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内分泌治疗药物研发、生产、销售。

  • 产品类型:

    糖尿病类药物、高血压类药物

  • 产品名称:

    盐酸吡格列酮片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 、 那格列奈片 、 坎地氢噻片 、 甲钴胺胶囊 、 依帕司他片 、 阿卡波糖片 、 琥珀酸索利那新片 、 安立生坦片

  • 经营范围:

    片剂、硬胶囊剂、原料药(盐酸吡格列酮、那格列奈)的研发、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2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产量:依帕司他片(盒) 93.26万 - -
产量:卡格列净片(盒) 7.01万 - -
产量: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盒) 1007.46万 - -
产量:坎地氢噻片(盒) 742.50万 - -
产量:安立生坦片(盒) 8400.00 - -
产量:恩格列净片(盒) 3.38万 - -
产量: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盒) 1.63万 - -
产量:甲钴胺胶囊(盒) 27.04万 - -
产量: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盒) 2633.35万 - -
产量:盐酸吡格列酮片(盒) 332.24万 - -
产量:那格列奈片(盒) 159.96万 - -
产量:阿卡波糖片(盒) 46.02万 - -
销量:依帕司他片(盒) 72.35万 - -
销量:卡格列净片(盒) 1.82万 - -
销量: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盒) 944.05万 - -
销量:坎地氢噻片(盒) 684.05万 - -
销量:安立生坦片(盒) 8500.00 - -
销量:恩格列净片(盒) 7200.00 - -
销量: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盒) 1.34万 - -
销量:甲钴胺胶囊(盒) 34.28万 - -
销量: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盒) 2661.87万 - -
销量:盐酸吡格列酮片(盒) 358.02万 - -
销量:那格列奈片(盒) 158.30万 - -
销量:阿卡波糖片(盒) 39.15万 - -
依帕司他片产量(盒) - 23.58万 -
依帕司他片销量(盒) - 12.58万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产量(盒) - 588.40万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销量(盒) - 653.12万 -
坎地氢噻片产量(盒) - 449.61万 -
坎地氢噻片销量(盒) - 450.07万 -
安立生坦片产量(盒) - 9100.00 -
安立生坦片销量(盒) - 1900.00 -
琥珀酸索利那新片产量(盒) - 1.66万 -
琥珀酸索利那新片销量(盒) - 6500.00 -
甲钴胺胶囊产量(盒) - 39.02万 -
甲钴胺胶囊销量(盒) - 37.95万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产量(盒) - 2381.61万 -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销量(盒) - 2252.89万 -
盐酸吡格列酮片产量(盒) - 659.28万 -
盐酸吡格列酮片销量(盒) - 625.36万 -
那格列奈片产量(盒) - 192.52万 -
那格列奈片销量(盒) - 187.22万 -
阿卡波糖片产量(盒) - 28.49万 -
阿卡波糖片销量(盒) - 16.36万 -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产量(片) - - 8537.67万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销量(片) - - 7187.06万
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片产量(片) - - 2587.48万
坎地沙坦酯氢氯噻嗪片销量(片) - - 2222.49万
安立生坦片产量(片) - - 8.94万
安立生坦片销量(片) - - 300.00
甲钴胺胶囊产量(片) - - 1053.00万
甲钴胺胶囊销量(片) - - 1459.58万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产量(片) - - 5.65亿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销量(片) - - 5.43亿
盐酸吡格列酮片产量(片) - - 7614.46万
盐酸吡格列酮片销量(片) - - 7662.66万
那格列奈片产量(片) - - 7708.34万
那格列奈片销量(片) - - 6655.24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38%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82亿 25.59%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191.04万 11.55%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66.16万 8.55%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266.34万 7.43%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4438.73万 6.2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133.5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9.92%
  • 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 苏州敬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宁夏恒康科技有限公司
1053.52万 10.17%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045.90万 10.10%
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1039.58万 10.04%
苏州敬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505.12万 4.88%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489.40万 4.7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4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01%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43亿 22.51%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064.01万 9.55%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676.40万 8.94%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5285.92万 8.32%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2980.12万 4.6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137.4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8.32%
  •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 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 迪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2041.22万 19.20%
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1082.55万 10.18%
迪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79.00万 7.33%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760.00万 7.15%
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有限公司
474.67万 4.4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84%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18亿 23.02%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646.76万 9.04%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242.31万 8.26%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659.54万 7.12%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3287.82万 6.4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269.0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53.93%
  •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 迪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苏州敬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2671.79万 27.35%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835.20万 8.55%
泰安瑞泰纤维素有限公司
743.41万 7.61%
迪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531.90万 5.44%
苏州敬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486.72万 4.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62%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9093.07万 22.93%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997.36万 10.08%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45.22万 9.19%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2864.43万 7.22%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854.60万 7.2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593.4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4.46%
  •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
  • 苏州中化裕民医药有限公司
  •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敬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1101.99万 18.89%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
444.62万 7.62%
苏州中化裕民医药有限公司
388.40万 6.66%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355.14万 6.09%
苏州敬业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303.33万 5.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68%
  •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上药控股有限公司
  •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8661.61万 27.93%
上药控股有限公司
3439.71万 11.09%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177.27万 10.24%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2673.48万 8.62%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108.84万 6.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48.82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1.64%
  •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中化裕民医药有限公司
  •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太平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北京福瑞康泽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567.75万 14.34%
苏州中化裕民医药有限公司
305.76万 7.72%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
299.80万 7.57%
天津太平洋化学制药有限公司
278.40万 7.03%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
197.11万 4.9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制造业-C27医药制造业-C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C2720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二)主营业务概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内分泌治疗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医药制造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化学药品注册批件20个,原料药注册批件2个,另有8个原料药批准在上市制剂中使用。公司在售产品12个,涉及糖尿病、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膀胱过度活动症等治疗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与国内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建立了较为稳...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属行业分类为“C制造业-C27医药制造业-C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C2720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二)主营业务概况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内分泌治疗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医药制造企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化学药品注册批件20个,原料药注册批件2个,另有8个原料药批准在上市制剂中使用。公司在售产品12个,涉及糖尿病、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膀胱过度活动症等治疗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与国内大型医药商业公司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依托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销往全国各地的医院、药店、诊所、卫生站等医疗服务终端。
  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产品研发及技术储备工作,坚持“以仿为主、仿创结合、以仿养创”的产品研发策略,在完善糖尿病和高血压产品群的同时,不断扩大或拓展慢性病、代谢综合征治疗领域产品管线,持续开发糖尿病并发症、高血脂、高尿酸、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细分领域产品,全力推进公司重点领域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21项,包括16项发明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三)主要产品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售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的盐酸吡格列酮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那格列奈片荣获“江苏省医药行业优秀产品品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江苏省医药行业优秀产品品牌”。
  (四)经营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公司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和稳健的采购模式、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和研发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询比价的采购模式,部分制剂产品的原料药为公司自制,其他原料药及辅料、包装材料为外购,外购原辅包的每月采购计划根据制剂销售情况和生产计划消耗量进行制定。针对原辅包采购,供应商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在药监局药审中心完成备案登记工作,通过我公司质量部等相关部门书面或现场的供应商审计后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目录,原则上公司同一原料药、辅料及化工类原材料合格供应商不少于2家。公司原辅料的市场竞争较为充分,对于上游供应商的选择面较广,对于原料药以及药品内包材供应商,由于需要进行申请或备案,因此公司确定了合格供应商之后通常会与其稳定合作。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上一年的销量结合发展目标及来年的市场变化,制定第二年的销量计划,经批准后由制造部分解成月度销售生产需求,编制月度生产计划,由固体制剂车间安排生产排产实施,生产周期约为1个月左右。公司所有产品为自产,不存在外协生产情况。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固体制剂车间已通过新版GMP认证,并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组织药品生产,由质量中心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公司生产及质量检验过程符合GMP规范,产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模式分为直销模式和配送商模式,其中以配送商模式为主,直销模式为辅。公司对配送商实行动态管理,主要根据其经营资质、配送能力与范围、回款信用等进行年度考评,同时结合所在地政策变化,对配送商的授权配送进行调整,一般选择具有较强配送能力、资金实力和商业信誉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公司与配送商达成合作意向后,配送商根据下游终端需求形成产品订单,与公司签订相应合同,由公司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将药品送达配送商指定的仓库,产品经配送商验收无误后,确认销售收入,并按照公司信用政策与配送商结算货款。
  在配送商模式下,药品的终端开发、各项推广和市场维护由公司市场部和销售部组织和实施。公司定期对全体营销人员进行产品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营销人员具备专业的产品知识产品推广能力。
  4、研发模式
  公司坚持“以仿为主,仿创结合,以仿养创”的研发策略,采用自主研发为主、合作开发为辅的研发模式,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的技术提升和新产品的立项开发。
  公司对医药市场的变化进行跟踪,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及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重点关注新机制、新疗效药物的研发、上市及销售情况,并按照药学、临床、专利、市场等多个方面进行检索形成调研报告,为项目论证和立项提供依据。管理层组织评审通过后,研发项目组根据制定的项目研发计划开展化学合成研究、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及申报注册等工作。通过丰富产品线,使公司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在强化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也积极与外部相关产品研发机构、科研院所进行合作,逐步提升和增强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较上年度未发生明显变化。

  二、主要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2023年,面对激烈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医疗行业改革持续深化、政策不断调整以及集采降价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紧紧围绕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攻坚克难,扎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整体经营业绩的稳健增长。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0,920.78万元,同比增长11.68%,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强化销售基础工作,紧抓销售重点及市场开发工作,促进了在售产品销量的稳健增长。其中,两款复方产品销售规模的较好增长,以及新获批产品的上市销售,进一步推动了经营业绩的增长。2023年实现净利润13,798.29万元,同比增长14.42%;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2,540.86万元,同比增长20.99%,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稳步增长,产品销售毛利率有所提升,同时公司持续强化内部管理,降本增效,从而提升了盈利能力。2023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9,426.05万元,较上年降低29.48%。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15,415.65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5.55%;负债总额20,580.68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3.71%;所有者权益合计94,834.96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5.96%。公司资产负债率略有下降,报告期末为17.83%,上年末为18.12%。
  (二)行业情况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人口老龄化带动药品需求增长,医疗卫生保障机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医药行业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一、集中带量采购制度化常态化实施
  2023年4月,联采办公布了第八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有39种药品集采成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6%。第八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抗过敏、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
  2023年11月,联采办公布了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产生中选结果,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8%。第九批国家组织集采药品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抢救药、短缺药等11个治疗大类,其中约50%是注射剂型,包括阿托品注射剂、乌拉地尔注射剂型等。
  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于2023年11月在天津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集采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30个品种,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左右,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106亿元。
  二、新版国家医保目录落地
  2023年12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再次调整发布,已于2024年1月正式执行。本次目录调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个药品被调出目录,最终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中药饮片仍为892种。此次调整在保持品种总体稳定、准入条件和工作流程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评审方式、具体规则方面持续优化改进,进一步提升目录调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在申报条件方面,针对纳入“鼓励仿制药品目录”“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的药品以及罕见病治疗药品,不再设置获批时间的限制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参与相关领域药物研发;调整程序方面,进一步完善评审指标,综合考虑临床需求、患者获益等因素,更加精准评估药品的价值,以更好实现“价值购买”的目标,鼓励医药企业创新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售产品均被列入国家新版医保目录。
  三、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
  2023年7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标准管理办法》,已于2024年1月起施行。该文件系我国第一部关于药品标准管理的专门法规文件,明确了“国家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标准”和“省级中药标准”三类标准,对于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8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旨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信息化标准的统筹规划和体系建设,提升药品监管数字化水平和监管数据共享效能。
  2023年9月,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旨在加强药品经营和药品使用质量监督管理,规范药品经营和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活动。
  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药品质量安全,坚定执行“安全有效,质量为上”的质量方针,持续建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品质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四、完善创新药相关制度
  2023年3月,CDE发布《化学药品创新药Ⅲ期临床试验前会议药学共性问题及相关技术要求(试行)》,要求涵盖了前言、总体考虑、共性问题3大章节,分别解析了原料药、制剂的Ⅲ期临床试验前会议的药学共性问题及相关技术要求,旨在鼓励创新,加快新药研发,提高申请人和监管机构沟通交流的质量和效率。
  2023年3月,CDE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以“早期介入、研审联动、滚动提交”等形式,进一步加快创新药的研发进程,完善创新药审评体系建设,力争患者的临床需求能够尽快得到满足。
  2023年9月、10月,药审中心分别举办创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主题线上宣讲会和化学创新药主题线上宣讲会,旨在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加强对申请人的指导和服务,为其落地实施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提升我国创新药研发水平和效率。
  公司高度重视对创新药政策的分析和把握,积极适应政策、市场和形势的发展变化。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截至报告期末,创新药研发均按公司计划稳步推进,达到阶段性预期目标。
  五、医保个账改革及共济政策
  2023年7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主要涉及合理确定筹资标准、健全待遇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参保扩面、推动医保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医保支付管理、抓好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和数据应用、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十个方面。
  关于医保筹资标准,2023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40元,个人缴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80元。
  在完善医保支付管理方面,《通知》提到,扎实推进《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落地实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2023年12月前要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电子处方中心,建立健全全省统一、高效运转、标准规范的处方流转机制,推动省域内“双通道”处方流转电子化,提升谈判药品供应保障水平。《通知》要求规范和强化民族药、医疗机构制剂和中药饮片医保准入管理并动态调整,综合考虑基金承受能力、临床治疗需求等因素,及时把符合条件的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落实加强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有关要求,提升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按照《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全国扎实推进支付方式改革,2023年底不少于70%的统筹地区开展实际付费,加强门诊支付方式改革和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政策研究,完善顶层设计,统筹做好医保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
  六、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
  2023年8月,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制定了《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第四批清单有24个品种,涉及30个品规、9种剂型,覆盖神经系统用药、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用药、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等治疗领域。本次清单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突出临床用药需求;二是贴近儿童用药特点;三是关注罕见病患者群体;四是兼顾企业研发积极性。
  《第四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能够进一步促进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的研发创制和申报审评,满足儿科临床用药需求。
  七、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其建设目标: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这是继中医药“十四五”规划后,国家层面出台的又一项高级别指导政策。
  2023年2月,药监局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该规定与新修订《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机衔接,在药品注册管理通用性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药研制相关要求进行细化,加强了中药新药研制与注册管理。

  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加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近年来医药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医药研发、医疗保障等政策持续动态调整,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医药行业竞争激烈,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不断上涨,整个医药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扩大医药市场需求
  老龄化是人口结构变化的全球性趋势,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即是一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受80-9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提早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截至2022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相比2013年的9.7%上涨了5.2%,老年人群体抵抗力低下,其容易兼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对于药品的绝对需求相对更高。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延续,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医疗意识增强,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
  我国政府持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政府卫生支出由2013年8,279.90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3,916.40亿元,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规模的不断增加,将带动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二、带量采购推动行业模式转变
  从2018年的“4+7带量采购”至本报告期期末,国家层面已经组织了9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采购内容从化学药扩展到生物药、高值医用耗材,覆盖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疾病、恶性肿瘤、骨科创伤等领域的用药和耗材。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逐步完善了医药领域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企业加强质量和成本控制,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和一致性评价,通过创新驱动和质量保障,使医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一方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可通过压缩仿制药的支付空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创新药的支付力度,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倒逼企业向利润空间更大的创新药转型。另一方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挤掉药品的销售费用,可以让药企节省的销售费用用来专注于药品的研发和质量提高,推动医药行业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化生产,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未来全国药品集采所涉品种范围仍将不断扩容,集中采购将进入常态化阶段。药价虚高水分被挤出后将惠及患者,而对于药企而言,面对这种市场新环境,将不得不提升质量、扩大规模,对于中标药企来说,有了销量的保证,在营销上的投入将减少,或刺激企业投身创新药研发或走向“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道路。
  三、医保目录不断扩容,竞争态势更加激烈
  2023年3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正式实施。《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于2023年12月再次调整公布,药品总数已增至3088种,其中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领域也有药品被纳入。
  公司产品在新版目录保持稳定,没有调进、调出。医保目录调整常态化后,进入目录的竞品将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四、分级诊疗促使销售渠道下沉
  自2015年以来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深化,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再次指出,加快推进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防协同机制等重点任务,2022年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论述中又一次点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分级诊疗的政策引导将使更多的药品处方和销售转移到基层卫生机构。可以预见,未来社区和低等级卫生医疗机构将成为慢病用药的主流渠道。尽管目前特药产品(指治疗重特大疾病需要使用的一些费用较高、疗效确切且无其他治疗方案可替代的特殊治疗药品)的用药依然还停留在高等级公立医院市场,但是随着政策导向带来的病患和处方引流到基层卫生机构,未来不仅有更多的慢病药物处方将会下沉到基层机构,一些原研药也期望在基层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五、一致性评价促使行业加速整合
  国家药监局于2018年12月发布《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加速推进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公告要求,对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将逐步被调出目录。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含基本药物品种在内的仿制药,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对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在药品集中采购等方面,原则上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上述政策背景下,率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市场份额大概率会大大提高,同时还有机会获得优先采购权,不仅有价格优待权,还有医保报销支持。而在一致性评价中落下的低质量的仿制药等同于被迫退出医院市场,未进入前三名的产品,市场份额将会被优先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逐渐占领,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同时,一致性评价政策赋予了相关产品的质量保证,这将进一步提升医生对于仿制药的处方意愿的使用意愿,特别是在一些慢性病治疗领域,医生更有可能开具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这将进一步促进本土药企在中国药品市场中广泛覆盖,深度渗透,而过期原研药的先发优势不再,下沉的阻力将进一步加大。
  六、创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持续优化
  2023年3月,CDE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加快创新药上市申请审评速度;2023年3月,国家卫健委颁布《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指引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023年6月,科技部出台《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推动和促进生物医药基础创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围绕重点实验室、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加强集成创新等出台具体措施,服务企业提供支撑。
  创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持续优化改革,有利于加快药品上市速度,激发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活力,推动提高研发能力,从而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转型和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
  七、中医药产业前景广阔
  中医药在人们防病、保健、康复和慢性病的治疗等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23年1月,药监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2023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2023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中医药标准管理办法》。
  中医药在行业政策环境不断利好的推动下,迎来了全面推进的发展新机遇。同时,我国中药科技创新也不断深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等部门持续加大中药的科技投入,加强道地药材、中药炮制、质量保障、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进一步激发了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活力,使得中医药市场稳步增长,并逐渐走向世界。
  八、基药调整在路上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基本医药目录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2023年5月,全国卫生健康药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为主线,突出药品临床价值和临床需求导向,重点围绕基本药物、短缺药品、儿童药品、药品使用监测等工作,奋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修订完善目录管理办法,优化遴选调整程序,动态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用制度化保障调整,突
  出基本药物的主导地位,持续提升基本药物供应和质量水平,推进基本药物优先配备使用。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产品营销为先导、产品研发为核心、管理优化为基础,积极推进并实现“学术型企业”和“专业化企业”两大目标,着重增强和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坚持以内分泌领域治疗药物为基础,重点开展代谢病综合征、慢性病、老年病领域治疗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将公司打造成国内慢性病领域知名的、著名的、领先的制药企业。
  1、坚持公司产品研发策略,持续增强和提高公司产品研发能力
  (1)公司坚持“以仿为主、仿创结合、以仿养创”的产品研发策略,全力推进公司重点领域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2)继续加大仿制药研发力度,重新认识国家集采与产品研发和发展仿制药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开拓视野,全面提高产品立项视角和研发技术水平。以过硬的技术抢抓研发进度,紧盯集采时间窗,力争产品早日上市销售。近三年计划每年新开题10个,6个以上产品申报生产,并确保3年内至少10个以上品种获得药品注册证书。
  (3)创新药研发已经破题,面对全新的研究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为此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合作,聚焦核心治疗领域,围绕“差异化+创新”进行研发管线布局,分梯队、分层次立项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通过不断强化拓展团队建设,充实完善已组建的临床前研究团队,逐步建立和完善创新药CMC研发平台和小分子药物筛选研究平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公司将审慎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机构,在临床方案的确定、临床机构的选择等方面共同推进临床试验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药临床团队,从而逐步实现从仿制到仿创结合的转型。
  (4)加强对在研品种的综合动态评估,通过对在研项目优先级排序和研发资源的合理分配,加强引进项目尤其临床项目的管理,加速临床项目开发速度和质量,加快产品上市进程。
  2、坚持服务更多患者为导向,持续增强和提高产品的商业化能力
  (1)公司深耕慢性病、老年病等领域,致力于为患者寻求和提供疗效确切、安全、价格公道合理的药物,尽公司之力,不断为更多患者提供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服务。
  (2)坚持学术推广为根本的销售策略,加大临床学术研究和患者教育的投入,主要精力仍应该以加强临床工作,积极拓宽与患者、医生的沟通渠道,帮助患者开展疾病科普,逐步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形象。密切关注处方药院外市场的销售趋势,加强在零售药店等终端布局,从而逐步稳健拓展院外市场的销售渠道。
  (3)积极把握政策走向,优化营销管理体系和资源配置,在做实做强主要产品的基础上,加快拓展新产品市场份额,确保公司销售结构多轮驱动,降低产品结构性风险。鼓励各区域尽可能的多销售品种,在复瑞彤、波开清集采前尽可能提高销售量,同时继续加大对依帕司他片、阿卡波糖片、恩格列净片、卡格列净片等产品的推广,力争3年内产品规模有较大的突破。
  (4)充分发挥自有销售团队优势,不断提升自有团队的销售能力,努力增加自营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3年内至少打造5个公司代表性品种,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知名度。
  3、加强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持续增强和提高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
  (1)持续夯实内部管理,深化合规意识和风险管控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低成本、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规范公司运作。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流程,强化日常检查机制,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2)坚守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守法经营的底线,为公司的稳步、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要把底线思维贯彻到公司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守住底线,防控风险,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3)实施“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三工厂建设,打造公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优化生产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加强流程管理和制度优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持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确保公司提质增效。
  (5)持续加强风险排查和动态监测,提高预判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扎实推进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逐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从而维护公司平稳运行。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一)2024年经营工作思路
  围绕慢性病治疗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战略定位,坚持以产品营销为先导、产品研发为核心、管理优化为基础的经营发展战略,依法经营,规范公司治理。积极拓展市场,加快新药研发进度,坚守安全环保和产品质量底线。建立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坚持公司使命,稳步推进原料制剂综合生产基地建设,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沉着应对形势变化,强化落实营销各项基础工作;因地制宜,谋划产品销售的思路和布局,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坚决执行营销策略;提升营销人员队伍建设水平,提高人均产出,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确保经营业绩稳定增长;依法遵守市场营销规则,规范经营方式,降本增效,提高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力。加快新品研发进程,拓展创新药管线布局,增强应对集采改革深化的能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公司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积极向上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实核心骨干员工人才力量;坚持开展“四德”教育,提高全员思想道德素养,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坚守安全、环保、质量底线,协调好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工作,努力全面完成2024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2024年重点工作
  1、统筹年度任务目标,坚守经营底线,因地制宜的实施营销策略,确保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1)坚持学术营销为根本的产品推广策略,在合规的前提下,鼓励创新营销方式,提升营销策略的执行力,确保经营业绩快速增长。非集采产品坚持临床终端学术推广为主,拓展零售渠道为辅的推广战略。集采产品实行临床终端学术推广与零售渠道开拓并重的推广策略。持续加大基层医院的产品推广力度;
  (2)保持营销队伍相对稳定和适度规模,严禁滥竽充数。加强办事处经理的基本素质、工作技能培训,大胆启用适合做管理的优秀人才进入营销管理岗位,优胜劣汰,优化营销干部队伍结构,逐步提高销售队伍整体综合素质。
  (3)建立以“增长率”和“有效增长”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尽力使为公司创造价值、实现有效增长的营销人员得到相对合理的薪酬回报。
  (4)建立与公司相匹配的专家队伍,加大临床学术研究和患者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公司在行业内的形象。
  (5)规范管理,依法经营,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加强监督与管理,努力降低销售费用比例,增加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
  2、推动产品研发工作,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研发是公司的核心,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研发进程。各部门通力合作,为研发工作提供支持,不得懈怠和推诿。
  (1)继续深耕仿制药市场,加大仿制研发力度,筛选未集采、可替代性弱的仿制药项目,有前瞻性地做好立项工作。围绕年度研发计划,做好项目分解落实工作。
  (2)稳步有序推进与中国药科大学、上海药物所、药明康德的创新药合作,整合多方资源,尽力加快创新药研发进度。
  (3)继续实施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战略。公司会继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稳妥开展新药的探索开发,丰富公司产品管线布局。
  (4)完善研发流程,提高合规性和研发效率;改革研发薪酬分配体制,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积极性。(5)重点培养项目负责人和分项负责人,完善述职管理,高效保质推进新品研发。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中层次技术骨干的引进,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6)强化部门间、专业间、学科间的交叉互动,提高研发人员综合能力。
  (7)加强研发外部部门沟通协作,实现高效快速联动,实现工艺验证、方法转移等工作无缝衔接。
  (8)继续紧抓临床试验机构和PI资源,确保BE试验快速推进、高质完成。
  (9)认真学习和研究药品审评政策,推进注册工作稳步开展。
  3、坚守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底线,落实基础管理,降本增效,全力提升公司成本竞争力
  (1)明确目标,提高执行力,强化责任落实。公司上下各级人员应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重点做好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提高执行力,按规则办事,保证公司各项经营环节稳步有序推进。继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建立干部队伍的提拔机制、考核机制、淘汰机制,打造一支思想道德正,业务素质高的干部队伍。
  (2)坚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底线,确保全年安全、环保无事故发生。强化现场管理,落实安全、环保、健康主体责任。重点完成安全、环保、职业卫生“三同时”相关工作,加快落实“人员定位”和五位一体管理平台建设,对接好监管部门的检查工作,及时整改隐患。组织好安全检查、培训、专题演练等工作。提高污水、废气等处置能力,实现稳定、高效、经济、绿色运行。
  (3)严格按照GMP规范组织生产,按市场需求供货,确保产品质量。完成GMP文件升级更新,组织好产品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GMP飞行检查顺利通过。积极配合研究所、质量中心做好新药研发、生产现场核查等相应工作。加大自检自查力度,积极迎接药监部门的飞行检查,保证出厂产品三级抽查合格率100%。加强协调沟通,做好获批产品上市前符合性现场检查。
  (4)建立健全低成本,高效运行的公司管理机制。全面推进招标采购工作,实行应招尽招,确保在采购物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应及时的基础上,努力降低采购成本;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持续推进定岗定编,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降低产品综合成本;倡导“绿色办公”,降低公用工程消耗;持续优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从而形成公司的成本竞争力。
  (5)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监督管理。加强预算监管力度,严格费用审核管理,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使之合理、合法、合规。兼顾各方利益,减少费用消耗,降低经营风险,促进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定期开展对关联交易、募集资金的使用和保管、对外投资、在建工程等经营活动的内部审计工作,查缺补漏防范经营风险。
  4、全面推进三工厂项目建设
  公司在保证质量和控制好建设成本的前提下,稳步推进三工厂项目建设,逐步完成工艺设备招标采购及自动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力争实现2024年全年完工、投入试生产的目标,从而为提高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打下基础。
  5、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公司治理
  (1)公司将根据计划推进再融资事项,力争完成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宜,保障原料药和制剂生产综合基地一期工程建设。
  (2)公司将依据生产经营需要,召开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进行重大事项的审批和决策,确保运作规范。
  (3)公司将严守信息披露原则,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
  (4)公司将根据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关联交易管理,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不确定性因素
  可能对2024年经营计划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有:
  1、研发的不确定性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产品的研发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药品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研制、临床试验报批到投产的周期长、环节多、投入大。虽然公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仿制药研发体系,并逐步布局创新药,与药明康德、上海药物所、中国药科大学开展的多项合作均达预期且按计划稳步推进,但不排除因项目论证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深入,导致决策失误、研发失败的可能性;或者因政策的调整、资金投入不足等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研发人力、物力投入未能成功转化为技术成果,存在研发失败的可能性。此外,公司合作研发的创新药如果不被市场接受,可能导致公司经营成本上升,将对公司盈利水平和成长能力构成不利影响。
  2、产品推广的不确定性
  产品学术推广是公司主要的营销模式,多样化的学术和宣传活动逐渐使产品为医生和患者认可。但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产品是否在医保目录、是否被招标采购,学术机构是否认可其作为主流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是否得到医生、患者认可,价格是否被患者接受等因素都将影响药品销售。此外,药品生产企业竞争逐渐激烈,公司需要强化产品在行业内的技术、市场、品牌、客户信任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保持产品的推广力度,否则市场竞争环境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
  3、安全环保监管升级
  原料药和医药化工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渣,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经过几十年粗放式发展,我国环境承受能力接近极限,未来对医药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的执法力度将加大。国家对安全环保监管升级,一方面促使企业持续增加安全、环保投入,增加企业当期成本;另一方面原料药生产企业因增加安全、环保投入等原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会带来原料药价格的上涨,一些规模较小、无法进行安全环保投入的企业将被停产,短期内造成原料药供应的短缺,也推动了原料药价格的持续上涨。预计原料药价格上涨将会成为新常态,从而带来企业制造成本的上涨,会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1.产品研发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大投入、高风险、长周期”是医药行业产品研发的特性,药品研发从前期立项、药学研究、质量研究、放大研究、临床试验到申报生产所需周期长、环节多,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药品研制过程中出现任何技术上的失误、决策上的偏差都将影响研究结果,造成风险隐患。即使在当前条件下研究结果达到预期,由于存在未知风险,能否最终取得生产批文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创新药研发对研发人员的要求较高,人力和前期研发费用的投入会对公司实现当期经营目标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新药上市后也面临市场需求检验,也有可能遇到降价的风险,可能会产生研发投入回报不及预期等影响。因此公司存在产品研发风险。
  主要应对措施:
  (1)公司坚持“以仿为主、仿创结合、以仿养创”的产品研发策略,紧紧围绕慢性病、代谢病、老年病领域的药物研发、生产、销售的战略定位展开。明晰方向,找准着力点,朝着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和优质服务的方向而不断努力。
  (2)继续实施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战略。目前公司已与中国药科大学、上海药物所、药明康德等分别开展技术合作开发,未来公司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稳妥开展创新药物的探索开发,丰富公司产品管线布局。
  (3)建立健全新品研发立项评审制度,建立完善新品研发立项评审决策制度,充分利用专家学者资源,做好立项前市场调研工作、可行性分析,降低决策风险。
  (4)坚持研发投入审慎性原则。确保对产品研发持续、稳健投入资金的同时,兼顾公司经营发展规模,做到新品投入不保守不激进。
  (5)积极推进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尤其是在放大研究、BE试验等研发的重要阶段,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相关研究,避免出现反复而增加成本。同时加强试验材料和研发仪器设备管理,避免因浪费和使用不当造成成本增加。
  (6)通过加大科研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内部核心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激励等方式,完善自主研发队伍建设,提升公司自主研发实力,以质量把关为前提,提高产品研发效率。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医药行业在政策引导、大健康产业发展、人口结构调整等多重作用下,逐渐迎来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发展周期,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内部竞争。公司主要涉及的糖尿病药物领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患者知晓率及就诊率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治疗领域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能保持持续增长势头。新竞争对手的不断出现、“三医联动”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药品带量采购、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的推进,使得药品销售价格持续降低是必然趋势,公司将面临市场份额可能下降和产品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的经营压力。
  主要应对措施:
  (1)公司将继续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理念,深耕慢性病、代谢病、老年病领域,致力于为患者寻求和提供疗效确切、安全、价格公道合理的药物。
  (2)继续细化细分市场,挖掘市场潜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3)进一步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完善组织管理架构,在原有市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及时根据市场行情调整销售模式,与时俱进。
  (4)紧跟国际药物研发方向不断开发新药,延伸内分泌及心血管产品领域,用新药打开新市场。
  (5)积极推进创新药研发工作,实现“仿创结合”的发展战略。
  (6)持续不断的做好公司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本增效,形成公司的成本竞争力。
  3.高层次人才相对紧缺的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医药行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否吸引、培养、留住高层次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需要补充大量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虽然公司已经为后续发展做出人才储备的举措,但仍不能满足未来生产经营的需要。因此,公司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紧缺的风险。
  主要应对措施:
  (1)公司将积极推进内部研发培训工作,提高研发人员专业素养,并与各大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联合发掘和培养在医药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研发人员,为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储备专业人才。
  (2)不断完善现有研发人员薪酬考核管理体系,确保研发人员相对合理的薪酬水平;持续改善激励机制以适应公司发展需求,进一步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为建立公司与核心员工之间持续性的利益共享与约束机制,有效调动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公司实施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按照《激励计划》的规定为符合条件的激励对象办理第二期解除限售。(4)为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加盟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的企业战略布局,公司已在南京设立子公司用于建立企业研发中心,从而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在人才、信息、资金、交通等优势资源,实现企业稳步发展。
  4.主要原辅材料供应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在售产品的原辅料,如二甲双胍、坎地沙坦酯等需对外采购,原辅料供应的持续性、稳定性及价格波动幅度对公司盈利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受国家安全、环保等宏观环境及国际形势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化工原料价格波动较大,虽然公司已采取多种措施将此影响降至最低,但仍不排除公司未来发生因原辅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以及供应商停产导致公司无法购买所需原辅料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主要应对措施:
  (1)部分产品尽可能多的增加备选供应商,分散采购风险。
  (2)与部分合格供应商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以保证价格的相对稳定和供货的及时可靠。
  (3)评估资金成本和采购价格波动周期等因素,建立原辅料的安全储备机制,平抑成本波动。
  (4)持续完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布局,全力推进三工厂建设,确保成本可控及供应稳定。
  5.安全环保风险
  重大风险事项描述:
  (1)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部分原料、半成品为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等工艺,对操作要求较高,存在着因设备及工艺不完善、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针对安全隐患,公司不断加大安全预防设施投入,机构设置有专设的职业健康部、安全部、环保部,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专职安全员,制定了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但仍不排除未来发生安全事故风险的可能性。
  (2)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均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为控制制药企业排放“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生态环境部已经陆续发布了多个针对制药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虽然公司生产场地处于专业医药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环保治理体系,并严格按照相关环保法规及相应标准对上述污染性排放物进行了有效治理,使“三废”的排放达到了环保规定的标准,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大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施行,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亦需不断加大对“三废”治理以及环保风险预防的投入。
  主要应对措施:
  (1)贯彻“预防为主、源头控制”的理念,落实安全源于设计的管控措施,加强工艺设计和工程设计阶段的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和风险评估,提升产品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水平;
  (2)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安全生产风险管控能力。
  (3)深入开展“5S+2S”管理活动,强化责任落实,与各部门责任人签订了《安全生产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安全生产层层负责。
  (4)优化兼职安全消防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培训。不断完善消防设施,并将公司火灾报警控制主机与开发区进行联网,有效预防火灾的发生。(5)始终将安全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道底线,建立内部检查制度,完善内部安全环保监察体系,同时继续加大安全环保投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排放。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