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国际业务。

  • 产品类型:

    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国际业务

  • 产品名称:

    机车业务 、 动车组(含城际动车组)和客车业务 、 货车业务 、 轨道工程机械业务 、 城市轨道车辆 、 城轨工程总包 、 其他工程总包 、 机电业务 、 新兴产业业务 、 金融类业务 、 物流 、 贸易类业务 、 国际业务

  • 经营范围:

    铁路机车车辆(含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各类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及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环保设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销售、租赁与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资产管理;进出口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4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业务收入:动车组业务(元) 265.27亿 - 137.33亿 291.74亿
业务收入:城市轨道车辆业务(元) 114.95亿 - 149.30亿 478.10亿
业务收入:客车业务(元) 26.34亿 - 12.63亿 62.30亿
业务收入:机车业务(元) 81.42亿 - 94.80亿 275.46亿
业务收入:货车业务(元) 46.82亿 - 40.87亿 202.30亿
订单金额:新签订单(元) 1401.00亿 2986.00亿 1357.00亿 2791.00亿
业务收入:铁路装备修理改装业务(元) 199.97亿 - - 310.08亿
订单金额:新签订单:境外(元) 298.00亿 584.00亿 308.00亿 509.00亿
订单金额:期末在手订单(元) - 2703.00亿 - 2501.00亿
订单金额:期末在手订单:境外(元) - 1127.00亿 - 989.00亿
业务收入:风电业务(元) - - - 308.43亿
销量:机车(台) - - - 976.00
销量:动车组(台) - - - 732.00
销量:客车(台) - - - 471.00
销量:货车(台) - - - 3.79万
销量:城轨地铁(台) - - - 6375.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489.1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33%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铁路局集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铁路局集
428.03亿 47.54%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1056.4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10%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铁路局集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铁路局集
899.51亿 38.40%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297.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11%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铁路局集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含所属铁路局集
231.89亿 26.56%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1324.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73%
  • 铁路总公司(含所属铁路局及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铁路总公司(含所属铁路局及公司)
1203.61亿 49.7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6.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2.00%
  • 单位1
  • 单位2
  • 单位3
  • 单位4
  • 单位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单位1
210.62亿 42.00%
单位2
18.49亿 4.00%
单位3
9.31亿 2.00%
单位4
8.97亿 2.00%
单位5
8.90亿 2.0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国际上,全球经济走势整体向好,全球“双碳”战略推进和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不断加速,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变化,行业格局带来新调整,市场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市场竞争呈现新特点。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各类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部分区域和一些企业持续加快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并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轨道交通行业新业态竞争态势日益凸显。报告期铁路运营迅速恢复,铁路客运创历史同期新高。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逐步实施,国铁集团“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推进,对干线铁路装备的安全、舒适、绿色、智能...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国际上,全球经济走势整体向好,全球“双碳”战略推进和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不断加速,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变化,行业格局带来新调整,市场需求呈稳定增长态势,市场竞争呈现新特点。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各类轨道交通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日益多元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部分区域和一些企业持续加快布局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并形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轨道交通行业新业态竞争态势日益凸显。报告期铁路运营迅速恢复,铁路客运创历史同期新高。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逐步实施,国铁集团“铁路高质量发展,率先实现铁路现代化”的推进,对干线铁路装备的安全、舒适、绿色、智能的需求更加强烈,城市轨道车辆需求多样化,用户对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也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和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结构,建立和完善全寿命周期服务体系,加快向“制造+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贡献“中车智慧”和“中车力量”。
  (一)主要业务
  1.铁路装备业务
  铁路装备业务主要包括:(1)机车业务;(2)动车组(含城际动车组)和客车业务;(3)货车业务;(4)轨道工程机械业务。
  面向全球市场,把握国内外铁路运输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以成为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目标,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的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不断满足铁路先进适用和智能绿色安全发展需要,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铁路装备业务平稳发展。持续深化中国中车与国铁集团等重点客户的战略合作,主动融入国铁修程修制改革,充分发挥造、修、服务一体化优势,深耕检修服务后市场,加快铁路装备产品全寿命周期服务能力完善和提升。
  2.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主要包括:(1)城市轨道车辆;(2)城市交通规划设计;(3)城市交通机电系统总包。
  面向全球市场,抓住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机遇,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裝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升核心竟争力,打造“六化”的标准智能市域列车和车地一体化机电系统集成等产品平台和技术平台,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巩固和扩大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整体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供应链管控优势、成本优势,大力开拓城市交通业务的前伸后延市场,不断向系统集成领域、服务领域、运维领域拓展;加强PPP项目管控,带动城市轨道车辆及相关业务发展;加快资源整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支撑下的“产品+”“系统+”业务发展,提升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3.新产业业务
  新产业业务主要包括:(1)机电业务;(2)新兴产业业务。
  机电业务,以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关键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完善技术平台和产业链建设,促进轨道交通装备等核心业务技术升级,并面向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聚焦关键系统、重要零部件等,加快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按照“相关多元、高端定位、行业领先”原则,强化资源配置,发挥核心技术优势,建设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已形成以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为重要增长极,光伏、储能、氢能、环保、工业数字、汽车电驱系统及零部件、船舶电驱动和海洋工程装备等业务为重要增长点的新兴业态。新产业稳步发展,已成为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现代服务业务
  现代服务业务主要包括:(1)金融类业务;(2)物流、贸易类业务;(3)其他业务。
  坚持“产融结合、以融促产”,聚焦主责主业,开展金融业务优化整合,加强风险防控,规范金融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建设,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产融平台持续发力,综合利用产业基金、境内外资金管理平台,为产业拓展和结构优化提供系统化金融解决方案,促进主业实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发展工业智慧物流服务,拓展工业智慧物流在中车产业链中推广应用,集采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推进“中车购”电子商务平台和中车供应链管理电子采购平台优化发展,中车“宜企拍”按照“专业、开放、创新、市场化”的原则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业务+管理”功能。
  5.国际业务
  落实中国中车“十四五”国际化经营发展规划,加快平台公司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子企业和境外公司的作用和积极性。坚持市场为王、业务先行,稳增长、强效益、促改革、优结构、激活力、增动力,积极拓展轨道交通和新产业业务国际市场领域。按照“轻资产、重效益、可持续”理念,推进境外绿地投资、合资合作等各项工作开展,完成了“五个转变”,一是从市场营销理念向为用户创造价值理念转变;二是从单一子企业营销产品向总部组织子企业营销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三是从事中、事后营销产品向事前营销方案转变;四是从营销部件向营销子系统、营销模块转变;五是从单纯的营销产品向营销“产品+”转变。践行“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维保、本地化营销”的“五本模式”,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充分发挥海外研发中心作用,不断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主要产品
  (三)经营模式
  主要经营模式:依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技术、工艺、生产能力、生产资质、独立完成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产品的制造、修理、研发生产及交付。
  1.生产模式:由于轨道交通装备、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单位产品的价值较高,其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即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这种生产模式既可以保证避免成品积压,又可以根据订单适当安排生产满足客户需求。
  2.采购模式:一般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主要采取“统一管理、两级集中”管理模式,即大宗物料和关键零部件由公司汇集各子公司的采购申请,形成集中采购计划,由公司进行统一集中的供应商管理评估、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投标管理,并进行集中订购和集中结算。其他物料等,由子公司根据生产要求制定采购计划,通过集中组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签订供货合同,实现集中采购。无论是公司还是子公司的集中采购要统一在“中车购”电子商务采购平台上完成,实现中车采购业务公开、透明以及可追溯性管理,确保生产原料供应及时,降低采购成本。
  3.销售模式:发挥行业技术优势,构建和完善各种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以响应用户需求、提供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产品和服务为宗旨,积极参与国内外用户招标或议标活动,通过投标和严格的商务谈判签订供货合同并形成订单,保质保量按期生产,最终实现销售。
  4.产业链分布情况: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具备以高速动车组、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普通客车、货车等主机企业和清洁能源装备整机企业为核心、配套企业为骨干,辐射全国的完整产业链和生产体系。
  5.价值链分布情况:公司产品价值主要分布在以生产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普通客车、货车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修理和清洁能源装备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为核心价值,以金融、类金融、融资租赁产品为补充的全方位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价值链分布体系。
  6.科技创新模式:公司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的创新思路,由以应用为中心的单一产品开发向基于技术平台的谱系化产品开发转变,形成“技术集中研究、产品联合开发、能力共建共享”的两级研发管理模式,逐步建成“开发、协同、一体化、全球布局、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两纵两横一贯通”的创新格局。
  (四)行业地位
  中国中车作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连续多年轨道交通装备业务销售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中国中车积极践行交通强国战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并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新变化,抢抓市场机遇,加快结构改革和转型升级,努力在业务布局、市场拓展、科技创新、改革创新、管理提升、产融结合、党建“金名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地位更加巩固。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0.39亿元,增幅为3.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1亿元,增幅为21.40%。

  三、风险因素
  1.战略风险
  随着国铁运输改革的持续深化,用户对产品和技术均提出了基于效益的更高层面要求,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成本要素的综合要求以及标准化、平台化、智能化的产品要求都在不断升级,铁路修程修制改革,动车组高级修、客车厂修检修周期延长,对动车组“检修+服务”带来挑战。城际铁路公司已倾向于市域铁路模式替代城际铁路建设模式。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主要目的是规范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行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影响较大。
  应对措施:及时收集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及行业规划信息,做好政策和趋势研究,积极应对政策和产业规划可能出现的变化。加强新产品开发,开拓新业务模式,积极为客户创造价值。夯实内部管理,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努力提高经营效率,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为对冲行业下行风险,城市交通业务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基本方针,谋求业务转型,全力打造“产品+”“系统+”业务模式,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打造新增量。
  2.市场风险
  轨道交通装备市场、干线铁路建设、铁路运营权全面放开,社会资本投资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意愿明显增强,国资、民资、外资企业纷纷进军轨道交通领域,跨界竞争成为常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国内铁路客货运输在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方面不断优化,市场需求可能出现结构性调整。此外,国内有的企业在轨道交通整车和零部件业务进行布局并获得订单,对中车核心业务发展将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公司在风电整机方面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应对措施:坚持系统思维,深入研究分析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发展路径,通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延伸产业链、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方式,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拓展新的商业模式。开展风电整机降本工作,提升毛利率。
  3.产品质量风险
  作为轨道交通运输装备行业核心企业,公司提供的各型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已成为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不仅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也是国家各级管理机构、国铁集团等用户高度关注的重点,如出现重大安全和质量问题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为确保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国家铁路局等行业主管机构、国铁集团等主要客户全力构建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机制,对轨道交通运输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应对措施:推动“中车Q”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强化设计环节质量安全防范,细化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规范供应商和采购产品质量管理,稳定产品实现过程质量保证能力,确保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持续开展产品源头质量问题整治,提升整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质量安全问题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4.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公司产品出口、境外投资、并购等经营活动不断增多,可能因汇率波动引发各种风险。如:国际金融环境动荡,DLS项目(境外“系统+”)回款周期长,汇率走势难以预测,可能发生汇兑损失;部分境外产品项目以小币种结算,难以实现汇率风险自然对冲;部分项目收汇时间不确定,套期保值方式受限等。
  应对措施:做好企业风险偏好管理,落实汇率风险敞口预算管控。基于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量化汇率风险暴露的限额控制。对适合套期保值的业务,用好金融衍生工具,严守套保原则,合理对冲外汇风险。
  5.境外经营风险
  部分境外国家对外资安全审查不断升级,将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纳入外国投资审查范畴。部分境外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出口订单获取,加大了在手订单执行难度。此外,境外人工短缺、海外部件供应短缺、项目成本增加等负面因素影响仍在持续,将对公司境外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研究境外国家投资审查对公司的影响,加强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查,确保投资安全。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联系,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在手订单正常执行。建立市场项目信息的长期跟踪机制,有效维护客户关系,利用中信保等政策性保险机制控制项目落地后的回款风险。
  6.产业结构调整风险
  由于历史原因影响,公司轨道交通部分板块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虽已开展多项业务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但依然存在整合融合深度不足、协同效应发挥不足、业务和管理层级过多等问题,给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诸多的困难与挑战。
  应对措施:公司已成立专门机构研究轨道交通业务板块改革方案,围绕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分析和梳理业务结构,按照差异化定位、市场化运作、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协同化发展原则,推进资源向主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对已经完成重组的企业,加强专项督导,推动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深层次融合,充分释放改革、重组成效;持续优化轨道交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公司利益最大化。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
  自成立以来,中国中车聚焦主责主业,加强战略引领,深刻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和重视,以“复兴号”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为代表的系列轨道交通装备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金名片”。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聚焦“双赛道双集群”,聚焦“一核三极多点”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和结构调整,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地位持续巩固,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低碳零碳交通装备业务快速增长,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以及产融结合、两化融合等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规模效益指标持续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列,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风电装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等进入国内前列。
  (二)创新驱动的科技能力
  中国中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创体系改革,加快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先领跑的重大跨越。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强化科研能力建设,培育形成由工程院院士、中车科学家领衔的梯次化科技人才队伍,拥有11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2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9个行业研发机构,18家海外研发中心。7款新能源机车代表车型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可实现低碳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运行。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正式发布,较传统地铁车辆减重11%。新一代智能城际(市域C型)动车组正式发布,满足在城市轨道交通和国铁干线的不同信号制式之间进行互联互通。CR400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技术提升版上线运行,采用轻量化、降噪等技术和设备集成,扩大乘客使用空间。国内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正式下线,是全球最大功率永磁直驱重载货运电力机车。全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完成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标志着氢能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取得历史性突破。新一代柔性绿电制氢系统正式发布,可开展“交/直流耦合离网制氢仿真设计”服务。全球最大功率的20MW海上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研发成功。
  (三)跨国经营的发展方向
  中国中车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契机,紧抓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新趋势,努力拓宽国际市场空间,积极应对全球化新态势、行业竞争加剧等挑战,全力推动“一核三极多点”业务全产业链“走出去”,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实现了国际化经营转型升级和稳步健康发展。2024年上半年,公司轨道交通出口业务持续巩固,“一带一路”建设再结硕果:雅万高铁开通运营8个月以来,累计发送旅客突破350万人次,跑出印尼民众幸福“加速度”;成功签约印尼国铁通勤列车项目,书写中印尼合作共赢新篇章;中老铁路动车组上线运营表现平稳,累计安全运行超200万公里,运送旅客超550万人次,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及积极示范效果;匈塞高铁首列车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泽蒙车辆段亮相,塞尔维亚总统登车参观并给予高度评价。公司持续创新国际业务商业模式,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球逐步获得认可与落地,推动巴西圣保罗TIC项目落地执行,“十四五”国际业务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走出去”模式不断成功实践,实现国际市场可持续拓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