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房地产开发、设备制造与租赁等。

  • 产品类型:

    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房地产开发、设备制造与租赁

  • 产品名称:

    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 、 电力投资与运营 、 房地产开发 、 设备制造与租赁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勘察;建设工程监理;公路管理与养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水力发电;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工程管理服务;水利相关咨询服务;工程技术服务(规划管理、勘察、设计、监理除外);工业工程设计服务;基础地质勘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服务;土地整治服务;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污染防治服务;地质灾害治理服务;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研发;风力发电技术服务;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建筑废弃物再生技术研发;生物质能技术服务;土石方工程施工;对外承包工程;金属结构制造;砼结构构件制造;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软件开发;招投标代理服务;货物进出口;人力资源服务(不含职业中介活动、劳务派遣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0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4-02-29 2024-01-31 2023-12-31 2023-11-3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个) 2759.00 1519.00 858.00 8217.00 7011.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其他(个) 358.00 231.00 182.00 913.00 843.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水资源与环境(个) 388.00 188.00 115.00 1148.00 970.00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能源电力(个) 1534.00 842.00 428.00 4590.00 3901.00
合同金额:境内(元) 2779.08亿 1554.66亿 857.41亿 9276.71亿 8005.74亿
合同金额:境外(元) 532.10亿 230.50亿 177.12亿 2151.73亿 1724.22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3311.18亿 1785.16亿 1034.53亿 1.14万亿 9729.96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其他(元) 94.00亿 27.43亿 24.04亿 352.46亿 223.4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水资源与环境(元) 534.27亿 296.62亿 199.23亿 1547.99亿 1405.91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能源电力(元) 1987.56亿 1008.84亿 615.55亿 6167.74亿 5173.24亿
合同数量:新签合同:基础设施(个) 479.00 258.00 133.00 1566.00 1297.00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基础设施(元) 695.35亿 452.27亿 195.70亿 3360.25亿 2927.40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7.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68%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6.95亿 4.91%
客户2
24.15亿 3.21%
客户3
23.32亿 3.10%
客户4
17.60亿 2.34%
客户5
15.91亿 2.1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3.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76%
  • 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
  • 云南金平光远发电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
  • 武汉万锦江城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
82.92亿 5.73%
云南金平光远发电有限公司
42.22亿 2.91%
国家电网公司
40.33亿 2.7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
25.11亿 1.73%
武汉万锦江城
23.31亿 1.6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公司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营发展平稳有序,战略转型加力提速,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管理提升见力见效,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较好答卷。  (一)经营业绩平稳有序,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营销稳步提升、重点项目高效履约、持续强化合规经营、经营发展平稳有序。全年实现新签合同11,428.44亿元,同比增长13.24%;实现营业...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公司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经营发展平稳有序,战略转型加力提速,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管理提升见力见效,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较好答卷。
  (一)经营业绩平稳有序,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市场营销稳步提升、重点项目高效履约、持续强化合规经营、经营发展平稳有序。全年实现新签合同11,428.44亿元,同比增长13.24%;实现营业收入6,084.39亿元,同比增长6.44%;实现利润总额209.16亿元,同比增长8.67%;实现归母净利润129.88亿元,同比增长13.58%。公司“一利五率”指标保持稳定,“十四五”时期前半程新签合同、营业收入等主要经营指标复合增速均高于规划增速。2023年,以公司为核心资产的电建集团在《财富》世界500强位列第105位;在2023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排名第一,连续四年位列榜首;在2023年ENR全球承包商250强和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位、第8位;全球最大电力设计商和承包商地位稳固,体现了中国电建在全球工程总承包、咨询设计领域的专业实力和行业领导地位。
  (二)战略转型加力提速,深化改革全面推进。
  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动“水、能、城、数”协同发展,“投建营”一体化能力有效提升,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根基更加稳固。焕新计划、启航计划任务有序落实,助力深远海风电、土壤治理、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深部地热能、地下空间利用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培育。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启动,中长期激励提质扩面。专项改革工程扩围深化,14家子企业入围国务院国资委“双百”“科改”最新名单,入选总数位居建筑央企首位。“三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率、末等调整率和员工市场化退出率、收入差距倍数等市场化指标位居央企前列。资本运作有力有效,持续加强134亿元定增募集资金管理,有效提升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新能源业务稳健发展,分拆上市工作有序推进;下属子企业通过增资引战方式引入外部资本,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三)担当铸造国之重器,坚决践行战略引领。
  公司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推动雄安新区温德姆酒店正式开业运营,“雄安-电建智汇城”引入奥特莱斯成功打造商业标杆,为“千年大计”增光添彩。公司助力“双碳”战略落地,成功签署藏东南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三方协议,获得项目开发主导权;张掖市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纳规工作稳步推进;参与建设的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孟底沟水电站、道孚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公司积极参与国家绿证政策制定,开发建设绿证核发系统及交易平台,有力支撑国家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交易,稳步推进碳资产管理研究、碳资产交易。报告期内,公司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1项、“鲁班奖”4项,公司品牌熠熠生辉。
  (四)管理提升见力见效,定额标准加速完善。
  公司项目管理不断加强,扎实推进高质量履约。发布工程项目高质量履约指导意见、工程总承包业务指导意见,强化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全力提升项目创效能力。发布工程承包、工程分包计量结算支付工作标准,推动项目商务管理标准化。公司持续健全分包管理制度体系,发布新版《投资与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办法》《分包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分包责任,细化标准要求,全面防范转包、违法分包。公司发布水电工期定额、风电和光伏定额、价格调差规范等9部企业定额标准。水电工程设计概算编规、费用构成及概(估)算费用标准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正式升级为行业定额。首次制定抽水蓄能EPC工期定额,首次建立基价标准的新能源定额,编制业内首部绿色砂石工程定额,引导行业公平定价、健康发展。
  (五)科技创新持续发力,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
  公司发布未来产业实施方案、智慧矿山技术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完成“4+2”策源地实施方案、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建设方案。积极推动策源地建设和启航计划任务,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公司重大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获批主持水环境、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牵头第二批2项“1025专项”攻关实现重大突破。公司发布中国电建大数据体系实施方案,加快提升数据利用能力。全面数字化转型案例入选国资委首期《科创动态国企数字化转型专刊》,并作为央企代表在会上作经验分享。公司“BIM仿真系统”入选国资委2023年国有企业10大数字技术成果,“水环境风险智能防控平台”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基于云边协同的智能建造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典型案例。
  2023年,公司以价值为导向、以数据为核心,不断深化“水、能、城”业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布局数字经济,纯数字化新签合同总额99亿元,全年带动新增市场项目合同额超400亿元,数字化产业实现新增长。
  (六)国际业务企稳回升,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公司直面挑战,把握机遇,不断顺应市场变化,深入实施国际业务高质量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国际业务量质齐升。全年,公司实现海外新签合同额2,151.73亿元,同比增长11.87%,占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的18.83%;实现国际业务营业收入813.29亿元,同比增长8.69%,占公司总体的13.42%。“水、能、城、矿”海外核心主业更趋均衡。水资源、矿业业务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新签水资源与环境合同207.00亿元,同比增长274%,占公司海外新签合同总额(下同)的9.62%;新签矿业项目约361.31亿元,同比增长20.63%,占比16.79%。核心主业能源电力业务仍为绝对主力,实现新签合同1,086.93亿元,占比50.51%。
  公司紧抓疫后复苏契机,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峰会,签约一系列重大项目,作为首批发起单位中唯一的建筑央企启动“绿色发展投融资合作伙伴关系”,纳入高级别论坛成果;肯尼亚基布韦济-乌苏埃尼(330公里)公路升级工程、埃塞俄比亚ADAMA风电项目、孟加拉达舍尔甘地污水处理厂、阿根廷赫利俄斯风电项目群等4个项目纳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一带一路”行动平台项目成果。加强与当地国政府、大客户对接,亮相COP28等一系列展会和国际舞台,推动业务合作发展。坚持“现汇为王”,创新组合利用中外资金和信保或商业保险获取项目,推动“水、能、城、矿”业务更趋均衡,境外新能源业务新签合同连续六年排名中资企业第一,矿山业务得到快速增长。重点国别经营业绩凸显,整体订单质量显著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的行业情况如下:
  (一)建筑业方面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当前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问题。但是综合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要加快推进“三大工程”,且在专项债、专项借款、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等方面提供了资金优惠政策,项目资金较有保障。根据预测,“三大工程”能够带动的年新增投资在万亿元左右,其中平急两用建设预计短期内(3-5年内)可以带动约4000亿元左右投资;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2024年可以带来5000亿元左右的新增投资。
  2023年二季度以来,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房产刺激政策逐步出台,土地供应市场有望回暖,但仍需时间恢复。随着《国务院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国发[2023]14号)下发,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的政策导向,预计将对以满足刚性需求为主的普通商品住房造成较大的市场冲击和市场需求预期的改变。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上述政策或将对片区开发项目及区域房地产市场变化趋势造成影响。
  海外承包工程市场逐步回暖,BMI预计2023年全球建筑业的实际年增长率为2.5%,高于2022年的0.9%。未来五年,全球建筑业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将达到3.2%,与2010年至2019年期间3.2%的年均增长率持平。亚洲建筑市场回暖及产业链重塑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公司围绕“深耕城市、运营城市、服务城市”创新商业思维和商业模式,在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过程中,加强系统性、前瞻性布局,大力拓展城市综合开发业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成重要增长极,推动“投建联营”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紧紧围绕市场客户,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持续推动建筑业务高质量发展。
  (二)电力投资与运营方面
  国家能源局预测,“十四五”发电量年均增长4.3%-5.2%,为电力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预期的市场机会。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长周期看,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都将拉动电力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等需求不断增加,绿色电能替代加快推进。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措施,风电光伏新能源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公司发展前景广阔。国际业务方面,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逐步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共识,COP28各方达成全球温升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1.5℃以内的共识,60个国家同意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增大了绿色能源转型和低碳革命的市场空间。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带来能源主体的变化,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增量发展主体,对于能源企业的组织管控、生产运维和营销服务管理体系等都带来全新考验。
  同时,资源获取竞争日益激烈,平价项目收益水平呈下行趋势。由于风光电新能源市场进入“门槛低”、同时兼具“短平快”的发展特点,投资主体不断多元化,三大石油央企、地方平台公司、设备厂商、大型互联网企业等等纷纷跨界参与新能源投资,部分省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比较突出,而土地资源、电网接入资源却又十分有限,导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由于新能源投资已被政府普遍视为拉动经济、解决负债的重要手段之一,地方政府诉求不断提高。尽管近期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专项整治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领域不当市场干预行为的通知后对改善营商环境起到积极作用,但竞配过程中上述情况仍时有发生。2023全年光伏组件和储能价格呈下行趋势,但受上述因素和市场交易降价、消纳限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的收益指标未实现同比例的提升,平价项目的收益水平总体呈下行趋势。
  公司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突出效益”原则,加强电力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充分发挥传统水电和新能源领域优势,加快推进以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抢占抽水蓄能、光伏、风电以及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综合能源市场,积极参与智慧能源、智慧电网建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成为推动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以“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为企业使命,致力建设成为“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世界一流综合性建设企业”。公司业务涵盖工程承包与勘察设计、电力投资与运营、设备制造与租赁及其他业务,具有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装备制造和投融资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能够为业主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公司坚持全球化经营、质量效益型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塑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卓越价值的品牌,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创新性工程建设整体解决方案,以奉献清洁能源、绿色环境和精品建筑为己任,努力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世界的互联互通。
  (一)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
  工程承包与勘测设计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公司充分发挥规划设计优势和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聚焦“水、能、城”,持续深化业务调整转型升级。科学谋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施方案,加强新能源等行业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氢能等前沿技术储备,抢抓“双碳”机遇,全力推进新能源和抽水蓄能业务规模化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产业联动优势,全面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国内外市政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与航道等基础设施领域顺势勇为、成效显著,建设了一批代表性项目,公司已成为服务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之一。公司不断创新水环境治理新模式,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全球竞争力的水环境产业,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释放新空间,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新模式。公司紧紧围绕市场客户,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全面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以EPC、FEPC、EPCO、BT、PPP等一体化商业模式,投资建设了一批国家、地区、行业的重点工程,在充分发挥商业模式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作用的同时,市场认同、客户认同不断提高。
  1.能源电力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3060”双碳战略,充分发挥规划设计传统优势,抢抓新能源和抽水蓄能开发资源,积极获取新能源和抽水蓄能建设任务。报告期内,公司中标、新签了乌尔禾2000MWp光伏发电工程EPC总承包(71.76亿元)、中绿电乌鲁木齐市米东区350万千瓦光伏项目-150万千瓦光伏工程总承包(Ⅱ标段)(57.95亿元)、广东能源莎车县2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一阶段100万千瓦EPC总承包(53.07亿元)、蔚县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750MW光伏)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51.60亿元)、钦州市钦南区800MW光储一体化项目EPC总承包(54.75亿元)等重大新能源项目。作为抽水蓄能建设领域的绝对主力,公司中标、新签了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62.57亿元)、浙江永嘉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53.78亿元)、炎陵罗萍江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45.65亿元)、河南辉县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下水库、输水发电系统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32.21亿元)等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能源电力业务合同金额6,167.74亿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53.97%,同比增长36.17%。其中,新签太阳能发电业务合同金额2,798.97亿元,同比增长44.54%;抽水蓄能业务合同金额780.51亿元,同比增长220.61%;火电业务合同金额336.47亿元,同比增长50.42%;风电业务合同金额1,148.01亿元,同比减少21.12%。
  2.水资源与环境
  公司充分发挥“懂水”的规划设计优势和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持续强化“流域统筹、规划先行、综合治理、技术先进、高质长效”的营销理念,积极构建并完善水环境业务管控体系,坚定不移地扩大水利、水务、水环境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公司中标、新签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群(218.50亿元)、引江补汉工程土建施工及金结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群(105.7亿元)、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项目群(82.25亿元)、顺德区南顺第二联围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和顺德区容桂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承包(65.60亿元)、阿根廷波德综合水利枢纽项目EPC总承包(65.28亿元)等水网骨干工程、重大水利工程。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水利和水资源与环境业务合同金额1,547.99亿元,同比减少12.38%。其中,新签水利业务合同金额1,007.30亿元,同比增长70.39%;水环境治理业务合同金额540.69亿元,同比减少54.01%。
  3.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
  公司全面参与城镇化建设,坚持市场竞争和投资带动双轮驱动,积极参与基础设施业务市场开拓和项目竞争,持续推动基础设施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公司中标、新签了开封市运粮河片区综合开发项目(80.54亿元)、沈阳汽车城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EPC工程总承包(74.91亿元)、天津港保税区海港区域城市更新项目EPC工程总承包(58.37亿元)、龙口市高铁新城区片开发项目(44.17亿元)、重庆市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片区开发项目(41.3亿元)等一批具有区域、行业影响力的代表性重大项目。
  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大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场开拓力度,中标、新签了重庆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等项目(175.76亿元)、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5号线15101标施工总承包工程(137.07亿元)、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北延段工程(江府<不含>~广州北站)及同步实施工程施工总承包二标项目(60.45亿元),为公司提高高铁市场参与度、获取更高占有率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基础设施业务合同金额3,360.25亿元,同比减少5.77%。其中,新签房建业务合同金额1,397.46亿元,同比增长24.35%;市政业务合同金额524.39亿元,同比减少31.03%;公路业务合同金额290.13亿元,同比增长25.87%;铁路及轨道交通业务合同金额450.06亿元,同比减少4.20%。
  (二)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
  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是公司的重要业务,公司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突出效益”原则,加强电力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加快推进以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为核心的电力投资与运营业务,着力推动业务结构持续向绿色低碳发展。电建新能源公司股份制改造圆满完成,公司获取新能源资源储量和开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2023年新增建设指标、新增投资立项、新增开工项目等三项指标均突破1000万千瓦。
  2023年,公司新增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火电、独立储能装机容量分别为76.24万千瓦、505.95万千瓦、48.5万千瓦、50.3万千瓦。截至2023年底,公司控股并网装机容量2,718.8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841.28万千瓦,同比增长9.97%;太阳能发电装机772.71万千瓦,同比增长189.66%;水电装机685.06万千瓦,同比减少0.07%;火电装机364.5万千瓦,同比增长15.35%;独立储能装机55.3万千瓦,同比增长1,006.00%。清洁能源占比达到84.6%。
  (三)设备制造与租赁业务
  设备制造与租赁业务是与公司工程承包业务紧密相关的重点业务,公司主要从事砂石骨料的开采、生产和销售,水利水电专用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工程设备租赁业务及上下游相关业务,着力提高公司装备水平,保障项目顺利施工,降低设备资源投入,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绿色砂石产业成为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优质解决方法,砂石市场潜力大。针对建筑行业市场格局变化,公司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布局,发挥专业优势,加快打造绿色砂石全产业链,塑造供应链,持续扩大中国电建绿色砂石品牌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绿色砂石资源储备量89.34亿吨,设计产能达5.05亿吨/年,投运产能达1.32亿吨/年。2023年度销量约为9,000万吨,营业收入为46.3亿元。
  (四)其他业务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及物资销售、特许经营权及服务业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主责主业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公司坚持全球化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绿色低碳能源电力、水利水资源与环境安全保障的战略力量。公司承担了我国80%以上的河流规划及大中型水电站勘测设计任务,承担了我国大中型水电站65%以上的建设施工任务,承担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90%的勘察设计和78%的建设任务,占有全球50%以上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市场。承担了国内60%以上的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任务。公司不断创新水环境治理新模式,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全国竞争力的水环境产业集群,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释放新空间,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新模式,茅洲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已成为全国水环境治理的代表。
  (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三)全球化发展优势明显。
  清洁低碳产业布局和全产业链一体化是公司重组成立以来的显著优势。通过发挥横向跨越大土木工程、纵向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产业链优势和一体化服务能力,在产业链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进一步夯实传统产业与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的全产业链支撑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海上风电、数字建造、新型储能等现代化产业链,积极承担我国产业链发展的主体支撑作用和融通带动作用。公司从1958年走出国门,60多年历程积累了丰富的底蕴、团队、体系、品牌、文化、渠道、经验优势、完备的国际营销网络和较强的海外业务风险控制能力,国际化经营水平位于中央企业前列。公司整合国际经营资源,创新融资模式,进入发达国家高端市场,国际业务转型取得新进展,投资规模质量持续提升,全球产业链合作持续加强,国际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公司积极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重要成果,在峰会效应带动下在海水淡化、水利、水电、新能源、垃圾发电、输变电、工民建、交通、矿业等多个领域签约项目超过30个,总金额合计约100亿美元,涉及东南非、亚太、中东北非、美洲、欧亚和中西非等区域。公司获得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全球建筑类企业较高等级信用评级,在2023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排名第一,连续四年蝉联榜首。POWERCHINA及SINOHYDRO、HYDROCHINA、SEPCO3等品牌长期在ENR排名中名列前茅,具备较强的海外影响力。
  (四)投建营一体化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发挥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加快从传统建筑产业向投建营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转型,形成投向精准、建设优良、运营高效、退出顺畅的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投资发展、资产经营、资本运营三大工程,坚持投建营一体化与EPC总承包双轮驱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公司持续打造“投建营”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建设管控体系;充分挖掘投融资策划、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设备采购、项目运营等各环节赢利点,实现工程全过程策划有据,实施有序,全面提高投资收益率。加快数据标准建设,加强数据融合,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一体化支撑工程全过程投资、建设与运营。以协同为核心,推进生态链建设,建立“工程生命共同体”,拉动政府、业主、监理、供货商、分包商、物流体系等一体化协同。
  (五)核心技术与产业拓展优势持续增强。
  公司拥有完整的水电、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运营核心技术体系,拥有代表国家综合竞争实力水电领域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公司是水电和新能源产业的发起者、推动者,创造过全球最高大坝、最大规模地下厂房、最大光热电站、最大水光互补基地等一系列世界纪录。进入“十四五”以来,一方面,公司持续攻克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应用、超长泄洪洞群水力安全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首创乏资料地区水文气象关键技术和流域梯级安全防控方法。另一方面,公司继续深化发展“三地一区”抽水蓄能建设技术、海上风电场开发技术,和基于BIM的水电工程/抽蓄工程EPC管理技术,成功建造世界最大“超级充电宝”——丰宁抽蓄电站、首个强台风海域海上风电场——舟山普陀海上风场,开创了基于BIM的杨房沟水电站、清原抽蓄电站的EPC总承包建设先河。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水利设施建设的龙头企业,公司创造了全球第一超深竖井、最大渡槽工程等众多世界纪录。近年来,公司深化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技术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水平,持续培育水务产业核心能力,形成了规模化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成套技术和高效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设计能力,成功建设世界最大海水淡化单体项目——沙特拉比格项目、全球在建最大海水淡化项目——阿布扎比塔维勒项目等一批国内外重大海水淡化项目。公司在巩固传统主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创新发展,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为新业务、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拓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六)数字技术赋能增值作用全面显现。
  公司深度布局智能建造,把握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关键期,以数字化、智能化和实用化为目标,聚焦市场、项目、协同三大核心,推动数据纵向贯通和业务横向集成,在管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水、能、城”领域业务形态加速升级换代。推进“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建造、数字化运营”,自主开发的智慧水务、智慧能源、智慧矿山、智慧城市、数字抽蓄等数字化成果在数百个工程建设中应用,大幅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建造成本、提升建设品质,引领建筑行业迭代发展,被推选为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首届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中央企业BIM软件创新联合体。在“国资监管数智化提升专项行动”第一阶段验收评估中获评“优秀”。“基于人工智能的河湖水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平台”,作为环保领域唯一成果获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项。“水电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数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荣获中施企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特等奖。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总额11,428.44亿元,同比增长13.24%,为全年计划新签合同总额(11,100亿元)的102.96%。其中:国内业务新签合同额9,276.71亿元,同比增长13.57%;国际业务新签合同额2,151.73亿元,同比增长11.87%。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合同存量18,474.42亿元,同比增长17.88%。其中:国内业务合同存量15,122.52亿元,占比81.86%;国际业务合同存量3,351.90亿元,占比18.14%。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际格局变换期、世界秩序调整期、全球治理重塑期、新旧动能转换期、产业分工重构期、世界经济波动期多期叠加的国际环境急剧变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和产业链供应链断链卡链风险加大,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共振,依托跨国公司的大国竞争更加激烈,公司国际化经营和全球化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技术、绿色低碳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边缘创新和跨界融合趋势凸显,助推全球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企业求新求变要求更加迫切。从国内形势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扩内需政策陆续出台,创新型国家建设力度空前强劲,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乡村振兴、数字中国等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国家骨干水网、综合立体交通网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加快实施。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既对公司科技创新和系统变革提出更高要求,也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重大历史机遇。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未来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如下:
  能源电力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2023年,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要积极推动氢能应用试点示范,探索氢能产业发展的多种路径和可推广的经验;要加快攻关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绿氢制储运用技术,推动储能、氢能规模化应用;要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做好与碳交易的衔接,完善基于绿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要积极推动能源消费侧转型,重点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国家加快“六大”新能源基地、海上风电、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廊道,以及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建设。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风光制氢、深远海海上风电、光热发电、流域水风光储互补等技术将迎来迅猛发展,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公司将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抢抓集中式新能源、抽水蓄能EPC总承包高质量订单。超前研判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及电网行业改革带来的增量市场,适时布局售配电、智能电网、微网以及综合能源服务。积极研究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业务,构建竞争壁垒,获取先发优势。跟踪关注碳汇、碳交易市场。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贡献电建方案、电建智慧。
  水资源与环境领域市场前景广阔。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公司将抓住国家水网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拓展水利、水资源、水环境、固废处理等各细分领域,增强公司在支撑国家水安全方面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功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央企担当。
  基础设施领域增速放缓。2024年,预计我国宏观经济仍有一定下行压力,基建投资仍将发挥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一定增长,但总体增速或进一步放缓,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上升,投资意愿下降,但仍存在结构性市场机遇。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下滑至五年前水平,投资降幅较大,住房“双轨制”有望推动保障房需求提升。根据《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与过去五年相比,未来五年铁路、公路建设投资将明显下滑,规划新增里程同比减半,水路建设投资将小幅增长,民航建设投资将保持稳定态势。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额总体将保持大体量、低增长状态,县域城镇化补短板将带来结构性市场需求。公司将优先选择经济基础好、政府债务优的城市,优先选择纳入财政预算的项目,优先选择现汇类项目,谨慎参与城市与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全面参与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积极获取国家重点交通工程现汇项目及小比例拉动总承包项目,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稳妥参与城际铁路投资项目,谨慎获取高速公路投建营一体化项目。大力拓展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新领域及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
  国际经营业务不确定性增大。全球经济复苏动力疲软,市场竞争呈现激烈的存量博弈态势,美西方相继推出“重建更美好世界”“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计划”等合作计划,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利用规则、环保和债务等问题与“一带一路”倡议和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形成竞争,加大对中国企业海外反腐败、出口管制、经济制裁等的执法力度,国际业务发展面临的外部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来看,以欧美为核心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及经济体系正试图与中国实施某种程度的切割与脱钩。而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风险、日益严格的合规监管要求、复杂的海外社会安全状况以及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等因素导致国际基建融资瓶颈和国际工程项目履约风险更为突出。与此同时,高质共建“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为市场开拓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双边经贸合作安排协定进一步拓宽了国际合作的空间;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智能技术正在引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新一轮变革;后疫情时代,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仍将持续发挥着拉动市场需求、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乘数效应”,各国对互联互通、可再生能源、工业化建设、信息通讯、民生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在“十四五”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公司将加大对全球市场容量大、投资环境优、风险相对小的建筑市场的研究与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关键性国家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全球互联互通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二)公司发展战略
  中国电建以“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全球卓越品牌”为愿景,以“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为使命,以“立足大基建,聚焦‘水、能、城、数’,集成‘投建营’,推进全球化”为战略方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致力建设成为引领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世界一流企业。
  充分研判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内部资源能力,“十四五”期间,公司具体战略部署概括为:瞄准世界一流目标,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集成投建营三大环节,聚焦水能城数四大领域,强化六大能力建设,推进八大战略行动”。
  1.瞄准世界一流目标
  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区域营销与地方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强做优做大国内市场;坚持全球发展“三步走”战略,优化和适度调整国际市场布局,完善全球六大区域总部建设,推进属地化发展,形成高质量的国际市场经营格局。
  3.集成投建营三大环节
  发挥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加快从传统建筑产业向投建营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转型,形成投向精准、建设优良、运营高效、退出顺畅的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投资发展与资产经营、资本运营三大工程,坚持投建营一体化与EPC总承包双轮驱动,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聚焦水能城数四大领域
  做优能源电力业务,充分用好传统水电和新能源领域优势,抢占抽水蓄能、光伏、风电以及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储能、综合能源市场,积极参与智慧能源、智慧电网建设,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成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
  做强水资源与环境业务,积极参与国家水网建设,长江、黄河等流域系统治理,智慧水利建设,海岛生态修复、海岸环境治理、土壤修复,深挖水领域价值链,巩固增强用水、治水的优势,着力形成供水、兴水的新优势,成为水资源环境业务的引领者。
  做精城市与基础设施业务,围绕“深耕城市、运营城市、服务城市”创新商业思维和商业模式,在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过程中,加强系统性、前瞻性布局,大力拓展城市综合开发业务,积极参与川藏铁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成重要增长极。
  做专工程数字化业务,秉持“数字电建、智创未来”的战略愿景,聚焦“水、能、城、数”战略布局,推动数字化与建造方式、经营理念、市场形态和行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工程交付产品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建成一批智慧水务、智慧能源、绿色建造、智慧城市平台产品,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与基础设施、工程数字化四大产业联动,推动“水能城”与数字化融合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能源环保共生城市理念和模式研究和推广,在城市开发和更新过程中贡献具有鲜明特点和差异化优势的电建方案。
  5.强化六大能力建设
  全面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司改革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协同推进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全面创新。
  市场开发能力: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断巩固传统市场和业务竞争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业务市场拓展能力,通过投建营一体化、产业联动等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扩大公司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市场,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精益管理能力:强化精益运营能力,提高质量效益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加强成本管理、产业链供应链管理能力建设。
  资源整合能力:发挥中央企业资源整合优势,重点加强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协同能力,社会资源整合能力,EPC管理能力,城市区域综合开发业务的项目策划、产业导入和商业模式设计能力。
  资产经营能力:坚持“资产端减重、负债端减负、权益端增资”的资产经营策略,通过不断加强在资产端、负债端和权益端的能力建设,提升资产经营效率,改善资产负债表。
  风险管控能力:坚持风险平衡策略,加强风险识别、过程防控、应急处置、国际合规等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增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能力。
  6.推进八大战略行动
  党的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规划实施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增强要素配置能力,着力技术攻关、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推动全产业链价值提升,持续提升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改革: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贯彻落实《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激发干部员工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管理提升:坚持“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因企施策”原则,以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为抓手,以加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为主线,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着力提升公司精益运营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际发展:坚定发展信心,紧跟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国际化经营道路。保持“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定力,按照“做实国别、一国一策”的原则稳步推进国际经营属地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人才强企:以服务全球发展战略的国际化人才、服务转型升级引领业务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职业通道和薪酬激励机制,建立让年轻干部茁壮成长、让优秀企业家和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筑牢企业发展的人才高地。
  廉洁从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题主线,围绕公司改革发展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统筹推进“四责协同”,强化政治监督,一体推进“三不”,坚定不移纠治“四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突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凸显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为推动企业和员工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等新技术,不断提升企业的精益化生产、数字化建造、现代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能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构建面向数字时代的新电建。
  (三)经营计划
  公司2024年新签合同计划12,680亿元,其中:国内业务新签合同计划10,365亿元,占比81.7%;国际业务新签合同计划2,315亿元,占比18.3%。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计划6,460亿元,其中:国内业务营业收入计划5,660亿元,占比87.6%;国际业务营业收入计划800亿元,占比12.4%。
  公司2024年安排投资计划总额为1,389亿元,其中:安排续建项目投资计划902亿元,安排新建项目投资计划487亿元。2024年投资计划总额中,能源电力板块投资计划为865亿元,其中新能源项目投资计划为811亿元。
  为确保实现2024年度发展目标,公司在子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基础上,将研究编制新签合同指标考核细则、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细则等,以此科学评价子企业年度经营业绩,同时拟印发市场营销管理办法,引导子企业新签高质量订单、加快推进新签合同落实生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现金流风险
  一是受商业模式、合同地位等因素影响,公司多数合同付款比例较低,结算条件也比较苛刻,时常出现结算滞后、收款延迟情形,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趋紧。二是公司投资类固定资产贷款占比较大,还款期限较长,降低了公司资金的流动速度。三是部分合同在承接前或过程中,需要提供各类业主监管共管资金、外汇资金和保证金,导致公司受限资金占用较多,进一步削弱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四是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施工,受季节性生产特点影响,公司在生产高峰期往往面临资金需求显著增加的情况,需要公司提前做好统筹安排。
  针对现金流风险,公司将继续坚持“无预算不开支、无预算不投资”原则,以负面清单为红线,以自身财务承受能力为底线,加强投前研究,严控资金难以落实的投资,严控超越财务承受能力、过度依赖负债的投资;继续完善现金流风险防控机制,坚持现金为王,加强资金归集,避免资金长期闲置和“空转”;继续运用全球司库体系,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现金流策划,守住项目现金流管理关口;继续加强融资、票据、债券、担保等统一集中管理,强化资金收支计划和头寸管理,严格日常资金跟踪监测,统筹银行借款计划及偿付安排,保障资金流动性合理充裕。
  2.国际化经营风险
  一是外部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重构、地缘政治危机、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将长期影响世界政治经济走向及国与国关系,进而影响公司国际化经营发展。二是公司所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业务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合同条件越来越苛刻,合同争议数量愈发增多,履约难度呈加大趋势。三是海外合规形势严峻,个别国家为打压中资企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滥用长臂管辖,扩大合规调查范围,进一步加大合规风险。
  针对国际化经营风险,公司将继续大力推进国际业务优先发展和“三步走”全球发展战略,落实落细“三个优先”,逐步做强重点国别、做优区域总部、做稳国际业务,加快推进属地化实体公司试点,全力提升属地化经营能力;以更高标准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获取高质量项目,充分发挥公司全产业链优势,抢抓新项目机遇;继续坚持高质量管理,大力推进国际业务能力建设,努力打造国际业务工程造价体系、设计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体系,着力培养适应新市场形势要求的国际人才团队,培育国际竞争新能力;继续坚持底线思维,系统推进国际业务重点项目工期索赔、费用索赔、保函退还等风险应对工作,妥善化解存量项目风险;继续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落实“合规经营是防范风险的关键一招,法律审核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一环,令行禁止是防范风险的行为准则”经营理念,严格遵守合规经营“三个不准”“八个严禁”规定,严防各类国际化经营风险。
  3.债务风险
  一是随着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公司为抢占“水、能、城”优质资源,财务资源投入加大,外部融资需求增加,债务规模扩大,债务风险上升。二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司多数项目合同结算条件苛刻和支付比例较低,推高公司“两金”规模,加剧经营资金占用,加大公司债务风险。三是公司各类保证金、质保金等受限资金规模较大,影响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四是受部分地方财政状况影响,部分项目支付受挫,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债务压力。
  针对债务风险,公司将继续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子企业资金运营和流动风险进行穿透管控,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夯实债务风险管控基础;
  继续加强资产负债率管控,严禁超财务承受能力举债投资,严控金融业务投资,推动高负债子企业负债率回归合理水平;继续优化债券期限结构,科学平衡偿债时间与现金流量,防止“短贷长投”,守住不发生债务违约风险底线;继续拓宽融资渠道、稳步压降融资成本,合理调整短期融资和中长期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优化融资结构,严防债务违约风险。
  4.市场竞争风险
  一是公司所处建设市场,特别是公路、市政、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二是部分子企业竞争能力亟需加强,与先进企业还存在差距,并且随着主要竞争者或新加入者采取激进策略以抢占市场份额,将对公司的市场地位构成较大威胁;三是部分子企业市场响应能力、分析能力还需提升,市场监测、跟踪推进体系与市场快速反映需求还有差距。
  针对市场竞争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强公司总部、区域总部、子企业“三位一体”营销,健全完善“三位一体”协同作战营销体系,增强立体营销合力;持续关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规划,坚守高质量订单标准,积极获取优质资源项目;继续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借助投建营一体化经验,合力把项目做成做好;继续推进“板块联动、拉通算账”模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确保实现“拉得通、算得赢、赚得到、分得平、控得住”各项目标。
  5.宏观经济风险
  一是受地缘政治、局部战争、通胀、债务、能源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加之2024年是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大选年,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较高。二是国际上,2024年,预计欧美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新兴市场经济仍受地缘挑战,全球经济通胀风险依然存在;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但同时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三是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还未有效化解,仍对公司业务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四是金融市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并将对大宗商品、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产生联动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和高质量发展。
  针对宏观经济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强宏观经济信息收集,强化宏观经济风险识别评估,动态跟踪监测宏观经济风险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和应对措施,防范化解宏观经济风险;继续做强做大“水”业务,做优“能”业务,做专“城”业务,做实“数”业务,推动各板块业务联动、协调发展;继续积极培育新产业和新赛道,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抢占行业制高点,形成新质生产力,塑造新的动能和竞争优势;继续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市场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