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银行业及有关的金融服务。

  • 产品类型:

    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其他业务

  • 产品名称:

    公司金融业务 、 个人金融业务 、 资金资管业务 、 其他业务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2021-12-31
个人网银客户数(户) 4.16亿 4.10亿 4.05亿 - 3.92亿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张) 1.32亿 1.37亿 1.40亿 1.52亿 1.47亿
借记卡累计发卡量(张) 13.01亿 - 12.76亿 - -
在管理财产品余额(元) 1.58万亿 1.57万亿 2.01万亿 - 2.37万亿
托管资产总规模(元) 20.89万亿 20.37万亿 19.39万亿 - 17.70万亿
私人银行客户数(个) 21.28万 21.33万 19.37万 - 17.72万
私人银行客户资产规模(元) 2.52万亿 2.41万亿 2.25万亿 - 2.02万亿
自助设备总数(个) 4.81万 5.11万 5.69万 - 6.90万
营业网点总数(个) 1.49万 1.43万 1.44万 - 1.45万
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户) - 1418.10万 - 1258.25万 -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元) - 2.97万亿 - 6.48万亿 -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元) - 2.86万亿 - 2.14万亿 -
境内个人存款余额(元) - 14.54万亿 - 12.36万亿 -
境内个人贷款余额(元) - 8.43万亿 - 8.09万亿 -
住房资金存款余额(元) - 1.33万亿 - 1.20万亿 -
企业网银客户数(户) - 1328.13万 - - 1126.42万
手机银行客户数(户) - 4.50亿 4.40亿 - 4.20亿
网银客户总数(户) - 4.23亿 - - 4.03亿
托管规模(元) - - - 19.02万亿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财务回顾
  2023年度报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7财务回顾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分化。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总体缓解,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欧洲经济表现疲软。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消费恢复较快,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进出口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服务业增长较快。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
  2023年,国内金融监管领域迎来重磅改革。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进行机构设置调... 查看全部▼

  一、财务回顾
  2023年度报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7财务回顾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分化。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总体缓解,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欧洲经济表现疲软。中国经济回升向好,供给需求稳步改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消费恢复较快,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进出口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服务业增长较快。金融市场整体平稳运行。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
  2023年,国内金融监管领域迎来重磅改革。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进行机构设置调整和职责优化,构建“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监管新格局。金融管理部门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等各项监管制度,提升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科创产业的支持力度,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稳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主要业务平稳增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资本充足率15.06%,资产质量保持平稳,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
  2023年,本集团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深化新金融行动,经营业绩符合预期,经营数据表现良好。本集团资产总额38.32万亿元,增幅10.7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3.08万亿元,增幅12.64%。负债总额35.15万亿元,增幅10.81%;其中吸收存款27.65万亿元,增幅10.52%。实现净利润3,324.60亿元,增幅2.34%。平均资产回报率0.9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56%,资本充足率17.95%。核心指标均衡协调,资产质量总体平稳。
  二、业务回顾
  新金融行动
  新金融是新时代的金融,是本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从深化“三大战略”,到投身乡村振兴、发展绿色金融,再到上线智慧政务、推进数字化经营,我们践行着鲜活生动的新金融行动,讲述着温暖动人的新金融篇章。从主动发现创造,到精准满足金融需求,帮助亿万人民点亮万家灯火,诠释金融为民的责任担当。本集团将纵深推进新金融行动,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着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住房租赁势能平稳释放,构建起覆盖“租购”两端、服务存量转型升级、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的住房租赁金融服务新体系,以“投、融、管、退”服务闭环助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普惠金融效能持续拓展,巩固市场普惠金融供给量最大金融机构地位,迭代升级“建行惠懂你”4.0,由信贷服务加速向普惠金融服务生态转型。乡村振兴潜能深入挖掘,优化完善“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县域、乡村重点领域金融供给,打造新金融行动新主场。绿色金融动能持续激活,构建涵盖信贷、债券、基金、投资、租赁、保险的多元化绿色服务体系,加快提高绿色融资占比,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智慧政务赋能成果丰硕,构建深入服务政府端的平台生态,网点变身政务办事大厅,推动现代化治理体系、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成为国家信赖的金融重器。金融科技内能不断增强,正式发布“建行云”品牌,完善业技融合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提升集团科技能力均衡性,保障数据安全。数字化经营蓄能成效显现,强化“三大中台”建设,启动“方舟计划”,推进金融大模型建设工程,构建常态化数字化经营体系。
  住房租赁战略:本集团自2017年8月起实施住房租赁战略,落实国家“租购并举”政策部署,沿着“以金融服务为主体,市场和政务服务双支撑”的“一体两翼”策略持续优化战略推进,创新住房租赁贷款系列产品、试点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建信住房、建信住房租赁基金,以新金融实践服务百姓安居。金融赋能支持存量资产盘活,增加租赁房源供给。
  通过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投资、住房租赁贷款支持、建信住房“存房”服务等方式支持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助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城市基本服务人员等群体的安居难题。截至2023年末,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签约收购项目可向市场提供长租公寓超2万套;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超3,200亿元,支持提供租赁房源超100万套,惠及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700个。
  立足住房租赁实践经验,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重点领域。通过提供融资支持、建信住房运营服务等方式,探索支持“城中村”改造与住房租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与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协调发展。探索建立“信贷+资本”新模式,推进住房金融业务转型。立足建信住房管理运营专业能力、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投资优势,持续探索投资运营一体化的住房租赁资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引领房地产贷款结构调整、规模增长和收益提升。战略推进服务企业客户超1,600家,带来个人客户新增超1,400万户,个人客户金融总量新增超2,600亿元。
  普惠金融战略:自2018年5月全面启动普惠金融战略以来,本集团秉持服务大众需求的初心,探索建立了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科技为核心生产工具、以平台生态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精准滴灌各类市场主体。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科创中小微企业客户需求,为长尾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支持,持续推进普惠金融扩面下沉。2023年末,本集团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是市场上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总量最大的商业银行。持续探索数字普惠模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进数字普惠模式变革,依托大数据技术,拓展数据应用场景,研发数据评价模型,创新数字普惠产品,构建全流程风控工具,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2023年末,“小微快贷”新模式产品累计为472万户普惠客户提供贷款支持12.80万亿元。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客户全经营场景。创新推出“建行惠懂你”综合服务平台,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限制,推动资金迅速直达企业,实现无接触7×24小时服务。自2018年9月面市至今,“建行惠懂你”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升级迭代,立足“融资、成长、生态”三条主线,赋能小微企业成长。
  金融科技战略:本集团自2018年4月起推进金融科技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探索,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首家成立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科作为金融系统唯一单位入选“科改示范企业”名单并纳入国家相关试点。六年间,本集团金融科技累计投入超1,200亿元,金融科技人员从6,983人增长至16,331人。持续打造“建行云”品牌。“建行云”算力规模达463.34PFops(1PFops相当于每秒执行1千万亿次浮点计算指令),是六年前的7.6倍。集成银行核心业务能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中台能力及金融级安全能力,对外发布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推出“云霄”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推动“建行云”成为用户首选的金融业云服务品牌。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形成自主可控的分布式新技术体系,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承担全行核心业务94%的交易量,自主可控进程同业领先。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并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实施“方舟计划”,积极推进金融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大数据平台覆盖超3万个物理节点,数据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本集团共计187个项目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包括1个特等奖、15个一等奖。
  住房租赁
  本集团持续探索覆盖“租购”两端、服务存量转型升级、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的住房租赁金融服务新体系,支持构建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优化“以金融服务为主体,市场和政务服务双支撑”的“一体两翼”发展策略,不断完善集股权投资、融资支持、管理运营、REITs上市为一体的“投、融、管、退”服务闭环。
  股权投资影响力初步显现。有序推进建信住房租赁基金投资,截至2023年末,基金累计签约收购项目25个,资产规模118.89亿元,基金出资66.31亿元,项目位于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可向市场提供长租公寓约2.14万套。与市场化主体共同投资设立子基金9支,总募集资金规模325亿元。
  融资支持规模市场领先。针对住房租赁行业融资需求特点,建立起支持多主体、覆盖全周期、风险可控的贷款体系。2023年末,本行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3,254.48亿元,较上年增加832.56亿元,增幅34.38%,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1,600家、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超700个。
  管理运营能力有效提升。市场端,“CCB建融家园”平台个人用户超5,100万户,建信住房管理房源15.95万间,开业运营“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287个。政务端,保障性租赁住房APP、公租房APP分别推广至273个、181个城市。依托服务场景提升客群触达和经营能力,建立住房租赁社区“1+1”金融服务机制,住房租赁场景累计为本集团带来新转化个人客户超1,400万户。
  REITs试点取得突破进展。以建信住房持有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申报发行的本集团自持基础设施公募REITs已获中国证监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该公募REITs发行将进一步丰富公募REITs发起主体和资产类型,是本集团促进多主体投资、市场化方式支持发展保租房的重要探索。
  普惠金融
  本集团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战略,持续打造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核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机制,丰富普惠金融服务内涵,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增量、扩面、提质。
  2023年末,本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0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6,912.30亿元,增幅29.40%。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17万户,较上年增加64.74万户。持续加大实体经济让利力度,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75%,较上年下降0.25个百分点。强化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可控。
  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协同提升服务质效。“建行惠懂你”为小微企业、科技企业、涉农主体等群体提供7×24小时移动化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分钟”融资、“一价式”收费。截至2023年末,“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3.06亿次,下载量超3,675万次;注册个人用户2,209万户,认证企业1,217万户、较上年增加320万户。本行超1.4万家网点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配置普惠专员近2万人,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700余家。
  聚焦社会经济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的特点和需求,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锻造综合化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普百业惠万企”“开工季”“惠商助市”“小微福‘贷’季”等系列惠企活动,为小微企业送产品、送服务、送优惠、送权益。加大科技企业服务力度,推广“善科贷”“善新贷”“开业(入园)进阶贷”等产品。推进“创业者港湾”建设,累计为4.1万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90亿元。
  乡村振兴
  2023年,本集团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金融行动新主场,聚焦平台、信贷、场景、风控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1211”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更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战略。
  继续完善一个平台-“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县域乡村金融服务阵地作用。线下聚点成链,约35万个“裕农通”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服务乡村客户超6,200万户。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裕农通卡”超3,100万张,年日均存款余额超1,800亿元。线上平台经营,打造集金融服务、智慧村务、便民事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裕农通”APP平台,注册用户近1,400万户,累计为乡村客户提供涉农信贷支持近1,000亿元。“建行裕农通”微信生态用户超770万户,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线上服务生态。
  加速推进两大涉农信贷产品包。针对以农户为主的涉农个人经营主体,主打“裕农贷款”,贷款余额突破1,900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快速增长,2023年末余额3,812.06亿元,较上年增加1,775.51亿元,增幅87.18%;
  贷款客户数98万户,较上年增长48.46%。针对涉农企业及各类组织,主打“乡村振兴贷”产品包。面向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创新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等产品。2023年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3.8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8,144.98亿元,增幅27.11%。涉农贷款客户394.53万户,较上年增加77.58万户,增幅24.48%。2023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利率3.6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052.06亿元,较上年增加2,006.16亿元,增幅49.59%。
  加快建设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一是深化特色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从地方性、区域性、特色性出发,形成山东烟台苹果、新疆棉花、上海食用菌等特色鲜明的区域场景应用,打造统一的“裕农产业”平台体系和服务品牌。推进“裕农市场”“裕农合作”“裕农托管”等服务模式,聚焦农批农贸市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客群,开发上线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专属信贷产品,服务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二是乡村政务场景。创新辽宁“阳光三务(党务、村务、财务)”特色平台,打造惠民强基合作示范样板。三是其他重点场景。围绕服务农民社交,打造“裕农朋友圈”。围绕乡村培训,共建超3,400个“裕农学堂”,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
  逐步建立一套涉农金融数字化风控体系。应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裕农通”服务点远程识险、控险、处险能力,推进服务点线下网格化、线上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优化贷后管理系统和数字化风控平台,部署监测模型并持续增强监测模型有效性,上线贷后检查及到逾期管理工具,提升“裕农贷款”风险管控能力。
  绿色金融
  本集团秉持“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目标愿景,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3年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3.8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13万亿元,增幅41.19%。加大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产业倾斜力度,人民币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较上年增长70.15%,外币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较上年增长117.32%。聚焦转型投融需求,创新多元化绿色融资通道,全年参与承销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36期,发行规模291.43亿元。发行多笔绿色债券,发行金额折合人民币超240亿元。建信基金持有绿色债券余额25亿元,通过权益投资途径累计向清洁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方向投资金额达276亿元。建信金租绿色资产规模和占比持续双增,绿色租赁资产余额473亿元,占一般租赁业务的比重较上年提升8.77个百分点。
  智慧政务
  本集团迈出智慧政务场景创效新步伐,对外赋能成果丰硕。累计与29个省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搭建“一网通办”平台或应用场景,平台注册用户突破2.7亿户。
  深入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升级,助力政府“高效办成一件事”。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在湖南、重庆、河北等地,以“政务+金融”解决方案赋能跨部门、跨层级政务服务流程整合优化,集成打造“新生儿出生”“入学”“企业开办”“灵活就业”等主题式套餐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开放网点渠道与社会共享,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大厅”。本行37家分行全部开放网点STM(智慧柜员机)提供政务服务,可提供税务、社保、教育、交通等9,000余项政务服务业务的办理、预约、查询,业务服务量超1亿笔,服务3,000余万用户。
  顺应政府数字化改革趋势,积极融入数字政府发展新业态。政融支付与927个政府端平台实现连接,累计交易金额突破3,000亿元,覆盖社保、财政、教育、政法、不动产等8大高频场景。
  金融科技
  本集团积极践行金融科技战略,夯实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筑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化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业技融合和敏捷交付,赋能全行高质量发展。
  构建“建行云”数字基础设施。“建行云”提供“金融技术底座+金融业务操作系统+精品应用”的金融云整体解决方案,2023年末算力规模463.34PFops,较上年增长17.09%,其中图形处理器(GPU)等新型算力占比超20%,较上年翻番,整体算力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持续完善“多区多地多栈多芯”布局,融合通用、智能等多元算力,具备承载超大规模金融核心、关键业务和智能服务能力,荣获《亚洲银行家》2023年度金融科技创新奖项亚洲区“最佳云计算项目”,率先通过国家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以“安全、合规、可信”的金融级云服务能力有效支撑内外赋能。
  持续推进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完成客户信息、对私存款、借记卡、信用卡、个人贷款等境内全量个人业务由集中式向分布式架构的全面切换和单轨运行,创本行切换客户量、账户量、交易量记录,分布式核心系统承担全行7.6亿个人客户、核心业务94%的交易量,分布式架构转型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体系化推进专业技术能力建设。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深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决策等五大领域专业能力,有效提升平台工程化、产品化能力,人工智能平台服务调用累计达433亿次,荣获《亚洲银行家》2023年度“最佳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打造金融影像文字识别产品,支持识别140余种票据,覆盖75%票据识别量,助力票据审核信息录入效率提升120倍,获得全球人工智能文档图像分析识别领域比赛(ICDAR2023)印章文字检测赛道冠军。自主研发端到端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能力,实现说话人身份声纹识别、四川话等方言语音识别、音频质量检测能力,支持智能外呼等场景应用,保障业务合规性。实现个性化语音合成,支持10万字超长文本语音合成,支持《建设银行报》、企业微信等语音播报,提升用户体验。投产金融大模型,构建大模型向量知识库,打造“文生图”工具,深入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客服、市场营销、投研报告、智慧办公、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场景的应用。作为核心编写单位,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大模型标准。使用异构图神经网络算法,经历史数据验证有效提升了企业风险预警效果。大数据平台提升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日处理峰值超1,000亿条,支持精准营销、反赌反诈等应用场景,管理集群覆盖超3万个物理节点。
  持续增强科技研发质效。加强企业级需求统筹管理,提升响应效率,业务需求从提出到上线投产平均时间较上年大幅缩短。全年响应集团业务要求16,622个,投产需求项68,255个,支持零售信贷、“建行惠懂你”4.0、大资管家、央企司库等重点项目投产。覆盖全集团全客户全业务,上线公司客户综合融资管理系统,将总分行及子公司纳入授信额度及非授信投融资限额管理,创新实现审批作业对子公司交易系统的实时管控。持续改进员工体验,“建行员工”APP和电脑端日活跃用户分别超30万和20万员工。建银咨询“添翼工程”全面建成,建信投资核心系统重构主体功能投产,建信基金“梧桐工程”速赢项目落地,子公司系统上云率达82%,集团IT一体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持续加强集团一体化安全管理。筑牢集团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持续完善“安全即服务”的企业级安全架构,优化安全测试工艺,提升系统研发安全质量和精细化管理。扎实推动系统架构治理,提高系统并发处理能力,“建行生活”交易量峰值达28.77万笔/秒,创历史新高。推广应用安全运营平台,常态化开展内部攻防演练和网络安全竞赛,打造安全队伍实战对抗能力。建立漏洞全生命周期线上化管理机制,主动挖掘漏洞,及时通报漏洞预警,消除风险隐患。
  深化金融科技体制机制,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深化落实集团IT研发结构优化方案,试点业务IT产品经理制,有效促进敏捷协同与业技融合,提升集团研发质效与科技合力。实施金融科技人才工程,持续推进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选拔组建金融科技新苗优才库并组织训练营。2023年末,本集团金融科技人员16,331人,占集团人数的4.33%。金融科技投入250.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5%,保持稳步增长。累计获取专利授权2,168件,较上年增加905件,其中发明专利1,296件。北京稻香湖数据中心、武汉南湖数据中心入选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数字化经营
  本集团坚持企业级和集约化运营主方向,聚焦场景平台建设运营、数字化工具赋能减负,持续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积极落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建行建设规划(2022-2025年)》,深度融入数字中国建设,落实数字建行建设规划阶段性目标任务。
  持续推动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协同融合。提炼打造可复用能力及解决方案,满足敏捷、低成本、规模化发展需要。业务中台加快提升数字化水平和应用能力,累计梳理发布中台能力1,380项,较上年增加681项,能力调用覆盖集团258个场景平台。数据中台方面,以共享数据资源和能力为核心,持续夯实多元异构的统一数据基础。提升数据供给时效,超过90%的数据实现T+1供给。实时数据日均采集量达到81亿条。外部数据全年调用量达到43亿次。提升数据中台对业务的服务质效,建立统一的数据整合共享渠道,实现基于PC端和APP端的用户定制化指标查询数据看板,降低基层行数据应用门槛。技术中台坚持复用、敏捷、协同理念,持续提升技术供给效率和服务水平。技术能力累计应用于2,609个业务场景,支持云原生架构转型、灾备体系建设等;推进智能搜索推荐,助力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的“造福季”弹窗广告活动点击率提升4.14倍。
  持续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本行获得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5级认证,数据管理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深耕集约化、平台化、生态化运营模式,依托手机银行、“建行生活”“建行惠懂你”“裕农通”“建行e链”等企业级平台,推动金融与非金融相互促进、融合发展。持续提升特色场景平台运营质效,完成194个特色场景平台后评估,整改低效场景,超100个平台运营成效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023年,本行持续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产品谱系平台上线35个产品评价模型,为全行产品面市后评价提供支持。开展8项战略性创新项目,完成51项总行重点创新项目,1,126项分行自主创新项目和1,807项分行移植创新项目,境内子公司实施17项创新项目。持续开展创新马拉松活动,累计超18万名员工参与,进一步激发全行创新热情。“商业银行产品谱系建设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本行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运用贷款、债券、股权、证券化、结算与现金管理等一揽子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积极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融资+融智”为科创企业赋能“添翼”,以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助力贸易强国建设。积极探索场景化经营、平台化经营、数字化经营,推出“科技易贷”“飞驰e+”“跨境快贷”“建鼎司库”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服务。
  公司银行业务
  公司类存款稳健增长,客户基础持续夯实。2023年末,本行境内公司类存款11.8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7,588.55亿元,增幅6.84%。其中,定期存款增长20.85%,活期存款下降2.57%。公司机构客户1,082万户,较上年增加147万户。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总量1,510万户,较上年增加189万户。
  公司类贷款服务实体力度进一步加大。2023年末,本行境内公司类贷款13.2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21万亿元,增幅20.01%;不良贷款率1.88%。
  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投向制造业的贷款2.7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596.37亿元,增幅20.47%。其中,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1.4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510.31亿元,增幅45.25%。民营企业贷款5.40万亿元,较上年增加9,512.16亿元,增幅21.39%。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24万亿元,较上年增加7,681.29亿元,增幅52.14%。科技贷款1.53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68.78亿元,增幅24.13%。境内房地产行业贷款8,539.56亿元,较上年增加832.81亿元,增幅10.81%。全年累计为5,680个核心企业产业链的15.39万户链条客户提供1.11万亿元供应链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023年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公司类贷款新增超1.3万亿元,东北、中西部地区公司类贷款实现同比多增。
  机构业务
  本行聚焦机构客群分类施策,强化重点领域合作覆盖。连续五年蝉联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综合考评“优”,代理规模持续扩大,代理财政资金收支规模突破13万亿元。创新推出“农村三资监管”“农村产权交易”和“智慧村务”平台,同业首创“集体信用贷”产品,县域基层治理服务场景存款突破1,200亿元。
  运用“智慧政法”平台支持政法智能化建设提质增效,与29个省级政法单位建立系统合作,为1,400余家公检法单位提供“一案一户”“一人一户”“一卷一户”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平台推动社团客群服务,拓源工会、慈善、宗教、养老领域重点客户,形成社团客户金融新生态。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致力为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提供商投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运用债券、财务顾问、并购、基金、股权投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持续加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投行支持力度,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截至2023年末,本行以投行手段为实体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存续规模超1.69万亿元,年度新增直接融资规模超5,175亿元。持续发挥“FITS(飞驰)”品牌引领作用,做优做强投行特色客群服务,组建总分子直营团队近50支、覆盖总分支子各层级的任务型服务团队1,600支。稳步推进系统平台迭代更新,发布“智慧投行生态系统4.0”,创新构建“掌上投行”服务体系。实现“飞驰e智”“飞驰e+”和“飞驰慧研”三大对客平台在渠道、用户、场景等多层面的互联互通,累计注册用户超100万户,形成“客户营销-需求挖掘-产品供给-价值创造”闭环运行。推动财务顾问融智升级,数字顾问服务成效显著。本行荣获《环球金融》中国地区“最佳投资银行”奖项,“‘投资流’绿能助推器”获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绿色金融奖-创新奖”,“投资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获评金融界第十二届“金智奖-杰出科技金融创新奖”。
  资产证券化业务
  围绕企业盘活存量、减债增效等需求拓展银行间类REITs、基础设施公募REITs财务顾问等业务,探索绿色低碳、住房租赁、知识产权、先进制造等领域产品创新。持续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效率,发挥资产证券化在资产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升方面的积极作用。发行4单正常类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500亿元,入池本金规模500亿元;发行6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78.82亿元,入池本金规模160.02亿元;发行4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19.05亿元,入池本金规模121.28亿元;发行3单小微快贷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6.72亿元,入池本金规模57.65亿元;发行1单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0.95亿元,入池本金规模5.60亿元。
  国际业务
  本行稳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全年贸易融资投放量1.82万亿元,国际结算量1.56万亿美元,“跨境快贷”系列产品累计为1.5万户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91亿元。
  打造“全、精、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服务品牌,实现覆盖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全品类结算产品供给。支持对外开放重点区域优先发展,搭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加大金融支持横琴、前海、南沙自贸区建设力度。金融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全币种支付”产品可支持“一带一路”经贸往来项下140余个小币种支付需求,建单通、建票通、建信通“三建客”系列产品累计为“一带一路”国家的146个项目提供融资支持171亿元。跨境撮合助力全球经贸畅通,“建行全球撮合家”平台注册用户逾24万户,累计为37个国家和地区、近2.2万家企业举办跨境对接活动300场。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4万亿元,本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荣获《亚洲银行家》“2023年度监管技术实施奖”;积极推动境外人民币市场建设,英国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量突破87万亿元,保持亚洲地区以外最大人民币清算行地位。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
  本行践行固本强基理念,夯实客户账户基础,强化重点客户服务支持。推进对公账户服务流程优化,重塑服务流程,拓展线上渠道,整合精简凭证,显著提升对公账户数字化、线上化服务能力。在官方微信小程序、“建行惠懂你”APP等10个本行线上渠道和39个地方政务“一网通办”平台部署账户预约服务,建成企业级客户尽职调查系统,减少客户签章和填写项,提升开户尽职调查效率。深化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为客户提供本外币银行结算账户服务。升级“财资云”跨银行现金管理基础能力与服务体验,强化重点行业客群定制开发和响应效率。推出“账簿通”产品,打造适配客户交易行为的线上化、智能化、一体化收款结算服务。深化监管易、惠市宝、票据池、多模式现金池等特色现金管理产品场景化、生态化推广应用,创新现金管理产品服务实体经济新范式。依托代收代付产品全面的结算功能和参数配置能力,聚焦大型集团客户跨地域、跨层级资金收付需求,提供联动代收代付、代收付款授权、缴费支付、多级资金清算及对账等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深耕对公长尾客户经营,2023年本行对公长尾客户日均存款1.06万亿元,当年新增对公长尾客户173万户。新开户客户产品套餐销售达166万个,较上年增加42.69万个,增幅34.55%。对公长尾客户经营提升为规模以上客户或有贷客户48.13万户,其中44.89万户提升为普惠贷款客户,涉及客户活期存款和贷款日均余额均超1,000亿元。农民工代发工资业务签约对公用户18.02万户,实现代发金额3,665.14亿元,代发笔数4,871万笔,惠及1,833万户农民工群体。
  本行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全面升级“数字化+专业化+融合化”能力,开启“新零售2.0”行动,推动零售业务经营模式再升级。深化客户“分层、分群、分级”服务模式变革,提升全量客户服务效能,深化大财富管理战略推进,持续增强专业服务能力,完善私人银行专业经营体系,深化生态场景建设,持续夯实个人客户账户基础,深化资产负债融合,巩固提升零售信贷优势,实现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零售业务品牌价值提升,蝉联《亚洲银行家》2023年度“亚太地区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大型零售银行”三项综合性零售银行大奖。
  客户经营本行聚焦客户服务,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升级“分层、分群、分级”为核心的个人客户服务管理体系,以数字化经营扩围服务半径,以财富管理专业化、资产负债融合化提升服务深度,增强全量客户服务效能。2023年末,本行境内个人存款14.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79万亿元,增幅13.70%。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个人全量客户7.57亿人,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18.50万亿元。
  客户经营模式全面深化。深入推进全量客户全渠道服务,围绕私行客户,聚焦复杂产品稳健管理、专业赋能深维传导、集团力量融合运用,升级私行客户团队式专业经营体系,深度洞察客户“人家企社”全方位需求,提供全面资产配置、家族财富、企业发展等“生活+生意”对公对私一体化综合服务,加速打造专业信赖、极致体验的私行品牌标杆。围绕价值客户,提供网点专营服务,组建由对私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网点负责人组成的联合服务单元,推动能力互补、高效协同,实现客户关系服务和财富专业服务全面融合。
  围绕潜力客户,基于“人+数字化”经营逻辑,探索集约高效服务数亿级大众客户的创新路径,实现有温度的泛在服务和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围绕基础客户,提供场景直营服务,发挥场景生态连接优势,借助金融和非金融场景,强化“数字化+场景化”经营,将客户生态和“双子星”平台打造成用户活跃、场景推流、内容营销、客户回流的有效平台底座。围绕代发、商户、养老、县域、跨境等客户共同属性或共性需求,为客户提供“金融+非金融”深度服务。
  客户经营能力持续夯实。以客户服务为核心,围绕“找得准、连得上、留得住”打造客户主关系银行。“找得准”,以数据为驱动全方位精准洞察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适配的产品服务;“连得上”,依托线上线下、内外场景,实现客户全渠道触达和数字连接;“留得住”,聚焦打磨专业能力,通过数字化赋能与客户建立信任,真正让专业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客户经营平台有力赋能。坚持理念流程化、流程工具化,围绕“洞察-匹配-触达-陪伴”数字化经营主线,搭建用户中心、产品中心、权益中心、财富中心等能力模块,打造客户经理专属工作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个人信贷
  本行积极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和同业竞争态势,稳固个人住房贷款基本盘,打造个人消费信贷和个人经营贷款增长极。2023年末,本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8.6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4,392.86亿元,增幅5.33%。
  个人住房贷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支持居民刚性及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居民住房融资成本,资产质量保持较优水平。因城施策,积极落实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方面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稳妥完成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惠及近千万客户。根据房地产市场及需求结构变化调整信贷政策,大力发展二手房贷款业务,加大重点城市及重点县域贷款投放。加强业务创新,提前布局保障性住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研究,探索建立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金融服务模式。
  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扎实推进个人消费贷款高质量发展,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深化数字化经营打法,做好精准服务。优化线上线下产品服务体系,完善流程设计,扩宽服务渠道,扩大客户服务范围,不断提高个人消费贷款服务质效。加快推进创新产品发展,2023年末,“建易贷”余额2,102.16亿元,较上年增加1,587.06亿元,有效推动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
  积极响应国家扩大消费战略,信用卡贷款业务市场领先。发挥“建行生活”平台流量经营和“外呼+自助”双渠道协同优势,深耕新能源汽车、家装节特惠商圈等特色场景,全面推动产品创新、场景赋能、数据赋能、客户差异化及渠道精细化经营,信用卡循环信贷和分期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坚持以客户综合偿债能力为核心的准入原则,完善精细化信贷策略,资产质量总体平稳。
  聚焦实体经济和农业生产,持续完善个人经营专属信贷服务体系。加强小微企业主等重点客群覆盖,丰富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线。强化重点行业和细分市场研究,优化推广“个人经营信用快贷”“个人经营抵押快贷”等拳头产品。加快县域涉农个人经营贷款拓展,“裕农贷款”实现快速增长,贷款增幅超78%。
  个人支付
  本行践行“支付为民”理念,深耕大消费生态建设,商户和客户两端协同发力,夯实账户底层支撑,筑牢支付风险防控基础。
  商户端深化商户业务“1+N”经营体系,强化协同联动、聚合行内资源,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工具赋能升级,为商户提供“收单+”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商户数字化转型需求。2023年末,本行收单商户559万户,较上年增加58万户,商户收单交易笔数155.11亿笔,收单金额4.04万亿元。
  客户端深耕消费市场,围绕旅游、餐饮、购物、出行4大主题开展借记卡“百城百区”联动营销,提升借记卡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优化客户消费和用卡体验。持续推进外场景账户服务升级,将个人账户服务输出到外部互联网平台,助力消费生态建设。稳步扩大支付领域开放,创新推出旅行通卡,支持境外人士在境内使用移动支付产品。2023年末,本行个人结算账户数达14.24亿户;龙支付客户数达2.29亿户;借记卡发卡量达13.01亿张,当年消费交易额达26.24万亿元、消费交易笔数600.15亿笔,分别较上年增长9.42%和13.72%。
  丰富信用卡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上市美团联名卡、腾讯超V卡、南方电网联名卡等新产品,升级万事达全球支付卡为绿色主题权益产品。打造裕农通信用卡,研发裕农通卡“千里行”版,为进城务工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深耕“龙卡信用卡优惠666”营销活动,全面上线京东、美团、携程等12家热门商户促销活动,依托“建行生活”平台强化场景建设与营销宣传,提供更加丰富便利的积分兑换权益。2023年末,本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32亿张,信用卡客户1.05亿户,全年总消费交易额2.93万亿元。
  财富管理
  本集团坚持大财富管理战略,围绕“普惠、智慧、专业、专注”四大战略主轴,积极构建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系统平台“三位一体”的财富管理体系,深化集团内母子协同以及与市场优质机构的合作关系,构建覆盖全时间序列、全资产类别的投研支撑,覆盖全市场优质机构和优质产品的遴选机制,贯通“投研-投顾-客户服务”专业传导链。打造联合服务单元组织模式,强化私人银行“人家企社”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财富管理“最后一公里”服务质效。财富管理业务规模、客户数量、市场表现和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
  私人银行
  本行纵深推进私人银行专业经营,打造“私行标杆”品牌形象。实施私行客户数字化分层分群经营策略,重点突破普惠、养老、县域、企业主、存量客户关系人等客群,构建高效服务体系。优化私行产品服务数字化管理体系,坚持以宏观策略研判为引领,审慎优选合作机构与产品策略,持续丰富私行专属优质产品货架,强化存续期产品全面、敏捷、主动风险管理,年内对私私募代销业务未发生风险事件。丰富家族信托顾问、保险金信托顾问、家族办公室等服务内涵,家族财富服务能力业内领先。强化私行核心队伍建设,综合化专业化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末,本行私人银行中心共计248家,条线人员数量逾2,000人;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达2.5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52%;私人银行客户21.28万人,较上年增长9.86%;家族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1,064.64亿元,同业领先。本行荣获《亚洲货币》“中国私人银行大奖-年度最佳家族办公室奖”、《银行家》“2023年度家族信托管理创新优秀案例奖”、《财富管理》“金臻奖-2023年度中国大陆最佳私人银行-最具品牌影响力奖”等奖项。
  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
  本行持续推动住房资金管理行业数字化发展,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效能,租购并举支持百姓稳业安居。
  配合做好住房公积金缴存服务,在试点城市为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公积金缴存业务;大力支持公积金贷款投放,优化公积金配套商业按揭组合贷款流程;有效支持公积金线上业务办理,创新实现提取公积金直缴房租,支持公积金跨省通办,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2023年末,本行住房资金存款余额1.40万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1万亿元,保持市场领先。
  本集团围绕客户基础、业务拓展和价值创造,推动资金资管业务稳健发展。深化同业客户分级分层分类经营,突出“核心客户总行直营直管,重要客户总分行协同服务”,打造客户需求采集、痛点诊断分析及综合服务方案协同制定的一体化流程,有效提升综合价值贡献。有力支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致力提升金融市场业务服务质效,全年承销政府类债券超2万亿元。深化母子公司协同,打造集团资管业务转型发展新格局,实现大财富大资管“双轮驱动”。前瞻布局养老金融蓝海,发布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推进“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四位一体”建设向纵深发展,养老金金融根基更加坚实,养老产业金融定位更加清晰,养老服务金融陪伴更加温暖,养老生态循环更加畅通。构建同业合作新生态,同业合作平台拓维升级,持续丰富生态场景,累计投放资金9.04万亿元。打造托管业务发展新引擎,持续推进“智托管”品牌建设,资产托管规模达20.89万亿元。
  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积极支持国家战略实施,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交易需求,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货币市场业务
  统筹运用多种货币市场工具,保障全行流动性安全。持续发挥大行市场稳定器作用,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2023年人民币货币市场交易量超190万亿元,同业存单发行余额近1万亿元,境内外币拆借和外币回购交易规模均居市场第一。
  债券业务
  坚持“安全稳健、价值投资”经营原则,平衡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积极把握利率走势,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积极参与万亿元增发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地方债的承销与投资,政府类债券承销量突破2万亿元。成为“北向互换通”首批报价商和银行间首批债券篮子做市商。
  资金交易业务
  持续提升资金交易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筑牢风险第一道防线。大力宣导“风险中性”理念,为企业客户提供丰富、完善的套期保值交易服务。资金交易有效客户近10万户,较上年增长10.03%。
  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
  本行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部2023年6月在上海正式开业。作为国内首家将商品类业务专业化经营的银行,本行积极参与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市场建设,支持产业链发展,协助客户运用大宗商品衍生工具提升客户风险管理水平。2023年累计保障农产品价值67.61亿元,覆盖境内27家分行,涉及农户、农企687户。贵金属租借业务有序投放,2023年末境内贵金属资产规模达1,888.67亿元。
  资产管理业务
  本集团着力提升投研能力、风控能力、科技能力,服务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助力实体经济直接融资,打通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价值链。夯实风险管理防线,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客户的风险防范化解,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子公司坚定回归业务本源,夯实资管业务基础,提升专业能力。2023年末,本集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5.01万亿元,其中建信理财、建信基金、建信信托、建信养老及建信人寿旗下资管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分别为1.50万亿元、1.28万亿元、1.17万亿元、0.56万亿元、0.34万亿元。
  2023年末,本集团理财产品规模1.58万亿元。其中,建信理财产品规模1.50万亿元,本行产品规模794.43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1.50万亿元,占比94.97%,均由建信理财经营管理。2023年,建信理财发行理财产品募集金额2.89万亿元,到期兑付金额3.30万亿元;
  2023年末,建信理财产品余额中,封闭式产品余额3,022.87亿元,开放式产品余额1.20万亿元;对公理财产品余额2,487.80亿元,占比16.60%,对私理财产品余额1.25万亿元,占比83.40%。2023年,本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金额2,870.15亿元,到期兑付金额3,110.04亿元;2023年末,本行理财产品均为开放式产品,其中对公理财产品余额222.84亿元,占比28.05%,对私理财产品余额571.59亿元,占比71.95%。
  养老金融业务
  本集团深入推进特色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发布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树立“养老金融专业银行”市场形象,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初见成效。养老金金融根基更加坚实。第一支柱方面,社保卡账户稳步增长;第二支柱方面,建立母子协同营销机制,实现境内所有省份职业年金投资运营资格全覆盖,养老金托管规模稳步提升;第三支柱方面,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超900万户,加快构建全品类产品体系。养老产业金融定位更加清晰,养老产业核心领域贷款、信贷客户数、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业务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金融陪伴更加温暖,加强投教宣传、客群培育。养老金融生态循环更加畅通,以系统建设持续赋能业务发展。
  同业业务
  本集团着力打造同业业务经营特色,为同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巩固提升同业客户综合价值贡献。实施同业客户分级分层分类管理,组建客户经理团组,分类施策做好重点客群经营;深化行业和客户研究,推进客户需求采集、痛点诊断分析及综合服务方案协同制定的一体化流程,整合集团资源满足客户多元需求。盘活票据存量资产,加快票据周转,票据交易性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票据买入返售业务交易量8.82万亿元,稳居同业领先水平。面向有票据融资需求的企业客户推出“建融e贴”,提供全流程线上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服务。聚合集团信息和资源,打造面向金融机构客群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同业合作新生态。截至2023年末,平台访问量超96万次,注册用户1,946户,累计投放资金9.04万亿元。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三方存管业务客户总量达8,848万户,存管客户量和资金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2023年末,本行境内同业负债(含保险公司存款)余额2.26万亿元,较上年减少2,001.99亿元;同业资产余额5,129.81亿元,较上年增加954.77亿元。
  资产托管业务
  本行致力打造客户厚植、系统先进、运营引领、风控有力的托管强行,托管业务综合贡献持续提升。
  资产托管规模年内首次超过20万亿元,行业位次实现跃升,业务发展迈上新阶段。重点领域托管合作取得突破,中标中国中化、中国稀土年金计划托管人资格;入选中再集团、中邮保险托管人白名单;落地国新央企ETF基金托管,实现国新三大央企指数(科技引领指数、现代能源指数和股东回报指数)全覆盖;成功营销吉尔吉斯斯坦央行CIBM(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托管业务。运营保障坚实稳固,成立北京托管运营中心,成为业内唯一一家拥有三地运营中心(北京、合肥、上海)的托管银行。持续推进“智托管”品牌建设,对内优化以“智慧经营、智能运营、智控风险、智享数据”为核心的“智托管”系统,对外推进“智托管”平台建设,为做好“数字金融”贡献托管力量。
  本行荣获《中国基金报》“公募基金25年最佳基金托管银行(国有大行)”“托管创新奖”等奖项。2023年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20.89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49万亿元,增幅7.71%。
  境外商业银行业务本集团稳步推进境外机构网络建设,商业银行类境外分支机构(包括20家一级分行和8家子行)覆盖全球六大洲30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境外机构统筹发展与安全,主要经营指标整体平稳、稳中有进,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区域机构贡献度提升。经营效益持续提升,实现净利润77.42亿元。风险指标平稳可控,合规管理持续加强。服务“走出去”客户能力逐步增强,轻资产轻资本业务拓展提速,人民币国际化成绩可圈可点,绿色转型、跨境撮合等新金融实践向纵深推进。
  建行亚洲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已发行及缴足资本65.11亿港元及176亿元人民币。建行亚洲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全功能综合性商业银行平台,服务范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重点拓展中国内地以及RCEP区域业务,并辐射中东、中亚部分国家与地区。建行亚洲在境外银团贷款、结构性融资等专业金融服务领域拥有传统优势,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财务顾问、信托代理等对公金融服务领域也具备丰富经验,目标客户为本地蓝筹及大型红筹企业、大型中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本土经营的优秀客户群体。建行亚洲也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零售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下辖31家网点。2023年末,建行亚洲资产总额4,090.06亿元,净资产705.27亿元;2023年净利润36.15亿元。
  建行伦敦
  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是本行2009年在英国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美元和15亿元人民币。为更好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本集团稳步推进建行伦敦与本行伦敦分行整合工作,目前建行伦敦正有序开展清算程序。2023年末,建行伦敦资产总额37.66亿元,净资产37.66亿元;2023年净利润0.00亿元。
  建行俄罗斯
  中国建设银行(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俄罗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2亿卢布。建行俄罗斯持有俄罗斯中央银行颁发的综合性银行牌照,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等。2023年末,建行俄罗斯资产总额48.93亿元,净资产6.56亿元;2023年净利润0.80亿元。
  建行欧洲
  中国建设银行(欧洲)有限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卢森堡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5亿欧元。建行欧洲下设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米兰、华沙和匈牙利分行。重点服务在欧大中型企业和在华欧洲跨国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及跨境资金交易等。2023年末,建行欧洲资产总额286.66亿元,净资产40.30亿元;2023年净利润0.68亿元。
  建行新西兰
  中国建设银行(新西兰)有限公司是本行2014年在新西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99亿新西兰元。建行新西兰持有批发和零售业务牌照,提供公司类贷款、贸易融资、人民币清算和跨境资金交易等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2023年末,建行新西兰资产总额113.47亿元,净资产14.07亿元;2023年净利润1.13亿元。
  建行巴西
  中国建设银行(巴西)股份有限公司由本行2014年在巴西收购,其前身BancoIndustriaeComerciaS.A.银行于2015年更为现名,注册资本29.57亿雷亚尔。2023年末,建行巴西资产总额292.78亿元,净资产14.75亿元;2023年净亏损0.09亿元。
  建行马来西亚
  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是本行2016年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8.226亿林吉特。
  建行马来西亚持有商业银行牌照,可为当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全球授信服务,为中马双边贸易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贸易融资、多币种清算及跨境资金交易等多方位金融服务。2023年末,建行马来西亚资产总额117.75亿元,净资产14.79亿元;2023年净利润0.46亿元。
  建行印尼
  中国建设银行(印度尼西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牌照商业银行,在印尼拥有71家分支机构。2016年本行完成对印尼温杜银行60%股权的收购,并于2017年将其更为现名。建行印尼注册资本3.79万亿印尼卢比。建行印尼致力于服务中国和印尼两国投资贸易往来,深入服务印尼本地企业,重点发展公司业务、中小企业业务、贸易融资、基建融资等业务。2023年末,建行印尼资产总额128.60亿元,净资产30.20亿元;2023年净利润1.12亿元。
  综合化经营子公司
  本集团拥有建信金租、建信财险、建银咨询、建信投资、建信股权、建银国际、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建信人寿、建信住房、建信消费金融、建信基金、建信信托、建信期货、建信养老、建信理财、建信住租、建信金科等17家综合化经营子公司。2023年,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总体发展良好。2023年末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资产总额8,165.15亿元,2023年实现净利润76.22亿元。
  公司金融业务
  板块建信金租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1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融资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等。
  建信金租立足主责主业,突出“融物”特色功能,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有力推进公司转型,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2023年末,建信金租资产总额1,461.18亿元,净资产247.62亿元;2023年净利润16.46亿元。
  建信财险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亿元,建信人寿、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银川通联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0.2%、4.9%和4.9%。建信财险主要经营机动车保险、企业及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船舶及货运保险、短期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建银咨询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2016年全资收购的子公司,2018年由“建银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改为现名,注册资本0.51亿元,由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100%持股。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建银咨询主要开展造价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投资咨询、招标代理等业务。
  建银咨询在深耕造价咨询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秉持数字化经营理念,着力打造“金融咨询+工程咨询”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产品谱系,优化产品供给。2023年末,建银咨询资产总额14.91亿元,净资产3.89亿元;2023年净利润1.06亿元。
  建信投资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7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债转股及配套支持等业务。
  建信投资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在持续推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类产业降杠杆、防风险、促改革的同时,逐步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截至2023年末,框架协议签约金额累计10,121.72亿元,落地金额4,566.17亿元。2023年末,建信投资资产总额1,288.99亿元,净资产395.14亿元;2023年净利润40.89亿元。
  建信股权
  建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亿元,由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建信人寿和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0.1%和19.9%。建信股权主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及其他私募股权基金进行管理。
  建信股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实推进投资业务。
  2023年末,建信股权管理资产规模156.64亿元,资产总额1.54亿元,净资产0.54亿元;2023年净利润0.08亿元。
  建银国际
  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6.01亿美元,为本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公司从事投行相关业务,业务范围包括上市保荐与承销、企业收购兼并及重组、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证券经纪、市场研究等。
  建银国际充分发挥跨境金融市场服务优势,聚焦重点赛道优质企业融资需求,加强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和新能源等行业布局,提升IPO(首次公开募股)及发债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并积极参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工作。2023年末,建银国际资产总额797.62亿元,净资产137.50亿元;2023年净利润0.14亿元。
  个人金融业务板块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0亿元,本行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10%和24.90%。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开办住房储蓄存款、住房储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国家政策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开发类贷款等业务,是一家服务于住房金融领域的专业商业银行。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销售住房储蓄产品523.88亿元。2023年末,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资产总额377.06亿元,净资产30.57亿元;2023年净利润0.81亿元。
  建信人寿
  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本行2011年投资控股的寿险子公司,注册资本71.20亿元,本行、凯基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19.9%、16.14%、4.9%、4.85%和3.21%。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建信人寿稳步推进业务转型,业务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末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下,建信人寿资产总额2,956.73亿元,净资产67.65亿元;2023年净亏损23.94亿元。
  建信住房
  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1.96亿元,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25%和24.75%。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创新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建信住房主要经营住房租赁业务。
  建信住房坚持服务社会民生,发挥住房租赁专业优势,围绕“CCB建融家园”平台和住房租赁线下社区经营,解决百姓安居难题。2023年末,建信住房资产总额134.64亿元,净资产8.32亿元;2023年净利润0.10亿元。
  建信消费
  金融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72亿元,本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3.33%、11.11%和5.56%。建信消费金融主要经营个人小额消费贷款业务。
  建信消费金融围绕居民消费需求和新兴消费业态,持续完善拓客和风控模式,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全面夯实基础,确保业务平稳起步。2023年末,建信消费金融资产总额73.08亿元,净资产71.35亿元;2023年净亏损0.65亿元。
  资金资管
  业务板块建信基金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2亿元,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5%、25%和10%。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
  建信基金持续优化客户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投资业绩,2023年荣获《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评选的权威奖项共计10项。2023年末,建信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28万亿元,资产总额106.25亿元,净资产92.48亿元;2023年净利润8.83亿元。
  建信信托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09年投资控股的信托子公司,注册资本105亿元,本行和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7%和33%。主要经营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固有业务。
  建信信托
  各项业务稳健发展。2023年末,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17万亿元,财富管理规模保持千亿元以上,信贷资产证券化累计发行规模、存量规模保持市场第一,在《亚洲银行家》《上海证券报》、清科榜、投中榜等多个榜单获得奖项。建信信托全资子公司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不动产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首批试点资格,并完成行业首支不动产私募基金投放。2023年末,建信信托资产总额438.86亿元,净资产284.11亿元;2023年净利润19.10亿元。
  建信期货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4年投资控股的期货子公司,注册资本9.36亿元,建信信托和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建信期货主要开展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建信期货全资子公司建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可从事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和定价服务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风险管理试点业务及一般贸易业务。
  建信期货发挥专业特色,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各项业务稳步向好发展。2023年末,建信期货资产总额108.09亿元,净资产12.42亿元;2023年净利润0.38亿元。
  建信养老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3亿元,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分别为70%、17.647%和12.353%。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以及与上述资产管理相关的养老咨询业务等。
  建信养老持续深化投资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内控管理,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2023年末,建信养老管理资产规模5,639.78亿元,资产总额40.52亿元,净资产32.23亿元;2023年净利润1.35亿元。
  建信理财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5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2021年,建信理财与贝莱德、淡马锡合资设立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贝莱德、建信理财、淡马锡持股比例分别为50.1%、40%、9.9%,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理财产品供给。
  2022年,建信理财投资10亿元参股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8.97%,进一步助力养老事业。
  建信理财立足稳健合规经营,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均衡发展。资产配置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资产信用等级持续提高,荣获《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评选的多项荣誉。
  2023年末,建信理财理财产品规模1.50万亿元,资产总额223.97亿元,净资产194.54亿元;2023年净利润13.23亿元。
  建信住租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亿元,建信信托持股比例100%。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建信住租是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同时担任基金管理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
  建信住租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探索构建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2023年末,建信住租管理资产规模128.43亿元,资产总额1.89亿元,净资产1.07亿元;2023年净利润0.07亿元。
  其他业务板块建信金科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资设立的首家、规模最大、整体市场化运作的金融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7.30亿元。建信金科202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联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2.5%、2.5%、2.5%和2.5%。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
  建信金科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自主研发分布式核心系统,训练和投产金融大模型,核心银行产品形成全栈自主可控云化版本,并行交付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建信金科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继续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2023年末,建信金科资产总额72.67亿元,净资产14.98亿元;2023年净利润0.02亿元。
  本集团持续优化完善手机银行、“建行生活”双子星企业级平台,筑牢数字生态体系,逐步构建起多渠道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可向外部广泛延伸的金融服务生态和运营服务模式,有效防止金融服务歧视和偏见,消除“数字鸿沟”,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普惠性,满足广大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
  机构网点
  本集团通过广泛的分支机构、自助设备、专业化服务机构和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银行服务。2023年末,本集团共设有14,895个营业机构。本行营业机构共计14,289个,其中境内机构14,255个,包括总行、2个分行级专营机构、37个一级分行、362个二级分行、13,818个支行及35个支行以下网点,境外机构34个。本行拥有主要附属公司25家,机构总计606个,其中境内机构457个,境外机构149个。
  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建设,提升网点经营效能,重点保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及县域渠道建设资源投入。加大城区低效密集网点撤并迁址力度,拓展城市规划新区和重点县域网点覆盖。2023年实施营业网点迁址264个,新设营业网点28个,其中新设县域机构网点21个。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设立营业网点140个,覆盖82个重点帮扶县。优化自助渠道配置,全行在运行自助柜员机48,133台,在运行智慧柜员机43,434台,支持业务办理和政务服务。保障客流量大的城区和县域网点自助设备投入,在县域设置自助柜员机15,106台、智慧柜员机13,076台,在160个重点帮扶县中布放自助设备1,120台。累计组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280余家、个贷中心1,800余家。向社会开放“劳动者港湾”13,845个,持续深化“劳动者港湾+”模式,丰富适老助老、综合政务、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教育助学、法援普法、无障碍服务等服务内涵。
  深入推进网点复杂业务集约化运营与流程优化。加快实施网点高频复杂业务流程优化,对公开户业务单笔节约25分钟、个人开户业务单笔节约超10分钟,显著提升客户和员工体验。累计拓展293项集约化运营事项,人民币账务性业务、外汇汇款业务集约化处理比例均超98%。运用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等智能技术提升集约化作业质效,全年节省520万工时。
  线上渠道本行深耕手机银行和“建行生活”“双子星”线上生态,持续打磨企业级数字化经营能力,构建“金融+非金融”数字化经营底座。手机银行作为金融产品服务主平台,不断提升价值转化经营能力,高效承接行内外流量和服务;“建行生活”持续丰富本地生活服务,成为全行门槛最低、效率最高的获客、活客平台。
  2023年末,本行线上个人用户数5.43亿户,“双子星”月活用户(MAU)超2亿户,日活跃客户规模达2,600万户,当年金融交易客户1.78亿户,保持同业领先。
  手机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筑牢手机银行基础服务,围绕开通登录、账户管理、转账、搜索、消息待办等客户常用需求进行改版迭代,重构功能导航,深耕水、电、燃气等民生相关重点缴费场景,创新桌面小组件、实况窗等新型交互体验,推出活动日历、会员任务、权益中心等权益活动,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能力。财富频道、生活频道MAU分别较上年增长44.64%、46.58%。优化财富矩阵功能,整合金融产品频道,全新推出“龙钱宝”系列产品,帮助客户根据自身需求更有效地进行资产配置。手机银行有资产客户超4亿户,较上年增长5.05%;其中,持有资产万元以上的手机银行活跃客户较上年增长16.26%。本行95%以上的财富客户通过手机银行打理个人财富,手机银行财富新客较上年增长24.62%,财富产品交易规模达6.86万亿元。手机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766万户,同业领先。
  建行生活2023年,“建行生活”加快从“建平台”向“用平台”转变,持续发挥线上触客、生态场景活客和平台业务经营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生态、搭场景,既为消费者带来生活便利和实惠,又为入驻商户提供免佣金线上经营平台,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建设美好生活。平台累计注册用户1.28亿户,在线商户门店超37万个,通过平台流量和运营为广大入驻商户带来交易4.61亿笔,交易金额近260亿元。
  网上银行个人网银关注重点客户需求,优化重点楼层展示与客户旅程,为网银盾客户、私行客户、跨境客户等客群提供专业化客群服务。通过支持数字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增加专项分期类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企业网银新增公用流程,产品流程可以统一设置,简化客户操作;推出法人单盾模式,客户使用一个盾即可操作网银全部功能,为小企业降本增效;新增“科技易贷”产品,推出百易安专项资金监管模式,推进统一格式的电子化凭证,不断丰富渠道功能。个人网银用户数4.16亿户,较上年增长2.82%。企业网银用户数1,409.44万户,较上年增长14.03%。
  网络支付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的客户需求变化,持续提升网络支付产品及服务体验。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加大对民营及小微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携手美团不断升级“生意卡”服务,为小微商家提供一体化的极速支付、超级账单、资金理财等增值服务。提升境外人士来华消费便利度,联合建行马来西亚、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及马来西亚支付网(PayNet)公司,提供跨境条码支付服务。网络支付交易量623.05亿笔,较上年增长17.79%;交易金额22.4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8.46%。快捷支付绑卡客户数4.47亿户,其中年交易笔数超20笔的“超级用户”突破2亿户,在支付宝、京东、美团、抖音、拼多多等头部支付机构的市场份额位居银行同业第一。
  远程智能银行服务
  本行践行“服务即经营”发展理念,依托远程智能银行服务平台,打造全媒体、全渠道的第一服务触点,深挖非结构化数据价值,为境内外客户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综合金融服务。锻造统一客服平台、微信端95533平台、多功能外呼平台、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等四大平台,推广资源共享复用的“云生产”运营模式,高效解决客户诉求,建设全行客户服务与经营枢纽。2023年全渠道服务客户5.27亿人次。提升智慧客服能力,丰富“慧预判”“云速递”等便捷服务功能,创新推出“产品一点通”产品超市货架、“数字客服”等特色功能,“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突破3,356万人。
  三、展望
  展望2024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全球贸易延续低迷、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需关注。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中国银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发达经济体高利率的滞后影响将持续显现。2024年还是全球选举大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可能增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银行业整体净息差面临压力。另一方面,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内需、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银行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提供了巨大舞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领域蕴藏巨大发展机遇。
  2024年,本集团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守主责主业,坚持做优做强,强化价值创造,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参与国际竞争“三个能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全力服务国家战略。联动做好“五篇大文章”,培育科技金融优势,深化绿色金融服务,拓展普惠金融深度,塑造养老金融品牌,提升数字金融能力。充分发挥本行在住房和基建领域的专业优势,加快推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深度服务国家战略,加大对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金融服务,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二是科学推动均衡发展,有效提升经营质效。着力优化资产结构,保持资产总量合理增长,大力推进信贷结构调整,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保持信贷投放稳健性和可持续性。着力提升负债质量,提升各项存款稳定增长能力,大力拓展低成本结算性资金,研究建立企业级资金大循环体系。着力加强资本管理,推动资本新规落地和业务经营深度融合。着力稳定盈利表现,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综合化和差异化定价管理稳住净利息收入基本盘,大力拓展非利息收入增长点,深化降本增效。三是全面夯实业务基础,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对公客户客群经营,深化个人客户经营模式,夯实同业客户基础。强化重点产品和服务供给,对公板块全面提升企业司库体系服务能力,丰富现金管理类产品及应用场景;个人板块提升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加快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创新;资金资管板块提升产品服务对投资者的适配性,充分满足客户综合投融资需求。提升综合服务品质,重点做好资产负债、“商行+投行”、本外币、配置和服务的“四个一体化”。促进集团协同融合,重点做好板块、母子、渠道、境内外的“四个协同”。四是强化支持保障,提高运营管理效能。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加快运营模式集约化转型。加强科技赋能支撑,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服务和经营过程中的推广应用,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建强客户服务队伍和财富管理投研专家库。五是坚决守牢底线,切实防范化解风险。加大资产质量管控力度,前瞻、主动管控资产质量。妥善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序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稳妥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
  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风险等新型风险管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基层风险治理能力,深化集团信用风险一体化管控,扎实做好合规管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