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主要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等业务,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及光伏储能等行业。

  • 产品类型:

    基础材料、精密零组件、核心器件与模组

  • 产品名称:

    精密零组件,核心器件 、 模组及组装 、 模切 、 冲压 、 CNC 、 注塑 、 印刷 、 键盘 、 无线充电 、 软包配件 、 散热模组 、 5G射频器件 、 线性马达 、 充电器 、 TWS 、 逆变器

  • 经营范围:

    制造、销售:磁性材料元件及其制品、合金粉末制品、微电机、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及相关技术出口;生产科研所需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等商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承办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及开展“三来一补”业务(按粤经贸进字[94]196号文经营);动产及不动产租赁;塑胶、电子精密组件制造技术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五金制品、塑胶制品、塑胶电子制品、模具;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4-29 
业务名称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2018-12-31
充电器及精品组装库存量(PCS) 2523.93万 2119.42万 - - -
材料业务库存量(吨) 3834.70 5567.92 3986.64 5227.87 7964.29
汽车产品库存量(吨) 1160.27 1668.28 - - -
精密功能件、结构件及模组库存量(PCS) 82.06亿 84.86亿 - - -
精密功能及结构件库存量(套) - 501.83万 460.10万 365.16万 232.70万
显示及触控模组库存量(片) - - - 173.16万 271.11万
充电器库存量(PCS) - - - 1511.64万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9.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1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4.25亿 24.43%
第二名
32.18亿 9.33%
第三名
30.88亿 8.95%
第四名
12.07亿 3.50%
第五名
10.10亿 2.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2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21亿 3.32%
第二名
5.55亿 2.96%
第三名
5.29亿 2.83%
第四名
3.88亿 2.07%
第五名
3.79亿 2.0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8.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2.46亿 23.84%
第二名
20.81亿 6.85%
第三名
18.42亿 6.06%
第四名
13.54亿 4.46%
第五名
13.00亿 4.2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6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1.7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12亿 2.92%
第二名
4.37亿 2.49%
第三名
4.12亿 2.35%
第四名
4.03亿 2.29%
第五名
3.03亿 1.7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4.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2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9.58亿 21.17%
第二名
24.01亿 8.53%
第三名
14.74亿 5.24%
第四名
14.73亿 5.23%
第五名
11.50亿 4.0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2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5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31亿 3.86%
第二名
4.29亿 3.12%
第三名
2.87亿 2.09%
第四名
2.41亿 1.75%
第五名
2.34亿 1.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3.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9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8.61亿 16.14%
第二名
16.78亿 7.02%
第三名
14.83亿 6.20%
第四名
13.30亿 5.56%
第五名
9.53亿 3.9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0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77亿 3.27%
第二名
3.36亿 2.92%
第三名
3.31亿 2.87%
第四名
3.23亿 2.80%
第五名
2.48亿 2.1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2.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6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4.60亿 15.38%
第二名
17.87亿 7.94%
第三名
12.28亿 5.46%
第四名
9.10亿 4.04%
第五名
8.55亿 3.8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6.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9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7.78亿 13.01%
第二名
7.94亿 5.81%
第三名
5.10亿 3.73%
第四名
3.13亿 2.29%
第五名
2.87亿 2.10%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等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及通讯、汽车及光伏储能等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9)。  1、电子及通讯  电子及通讯业务是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按照终端产品应用可以分为电子板块及通讯板块。电子板块涵盖了各类终端电子产品,既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TWS耳机、智能手环)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数据中心设备、大型...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等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及通讯、汽车及光伏储能等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类代码:C39)。
  1、电子及通讯
  电子及通讯业务是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按照终端产品应用可以分为电子板块及通讯板块。电子板块涵盖了各类终端电子产品,既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表、TWS耳机、智能手环)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及数据中心设备、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企业级电子设备,也包含人形机器人、XR等创新型电子产品;通讯板块主要涉及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及信号处理组件等。
  人工智能(AI)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为电子行业的转型注入新动能,正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等可搭载ChatGPT、人工智能引擎技术的传统终端市场将迎来发展新机遇。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市场中近50%的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将带有AI引擎技术,其终端应用将在人脸识别、人文艺术创作、视觉处理、智能人性化对话交流、虚拟世界与游戏开发、医疗、信息安全等领域广泛落地。
  (1)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方面,随着传感器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高速迭代,个人终端设备逐渐集成了更丰富的功能,智能穿戴设备产品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折叠屏新兴市场为消费电子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到2026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将达到约3,090.7百万部。
  智能手机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受宏观经济形势、市场饱和及用户换机周期延长等影响,市场整体需求减弱,两极分化态势明显,市场份额逐步向行业头部厂商集中。折叠屏手机凭借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及高附加值属性成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增长点及重要发展机遇。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量达1,980万台,同比增长55%。
  商用电子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计算设备、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关键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提升,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朝着更高性能升级,进一步推动散热管理系统需求提升。GPT-4等大模型出现后带来了新的算力增长趋势,算力翻倍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算力翻倍时间为9.9个月。算力芯片更高的性能及功率,计算中心进一步提升机架功率密度,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散热模组及电源管理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IDC预计,到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47.1亿美元,市场规模增速高于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的增速,成为全球服务器行业保持景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日益提升,GPU、CPU等算力芯片朝着更高性能升级,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电源管理系统及散热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终端产品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XR行业正处于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经过数年的用户培育,终端品牌厂商对XR运用情景的认知更加深刻,用户对可穿戴设备的接受程度更高,市场渗透率大幅提升。国际研究机构IDC预测,2023年全球AR/VR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31.5%,未来数年AR/VR设备将保持30%以上增长,到2026年出货量将达到3,510万台规模。随着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各厂商持续扩大的应用场景及不断丰富的内容生态,AR/VR产品在与各个产业结合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将带来更加智能的消费体验。
  (2)通讯设备
  在国家《关于加强端网协同助力5G消息规模发展的通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不断加码、全球AI新应用持续推新的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有望助力算力网络升级,进一步推进5G建设及应用是未来政策及需求关注重点。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上半年通信业整体运行平稳,各项主要指标保持较好增长态势,5G、千兆光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5G基站累计达到293.7万个;全球首个5G异网漫游试商用启动,5G网络加快向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IDC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信息通讯技术(ICT)市场总支出规模约为4.7万亿美元,并有望在2027年增至6.2万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7%。未来几年,随着多个领域的合作开发,5G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普及,市场规模将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2、汽车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为行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根据SNEResearch数据,2023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237.6GWh,同比增长52.3%。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2022-202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超30%。动力电池规模扩大也带来了结构件规模的持续增长。据EVTanK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到768.13亿元,2022-2025年CAGR达30.07%。
  受益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日益提高、支持性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等因素,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持续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精密结构件市场快速发展。随着相关技术及需求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电池能量密度、运行温度范围、充电效率、安全性等综合性能都将得到快速升级,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商对高端精密结构件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
  展望未来,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下游参与者将对高端精密结构件有着更大的需求。预计全球电动汽车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市场规模将以31.4%的复合年增长率由2022年的约人民币207亿元增至2026年的约人民币618亿元。
  3、光伏储能
  资源枯竭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威胁,全球能源格局正处于从化石燃料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零碳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其中太阳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具有永久性、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就地可取等特点,可有效推进各国提前实现“碳中和”气候目标。
  全球多个国家已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要任务,2022年欧盟颁布分阶段屋顶光伏立法,要求到2026年所有屋顶面积大于25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必须安装屋顶光伏,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楼栋则需要在2027年安装完成,2029年后所有的新建住宅楼都需要强制安装屋顶光伏等。欧盟委员会发布了REPowerEU计划的方案,方案中具体的欧盟太阳能战略提到,计划在2025年欧盟整体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20GW,2030年达到600GW。根据全球工业信息提供商S&PGlobal数据显示,全球2022年的逆变器装机量约212.8GW,同比上年的148.9GW增长近65GW。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受利好政策及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有所增长等多重影响推动,全球光伏逆变器预期于2026年将达到579.3GW,自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22.6%。
  国内亦不断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步伐。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
  在各国家政策及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的驱动下,光伏微型逆变器作为转换效率较高、安全性强、维保期长、日常使用智能化程度高的逆变器产品,技术壁垒高,行业尚处于快速发展期,厂商数量较少,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市场分布在北美、欧洲部分国家。
  (二)行业地位
  公司是精密制造行业中极少数同时覆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一站式智能制造商之一,产品应用于多个下游市场,包括电子及通讯产品、汽车及光伏储能等。目前公司在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品质及综合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向超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发展。公司已连续六年上榜《财富》中国500强,并在先后入选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2中国数字经济100强、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三)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1、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作为世界领先的智能制造平台,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覆盖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全产业链,涉及产品应用于多个下游市场,包括电子及通讯、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
  (1)按产品类型分类
  1)精密功能件
  公司对各种金属(如不锈钢、铝合金及钛合金等)及各种非金属(如碳纤维、胶类、泡棉、丝网)材料,采用有针对性的工艺及表面处理方法,同时结合专有自动化和视觉检测技术,制成各类型精密功能件,确保满足为客户提供在尺寸、外观及性能等方面的严格要求的精密件。
  2)结构件
  结构件是指在设备中传递运动或提供支撑作用的组件,其中精密结构件是满足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高性能要求的起支撑作用的金属、塑料或其它非金属结构件。公司以建立智能化制造工厂为基础,结构件生产涵盖从研发、模具制造、注塑、喷涂、CNC加工,到组装等整个流程。生产设备皆互相连接,具有关键制造流程智能化及整体制造过程自动化等特点。
  3)模组
  模组泛指专用功能件,由一个以上零件(如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组成,经多种工艺加工组合而成,功能全面,可嵌装到多种终端产品。借助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上长期累积的技术与经验等优势,公司模组业务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提升垂直整合的能力。公司拥有键盘模组、散热模组、背光模组、射频模组、马达模组、转轴模组、声学模组、触摸板模组及无线充电模组等多个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
  4)充电器、适配器及电源管理系统
  充电器是由插头、转换器、控制电路、隔离器和USB接口等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共同协作,使电源输入到充电器并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控制和隔离等处理后,将适当的电压和电流输出给移动设备进行充电。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充电器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创新,例如无线充电器、快充充电器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公司充电器业务专注于消费电子的组装解决方案,充分利用多种零件自主开发的优势,并集成其余部分的制造能力。
  适配器是指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笔记本电脑适配器的功率通常从30W到180W的范围,部分高端产品的功率可以达到300W+。公司产品覆盖各个功率段,除了满足PD3.1协议的产品充电功率达到140W的产品外,同时还拥有支持功率达到330W的传统充电接口的适配器。公司正积极布局电源管理系统相关产品,已具备功率优化器及双向功率转换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光伏功率优化器是一种直流输入、直流输出的组件级别电力电子设备,采用独特的软件算法,对太阳能板进行组件的最大功率点的实时追踪。通过预测电流与电压技术来保障组件始终处于最优工作状态,按照降压拓扑的工作原理,以解决光伏电站由于阴影遮挡、朝向不一致或组件电气规格差异对发电量的影响,实现组件的最大功率输出,提升系统发电量。公司目前开发了输出400W的光伏优化器模块,优化效率较高,为进一步开发独立的光伏优化器整机产品奠定的基础。双向功率转换器是一种由电力电子变换器件构成的装置,连接着电池系统和交流电网,是电池储能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关键组成部分。双向功率转换器主要功能是实现储能电池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交换,既可以把储能系统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送给电网或者给交流负荷使用;也可把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向储能系统直接充电。公司自主开发的功率3KW的双向PCS,具有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大及体积较小等优势,进一步开拓电源管理产品市场。
  (2)按终端应用领域分类
  1)电子及通讯
  作为世界领先的电子及通讯领域的核心供应厂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业务的全产业链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领益智造具备模切、冲压、CNC和注塑等工艺流程的技术,电子相关产品下游应用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散热管理系统、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公司以客户为中心,通过ODM、JDM等方式与全球顶尖电子厂商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新业务领域。通讯业务方面,公司产品已覆盖基站天线组件、回传双工器、滤波器等5G基站设备。
  智能手机方面,公司顺应高端折叠屏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尝试使用新材料碳纤维进行折叠屏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及生产,优化铰链及屏幕结构,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折痕影响及整体机身重量。
  智能穿戴方面,公司为全球XR领域头部客户提供软质功能件、注塑件、散热解决方案、充电器等核心零部件。XR相关产品为公司面向主要客户生产的定制化产品,由专用生产线进行生产制造。XR设备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创新的模式,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流行、显示技术的升级及5G的普及,XR设备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刺激该行业需求的急速增长。客户将通过现有设计及技术与公司共同探讨、设计XR设备产品生产线及攻克关键应用技术,例如显示分辨率及设计更符合人体工学等改善性设计。散热管理系统方面,公司已经具备超薄均热板、散热零部件、散热模组、散热板、液冷系统、石墨片、导热垫片、导热胶及VC热管等散热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应用于智能手机、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电池储能系统、光伏监控系统等各类终端电子产品及系统性解决方案。公司散热产品线自主设计、开发及生产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类型的热管、均热板、模组等产品,产品设计向扁平化、高效传热及远端转热优化,满足光伏系统、云端服务器及网络交换机等设备的散热要求,为客户提供高性能热解决方案,解决电子产品散热问题、降低故障率,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人型机器人方面,公司子公司深圳市领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鹏”)已与机器人大客户HansonRoboticsLimited(香港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就人形机器人的设计优化升级、量产测试等方面展开合作。领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系列产品、掌握精密数控设备和先进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公司推出的高性能新型RV减速器可应用于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在传统的摆线针轮减速器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具有结构紧凑、体积轻巧、小型高效等特点,在并联机器人、平面关节型机器人、六轴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关键应用体现。
  2)汽车
  公司于2021年收购浙江锦泰,在资金、研发、质量、生产、订单交付等各方面形成协同效应,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赛道。目前已布局动力电池电芯铝壳、盖板、转接片等电池结构件产品及柔性软连接、注塑件等其他汽车相关精密结构件,已建成湖州、苏州、溧阳、福鼎及成都等生产基地,在精密制造能力、研发设计能力等方面已具备竞争优势。在动力锂电池的材料成本构成中,一般而言精密结构件占材料成本比重为在10-16%之间。锂电池结构件包括电芯顶盖、钢/铝外壳、正负极软连接、电池软连接排等,起到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护安全性、固定支承电池、外观装饰等作用的部件,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抗静电性等特定功能。公司凭借领先的精密制造能力、研发设计能力和商务拓展能力,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中迅速崛起,以高标准产品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的重要供应商。公司正积极拓展汽车其他相关产品线,如汽车散热模组、充电产品和车载充电机等。
  3)光伏储能
  公司光伏储能板块主要产品为微型逆变器,用于将太阳能模组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公司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在合作开发、生产等方面建立了深入合作,为其提供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的代工服务,其相关终端产品的全球市场覆盖率保持领先。公司光伏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协同性强,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精益智造、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供应及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深厚积累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3)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
  1)电子及通讯类业务方面,公司在存量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竞争优势。2023年上半年公司电子及通讯类业务稳住了收入规模并提升了毛利率,消费电子业务实现收入134.73亿元,同比下降2.03%,毛利率21.68%,同比提升3.45个百分点。其中AR/VR设备、服务器设备及碳纤维产品的收入及毛利率同比均有较大增长;机器人产品收入实现跨数量级的增长;散热模组等产品也因产品价值量的提升毛利率显著提高。
  2)汽车业务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2023年上半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收入7.13亿,同比增长72.46%,毛利率同比提升0.23个百分点。
  3)光伏储能业务方面,公司在微型逆变器等产品领域的快速布局取得出色的成绩。2023年上半年公司光伏储能业务收入达9.14亿元,同比增长117.65%,毛利率同比提升1.86个百分点。
  2、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的主要客户多为国际知名消费电子产品品牌厂商及其指定的上游供应商,其采购需求多为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且采购量往往较大,对所采购产品的品质要求及生产商的生产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公司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品质管理能力及按时交货能力至关重要。公司主要采用“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根据自身采购需求,提前向公司提供相应采购计划,公司在获知不同客户需求计划并综合考虑后,结合公司产能统筹安排相应的合理生产计划。在整体的制造流程中,公司通过各种设备、订单物料及EHS的集中监控系统(如PLM、SAP、3.8系统、WMS、OA、TMS、IDMS及QMS等)收集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利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多系统交互、标准化的工厂管理及实时的资源协调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研发模式
  公司的具体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产品的工业设计和性能开发、精密模块的设计、制造和生产工艺,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公司具备系统化的三级研发平台,即工研院、BG/BU研发中心。工研院专注于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协助BG/BU研发中心对未来的产品及前沿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客户前期设计研发工作并提供解决方案。针对客户新产品的功能需求,先由研发部门启动研发程序,待样品试制成功后由客户进行确认,制作SOP(标准作业程序)、SIP(标准检验程序)等程序进行批量生产。
  (3)采购模式
  公司自行采购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机器设备、模具、夹治具及其它生产辅料,部分供应商由终端客户指定或在其建议的范围内选择,其余为公司采购相关部门把关挑选。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及其物料的认证评估、物料价格确定及供货时间安排等。公司选择供应商的一般流程如下:
  公司通常会根据客户提供的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由PMC部门结合存货库存情况对原材料进行分解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下推至采购部门执行采购。采购订单下达后,采购部通过ERP系统对订单执行状态进行动态跟踪,若生产计划发生变化则相应调整采购订单。物料到达后,质检人员对物料进行抽检,决定是否接收,并将抽检结果录入公司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检验合格的产品交接给仓储部后进入仓库备用。
  (4)销售模式
  公司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产品,以客户为中心,营销管理中心(包括业务、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开发新客户及获取产品订单。公司为关键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进行实时跟踪客户的需求,并在研发、采购和生产等多个方面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客户提出采购需求时,项目组及时组织研发、生产、采购等部门进行技术及项目整体可行性评估并编制报价单。客户接受报价及样品验证合格后,公司将根据公司生产能力、价格、品质、交货期等因素确定订单数量。同时,公司对每个终端客户品牌配备客户焦点团队(CFT)系统。每个CFT由产品管理、工程、质量和运营团队的关键成员组成,为指定的终端客户品牌对应的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智能制造平台,巩固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先地位,大力布局汽车及光伏储能等快速发展的新领域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平台,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覆盖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全产业链,涉及产品应用于多个下游市场。公司产品和服务广泛覆盖电子及通讯、汽车、光伏储能及物联网等领域,特别在消费电子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精密功能件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出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了行业标准,并不断拓展至汽车、光伏储能等多元化的应用领域以保持市场竞争地位。
  2、以强劲的研发能力赋能产品创新及技术发展
  公司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先进工艺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多种类、多功能的数控化及自动化设备,建设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生产车间,成功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公司通过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全面提升在制造、搬运、检测、包装等多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强业务的灵活性、精准度和可拓展性。
  公司具备系统化的三级研发体系平台,即工研院、BG/BU研发中心,其中工研院着重于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BG/BU研发中心分别专注于行业最前沿的产品和工艺研发。系统化平台下设六大子平台,分别是散热模组研发中心、机械工程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组装中心、电磁研发中心以及建模仿真中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项专利2,960项,其中发明专利181项、实用新型专利2,698项、外观专利81项。
  3、与世界知名终端电子品牌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头部客户
  无论在电子及通讯还是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领域,全球多数终端产品厂商对供应商认证有严格的标准,并仅与经其认证或具备相关权威机构认证的供货商合作,认证内容全面、复杂,涵盖包括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工厂环境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上述认证的流程有助于公司持续检视并提高自身各项能力,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获得新客户,全面推动业务发展。
  公司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全球众多优质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与客户在技术、设备、产品设计理念等方面的深入探讨、长期市场研究和测试,公司已经介入到全球众多知名客户的早期产品研发阶段,进行制造工艺、生产场地、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凭借优质的客户服务得到了客户持续稳定的订单,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
  4、迭代、创新及变革培育的学习型组织和文化
  公司秉承诚信务实、客户至上、尊己敬人、责任担当、长期主义和价值合作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自强不息、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为公司实现其使命和愿景提供持续不断的源动力。
  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离不开双方在价值观、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高度契合。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公司依靠强大的学习和自我迭代能力,不断自我优化,调整产品及服务组合,不断审视过往经验并预判未来的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以面对来自内外部的挑战。例如,面对现有存量客户,以客户为导向的团队能够快速组织各业务职能人员理解及预测其需求,制定出一站式解决方案。
  5、全面推进ESG建设,引领绿色智造,构建可持续未来
  公司坚持ESG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智造,把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目标。业务方面,公司逐年扩大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板块的布局,贯彻落实国家“碳中和”战略,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产方面,公司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深入推进绿色运营,切实落实自身环保职责,持续投入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推进各子公司设立能源目标,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及节能设备改造,实施废弃物零填埋(ZWP)、清洁水项目(CWP)等环保专项,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可循环物料的回收。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强调低碳运营,提倡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切实推进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公司紧跟国家新发展理念,在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响应终端客户的环保要求,提供高标准产品的同时主动参与环保信息披露;致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及环保责任作为供应商重要考核指标。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环境变化及行业波动的风险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下游行业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持续波动,宏观环境的变化及行业的波动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或国家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国民经济及消费需求的增长放缓;技术变革或颠覆性创新产品的出现也可能使下游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变化;终端消费者消费习惯及偏好的改变也会较大程度影响终端产品的销量与价格。面对可能的宏观经济及行业波动风险,公司将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品类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国际化管理的风险
  随着公司近年来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需面对不同国家的语言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应对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公司将在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内部控制等方面采取具体应对措施,加强集团化管控,并在财务、人力等管理关键点加强跟踪机制,确保公司战略一致性,降低公司因规模迅速扩张引致的经营管理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消费电子行业是公司主要的下游应用市场之一,基于消费电子市场的巨大市场空间,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未来竞争程度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下降压力较大,公司后续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公司始终追求卓越,持续提高加工技术、加工精度及组装能力,以精密功能件为核心业务不断向上游材料领域和下游模组及充电器领域继续延伸,集中资源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公司时刻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布局汽车及光伏储能等高增速行业相关业务,不断垂直整合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资本配置及战略布局。
  4、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有所加剧,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影响加大,如事态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都不可避免地受此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由于使用公司产品的部分终端产品最终会出口或销售到国内外品牌客户,上述风险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或价格,进而影响公司产品价格及整体收入。
  5、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目前汇率风险主要来自海外销售、采购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外币敞口及其汇率波动,汇率可能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公司以本币计价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汇率波动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将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紧密关注国际外汇行情变动,通过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出口大部分以美元和欧元进行计价,海外子公司日常运营货币主要为欧元、美元、英镑,因此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可能会出现因汇率大幅波动导致公司产生较大汇兑损失的风险。公司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将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冲和降低汇率风险。
  6、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
  基于战略发展需要,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技术、资源和新市场,收购中产生的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风险。同时,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固定资产、存货以及应收款项等资产均有所增长。未来如公司所处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公司面临着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工艺改进,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强集团化财务管控,提升综合应对能力,强化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经营业绩,降低公司各类资产减值风险。
  7、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随之增加。如公司未来不能有效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或因宏观经济等原因导致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难以回收而发生坏账的风险。公司将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不断强化期限内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及时动态做好应收账款等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8、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铜、铝、铜箔及其他金属材料以及各种型号的胶带、塑胶、泡棉、包材、保护膜及电子元器件等。如果未来因经济周期的波动、市场供需不平衡、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产能不足、地缘政治等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9、人才流失风险
  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技术及人才的助力,保持核心技术人员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对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公司需要持续打造高质量专业化人才队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如果未来无法通过考核激励机制吸引、培养及留住充足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将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公司将不断调动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的积极性,探寻并建立健全公司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向内培养、由外引进并且留住高水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确保公司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10、大客户依赖风险
  全球多数终端产品厂商有着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认证体系,认证内容复杂全面,认证流程严苛且耗时,并须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持续符合标准,公司存在部分产品的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如果部分大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对产品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的销售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在继续深化与现有客户合作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宏观政策及行业动态,积极布局汽车及光伏储能等高增速行业业务,持续进行技术与研发投入,积极开拓优质客户,不断优化客户结构。
  11、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及自主品牌战略的推进,公司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及专利侵权等。公司法律事务部负责对公司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合规风控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专利布局,降低遭遇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风险;对关键研发人员或主要涉密人员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或禁止同业竞争等劳动合同条款,规避知识产权泄露风险。
  1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目前公司已经具备相应的技术、人才、专利、材料及设备等储备,相关募投项目的预期收益是基于谨慎、合理的角度出发选取参照指标和经济变量进行的估计,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应地对技术、人才、专利、产品生产所需材料及设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若公司相应储备的升级不能满足相关募投项目拟生产新产品的生产需要,相关新产品存在研发失败、研发进程受阻、新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新产品不能顺利量产等新产品开发风险。此外,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进度、市场开拓能否顺利进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项目建设进度、市场开拓情况、下游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存在导致相关募投项目短期内面临项目终止、无法如期完成或实施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公司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自身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募投项目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公司将及时跟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持续关注募投相关的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建设施工周期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经营发展情况,降低募投项目风险。
  13、战略规划风险
  战略规划风险是偏离主业、主业不清晰不聚焦、策略不适当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风险。鉴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形势、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会不断变化,公司存在无法完全实现战略规划的可能,也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
  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上述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全面评估和积极应对其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确保对日常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