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煤炭业务、煤化工业务、煤矿装备业务以及金融业务。

  • 产品类型:

    自产商品煤

  • 产品名称:

    动力煤 、 炼焦煤 、 聚烯烃 、 尿素 、 甲醇 、 硝铵 、 买断贸易煤

  • 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煤炭开采(有效期以各煤矿相关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准);一般经营项目:煤炭批发;煤炭、铁路、港口、新能源项目的投资与管理;煤化工、煤焦化、煤层气、电力生产、电解铝生产和铝材加工的投资与管理;煤矿机械设备研发、制造与销售;工程设计、勘察、建设施工、招投标代理、咨询服务等;进出口业务;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物业管理;焦炭制品、化肥、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及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16 
业务名称 2024-02-29 2024-01-31 2023-12-31 2023-11-30 2023-10-31
产值:煤矿装备(元) 8.90亿 9.40亿 9.30亿 7.10亿 9.90亿
产量:尿素(吨) 18.70万 10.10万 17.90万 17.30万 18.20万
产量:甲醇(吨) 16.00万 11.50万 14.60万 13.80万 16.00万
产量:硝铵(吨) 2.80万 5.30万 4.80万 6.20万 6.00万
产量:聚丙烯(吨) 6.50万 6.30万 6.10万 5.80万 6.20万
产量:聚乙烯(吨) 6.70万 6.50万 6.60万 6.30万 6.50万
销量:商品煤(吨) 1828.00万 2162.00万 2344.00万 2316.00万 2353.00万
销量:尿素(吨) 22.40万 14.90万 15.10万 13.40万 15.60万
销量:甲醇(吨) 14.80万 11.10万 15.00万 14.70万 15.70万
销量:硝铵(吨) 3.00万 5.20万 5.00万 6.10万 6.20万
销量:聚丙烯(吨) 5.00万 6.00万 6.50万 6.50万 5.40万
销量:聚乙烯(吨) 4.80万 6.50万 6.50万 5.80万 6.70万
销量:自产商品煤(吨) 981.00万 1144.00万 1166.00万 1085.00万 1173.00万
产量:商品煤(吨) 1042.00万 1148.00万 1081.00万 1115.00万 1109.0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32.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00%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60.53亿 3.10%
客户B
51.70亿 2.70%
客户C
45.28亿 2.30%
客户D
37.59亿 2.00%
客户E
37.35亿 1.9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1.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90%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39.72亿 2.80%
供应商B
36.39亿 2.50%
供应商C
33.72亿 2.30%
供应商D
33.68亿 2.30%
供应商E
28.25亿 2.0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9.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80%
  • A
  • B
  • C
  • D
  • 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
66.73亿 3.00%
B
60.96亿 2.80%
C
57.67亿 2.60%
D
39.25亿 1.80%
E
35.18亿 1.6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4.7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40%
  • A
  • B
  • C
  • D
  • 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A
42.21亿 2.60%
B
41.63亿 2.50%
C
41.13亿 2.50%
D
40.98亿 2.50%
E
38.80亿 2.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9.3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70%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79.18亿 3.40%
客户B
74.94亿 3.20%
客户C
68.07亿 3.00%
客户D
63.52亿 2.80%
客户E
53.65亿 2.3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9.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20%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75.13亿 4.00%
供应商B
50.51亿 2.70%
供应商C
43.97亿 2.30%
供应商D
40.50亿 2.10%
供应商E
39.49亿 2.1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73.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30%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41.71亿 3.00%
客户B
41.44亿 2.90%
客户C
32.65亿 2.30%
客户D
30.64亿 2.20%
客户E
26.80亿 1.9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9.7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50%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32.27亿 3.10%
供应商B
21.90亿 2.10%
供应商C
16.89亿 1.60%
供应商D
14.94亿 1.40%
供应商E
13.74亿 1.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5.8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70%
  • A
  • B
  • C
  • D
  • 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
14.51亿 2.40%
B
14.21亿 2.30%
C
13.63亿 2.20%
D
12.71亿 2.10%
E
10.83亿 1.7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20%
  • A
  • B
  • C
  • D
  • 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A
7.97亿 1.80%
B
7.26亿 1.60%
C
7.00亿 1.60%
D
5.51亿 1.20%
E
3.99亿 1.0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狠抓生产经营管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挖掘创效潜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煤炭等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行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保持了“十四五”以来的良好稳健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0.5%,比2021年增长26.8%,三年复合增长率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34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2021年增长42.2%,三年复合增长率19.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429.65亿元,近三年均保持在400亿元以上,体现了良好的资金管理水平和强劲的经营创现能力。  公司煤炭、煤化工、...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狠抓生产经营管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挖掘创效潜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煤炭等主要产品市场价格下行的情况下继续保持较高盈利水平,保持了“十四五”以来的良好稳健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0.5%,比2021年增长26.8%,三年复合增长率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34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2021年增长42.2%,三年复合增长率19.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429.65亿元,近三年均保持在400亿元以上,体现了良好的资金管理水平和强劲的经营创现能力。
  公司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等主要业务板块均经营良好。煤炭企业在自产商品煤综合销售价格同比下跌114元/吨、减少收入152.42亿元的情况下,加快先进产能释放,完成商品煤产量13,422万吨,同比增加1,505万吨;同时提升成本费用精细化管控水平,大力提质挖潜,严控成本费用,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307.01元/吨,同比下降4.9%,实现毛利405.37亿元,既圆满完成能源保供任务,也有效抵补了价格下行的冲击。煤化工企业总体运行良好、产销平衡,在聚烯烃销售价格同比下跌494元/吨、尿素销售价格同比下跌189元/吨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成本,实现毛利32.95亿元,同比增加2.67亿元,体现了良好的管理水平和煤化一体化发展的协同效应。煤矿装备业务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抢抓优质订单,实现营业收入121.83亿元、利润总额7.88亿元,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财务公司持续推进金融创新,不断提升集约化、精益化管理水平,资金集中度和运营效率行业领先,在金融市场利率普遍下行情况下实现利润总额13.07亿元,同比增加0.39亿元,服务保障、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业务分部主要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金融以及包括发电、铝加工、设备及配件进口、招投标服务和铁路运输等在内的其他业务分部,涉及的主要行业有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制造等。
  2023年,煤炭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可靠的工业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稳定可持续发展,是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在“双碳”目标牵引下,煤炭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优质产能,全国煤炭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同时,煤炭中长期合同覆盖范围扩大,履约监管继续落实到位,煤炭运输保障环境进一步改善,稳定了煤炭市场预期。煤炭进口数量超预期增长,起到了调节补充国内煤炭市场的积极作用,且国家加大了煤炭储备投放力度,增加了市场供应量,缓解了市场供需紧张局面,平均价格水平较上年有所回落。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和下游行业的稳步发展,2023年国内化工产品需求明显恢复,产量和消费量稳步增长,但由于国际原油、天然气等石化产品价格下跌造成“增产增销不增利”的情况。2023年全国尿素产量6,150万吨,同比增长4.5%,在国家化肥保供稳价政策指引下,国内尿素价格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尿素生产企业盈利情况较好。聚乙烯和聚丙烯行业集中度呈下降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聚烯烃行业盈利水平维持低位。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近年来煤机行业发展实力不断提升,集中度进一步加强,转型升级初现成效,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不断提高,“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根据《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我国煤炭机械工业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高端制造企业集群,山东、山西、河北、河南、陕西重点制造企业集群的“2高5重”产业格局;煤机产业产能、效益和利润进一步向优势区域和头部企业集中;煤机“50强”整体规模持续壮大,经营成果稳步增长,企业在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更为突出,产业整合重组加速,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更加显著。同时我国煤机企业正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持续满足现代化煤矿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优质产能释放的需要。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煤炭业务
  1.煤炭生产
  2023年,公司认真贯彻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落实“两个联营”发展模式,全力以赴保障煤炭能源供应,加强生产组织,优化生产布局,加快露天剥离,提升单产单进水平,积极推进新投产矿井稳产达产,煤炭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商品煤产量13,422万吨,比上年11,917万吨增加1,505万吨,增长12.6%。2023年原煤工效37.04吨/工,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煤矿智能化建设卓有成效,截止2023年底累计已有9处煤矿通过智能化煤矿验收,共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46个,其中2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获得全国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特等奖。
  2.煤炭销售
  2023年,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立足区域市场,发挥渠道优势,加强产销协调,全力以赴保障电煤供应。严格执行国家煤炭价格政策,带头维护市场秩序,充分保障电煤合同足额兑现,有效降低了全社会用能成本。积极拓展地方中小发电企业及非电用户市场,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全年累计完成商品煤销售量28,494万吨,其中自产商品煤销售量13,391万吨,同比增长11.3%,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煤化工业务
  2023年,公司以实现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和打造能效标杆为核心,持续加强生产基础管理,科学评估装置运行状态,有效控制非计划停车,狠抓节能降耗和异常工况管理,稳步推进煤化工“智控”平台项目建设,全年完成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603.6万吨,同比增长6.5%。陕西公司2023年煤化工智能工厂被评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公司积极应对煤化工市场剧烈波动,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和市场布局,持续完善客户服务和考核机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压降库存,全年主要煤化工产品销量612.6万吨,同比增长9.7%。严格执行国家化肥保供稳价政策,化肥产品全部供应国内市场,顺利完成2022-2023度国家商业储备化肥投放任务,提前超额完成2023-2024年度调拨任务,积极服务国家粮食安全,鄂能化公司被评为“高效肥先进企业”。深入践行差异化战略,大力开发推广聚烯烃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实现销量10.9万吨,创效1,729万元。平朔能化公司顺利完成年度大修,硝铵产销量创历史新高。继续拓展煤化工副产品市场,完善定价机制与销售渠道,煤化工副产品实现全产全销。
  (三)煤矿装备业务
  2023年,公司装备企业积极抢抓市场订单,科学高效组织生产,全力降本提质增效,通过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生产经营保持良好态势,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实现“双提升”,煤矿装备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成效显著。全年累计完成煤矿装备产值114.3亿元,同比增长14.8%;累计签订合同额同比增长12.8%,主导产品中高端订单保持在85%左右。持续提升非煤产业规模,培育形成10余类非煤产品及能源综合服务新模式。积极拓展市场边界,国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海外业务持续增长。
  (四)金融业务
  2023年,公司紧紧围绕煤炭全产业链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不断深化资金精益化管理,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体系建设,积极承担中国中煤司库建设运营管理使命,所属财务公司被《金融时报》评为“2023年度最佳资金管理财务公司”;努力克服利率下行等外部压力,不断加强存款业务管理,及时优化调整同业存款配置策略,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信贷资金资源配置,服务公司产业结构调整。2023年末,吸收存款规模达970.0亿元,同比增长7.2%;存放同业规模达769.7亿元,同比增长4.6%;自营贷款规模达213.7亿元,同比增长25.3%,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五)各板块间业务协同情况
  2023年,公司围绕发挥煤电化产业链优势,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管理,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实现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23年,公司生产煤炭内部自用1,242万吨,同比增加141万吨。煤矿装备业务实现内部产品销售及服务收入20.20亿元,占该业务分部总销售收入的16.6%。金融业务新发放内部贷款61.7亿元、年末内部贷款规模140.1亿元,提供品种丰富、服务优质的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共节约财务费用4.8亿元。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以煤炭、煤化工、煤矿装备和电力为核心业务,以山西、内蒙、陕西、江苏、新疆等区域为依托,以“存量提效、增量转型”为发展思路,致力于建设“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本公司煤炭主业规模居于全国前列,生产开发布局向国家规划的能源基地和中西部资源富集省区集中,优质产能占比、煤炭资源储备、煤炭开采、洗选和混配技术行业领先,煤矿规模化、低成本竞争优势突出。公司主体开发的山西平朔矿区、内蒙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是国内重要的动力煤生产基地,王家岭煤矿所在的山西乡宁矿区是国内低硫、特低磷优质炼焦煤基地,里必煤矿所在的山西晋城矿区是国内优质无烟煤基地。公司煤炭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大海则煤矿建成投用,里必煤矿等项目稳步推进。专业精细的管控模式、精干高效的生产方式、集群发展的规模效益、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构成了公司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本公司聚焦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着力打造煤-电-化-新等循环经济新业态。煤化工业务方面,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尿素等现代煤化工产业,装置长期保持“安稳长满优”运行,主要生产运营指标保持行业领先。煤电业务方面,公司有序发展环保型坑口电厂和劣质煤综合利用电厂,推进煤电一体化,积极打造低成本、高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的特色优势。
  本公司依托矿区自身优势,推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与新能源深度融合。本公司露天煤矿、井工煤矿数量众多,矿井类型齐全,分布地域广泛,拥有丰富的采煤沉陷区、工业场地、排土场、地下巷道、矿坑等地上土地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以及煤电产业和煤化工产业支撑能源消纳的条件,具备发展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优势。
  本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贸易服务商之一,在中国主要煤炭消费地区、转运港口以及主要煤炭进口地区均设有分支机构,在煤炭北方四港拥有行业领先的下水煤资源占比,依靠自身煤炭营销网络、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完善的港口服务和一流的专业队伍,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和分销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本公司是具有煤炭业务全产业链优势的大型能源企业,能够从事煤机制造、煤炭开采、洗选加工、物流贸易,并能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新形势下,在拓展煤矿智能化改造市场、为本企业和社会提供能效提升与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拥有良好的业务基础。
  本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引领行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研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保障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大数据、数字化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智能化煤矿建设;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新成效,一批国家级科技项目实施取得阶段成果;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两化融合赋能业务提升稳步推进。
  本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健全管理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公司持续深入推进总部机构改革,努力打造“战略导向清晰、运营管控卓越、价值创造一流”的精干高效总部。公司企业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控及风险控制体系日臻完善,大力实施煤炭和煤化工产品集中销售管控,财务、投资、物资采购集中管理,深化目标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降本增效和运营效率优势明显。
  近年来,公司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煤炭主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公司加快推动煤炭产业向煤化、煤电方向延伸,提升整体产业链价值增值能力,打造致密性产业链,推动发展模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公司大力推进提质增效和降本增效工作,财务结构保持稳健,抗风险能力得以增强,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一)主营业务分析
  (1)合并经营业绩
  1)营业收入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9.69亿元,比2022年的2,205.77亿元减少276.08亿元,下降12.5%。
  2)营业成本
  2023年,公司发生营业成本1,445.95亿元,比2022年的1,651.58亿元减少205.63亿元,下降12.5%。
  3)毛利及毛利率
  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483.74亿元,比2022年的554.19亿元减少70.45亿元,下降12.7%;综合毛利率25.1%,与2022年持平。
  (2)分部经营业绩
  1)煤炭业务分部
  a:营业收入2023年,公司煤炭业务营业收入1,626.81亿元,比2022年的1,909.18亿元减少282.37亿元,下降14.8%;扣除分部间交易后的营业收入1,533.86亿元,比2022年的1,808.38亿元减少274.52亿元,下降15.2%。其中:自产商品煤销售收入806.19亿元,同比减少55.29亿元,主要是自产商品煤销售价格同比下跌114元/吨,减少收入152.42亿元;销量同比增加1,357万吨,增加收入97.13亿元。扣除分部间交易后自产商品煤销售收入740.36亿元,同比减少52.95亿元。
  买断贸易煤销售收入814.88亿元,同比减少226.28亿元,主要是买断贸易煤销售价格同比下跌168元/吨,减少收入212.24亿元;销量同比减少173万吨,减少收入14.04亿元。扣除分部间交易后买断贸易煤销售收入788.55亿元,同比减少220.49亿元。
  煤炭代理业务销售收入1.46亿元,同比增加0.49亿元。
  b:营业成本2023年,公司煤炭业务营业成本1,221.44亿元,比2022年的1,424.88亿元减少203.44亿元,下降14.3%,主要是自产商品煤销售规模扩大等使自产商品煤成本同比增加22.63亿元,外购煤采购价格同比下跌、销量同比减少使买断贸易煤采购成本同比减少230.63亿元。
  2023年,公司自产商品煤单位销售成本307.01元/吨,同比减少15.83元/吨、下降4.9%。主要是公司持续优化生产组织,大力推动系统降本和科技降本,以及自产商品煤产量增加的摊薄效应等使吨煤材料成本同比减少;公司承担铁路运输及港杂费用的自产商品煤销量占公司自产商品煤总销量的比重下降,使吨煤运输费用及港杂费用同比减少;公司根据2022年11月两部委印发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管理办法专项基金费用化使用同比增加,使吨煤其他成本同比减少;公司根据生产组织安排和受地质条件影响外包矿务工程量增加,使吨煤外包矿务工程费同比增加。
  c:毛利及毛利率2023年,受商品煤销售价格下行影响,煤炭业务实现毛利405.37亿元,比2022年的484.30亿元减少78.93亿元,下降16.3%;毛利率24.9%,比2022年的25.4%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自产商品煤毛利同比减少77.92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5.9个百分点。
  2)煤化工业务分部
  a:营业收入2023年,公司煤化工业务营业收入213.94亿元,比2022年的227.01亿元减少13.07亿元,下降5.8%;扣除分部间交易后的营业收入203.44亿元,比2022年的218.64亿元减少15.20亿元,下降7.0%,主要是煤化工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下跌以及外购化工产品贸易规模下降等影响。
  b:营业成本2023年,公司煤化工业务营业成本180.99亿元,比2022年的196.73亿元减少15.74亿元,下降8.0%,主要是原料煤燃料煤采购价格下降以及化工装置维修支出减少等影响。
  c:毛利及毛利率2023年,公司煤化工业务实现毛利32.95亿元,比2022年的30.28亿元增加2.67亿元,增长8.8%;毛利率15.4%,比2022年的13.3%提高2.1个百分点。
  3)煤矿装备业务分部
  a:营业收入2023年,公司煤矿装备业务营业收入121.83亿元,比2022年的106.09亿元增加15.74亿元,增长14.8%;扣除分部间交易后的营业收入101.63亿元,比2022年的94.15亿元增加7.48亿元,增长7.9%,主要是煤矿智能化升级改造带动相关产品需求增加等使收入同比增加。
  b:营业成本2023年,公司煤矿装备业务营业成本100.08亿元,比2022年的86.96亿元增加13.12亿元,增长15.1%,主要是订单增加使钢材等原材料成本增加。
  c:毛利及毛利率2023年,公司煤矿装备业务实现毛利21.75亿元,比2022年的19.13亿元增加2.62亿元,增长13.7%;毛利率17.9%,比2022年的18.0%下降0.1个百分点。
  4)金融业务分部
  公司金融业务以财务公司为主体,深化精益管理理念,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加强司库体系建设应用,不断提高精准信贷服务能力,积极服务“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战略,保证资金安全稳健高效流转,并在存放同业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及时动态优化调整存放同业配置策略,业务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实现较好增值创效。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42亿元,比2022年的23.86亿元增加0.56亿元,增长2.3%;扣除分部间交易后的营业收入19.59亿元,比2022年的18.94亿元增加0.65亿元,增长3.4%;营业成本10.44亿元,比2022年的9.88亿元增加0.56亿元,增长5.7%;实现毛利13.98亿元,与2022年持平;受金融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毛利率57.2%,比2022年的58.6%下降1.4个百分点。
  5)其他业务分部
  公司其他业务分部主要包括发电、铝加工、设备及配件进口、招投标服务和铁路运输等业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2.34亿元,比2022年的75.83亿元增加6.51亿元,增长8.6%;扣除分部间交易后的营业收入71.17亿元,比2022年的65.66亿元增加5.51亿元,增长8.4%;营业成本70.58亿元,比2022年的69.10亿元增加1.48亿元,增长2.1%。实现毛利11.76亿元,比2022年的6.73亿元增加5.03亿元,增长74.7%,主要是公司发电、招标采购以及生产服务等业务毛利增加;毛利率14.3%,比2022年的8.9%提高5.4个百分点。
  (3)投资收益
  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从2022年的50.35亿元下降40.3%至30.05亿元,主要是煤炭、煤化工产品市场价格下行,参股公司盈利同比减少,公司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相应减少17.89亿元,以及处置子公司确认投资收益同比减少2.46亿元等综合影响。
  (4)资产减值损失
  2023年,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在建工程、存货和固定资产等依据减值测试结果计提减值准备2.85亿元,上年对沙拉吉达井田探矿权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8.01亿元,同比减少85.16亿元。
  (5)信用减值损失
  2023年,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的2.16亿元减少1.55亿元至0.61亿元,主要是公司根据会计准则以及应收款项收回情况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
  (6)营业外收支净额
  2023年,公司营业外收支净额从2022年的-2.68亿元减少支出2.17亿元至-0.51亿元。其中:营业外收入1.29亿元,比2022年的2.73亿元减少1.44亿元;营业外支出1.80亿元,比2022年的5.41亿元减少3.61亿元,主要是2022年确认了有关项目应上缴的手续不全期间开采所得。
  (7)利润总额
  2023年,公司利润总额从2022年的328.97亿元增长0.5%至330.49亿元。
  (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22年的182.59亿元增长7.0%至195.34亿元。
  (9)少数股东损益
  2023年,公司少数股东损益从2022年的71.40亿元下降13.0%至62.15亿元。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地缘博弈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安全面临持续威胁,能源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安全问题凸显。尽管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和能源安全考虑,煤炭、煤电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仍未改变,依然是守护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稳定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创历史新高。其中,全国原煤产量超亿吨企业为8家,比上年增加1家,原煤产量合计22.3亿吨,较2022年增加0.7亿吨,增长3%;全国原煤产量超过5000万吨企业集团达到17家,产量合计27.9亿吨,较2022年增加0.7亿吨,增长2.6%。总体看,随着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大型煤企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增加。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我国尿素行业市场竞争比较充分,2023年尿素行业头部企业前五名产能集中度为18.3%,比2022年增加0.5个百分点,预计2024年国内尿素行业产能集中度保持稳定、略有提升。聚烯烃行业2023年处于产能密集投放期,行业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随着煤炭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对煤矿装备需求持续加大,煤矿智能化设备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对煤矿装备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煤矿装备制造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预计2024年居于前五位的煤矿装备企业整体市场占有率将超过煤机“50强”企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高端煤矿装备和煤矿智能化设备等细分市场占有率约为80%。
  2.行业发展趋势
  展望2024年,从煤炭行业来看,在当前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保障能源安全仍是持续稳定发展经济的重中之重,预计国家相关部门将以更加战略的眼光谋划和解决煤炭行业发展的中长期问题,包括继续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进程、进一步优化煤炭中长协定价机制,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保供与节能、成本与价格等多元关系,保障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从煤化工行业来看,2024年预计国内尿素产能增量425万吨,其中产能投放预计为825万吨,淘汰产能240万吨,技改产能160万吨,全年产能增速5.5%。我国尿素需求主要包括农业需求、工业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部分,预计2024年农业需求强劲,工业需求和出口需求保持稳定。预计2024年国内尿素供给形势改善,尿素市场供需平衡,尿素行业保持合理盈利水平。国内聚烯烃行业2024年仍处于产能密集释放期,预计新增聚乙烯产能613万吨,新增聚丙烯产能880.5万吨。随着国内经济稳中向好,预计2024年国内聚烯烃需求稳定增长,但是塑料制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在产能密集投放背景下,预计2024年聚烯烃行业总体盈利水平低位徘徊。
  从煤矿装备制造行业来看,根据国家《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鼓励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的通知》及《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等政策,叠加各主要产煤地出台配套政策的驱动,未来几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煤矿装备需求将持续增加。煤矿装备将向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方向发展。同时,在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的联合推动下,专业服务模式将成为煤矿装备的主流模式,全力打造成套综采装备的供应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商仍是各大煤机企业决胜市场竞争的主攻方向。
  (二)公司发展战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贯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牢牢把握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充分发挥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和推动绿色转型的核心功能,坚持发展战略不动摇,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的发展思路,打造煤炭、煤电、新能源和煤化工致密产业链,做精做强能源综合服务产业,到2035年,将公司建设成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创新示范、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大力提升煤炭保障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统筹优化生产开发布局,积极发展先进产能,持续提升煤炭供给质量,全面加强市场营销质量,提高精准营销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具有中煤特色大营销管理体系,稳步强化能源安全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带头促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积极推进“两个联营”提升抗风险能力。立足煤炭资源和产业优势,贯彻“两个联营”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煤炭大基地煤电联营布局,稳健发展煤电产业,有效提升煤炭与煤电产业一体化协同水平。以绿色低碳转型导向、自有资源为载体、外延拓展为补充,集中发展适应煤电与新能源联营的大型新能源基地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探索多能互补发展模式,着力调整电力装机结构。
  高端化、低碳化、园区化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统筹“双碳”战略要求、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求和公司产业实际,科学合理规划煤化工产业发展规模,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园区化发展模式,挖潜升级存量项目,稳步布局增量项目,充分发挥煤炭“原料”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煤基多联产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打造示范引领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做精做强能源综合服务产业。坚持以装备制造产业为链条核心,以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示范,以其它煤基服务业务为积极补充,全面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专业能力提升、业务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内外市场拓展,着力在促进煤基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智能化高端化装备创新、煤矿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形成工程示范,实现能源综合服务现代化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存量提效、增量转型”,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努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年计划自产商品煤产销量12,900万吨以上,聚烯烃产品产销量145万吨以上,尿素产销量185万吨以上,持续深入开展提质增效稳增长专项行动,在市场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努力实现良好的经营成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产销高效协同,提升能源保供能力。把产销高效协同作为稳增长的龙头,科学合理组织产销,煤炭企业加大掘进剥离力度提升生产效率,煤化工企业保持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全力增产增销增供,落实国家能源和化肥保供要求。
  二是加强重大风险隐患管控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支撑。坚定“零死亡”目标不动摇,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推进“守规矩”安全文化建设,强化本质安全。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推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配置要素,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两个联营”项目落地见效,扎实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深入挖掘致密产业链价值,着力推进战新产业布局,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四是加强精细精益管理,全面挖掘创效潜力。聚焦价值创造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瞄准世界一流和行业先进企业,深入推进精益管理,提升全生命周期运营管控能力。推进数智化转型项目建设,有效提升公司管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小内脑+大外脑”科技创新运转体系,在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高端煤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等技术领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产业创新。
  六是加强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切实发挥牵引带动作用,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持续深化改革,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持续释放活力动能。
  七是加强重大风险管控,助力企业行稳致远。着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识别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持续严防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市场变化、工程项目管理、流动性和投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八是加强市值管理,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专项工作,不断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合规意识,提高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常态化、多层次的投资者沟通交流工作,维护公司资本市场良好形象。
  当前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安全生产及环保监管压力持续加大,煤炭、煤化工生产和市场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上述经营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可能根据公司实际做出适当调整。本报告披露的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请投资者知悉并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意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煤炭行业将面临安全、环保、融资、碳排放、社会舆论、市场定价等多重约束,同时受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相关行业的影响较大,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目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国际能源价格系统性下跌、新能源和水力发电量超预期增长、地产政策不及预期等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国家行业政策变化、环保标准调整以及突发安全生产事故等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践行“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与全面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机融合,强化科技创新,推进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经营管理,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预算执行,强化监测分析,努力实现公司经营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我国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对于煤电的替代加速,煤炭需求同比可能增幅回落,同时受国际煤炭供需形势改善影响,进口煤成本可能下降,将对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产生一定的抑制。煤化工等产品价格受供需关系、产品特点、运力、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走势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波动频繁,亦会对国内化工产品价格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煤化工产品的盈利空间。公司加强市场研判,灵活调整营销策略,持续优化市场结构和客户结构,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加快推进煤炭、煤化工产品营销整合,推进营销数字化转型和智慧物流体系建设,构建中煤特色营销体系。
  3.安全生产风险
  基于行业的固有特性,公司所属的煤矿和煤化工企业属于安全高危行业,其中,煤炭板块企业有矿井瓦斯、水害、冲击地压、顶板、提升运输等安全风险隐患,灾害类型全,安全管理难度大。煤化工板块企业的特点是高温高压,有毒有害,一旦发生泄露引起爆炸,将产生严重的伤亡及社会影响。公司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持续强化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超前治理重大安全隐患,进一步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和排查整治事故隐患。持续加大安全投入,推进智能化、标准化、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强化全员安全素质提升,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
  4.环境保护风险
  煤炭、煤化工等企业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有污染物质产生及排放,将面临水资源管理、节能减排、环境监管政策,环境治理等诸多挑战。公司坚持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大气、固废、废水、生态等重点环保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发展新产业。不断完善生态环保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和统计监测,强化监督检查,持续开展治污减排和生态治理,严格生态环保考核问责,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5.项目投资风险
  新投资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投产见效往往需要较长建设周期,由于项目立项审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受项目所处行业及相关行业政策调整、经济周期波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影响,项目建成投产后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公司将努力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项目申报,加快相关审批手续办理,有序推进项目可行性研究和专题论证审查,合理把握投资规模和节奏,严格控制投资成本,保障资金投入安全,加强项目开工条件的合规审核,紧盯项目建设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管理,有效防范项目投资风险。
  6.成本上升风险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叠加煤炭开采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煤矿转产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诸多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炭企业成本压力。公司继续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强化标准成本和定额管理,努力划小核算单元,开展差异分析,深入推进系统降本、科技降本和管理降本。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优化工作面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和单耗水平,不断创造成本竞争新优势。
  (五)资本支出计划和投融资计划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两个联营”战略机遇,落实“存量提效、增量转型”发展思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科学合理编制2024年资本支出计划,主要投资于煤炭、煤化工、煤电、新能源和煤矿装备产业。
  公司2024年资本支出计划安排160.09亿元,较2023年完成增长1.6%。其中,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安排87.26亿元,股权投资计划安排2.45亿元,技术改造及更新投资计划安排70.38亿元。
  2024年主要股权投资项目为公司所属陕西公司与浩吉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大海则铁路专用线。2024年公司将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资本支出计划,合理安排筹融资规模和节奏,具体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予以安排。
  根据公司发展目标及规划,资本支出计划可能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包括潜在收购)、投资项目的进展、市场条件的变化以及是否获得必要的政府审批和监管文件而有所变动。公司将按照监管部门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及时进行披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