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电力成套设备、电力电子设备及充换电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电力应用解决方案。

  • 产品类型:

    电力成套设备业务、储充装置业务、新能源光伏发电业务

  • 产品名称:

    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 、 电工器材 、 电力滤波装置 、 无功补偿装置 、 电力储能装置 、 其他电力电子类环保节能装置 、 储充装置业务 、 新能源光伏发电业务

  • 经营范围:

    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含断路器)、变压器、配用电终端及其成套设备、箱式变电站、柱上断路器、柱上负荷开关、电工器材、电力滤波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电力储能装置、储能设备、光伏系统及设备、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点)建设与运营、能源管理及其它电力电子类环保节电装置的研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产品的方案设计、安装、调试及其它售后服务;自有房屋出租;设备出租。(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电池制造;电池销售;微特电机及组件制造;微特电机及组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7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产量: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套) 13.55万 - - - -
销量: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套) 14.53万 - - - -
上网电量(kwh) - 2080.78 - - -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产量(套) - - 12.35万 13.08万 18.50万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销量(套) - - 12.64万 13.19万 18.79万
业务收入:光伏发电电费(元) - - 2510.36万 -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09%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7936.52万 23.45%
客户B
2278.46万 6.73%
客户C
1793.89万 5.30%
客户D
1584.10万 4.68%
客户E
1331.37万 3.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90%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3975.25万 14.79%
供应商B
2774.64万 10.33%
供应商C
1966.02万 7.32%
供应商D
1722.32万 6.41%
供应商E
1089.17万 4.0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53%
  • 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物资分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
3777.23万 12.16%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
3533.08万 11.37%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
2879.00万 9.27%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物资分公司
1373.49万 4.42%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1339.43万 4.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135.3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7.99%
  • 江苏国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正星电器有限公司
  • 江苏森泰电器有限公司
  • 黄华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三清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江苏国宏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3277.65万 13.63%
浙江正星电器有限公司
3182.74万 13.24%
江苏森泰电器有限公司
986.17万 4.10%
黄华集团有限公司
852.04万 3.54%
北京三清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6.70万 3.4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922.6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7.45%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4216.89万 12.97%
客户B
1312.63万 4.04%
客户C
1259.43万 3.87%
客户D
1145.62万 3.52%
客户E
988.06万 3.0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5.70%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4536.12万 15.70%
供应商B
2016.38万 6.98%
供应商C
1416.37万 4.90%
供应商D
1334.31万 4.62%
供应商E
1007.81万 3.4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348.0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5.86%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3446.56万 6.55%
客户B
1695.67万 3.22%
客户C
1167.13万 2.22%
客户D
1020.54万 1.94%
客户E
1018.13万 1.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016.71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9.18%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2446.98万 10.18%
供应商B
1916.11万 7.97%
供应商C
1043.93万 4.34%
供应商D
810.59万 3.37%
供应商E
799.10万 3.3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0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59%
  • 客户A
  • 客户B
  • 客户C
  • 客户D
  • 客户E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A
1.20亿 23.06%
客户B
2958.89万 5.68%
客户C
2169.40万 4.16%
客户D
1593.22万 3.06%
客户E
1372.91万 2.6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251.72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6.99%
  • 供应商A
  • 供应商B
  • 供应商C
  • 供应商D
  • 供应商E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A
1946.10万 5.68%
供应商B
1936.31万 5.65%
供应商C
1808.33万 5.27%
供应商D
1802.89万 5.26%
供应商E
1758.10万 5.1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所处领域为电力行业及新能源行业。2023年 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四位一体”框架体系,即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同时,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包括加速转型期、总体形成期、巩固完善期,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十四五”期间,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投资方向之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计划加大电网投资。随着交通领域、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电气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用电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加快,逐步呈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电力系统新形态。 ...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所处领域为电力行业及新能源行业。2023年 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四位一体”框架体系,即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同时,制定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包括加速转型期、总体形成期、巩固完善期,以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十四五”期间,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投资方向之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计划加大电网投资。随着交通领域、工业领域和建筑领域“电气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用电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建设加快,逐步呈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电力系统新形态。
  (一)电力设备业务行业情况
  随着电网新基建需求持续爆发以及电网建设投资不断增长,国网、南网及相关电网建设部门均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公司输配电设备以及电力改革所需一二次融合设备业务订单量将有望受益增长。面对行业发展,公司凭借多年来在输配电及电能质量改善方面技术优势,先后推出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开关、配电站所终端、智能充电桩、变压器成套设备一体化等相关智能电网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有效满足用户高效节能、快速部署、提升运维效率等方面诉求。
  (二)新能源储充装置业务行业情况
  2023年 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快速充换电、大功率充电、光储充协同控制等技术研究。在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换电设施,积极推进建设加油(气)、充换电等业务一体的综合供能服务站。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和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电动机械工具、电动交通工具及充换电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终端应用,开展能源电子多元化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提供光储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标杆企业。支持特色光储融合项目和平台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先行先试,提升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和消纳利用水平。加大新兴领域应用推广。采用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提升能源电子产品在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
  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 5.9个百分点,连续 9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达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需求量持需释放,未来新能源充电桩业务仍具有较大市场空间。同时储能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碳中和背景下储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储能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电力市场需求增长和能源结构升级,储能产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市场前景,未来储能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三)新能源光伏发电业务行业情况
  2023年 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指出:发展先进高效的光伏产品及技术;加大对关键技术装备、原辅料研发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安全便捷的户用智能光伏系统;探索建立光伏“碳足迹”评价标准并开展认证;加快构建光伏供应链溯源体系,推动光伏组件回收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2023年 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对于油田、气田以及难以复垦或修复的采煤沉陷区,推进其中的非耕地区域规划建设光伏基地。
  2023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16.88GW,同比增长148%,创下历史新高,但同时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的挑战。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在保持智能电网产品为制造主业基础上,积极开展储充装置及充电站建设运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运营等综合业务。
  (一)电力成套设备业务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电力成套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所属行业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公司主要产品为高低压电器及成套设备、电工器材、电力滤波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电力储能装置及其他电力电子类环保节能装置及相关产品,为客户提供输配电一次设备及配电系统解决方案。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需求快速增长,公司进一步延伸配网产业链,积极开展智能电网一二次设备融合业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客户配电网的可靠水平、智能水平及环保水平。
  在国家“双碳”战略强力推动下,电力行业向以“新能源”为主要能源形式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等集中发布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构建,能源互联网、数字电网成为电网转型方向,电气装备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成为必然趋势,新能源消纳、配电网升级改造成为未来电网投资重点方向。
  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地方电力公司及铁路、工矿企业等。
  公司按照“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经营模式,以销定产,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技术方案的计、生产计划制定。公司已拥有独立完整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情况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储充装置业务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充电桩领域公司之一,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已经成功研发并规模化生产多种规格交、直流充电设备,能够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规格、功率、场合下的充电需求,尤其在大功率快充、动态功率分配模式领域,公司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储备,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目前公司主要采取直销、渠道代理、与公交客运公司合作共建及运营充电站等多种营销模式。主要客户包括公交、电网、出租车、各大充电站运营商、平台公司、物流公司等充电站运营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在充电桩技术上进行产品升级,较之前更加稳定,兼容性更加完善,外观更新颖。管理平台也同步进行技术升级,可以满足各种使用场景。同时公司在产品品类上做拓展延伸,积极开发储能电源产品系列,形成储充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将持续沉淀储充装置相关技术,拓展新的业务方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新能源领域继续深耕,优化新能源储充装置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生态体系。
  (三)新能源光伏发电业务
  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公司自2015年起开展光伏(含山地、屋顶)、风电等项目投资、建设施工总承包等业务,并于2018年启动投资建设运营光伏发电项目,重点投入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项目,为用户提供先进、高效能效管理解决方案。
  运营模式:与大型能源企业合作,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发光伏用电客户,由我方来承接项目EPC承包业务。公司EPC承包业务盈利来源于对项目的成本控制及优化管理;公司光伏发电业务盈利来源于发电收入及政府补贴。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长期深耕输配电设备制造行业,立足自主研发创新,通过持续研发投入,积累了丰富的输配电设备研发和生产经验,组建了优秀专业人才队伍,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重视技术研发工作,战略定位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及电气综合应用方案解决者和成套装备供应服务商。公司具有完整电动汽车充电站解决方案,产品满足国家充电设备相关标准,符合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大客户要求。
  公司一贯重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和保护,先后经申请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有利于公司提升产品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二)产业链业务协同优势
  公司在起步阶段专注于电力成套设备的研发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进行电能质量设备的研发和设计,DCC、APF和SVG等电能质量产品及相关技术是公司发展基石;同时积极把握住行业大发展契机,完善产业链,优化业务结构,开展光伏发电、充电站投资建设运营、一二次设备融合、售电领域及电力设备运营维护、储充装置等多种业务。
  公司强化产业链协同,发挥核心技术及先进制造能力,形成板块相互借力、协同发展闭环业务。同时,利用自身多年深耕在电力设备领域销售和生产累积优势资源,多渠道开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储能电源产品系列,开拓氢燃料电池系统相关业务,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三)重要股东引进优势
  2022年11月,绿脉电气成为公司新控股股东,有利于公司引进优势资源,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助力公司业务拓展。
  (四)品牌优势
  公司在智能配电设备领域和新能源光伏发电、储充装置等领域有多年技术和经验积累,熟悉电力成套设备及充电桩(站)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设备布局、高效率安装调试。
  (五)人才与管理优势
  公司拥有完善营销服务体系和一支高素质销售服务队伍,针对各大板块业务部灵活配置对应营销团队和售后服务团队。以苏州总部为中心,在全国设立多个分公司和子、孙公司作为客户中心和营销服务网点,保证及时响应客户需求。专业营销队伍、严格技术培训、充足维修配件以及系统管理措施,是公司提升产品销量、品牌价值以及顾客满意度、忠诚度的有效保障。
  公司通过实施积极营销服务策略,不断加强营销服务团队建设,针对市场新形势和新变化,能够迅速做出调整和实施战略布局,通过建设和完善营销服务网络,不断强化公司市场覆盖,使公司具备较好营销服务网络基础。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报告期内的总体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年初制定战略目标,以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及电气综合应用方案解决者和成套装备供应服务商为战略定位,聚焦主业,紧抓行业发展机遇,以效益为导向,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推动业务稳定发展。 2023年度,公司营业总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9.67万元,同比增长
  167.76%。其中,电力成套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同比增长29.70%;光伏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同比减少4.56%。储充装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13亿元,同比减少36.59%。
  (2)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开展的工作情况
  ①深耕输配电,稳抓电力成套设备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电力成套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77.89%,仍为公司营业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报告期内,电力成套设备的营业成本为2.03亿元,毛利率为23.13%。
  公司继续开展一二次融合智能输配电设备技术研发,并稳抓传统电力成套设备质量控制,满足电力系统改革需求。
  ②优化项目管理,稳步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光伏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7.08%。毛利率约为47.94%。公司光伏发电业务具有收益稳定特点。
  ③抓住机遇,开展储充装置业务
  根据《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储能电源系统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储充装置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13亿元,同比下降36.59%。主要由于上年同期相关业务占比最大的是合肥公交项目,总合同金额约0.43亿元。新能源充电桩及储能电源系统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获得大额中标项目。
  ④ 优化产业结构,引进优势资源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控股股东绿脉电气及中城工业给公司带来的优势客户资源,大力开发新订单,积极推动公司市场、产品结构及产业技术全面升级。
  ⑤优化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第五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积极顺应市场和大环境变化,持续优化采购、生产、研发和销售服务业务流程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调整公司销售策略,立足稳健经营,避免盲目扩张;减少需要垫资项目比例,强化客户风险控制,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助力公司管理提质增效。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总体发展战略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定位发展成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及电气综合应用方案解决者和成套设备供应服务商,以绿色智慧能源电气科技为世界源源不断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动力。充分利用国家电力及新能源行业产业政策,主动把握 “智能制造”升级契机,聚焦市场需求进行产品配套服务及前瞻技术研发,加强内部经营规范管理,稳步推进输配电与新能源主业协同发展。
  (二)2024年经营目标
  稳定电网智能配电设备市场份额,大力推进光储充智能微电网建投运维,氢燃料电池实现多领域首台套应用。加大储充装置、氢动力领域前瞻技术产品开发,择机开展产业优质资源整合赋能,改善经济运营关键指标,力争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较快增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2024年经营计划
  2024年度工作主题为“凝心聚力,夯实基础,开拓创新”。公司将坚持总体发展战略,通过开拓市场、创新研发、内部管理、财经管控、资本运作等举措,助力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1、全力开拓市场,形成经济增长点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坚持精准细化营销、全方位服务原则开拓市场。针对新老业务融合发展,完善营销及考核奖惩体系,充分调动市场人员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创老渠道销售新产品,新渠道带动老产品局面。深耕电力系统,争取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能源电力央国企、大企业客户更多合作机会,稳定智能配电设备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光储充智能微电网等新兴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对专业技术型销售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市场响应速度与营销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同时加大售后服务改善和售后人员培训。
  2、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强度,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研发人才队伍,电力装备瞄准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机组研发,充电桩聚焦高压液冷超充、储充一体技术应用,力推氢(燃料电池)电动力系统在轨道机车、低空飞行器、两轮车等领域示范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提高市场影响力,助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狠抓内部管理,打造核心竞争力
  精简管理团队,严格绩效考核,落实产品设计及生产环节质量和成本管控,强化闭环管理,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董事会运行机制,发挥独立董事和各方面专家作用,保证决策科学性,规范和完善监事会制度建设,切实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责能够有效发挥,确保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不受侵害。
  4、优化财经管控,防范经营高风险
  有效落实资金预算和两金管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运营质量。通过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确保资金供应满足业务运营需求。加强前期客户资信审查,控制合同风险,提高应收账款管理能力。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加强下属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优化经营管理指标,加速部门效益提升;加强筹融资工作管理,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有效确保年度经营财经目标达成。
  5、强化资本运作,推动企业高成长
  确保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赋能公司产业规模化发展。按照资金需求开展银企合作,加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不断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充分满足运营发展需要。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性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基本符合国家在电力行业及新能源行业推出的国家政策及行业发展趋势,但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及基本建设等因素影响。如行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技术水平、设备水平与选型等方面的政策指导的变化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为此,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国家能源政策、电力行业及新能源相关行业产业发展政策研究和预测,密切关注客户需求,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及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战略布局,将行业及政策发展趋势与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减少政策变动对公司业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经营业绩波动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电力成套设备、新能源储充装置,以及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等。这些产品和服务与对应的项目基础建设工程进度息息相关,公司需要待客户完成产品验收后方可确认收入。
  受国内光伏业务政策影响,部分订单执行周期延长,未来若光伏行业经营环境恶化,不能完全避免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或无法收回风险,进而可能给公司带来坏账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通过加大对应收账款考核力度,有效回收项目投资款。同时,公司制定严格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履约能力考察并采取客户履约担保,减少客户逾期付款风险。
  3、市场竞争的风险
  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很大,投资规模存在无法达到预期风险。公司主营业务所处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主要客户采购采取招标方式,市场竞争激烈,容易导致投标过程中出现以最低价中标为导向的招标方式,容易引发恶性竞争,可能会导致行业毛利率大幅度下降,公司在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地位方面存在一定压力。
  公司将建立健全市场政策、客户需求分析机制,积极开拓新业务,增强公司风险应对能力。通过持续优化、改进技术、提升服务质量等多种形式降本增效,实现差异化竞争,并积极开展新兴产业市场拓展工作。
  4、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开展以及项目增多,公司管理跨度越来越大,对公司管理层的管理与协调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管理能力、决策效率、风险防控、制度体系等是否能与时俱进,是否能切实做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现公司及股东价值最大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风险,公司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内部选拔及培训制度,完善薪酬体系、激励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建设完善公司人才梯队建设。
  5、技术升级风险
  未来“新基建”以及“碳中和”等政策大趋势下的智慧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充电系统、以及新能源光伏产业发展中的各种核心参数和技术要求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公司无法紧跟行业技术发展速度,将面临技术更新迭代风险。
  依据未来战略规划,围绕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公司将建立健全市场政策、客户需求分析机制,增强公司风险应对能力;同时加大开展研发工作,紧跟国网等大客户新技术指标要求,力争实现产品技术领先,提高公司产品和服务竞争优势,并努力提供一站式系统服务,提高产品和业务附加值。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