受托、账管、托管、投管业务发展。积极准备个人养老金全国范围内开放,深度参与人社部制度完善,个人养老金开户和缴存额市场双第一。6月末,集团各项养老金管理规模4.46万亿元。养老服务金融方面,打通堵点,稳步推动老年人支付便利并获监管认可;
  开展养老金融特色网点生态体系建设,深化网点适老环境改造,提升适老服务体验,强化养老场景生态运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权益;建设养老金融社区平台,完善养老规划,引入养老社区场景,打造积累型和适合老年客群风险偏好的财富产品体系。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印发投融资支持养老产业意见,完善投向,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加大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力度;建设“银发产业云”平台,支持养老机构信息化建设。
  7.金融市场业务
  货币市场交易.
  人民币方面,切实履行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职责,参与各类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积极向市场融出资金,协助维护银行间市场平稳运行。
  持续加强政策研究与货币市场走势研判,合理摆布融资期限、业务品种、交易对手及押品结构,持续提升资金运作效率。加强交易对手准入动态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控措施,确保资金安全。
  外币方面,在保障流动性安全基础上灵活开展各项外汇货币市场运作,提高外币资金运作效益。持续做好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外币拆借报价行工作。
  投资业务人民币债券方面,发挥国有大行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不断巩固和拓展政府债券投资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持续做好绿色发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企业债投资,资产质量和投资收益保持较好水平。外币债券方面,加强利率及信用利差走势研判,动态调整投资组合结构,稳健开展外币债券投资。稳步推进“南向通”债券投资交易,积极活跃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
  8.代客资金交易。
  代客结售汇和外汇买卖业务方面,持续开展风险中性理念宣导,大力推广第三方担保模式下外汇衍生业务,助力中小微企业降低套期保值成本。
  不断优化线上交易渠道功能,扩大客户基础和线上活跃度。加强结售汇币种创新和产品创新,新增澳门元、巴西雷亚尔、印尼卢比远期结售汇业务,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避险需求。
  柜台债业务方面,面向柜台市场投资者发售中国进出口银行绿色金融债券,以及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柜台地方政府债券,助力绿色金融与地方建设。境外机构投资者银行间市场交易方面,积极服务来自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机构投资者客户,充分满足客户深入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交易需求。
  资产证券化业务上半年,本行发行1单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规模2.04亿元。
  9.贵金属业务
  丰富贵金属实物产品供给。聚焦老百姓“买金容易卖金难”的痛点,推进黄金回购网点建设,满足客户实物变现需求。开发“钱币一克金”系列、“胜算在握”县域特色产品等,满足客户多样化购金需求。
  助力贵金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丰富黄金租借中期品种,优化期限结构,更好满足产业链企业用金需求。围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拓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贵金属应用行业的白银租借业务。
  上半年,本行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清算额、黄金租借规模在场内占比均保持第一地位。蝉联上海黄金交易所“金融类优秀会员一等奖”“最佳产品推广贡献机构”等奖项。

  四、风险管理
  1.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024年上半年,本行坚持管住人、管住钱、管好防线、管好底线“四管齐下”,强化“五个一本账”管控,持续优化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官管理机制,在总行部门和各机构配备风险官,强化履职监督。加强防线建设,优化全面风险管理评价机制,压实一道防线风控职责,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成效。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完善风险应对预案和管理措施,稳妥应对全球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影响。强化信息科技与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加快推进企业级智能风控平台建设,提升风险前瞻预警能力。强化新兴领域风险防控,加强投融资业务合作机构风险管理,做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
  本行持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高标准运行“三道口、七彩池”智能信贷风控体系1,“入口关”加强投融资规划引领,强化客户准入管理,做好资产配置与风险前瞻研判;“闸口关”突出组合维度结构性管理,做好全口径投融资业务风险监测和预警闭环管理,持续提升存续期管理质效;“出口关”完善风险资产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全流程合规管理,推进落实风险资产再生计划。持续夯实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修订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信贷产品制度,优化完善福费廷、信用证等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与政策配套;强化境内外子机构非标合作机构管理,严格名单制管理及限额管理,对非标合作机构开展动态监测、定期风险评价,持续加强存续期合作管理。开展机构信贷运营分析诊断,加强关键人员履职监督,压实管理责任。
  准确把握投融资业务布局和方向,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公司信贷业务方面,持续引导全行优化信贷行业结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交通、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十四五”在建重大工程及补短板项目,深入挖掘和培育绿色信贷市场,围绕城乡融合、农业产业链、农业现代化等领域支持城乡联动发展;深入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崛起、东北全面振兴、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完善差异化区域信贷政策;坚持审慎稳健的境外信贷资产布局策略,围绕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优质中资“走出去”和外资“引进来”企业金融服务。个人信贷业务方面,严格客户资质准入,加强贷款真实性调查,防范多头共债风险,持续提升个贷业务集中处理运营质态;不断夯实贷后管理制度基础,构建数字贷后“两大基础支撑”+“四大板块功能”,优化个贷风险监测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催收工作,有效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围绕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前瞻研判、主动施策,做好信用风险管理。房地产领域,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及金融监管要求,积极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统筹做好新增融资投放和存量风险防范化解,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变化,持续优化新增融资投向,做好房地产领域风险管控,推动房地产投融资业务高质量稳健发展;积极稳妥做好保交房金融支持,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地方债务领域,严格执行国家各项法规和监管政策规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好金融支持化债工作。中小金融机构领域,深化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客户准入管理,加强存续期监管政策跟踪与客户风险监控,防范风险交叉传染。
  深化投融资管理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管理决策与业务运营。完善投融资数字化运营管理指标体系建设,推进信用风险监控预警平台转型升级,优化分层分类监测预警机制。统筹推进投融资运营管理平台标准化建设与个性化创新,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先进技术的业务应用场景,投产“制度通”信贷制度服务平台、“文书通”报告自动生成等系统功能,落地法人客户、普惠业务监测管理视图等数字化产品,不断提升信用风险监控预警智能化水平。“融安e防”信用风险监控系统获《亚洲银行家》“亚太区最佳信用风险技术实施”。
  信用风险分析6月末,本行不考虑任何担保物及其他信用增级措施的最大信用风险敞口490,576.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533.88亿元。按照五级分类,6月末正常贷款269,280.3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777.60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6.73%;关注贷款5,341.65亿元,增加514.60亿元,占比1.92%,上升0.0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3,753.50亿元,增加218.48亿元,不良贷款率1.35%,下降0.01个百分点。6月末,公司类不良贷款2,959.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86亿元,不良贷款率1.69%,下降0.12个百分点。个人不良贷款794.19亿元,增加186.62亿元,不良贷款率0.90%,上升0.20个百分点。本行持续推进行业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比上年末增加2,287.57亿元,增长9.7%,主要是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大型炼化等高端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增加2,161.44亿元,增长6.0%,主要是聚焦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积极支持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增加1,803.62亿元,增长10.5%,主要是投向新型城镇化、水利设施等领域重大工程,以及城市公共事业、环境整治等民生领域。
  本行持续强化各行业融资风险管理,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质效,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贷款质量总体稳定。
  贷款减值准备变动情况6月末,贷款减值准备余额8,198.86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8,185.73亿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减值准备13.13亿元。拨备覆盖率218.43%,比上年末上升4.4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95%,上升0.05个百分点。
  逾期贷款3,733.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9.42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2,500.63亿元,增加268.75亿元。
  重组贷款根据《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要求计量的重组贷款和垫款1,185.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8.56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的重组贷款和垫款76.21亿元,减少9.54亿元。
  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规定有序开展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各项工作,进一步健全大额风险暴露管理体系,完善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相关系统建设,加强大额风险暴露限额管理,不断提升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水平。
  借款人集中度6月末,本行对最大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4.1%,对最大十家单一客户的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21.2%;最大十家单一客户贷款总额10,178.9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3.7%。
  3.市场风险.
  2024年上半年,本行持续深化集团市场风险管理。结合资本新规和最新管理实践,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扎实推进资本新规落地实施,全面实施市场风险新标准法资本计量,提升金融市场业务风险前瞻防控能力;有效传导集团风险偏好,应用资本新规计量成果,持续完善并审慎核定市场风险限额方案;
  深化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应用,建立健全模型库及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市场风险智能化管控水平。
  4.交易账簿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持续加强交易账簿市场风险管理和产品控制工作,采用风险价值(VaR)、压力测试、敏感度分析、敞口分析、损益分析、价格监测等多种方法对交易账簿产品进行计量管理。
  5.汇率风险管理
  上半年,本行积极应对环境变化和市场波动,坚持汇率风险中性原则,通过货币兑换、套期保值等方式主动调整外汇敞口规模和币种结构,提升集团外汇资产负债币种匹配度,加强资本金保值管理,将集团汇率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6.4.4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本行坚持稳健审慎的利率风险偏好,前瞻把握货币政策周期与市场预期变化,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动态调控机制,持续优化资产负债利率敞口与久期错配结构;强化对国内外货币、债券、信贷等市场利率波动的预判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利率风险数字化管理水平,巩固当期收益与长期价值平衡、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经营成效。
  6.流动性风险
  本行坚持稳健审慎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推动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和系统不断升级,流动性风险监测、计量、管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境内外、表内外、本外币流动性风险管理,优化多层级、多维度的流动性监测和预警体系,提升集团流动性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加大资金监测力度,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储备,流动性和客户支付平稳有序。报告期内,集团流动性平稳运行。
  7.流动性风险分析
  本行综合运用流动性指标分析、流动性缺口分析等多种方法和工具评估流动性风险状况。
  6月末,人民币流动性比例55.7%,外币流动性比例83.5%,均满足监管要求。贷存款比例80.9%。
  净稳定资金比例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稳定资金来源,以满足各类资产和表外风险敞口对稳定资金的需求。净稳定资金比例为可用的稳定资金与所需的稳定资金之比。2024年二季度末,净稳定资金比例128.26%,比上季度末下降1.20个百分点,主要是可用的稳定资金小幅减少所致。
  2024年第二季度流动性覆盖率日均值133.65%,比上季度上升7.04个百分点,主要是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增加所致。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压力条件下可动用的央行准备金以及符合监管规定的可纳入流动性覆盖率计算的一级和二级债券资产。
  6月末,1个月内的流动性正缺口有所减小,主要是相应期限到期的买入返售款项有所减少所致;1至3个月的流动性负缺口有所减小,主要是相应期限到期的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及拆出资金增加所致;3个月至1年的流动性负缺口有所扩大,主要是相应期限到期的卖出回购款项增加所致;1至5年的流动性正缺口有所扩大,主要是相应期限到期的金融投资增加所致;5年以上的流动性正缺口有所扩大,主要是相应期限到期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增加所致。上半年,本行资金平稳充裕,资产负债保持均衡稳健发展,各期限现金流合理适度,流动性运行安全平稳。
  8.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
  内部控制
  本行持续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统筹贯通,聚焦重点风险部位和关键控制环节,不断增强内部控制的适应性与支撑力。完善重点业务与管理领域的制度、流程、系统,提升过程控制能力;健全数据资产管理架构和数据治理体系,加固数字化基座;加强各类检查监督集约协同和发现问题贯通整积极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持续优化合规治理架构,强化合规风险一道防线履职,深入推进合规经理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各项制度。推进境外合规管理体系(OCM)在境外机构的落地实施,落实境外合规全要素管控要求,加强对境外机构防范金融犯罪、第三方管理、气候风险等新兴合规主题的集团统筹管理。
  加大合规资源保障,强化关键岗位合规人员准入管理,开展常态化、系统化和多样化的合规培训。持续提升集团合规管理信息化水平,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完善合规管理工具,做实做精新产品、新制度、新业务的合规审查,做好重点领域合规检查,保障集团稳健发展。
  9.操作风险管理
  本行积极对标落实监管操作风险计量和管理新规要求,修订完善操作风险管理基本政策,细化操作风险损失数据采集标准,夯实操作风险损失数据质量,持续优化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提升操作风险管控水平。健全案防长效机制,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案件风险治理,深入开展案件警示教育,强化员工异常行为网格化智能化管控机制,压实排查管控主体责任。报告期内,本行操作风险管控体系运行平稳,操作风险整体可控。
  10.法律风险
  本行持续加强法律风险管理,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和防控能力,保障依法合规经营。落实新法新规要求,常态化开展法律风险监测分析,支持保障业务创新稳健发展,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法律风险防控。广泛开展法律培训和普法活动,提升集团员工依法合规意识。
  11.洗钱风险。
  本行严格遵循中国及境外机构驻在国(地区)反洗钱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践行“风险为本”理念,突出“联防共治”主线,反洗钱三道防线协同履职。强化洗钱风险评估与管控,推进“尽调—分类—管控”流程一体化建设,提升反洗钱系统数智化水平,优化可疑交易监测管理体系。加强反洗钱培训和队伍建设,持续加大对综合化子公司和境外机构管理力度,集团反洗钱管理质效不断提升。
  12.声誉风险.
  本行深入落实集团声誉风险管理制度要求,持续完善全集团、全流程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声誉风险工作机制,提升声誉风险管理质效。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常态化建设,压实管理主体责任,深化风险源头防控,开展专业培训及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综合应对处置能力。组织推进具有影响力的传播活动,提升本行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和网络影响力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报告期内,本行声誉风险处于平稳可控范围。
  13.国别风险.
  本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结合业务发展需要,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持续加强国别风险管理。密切监测国别风险敞口变化,持续跟踪、监测和报告国别风险;及时更新和调整国别风险评级与限额;落实监管最新要求,根据国别风险管理实践,修订本行相关制度办法;不断强化国别风险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国别风险压力测试,在稳健推进国际化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国别风险。
  14.信息科技与网络安全风险.
  本行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把防控信息科技与网络安全风险作为金融科技工作的重要主题,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信息科技与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专班机制统筹提升集团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强信息系统生产运行保障,完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并开展应急演练,筑牢安全生产运行基础。报告期内,整体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五、展望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趋势分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整体向合意水平回归,但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叠加“大选年”的政策影响,主要央行的降息步伐开始分化,全球金融环境不确定性持续。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为我国金融业提供良好的经营发展基础。
  下半年,本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战略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机构的目标,巩固“扬长补短固本强基”战略布局,不断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锻造新板,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守牢安全底线,提升发展质效,全面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
  本行将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建设强大机构的领头雁、做专主责主业的标杆行发展定位,全面推进“五化”转型,加强智能化风控,完善现代化布局,增强数字化动能,健全多元化结构,夯实生态化基础。围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做专制造业金融等主责主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工行特色金融基础设施,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不断做优做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险的精准防控、规的严格恪守,以高效能改革支撑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为国家、股东、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回报。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