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汽车热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传感器类、控制器类、执行器类

  • 产品名称:

    传感器类 、 控制器类 、 执行器类

  • 经营范围:

    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销售代理;家用电器零配件销售;模具制造;模具销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五金产品研发;五金产品制造;五金产品批发;五金产品零售;住房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77%
  • 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松芝股份
  • 南方英特
  • 捷温集团
  • 翰昂集团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1.89亿 28.98%
松芝股份
5357.02万 8.20%
南方英特
3227.68万 4.94%
捷温集团
3187.56万 4.88%
翰昂集团
3118.18万 4.7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44%
  •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安富利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武汉功迪科技有限公司
  •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6292.30万 18.95%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2622.94万 7.90%
安富利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148.00万 3.46%
武汉功迪科技有限公司
1048.67万 3.16%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986.03万 2.9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7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与柳州松芝汽车空
  • 捷温美国公司与捷温匈牙利公司与捷温越南公
  • 翰昂土耳其公司与翰昂美国公司与翰昂印度公
  •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与分公司与郑州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31亿 25.40%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与柳州松芝汽车空
4890.50万 9.50%
捷温美国公司与捷温匈牙利公司与捷温越南公
2854.33万 5.55%
翰昂土耳其公司与翰昂美国公司与翰昂印度公
2755.98万 5.35%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与分公司与郑州三
2020.77万 3.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82%
  •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武汉功迪科技有限公司
  •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 安富利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4863.80万 14.11%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2745.18万 7.96%
武汉功迪科技有限公司
1133.54万 3.29%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1129.73万 3.28%
安富利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1097.71万 3.1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09%
  •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与柳州松芝汽车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翰昂土耳其公司与翰昂美国公司与翰昂印度公
  • 捷温美国公司与捷温匈牙利公司与捷温越南公
  •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与柳州松芝汽车空
4316.14万 11.3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4228.19万 11.10%
翰昂土耳其公司与翰昂美国公司与翰昂印度公
3243.34万 8.52%
捷温美国公司与捷温匈牙利公司与捷温越南公
2578.22万 6.77%
南方英特空调有限公司
1664.44万 4.3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227.72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1.38%
  •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 江苏火凤凰线缆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亿铖达焊锡制造(昆山)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2854.89万 12.39%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1690.12万 7.34%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1095.50万 4.76%
江苏火凤凰线缆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59.52万 3.73%
亿铖达焊锡制造(昆山)有限公司
727.69万 3.1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30%
  •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与柳州松芝汽车空
  • 捷温美国公司与捷温匈牙利公司与捷温越南公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埃斯创(常熟)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与上海
  •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与分公司与郑州三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与柳州松芝汽车空
3066.07万 11.05%
捷温美国公司与捷温匈牙利公司与捷温越南公
2318.93万 8.3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2017.89万 7.27%
埃斯创(常熟)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与上海
1842.72万 6.64%
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与分公司与郑州三
1661.61万 5.9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059.6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6.41%
  •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江苏火凤凰线缆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 昆山福烨电子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1538.22万 10.01%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1037.51万 6.75%
江苏火凤凰线缆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42.69万 3.53%
瑞安市驰润冷挤压有限公司
495.39万 3.22%
昆山福烨电子有限公司
445.80万 2.9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643.4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7.92%
  •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三电控股株式会社
2173.73万 8.55%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2007.02万 7.8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945.03万 7.65%
深圳市比亚迪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1813.37万 7.13%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1704.27万 6.7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542.1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4.85%
  •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 江苏火凤凰线缆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孝感荣顺科技有限公司
  • 昆山福烨电子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深圳市创佳兴电子有限公司
1450.74万 10.18%
上海英恒电子有限公司
651.57万 4.57%
江苏火凤凰线缆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89.20万 3.43%
孝感荣顺科技有限公司
479.97万 3.37%
昆山福烨电子有限公司
470.70万 3.3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系国内知名的汽车热系统产品提供商,主要从事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细分产品包括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调速模块、直流电机执行器、步进电机执行器和无刷电机执行器等。  2.研发及生产模式  公司致力于满足整车需求的平台化产品,专业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产品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拥有专利331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270项、外观设计34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技术人员188人,占期末员工人数比例为20.94%。公司设立了武汉、苏州两个研发中心,获得湖北省省级技术中心、武汉市市级... 查看全部▼

  一、业务概要
  商业模式报告期内变化情况
  1.主营业务
  公司系国内知名的汽车热系统产品提供商,主要从事传感器类、控制器类和执行器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细分产品包括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调速模块、直流电机执行器、步进电机执行器和无刷电机执行器等。
  2.研发及生产模式
  公司致力于满足整车需求的平台化产品,专业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产品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末,拥有专利331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270项、外观设计34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技术人员188人,占期末员工人数比例为20.94%。公司设立了武汉、苏州两个研发中心,获得湖北省省级技术中心、武汉市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荣誉;建有武汉、云梦两个生产基地;公司的实验室获得了比亚迪、吉利集团、长城汽车等多家整车厂授予的“供应商实验室认可证书”;通过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认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兼顾备货”的生产模式。销售部根据客户预测及订单,编制销售预测及销售计划下发物流部,物流部据此制定主生产计划下发生产部,生产部将之分解为排产计划,并严格按照排产计划组织生产。生产部制定了一整套体系制度用于管控产品生产全流程,包括生产指导文件管理、生产设备管理、工序质量控制、关键工序控制、异常流程处理等。同时,生产部实施日看板管理,如当日生产计划未能按时完成,将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应急措施,以确保产品交付的及时性。
  公司生产主要以自主生产为主,此外,当生产繁忙时,公司亦存在少量对注塑等非核心工序进行委外加工的情形。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立足于整车配套市场,通过向汽车整车厂、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销售产品并获取盈利,客户主要是汽车整车厂和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以内销为主。此外,公司还设有专门出口业务部门,满足海外客户的产品和服务需求,销售模式为直销。
  凭借深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团队、优秀的产品质量,公司产品在行业内已形成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客户资源优势逐渐凸显。客户包括:大众、奥迪、宝马、丰田、日产、比亚迪、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中国一汽、吉利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汽车整车厂;蔚来、理想、小鹏等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电装、翰昂集团、捷温集团、法雷奥集团、松芝股份、三电控股、马瑞利、南方英特、爱斯达克、豫新等国内外知名的汽车热系统厂商。
  4.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根据公司采购管理流程,按照配套客户要求对上游供应商进行资质评鉴和审核,审核合格的供应商方可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主要与至少2家供应商合作采购,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公司按照下游客户每月的采购预测和订单来安排采购工作,并根据电子原材料的采购周期合理安排安全库存。
  报告期内及报告期后至报告披露日,公司的商业模式无变化。
  专精特新等认定情况
  1、2021年4月21日,荣获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8月4日,荣获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文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告函2021197》);2022年1月27日,荣获第二批重点“小巨人”企业(文件《工信厅联企业函202219》);2023年4月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根据《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管理认定办法(试行)》和《省经信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遴选和复核评价的通知》(鄂经信办函〔2022〕46号),公司被评为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3年8月公司“车用热系统温度传感器”产品被湖北省经信厅认定为“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2023年1月全资子公司武汉奥泽电子有限公司“车用鼓风机调速模块”产品被湖北省经信厅认定为“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3、公司已连续多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二、经营情况回顾
  (一)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326.8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859.09万元,同比增幅为26.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69.64万元,同比增幅为46.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449.22万元,同比增幅51.87%,主要原因系:(1)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公司主要客户的产销量亦增加;(2)公司执行器类新产品持续量产,销售订单增加;(3)公司产品销售结构变化,产品毛利高的产品销量增加;(4)期间费用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销售毛利率为33.44%,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2.4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系产品销售结构变化所致。2023年执行器类新产品销售比重大幅提高,拉高了销售毛利率。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计为92,322.84万元,与期初总资产70,609.40万元相比,增幅为30.75%;负债总计为33,530.38万元,与期初总负债30,364.80万元相比,增幅为10.43%。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为36.32%,与期初资产负债率43.00%相比,同比下降6.68个百分点。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3.32元,与期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2.55元相比,增幅30.20%。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664.2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金额为6,052.98万元,主要原因系:(1)本期销售业务增长及迪链凭证等应收账款债权凭证持有到期金额增加,导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10,765.26万元;(2)本期销售规模扩大,职工薪酬增加导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867.98万元;(3)上期依据税务缓缴优惠政策延迟缴纳的税收在本期完成缴纳及本期税收征收方式的改变导致本期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增加3,292.98万元;(4)本期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增加760.6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104.6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金额为322.71万元,主要原因系2023年加大生产设备投入,购进机器设备同比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961.6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金额为6,658.89万元,主要原因系:(1)本期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增加导致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增加11,895.38万元;(2)本期应收账款债权凭证迪链贴现融资减少,导致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减少2,561.60万元;(3)本期分配股利5,000万元导致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2,956.65万元;(4)本期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减少281.77万元。
  本报告期内公司商业模式及主要客户未发生变化。
  (二)行业情况
  2023年,我国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中国制造2025》指出,作为制造业支柱产业的汽车行业将不再以产能和规模扩张作为首要发展目标,而是将锻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自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引领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要位置。随着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创新能力的提升,能够使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占有新的市场位置。
  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客户群体大,产品经过长期配套市场检验,具备了替代进口产品的技术优势,更有就近配套、就近服务、性价比高等特点,得到客户的认可。公司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在确保正常经营前提下,公司持续进行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掌握了产品核心技术,拥有专利331项,这些都是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外发布信息显示,2023年全年汽车产量3016.1万辆,同比上涨11.6%;销量3009.4万辆,同比上涨12%。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较快,产销量突破900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及其占全球的比例在逐渐增大。依靠新能源赛道,国产自主汽车品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为提振汽车消费市场,国家及各地方相继出台新车购置补贴、增加号牌指标、鼓励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各式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带动了国内汽车“更新潮”的提前到来。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中,外商及港澳投资企业仅占49.25%,但其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
  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客户群体大且优质,产品经过长期配套市场检验,具备了替代进口产品的技术优势,更有就近配套、就近服务、性价比高等特点,得到客户的认可。公司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在确保正常经营前提下,公司持续地进行技术投入、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掌握了产品核心技术,拥有专利331项(截至报告期末)等,这些都是公司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产品覆盖面广,涉及汽车热系统、大灯调节系统、ABS系统、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车身系统、转向系统等领域,客户群体多样化,涉及大部分的整车厂及相关系统供应商等。
  公司从大产品、大市场、大客户、网联汽车、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六个维度进行了营销思路的周密部署:进一步拓展产品线,丰富产品平台;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客户,持续深耕渠道,大力拓展大客户资源;进一步加强同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间的资源合作,加大研发和设备的投入,力争在网联汽车、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占据产品和市场的先机。
  高质量推进扩能项目建设,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奠定产能基础,并在保持传统产品优势的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网联汽车的投入,力争项目尽快落地、产生经营效益。
  (三)经营计划或目标
  1、持续稳定深耕汽车热系统领域。继续以市场客户为导向,把客户资源、产品资源极大地转化为产品销售量和利润,扩大优质产品线的市场份额,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业务,探索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2、实现新一代传感器、执行器产品的试产、量产和市场应用,保障可持续交付,拓展增量空间。
  3、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产品技术改进,优化工艺流程,加大自动化投入,积极调整产线布局,努力提高经营生产效率,优化项目结构,不断提高项目含金量。
  4、加大推进人才战略。继续改善人才结构,引进和培养核心骨干人才,提高人才密度,加强员工队伍组织建设,实现人力资源与发展相匹配。建立并完善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员工在真诚合作的基础上,展开内部竞争,为员工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5、强化财务管理。加强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等方面的工作,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
  (四)不确定性因素
  报告期内,未发生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或经营计划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确定因素。

  四、风险因素
  (一)持续到本年度的风险因素
  技术风险
  在智能制造不断发展、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现有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可能会加大高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投入,而在技术研发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公司对核心技术人员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但因汽车电子行业高端人才稀缺和公司地理位置的限制,核心技术人员可能会产生流失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持续创新能力。
  为了缓解技术风险带来的影响,公司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对市场发展趋势及变化有充分的敏锐度和洞察力,让我们的产品研发能与整车制造企业同步进行;(2)公司秉承提高员工价值的企业理念,为员工提供四星级工厂待遇、培训机会、发展空间和广阔的职业舞台,让员工安心工作,身心愉悦,成为员工的最佳雇主;(3)公司将不惜高薪引进多领域核心综合性技术人才。
  质量风险
  汽车行业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产品的售后质量保证期已经普遍上升到5年或15万公里以内,并执行质量缺陷强制召回制度;由于公司供应的客户和车型越来越集中,配套的规模和数量较大,一旦发生产品批量质量事故,可能导致较大金额的质量索赔。
  为了缓解质量风险带来的影响,公司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公司非常重视质量管理工作,通过ISO14001、ISO45001、IATF16949认证,已取得证书,进一步提升了质量体系保证能力,适应了汽车电子行业要求;(2)公司对质量控制的高标准、高要求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研发、设计、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3)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加强对原材料采购招标与签约监督;(4)公司将对供应商进行更为严格的优胜劣汰机制,防止因采购的原材料损坏导致批量事故风险。
  市场竞争风险
  近年来汽车行业产销比不断下降,产能过剩,整车制造企业降低产能、改造车型,对零部件的需求减少,同时大型整车制造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强,压缩了中小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空间,一旦整车制造企业需求降低,零部件企业很难通过调整价格来维持生存。世界各大零部件巨头通过高额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丰硕的研发成果,抢占了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市场,再加上汽车整车市场价格不断下降,从而拉低了零部件配套价格,同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给国内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了现实
  的威胁,公司面临着市场竞争风险。
  为了缓解市场竞争风险带来的影响,公司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创新,以产品为向导,开发满足市场和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2)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成熟产品的市场,靠规模出效益;(3)严格把控质量监督和管理,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4)利用和国内外知名汽车主机厂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的合作,提高自身研发、质量、市场营销等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知名度,打造开特自主品牌,抓住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机遇,提高市场占有率;(5)积极推进航空、军工、高铁、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领域产品布局,以适应汽车节能、环保、智能的发展趋势,争取未来汽车市场发展机会。
  应收账款风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开特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应收账款账面余额347,928,239.28元,计提坏账准备23,028,153.98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24,900,085.30元,占合并财务报表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为35.19%。占比较高。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为了缓解应收账款风险带来的影响,公司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公司加强了应收账款清收力度,并调整客户结构,对信誉好的客户加强业务合作,对风险高的客户逐步停止或减少合作,抓重点客户服务,提前预警快速反应;(2)建立单独的信用管理部门,前期初步审查客户资料,中期建立信用管理的债权保障机制,在签约时保障或者转嫁信用风险,后期委托第三方对拖欠账款的客户进行催收;(3)公司销售人员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并持续跟踪以上客户的网站报道,做好随时申报债权的准备。
  公司治理风险
  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完善,但随着公司快速发展,经营业务不断扩张,对管 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会不断提高, 管理人员学历水平和管理能力务必优化,否则内部治理可能存在与 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不同步的风险
  为了缓解公司治理风险带来的影响,公司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1)公司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 度,积极支持管理人员培训学习,提高管理层的素质和管理水平;(2)注重培养年轻人才和高学历人才,防止人员结构极端化。
  本期重大风险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本期重大风险未发生重大变化。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