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基因测序仪及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测序配套试剂、数据处理系统、售后维保服务和产品技术支持服务、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样本处理试剂耗材、细胞组学解决方案、远程超声机器人、BIT产品

  • 产品名称:

    DNBSEQ-T7系列(原产品名称MGISEQ-T7) 、 MGISEQ-2000系列 、 BGISEQ-500系列 、 MGISEQ-200系列 、 BGISEQ-50系列 、 DNBSEQ-Tx系列 、 DNBSEQE系列 、 与各型号基因测序仪配套使用的测序试剂套装 、 DNA文库制备 、 RNA文库制备 、 定制化文库制备等试剂套装 、 MegaBOLT 、 MGISTP-7000系列 、 MGISP-960系列 、 MGISP-100系列 、 MGISP-NE32系列 、 DNBelabD系列 、 MGIFLP系列 、 MGIGLab-S系列 、 MGIGLab-L系列 、 DNA和RNA提取试剂 、 自动化耗材 、 样本采集和保存试剂 、 DNBelabC系列 、 MGIUS-R3 、 ZTRON 、 ZLIMS

  • 经营范围:

    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测序试剂、酶试剂和软件)、机械设备(测序仪配套设备)、仪器仪表(基因测序仪)、生化试剂(测序试剂)、生物试剂(酶试剂)、耗材及生物工程相关产品(危险化学品限许可证规定范围)、配套软件、系统集成的研发、制造、批发、佣金代理(不含拍卖)、进出口及相关配套业务(不涉及国营贸易管理商品,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及其它专项规定管理的商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技术开发、推广服务;技术咨询、交流服务;技术转让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6 
业务名称 2024-03-31
业务收入: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元) 4.49亿
业务收入: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境外(元) 1.57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63%
  •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7.63亿 26.21%
第二名
1.91亿 6.56%
第三名
1.91亿 6.55%
第四名
1.58亿 5.44%
第五名
5442.31万 1.8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4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70%
  • 第一名
  •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30亿 20.28%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2.20亿 10.35%
第三名
1.76亿 8.30%
第四名
7034.45万 3.32%
第五名
5188.82万 2.4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96%
  •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3.70亿 25.65%
第二名
1.19亿 8.21%
第三名
8717.71万 6.04%
第四名
8318.43万 5.76%
第五名
3322.63万 2.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01%
  •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受汪建先生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受汪建先生
7.76亿 18.33%
第二名
2.03亿 4.79%
第三名
1.38亿 3.27%
第四名
1.27亿 2.99%
第五名
1.11亿 2.6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5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1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受汪建先生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07亿 15.93%
第二名
1.97亿 6.19%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受汪建先生
1.93亿 6.05%
第四名
1.02亿 3.21%
第五名
5671.47万 1.7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5.90%
  •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 G42 Laboratory LLC
  • Healius Pathology Pt
  • Lifebrain Covid Labo
  • 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华大控股及其他受汪建先生控制的企业或组织
3.06亿 12.95%
G42 Laboratory LLC
9161.65万 3.88%
Healius Pathology Pt
8362.82万 3.54%
Lifebrain Covid Labo
6991.65万 2.96%
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
6058.89万 2.5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生命中心法则为基础聚焦“读、写、存”三大体系核心工具的底层技术研发及产品创新,持续为用户提供覆盖生命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以基因测序技术为核心的多组学技术在科研方向的突破以及临床应用的转化,协同上下游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自成立之初,公司即开展全球化布局,以中国深圳为总部,在国内武汉、长春、青岛、昆山、杭州等地设有23家分、子公司;在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拉脱维亚、德国、新加坡、荷兰、塞尔维亚、新西兰等地设立了24家境外子公司;基于业务板块及产业协同、市场可及性及资源配置...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生命中心法则为基础聚焦“读、写、存”三大体系核心工具的底层技术研发及产品创新,持续为用户提供覆盖生命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以基因测序技术为核心的多组学技术在科研方向的突破以及临床应用的转化,协同上下游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
  自成立之初,公司即开展全球化布局,以中国深圳为总部,在国内武汉、长春、青岛、昆山、杭州等地设有23家分、子公司;在中国香港、美国、日本、拉脱维亚、德国、新加坡、荷兰、塞尔维亚、新西兰等地设立了24家境外子公司;基于业务板块及产业协同、市场可及性及资源配置的目的,公司已建立全球9大研发中心、7大生产基地及9大国际备件仓库,以及超10个客户体验中心。
  2023年是公司探索技术极限、完善产品矩阵布局以及重返欧美市场的关键之年,公司自成立至今,实现了从追赶、并跑到引领的重大转变。未来,公司将继续围绕基因测序核心技术,通过提升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拓展多组学应用持续赋能科研突破及产业发展。公司主要产品覆盖三大业务板块: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及新业务板块。其中,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研发和生产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现已成为国内唯一、全球少数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到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之一。报告期内,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发布后陆续交付,中低通量测序仪DNBSEQ-G99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NMPA),小型化测序仪DNBSEQ-E25规模化量产并签发欧盟IVDR符合性声明,高中低通量基因测序仪更加广泛地被应用于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等科研领域以及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检测等临床诊断领域,同时拓展了疾控、海关、农业分子育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科技考古等新兴业务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717.83万元,其中,基因测序仪业务实现收入229,120.26万元,同比增长30.31%;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中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相关的常规业务实现收入15,317.55万元,同比增长4.95%;新业务中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相关的常规业务实现收入25,447.08万元,同比增长21.41%;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按照产品类型划分,仪器设备实现收入89,814.60万元,同比增长18.75%,试剂耗材实现收入135,368.92万元,同比增长38.31%。
  1、坚持创新自主研发,持续完善产品矩阵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90,998.30万元,同比增长11.74%,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1.26%。公司坚持核心专利自主可控,不断夯实专利布局,进一步提升自身专利技术含金量。报告期内,公司在欧洲多个国家的专利纠纷全面和解,DNBSEQ测序产品全面进入欧洲市场。2023年度,公司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61项,获得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登记共283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8项,专利覆盖核心原材料研发、关键器部件研发、关键工艺突破、重大领域拓展、人工智能算法等,实现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报告期内,公司两项专利“一种用于基因测序仪的光学系统”(专利号ZL201720333150.3)和“鼓泡状接头元件和使用其构建测序文库的方法”(专利号ZL201480083528.8)分别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及优秀奖,其中“一种用于基因测序仪的光学系统”为目前基因测序行业首个夺得金奖的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提报的“基因测序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公司申报的“生命科学装备智能工厂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充分发挥公司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完善基因测序产业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工作,推动基因测序产业高新技术标准应用实施,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此外,公司还荣获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基因测序仪产业链“链主”企业、2023年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等重要荣誉。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对新产品进行快速迭代,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及下游发展趋势。报告期内,公司围绕三大业务板块持续推进产品矩阵式布局,产品性能指标逐步从同步到领先水平,其中:
  (1)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
  公司紧跟“超高通量”引领,“小型化”普及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在测序通量、读长、速度、成本和集成化等测序平台核心指标方面不断打破传统技术极限,并实现量产,保持全球引领地位。同时,围绕测序关键核心原料组分进行源头性技术研发和工程性工艺研发,包括测序酶、MDA酶、dNTP、染料等,进一步提高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在测序领域持续探索新兴应用方向,引领行业发展,包括持续推动DCS多组学(基因组-D、细胞组-C、时空组-S)、新双十应用等在测序领域的延伸,开展测序场景的探索,开发测序仪一机多用的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更高通量、更高质量、更长读长、更快速度、更小型易用等方面进行了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测序平台获得多个国际奖项:DNBSEQ-G99获得2023年德国iF工业设计奖;DNBSEQ-E25获得2023年缪斯设计金奖(MUSEDesignAwards);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20×2斩获四项国际大奖,包括BEYONDAwards生命科学创新大奖、GobeeAwards金桥商业创新奖、美国顶级研发大奖R&D100Awards以及第三届美国生物技术突破奖(BioTechBreakthroughAwards)2023年“年度高通量测序平台”奖。
  在更高通量上,公司发布了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20×2,可支持6张载片同时运转,在每年完成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可将单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打破了全球基因测序仪通量及单人测序成本的历史纪录,为基因科技的普惠提供更多可能;针对已发布的高通量旗舰机DNBSEQ-T7,通过升级光学系统、提高芯片密度、优化生化体系等方式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DNBSEQ-T7高通量测序试剂套装V3.0,实现了24小时内在PE150测序读长模式下,数据产出量提升至7Tb,打造了全新的“超级生命计算机”。
  在更高质量上,公司基于对测序核心原料的自主研发和持续改进,于2024年一季度公布了新一代测序试剂StandardMPS2.0升级计划,并计划在下半年陆续导入公司全线主流测序仪,正式开启基因测序质量Q40时代,显著提高各类应用场景尤其是临床肿瘤、单细胞、免疫疾病等的测序精确度。
  在更长读长上,公司基于自身独有的CooMPS测序技术,发布了高通量基因测序领域迄今为止最长的单端读长试剂SE600,进一步打破了测序应用边界,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加快生命医学研究和临床领域的发展。
  在更快速度上,报告期内,公司针对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速度最快的机型之一DNBSEQ-G99发布了SE400和PE300测序试剂,分别可在20小时内和30小时内完成测序,对比DNBSEQ-G400同等读长下测序时间缩短了70%,在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同时,持续推进测序仪在具有敏捷交付需求的临床及科研场景中的应用。
  在更小型易用上,公司依托独有的自发光测序技术研发的小型化基因测序仪DNBSEQ-E25,占桌面积仅为0.1㎡,重量仅为15kg,为全球同等通量测序仪中最小型化的机型之一,报告期内发布了PE150测序试剂,可在20小时内完成测序,通量覆盖范围升级为2.5-7.5Gb,同时因不依赖于激光器的独特自发光体系,使得测序可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环境下进行,可用于持续高原科考及高原医学等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测序在合成生物学、教育培训、高原科考等领域的应用;同时,率先开展基于特定应用场景的专用机研发,降低测序使用者的技术门槛,提高易用性和可及性,进一步推动便携式小型化基因测序仪的普及,开拓下沉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测序关键部件与核心原料开展自主研发和量产导入。为应对海外供应链风险,在测序关键器部件、通用设计软件、光学模块、运控系统等方面逐步开展国内供应商验证工作,现已实现部分替代,具备一定成本优势。公司搭建了高通量蛋白设计平台、高通量蛋白表达和纯化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平台,针对测序酶特定需求建立了高标准高要求的筛选系统,分别从dNTP掺入效率更高、聚合速度更快、碱基识别更精准等核心技术要求上进行新酶筛选,并在报告期内成功完成一款新测序酶研发并完成规模量产,将测序质量提高到了Q40(99.99%),正式进入Q40基因组时代。同时公司建立了自主研发的自博弈AI高通量蛋白设计算法搭建的高通量酶设计系统,配合微流控改造设计碱基抗体,可实现超高通量蛋白筛选,进一步加强测序酶核心组分的研发和量产,保持测序核心原材料上游的源头原研、自主可控,进一步提高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
  公司持续围绕新兴测序应用领域开展研发,在基础科研、临床研究、新双十应用等方向持续投入。公司通过助力“百万微生态”国际合作计划,支持多国科学家开展肠道宏基因组测序研究,预计完成百万例样本测序。报告期内,公司发起依托高通量和超高通量测序仪的DCS多组学(基因组-D、细胞组-C、时空组-S)测序赋能计划,进一步推动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研究、群体基因组研究、细胞组学研究、时空组学研究等。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灵敏度更高的ATOPexRNA多重PCR建库试剂盒套装,并面向公共卫生、疾病控制、海关生物安全、教育培训、环境生态等应用领域,推出基于DNBSEQ-G99、DNBSEQ-G50和DNBSEQ-E25的多款测序应用产品组合,持续推动测序技术在新双十领域的拓展。
  报告期内,公司依托测序平台展开了多组学应用技术的研发。首先,实现了测序仪“一机两用”,同一台仪器既可做基因测序,又可做组织切片的多重荧光染色;其次,可以进行高通量蛋白检测,通过测序实现了多样本多重靶标检测,搭建配套下机数据分析流程,生成交互式分析报告,为生命科学研究揭示了基因和蛋白质之间的关联,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及疾病机制;同时,帮助临床领域发现潜在生物标志物、识别与疾病相关的分子特征、为精准医疗提供重要依据。
  (2)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
  在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公司坚持核心技术自研,应用需求驱动,围绕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实验室流水线、试剂和耗材等自动化平台关键技术和产品布局方面开展研发,融合生命科学领域多组学应用场景需求,实现仪器、软件、试剂及耗材的系统性开发和整合性应用。围绕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的模块自动化,打通实验全流程自动化,积累了以高速高精度移液平台、温度控制、核酸纯化、核酸定量等模块为核心,覆盖样本采集与处理、样本提取、样本制备等领域的各类自动化技术;围绕实验室自动化试剂和耗材的关键核心原料及关键工艺开展研发,建立核心应用强相关的质控参数和体系,包括磁珠、吸头、深孔板、PCR板、采集管等关键耗材,进一步把控原材料和耗材源头质量,提高自动化产品的精度、准确度,同时降低成本;围绕实验室自动化试剂产品,结合自动化业务特点,在生物样本采集保存方面,开发了覆盖拭子、唾液、粪便、尿液等无创取样类型的生物样本采集和保存技术;此外,正在研发组织保存液技术,预计可以实现室温条件下对分离后的组织和细胞高效保存,有助于提升下游在细胞样本保存与制备、生物样本库建设、单细胞测序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在生物样本核酸提取方面,公司开发了面向血液、组织、拭子、唾液、粪便、尿液等多种类型的生物样本DNA和RNA的提取技术;针对移液技术攻坚克难,实现了移液精度、效率、液体检测能力的全面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磁珠原材料方面,针对核酸提取原材料磁珠,公司实现了纳米到微米粒径以及不同官能团的技术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MGISP-NEX,这是国内首家能够实现磁棒头互换且可处理50μL-5000μL液体体积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该款产品搭载独立8通道移液模块和磁棒提取模块,支持管式上样、大体积提取、多类型样本,且自带全流程信息追踪功能,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操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支持多种组学应用场景,覆盖肿瘤研究、传感染疾病研究、生育健康研究等多种临床领域及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等多种科研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能够将样本提取、文库制备、文库定量、文库pooing、测序和数据分析(可选)集成在一台设备上,开启了“一触即达”的全新测序模式,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全流程自动化产品的布局。MGIFLP-L50极大简化了全流程操作,缩短了实验时间,在极致追求检测周期TAT的如传感染检测等应用方向可以实现最短14小时完成从样本到报告的输出,结合测序模块自带FCS和FCL两种大小类型的测序载片设计,MGIFLP-L50每次可运行4-32个样本,全方位满足多样化的测序需求。
  在自动化应用方向,继续推进测序领域的样本前处理及文库制备在生育健康、肿瘤防控、传感染检测等应用场景的深化落地,搭建从低通量(4样/次)到超高通量(1000样/次)的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满足不同测序用户的需求;在非测序领域,依托已有经验快速推进分子检测等方向的样本前处理的自动化进程,同时探索在蛋白分析、质谱小分子、细胞筛选、基因编辑、基因合成等领域的应用,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开辟新场景新应用,拓展新领域。
  (3)新业务板块
  公司坚持以多组学解决方案作为顶层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开拓新发展方向。
  细胞组学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单细胞文库制备试剂盒ATAC,通过该产品研究人员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了解基因组染色体的开放状态,对于理解细胞的功能和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发布混合标签技术,通过在细胞表面设计标签序列,实现了8个样本的混合检测,显著降低了实验成本,为单细胞研究提供了更为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发布了单细胞CUT&Tag技术,该技术利用抗体介导在单个细胞内对靶蛋白结合位点附近的染色质进行切割,并添加cebarcode,以实现对单细胞水平DNA与蛋白质互作信息的研究;发布了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abC-TaiM4(泰山),其配备4个独立控制的微流控通路,同时兼容单细胞ATAC文库和3’RNA文库制备需求,支持1-4个样本的灵活上样,延续了公司单细胞产品小巧轻便、即开即用的优点;此外,公司还优化了单细胞RNA捕获系统,提升单细胞RNA捕获磁珠和建库效率,将单个细胞的捕获效率由30%提升到50%-70%,单个细胞的反应成本降低了25%,单细胞建库全流程所需时间减少20%,极大提升产品竞争力。
  BIT产品方向:公司围绕生命大数据的“存、管、算、用”进行产品布局,将BT(bio-tech)与IT(Info-tech)有机结合。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实验室管理产品ZLIMSPro+,以更好的满足大中小不同规模的实验室管理的需求,实现了从样本到检测再到数据环节的数字化管理、环境要素监控等一体化的闭环管理,实现了合规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的全面质量管理;发布数据存储一体机,致力于解决超高通量测序产出海量数据引发的存储容量和性能要求高、存储成本投入大、机房存储空间占用大的问题,并使用超高密度存储阵列与高性能分布式并行文件系统,支持数据分级存储,搭载专属基因数据压缩算法,提供生物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生物样本库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对自动化生物样本库MGICab-LT进行升级,实现了相同空间内样本存量提升15%,最高样本存量达500万管;通过优化结构、优质稳定供应商的替代验证和各模组标准化设计,50万管存量样本库成本降低了20%;发布了自动化液氮罐MGICLab-LN55Kpro,实现了单管出入库,避免其余样本因存取动作而反复冻融的情况,提高整体存取效率,填补了公司-180℃以下支持单管出入库的自动化液氮存储系统的产品空白;发布了MGICLab-Capper96SBS多通道自动化开盖机,不仅实现快速、准确地处理冻存管样品,还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降低实验操作风险。
  远程超声机器人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彻底解决超声医生资源紧缺问题和降低超声检查成本完成了技术积累,尤其在图像识别、自主定位导航扫查、仿人手机械臂、高级超声辅助功能等方向实现重大突破。
  智惠实验室方向:报告期内,公司开发了全方位的数字孪生模拟系统,在平台研发及解决方案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进行预测、验证及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拓展营销业务版图,提升全球化战略布局能力
  2023年度在全球及中国经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公司仍稳步推进战略规划,实现了核心业务的强劲增长,展现出公司主航道板块回归常态后良好的业务韧性。报告期内,公司测序仪新增销售装机854台,同比增长41.39%,测序试剂盒发货数量同比增长超35%,进一步支持全球科研和临床等领域的应用。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2023年度市场规模约为50亿美元,则华大智造占全球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收入口径的市场份额约为6.7%;2023年度全球基因测序仪销售装机总数超4500台,则华大智造占全球新增销售装机口径的市场份额约为18.7%,对比2022年12%的市场份额提升了6.7%。公司高通量和中低通量测序仪在客户端持续发力,成为市占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以DNBSEQ-T7和DNBSEQ-T20×2为代表的高通量及超高通量测序仪在市场上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具备超快速和灵活简便特征的中低通量测序仪DNBSEQ-G99满足了大部分小型测序实验室的需求,此外在临床应用上展现了较强竞争优势。
  公司除基因测序仪之外,实验室自动化及新业务板块的常规业务也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增长态势。截至报告期末,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累计销售装机达到4000余台,报告期内,新增销售装机449台;在新业务方向,自动化生物样本库业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报告期内自动化生物样本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300%,并在山东青岛、江西南昌、上海、天津等地累计完成了15个样本库的建设。
  公司立足国内,布局全球,持续推行国际化战略,着力提高市场覆盖度和产品可及性,推动基因测序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成果转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业务遍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范围内设置超10个客户体验中心,营销团队达到917人,同比增长16.1%,其中海外员工占比达到40.5%,同时在四大业务区域新引进33家经销商,持续为海内外用户提供尖端技术和创新平台,以及优质便捷的本地化支持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服务超过2800个用户。
  (1)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区域
  报告期内,公司国内区域基因测序仪业务相关收入实现144,269.54万元,同比增长24.38%,占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收入口径的市场份额为32.6%;新增测序仪销售装机695台,占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新增装机口径的市场份额为47.3%。测序设备新增装机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位居国内第一,展现了国内区域作为公司业务发展压舱石的示范性效应,为拓展国际市场树立了坚实标杆。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基因测序全流程布局“读、写、存”核心工具综合解决方案,建立各区域及重点应用领域行业标杆示范效应。针对科研用户,通过超高通量测序仪在通量和多组学应用方面的优势,助力崖州湾实验室、北脑实验室以及天津海河实验室在内的多家平台建设;同时,联合科研服务商为更多中国科学家在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细胞组学以及时空组学研究提供助力;在临床领域,通过协助OEM合作伙伴IVD资质申报,加快更多临床应用产品的开发。基于公司核心技术,已赋能多家生态合作伙伴研发和申报临床应用试剂盒,以高性价比且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小型化产品抢占下沉市场,实现已有传统技术的升级替代,加快测序技术在医院端的大规模应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已覆盖国内762家医院,支持生育健康、肿瘤和感染等领域疾病的精准诊断。此外,在疾控、海关、农业、教育、环境等领域中,中低通量测序仪已经逐步被广泛使用,基因组学技术针对不同应用方向的测序需求,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方案。报告期内,国内测序平台新增客户188家,累计合作用户近900家。
  除测序仪外,公司重新布局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线市场战略,强化测序相关自动化产品的市场优势,提升泛基因组应用覆盖度,探索基因组学、合成、编辑和药物开发相关的定制化市场。在应用领域方面,一方面,公司加强与第三方建库试剂厂商合作,开展多种建库脚本开发并进行自动化适配,陆续发布供客户使用,其中探针杂交捕获类自动化方案已适配5家国内外主流的捕获类建库试剂盒厂商,加强公司在外显子测序、靶向基因测序和肿瘤检测等方向布局;另一方面,配套推出样本前处理(采集及提取)方案,打造端到端的组合产品,服务从临床到科研全场景客户群体。在业务模式上,加强大客户合作及推进大项目落地,探索新的业务模式。报告期间,公司通过OEM/ODM的方式,发展临床入院、血站领域解决方案及试剂盒厂商合作等多种模式,拓展新领域、发展新客户。在产品方向,加快现有产品升级及非测序方向新产品的开发,升级过后的MGISP-Smart8已在多家合作方成功落地启用;MGISP-NEX在血筛客户端落地。公司围绕核心的灵活移液技术平台,持续开发不同的细分领域的自动化产品。
  与此同时,公司在新业务板块持续发力,远程超声业务在内蒙古、山东青岛、江苏昆山等多地实现示范突破,累计覆盖国内21个省市70余家医疗机构,80余套设备实现安装使用,累计支持用户开展超声服务超15万人次;基于三大业务板块累计装机量的提升,售后服务业务实现持续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收入超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自媒体、官网、知识库等途径深化各区域及业务领域的品牌宣传,提升公司品牌的市场覆盖度及产品可及性,扩大企业声量;同时,通过联合重点生态合作伙伴举办学术活动、发布科研赋能计划DCSab、技术宣讲、发布行业报告等方式进行核心技术推广,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及临床应用领域的学术及技术交流,通过与用户之间的持续交互,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实现新增客户测序平台的引流上量,以及市场核心存量客户测序平台的切换及迭代。
  (2)海外区域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布局全球营销网络,通过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和本地化的服务体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在海外实现收入84,850.72万元,同比增长41.82%,占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比例相比2019年度增长超25%,公司测序业务覆盖近70个国家或地区,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为更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测序服务。
  1)亚太区域
  报告期内,公司在亚太区域的业务实现稳态发展,该区域内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实现收入32,294.66万元,同比增长11.39%。公司在缅甸、菲律宾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了首台测序仪装机的突破;T系列测序仪装机范围覆盖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中东主要国家,支持各地大规模科研数据产出。报告期内,公司于迪拜成功主办了首届“基因组学未来峰会”,助力各国高质量实现国别基因组平台搭建和数据产出,促进各领域科学家及从业者探索加快基因组学普惠人人的进程;报告期内,公司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NCCS)合作发布了海外首个DCSab实验室,推动公司前沿技术在大人群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三大重点领域的本地化布局。
  为应对亚太区域多语言的复杂市场环境,公司完成了经销商机制体系的搭建,增强了渠道覆盖度,报告期内新增10家经销商,实现了在阿曼、巴基斯坦等国家零渠道的突破。此外,公司聚焦多组学应用及解决方案的开发,搭建本地化合作和全球产业生态圈,借助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区的客户体验中心加快更多应用开发和验证,开展本地化培训和合作,现已实现与Agient、Takara等上游应用企业达成合作。
  2)欧非区域
  报告期内,随着公司在欧洲多个国家的专利纠纷全面和解,公司可在欧洲区域销售全系列测序产品,通过DCSLab协同模式及MMHP等大科学项目的带动作用,DNBSEQ进入欧洲测序行业的主流市场,公司基因测序业务板块在欧洲区域实现收入36,689.48万元,同比增长48.31%。
  截至报告期末,基于公司核心测序平台助力MMHP项目累计产出13万人份数据,提升了公司在微生物领域作为产品和技术支持提供商的影响力。同时,公司持续拓展应用生态圈,西班牙生物技术公司SistemasGenomicos发布了基于DNBSEQ测序平台的全外显子及遗传性肿瘤IVDR产品;瑞士生物技术公司AitheaGenomics开发了能够直接适配公司测序平台的免提取和超大规模RNA测序文库制备解决方案,将显著改善大规模RNA测序的效率与准确性,为科研人员提供得力工具,加速科学研究进展。
  3)美洲区域
  报告期内公司基因测序全线产品在美国开售,以CompeteGenomics品牌回归美国市场,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转化行业提供多一种选择的权利。公司在美国迅速搭建起一支具有丰富经验且了解美国市场的本地化营销团队,公司在市场拓展、品牌推广及渠道建设方面都在短时间内初见成效,在美洲区域新增客户近40家,新增产业生态链KOL合作伙伴超10家。报告期内,公司在美洲区域实现基因测序仪业务收入15,866.58万元,同比增长160.27%。公司坚持资质和法规先行,为营销和服务的全球化布局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快速实施DNBSEQ-T7RS、DNBSEQ-G400RS、DNBSEQ-G99RS等多款基因测序仪以及配套产品认证工作,护航产品在美实现快速上市准入。公司在美国参加多场行业头部会议,包括JPM、AGBT、ASHG等,获取了众多意向客户,并已实现包括DNBSEQ-T7RS、DNBSEQ-T10x4等十余台T系列测序仪的装机,同时还在美国正式发布了DNBSEQ-T20×2等系列新品,获得全球广泛关注和认可。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拓展拉美区域业务,在巴西圣保罗建立并于2024年二季度启用客户体验中心,该中心集实验室与办公于一体,旨在借由该中心辐射整个拉丁美洲区域,为拉美合作伙伴提供更充分便捷的本地化支持服务,更好的发挥区域联动作用。此外,公司与哥伦比亚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合作,辐射哥伦比亚、秘鲁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将本地服务商的专业知识和本地服务能力与华大智造先进的DNBSEQ技术相结合,提高服务商的测序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公司还与墨西哥基因组学专业中心、智利实验室设备公司达成合作。基于该合作,公司向拉丁美洲的当地合作伙伴提供先进的测序设备和实验室自动化平台,助力扩大基因组学在拉丁美洲的发展,赋能区域医疗健康建设。
  3、推动领域持续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
  随着基因测序成本的持续下降,基因测序技术在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领域等场景的应用愈加广泛普及,渗透率的提升带来了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32年,全球基因测序技术在科研应用场景的市场规模从17.4亿美元预计增至70.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9.8%;在临床诊断及工业与其他应用场景的市场规模从10.6亿美元预计增至131.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8.3%。作为中国基因测序行业上游的开拓者,公司坚持开放合作、赋能下游生态,一直倡导与国内外创新型企业通力合作,推动行业的技术革新、应用转化、资质合规及科普教育等。公司以三大核心产品线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起良好和多元的产业生态合作,推动基因组学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成果转化。在科研、临床以及新兴领域上持续赋能合作伙伴,推动基础科研突破、临床诊断新技术和产品开发以及新领域持续拓展。
  在科研领域,公司围绕“三箭齐发”的战略布局,推动了生命科学设备在大规模人群基因组学、细胞组学和时空组学的应用,为新技术实现科研突破赋能。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全球科研赋能项目--DCSLab组学前沿实验室计划,旨在助力全球顶级科研人员打造国际领先的、规模化、标准化的多组学前沿实验室,推动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行业发展。该项目通过集成三种先进技术,即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为新兴技术赋能科研加码提速。DCSLab组学前沿实验室能够为不同规模的组学研究提供强大助力,能够降低多平台集成的复杂性,兼容性高,便于快速开展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提高科研效率。截至报告期末,已分别在脑科学领域--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血液学领域--天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以及肝细胞癌方向--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成功实施并落地,同时,公司正加速形成并推广这一可复制的创新模式,首批将在全球范围内助力下游用户建立10座DCSLab实验室。报告期内,公司产品还助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机构首次解析了肿瘤细胞侵袭正常肝细胞过程,助力开发肝癌治疗策略,推动时空组学和多组学技术在人类发育和疾病研究等领域的科研发展和应用。报告期内,公司αLab正式落地香港科学园,该实验室集AI研发、应用转化、孵化平台等功能于一体,依托香港在科技创新、国际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高地,将进一步加码公司全球研发布局,加速全球合作步伐,赋能生命科技行业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T系列产品的客户已遍布全球28个国家或地区,T系列测序平台已参与或支持了印尼、泰国等47个大人群队列项目,累计数据产出超60Pb。自2015年起,基于DNBSEQ测序平台发表的文章数量累计超过7500篇,其中在《细胞》、《自然》、《科学》、《柳叶刀》及其子刊等核心期刊发文数量超过900篇,总影响因子突破15000分。
  在临床领域,公司围绕“生活染”等应用场景,为生育健康、肿瘤精准诊疗、传感染疾病、慢性病等场景的精准基因检测提供领先的生命科学核心装备。截至报告期末,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数据库公开信息统计,国内共有29款基因测序仪获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用于临床检测,其中17款基于公司DNBSEQ核心测序技术,仅有7款可同时用于DNA及RNA检测,均是基于华大智造DNBSEQ核心测序技术,意味着仅DNBSEQ平台可用于全面的病原体检测,构建了公司在“染”领域的先发优势。除了自主申报测序仪,公司还致力于产业生态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已通过OEM的合作方式协助吉因加、艾德生物、微远基因等企业开展测序平台的报证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已有10款OEM测序仪获得NMPA批准。此外,欧洲多个客户的OEM项目也已进入合作细节谈判、合同内容签订阶段,有望在2024年成功打开海外OEM市场格局,形成适合海外生态圈建设的可复制、可持续的OEM发展模式。报告期内,公司DNBSEQ测序平台助力宏基因组临床应用提质增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发布《2023年全国血液微生物cfDN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结果报告》显示,本次室间质评参与单位整体检测病原体能力明显提高,其中采用华大智造测序平台的实验室占比首次超过所有竞争对手,位列测序平台榜首。
  在新兴应用领域,公司制定了“新双十”的拓展方向,聚焦疾控、海关、微生物、司法、教育等领域,年度累计拓展了7款创新应用助力领域开拓,并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国内疾控、海关领域新增测序仪市占率第一。截至报告期末,在疾控领域,公司与深圳疾控达成合作,共建“深圳疾控--华大智造联合实验室”,实验室将基于华大智造平台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互补,助推创新产业孵化、成果快速鉴定等,完成基于疾控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产业升级及标准化建设,推动测序仪等生命科技核心工具在疾控领域的创新验证应用前移、领先应用示范,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互利互赢;在海关领域,公司与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海关传媒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持续以科技赋能,基于华大智造基因测序平台、实验室自动化平台和信息管理平台,联合建立海科智慧实验室,打造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共同研发适合海关应用场景和特色应用方向的关键试剂和装备,提升国门生物安全保障能力,助力智慧海关的建设;在微生物领域,公司参与的全球最大国际微生态研究计划“百万微生态”,基于华大智造测序平台用户已完成超13万例样本量的测序,助力进一步加速宏基因组学研究,推动释放微生物组学在创新医疗解决方案的巨大潜力;环境微生物方面,全面拉通从样本采集到数据应用全流程,通过内外部合作,实现了环境生态、污水监控、耐药分析等不同应用的开发与落地;在农业方面,公司联合亿欧智库发布《农业分子育种行业发展白皮书》,揭示中国分子育种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共同参与推进中国分子育种产业发展,推动农业育种和疫病标准的建立。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农业领域KOL合作伙伴,并推出分子育种、农业环境及污水检测,以及疫病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测序技术引领育种技术革新,实现成本效益最优化,助力农业生物育种产学研快速转化,加速产业应用提质增效;在校企合作方面,基于过往合作基础,公司与江汉大学再度深化合作,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路径,基于DNBSEQ测序平台推进MNP标记鉴定方法在农业、疾控、司法鉴定等新兴领域的测序应用;在教育领域,公司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阿德莱德大学携手发起一项面向全球博士研究生的科研项目,将基于华大智造ATOPex和测序平台,监测在水环境中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评估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为污染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依据。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这是国内基因测序行业首个凝聚生态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公司打造数智化生态系统的又一坚实步伐,协同合作与打包应用将达到新的高度。截至报告期末,全球超20家第三方品牌的超100款产品入驻“智一汇”线上信息共享平台,其中包括罗氏诊断、优圣康、瑞因迈拓、冰缘医疗、吉因加和IDT等生态伙伴代表。该平台一站式提供基于华大智造工具平台的应用领域方案展示,汇聚公司全线产品与适配的第三方产品,通过丰富终端用户的选择,推动应用场景及领域的拓展。
  4、优化全球生产布局,提升资质体系水平,引领行业标准建设
  为进一步实现本地化策略布局,公司建立了高质量交付体系。国内生产基地分布于深圳、武汉、青岛、长春、昆山等区域,分别具备试产、量产、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深圳生产基地主要负责测序平台载片、建库试剂、BIT产品量产,同时定位为新产品仪器试产中心,确保产品从研发到量产转产过程充分实现可制造性验证;武汉生产基地定位为国内量产交付基地,作为公司首个智能化生产基地试点全面建设中,主要负责中、高通量测序仪器、试剂和芯片、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仪器设备等产品生产,同时具备dNTP、磁珠等核心原料生产能力;青岛生产基地定位为国内量产交付基地,主要负责低、超高通量测序仪器、试剂、芯片,具备酶等核心原料的生产能力,同时负责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等产品生产;长光生产基地定位为光机研产中心,主要负责高通量测序仪光学系统及显微镜等光学核心设备研发和生产;昆山生产基地定位为超声生产基地,主要负责R3超声设备等新业务产品生产,同时负责测序仪滑台等核心部件生产。
  与此同时,公司坚持全球化生产运营,国外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拉脱维亚,现已启动美国生产基地建设,立足国内布局全球,为公司开拓海内外市场构筑长期、持续、稳定的供应能力。拉脱维亚生产基地已正式启用,占地7000平方米,具有产品生产中心、培训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定位为欧非生产基地,主要负责高通量测序仪器和试剂生产,承接欧非等海外区域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内,公司稳步推进拉脱维亚生产基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进程,其ISO13485证书范围扩增了试剂IVD,截至目前,已建成能够支撑仪器和试剂IVD量产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此同时,美国生产基地已正式启动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导入美国FDA监管体系要求,预计2024年上半年完成一阶段质量体系建设,支持科研类仪器投入生产,2024年底完成二阶段质量体系建设,支持IVD仪器投入生产。美国制造基地将涵盖研发、装配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造等功能,以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与生产效率,进一步完善美国供应链,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更高效地赋能美国本地用户,美国制造基地将成为公司继在拉脱维亚建设制造基地后,在海外布局的第2个制造基地。
  公司坚守“恪守标准,追求卓越,矢志创新,精益求精”的质量方针,已建成覆盖研发、注册、生产、营销以及客户端使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取得47项全球体系认证/许可/备案,覆盖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为公司产品在全球区域市场开拓提供合规保障,更好地支撑公司业务全球化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导入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并成功通过国内ITSS三级证书体系认证和国际ISO20000-1:2018证书体系认证,提升了公司信息技术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强客户对公司管理水平的信心。
  公司坚持资质和法规先行,为营销和服务的全球化布局保驾护航。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产品资质证书142项,全球累计获取资质证书329项,覆盖中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巴西,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注册认证,覆盖亚太、美洲、欧非及中亚等地区90多个市场的准入资格。报告期内,DNBSEQ-G99基因测序仪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意味着DNBSEQ-G99基因测序仪被准许在国内市场应用于临床,未来将支持临床方向多种DNA和RNA基因检测应用需求。截至报告期末,DNBSEQ-G99共获得中国、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等11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以及欧盟、北美、EAC、日本等全球主流RUO测试认证准入。远程超声诊断系统MGIUS-R3在澳大利亚拿下首证后,于2023年持续实现全球注册突破,先后获得新加坡、泰国、沙特阿拉伯、越南医疗器械注册证,在体外诊断产品线以外,持续赋能公司新业务线的全球化发展。超声远程会诊系统软件Remevic作为实现“5G+互联网医疗”方向的重要一环,通过连接超声影像设备和多级医疗机构,形成超声诊断的生态闭环,通过云计算服务、5G技术实现多场景的远程诊疗、技术规培和质控服务,是公司首个获得NMPA的独立医疗软件。
  公司始终坚持源头创新、自主可控、工程集成式研发策略,覆盖技术探索、产品研发、产业升级、场景创新等多种类型研发模式和目标,华大智造积极布局技术、产品体系的标准化。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并发布标准24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1项,团体标准16项,企业标准1项。其中,由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牵头,公司作为第二起草单位,编制并发布的行业标准《YY/T1908-2023核酸提取仪》是国内首个针对核酸提取仪设定的标准,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并统一核酸提取仪的技术指标,提高核酸提取仪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公司参与研制的国际标准《基因组信息学--基因检测产品及服务的基因组数据描述规则》正式发布,该标准是全球首个关于基因检测产品及服务数据描述的国际标准,为促进基因组数据在临床诊疗和精准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标准化基础,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精准医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报告期内,公司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参与研制的国际标准《生物技术-大规模并行DNA测序-鸟枪法宏基因组数据处理通用要求》正式发布,该项标准是全球首个针对宏基因组数据处理进行规范的国际标准,对测序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规范数据质量,对于解决目前宏基因组研究中高深度测序带来的数据极端复杂化问题,提升超大队列数据的处理与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适用于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数据的数据存储、共享和互操作,该标准的发布促进了行业相关数据的互通共享,推动行业有序发展。华大智造作为测序设备的生产商,在基因组数据标准制定上的深度参与,将进一步加速规范基因组数据形式、数据范围及数据规则,全面提升数据产出质量;另一方面,也将赋能中下游用户,为其在数据共享、数据存储与应用等方面提供基础支撑,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参与起草并发布实施的标准累计达72项。其中,国际标准2项,“一带一路”区域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43项,企业标准8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
  5、加固信息安全基础,保障数据隐私合规
  作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体系建设。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循《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审查指导原则(中国)》、欧盟GDPR要求和各地区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产品数据和隐私保护管理程序、数据主体权利响应流程、保密制度及隐私政策,确保数据主体的各项权利,保证了数据处理流程中隐私数据管理的合法性、公平性和透明性。作为设备供应商,公司业务不涉及基因测序服务,不涉及测序仪上所产生的数据的收集、存储及处理。公司测序仪具备离线操作的特点,意味着在不连接共享网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处理保存在本地及高性能计算机上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避免外部从互联网访问数据的风险。
  公司持续推动信息安全管理和全球业务数据合规,符合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信息安全法规和隐私保护法规的要求。公司持续优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截至2023年底,合计9个法人实体取得国际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在拉脱维亚建设整合性的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ISO27701个人隐私管理体系,并在2023年一季度通过SGS的认证审核,取得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证书和ISO27701隐私安全管理体系证书。公司产品和服务已符合欧洲GDPR法规、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主要国家或地区信息安全法规的要求,为公司在全世界范围的业务拓展提供有效保障。
  6、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提升组织竞争力及创新能力
  公司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持续加强高精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服务,深化流程与文化建设,保障组织与人才高质量发展。
  基于公司战略及人才需求,贯彻特色“狼牙山”人才标准及“三观三好”文化价值观,动态维护人才库,为干部梯队、青年高潜人才等提供跨项目、跨部门和跨区域轮岗等多种历练机会,因才施用,用人所长,在实战中实现战略落地与人才发展共赢。
  在内部赋能方面,公司总部和区域分批针对性开展骨干人员管理技能培训、专业方向训练营等,同时大力推进讲师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组织,全方位提升员工综合实力与效能。
  在人才布局方面,公司稳步扩充研发、制造、质量、营销、区域、职能等各方向人才储备,实施差异化和本地化人才配置,一方面加强国内外核心研发人才引进,逐步健全一支年轻化、跨学科、前沿思维、技术创新的高水平研发攻坚团队,推动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另一方面汇聚多国优秀本地人才,鼓励人才全球联动,提升本地化作战能力,加速区域市场覆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860人,覆盖全球五大洲38个国家或地区,报告期内新增覆盖7个国家或地区,其中研发人员959人,占比33.4%;营销人员917人,占比31.9%。在人才全球化配置同时,结合海外国家政策法规及用工特点,规范海外用工管理,降低人员雇佣成本,保障当地业务运营。
  在人才激励方面,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已于2023年5月完成第二期行权,进一步提升员工积极性,稳固核心人才队伍。在文化建设方面,公司开展线上、线下文化讲堂,组织跨地区团队走访与研讨交流,促进沟通与融合,全面提升员工文化认同度。此外,公司逐步推进与国内外顶尖同行业公司或行业组织、高校院所探索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机制,推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1、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基因测序仪及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产品研发和生产。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快速更新产品线,加强产品谱系的健全;通过提供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致力于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普及性。此外,公司致力于进一步降低基因测序的成本,确保产品不仅在技术水平上领先,且在价值上也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
  目前公司已形成基因测序仪业务和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两大板块,并围绕全方位生命数字化布局了以BIT产品、超声影像平台、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为代表的新业务板块。其中,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研发和生产已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系当前国内唯一、全球少数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到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之一。
  2、主要产品及应用场景
  (1)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
  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产品主要包括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测序配套试剂、数据处理系统,用于高通量测序中的文库制备、测序反应和数据分析等步骤,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组测序、靶向捕获测序、表观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单细胞测序和时空组学测序等多种应用场景。
  上述业务的具体产品情况如下:
  1)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
  公司的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主要用于基因测序中的测序反应步骤。
  ①DNBSEQ-T20×2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开创性的“超级测序工厂”--DNBSEQ-T20×2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进一步完善“低通量、中通量、高通量及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全矩阵产品布局。它配备了开放式的并行处理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测序生产规模提升至新的量级,同时支持6张超大尺寸的测序载片上机运行,每张测序载片既能独立运行不同的测序读长和测序应用,还能够支持混合测序,最大程度提高测序效率和测序规模。目前,基于DNBSEQ-T20×2平台可展开WGS、WGBS、单细胞测序和时空组学测序等多种应用,能更有效地支持超高通量测序的科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的需求,推动基因组学、细胞组学和时空组学的大规模测序研究项目的展开。在每年可完成高达5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基础上,DNBSEQ-T20×2将单个人全基因测序成本降低至100美元以内。
  ②DNBSEQ-T7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对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进行了升级,提升了其数据产出能力和测序效率。目前DNBSEQ-T7能够最快在24小时内产生至少7Tb的数据,搭配4联载片平台、高通量测序试剂盒V3.0并适配华大智造一站式工具包,DNBSEQ-T7的年测序能力可超过14,000个人类全基因组,巩固了其作为“超级生命计算机”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此次升级不仅提升了DNBSEQ-T7的数据生产能力和测序速度,还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使其成为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超高深度全外显子组测序、表观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和肿瘤大Pane基因检测等多种大型基因测序项目的理想平台。此外,DNBSEQ-T7的高通量测序试剂套装V3.0在显著增加数据产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成本。
  2)测序配套试剂
  公司的测序配套试剂主要用于文库制备和测序反应步骤,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通用测序试剂套装,均包含测序芯片,功能是在测序反应中获得目标核酸片段碱基排列顺序,必须与公司
  生产的基因测序仪配套使用;另一类为通用文库制备试剂套装,功能是将待测核酸分子转化为适用于公司基因测序仪测序的文库,可与公司或第三方生产的实验室自动化设备配套使用。具体情况如下:
  ①通用测序试剂套装
  公司各型号通用测序试剂套装与对应型号的基因测序仪配套使用,主要有DNBSEQ-T20×2系列配套测序试剂、DNBSEQ-T10×4系列配套测序试剂、DNBSEQ-T7系列配套测序试剂、MGISEQ-2000系列配套测序试剂、MGISEQ-200系列配套测序试剂、DNBSEQ-G99系列配套测序试剂、DNBSEQ-E25系列配套试剂等。
  报告期内,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测序需求,公司发布了DNBSEQ-G99PE300测序试剂。PE300测序试剂的发布,实现了DNBSEQ-G99通量覆盖8-96Gb/run,单台仪器即可满足多种应用场景的需求,为16S/18S/ITS测序以及相关的微生物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通量更佳、数据质量更优的选择。与此同时,在PE300模式下DNBSEQ-G99持续领跑测序速度,可在30小时内完成测序,为客户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基因组学研究中测序读长对测序质量的限制,Q30可高达85%,在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测序成本和使用门槛,从底层工具上减少了成本因素对科研的制约,助力推动基因组学的发展。
  3)数据处理系统
  公司的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功能为对基因测序仪生成的基因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是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有生物学意义结果的关键步骤。该产品可加速生物信息学分析处理过程,并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对下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
  报告期内,公司在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不断扩大技术深度和业务版图,在测序文库制备领域持续加码,探索更多创新型产品。在报告期内,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的产品经过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分为样本前处理产品方向、样本制备系统产品方向以及通用检测平台产品方向:样本前处理产品主要包含样本采集到提取相关的通用设备、试剂及耗材;样本制备系统主要包含微流控、移液工作站及产线等多种不同通量、不同技术路径的文库制备系统;而通用检测平台是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线对新形态检测设备的探索,包括一体式的自动化测序工作站等。公司致力于成为实验室自动化领域的领先综合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为测序等特定细分市场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也为广泛应用场景提供标准化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和定制化需求。
  1)样本前处理产品方向
  样本前处理产品主要提供针对不同样本类型的采集和提取的高通量、自动化产品组合,以及基于此孵育出来的提取磁珠类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新推出了MGIEasy唾液样本采集套装,经过升级优化后,仅需把唾液样本和唾液保存液混合,即可在室温环境下,长时间维持唾液的稳定性,避免核酸分子的降解,抑制微生物的增长,从而获得高产量、完整度高的核酸,满足下游多种分子检测的需求。同时,该套装可以在室温下采集、运输和存储唾液核酸1-2年,从而有效地节省运输和存储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对MGISTP-3000分杯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可以兼容HPV管型的处理,进一步丰富了可应用的场景。升级后的MGISTP-3000分杯处理系统可应用于HPV筛查场景,可完成HPV样本的自动化前处理,支持HPV样本采集管原管带盖上样,自动化样本条码识别、自动化开盖、自动化管转板、分液,以及自动化关盖和回收。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多款应用于不同领域的提取试剂盒,包括首款RNA提取试剂盒、首款应用于植物样本提取的试剂盒以及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实现提取产品的应用领域拓展。
  其中,首款RNA提取试剂--MGIEasy总RNA提取套装,专注于从组织、细胞、血液、细菌等样本中提取高质量的总RNA,同时适配不同通量的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进行全自动处理,解放实验人员双手。MGIEasy总RNA提取套装采用高盐法裂解释放样本中的RNA,结合超顺磁性的纳米磁珠技术,通过特配的洗涤液去除杂质,得到的总RNA不仅产量高、纯度高、质量好,并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提取过程中不含有对人体有伤害的苯酚、氯仿等试剂。
  MGIEasy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套装,能够获取高纯度、高得率和完整性好的高质量植物样本中的DNA,同时适配不同通量的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最快可在35min内完成384个样本提取,可搭配高通量自动化核酸提取系统MGISP-NE384和高通量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MGISP-960。
  公司推出了升级版MGIEasy粪便基因组DNA(meta)提取试剂盒II,该试剂盒采用超强吸附性的纳米磁珠捕获技术,可以从人类粪便样本、唾液及拭子样本中提取纯化高质量的微生物基因组DNA,在纯度和样本丰富性方面实现较大提升。同时搭配MGISP-NE384和MGISP-960等不同通量的自动化设备完成核酸提取,丰富了粪便样本全流程自动化提取组合的产品,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的提取需求。
  公司推出了MGIEasy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磁珠法)可用于动物组织、羊水、唾液、口腔拭子、细胞和血液等不同样本类型的基因组DNA提取,可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同时适配MGISP-100和MGISP-NE384满足不同通量提取需求,推出的预装板试剂盒可减少复杂的人工处理流程,能够提供不同样本类型高通量自动化提取的解决方案,满足大规模样本提取场景需求。
  基于试剂盒孵育出用于病毒DNA、cfDNA及gDNA的提取磁珠,进一步夯实上游工具市场。报告期内,公司还推出了一款用于从血浆、血清、尿液等体液中快速、高效提取游离DNA的硅羟基磁珠NEOH400Ⅲ,这是继磁珠NEOH3000I、TQ01之后,公司推出的第3款自研磁珠产品。此款磁珠产品,解决了因游离DNA高度片段化,在血液中的含量稀少,而导致的提取难度大这一难题,其作为单分散磁珠,磁珠粒径均一,可以获得良好的重现性;同时具备超顺磁性,重悬性能优异;比表面积大,核酸捕获能力强;磁响应速度快,尤其适用于自动化核酸提取等产品。
  为了配套丰富的提取试剂盒类型,报告期内,实验室自动化推出新一代核酸提取设备MGISP-NEX,可以更自动、更高效地处理提取及相关实验,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提取领域的产品矩阵。新品MGISP-NEX是一款多功能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搭载独立8通道移液模块和磁棒提取模块。
  其中,MGISP-NEX的磁棒提取模块可灵活更换96或24两种磁棒头,能够处理20μL-5000μL的液体,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MGISP-NEX是在核酸提取纯化领域的全能型“选手”,可多模块同时进行,让整个提取流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灵活移液、高效提取,一机多用。此外,核酸提取全流程具有信息追踪功能,无需繁琐的人工信息校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操作。MGISP-NEX支持多种应用场景,覆盖肿瘤研究、传感染疾病研究、生育健康研究等多领域,赋能组学研究的发展。
  2)自动化样本处理方向
  自动化样本处理设备可完成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领域的科研或临床应用中样本文库制备等步骤。报告期间,一共形成了三种技术路线的产品布局,可用于不同通量场景下的设备及配套耗材。
  独立8通道移液机器人MGISP-Smart8在报告期间完成了2次升级,持续提升软件易用性及应用兼容性;新增了更多可兼容、可适配的组件和耗材,实现了建库自动化流程降本增效;在操作软件方面,新增了更多自定义选项、模块化流程和脚本模版,简化脚本编辑工作;在应用方面,则新增了全血样本的分装和转移、扩增子建库、杂交捕获建库等模块化运行流程和操作方案,丰富应用库。升级之后的MGISP-Smart8将为实验人员在分子诊断领域,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方向,进一步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主要提供实验室全自动化解决方案,可自动化一站式完成多组学、科研或临床、多样化应用场景中从样本制备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报告期间通过智能化和小型化的升级,可以针对年通量5万到百万提供对应的产品定制方案。
  3)通用检测平台
  通用检测平台为实验室自动化产品架构扩充后,分类梳理出来的一个新的方向。在该方向,公司将持续探索多样化的检测技术和产品形态,最终实现人人、全景、全生命周期的工具平台的开发。
  报告期内,公司全新推出了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的产品矩阵。公司自主研发的MGIFLP-L50模块化测序工作站开启了“一触即达”的全新测序模式,能够将提取、文库制备、测序和数据分析(可选)集成在一台设备上。MGIFLP-L50的设计理念是高效与便捷的完美结合,能够在24小时内完成全流程实验,同时支持4-32个样本的灵活运行,适应特定应用的需求。与此同时,它的紧凑设计仅占地不到2平方米,为实验室空间优化提供了解决方案。它不仅显著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还提升了实验的整体效率。MGIFLP-L50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三合一的功能模块设计,包括样本处理、测序和生信分析,支持直接从样本管上样,自动完成从核酸提取到测序再到生信分析的全套流程。测序模块的灵活性体现在其支持FCS和FCL两种不同尺寸的测序载片,满足不同规模的测序需求。MGIFLP-L50工作站的推出,解决了基因测序平台本地化的挑战,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标准化的测序平台,旨在提升用户的研究效率和质量。
  (3)新业务板块
  公司的新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细胞组学技术平台、超声影像平台、BIT产品、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等,以及售后维保服务和产品技术支持服务。
  上述业务的具体产品情况如下:
  1)细胞组学技术平台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它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在肿瘤、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科学、抗体药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正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焦点。细胞组学技术平台可以完成从单细胞悬液样本到测序文库构建,其中单细胞文库制备主要由DNBeabC4便携式单细胞系统和DNBeabC系列单细胞文库制备套装完成。
  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两款单细胞领域的新产品--单细胞液滴生成仪DNBeabC-TaiM4和单细胞表观组学产品scATAC建库试剂盒,助力细胞组学研究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DNBeabC-TaiM4单细胞液滴生成仪配备4个独立控制的微流控通路,同时兼容单细胞ATAC文库和3’RNA文库制备需求,支持1-4个样本的灵活上样。它延续了公司单细胞产品小巧轻便、即开即用的优点,适用于2500米以下的海拔实验环境。此外,该设备在单细胞ATAC文库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核分离、标记过程仅需6分钟;在单细胞3’RNA文库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核分离、标记过程仅需9分钟。试剂盒套装包含液滴生成使用的百万级标签磁珠、自主开发的液滴生成油、以及适配华大智造测序仪的文库制备试剂等,该产品基于精密压力驱动微流控技术,污染率低,可完成高质量单细胞ATAC文库的制备和数据产出。可用于免疫组学、肿瘤、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单细胞研究。两款新产品是细胞组学全流程产品家族补充的重要产品,而更为完善的产品组合也将更好地赋能全球生命科学实验室开启规模化、标准化的单细胞多组学研究。
  2)超声影像平台
  疾病的认知和防控需要多组学的交叉融合,“基因组学”和“影像组学”是疾病源头防控和疾病确诊的重要工具,将为疾病发展规律的探寻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带来全套生命数字化设备支撑,推动发现早期基因组学变化及后期临床表达的重要关系。
  MGIUS-R3远程超声诊断系统是一款集成机器人技术、实时远程控制技术、超声影像技术等的产品,可实现远程超声诊断,突破传统超声诊疗方式的局限,克服时空障碍,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目前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及欧盟CE认证。
  5G超声机器人移动车是一款便捷移动+智能化平台系统,结合远程超声机器人、掌上超声、AI智能辅助软件,随车无需专业超声医生,即可提供超声诊断一站式服务。使得超声检查不再仅限于医院、卫生院等传统检查地点,突破了时空局限。
  掌上无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是同手机般大小的超声设备,在保证图像质量、产品功能和支持探头多样化等方面的同时,因其便携性及集成化,能更好地满足医院临床科室(急救、麻醉、床前诊断)、基层医疗市场、院外灾害急救等场景需求,适用于人体临床超声检查诊断。
  3)BIT产品
  BIT产品主要由基因数据中心一体机ZTRON、生信计算分析加速器MegaBOLT/ZBOLT、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ZLIMS等一系列结合生物科技(BioogicaTechnoogy)和信息科技(InformationTechnoogy)的软硬件产品组成,全面覆盖生物样本管理、实验室生产、生物信息分析、基因数据治理等功能,用于基因测序全流程管理及基因数据全周期管理。
  4)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
  公司以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理念,为用户量身定制稳定安全、智能高效的自动化生物样本资源库,包含MGICLab-LT系列、MGICLab-LN系列、样本管理系统ZSMpro、0.5mL-5.0mLSBS三码合一冻存管及样本转运机器人。实现全温区、自动化完成存取全流程和智能化管理,确保样本安全保藏、质量可控,助力样本信息全生命周期可追溯。
  报告期内,公司以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理念,推出了自动化液氮存储系统MGICLab-LN系列。这是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MGICLab-LT系列发布后,公司推出的一款集高效、智能、安全为一体的深低温自动化存储系统,标志着公司“存”产品的布局从超低温跨入全自动深低温时代。自动化液氮存储系统MGICLab-LN系列具有温度稳定、容量大、样本耗材多规格兼容的特点,可以将生物样本冷冻到深低温,确保存储温度和湿度稳定性,使其长时间保存而不会失去活性,从而保证样本保存的质量,全方位满足各领域应用的深低温存储要求。同时,MGICLab-LN系列对温湿度、氧气浓度、液氮液位等方面都能够实时监测和远程报警,还配备了自动液氮补给、应急安全保护等深低温冷链安全保障,即使遇到液氮断供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时,也可保障样本安全288小时以上。此外,该自动化液氮存储系统还支持存放多种SBS标准格式冻存盒耗材,可以避免损坏和外界污染的风险,从而更安全地保护样本。MGICLab-LN系列搭载了生物样本库管理系统ZSMPro,可支持与第三方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样本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便捷性以及样本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样本价值最大化,并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开发定制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场景需求。MGICLab-LN系列还具有强大的样本追踪能力,通过识别冻存管底部的二维码,对样本信息进行存储和追溯,从而方便用户对样本进行管理和追踪。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多通道自动化开盖机MGICLab-Capper,则致力于将存储变得更简单。MGICLab-Capper是一款专为SBS格式冻存管而设计的自动化设备,小巧轻便,完美适应全流程自动化场景,系统可以通过外部通信端口进行集成,轻松实现无人化操作。MGICLab-Capper为实验人员提供了更为轻巧、便捷的开启方式,操作界面设计简洁,一键操作,灵活适配,轻松旋盖,单次开/关盖操作仅需20秒,创造更高效的工作体验。
  5)智惠实验室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自动化平台,包括样品前处理、自动化核酸提取、自动化样品制备、建库测序一体机等,结合数字化管理系统及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惠实验室”系统。“智惠实验室”系统结合了高集成并且稳定的自动化产品和与之配套的高智能化软件,同时,“智惠实验室”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不仅可以兼容第三方硬件,还能通过同一调度软件来控制第三方硬件流畅运行。这套能够合理安排每个硬件环节的运行、实时辨别运行状态、记录运行数据并做出调整的控制调度软件,将极大提升自动化产品的适用范围、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和体验感。“智惠实验室”系统通过整合智能楼宇、智能设备、数字化质量管理软件及实验应用APP等功能,能够实现从样本到结果的全流程自动化和实验室数字化管理,全方位管理实验室核心要素--人、机、料、法、环。“智惠实验室”系统除了自动化整合和智能系统外,还可以提供装配式的实验室场地建设,贯穿信息采集、样本存储、基因测序、计算存储、环境监控以及设备耗材管理等可定制的实验室能力建设,助力实验室建设和运营更加安全、合规、高效和经济,为高校、科研院所、新建医院、疾控、海关等需要“从零到一”打造智慧实验室的差异化应用场景赋能。
  6)售后维保服务和产品技术支持服务
  公司为超出保修期的基因测序仪、实验室自动化等产品提供维修保障服务,并为客户提供设备和配套试剂的注册报证技术支持服务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采购种类与供应商选择
  公司仪器设备采购的原材料种类主要包括光学器件、流体器件、自动化器件、机械加工件、电子电器件等;试剂耗材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酶、合成引物等;测序芯片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晶圆、机械加工件、辅材等。公司采购方式主要分为定期计划采购和临时性采购等方式:定期计划采购模式主要针对直接生产物料,对于包括研发物料、低值间接用料、设备、软件、服务等此类一次性或临时采购项目,则执行相对灵活的采购政策。在供应商管理上,对于供应来源多样的情况,通常维持由2家及以上的供应商进行供货,采取阶段性滚动议价的方式;如供应来源较单一,则一般采取年度阶梯价方式议价。
  (2)采购制度与采购流程
  公司的采购管理文件覆盖采购需求管理、采购供应商管理、采购议价管理、采购合同管理、交付管理、付款管理、采购质量管理等主要采购环节和内容。
  针对采购的主要业务行为与采购管理流程的关键业务环节,公司主要通过采购控制程序、供应商管理规程、物料认证管理规程、不良品处理程序等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业务指导和规范。
  (3)外协生产
  为减少非核心设备成本投入、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优化人员配置,公司将部分低附加值、工艺简单的零部件通过委外加工及外协的方式进行加工生产。在该模式下,大部分外协加工件的图纸均由公司进行设计并提供,外协厂商根据所提供的图纸要求进行加工、装调、合成等步骤。公司同时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及评审标准,以保证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能符合公司的生产要求。
  2、生产模式
  公司坚持全球化生产运营,国内生产基地分布于深圳、武汉、青岛、长春、昆山等区域,分别具备试产、量产、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能力;国外生产基地主要分布于拉脱维亚,现已启动美国生产基地建设。全球布局、统筹规划,为公司开拓海内外市场构筑长期、持续、稳定的供应能力。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同时采取订单装配(ATO)与库存生产(MTS)的生产模式,总体按照以销定产、适量备货的原则和方式,由总部依据销售预测、订单及库存下达要货计划,各生产基地负责生产交付与质量管控。
  公司以“四数六化”为建设理念,未来将持续加深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加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通过关键生产数据支撑生产工艺流程优化、质量及效率提升,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商业价值,实时触达客户需求。
  公司生产过程持续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将精益理念贯穿生产全流程,执行生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标准操作规程和产品工艺规程。产品按生产工艺要求不同,可分为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两大类。
  (1)仪器设备
  公司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设备、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及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等产品。仪器设备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如流体器件、机械加工件、电子电器件、光学器件等。公司主要负责产品设计、软件开发、零部件检测、整机装配、整机调试、质量检测、包装等工序。
  (2)试剂耗材
  公司试剂耗材主要与基因测序仪、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及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配套使用。公司的试剂耗材包括两种类型,一类为不含测序芯片的试剂耗材,包括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文库制备试剂、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的样本处理试剂等。此类试剂耗材的生产流程包括配制、分装、包装、检验、入库等流程:另一类为包含测序芯片的试剂耗材,主要为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通用测序试剂套装。此类试剂耗材的生产除需上述通用生产流程外,还需另行进行测序芯片生产。测序芯片是待测序样本的物理载体,其生产流程包括开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
  3、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主要包括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是指公司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对于业内代表性客户、国家类或大型机构类战略客户、通过其他方式与公司直接建立业务联系的客户,公司通常采取直销模式。公司通过专业团队整合各部门资源,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和提供专业服务,与关键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带动其他客户群体的开发,逐步提升公司整体市场份额。针对行业特点,公司也面向主要客户提供授权生产销售或定制化开发生产业务。公司利用技术优势,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协同开发,授权客户按照其品牌进行生产、上市及销售。
  (2)经销模式
  经销模式是指公司先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终端客户。对于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客户,以及集中度不高的行业领域,公司通过与经销商的合作,借助经销商的渠道、团队和其他资源优势,从而快速打开和占领市场。公司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根据经销商业绩水平、财务信用评级等多因素选取经验丰富、资质合格且具备市场影响力的经销商承担某个区域市场的销售职责。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的规定,公司所处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代码:C35);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17年第1号),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及服务)。
  根据公司具体核心业务,公司所处行业主要为基因测序行业及实验室自动化设备行业。
  (1)行业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特点
  ①基因测序行业
  基因测序技术是指获得目标DNA片段碱基(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鸟嘌呤G)排列顺序的技术。现代基因测序技术能帮助科学家获得人类基因组以及其他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完整DNA序列,为探索各类生命现象的起源提供了有力工具。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以及包括医学诊断、生物技术开发、法医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的多个应用领域中,基因测序技术已成为极其重要的专业技术之一。
  基因测序行业始于生物技术(BioogyTechnoogy)的迭代,加速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得益于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建模等生物技术与云计算、机器学习和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惠及人类健康、国家安全、民生福祉及生物经济,是集合科技攻关和创新产业双重属性的国之重器。基因测序也是最终实现大人群、大样本生命健康数字化模式的核心工具。
  相较于其他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有通量高、准确性高、成本低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仍是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普及的主要推动力,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主流测序技术的地位。另外,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更新和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为应用场景拓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体现在数据库、样本库和软硬件工具的积累和创新。近年来,单分子测序技术也在准确度和通量均有所提升,并呈现出与高通量测序技术互补的应用特点,在全基因组denovo测序及组装,结构变异分析,微生物及公共卫生研究等科研领域市场渗透率增加。基因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也带动了细分应用市场的兴起和扩容,如:单细胞和空间组,农业育种,基因编辑与合成;并横向延伸到多组学领域,探索一台设备实现DNA、RNA、蛋白等多种生物标志物读取。
  在基因测序技术不断进步、基因测序成本下降催生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的背景下,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和预测,全球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28亿美元增至2023年约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0.2%,并预计于2032年达到约20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8%。
  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规模从2017年约3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3年约46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5%,并预计于2032年达到约238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约为20.0%。
  近几年来,基因测序行业仍呈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竞争力强且市场份额大的格局特点,华大智造、Iumina、ThermoFisher市场占有率合计近90%(按收入口径计算),单分子测序代表企业PacificBioSciences和OxfordNanoporeTechnoogies的合计市场占有率约8%。龙头企业凭借其源头性技术和完整的专利布局、全面的产品矩阵和快速迭代能力、广泛且深入的商业化体系和强大的学术服务能力,构筑起了技术壁垒并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因此仍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因技术成熟度及易用性提高,下游应用场景广泛,全球范围内进入基因测序仪行业的新兴企业大量涌现,包括Utima,、EementBiosciences、真迈生物等高通量测序企业,也有齐碳科技,Quantum-Si等单分子测序及蛋白测序企业,新进企业以细分领域突破为发展契机,行业格局逐渐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细分市场到科研,转化应用及临床层面,可以发现:报告期内科研市场呈现单细胞和时空组测序量大幅增长,并开始获得受到转化医学研究者和药厂的认可。美国已有62项肿瘤学、血液学和免疫学的注册临床试验,使用scRNAseq作为应用测试申报。对基因组结构变异的研究随着单分子测序成本的降低进入增长快车道。临床应用检测进入增长期,包括肿瘤大pane,甲基化及罕见病等;RNA-seq及Transcriptome在癌症的临床前研究及药物发现中发挥巨大作用。
  ②实验室自动化设备行业
  实验室自动化是指充分运用实验室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人的智力资源,在无人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按照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样本制备、操作控制、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等实验流程,广泛存在于多领域实验室操作的各个环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自动化的程度和规模,实验室自动化可分为四个阶段:单一设备形式的自动化、工作站形式的自动化、流水线形式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形式的自动化。
  随着生命科学及检验检测行业的迅速发展,实验室自动化行业具有以下发展趋势:①流程标准化程度高的实验室,高通量、自动化、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实验室工作模式的发展方向;②实验室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工作模式,结合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等技术,将推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向方案自适应调整、流程智能决策等更高智能化的方向发展;③实验室自动化将推动检验检测、精准医疗等多应用场景的整合,和多组学分析的更快发展。
  海外实验室自动化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Tecan、Hamiton、BeckmanCouter等,上述企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在产品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较为成熟领先。海外企业占据了实验室自动化行业的主导地位,而国内企业同样受益于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公共卫生防控意识升级和国产化替代,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产实验室自动化设备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
  公司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提供“创新工具包”,包含测序试剂、单细胞建库、“智惠实验室”管理系统定制、实验室自动化设计及建设咨询服务等,能够快速开展基因测序和单细胞测序,进入行业生态,助力生命科学领域的创业者,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2)主要技术门槛
  ①设备仪器技术门槛
  基因测序仪的系统集成、生产制造和测序关键技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在系统集成方面,高通量测序仪是集光学、机械、电子、流体、软件、算法等多个交叉学科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生产和研发涉及多领域的专利和技术,对硬件设计和系统集成有较高的要求;在生产制造方面,高通量测序仪涉及精密光学系统、高灵敏度探测器等高精度模块的组装、加工调试验证,对材料加工、部件装配等工艺的精细度要求较高,因此技术门槛较高;基因测序技术是基因测序仪的核心,除需具备核心测序技术外,企业仍需要长期研发创新和实践积累才能提升测序准确性、降低测序成本和提升测序效率。另外,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因其具有较高的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亦具有较高的设备仪器技术门槛。
  ②试剂耗材技术门槛
  试剂耗材主要包括用于文库制备的试剂、阵列芯片、关键的酶、dNTP和合成引物等,涉及大量的实践研究。例如,文库制备直接决定基因测序结果的稳定性,且制备高质量待测核酸序列需要高效控制核酸片段的提取、断裂、扩增和富集过程,其技术门槛较高;阵列芯片的制作需采用半导体加工工艺在硅晶芯片表面形成结合位点阵列并加以化学处理修饰,提升芯片单位面积利用效率,对待测核酸的吸附和排列精度等要求较高;DNA聚合酶的保真性会直接影响测序准确性,高保真性的DNA聚合酶可有效避免核酸片段扩增中错误指数积累的问题。
  ③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技术门槛
  测序过程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对数据进行基因组装、比对、变异检测等分析。数据处理技术需对生成的基因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是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有生物学意义结果的关键步骤。数据分析技术是攻克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组学研究的核心关键技术,是重大疾病早期筛查、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的基础。另外,实验室自动化涉及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的软硬件产品组成,以实现自动化一站式完成多组学、科研或临床、多样化应用场景中从样本制备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具备较高的开发难度。
  综上,基因测序行业和实验室自动化行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多学科集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行业参与者具有较深的行业理解,且源头性技术研发及完整的专利布局亦构筑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1)基因测序仪行业
  公司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的研发和生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具备了独立自主研发的能力并实现了临床级测序仪的量产。公司经过多年研发及不断技术创新,已经可以量产低、中、高、超高通量全品类基因测序仪产品。公司的DNA纳米球与联合探针锚定聚合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基因测序产品具有先发优势和创新潜力。
  在技术领先方面,公司已建立具备国际领先、自主可控的源头性核心技术体系,并通过完整的专利布局构筑起较高的技术壁垒。公司在基因测序领域已形成以“DNBSEQ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等为代表的多项源头性核心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准,在提高测序质量和降低测序成本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专利布局已覆盖测序行业的主要技术领域。专利相互关联,纵横相交,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空间,构建了技术壁垒。
  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产品技术路线,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测序板块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为公司基因测序产品的创新以及形成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打下坚实技术基础。公司已成为当前国内唯一、全球少数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到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之一,产品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协同效应。公司紧跟基因测序仪“超高通量引领”、“小型化普及”的发展趋势,建立了全系列多型号产品矩阵,致力于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公司紧跟行业中下游需求和应用场景拓展,针对性开发了丰富的产品解决方案并提供价值赋能。随着公司更多的产品被投入市场,累积的售后服务数据也将助力公司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高通量测序设备及试剂耗材主要提供商为Iumina、ThermoFisher和华大智造等公司。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公司近几年的国内新增基因测序设备销售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新增仪器市场份额于2023年已达约47.3%,有力地实践了关键生命科学核心工具的国产替代,打破了进口产品的垄断局面。2023年华大智造中国区收入市占率也提升到32.6%,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支持及国产替代进程加快,公司基于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矩阵及解决方案,预计未来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
  (2)实验室自动化行业
  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和基因测序业务深度融合,公司充分发挥产品线间的协同效应,已成为实验室自动化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作为全球少数几个已成功研发涉及复杂多学科领域基因测序仪的企业之一,公司对该领域相关的实验室自动化拥有深刻的理解,并已积累以移液平台、温控平台等模块为核心的覆盖样本处理领域的各类自动化技术。基于该等核心技术和产品理解,公司提供领先的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并可建成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一站式检测工作站。
  随着基因测序仪业务推动“新双十”新领域开拓,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将了解更多的细分行业需求,在未来成功推出更多自主研发的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和解决方案,结合公司整体的工程化研发实力和国际营销网络,有望成为国际领先的实验室自动化设备厂商之一。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全球生命科学研究持续发展,政策支持加大,但地缘政治存在风险
  近年来,全球生命科学和医疗产业领域创新活跃,科技与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各国政府不断提升对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纷纷加大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2021年,欧盟开启了预算高达955亿欧元的“地平线欧洲”(HorizonEurope)计划,旨在引导欧盟成员国2021-2027年的科研支出水平从现有基础上提升50%,其中与生物经济(包括卫生健康)直接相关的领域77亿欧元;同年英国政府颁布“生命科学愿景”政策文件,明确了生命健康领域的未来十年战略,以英国的科学和临床研究基础设施为基础,强化基因组和健康数据领域的发展,并将临床研究和创新嵌入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全球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平台;2023年,英国公布了一项20亿英镑的10年战略计划“工程生物学愿景”(NationaVisionforEngineeringBioogy),旨在促进工程生物学发展,提供新的医疗疗法、作物品种、环保燃料和化学品等,政府正在通过7300万英镑的投资用以支持工程生物学任务和中心,以推动新应用的发展,应对全球挑战;2023年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宏大目标》报告,承诺投资20亿美元用于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提出了包括增强粮食和农业创新,促进人类健康及推进交叉领域进展在内的5个目标,明确了在5年内实现对100万种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并了解至少80%新发现基因的功能;5年内收集来自大人群队列的多组学指标,确定哪些指标与至少50种具有高发病率和影响的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最为相关。以大人群队列研究为例,目前全球共有超50个国家或地区宣布或已启动国家级群体基因组项目,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完成超千万例人全基因组测序,推动了基因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研究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同样,我国基础研究的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已突破3.3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同比增长8.1%,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212亿元,已连续5年保持6%以上的增长水平。
  伴随世界各国对生命科学及工程生物学的重视,各国对生物信息安全的监管趋严,国际科研合作和商业行为受到一定地缘政治压力。2024年2月,美国总统签发行政命令,以保护美国人民的敏感个人数据不被受关切国家滥用为由,美国参议院阶段性通过《生物安全法案》(编号:S.3558),寻求将部分中国企业纳入《生物安全法案》,禁止联邦机构与上述公司签订合同。
  上述政策彰显了生命科学研究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明显的战略地位,也提示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会对企业的全球化运营带来风险。
  (2)国家产业及医疗政策集中出台,支持新兴产业和技术高质量规范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政策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应用研究,鼓励和推动基因测序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从2021年开始,国家集中出台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开展前沿生物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不断提高基因测序效率、降低测序成本;鼓励高端医疗器械、基因检测、医药研发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加快融入国际市场;202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应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上海、北京、杭州等多地发布政策,鼓励发展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新兴产业。2023年3月,全国首部细胞和基因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细胞和基因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基因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工具以及配套设备、软件和数据库等;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制定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分析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该条例将推动基因测序行业规范化、标准化,给予企业与机构技术创新动力,助力基因测序行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近期,国家疾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24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提到了对院外送检进行严格监督。基因测序等样本外送检测所面临政府、医院层面的检查监管力度加强。大部分地区规定医疗机构暂未开展的检验项目,样本可外送至符合标准的委托检测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肿瘤筛查用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评价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针对已有公认筛查方法的肿瘤筛查、尚无公认筛查指南的肿瘤筛查和多癌种联合筛查共3大类早筛产品明确了IVD注册申报中临床评价的基本要求。该指导原则将为下游肿瘤NGS企业进行肿瘤早筛产品报证提供合规路径,也为公司相关产品的市场应用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基因检测类项目IVD审批路径的清晰和不合规外送监管的趋严,进一步说明基因测序技术已经从转化医学研究向临床应用跨越,虽然短期内测序诊断机构及医院能力建设承压,但临床审批路径的打开会使得市场进一步规范和扩大,推动相关检测惠及千家万户。
  此外,公共卫生防控意识的提升增加了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学实验室对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以强化基础卫生体系建设。各地医疗卫生专项债券和财政贴息贷款计划,也为国内医疗新基建持续贡献澎湃动力,基因测序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精准诊断等应用场景中的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大样本大队列检测亦推动了实验室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3)新兴公司涌现,市场竞争加剧,推动测序成本下降和下游应用场景拓宽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持续发展,测序成本以超摩尔定律速度持续下降。根据美国国家卫生院数据,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人类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快速降低,在2009年降至约10万美元,在2015年已降低至约1,000美元,而目前华大智造超高通量测序仪DNBSEQ-T20×2已实现测序成本降至约100美元。
  精准医疗的发展使精准诊断服务需求大幅增加,使基因测序行业中下游对测序成本逐渐敏感。测序成本的持续下降将催生更多的行业中下游应用场景,未来基因测序技术在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将愈加广泛普及,渗透率的提升带来市场规模持续增大。目前,基因测序技术已成熟运用在多组学研究、人群队列基因测序计划、新药研发与创新、微生物检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肿瘤诊断治疗、生育健康等场景,并在包括农林牧渔、食品安全、海关检验检疫、肿瘤早期筛查等其他应用场景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扩容的下游应用场景将为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提供空间。
  市场扩容和需求多样化为新兴测序公司带来机会,就不完全统计,目前不同技术路径的上游测序仪研发和制造商超过70家,其中绝大多数处于研发早期。2022-2023年,推出商业化量产测序仪的新兴测序仪公司包括EementBiosciences、SinguarGenomics、真迈生物及赛陆生物等,其中大部分公司均推出日产数据量GB级的中通量测序仪,以满足中小型实验室科研需求,以及不断增长的院内检测需求,也有UtimaUG-100这种专注高通量科研及中心实验室交付的设备。但目前尚未有新兴测序仪公司能形成高、中、低通量测序仪的完整矩阵布局。随着单分子测序仪公司的准确度及通量提升,全长RNA转录组、基因组结构变异检测、DNA修饰检测等层面预期也会有新的科学发现,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
  此外,下游应用场景的拓展对上游供应商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上游供应商需通过形成丰富的产品矩阵和专业的服务能力,在基因测序、实验室自动化等领域建立了全流程贯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能够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行业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才能把握下游应用场景拓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的机遇而获得高速发展。
  (4)国产替代成为趋势,“以旧换新”推动设备市场增长
  我国基因测序上游市场目前仍由境外厂商主导,国产基因测序设备供应商仍存在与境外厂商竞争的较大压力。另外,我国基因测序中游市场较为分散,企业议价能力较低,因此中游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境外厂商。上述行业现状为国产基因测序设备的蓬勃发展和国产替代的持续推进留下潜力和空间。
  近年来,在“十四五”规划文件的牵引、各地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加强对进口产品采购的审核论证,向国产采购倾斜和支持创新国产仪器发展已成为政府、市场以及公众的共识。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政府采购应当优先购买满足功能、质量等指标要求的国产仪器,逐步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设备配置水平。根据2024年1月起实施修订后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管理办法》,对于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可全额退还增值税。伴随国产基因测序设备供应商对产品的不断改进迭代,产品性能和服务日益完善,其行业地位和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此外,全国性的设备更新迭代已拉开帷幕,集中出台的政策有利于基因测序设备和实验室自动化设备领域的发展。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地。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以及河北省相继出台新文件,摸排医疗机构和高校,企业先进设备及实验仪器三年内升级及采购需求,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更高效率和更低运营成本的设备,预期将为一众国产医疗设备及科研仪器生产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及医院用户从粗放型向精准化的转变趋势,加速了以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的数字化场景需求迭代,生命科学服务和医疗创新服务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扩大。
  (5)高通量和小型化等全矩阵产品布局为产品发展趋势
  高通量测序技术通量高,在大幅降低了测序成本的同时又保持了较高的准确性,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主流测序技术的地位,而与之配套的大规模和小规模样本处理技术,可有效提高整体检测效率和降低检测成本。
  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础上,基因测序仪“超高通量”和“小型化”是发展趋势,可有效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使用需求。超高通量可满足国家基因组、消费者基因组、人群队列研究等大型基因测序应用场景,并可大幅降低成本,是基因测序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小型和桌面式测序仪,其场景适用性强、便携性好和易操作等特点则可灵活满足多种特殊场景需求,有效拓展下游应用场景。
  综上,高通量和小型化是基因测序和实验室自动化仪器设备的发展趋势,结合多样化和定制化的试剂耗材,可有效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拓展并赋能各种应用场景。上述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对行业上游供应商提出了较高的综合要求。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在基因测序仪领域,公司形成了“DNBSEQ测序技术”、“规则阵列芯片技术”、“测序仪光机电系统技术”、“自发光测序技术”等为代表的多项源头性核心技术;在文库制备、实验室自动化和其它组学领域,逐渐发展出了以“ATOPex多重PCR建库技术”、“微流控建库技术”、“无分隔共标签方法的长片段建库技术(stLFR)”等“关键文库制备技术”,以及“高密度芯片二次扩增的技术”、“自动化样本处理技术”和“远程超声诊断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生命数字化技术。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核心技术持续发力,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及行业前沿发展趋势,以全球各地的研发生产基地为基础,持续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相应研发投入,推动公司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461项,获得专利授权及软件著作权登记共28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423项境内专利与358项境外专利,其中境内专利包括191项发明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新增医疗器械资质证书84项,其中境内医疗器械产品资质证书6项,境外产品资质证书78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累计获得医疗器械资质证书206项,其中境内医疗器械产品资质证书29项,境外产品资质证书177项,覆盖亚太、美洲、欧非等多个国家或地区。
  1、本年新增申请数包括当年进国家、进中国香港及分案的数据。
  2、累计申请数不包含已终止、撤回、驳回等失效数据。
  3、累计获得数只统计维持有效的数据,不包括已终止到期的数据。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高中低通量测序仪器全覆盖,赋能组学科研和应用场景开拓
  公司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理念,致力于成为“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在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公司依托DNBSEQ核心技术,基于光学和半导体两种检测路线,已经研发了从低通量到超高通量测序仪。目前在售产品以通量从低到高分别为:DNBSEQ-E25、DNBSEQ-G99、MGISEQ-200、MGISEQ-2000、DNBSEQ-T7以及DNBSEQ-T20×2,其中四款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批认证用于临床DNA以及RNA检测,积极推动了临床检测应用。此外,六款测序仪均获得欧盟、新加坡、日本等多个国家医疗器械或仪器设备准入资质,能支持全球科研到临床多种应用场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新增产品资质证书142项,全球累计获取资质证书329项,实现了中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地区90多个市场准入。
  公司研发多款产品来源于独有的源头性核心技术DNBSEQ测序技术,主要包括DNA单链环化、DNA纳米球的制备和加载和双色测序技术,以及与上述核心技术配合的流体和光学检测技术和碱基识别算法等。与其他高通量测序技术相比,DNBSEQ测序技术通过环化DNA及滚环扩增技术准确放大测序信号,避免扩增错误累积;独有的双色测序技术通过使用两种荧光对四种碱基进行混合标记,简化测序仪光学系统,有效降低测序成本,提高测序效率和可靠性;同时,公司储备的CooMPS技术能大幅提升测序准确性和测序读长。公司独有的DNBSEQ测序技术具有准确性高、重复序列低、标签跳越少等独特优势,可有效支持全基因组测序与外显子测序等应用场景,保证数据质量,减少数据浪费。规则阵列芯片技术一方面通过高密度规则排列提高测序芯片单位面积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碱基读取时可提供精准、稳定、单一的信号,为信号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为保护上述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公司在专利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源头性的布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境内外有效授权专利数量781项,其中境内专利423项,境外专利358项,对后续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构筑了技术及专利壁垒。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领域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也为核心技术体系演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司紧跟基因测序仪“小型化”和“超高通量”的发展趋势,针对性开发了中小型桌面式测序仪及大型和超大型测序仪,建立了全系列多型号产品矩阵,能满足用户在不同应用场景的使用需求。其中,中小型桌面式测序仪主要应用于中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外显子组测序、肿瘤基因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等项目;大型和超大型测序仪适用于国家基因组、消费者基因组、人群队列研究等大型基因测序项目、微生物、精准农业、法医基因等应用。在测序配套试剂方面,公司也依据客户需求开发了丰富的文库制备和基因测序配套试剂耗材。公司现已成为当前国内唯一、全球少数能够自主研发并量产从Gb级至Tb级低中高不同通量的临床级基因测序仪企业之一。公司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随着产品的迭代与性能的逐步完善,公司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同时,随着产品国产化的逐步推进,公司在测序仪、测序试剂等方面已实现部分高价值原材料的国产化,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
  2、围绕中心法则进行拓展,智惠实验室助力生命科学发展
  公司围绕着生命中心法则,从DNA、RNA出发,持续完善生命科学核心工具布局。目前已形成实验室自动化、细胞组学产品、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BIT产品、自动化超声影像平台等系列产品矩阵,并面向生命科学实验室多元化需求,拓展建设合规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的智惠实验室。公司以技术创新对新产品进行快速迭代,持续夯实产品线,实现产品性能的逐步完善和提升,为提升产品对多场景的适应能力提供强大支撑。
  在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公司提供多种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用于样本处理和文库制备等环节,公司产品遵循模块化和定制化的设计及使用理念,可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和个性化客户需求。其中,自动化样本处理技术覆盖大规模样本处理和小规模样本处理,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目前公司自动化样本处理系统及相关提取试剂已出口至法国、日本、沙特、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瑞典、丹麦、意大利、波兰、巴西、加拿大、奥地利、荷兰、英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或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公司产品的应用场景,扩大了用户基础。
  随着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大样本和大数据将会成为未来生命科学突破和医疗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公司围绕大规模、高通量、低成本的生命数字化全方位产品进行布局,以细胞组学技术平台、自动化生物样本库、BIT产品及超声影像平台等产品为重点,涉及到样本自动化保存、组学大数据自动化产出以及数据存储,公司逐步构建起覆盖从基因到个体层面的全谱系的技术和生态储备,推动真正实现人人、实时、终身的生命数字化全景未来。
  3、强大合作伙伴生态,助力技术迭代及商业化潜力最大化
  高通量基因测序是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下游应用场景逐步拓展成熟,并拓展至多元应用领域。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科研及新兴应用领域中的多组学研究、人群队列基因测序计划、新药研发与创新、微生物检测等,以及临床应用领域中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肿瘤诊断治疗、生育健康、传染病等。随着性能更加优良的高通量基因测序设备的陆续推出,未来高通量测序在农林牧渔、食品安全、海关检验检疫、及肿瘤早期筛查等其他应用场景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测序行业成本天花板将逐步打开。
  公司在科研领域围绕着基因组学、细胞组学以及时空组学等先进技术进行全球合作,包括科研机构用户如崖州湾实验室、临港实验室、瑞典KaroinskaInstitutet、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针对科研合作伙伴,公司基于高中低通量测序平台,自动化系统以及自动化生物样本库等核心仪器设备协助构建面向前沿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方案。在临床领域,与吉因加、金匙医学、泛生子、燃石医学、安诺优达、贝康医疗、微远医学、觅瑞等行业中下游知名大型企业,公司整合各部门资源及专业的团队服务,充分发挥其渠道优势、专业优势和高性价比优势,为上述客户提供相应商业化服务和技术支持。在新兴业务领域如疾控、海关、农业、教育、司法、环境保护等领域,强大的合作伙伴体系助力公司实现技术迭代。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政府及企业开始选择公司产品,公司合作伙伴体系逐步拓展,商业生态圈逐步建立及完善,助力实现公司商业化潜力最大化。
  4、研产销全球化布局完善,双循环推动产业链高质量提升
  公司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持续推行国际化战略,着力提高市场覆盖度及产品可及性。公司在全球布局9大研发中心,7大生产中心以及超10个客户体验中心,旨在充分挖掘不同区域优势资源,实现全球覆盖,为各区本地化运营提供培训、测试和应用拓展支持。
  公司在亚太新加坡、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地建立培训中心和物流中心,搭建直销和分销渠道,已经在大科研合作项目和区域本地化临床应用拓展上取得重要突破,新增仪器数量持续增加。在欧洲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中心,实现本地化技术转化以及本地化生产交付,拉脱维亚工厂完成多项质量体系认证并承接DNBSEQ-G400测序仪以及多款测序试剂转产,完成本地化生产认证,将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助力。在美洲已有研发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规划,并建立两个客户体验中心,持续加强本地化客户支持和服务能力,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本地用户。
  2023年基于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管理办法》,公司被认定为精密仪器产业集群基因测序仪产业链“链主”企业。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优势,推动关键原材料自主研发,推动上游国内供应商群体壮大,带动供应商规模和经营水平的提升,助力我国基因测序产业供应链的科学性、规范性和运作效率的提高。在下游应用端,公司积极推动行业创新和持续发展,助力人员培养,与IDG资本创新投资研究院、蓝色彩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生命健康加速营,赋能生命健康领域优秀初创公司和创业团队。与多家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展测序仪科普教学活动,为打造新生命科学教育合作新模式积蓄新力量。
  5、跨学科专业团队为持续创新提供动力
  公司拥有行业顶尖的管理层及科学家团队阵容,包括国内最早从事基因测序领域的行业领军人物汪建先生、徐讯、RadojeDrmanac等全球一流科学家团队,以及牟峰、余德健、蒋慧等精通行业且兼具管理能力的管理者。
  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汪建先生在基因测序行业中有30余年的行业经验,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理念的倡导者,也是基因测序行业产业化的重要推动者。汪建先生于1991年主导成立西雅图华人生物医学协会,策划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入国内;于1994年回国创建吉比爱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于1999年推动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测序任务;2003至2007年,汪建先生任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构建之后的科研与产业体系;2014年被评为“影响中国的深商领袖”。多年来,汪建先生深耕基因行业,推动建立基因科技研究基础和应用研发体系,协助实现基因行业中游的产业化和上游的国产化,是基因测序领域的行业领军人物。
  除徐讯、RadojeDrmanac等全球一流科学家及牟峰、余德健、蒋慧等精通行业且兼具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公司还拥有一支高度融合的跨学科专业研发队伍,涵盖光学、微流控、机械、自动化、电子、软件、生物、医学、基因组学、信息学、统计学、植物学、药学等多学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达959人,占员工总数比例约33.4%,其中公司58.6%以上的研发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经过持续多年跨学科的研发合作,公司已掌握了测序应用全流程所需要的系统性工程技术,攻克了产业全链条的核心限制因素和瓶颈环节,积累了为医疗、农业、健康等多元应用领域提供丰富整体解决方案的经验。公司高度融合的跨学科专业团队能够及时感知中下游使用场景的需求,为公司在基因测序、实验室自动化以及多组学等领域内持续创新提供源动力。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
  (二)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报告期内,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公司实验室自动化相关产品需求大幅下降,导致收入有所下滑。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各类相关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及推行国际化战略,公司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以及市场拓展相关费用均有所增长。综合以上原因,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出现亏损。
  若后续出现国际关系紧张,公司业务覆盖地区的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宏观经济恶化导致需求低迷的情况,抑或是出现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而公司未能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情况,则公司可能存在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三)核心竞争力风险
  1、产品升级及技术更新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前沿性生命科学领域,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多学科知识融合和产品研发要求较高,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往往伴随着高昂的研发投入和转换成本,包括技术研发、设备购置等。如果新产品或技术未能如期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或是市场反应不及预期,则公司可能会面临投资回报率低的风险。新产品或新技术的更新可能改变用户的操作习惯或体验,需要市场培育过程。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需要符合不同区域和市场对于相应产品管理要求。但是,未来若公司不能及时跟踪、掌握并正确分析新技术、新材料或新工艺对行业的影响并采取恰当应对措施,无法及时完成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或者研发与生产不能满足市场供应的要求,或不能把握下一个增长点,将对未来公司业绩增长及持续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在研发布局中将考虑产品升级和技术更新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确保升级过程平稳过渡,既能满足技术发展需求,又能保障稳健运营。
  2、核心技术人才流失及核心技术泄密的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全球关键性新兴产业方向,核心技术人才流失和核心技术泄密行业普遍面临的重要风险,这两个风险相互关联,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构成风险。核心技术人员通常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一旦流失,可能导致研发项目的停滞或延期,核心技术的泄露意味着公司优势降低,拥有稳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业不断加剧的人才竞争可能造成公司核心研发人员流失,不仅影响公司的后续产品研发能力,亦可能带来核心技术泄露风险,进而对公司业务发展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进一步健全保密制度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做好核心人才保持和关键技术保密。
  3、知识产权诉讼风险
  自2019年以来,公司的竞争对手Iumina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境外对公司及其子公司、经销商、客户发起或可能发起专利、商标侵权诉讼案件。截至目前,大部分此前专利、商标侵权诉讼案件已处理结束,目前仍涉诉国家/地区包括法国及土耳其。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德国、英国、瑞士以及瑞典等受经法院确认的承诺或和解协议的影响,在该等承诺或和解协议的有效期内,公司及其子公司在德国、英国、瑞士以及瑞典就涉诉产品的业务拓展及市场空间将会受到一定限制。除前述影响外,不能排除相关知识产权诉讼或潜在诉讼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公司未来在境外涉诉国家或者地区有关涉诉产品的业务的开展,从而给公司在境外涉诉国家/地区市场的销售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四)经营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全球生命科学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日趋激烈。对于基因测序仪市场,由于欧美国家的基因检测技术起步较早,境外供应商Iumina和ThermoFisher在基因测序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方面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Iumina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设备生产商,在全球已经有超过25000台测序仪销售,覆盖全球9500多个客户,设备采购后能够持续带动试剂盒采购;此外,随着测序技术逐步应用于临床,超过一半收入来自临床用户,临床产品存在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这些都成为新型技术和产品进入市场所后面临的挑战。近几年来,公司经过持续研发投入,已经形成了从低通量到超高通量测序仪的完善产品线,已经在中国以及部分海外市场通过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实现了装机数量和客户数量快速增加。未来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主要依赖于进入美国和欧洲等市场并持续提升市占率,但这些区域中,Iumina、ThermoFisher等基因测序仪公司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本地化生态合作并形成了用户习惯,同时受到地缘政治影响在业务拓展中面临一定挑战。此外,随着测序仪业务受到全球投资者关注,全球尤其是在美国和中国,新兴测序仪公司也持续涌现,也使得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实验室自动化产品类别众多,包括仪器、软件、信息系统等多方位的产品类别;应用领域广泛,在科研和临床诊断等领域均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产品布局在实验室自动化领域的公司众多,且具体的细分领域或者业务发展方向亦有所不同。公司现有业务涵盖自动化平台、样本前处理和检测技术三个方向。公司实验室自动化业务常规收入规模相对行业头部企业尚且较小,产品线丰富度和定制化服务能力尚需持续提升。随着该领域头部企业的业务拓展及行业新进入者的冲击,实验室自动化行业的市场竞争会加剧。
  综上,随着公司下游相关应用场景日趋成熟,竞争对手日渐增多,若公司不能紧跟市场发展趋势,无法持续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变化,未能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产品更新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则公司未来业绩增长上将面临不利影响。
  2、新业务及新客户拓展不力的风险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亦面临新业务及新客户拓展开发的压力。新业务及客户的拓展要求公司具备相应的市场开发及运营等能力,能否拓展成功受到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果公司的市场拓展策略、营销服务、产品质量、研发能力等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客户的产品开发要求,不能及时响应产业升级迭代的趋势,或者遇到其他不利因素,则可能面临因新业务及客户拓展不力而影响公司收入增长的风险。
  新业务以及新客户拓展不仅仅受到内部因素影响,也和外部法规以及监管等密切相关。2023年公司在美国和欧洲全面开展业务拓展,测序仪作为生命科学高端仪器设备,存在仪器设备替换周期以及平台用户习惯等因素影响,此外,近年来日趋严格的数据安全等本地化政策影响较大,公司已积极开展各项产品数据安全认证。在临床市场上业务发展和应用批准密切相关,测序技术作为临床诊断中新兴技术,基于测序技术的生育健康、肿瘤和感染等临床检测试剂盒批准和医疗保险审批等都影响到测序技术业务发展。
  3、关联交易占比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关联方的营业收入为77,868.5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6.75%。公司和关联方交易均基于必要性和合理性原则,并遵循价格公允原则,如果关联方未来向公司采购金额显著下降,且公司未能持续提高来源于第三方客户的营业收入,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4、部分原材料存在依赖进口采购的风险
  公司加大与国内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力度,在报告期内推进原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但受限于技术等客观因素,报告期内尚有部分原材料没有或较少采购自境内供应商,该等原材料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机械组件直线导轨,自动化器件驱动器。针对以上三种原材料,公司在报告期内向境外采购总金额分别为52.37万元、1,240.94万元、2,919.20万元,占报告期内向境外采购总金额的比重分别为0.17%、4.01%、9.42%,存在部分原材料依赖进口采购的风险。
  (五)财务风险
  1、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矩阵丰富,不同产品的单价及毛利率差异较大。若未来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调整产品销售结构,或主要产品的平均单价及毛利率因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需求变化、宏观环境变化等原因而下降,则公司的毛利率存在波动的风险。
  2、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行业内知名的基因测序服务商及科研院所等,商业信誉良好,且公司已按照谨慎性原则计提了坏账准备。但若未来公司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形成较大的坏账损失,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做好事前客户信用额度控制及规范协议审批、事中履约跟进及事后账龄分析及客户沟通。同时,将销售回款与销售业绩挂钩,降低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3、存货减值的风险
  为保证正常生产及应对潜在的国际贸易摩擦,公司存货规模处在较高水平。报告期公司已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但若未来公司产品市场需求出现大幅下滑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或原材料价格持续出现下跌,公司存货将面临较大减值损失,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加快存货去化;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产品市场调研,根据在手订单情况及产品需求预测不断优化存货管理策略。
  4、汇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拓展海外业务,业务已遍布海外多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较高。公司与海外客户的结算通常以美元、日元、欧元等外币结算,汇率的波动将会影响公司汇兑损益。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众多,其波动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未来,如果境内外经济环境、政治形势、货币政策等因素发生变化,使得本外币汇率大幅波动,公司将面临汇率波动对盈利水平造成影响的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一方面,公司将密切关注国际宏观环境变化,不断提升外汇市场研究分析能力,适时运用远期结售汇等外汇套期保值工具,降低汇率波动对汇兑损益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将做好资金计划,根据资金需求情况,择机将部分外币结汇为人民币,从而降低风险敞口。
  (六)行业风险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行业面向科学前沿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行业的科研创新及产业化发展。202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长引擎,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生命科学等新赛道。生物经济的发展需要实现底层核心工具自主可控,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药研发、生物医学、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生物环保等一系列产品的诞生和产业升级。在未来可预期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产业政策将继续大力扶持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同时,2023年3月美国白宫发布了《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明确目标》用以推进美国本土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随着行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未来也可能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宏观经济波动、技术更迭等因素,造成产业政策的不利改变,对公司的长期稳定经营造成一定的政策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1、地缘政治环境对公司产品销售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逆全球化趋势正在上升。与公司海外业务相关的国内外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或者政治经济环境存在不断变化的可能,焦点已经逐步延伸到生命科学行业。2024年3月6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举行提案听证会,通过了参议院版本的《生物安全法案》(编号:S.3558)。该法案核心目的在于禁止美国联邦机构与中国包括公司在内的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签订合同,并企图禁止政府与使用这些中国生物技术公司设备或服务的企业签订合同,相关舆论影响不仅在美国发酵,也延伸到欧洲等西方国家。虽然此类法案流程繁琐、最终通过概率不高,但是给市场开拓带来了不良的预期,加大了市场开拓的困难程度。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收入占当期销售金额比重为35.05%,其中美国区域业务占比为4.82%。尽管《生物安全法案》距离最终立法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是这些法案对于美国以及部分国家在选择公司产品上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合作取消或推迟。美洲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市场规模最大的区域,同时拥有一批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核心工具企业,在新技术和新产品持续涌现时刻,关键性政策将影响到全球生命科学行业格局变化。整体上,国际关系紧张、战争、贸易摩擦等不可抗力因素无法预知。以上因素将给公司海外业务的正常、持续发展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2、国际贸易摩擦对技术及原材料进口的供应链风险
  国际贸易摩擦引起全球经济效率的损失,已对全球供应链体系造成显著影响。鉴于公司所处产业是典型的全球化分工合作行业,公司产品的部分原材料来源于海外厂商。报告期内,公司向境外采购原材料的金额为30,984.08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21.42%,其中向美国采购原材料的总金额占全部境外采购总金额的比例为43.45%。如果这些原材料的供应不稳定,将影响公司的市场供货能力。此外,如果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有可能造成产业链上下游交易成本增加,下游需求受限,上游供给不畅,从而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贸易摩擦同时也在加剧导致美国对华技术管制趋紧,继续恶化可能出现美国相关管制高新技术被限制向中国出口的情况,不排除公司境外子公司CGUS为公司及其境内子公司提供委托研发服务或其技术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从而有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1,122.23万元,同比减少31.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749.99万元,同比减少129.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283.07万元,同比减少358.54%。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公司发展战略
  秉承“创新智造引领生命科技”的愿景,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技核心工具缔造者,推动组学工具创新,扩大组学技术可及性,拓展产业应用新空间,持续满足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新需求。
  1、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性能领先、成本可及的生命科技核心工具体系
  面向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巨大需求,做好前瞻性、引领性、实用性、普适性兼具的高中低配产品研发布局,以基因测序仪为核心,延伸拓展生命“读写存”及多组学领域的底层技术与核心工具。
  一是,基因测序仪领域,完善激发光、自发光等多路线底层技术体系布局,加快光、机、电、液、软件、算法等关键技术开发、储备与预研,在数据质量、通量、读长、速度、成本等关键指标方面加速突破。二是,围绕生命中心法则,持续拓展细胞组学、蛋白组学、影像组学等多组学应用工具,以及样本存储、数据“存管算用”等多方向产品,丰富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的视角与工具。三是,开发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围绕科研、临床、健康、农业及新兴领域的实际应用需求,打造“从样本到报告”的全流程、模块化、智惠化实验室整体落地方案,提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
  2、深化全球布局,提升核心产品市占率
  布局中国、亚太、欧非、美洲四大区域,根据区域市场的发展阶段与用户需求,进一步完善本地化布局,建立本地化培训、售后、供应、物流网络及人才团队,制定本地化的产品与营销策略,打造KOL资源网络,加强科研、临床及新兴领域的应用示范,构建创新合作与生态联盟。
  其中,中国区把握“国内大循环”的发展要求,依托已有用户资源与平台优势,扩大生态,在合作模式、应用示范等多方面先行先试,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与覆盖度。亚太区,以泰国、印尼等多个国家级合作项目为基础,持续挖掘大项目机会,带动从国家到地区、从测序到多组学的合作机会。欧美地区,打造本土品牌形象,以多样化的产品赋能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加强KOL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时,通过与国内企业合作出海等模式,拓展应用方案,丰富产品组合,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
  3、建立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持续提升供应与交付效率
  一方面,打造安全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实现核心原材料自主可控;并针对酶和dNTP等关键原材料建立规模化自产能力,针对光学元件等关键部件实现区域化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打造全球性、区域化生产供应与物流交付网络。依托深圳、武汉、青岛、里加等7处生产基地与全球9大仓储中心,实现全球化动态统筹调度,精准备库、柔性生产、智惠物流、极致交付。同时,持续推动精益生产与四数六化,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加速打造智能化灯塔工厂。
  (二)经营计划
  一、研发计划
  伴随全球及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在工具研发上始终坚持追求极致、打破边界,为全球用户提供领先的生命科技核心工具。2024年,公司将持续推动三大主要板块产品创新。基因测序仪业务板块,继续紧跟“小型化”和“超高通量”的发展趋势,完善高中低不同通量产品布局,推动产品升级迭代;开发更高密度的测序载片、提高测序质量、降低测序成本、拓展测序读长;继续深耕科研、疾控、海关、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研发,同时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应用;针对多组学技术开发方向,除了已有的单细胞RNA测序外,开展蛋白组学技术开发,推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mIF)等研发。实验室自动化业务板块,围绕标准化与定制化两大方向,加强通用型自动化模块的研发;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自研与第三方合作等形式,开发多类型试剂盒,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继续开发数字微流控技术、液体处理技术等前沿技术及磁珠微球等核心原材料。
  新业务板块,依托测序、实验室自动化、BIT、样本库等系列产品,整合研发智惠实验室,软硬件结合,打造从样本保存到数据管理的全流程实验室整体落地方案,提升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
  公司持续推动测序仪、自动化、BIT等产品线关键技术整合,探索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菜单专用机开发,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易用的产品。
  二、营销计划
  公司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2024年公司将继续深化全球市场拓展和渠道建设,强化营销体系及团队建设。应用方面,公司将聚焦人群队列项目、时空组学、细胞组学、疾控、海关、农业、临床等重点领域,持续与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加速组学技术在多领域的应用推广与成果转化,并积极孵化新兴应用领域和典型应用。渠道方面,公司将完善渠道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渠道分级制度及价格体系,拓宽渠道在终端客户的覆盖度,并根据地域、领域、客户群体细分渠道市场授权及终端服务。市场方面,公司将继续发起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系列大科学支持计划,开展公关品牌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展会,多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生态建设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以灵活开放的合作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良好多元的合作,持续拓展生态圈,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生产供应计划
  依托深圳、武汉、青岛、长春、拉脱维亚、美国等全球生产基地,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合理开展产能规划、体系建设与供应链建设。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全球产能布局,在满足各地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保障供应安全,推进精益生产与降本增效,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
  供应链方面,持续加强供应商管理,通过实现JIT(Just in time)送料方式、供应商驻厂检验等模式,提升供货能力和质量水平;持续推动关键原材料的国产替代,开展“卡脖子”难题和关键技术攻坚,进一步提升关键零部件的供应安全;同时,积极发挥基因测序仪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国内产业链上游供应商规模和经营水平的持续提升。生产方面,持续推进精益生产,消除八大浪费,优化生产价值流;大力引入自动化配液系统、自动化分装系统等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生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通过产销协调,平滑生产计划,优化生产模式,实现精准备库,柔性生产。物流方面,持续完善全球仓储布局,规范物流管理体系和标准,优化运输计划,降本物流成本;同时,计划引入物联网技术,建立自动化立库,提升物流仓储效率。
  四、知识产权与资质认证计划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全球专利与资质布局,2024年将继续根据技术布局与产品策略,推进全球知识产权申请与资质认证工作。知识产权方面,持续夯实核心技术专利和商标的全球布局,建立高价值专利的培育体系,积极开展中国及海外市场的核心技术专利申请和保护;同时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实施,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资质认证方面,持续开展基因测序仪、实验室自动化设备等系列产品的注册申报工作,配合全球业务拓展的需要,及时完成全球多个国家/区域的注册准入,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五、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2024年,公司将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完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人才赋能与核心领域人才储备。一方面完善全球布局,推进人才前移,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组建本地化营销、应用支持和售后服务团队,快速响应全球业务机会;同时,开拓校企合作,搭建之字形人才培养通道,以项目带人才,加速构建关键领域人才库,打造一支复合型多能人才队伍,为全球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供应链。另一方面,优化组织机构,加强文化建设,推行人效激励机制,助力业务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