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交易业务和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

  • 产品类型:

    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交易业务、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

  • 产品名称:

    零售经纪及财富管理 、 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 信用业务 、 投资银行业务 、 机构业务 、 国际业务 、 投资交易业务 、 期货业务 、 资产管理业务 、 另类投资业务 、 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代销金融产品;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保险兼业代理业务;销售贵金属制品。(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469.00 - 487.00 479.00 50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39.00 - 41.00 - 4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云南省(个) 6.00 - 6.00 - 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内蒙古自治区(个) 5.00 - 5.00 - 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42.00 - 42.00 - 4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吉林省(个) 4.00 - 4.00 -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四川省(个) 15.00 - 15.00 - 1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天津市(个) 3.00 - 4.00 -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宁夏回族自治区(个) 3.00 - 3.00 -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12.00 - 13.00 - 1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17.00 - 19.00 - 19.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西省(个) 16.00 - 18.00 - 20.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72.00 - 75.00 - 7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个) 6.00 - 6.00 -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 5.00 - 5.00 - 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31.00 - 31.00 - 3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西省(个) 8.00 - 8.00 - 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9.00 - 9.00 - 9.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南省(个) 10.00 - 12.00 - 1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浙江省(个) 67.00 - 67.00 - 67.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海南省(个) 3.00 - 3.00 -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北省(个) 15.00 - 15.00 - 15.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10.00 - 11.00 - 12.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甘肃省(个) 4.00 - 4.00 -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20.00 - 20.00 - 2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西藏自治区(个) 1.00 - 1.00 - 1.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贵州省(个) 2.00 - 3.00 - 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辽宁省(个) 16.00 - 18.00 - 18.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重庆市(个) 12.00 - 12.00 - 13.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陕西省(个) 6.00 - 6.00 - 6.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青海省(个) 3.00 - 4.00 - 4.00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黑龙江省(个) 7.00 - 7.00 - 8.00
融资融券:期末维持担保比例(%) 247.00 268.00 256.00 - 286.00
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元) 206.00亿 178.00亿 183.00亿 - 188.00亿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 798.00亿 793.00亿 - 938.00亿
新三板: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家数(家) - - - - 45.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公司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在公司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高效系统的战略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发展,持续扩展服务空间,坚决落实“降费让利、降低交易成本”监管要求,不断提升买方投顾精细化服务;纵深推进投行业务专业化改革,牢牢把握全面注册制机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专业能力持续夯实;聚焦投资业务提质增效,持续拓宽业务协同范...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及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公司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在公司的坚强领导和全体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高效系统的战略执行力,推动各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发展,持续扩展服务空间,坚决落实“降费让利、降低交易成本”监管要求,不断提升买方投顾精细化服务;纵深推进投行业务专业化改革,牢牢把握全面注册制机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专业能力持续夯实;聚焦投资业务提质增效,持续拓宽业务协同范围,紧密把握市场节奏调整优化资产配置,整体投资规模保持稳健;全新推进机构业务,全面提速平台化建设及全链条客户服务体系和能力;深化境内外一体化协同发展,持续探索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模式,保持公司在东南亚核心市场优势地位;推动分子公司稳健发展,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坚持风控为本、合规为先,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治理,持续强化内控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刻领会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及实体经济,充分发挥并不断完善金融国企的功能作用,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3年,公司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行业地位保持稳固,实现集团口径营业收入人民币336.4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78.79亿元;公司总资产、净资产规模稳定增长,期末总资产人民币6,632.05亿元,净资产人民币1,304.95亿元,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优秀现代投行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平稳开局。

  (二)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交易业务和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
  1.财富管理业务
  (1)零售经纪及财富管理
  2023年,A股市场行情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交投活跃度下降,与2022年同期相比,股票市场各板块降幅有所收窄,北交所年末呈现结构性增长。根据交易所数据统计,2023年沪深京三市全年股票基金交易量(不含沪股通、深股通、交易型货币基金)约人民币220.77万亿元,日均股票基金交易量人民币0.9万亿元,较2022年下降3.09%。
  2023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优化“客户分类、投顾分级、服务分层、产品多元、科技支撑”的财富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场景化经营和多渠道获客,通过“专业”+“陪伴”+“敏捷”的财富管理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做好“老百姓身边的理财顾问”。公司持续夯实零售业务基础,推进数字化经营,深耕存量盘活客户资产;持续强化客群经营能力,积极推进多渠道合作,在有效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统筹推进投资者教育与业务有机结合基础上,近距离通过专业优势陪伴客户;有效升级财富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场景布局与经营,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优势,重点培育优质客群,持续做大做强客群规模,推进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口径,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市场占有率4.79%,行业排名第3。2023年末,公司客户总数超过1,550万户,其中,公司开立的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行业排名第1,公司客户托管证券总市值人民币4.18万亿元。2023年末,公司投资顾问3,798人,较2022年末增长5.85%;公司高净值客户服务品牌“银河金熠”签约人数达5,456人,较2022年末增长156%,高净值客户签约人民币净资产突破1,60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195%。
  (2)金融产品销售业务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末,我国公募基金净值人民币275,992.96亿元,较2022年末的人民币260,311.89亿元增长6.02%。
  公司围绕“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优势,积极履行服务国家战略责任,结合市场环境持续推进产品供给侧改革,为客户提供全谱系、多层次的优质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投资顾问业务深耕买方体系建设,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资产配置和解决方案,不断丰富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全面加强分支机构业务赋能,多层次提升近距离陪伴客户的能力。2023年,公司金融产品销售规模人民币949.88亿元,较2022年增长2.64%;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连续四年增长,2023年月均值达人民币2,036.26亿元,较2022年增长6.15%。
  (3)信用业务
  根据统计,2023年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16,509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17%。其中,融资余额人民币15,79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9.33%;融券余额人民币716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25.33%。
  2023年,公司充分运用信用业务工具全面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着眼于“新形势、新格局、新要求”,全面探索业务开展“新思路、新方向、新策略”,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推动信用业务高质量发展。公司积极拥抱资本市场改革,紧跟监管政策方向,端正定位,审慎合规展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金融科技赋能,重点挖掘专业投资者和机构客户,不断丰富中小投资者服务模式,持续为个人、企业、机构等各类客户提供差异化、精准化服务及产品;不断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持续跟踪市场动态、拓展业务外延、创新业务模式,积极推动行权融资等新业务的增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信用业务+X”业务集群,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各类专业投资机构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2023年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人民币841亿元,平均维持担保比例247%;股票质押业务待购回余额人民币206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252%,整体风险可控。
  2.投资银行业务
  2023年,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全面注册制落地和IPO阶段性收紧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根据统计,2023年,我国股权融资规模人民币11,344.30亿元,同比下降32.80%。其中,IPO融资规模人民币3,565.39亿元,同比下降39.25%;再融资规模人民币7,445.75亿元(不含可交债),同比下降29.62%。2023年,我国债券发行合计人民币7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5.45%;2023年末,境内债券市场总存量达人民币155.73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人民币13.77万亿元。
  2023年,公司坚决贯彻落实新三年发展规划部署,紧密围绕打造“企业家信任的投资银行专家”的关键业务战略,纵深推进投行专业化改革,持续优化团队设置,补充配备专业人员,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协同拓展客户资源,为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股权融资业务加强项目储备,提高项目的承揽承做标准及综合服务能力,实现2单IPO项目通过交易所上市委会议;完成再融资项目4单(包括可转债融资)、新三板推荐挂牌项目10单、新三板定向发行项目2单、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项目4单;已完成发行但尚未上市的再融资项目2单,已取得股转公司同意函但尚未完成的新三板定向发行项目2单。2023年,公司股权承销金额人民币37.65亿元。
  (2)债券融资业务加强协同,进一步发掘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和中期票据业务机会,债券承销规模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根据统计,2023年公司承销债券合计1,102单,承销金额人民币3,579.54亿元,同比增长41.75%,排名行业第12。其中,公司在地方政府债、金融债品种发展势头良好,地方政府债承销金额人民币1,912.99亿元,排名行业第8;金融债承销金额人民币1,078.07亿元,行业排名第11。
  公司获评证券时报2023年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2023中国证券业服务民营企业君鼎奖”,第16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最佳投行业务精英团队(IPO项目)”、“最佳投行业务精英团队(公司债项目)”、“最具创造力项目”等奖项。
  3.机构业务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末,我国公募基金净值人民币275,992.96亿元,私募基金净值人民币203,155.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02%、0.17%,机构投资者力量持续发展壮大,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3年,公司新成立机构业务线,统筹机构投资交易、机构销售、托管外包和做市等业务一体展业,推出“银河天弓”一站式机构服务平台,重点机构客户总体覆盖率达68.4%。公司积极打造“同业、私募、企业”三个机构服务生态链,持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依托“星耀数智服务平台”和“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两大业务平台,围绕投研交易、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和股份增减持等服务,努力成为“机构客户依赖的全链条服务商”;公司推出“星善计划”公益品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共同富裕、服务实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建设“星耀管理人俱乐部”品牌,为私募客户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依托银河特色自研策略和投研分析,深化TDC(TDC是指依托银河特色自研策略和研究分析,面向适当的专业交易型投资者提供的策略服务)机构投顾,为机构和高净值客户提供专业策略服务。
  场外业务方面,公司借助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数字金融科技手段,致力于打造新一代灵活定价引擎、微信询价下单机器人、客户场外准入服务平台等系列行业领先的业务系统,不断打磨升级场外衍生品交易服务平台,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从签约准入、询价咨询到投资交易、估值结算的场外衍生品全生命周期服务。
  做市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参与高质量建设北交所,首批开通北交所股票做市权限并首批参与开展北交所做市交易,目前共为12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提供做市服务,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公司积极参与科创板股票做市和基金做市,在活跃资本市场与服务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托管与基金服务方面,公司积极开拓客户资源,推出银河托管“智托星”服务子品牌,业务规模实现持续增长。公司连续两年通过ISAE3402国际鉴证,荣获2023年《中国基金报》主办的英华奖“优秀私募托管成长券商示范机构”。截至2023年末,公司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规模人民币2,827.02亿元,同比增长5.29%;产品数量4,013只,同比增长9.26%。
  研究业务方面,公司以宏观研究带动行业研究全面发展,引入行业领军人才,发布研究报告数量同比持续增长、质量大幅提升,金股组合收益率排名位居市场前列;积极拓展并服务外部机构投资者,提高服务频次,通过研究报告、专项课题、调研、路演交流、研究沙龙、媒体发表、电话会议等多种方式,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及时高效的研究服务,促进市场信心提升;强化基金评价专业输出,服务国家公募基金基础数据建设,推出年金综合评价服务,助力养老“第二支柱”发展。
  4.国际业务
  2023年,香港股票市场持续回调,东南亚股市日均成交大幅减少。其中,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1,052亿港元,同比下降16%;香港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活动疲弱,年度股权融资总额1,507亿港元,同比下降40%;香港资本市场新股上市73家,同比下降19%,新股融资总额463亿港元,同比下降56%。
  银河国际控股坚定不移聚焦主责主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其中,经纪业务在东南亚核心区域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投资银行业务实现逆市增长,2023年完成15单港股IPO项目,承销债券133笔,荣获“2023中国证券业境外投行君鼎奖”、澳门债券市场“承销贡献奖”、中证科技中资离岸债年度机构评选“年度成长潜力奖”等多项投行大奖;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业务全产品线布局步伐加快,产品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银河国际控股完成关于银河-联昌证券国际私人有限公司(简称“银河-联昌证券”)、银河-联昌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简称“银河-联昌控股”)的第二份购买权项下交易,实现对其100%持股,有助于公司保持在东南亚核心市场的领先地位,更好发挥东南亚布局优势。
  5.投资交易业务
  2023年,公司及时把握市场节奏,调整优化资产配置,固收投资业务稳健增长,权益投资业务严控风险敞口,同时大力拓展基于客需的创新类投资交易业务,服务客户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权益投资方面。公司权益投资业务坚持“低风险+绝对收益”宗旨,其中红利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成果,为公司业绩稳定和净资产增值做出了贡献。
  固定收益投资方面。公司秉持稳健的投资策略,持续优化持仓结构,稳固利率债规模,增配稳定性收益投资品种,稳步开展ABS、票据、REITs、境外固收等投资;加强信用风险管控,挖掘信用债投资价值,提升底层资产安全边际;大力发展做市业务、报价回购,拓展表外和客需业务,以研究、交易、风险管理能力为依托,向客户输出综合投资能力。
  2023年,公司荣获中金所“国债期货上市十周年最佳贡献奖”(自营类)第一名、“国债期货优秀做市商金奖”和“国债期货优秀交易团队奖”;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本币市场交易“年度市场影响力奖”、“市场创新奖”;上交所“自营类优秀债券投资机构奖”、“优秀债券ETF做市商奖”;深交所“优秀债券投资交易机构奖”、第九届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年会“年度创新机构奖”、第八届CNABS资产证券化年会暨金桂奖“市场领先中介机构奖”、第九届结构性融资与资产证券化论坛介甫奖“优秀ABS机构投资人”、“优秀债券市场投资团队”等奖项。公司积极申请并获得沪深交易所首批债券主做市商资格,中金所30年期国债期货主做市商资格,商品期货及期权做市业务资格,成为外汇交易中心首批“债券篮子”创设及报价机构之一。2023年公司发布市场首只西部地区“地方债”债券篮子、市场首只联合做市“地方债”债券篮子;达成市场首单“CFETS银行间长三角区域债券指数”互换交易。
  衍生品投资方面。公司不断丰富金融服务矩阵,通过拓展衍生品业务,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公司积极争取并成为外汇交易中心利率期权报价机构、国开债和农发债标准债券远期报价机构、上海清算所信用违约互换集中清算报价团成员。2023年,达成公司首单、境内第二笔挂钩彭博中资美元债指数的场外衍生品交易,有效支持实体企业的境外融资业务;达成公司与实体企业首笔场外利率期权业务,满足客户更精细化的避险需求。
  6.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
  (1)期货业务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85.01亿手,同比增长25.60%;累计成交额为人民币568.51万亿元(单边),同比增长6.28%。
  银河期货持续推进业务建设,稳步提升发展质效,坚持传统经纪业务与创新衍生品业务双轮驱动,场内场外、期货现货协同发展,打造稳定发展布局。经纪业务方面,深耕产业客户,发力机构客户,强化母子公司业务协同,针对期货客群年轻化趋势,推进数字化转型,进行私域运营探索,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夯实经纪业务领先地位。资产管理方面,持续搭建和孵化主动管理产品,创新并完善低风险产品线。
  银河德睿作为银河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场外、期现等多模式创新肩负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实现创收能力的稳健增长。场外衍生品业务方面,上线微信自动询报价系统,实现权益类香草期权、商品累沽累购结构自动报价,有效提升业务承接能力并带来良好的客户体验;上线银河德睿DMA(直接市场准入)系统,可满足客户A股线性业务交易、跨境互换业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做市业务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拥有63个做市商资格,成为做市牌照最全的期货子公司之一。期现业务方面,新增碳酸锂、工业硅和化工焦等业务新品种,拓宽实体经济的服务面;通过“工厂+业务”模式,打通合金全产业链的交易业务,助力实体经济解决难点问题。
  (2)资产管理业务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证券公司受托资金规模合计人民币8.95万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8.26%。
  2023年,银河金汇继续提升投研能力,锻造以研究、投资、交易为核心的一体化能力建设,系统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多只产品投资业绩表现良好,持续受到市场认可,追求绝对收益的固收品牌特色更加凸显。同时,银河金汇加快特色产品布局,积极研发和培育权益、混合类产品,并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完成了基于ESG、红利等主题产品创设,产品谱系进一步完善,创设质效有效提升;继续发挥公司资源禀赋优势,建设全面协同、专业分工的体制机制,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生态模式;不断完善营销渠道体系,进一步拓宽对同业机构、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的覆盖范围。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上,银河金汇持续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化要素供给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和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末,银河金汇存续管理产品260只,总受托规模人民币945.66亿元。
  (3)另类投资业务
  2023年,银河源汇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坚持高科技实业投资的方向,积极布局高成长领域,多元化配置金融产品,持续强化业绩韧性,取得了较好的投资收益率。2023年新增投资5家具有自主创新属性的高科技企业,新增2个股权项目实现科创板上市发行,新增4个项目已申报IPO获交易所受理,已上市项目逐步实现退出。
  (4)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2023年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2,893家,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54,648只,基金规模人民币14.33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4.07%。
  2023年,银河创新资本立足于私募股权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独特优势,聚焦服务“五篇大文章”,努力实现业务发展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2023年新增投资金额合计人民币10.82亿元,主要投向“五篇大文章”领域,全面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三大投资主线,已完成8支子基金设立,总规模人民币61.73亿元,有力支撑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建设。截至2023年末,银河创新资本在管私募股权基金达到20支,聚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西部、东北等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备案总规模达人民币257.24亿元。2023年,银河创新资本获得母基金研究中心“省级政府引导基金最佳风控TOP30”、“最佳政府引导基金(省级)TOP30”等荣誉。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上半年,受经济复苏预期改善以及全面注册制落地等因素影响,投资者情绪升温,权益市场边际修复,证券行业展现业绩弹性,行业环境整体向好。进入下半年,资本市场利好政策陆续出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券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交投活跃度降温,证券公司自营投资、投行等业务承压。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2023年三季度未经审计母公司口径财务数据,证券行业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3,138.19亿元、人民币1,133.39亿元,同比增长3.15%和下降2.93%。证券行业规模实力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证券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分别为人民币114,429.94亿元、人民币28,940.51亿元、人民币21,308.65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45%、3.82%和1.90%。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公司持续以市场化、数字化、平台化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受人尊敬的现代投资银行。2023年,公司正式实施新一轮战略发展规划,明确“金融报国、客户至上”的战略使命和“打造国内一流、国际优秀现代投行”的战略目标,向纵深推进“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即提供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交易业务及母子公司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代理买卖股票、基金、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提供投资咨询、投资组合建议、金融产品销售和资产配置等金融服务,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及约定购回交易等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为各类型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一站式投资银行服务,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结构化融资,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及多样化融资解决方案等金融服务。
  机构业务。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主经纪商、席位租赁、托管外包及投资研究、销售与交易等。
  国际业务。通过银河国际控股、银河-联昌等业务平台,为全球机构客户、企业客户和零售客户提供经纪和销售、投资银行、研究和资产管理等服务。
  投资交易业务。以自有资金从事权益类证券、固定收益类证券、大宗商品及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交易,并为客户的投融资及风险管理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聚焦“客户需求”、“专业发展”、“协同创收”,将期货业务、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另类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这些子公司业务平台与前述五大业务线主动进行融合,强化业务协同、资源对接,持续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汇金公司旗下重要的证券金融平台及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国家队”,公司可以及时把握国家发展大政方针,享受资源协同便利。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建立了显著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公司拥有稳健的经营管理。公司始终坚持风控为本、合规为先,坚持审慎稳健的风险偏好,坚持“三不一究”
  的合规理念,以优化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为统领,以内控有效协同为支撑,不断完善内控管理的专业工具,健全覆盖子公司、表外业务的穿透式全覆盖风险管理运行机制,持续提升内控管理的主动性、专业性、前瞻性,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公司拥有特色的业务体系。公司以零售业务见长,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覆盖分公司和营业部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股票经纪、金融产品代销、信用业务及期货业务位居行业前列,凭借线下网络和客户规模优势获取财富管理转型先机,保持零售业务服务领先。公司将东南亚地区作为国际业务的发展重点,打造完善的国际服务链条,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核心区域市场份额前三,海外业务成熟度逐步提升,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三)公司拥有优良的品牌形象。公司成立时是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国有独资证券公司,目前仍是国有控股比例最高的头部券商,并分别于2013年、2017年实现H股和A股两地上市,多次获得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颁发的荣誉称号。公司核心业务市场排名长期保持行业前列,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及服务实体经济,助力资本市场形成内生稳定机制,主动融入“双循环”格局,在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居民财富管理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公司拥有广泛的渠道网络。公司持续深耕国内市场,通过多年布局,截至报告期末,设立了37家分公司、469家证券营业部,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能够近距离满足各类型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随着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公司通过联昌并购项目将国际业务网络从中国香港延伸覆盖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英国等地,全方位进入东南亚市场,成为在亚洲地区网络最广的中资券商。
  (五)公司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总数突破1,550万户,客户托管证券总市值人民币4.18万亿元。受益于良好的客户基础,公司各业务线之间有显著的协同增长潜力。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632.05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6.0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为人民币1,304.66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7.16%。2023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6.44亿元,同比增长0.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78.79亿元,同比增加1.4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52%,同比减少0.70个百分点。
  (一)主营业务分析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6.44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人民币0.02亿元,增幅为0.01%。主要科目变动如下:利息净收入较2022年度下降19.38%,主要由于信用类业务利息收入减少以及融资利息支出增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2022年度下降12.80%,主要由于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减少;投资收益较2022年度减少56.37%,主要由于处置金融工具取得投资收益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较2022年度增加,主要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汇兑收益较2022年度变化主要由于汇率波动影响;其他业务收入较2022年度下降0.69%,主要由于银河德睿大宗商品销售业务收入减少;资产处置收益较2022年度增长,主要由于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增加。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本集团营业支出人民币254.28亿元,较2022年度减少人民币2.67亿元,降幅为1.04%。主要科目变动如下:信用减值损失较2022年度下降78.09%,主要由于预期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较2022年度增加,主要由于银河德睿大宗商品销售业务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增加;其他业务成本较2022年度下降2.23%,主要由于银河德睿大宗商品销售业务成本减少;营业外收入较2022年度下降82.16%,主要由于非经营性政府补贴收入减少;营业外支出较2022年度增加,主要为计提未决诉讼项目预计负债等营业外支出增加;所得税费用较2022年度增加23.35%,主要由于应税利润增加。少数股东损益较2022年度增长462.35%,主要由于子公司产生的少数股东权益增加。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42.61亿元,较2022年度减少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750.59亿元,其中:回购业务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251.39亿元;融出资金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206.10亿元;代理买卖证券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06.2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负债及衍生金融工具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人民币80.41亿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60.38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378.01亿元,主要由于其他债权投资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人民币419.91亿元。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报告期内,本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70.31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145.73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发行长期限债券收到的现金流入同比增加。
  2.收入和成本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6.44亿元,较2022年度增加人民币0.02亿元,增幅为0.01%,营业支出人民币254.28亿元,较2022年度减少人民币2.67亿元,降幅为1.04%。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地区模式情况的说明:主营业务分行业板块看,本集团报告期内经营业绩主要来源于财富管理业务、投资交易业务、国际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业务及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等。其中:财富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91.29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7.13%;投资交易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58.26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7.32%;国际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20.06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96%;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4.2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27%;机构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3.8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14%;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营业收入人民币172.0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1.15%,其中银河德睿大宗商品销售业务收入人民币148.9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44.26%。
  主营业务分地区看,北京、浙江、广东、上海及海外地区等地区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居前。
  2023年,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营业支出人民币48.10亿元,同比上升0.56%;投资银行业务营业支出人民币3.72亿元,同比上升3.65%;机构业务营业支出人民币2.09亿元,同比增长18.99%;国际业务营业支出人民币16.81亿元,同比下降5.61%;投资交易业务营业支出人民币3.90亿元,同比上升58.21%;其他母子公司一体化业务营业支出人民币161.74亿元,同比下降3.11%;其他业务营业支出人民币17.92亿元,同比上升8.61%。
  2023年,报告期内本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变动净额为人民币-110.97亿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121.7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动额同比减少人民币232.68亿元,同比下降191.18%,主要由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442.61亿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307.99亿元,净流入同比减少人民币750.59亿元,主要由于信用类业务、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和交易性金融工具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2023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60.38亿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217.63亿元,净流量同比增加人民币378.01亿元,主要由于其他债权投资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2023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170.31亿元,2022年同期为人民币24.58亿元,净流量同比增加人民币145.73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公司发行长期限债券收到的现金流入同比增加。
  (二)非主营业务导致利润重大变化:

  (三)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资产及负债状况
  (1)资产结构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6,632.05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6.08%。其中:货币资金为人民币1,136.25亿元,占总资产的17.13%;结算备付金为人民币279.00亿元,占总资产的4.21%;融出资金为人民币912.18亿元,占总资产的13.75%;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人民币2,061.83亿元,占总资产的31.09%;其他债权投资为人民币973.58亿元,占总资产的14.68%;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为人民币451.73亿元,占总资产的6.81%。本集团资产流动性良好、结构合理。此外,根据会计政策,本集团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金融工具计提相应减值并确认损失准备,资产质量良好。
  (2)负债结构
  报告期末,本集团总负债人民币5,327.11亿元,扣除代理买卖证券款和代理承销证券款后,自有负债为人民币4,124.49亿元。其中:自有流动负债人民币3,358.31亿元,占比81.42%;自有非流动负债人民币766.18亿元,占比18.58%。自有负债主要为应付短期融资款人民币264.10亿元,占比6.40%;交易性金融负债人民币396.54亿元,占比9.61%;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人民币1,613.53亿元,占比39.12%;应付债券(长期次级债、长期公司债和长期收益凭证等)人民币1,005.46亿元,占比24.38%;其他负债人民币451.57亿元,占比10.95%。本集团的资产负债率75.97%,负债结构合理。本集团无到期未偿付债务,经营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强,长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性良好。
  2.境外资产情况
  (1)资产规模
  其中:境外资产375.7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67%。
  3.截至报告期末主要资产受限情况
  公司所有权或使用权受到限制的资产主要为公司在融资业务中设定质押的金融资产。

  (四)行业经营性信息分析

  (五)投资状况分析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报告期内,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公司对银河国际控股、银河源汇、银河创新资本等子公司进行增资,银河国际控股进一步收购银河-联昌股权,具体情况如下:
  1.2022年10月27日,公司董事会通过《关于提请审议向银河源汇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有关事宜的议案》,同意公司向银河源汇增资人民币20亿元。2023年1月,银河源汇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50亿元,公司向银河源汇划拨人民币10亿元增资资金。
  2.2022年10月27日,公司董事会通过《关于提请审议向中国银河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增资有关事宜的议案》,同意公司向银河国际控股增资港币16亿元。2023年12月,上述增资完成,银河国际控股股本增加至港币86亿元。
  3.根据公司董事会2019年2月26日审议通过的《关于提请审议向银河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2023年7月,公司完成向银河创新资本增资人民币5亿元,银河创新资本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15亿元。
  4.根据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提请审议“联昌并购项目”有关事项的议案》,银河国际控股向联昌集团收购CGS-CIMBSecuritiesInternationalPte.Ltd.的25.01%已发行股本及CGS-CIMBHoldingsSdn.Bhd.的25%已发行股本的交易已于2023年12月29日完成交割,银河国际控股分别持有银河-联昌证券以及银河-联昌控股100%的已发行股本。
  (六)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1.银河期货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45亿元,本公司持有100%的股权,主要业务范围为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资产管理、基金销售。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河期货总资产为人民币866.38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65.72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64.66亿元,净利润人民币5.03亿元。
  2.银河创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5亿元,本公司持有100%的股权,主要业务范围为资产管理、项目投资和投资管理等。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河创新资本总资产为人民币18.34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16.65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0.01亿元,净利润人民币-0.24亿元,归母净利润人民币-0.29亿元。
  3.中国银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港币86.00亿元,本公司持有100%的股权,主要业务范围为通过多家子公司在中国香港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英国、美国和毛里求斯等国家提供证券及期货经纪、研究分析、投资银行、融资融券、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外汇交易以及衍生产品等服务。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河国际控股总资产人民币375.23亿元,净资产人民币81.65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0.06亿元,净利润人民币2.48亿元。
  4.银河金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本公司持有100%的股权,主要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河金汇总资产为人民币17.13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13.92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39亿元,净利润人民币0.42亿元。
  5.银河源汇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亿元,本公司持有100%的股权,主要业务范围为使用自有资金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或投资于与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相关的其他投资基金。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截至2023年12月31日,银河源汇总资产为人民币46.09亿元,净资产为人民币43.41亿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2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89亿元。
  (七)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合并了116家结构化主体,这些主体包括资产管理计划、合伙企业及基金等。在确定结构化主体是否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时,本集团需要根据相关合同条款,综合考虑拥有的相关权力、取得的投资收益和管理费收入等全部可变回报,以及作为管理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被替换等因素作出综合判断。本集团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认定对部分结构化主体拥有控制权,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报告期末,上述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归属于本集团的权益为人民币386.85亿元。
  (八)主要的融资渠道、为维持流动性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和相关的管理政策,融资能力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本公司长期保持稳健的财务政策,注重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融资渠道顺畅。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用拆借、回购、短期融资券、短期收益凭证、转融通等手段,筹集短期资金。同时,公司可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需求,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次级债券、永续次级债等其他主管部门批准的方式融入长期资金。目前,公司已在多家商业银行取得综合授信额度,公司可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综合使用上述债务融资工具融入资金。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已获得的授信额度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
  (九)重大资产处置、置换、剥离情况及这些活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无。
  (十)其他
  1.报告期内,公司营业部、分公司、子公司新设及处置情况
  (1)证券营业部处置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关于取消或调整证券公司部分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公告》,完成了18家营业部撤销工作,分别是盘锦市府大街证券营业部、青岛哈尔滨路证券营业部、祁县新建北路证券营业部、东莞东骏路证券营业部、池州石城大道证券营业部、天津鲁能国际中心证券营业部、上海翔川路证券营业部、西宁夏都大街证券营业部、贵阳北京路证券营业部、佛山南庄帝景北路证券营业部、翼城解放街证券营业部、德州大学西路证券营业部、汝州证券营业部、信阳北京路证券营业部、丹东财神庙街证券营业部、上海徐汇区漕溪北路证券营业部、岳阳建湘路证券营业部、佛山顺德外环路证券营业部。
  (2)分公司、营业部迁址情况
  公司持续进行营业网点布局调整和优化,报告期内完成分支机构同城迁址共计52家,其中分公司6家,证券营业部46家。分别是重庆分公司、湖南分公司、中山分公司、广东分公司、海南分公司、江西分公司、长沙芙蓉中路证券营业部、廊坊永兴路证券营业部、泉州崇福路证券营业部、青岛即墨区墨城路证券营业部、广州天河北路证券营业部、上海浦东新区银城路证券营业部、上海纪念路证券营业部、北京亦庄证券营业部、晋城黄华街证券营业部、阜新西山路证券营业部、宁波奉化长汀路证券营业部、广州阅江中路证券营业部、佛山顺德龙江东华路证券营业部、天津水上公园北道证券营业部、深圳前海证券营业部、晋中定阳路证券营业部、杭州建国北路证券营业部、杭州东宁路证券营业部、苏州三香路证券营业部、广州海明路证券营业部、安吉递铺中路证券营业部、广州黄埔大道证券营业部、北京陶然桥证券营业部、北京丰台科技园证券营业部、漳州台商投资区万益广场证券营业部、青岛开发区证券营业部、莆田幸福路证券营业部、南京双龙大道证券营业部、重庆渝中证券营业部、海口国兴大道证券营业部、洪洞虹通大道证券营业部、成都龙腾路证券营业部、海宁文宗南路证券营业部、成都日月大道证券营业部、青岛秦岭路证券营业部、北京望京证券营业部、北京团结湖证券营业部、南昌高新大道证券营业部、上海宝山区上大路证券营业部、广州长堤证券营业部、厦门湖滨东路证券营业部、济宁供销路证券营业部、北京大望路证券营业部、温岭中华路证券营业部、徐州软件园路证券营业部、上海临港新片区香竹路证券营业部。
  2.账户规范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落实账户规范管理长效机制,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客户账户管理办法》、《客户资料管理实施细则》及《柜台经纪业务操作流程》等制度规范,实现账户信息集中核查及影像集中管理,确保新开账户符合合格账户标准;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休眠账户激活及不合格账户规范手续,保证账户规范业务有序开展。
  报告期内,各分支机构无风险处置账户,公司原有不合格账户规范及小额休眠账户激活等工作有序进行。报告期末不合格资金账户1,783户,规范不合格资金账户3户;激活小额休眠资金账户5,397户,年度新增小额休眠账户0户,期末小额休眠资金账户2,541,173户(其中:参照休眠账户管理的纯资金账户535,459户)。另外,公司期末司法冻结资金账户333户,增加33户。
  3.报告期内业务创新及风险控制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创新,获得了商品期货及期权做市业务资格和科创板做市业务资格等相关业务资格。
  为保障创新业务安全运行,公司重视从源头把控风险,完善新业务新产品风险管理制度机制,采取各项主动控制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了前置评估、持续监测及跟踪管理相结合的全流程管理,具体包括:
  (1)业务开展前的可行性评估
  在创新业务开展前期,公司业务部门首先进行风险自评估,对创新业务的运作模式、主要风险点、估值模型、风险计量模型、压力情景下潜在损失、配套风险应对措施及突发情形下的业务连续性管理预案等进行全面分析;公司风险、合规等部门或受邀外部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针对法律法规、风险偏好、风险管理基本假设、风险点控制、风险模型等方面进行独立评估。公司综合考虑各方评估结果,决策创新业务开展,并明确业务上线条件以及相关限制性要求。
  (2)业务上线前的风控准备
  公司所有创新业务经过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需满足相应的风控条件后方可上线运行。基本的风控条件包括:取得业务开展资格及公司经营管理层授权、建立配套的制度流程体系,在符合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市场、信用、操作、流动性等各专业类型风险管理办法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创新业务,通过配套制定必要的风险管理指引、细则、工作流程等,明确业务风控标准,规范风险管理流程;适用的风控指标体系,将创新业务纳入公司分级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针对其风险特性制定相应风控指标并设定限额,对创新业务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必要的人员与系统支持保障,匹配业务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设完善业务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为创新业务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3)业务上线后的持续跟踪管理
  创新业务上线运行后,即被纳入公司日常风险管理体系,进行风险计量、监控、评估、报告。公司高度重视风险过程管理,持续跟踪风险变化趋势,对发现的异常风险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创新业务运行过程中,公司持续评估各项风控措施是否匹配业务风险特征,并根据创新业务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水平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配套的制度流程、风险限额、风控标准、系统功能等,以适应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需求;对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问题根源及其影响,研究制定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保障业务持续稳健运行。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国际宏观形势更趋复杂,地缘政治冲突持续,预计全球经济复苏将依旧疲软,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走势将进一步分化。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消费市场活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行,但仍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未来,预计我国资本市场将持续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促进投融资协调发展,激发财富效应,提升A股吸引力;股票发行注册制将持续走深走实,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政策框架不断深化,不断加大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2024年,伴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推进和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预计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投资价值持续提升。
  (二)公司发展战略
  报告期内,公司开始全面实施2023-2025战略发展规划,将自身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融合,遵循行业发展逻辑,统筹公司资源禀赋,擘画改革发展蓝图。新战略规划以“金融报国、客户至上”为企业使命,以“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引领者’、实体经济的‘服务者’、机构客户的‘护航者’、双循环格局的‘推动者’、资本市场的‘示范者’”为企业愿景,以“打造受人尊敬、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投行”为长期战略目标,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推动公司向综合性、全能型投资银行迈进。新战略规划遵循五条战略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强化证券行业“国家队”的使命担当;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四是坚持全面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现代投行建设;五是坚持严守合规风控底线,始终确保行稳致远。
  新战略规划开创性提出打造“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构建“三化一同”的体制机制,“五位”即:老百姓身边的理财顾问、企业家信任的投资银行专家、机构客户依赖的全链条服务商、国际市场综合的业务供应商、资本市场专业的投资交易商;“一体”即:母子公司一体化的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三化”即:市场化、平台化、数字化;“一同”即全面协同。“五位一体”、“三化一同”是公司本轮战略规划的关键举措;是根据现有环境以及公司资源禀赋谋划的竞争举措;是公司本轮战略规划经过数轮研讨之后达成的宝贵共识。新战略规划凝聚着所有员工的智慧结晶,力争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经过全体员工的持续努力,在三年后成为一家:各项业务发展相对均衡,没有突出业务短板,没有重要牌照资格短板,能够高效、敏捷为境内外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投资银行;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激励机制、金融科技、风控体系达到较高标准,具备较好经营风险能力和相应容错机制的现代投资银行;广大员工以在公司工作而自豪(包括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优良的工作环境),且能够持续得到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现代投资银行;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践行“金融报国、客户至上”理念,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具有良好政治生态和优秀企业文化的现代投资银行。在此基础上,新战略规划提出六大重点保障与支持措施:资本规划、组织架构、人才队伍、科技赋能、内控体系、企业文化,以“党的领导”为战略规划落地的政治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分解落实,强化执行评估,确保新战略规划得到有效执行,真正实现传统券商向现代投行的转变。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新战略规划的攻坚之年,公司把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深入推进战略发展规划执行落地;以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严守合规风控底线为根本遵循,全力以赴以“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三化一同”的体制机制进行从传统券商向现代投行的转型;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发挥“功能性”,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打造现代一流投行。在公司战略规划开局顺利、经营业绩保持稳健的基础上,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则,轻资本业务围绕“抓改革、引人才”加大投入,拿出实招硬招,扎扎实实、心无旁骛地做优做强做专“看家本领”;重资本业务围绕“控规模、优结构”推动渐进式转型,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在总量适度前提下提高发展质量,为轻重资本业务均衡发展打下基础。
  在业务经营方面,财富管理业务坚定站稳人民立场,稳妥应对费率下调影响,多措并举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持之以恒培育买方投顾能力、做大管理资产规模,打造银河大财富品牌;投资银行继续深入推进专业化改革,聚焦定价销售水平提升,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展客户基础,扩大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市场份额,巩固发展公司北交所业务优势特色;机构业务以客户综合需求为导向,逐步推动“1+N”机构客户服务模式,强化“银河天弓”机构业务品牌建设,形成不同场景下各类客群的服务范式,建立机构业务生态良性循环;投资交易业务巩固传统自营,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提升组合资产质量,以自营业务发展形成的专业能力赋能客需业务;国际业务继续推进境内外一体化协同,加强对境外机构的统筹管理,夯实跨境业务发展基础,提升跨境业务能力。
  在金融科技支撑方面,贯彻落实金融科技“星计划”,保持饱和式信息技术投入,进一步加强IT统筹和整体推进力度,在对五大业务领域数字化横向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技术与业务融合向纵深发展,打造数字金融领域的拳头产品和明星应用。
  在全面风险管理方面,坚持审慎经营,加强风险源头管控,优化风险管理政策,合理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目标,持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风险穿透管理力度。
  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公司发展战略与服务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持续巩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做法成效,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效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要求,深入开展ESG理念的绿色投融资、绿色研究等业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帮扶工作重要指示和“十四五”规划相关要求,继续开展农村帮扶工作。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围绕继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切实防控重大风险两大目标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持续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基础机制,强化新业务新产品、估值管理、内部评级管理、统一授信、风险事件复盘、风险排查、风险报告管理等领域风险防控机制;紧跟市场加强风险监测、分析,综合运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手段加强前瞻研判,评估审视风险偏好,动态优化调整各级风险限额,保障业务发展的同时降低边际增量风险;持续加大数据治理、系统建设、风险计量等领域的人才和资源投入,推进风险管理专业管理工具进一步丰富,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持续建设适应现代投行要求的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业务风险评估、排查与管控,有效应对硅谷银行、瑞士信贷等外部突发风险事件。报告期内,公司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重大业务风险。
  1.影响公司经营的主要风险
  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报告期内,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保障了经营活动安全开展。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证券价格、利率、汇率等不利变动而导致所持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发生波动导致公司发生潜在或事实损失的风险,包括证券价格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主要通过敏感性和VaR等专业性指标来衡量,通过设置风险敞口、规模、集中度、损失限额、敏感性、VaR等风险限额,对限额指标进行计量、监控、动态调整来管理市场风险。截至报告期末,集团VaR(1D,95%)为人民币3.01亿元。
  ①证券价格风险
  证券价格风险指因股票、商品等证券市场价格变动(利率风险或汇率风险引起的变动除外)而引起的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变动导致公司持仓发生损失的风险。
  公司的证券价格风险主要来自自有资金投资、做市等业务持仓。为有效控制该风险,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运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有效的风险对冲;二是实施严格的风险限额管理,控制好风险敞口、规模、集中度、损失限额、VaR、敏感性等指标,对风险限额等指标实施风险监控、计量、分析、评估、报告,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并定期或不定期结合市场、业务变化以及风险特征变动等调整风险限额,以应对风险潜在变化;三是采用量化分析方法及时评估风险,结合情景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绩效归因、压力测试等方法对证券组合的风险进行动态、前瞻性评估。
  ②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指因无风险利率、信用利差、收益率曲线形态、基差变动等不利变化等引起固定收益类资产及衍生品亏损的风险。公司涉及利率风险的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结算备付金、存出保证金及债券等。公司利用DV01等敏感性指标作为监控利率风险的主要工具,通过优化配置固定收益品种的久期、凸性等来控制投资组合的DV01等指标,采取国债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将利率风险控制在可控、可承受范围内。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的利率风险可控。
  ③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指由于汇率不利变动而导致公司持仓发生损失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国际业务、跨境业务,公司主要采取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对冲、设置汇率风险敞口限额等合理有效的措施管理汇率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因融资方或交易对手未能按期履行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主要采用事前评估和事后跟踪的办法管理信用风险。在事前评估阶段,公司持续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加强授信管理,优化信用风险限额体系,严格执行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切实把控前端风险,充分运用同一客户管理工具,有效防范客户集中度风险。在存续期管理阶段,公司定期评估和监控信用风险,持续跟踪影响客户信用资质的重大事项,并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授信额度;不断提升信用风险计量能力,密切监控信用风险敞口;实施常态化风险排查,加强风险分类管理,持续提升风险预警预判能力,及时发现、报告、处置违约风险,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或预案。
  报告期内,公司债券投资信用风险偏好相对稳健,信用债投资主体以央企、国企为主,AA+级(含)以上占比约96.36%,整体信用等级较高,违约风险较低。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存量负债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47%,股票质押回购交易负债客户平均履约保障比例为252%。公司总体信用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日常运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导致无法正常履行支付、结算、偿还、赎回等与金融负债有关的义务的风险。
  为有效应对和管理流动性风险,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并持续优化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每日计量并监控公司流动性风险情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报告;二是不断优化流动性风险计量模型,提高指标的精确性和前瞻性;三是开展定期压力测试,分析评估公司和业务部门在压力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四是开展定期应急演练,持续加强公司流动性应急能力;五是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体系,并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银行授信等实现资本补充渠道的多样化;六是加强对大额资金运用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实现资金的集中调度和流动性的统一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的流动性风险可控,优质流动性资产和储备较为充足,各项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因公司流程不完善、人员操作不恰当、系统故障等内部问题,或由自然灾害、欺诈等外部事件带来损失的风险。
  为有效管控操作风险,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将操作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业务流程环节和具体岗位;通过政策宣导、风险培训、案例警示等手段,培育全员操作风险意识,构建全员参与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立操作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测、控制或缓释、报告等机制,强化应用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RCSA)、关键风险指标管理(KRI)、操作风险事件收集(LDC)三大管理工具,建立三大工具联动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管理;对操作风险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对于中等级及以上的操作风险事件、关键风险指标超限、或经评估存在中等级及以上剩余风险的流程,要求各相关单位建立行动计划并切实整改;对于操作风险事件频发领域,组织自查或启动专项评估,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通过制度、机制、系统的不断优化,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减少操作风险事件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建立内控监督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实现风险信息和监督成果通过系统平台共享,提升内控联动和工作质效,以操作风险管理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操作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5)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是指公司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带来的数据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的风险,以及公司网络运营技术导致业务中断从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等风险。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保护投资者个人信息安全,公司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完善投资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充分利用各类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同城灾备和异地备份的容灾体系,确保网络物理环境安全;采用数据备份技术和硬件冗余备份技术,提高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安全。采取网络规划与隔离、信息系统安全基线、网络准入、办公终端管控等多重措施,加强关键节点信息安全管控;在网络边界部署防火墙、应用防火墙、流量安全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部署防病毒和数据防泄露系统,防范恶意网络攻击与数据泄露风险;定期对重要系统开展安全漏洞扫描工作,对公司重要系统进行分等级保护、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制定完善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组织针对公司员工、投资者等各种形式的安全意识培训。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可控,公司重要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保障公司业务平稳开展、保护投资者个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2.公司已或拟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应用,持续推进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行贯穿全程的风险管理,同时以并表管理为抓手切实推进集团化风险管理工作深入,为公司持续稳健经营保驾护航。
  (1)深化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董事会、经营管理层自上而下高度重视风险管理,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站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高度,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践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要使命,组织领导深化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增强风险管理保障,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公司建立并实施集团风险偏好,匹配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需要优化分级的风险限额体系,持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流程,加强前端风险评估把控,过程中做好T+1风险计量监控,强化风险排查、预警、处置、复盘、问责闭环管理,进一步深化对子公司垂直风险管理,持续建设适应现代投行要求的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2)强化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应用
  公司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加强风险评估和计量手段,强化风险管理方法工具应用,及时充分识别风险,审慎评估各类风险,持续监测风险情况,积极有效应对风险,及时全面报告风险。报告期内,公司优化模型管理机制,提升对计量模型的评估和验证,加强对雪球等复杂场外衍生品模型和参数管理;不断完善资产变现模型、动态现金流模型、多情景流动性压力测试等模型,提升对公司流动性风险指标的计量和评估能力;推动风险绩效归因分析和风险监控功能建设,提升市场风险计量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同一客户同一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与推广应用,优化风险预警模型与系统建设,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机制,有效执行资产风险等级分类管理机制;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新业务新产品前端操作风险评估,推进RCSA关键业务流程全覆盖,提升KRI有效性,建立LDC与RCSA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提质增效。
  (3)加强风险管理信息智能化建设
  公司依托“数据中台”建设集团风险数据集市,支持集团风险数据集中整合及统一管控,实现母子公司各类风险数据全面、及时、准确的采集与处理。在此基础上,搭建专业化风险管理系统集群,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支持各类风险计量、监控、预警、报告等工作。搭建全面风险管理平台,实现集团风险信息集中汇总及多维度展示与报告。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建成投产新一代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同一业务同一客户及风险预警三大风险管理系统,持续扩展与优化集团风险数据集市、市场风险计量平台、信用内部评级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融资类业务风险监控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并表管理系统、经济资本计量系统、全面风险管理平台等,建成统一风险管理门户整合集团风险管理数字化资源,支持提升风险计量、识别、预警、处置能力及风险管理效能。此外,公司持续提升自主研发比例,稳步推进各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及功能完善,有效支持集团化风险管理工作。
  (4)实行贯穿全程的风险管理
  公司对各项业务实行贯穿全程的风险管理,包括业务开展前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流程设计、风险控制指标设计及阈值设置、风险管理配套制度设计以及相应的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建设等环节,以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事前评估审核,事中风险计量、独立监控、风险排查、风险报告,事后进行风险考核、风险复盘、风险处置、问责等,使风险管理有效贯穿业务全流程。
  (5)深化“全覆盖、穿透式”垂直风险管理
  公司在集团统一风险管理框架和集团风险偏好内,结合各子公司经营及风险特征推进实施差异化风险管理。前置评估子公司基础制度、重要限额、重大投资决策、新业务及新产品等重要风险环节,有效控制子公司关键风险;将各级子公司纳入集团风险并表管理,持续深化母子公司数据采集和应用,将子公司风险纳入T+1集团统一风险计量、监测及报告,推进集团统一内部评级、同一客户同一业务管理、统一授信管理覆盖应用至子公司;建立母子公司日常对接沟通机制,落实对子公司首风等关键风险岗位人员垂直管理,针对性实施境外子公司关键岗位人员派驻,切实保障子公司垂直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五)动态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立情况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机制,制定了《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工作;建立并持续优化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风险控制指标的动态监控、预警及分析,及时报告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确保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始终满足监管部门要求;建立风控指标预警机制,设置指标的公司内部预警线,强化风控指标前瞻管控。2023年,公司净资本保持稳健,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资产负债的匹配管理,确保公司流动性安全、合理资产定价、优化资产配置等工作,努力提高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公司建立了净资本动态补足机制和长期补足规划,公司通过发行收益凭证、短期融资券等筹措短期资金提高流动性覆盖率,并通过发行长期公司债、次级债等方式补充长期可用稳定资金,提升净稳定资金率,从而确保公司业务发展与抗风险能力的动态平衡。公司做好资本配置和债务融资安排,当资本充足目标持续下降或存在潜在大幅下降因素时,根据市场条件适时启动融资计划,以保障资本充足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发行的长期次级债存续8只,永续次级债6只,补充附属净资本人民币327.28亿元。报告期内,本公司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持续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六)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公司建立以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为主体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上层机构,按照「三道防线」建立公司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基层机构,将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纳入统一体系,对其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垂直管理。
  1.董事会及下设专门委员会
  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董事会是本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会通过其下设的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行使部分风险管理职能。
  (1)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
  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协助董事会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基本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拟定公司总体的风险偏好,对重大风险事项进行评估,对风险管理实施情况和相关高管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向董事会定期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督促经营管理层执行风险管理政策。
  (2)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负责①审查公司会计信息及其他重大事项的披露,审核公司重大会计政策及实际执行情况,监督公司重大财务决策和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②审计和评价公司内部控制系统;
  ③制订本公司内部审计发展规划,审批年度审计计划;
  ④在董事会领导下开展关联交易控制和日常管理工作;
  ⑤监督管理层对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
  ⑥检查、监督和评价公司内部审计工作;
  ⑦就外部审计机构的委任及罢免等事宜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批准外部审计机构的薪酬及聘用条款,处理有关外部审计机构辞职或辞退的问题;
  ⑧检查并监督外部审计机构是否独立客观及审计程序是否有效;
  ⑨制定委聘外部审计机构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政策并执行;
  ⑩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
  2.监事会
  监事会承担风险管理的监督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对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履行风险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督促整改。
  3.经营管理层
  经营管理层承担风险管理的主要责任,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履行以下风险管理职责:
  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并适时调整;
  ②建立健全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③制定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以及重大风险限额,确保其有效落实;
  ④定期评估公司整体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管理状况,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董事会报告;
  ⑤建立涵盖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
  ⑥建立完备的信息技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⑦风险管理的其他职责。
  首席风险官、合规总监是公司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工作的负责人,由董事会聘任。首席风险官是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负责人,负责监督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实施,组织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首席风险官向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报告风险管理情况及潜在风险隐患等。合规总监是公司合规管理的负责人,对公司及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合规总监发现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合规风险隐患的,向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整改。
  4.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
  公司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承担风险管理第一责任,执行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各类风险,及时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应对和报告相关风险。公司在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设置了专/兼职的风险管理人员和合规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部门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统筹管理集团面临的风险,对总体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独立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法律合规部门对公司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督、检查和报告的支持部门,负责为各部门、分支机构提供法律法规专业支持服务,为公司合规经营提供保障。
  案件防控部门承担公司案件防控管理职责,牵头负责公司案件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推动和监督评价,建立完善并落实公司案件防控工作体系和案件管理工作体系,防控案件风险发生。
  办公室负责及时发现、识别并报告声誉风险,提出处置声誉事件的综合建议,控制声誉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指导、协调、监督其他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落实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对公司战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
  内核部门通过公司层面审核的形式对投资银行类项目进行出口管理和终端风险控制,履行以公司名义对外提交、报送、出具或披露材料和文件的最终审批决策职责;履行投资银行业务内核委员会常设办事机构职责。
  财务资金部门负责公司的资金调配与流动性管理。
  审计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独立、客观的审查和评价,发现问题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整改,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
  纪检部门负责对风险管理工作中因履职尽责不到位导致的风险事件,根据其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信息技术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报告及应对,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
  人力资源部门、结算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在其各自职权范围内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主要负责对人力资源流失、结算等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和报告。
  各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风险偏好和制度框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结合自身的资本实力、风险承受能力、业务复杂程度等,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和风控指标体系,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子公司应全面了解并在决策中充分考虑与业务相关的各类风险,及时识别、评估、监控、应对和报告相关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