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监管部门各项要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扩大内需,持续强化风险管控,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年1-9月,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
查看全部▼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监管部门各项要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扩大内需,持续强化风险管控,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年1-9月,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持续强化风险管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整体业务经营保持稳健。
1.1总体业绩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保持增长。2024年1-9月,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15.82亿元,同比下降12.6%。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本集团实现净利润397.29亿元,同比增长0.2%。
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持续支持实体经济。2024年9月末,本集团资产总额57,459.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3,832.7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7%,本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制造业、科技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6%;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主动调整零售贷款业务结构,促进“量、价、险”平衡发展,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9.6%。负债总额52,555.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5,337.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2024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1.06%,与上年末持平;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83和0.62;拨备覆盖率251.19%,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践行精细化管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本行持续强化资本内生积累能力,提升资本精细化管理水平,2024年9月末,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至9.33%,各级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实施网点智能化建设,合理配置网点布局。2024年9月末,本行共有110家分行(含香港分行),合计1,167家营业机构(含总行、分行及专营机构)。
1.2零售做强
本行积极贯彻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民生的初心使命,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通过做优贷款业务、做大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做强数字化和综合金融平台基础,持续推进零售业务变革转型。
(1)贷款业务
2024年9月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17,873.4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6%,其中抵押类贷款占比61.8%。上述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125.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530.8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9%;消费性贷款余额4,768.9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5%;经营性贷款余额5,448.3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4%。
本行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持续主动调整优化贷款业务结构,为中长期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基本盘。一是调整客群结构,持续扩大中低风险客群占比,针对按揭和持证抵押等业务深化落实“一行一策”,提升分行本地化经营水平;二是完善产品体系,加快推进中风险、中收益产品的试点与推广,打造业务增长新动能;三是升级风险管控策略,通过完善风险模型,提升新增资产质量;四是深化综合经营,通过优化复贷方案、简化操作流程、提供专属权益等方式,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提升客户粘性。
2024年9月末,本行信用卡流通户数5,055.01万户,1-9月信用卡总消费金额17,609.13亿元,其中线上消费占比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信用卡循环及分期日均余额占比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针对信用卡业务,本行持续深化优质客户经营,积极推动信用卡业务转型升级。一是丰富产品和权益体系,推出留学生家庭金融权益服务,优化“好车主白金卡”及“悦享白金卡PLUS版”产品权益,满足客户多样化用卡需求;二是深化打造场景生态,升级“天天88”和“8.8元购”品牌活动,打通主流线上支付平台的积分抵扣消费功能,为客户带来便捷优惠的购物体验。
2024年9月末,本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870.66亿元,1-9月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419.68亿元,同比增长54.8%。针对汽车金融业务,本行加强优质客群开拓,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深化品牌企业合作,持续优化线上化产品与服务,并配套充电、出行等车生态权益。
(2)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
2024年9月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2,724.9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41,485.6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满足客户存款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产品、权益和服务,打造覆盖不同客群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
存款业务2024年9月末,本行个人存款余额12,709.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代发及批量业务带来客户存款余额3,403.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8%;1-9月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2,552.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3%。
本行持续推进零售存款业务稳健发展,围绕投资理财、代发工资、支付结算等核心业务场景拓展低成本存款,带动规模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投资理财方面,升级全流程陪伴式服务,通过做大AUM带动活期存款沉淀;代发服务方面,持续推进公私联动,并优化迭代“平安薪”线上服务平台,深入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支付结算方面,拓展存款经营重点场景,做优商户、收单等业务。
私行财富2024年9月末,本行财富客户142.4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4%,其中私行客户1 9.3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8%;私行客户AUM余额19,502.0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2024年1-9月,本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34.28亿元,主要包括代理个人保险收入8.32亿元、代理个人理财收入8.75亿元及代理个人基金收入15.20亿元,受银保渠道降费、权益类基金销量下滑等影响,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本行持续升级多元化资产配置服务,提升私行财富业务的产品、服务及队伍专业能力,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2024年1-9月,本行获评《欧洲货币》“最具创新力私人银行”、《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外汇服务奖”。产品方面,提升产品筛选、引入及定制能力,优选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并持续丰富理财投资产品货架;服务方面,深化客户分层服务策略,强化差异化服务能力,为私行客户提供综合化资产配置方案和医养、教育、慈善等非金融特色权益,并为顶级私行客户定制家族办公室等个性化解决方案;队伍方面,升级队伍的客户经营能力,借助智能化资产配置营销工具,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综合化陪伴式服务。
(3)数字化平台与综合金融
2024年9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7,223.2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7%,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4,181.31万户。本行着力升级数字化建设水平,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体验。一是升级数字营销渠道,打通覆盖“获客、活客、迁客、留客”全周期的数字营销链路;二是深化数字化经营,持续优化平安口袋银行APP,提高线上综合经营水平,提升客户使用体验;三是优化数字化服务,针对银发客群推出适老化版本,降低客户使用门槛,并建设个人养老金专区,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2024年9月末,本行提供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三大品类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数量近150只。
本行持续升级综合金融模式,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优势,以社区综合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和客户多样化场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客户经营。综合金融在客户规模、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规模、贷款发放等方面有效助力零售业务经营。2024年1-9月,综合金融贡献的财富客户净增户数占比39.9%、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净增额占比59.3%、汽车金融贷款发放额占比14.2%、信用卡新增户数占比8.4%。
1.3对公做精
本行对公业务聚焦“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长期深度经营,做强总分行战略客群,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夯实对公业务发展基础。
2024年9月末,企业贷款余额15,959.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6%;企业存款余额22,628.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
(1)做精行业
本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实施对公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提升实体经济领域的资产投放与客户经营能力,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推动国家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稳住基础行业基本盘,实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的稳定增长,2024年1-9月,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3,176.03亿元,同比增长38.0%;另一方面,打造新兴行业经营组合,拓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2024年1-9月,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577.58亿元,同比增长47.3%。
(2)做精客户
本行顺应对公客户综合化、生态化、一体化经营趋势,适应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从战略客户到小微客户的客户分层经营和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客户做精。针对战略客户,按照名单制管理,推进行业专业化深度经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聚焦区域特色,围绕政府机构、上市公司、科技企业、跨境等优质客群,壮大战略客群及后备军梯队。针对小微客户,依托供应链和产业链、商圈、平台等批量获客,打造小微客群产品货架,构建适合平安禀赋的小微特色模式。2024年9月末,对公客户数82.8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7.44万户,增幅9.9%。
本行积极构建“客群+产品+政策+生态”科技金融经营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
2024年9月末,本行科技企业客户数25,429户,较上年末增加1,662户,增幅7.0%;科技企业贷款余额1,383.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9.21亿元,增幅15.8%。
(3)做精产品
本行围绕核心客群,深入行业场景,运用“金融+科技”能力,做强行业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产品组合,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支付结算及现金管理本行围绕企业客户场景化资金管理及经营需求,通过支付结算及现金管理两大产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支付结算方面,本行聚焦品牌连锁、供应链核心企业等重点客群,提供全场景支付结算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及其上下游、生态圈经营效率。现金管理方面,本行组合数字财资平台及资金归集、清分等产品能力,提供差异化的业、财、税综合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4年9月末,本行数字财资平台签约集团客户数1,622户,较上年末增长68.6%。
供应链金融本行深入供应链场景,运用“金融+科技”能力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体验。一是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操作线上化、审批模型化、出账自动化”能力,保持差异化产品优势;二是围绕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付结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生态化供应链金融服务;三是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多维数据,将客户“主体信用”、交易信息“数据信用”、交易标的“物的信用”相结合,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金融服务。2024年1-9月,本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11,321.06亿元,同比增长22.8%。同时,本行将票据业务深度嵌入供应链生态,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票据结算及融资服务。2024年1-9月,本行为30,652家企业客户提供票据融资服务,其中票据贴现融资客户数21,627户;直贴业务发生额9,588.46亿元,同比增长46.1%。
跨境金融本行聚焦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在岸国际、离岸(OSA)、自贸区(FT)、境外机构境内外汇/人民币(NRA)、海外分行五大跨境账户体系优势,深耕“跨境投融、跨境贸融、跨境支付结算、跨境资金管理”等产品体系,围绕中资企业及其“走出去”过程中的投资、并购、贸易等活动,提供境内外、本外币一站式的跨境金融服务,助力客户全球化布局;二是充分利用中资离岸银行牌照优势,为企业提供离岸融资及结算服务,助力企业“境外业务境内操作,境外资金境内管理”;三是推动跨境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推出跨境汇款“秒收秒付”系列服务,以极简、极速、极优为目标,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产品迭代,进一步满足中小外贸企业跨境支付结算及融资需求。2024年1-9月,本行跨境贸易融资发生额1,829.04亿元,同比增长57.1%。
投资银行本行积极贯彻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聚焦支持民营经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持续强化投行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商行+投行+投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一是依托“产品+客户+跨境”架构优势,夯实并购及银团生态圈,2024年1-9月,并购业务发生额374.79亿元,同比增长13.5%;银团业务发生额2 1,416.18亿元,同比增长54.6%;二是把握直接融资市场蓬勃发展的契机,深化债券“揽、做、销”一体化运营,有序开展金融创新,2024年1-9月,非金融债券承销业务发生额1,711.92亿元;三是发挥资金和信息的融通优势以及投资银行专业技能,构建“撮合+”生态,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此外,依托平安集团多元化生态圈布局,深化经营上市公司客群,实现“综合金融+产业合作”的深度绑定。
1.4同业做专
本行资金同业业务顺应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战略,坚定执行“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同业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经营理念,通过“投资交易+客户业务”双轮驱动,持续提升投资、交易和销售三大能力,不断培育金融服务新动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1)投资交易
本行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持续完善宏观趋势研究与量化分析模型结合的投资决策框架体系,把握市场趋势,识别投资机会,合理配置本外币债券资产,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的投资回报。本行依托先进的电子化交易系统和精密的量化分析能力,持续加大FICC(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市场交易策略的研发力度,通过多样化的交易策略、精准的波段交易方案和灵活的风险对冲手段,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交易执行效率和收益大幅提升。同时,本行继续积极履行银行间市场核心交易商职责,积极支持国家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战略,助力提升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
2024年1-9月,本行债券交易量的市场份额为4.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本行绿色债券、小微债券、乡村振兴债券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类债券交易量896亿元,同比增长27.0%。
(2)客户业务
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多场景、多账户、多产品”的蜂巢经营模式,整合平安集团和本行的产品、渠道、运营等资源,一体化经营同业客户。本行围绕国家活跃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实体相关战略部署,全力推进特色做市交易服务发展,助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并在机构销售、资产托管、企业避险多领域积极发力,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满足同业和企业客户金融服务需求。
2024年9月末,本行同业机构价值客户数达1,521户,较上年末增长11.8%。
做市服务本行以领先的做市能力服务境内外金融机构,推动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生态建设。依托专业的境内外机构销售队伍和广泛的交易对手网络,持续为境内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机构做市服务,并率先在境内债券市场开展熊猫债做市,持续提供公开有序和具备竞争性的双边报价,支持熊猫债市场继续扩容、提升流动性,助力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本行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持续完善“人工+电子”做市多层次服务体系,积极配合外汇交易中心优化“iDeal结构化询报价”,引导更多市场机构参与iDeal平台,持续扩大客户覆盖广度和深度,助推市场流量汇聚和效率提升,促进全市场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2024年1-9月,本行境内外机构交易活跃客户达626家,境内外机构销售的现券交易量3.07万亿元,同比增长29.0%。
机构销售本行依托“行e通”平台,围绕同业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持续迭代平台交易系统,完善投研服务功能,丰富机构端专业产品服务矩阵,打造同业机构销售品牌。2024年9月末,“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达2,712户,通过“行e通”平台销售的资管产品保有规模2,765.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1%。
同时,同业销售团队利用遍布全国的网络优势、客户经营积累及债券一二级销售联动的协同效应,与投行、交易团队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承揽+承销+做市”的综合化模式,为债券市场搭建起贯穿式的服务桥梁,有效服务于实体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2024年1-9月,本行同业渠道销售债券规模2,102.90亿元,同比增长44.6%。
资产托管本行聚焦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加快布局公募基金、理财、保险等核心托管产品,持续提升资产托管的全业务链经营能力,不断深化完善托、融、投一体化生态服务体系,推动托管规模持续稳健增长。2024年9月末,本行托管净值规模9.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本行公募基金托管及第三方基金销售监管规模2.0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6%。
企业避险本行“平安避险”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树立风险中性理念为主线,不断完善、丰富产品货架,并依托本行“交易通”系统的定价能力,以及差异化的避险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避险服务。2024年1-9月,本行聚焦外汇市场形势,积极开展“金融为民助实体,专业避险护平安”主题银企交流会,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和跨境经营提供金融助力。本行继续积极落实国家对普惠金融服务的相关要求,围绕中小微企业客户的汇率避险服务需求,加大“期权一元购”产品的推广力度,切实帮助广大中小微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风险。2024年1-9月,在本行办理外汇即期及衍生品避险业务的客户达13,257户,同比增长15.9%。
1.5数字金融
本行积极把握数字金融发展机遇,夯实技术、数据、创新等基础能力底座,加快推进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便利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助力业务高质量发展。
(1)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本行通过“三数”工程践行数字金融,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促进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服务升级。
数字化经营零售业务方面,持续深化“AI+T+Offline”(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服务模式,强化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应用,打通企微、电话、平安口袋银行APP内AI客户服务等渠道;提高远程银行服务时效,为超过580万大众客户提供7×24小时的“陪伴式”服务;升级平安口袋银行APP响应速度、丰富产品功能,优化线上线下的全流程客户服务体验。对公业务方面,“数字口袋”平台融合金融服务和客户权益,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经营,9月末数字口袋注册经营用户数2,360.6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4.8%。资金同业业务方面,升级“行e通”平台投研服务功能,提升用户投资、交易体验,1-9月“行e通”平台销售的资管产品交易量5,829.40亿元,同比增长19.6%;配合外汇交易中心优化“iDeal结构化询报价”功能,1-9月通过该功能与境内机构开展的现券交易量超6,000亿元。中后台赋能经营方面,升级“财智通”平台,提升财务作业效率,1-9月标准类费用全流程自动化率约88%,碳减排量超584吨;优化税务系统数电票功能,提升客户开票体验,1-9月本行99%开票业务已支持开具数电票;升级人力数据平台,1-9月上线超240个人力管理指标及多个分析看板,持续推进队伍精细化管理,促进人均产能提升。
数字化管理风险控制方面,持续迭代普惠风险管理平台,升级风险评估准入体系,优化客户评分卡功能,赋能普惠业务风险管控。清收处置方面,依托智慧特管平台,实现债权转让信息自动通知债务人及担保人、催收语音自动质检、催收公司能力智能分析,推动资产清收场景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合规保障方面,升级智能反洗钱图谱分析系统,支持10余种业务场景下的洗钱风险监测,2024年7月,该系统获得《亚洲银行家》颁发的“中国最佳反洗钱技术实施奖”。
数字化运营客户服务方面,持续升级智能化云服务平台及人工智能(AI)面客能力,提升客户服务效率,2024年9月末,运营审核作业自动化率约53%,较上年末提升约8个百分点。业务交付方面,通过智能字符识别(ICR)、跨系统直连等技术,推动运营流程自动化、集约化,9月末集中运营中心数智化率提升至92.4%。数字消保方面,构建数字消保分析体系,打造数字归因引擎,提升问题发现、投诉治理等决策能力,消保审查、消保检查、消保督导流程已全面线上化。
(2)筑牢数字金融基础底座
本行以业务价值为导向,通过技术支撑、数据赋能、创新引领,筑牢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底座,为数字化转型和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技术能力本行深入推进专业技术体系建设,夯实科技基础底座。一是稳步实施云原生系统工程,通过推动应用架构向分布式、微服务架构转型,实现应用上云,提升系统稳定性,2024年1-9月,本行应用上容器云平台的数量同比增长17.3%;二是加强研发质效管理,通过AI工具赋能、低代码模式推广,提升需求交付效率,9月末本行通过AI代码辅助平台生成的代码占比为28.7%;三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9月末本行关键业务系统可用率保持在99.99%以上高水平,1-9月监测伪冒业务网站超600个,阻断客户账号盗用事件8.8万余起。
数据能力本行持续强化数据质量安全管理,提升数据服务水平。数据处理方面,升级大数据计算引擎,2024年1-9月,本行数据处理平均时间较上年缩短约30%;采用存储机型和编码技术优化、数据冷热分层、自动化调度等手段,9月末本行数据存储平均成本较上年末降低约18%。数据服务方面,通过推广数据系统服务和商业智能(BI)分析工具,提升员工自助查询、分析数据的便捷性。数据安全方面,基于隐私计算、联合建模、数据沙箱等技术,为业务合作提供安全的平台支撑,保障敏感、重要数据有效隔离。
创新能力本行积极探索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快“AI+金融”场景化落地。一是完善大模型平台和基础能力底座,拓展知识库问答、文档内容生成、代码开发辅助、数字人视频制作等大模型场景应用,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2024年9月末,本行已落地超百个大模型应用场景。二是深化AI技术能力应用,1-9月本行AI外呼应用场景超550个,外呼规模约4.4亿通;AI质检配置模型超780个,调用量超6.84亿次。
1.6社会责任
(1)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本行积极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金融监管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支持,加快业务布局,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支持制造业、普惠金融、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末,本行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49,027.56亿元。
优化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将“真普惠、真小微”落到实处。一是丰富普惠产品体系,推出“信用贷”“担保贷”,满足中小微企业金融需求;二是构建“信贷+”服务模式,提供结算、代发等综合服务;三是积极响应监管机构减费让利号召,通过发送利息券、减免结算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服务成本;四是深耕“圈、链、平台”场景化业务模式,深度经营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科创企业。2024年9月末,本行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不含票据融资的小微企业(以下简称“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84.31万户,贷款余额5,063.31亿元,2024年1-9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额1,602.24亿元,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推进金融创新和科技赋能,实现制造业企业服务模式突破。一是支持制造业核心企业上下游融资,如基于家电制造类核心企业的渠道控制力及与下游经销商稳定的交易关系,向小微经销商发放信用融资;基于电子制造类核心企业的付款能力和交易信用,向其上游供应商提供保理融资、票据融资等;二是围绕实体经济上下游供应链,进行标准化产品和重点场景的模型开发及迭代,提升审批及放款的效率。2024年9月末,本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9.0%。
构建专业化、特色化科技金融经营体系,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一是打造“1+12+N”总分支组织体系,在总行设立总行科技金融中心,在深圳、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12家分行设立分行科技金融中心,推进科技特色支行和专业团队建设;二是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出“科创贷”“创投贷”等专属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接力式、多元化金融服务;三是积极探索区域特色发展,立足当地产业特色,为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征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区域特色场景化方案和模式;四是持续构建生态圈,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联合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投资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
(2)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帮扶工作,着力提升服务质效,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1-9月,本行投放乡村振兴支持资金284.36亿元,累计投放1,347.99亿元;乡村振兴借记卡发卡45,958张,累计发卡约24万张。
金融服务支持方面,一是于2024年2月发行本行首只“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募集5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涉农贷款发放;二是推动涉农贷款投放,2024年9月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1,520.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3.42亿元,增幅15.4%;三是通过投资地方政府债券、信贷投放、减费让利和建设普惠金融工作站等方式,支持广东省“百千万工程”。
乡村人才培育方面,持续做好致富带头人培育提升工作,联合农业类高校、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举办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为内蒙古、甘肃、广东、四川、湖南等地的乡村产业升级发展培育人才。
乡村公益文旅方面,升级乡村振兴“权益+公益”服务体系,打通客户增值服务和公益慈善渠道,组织“美丽乡村平安启橙”客户文旅团,赴内蒙古乌兰察布、贵州雷山、广东潮州、浙江下姜村、云南弥勒等地参加茶园采摘、民俗体验等文旅活动,助力农民增收及乡村特色旅游事业发展。
(3)积极践行绿色金融
本行坚定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认真践行国家碳中和战略,深入布局绿色金融产业化发展。在夯实绿色信贷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绿色产业龙头客户授信规模,深入服务客户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优化政策和资源支持,升级产品服务模式,构建具有本行特色的绿色金融战略客户经营新模式。2024年9月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1,551.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
一方面,本行持续健全和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升级绿色产业风险政策,引导绿色金融重点投向清洁能源和节能降碳两大方向,重点服务行业优质龙头企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并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生态化、个性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同时,认真落实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绿色贷款投放。
另一方面,本行持续研发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模式,探索各类环境权益抵质押业务,如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并推进绿色贷款的持续投放,2024年1-9月,本行向某大型钢铁集团累计投放技术改造项目贷款12.4亿元,助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本行凭借在应对气候变化、支持绿色发展上的努力和贡献,荣获财联社2024年绿色金融拓扑奖,并入选中国金融传媒2024银行业ESG实践典型案例。
(4)做实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简称“消保”)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着力提高消保工作质效。教育宣传方面,本行积极开展集中式和常态化活动,通过发布金融漫画书籍及原创消保短剧、开展消保县域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金融反诈方面,本行加强涉诈“资金链”治理工作力度,运用算法模型对交易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不断提升对可疑交易精准定位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反诈防非宣传,提高客户反诈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纠纷化解方面,本行畅通纠纷化解渠道,向消费者提供线上、线下多途径解决方式,2024年9月末,本行与调解机构合作设立调解站26家,多家分行获得“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先进单位”“优秀调解员”等荣誉称号。科技赋能方面,本行通过搭建数字归因引擎,构建数字分析体系,完善线上消保审查、检查、督导流程,持续提升投诉归因分析、预警监控与溯源整改能力,切实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各项工作。
1.7平安理财基本情况
本行的全资子公司平安理财于2020年8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亿元,主要业务为发行公募与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2024年1-9月,平安理财通过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丰富产品品类、强化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科技应用等举措,推进理财业务稳健发展。同时,持续深化渠道经营,一方面大力开拓渠道,9月末已与超45家同业银行达成合作,另一方面深耕重点渠道,9月末合作规模突破百亿的同业银行超10家。2024年9月末,平安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1,328.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
收起▲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上半年,本行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整体业务经营保持稳健。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保持增长。2024年上半年,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71.32亿元,同比下降13.0%。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本集团实现净利润258.79亿元,同比...
查看全部▼
一、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上半年,本行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整体业务经营保持稳健。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保持增长。2024年上半年,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71.32亿元,同比下降13.0%。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本集团实现净利润258.79亿元,同比增长1.9%。
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2024年6月末,本集团资产总额57,540.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4,134.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2%,本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制造业、科技企业、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4%,并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主动调整零售贷款业务结构,促进“量、价、险”平衡发展,个人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下降7.9%。负债总额52,721.6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5,708.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2024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及占比较上年末实现双降;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79和0.65;拨备覆盖率264.26%,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践行精细化管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得益于净利润增长、资本精细化管理等因素,2024年6月末,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升至9.33%,各级资本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实施网点智能化建设,合理配置网点布局。2024年6月末,本行共有109家分行(含香港分行),合计1,180家营业机构(含总行、分行及专营机构)。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所处行业基本情况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2、从事的主要业务本行是中国内地首家公开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本行已逐渐成长为一家经营管理成熟稳健、机构网点覆盖广泛、金融服务品类齐全、品牌影响市场领先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本行着力打造独特竞争力,在科技赋能、零售业务、综合金融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经营特色。
本行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后,经营下列各项商业银行业务:(一)吸收公众存款;(二)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三)办理国内外结算;(四)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五)发行金融债券;(六)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七)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八)从事同业拆借;(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十)从事银行卡业务;(十一)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十二)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十三)提供保管箱服务;(十四)结汇、售汇业务;(十五)离岸银行业务;(十六)资产托管业务;(十七)办理黄金业务;(十八)财务顾问、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十九)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
1、本行发展战略。
本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面贯彻落实监管各项要求,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深化战略转型,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全力强化风险管理,助推高质量发展。
(1)零售做强本行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持续推进业务变革转型,顺应外部环境变化,聚焦“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三大方向,升级两大业务板块、夯实两大平台基础、配套三大发展保障,实现零售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升级两大业务板块——贷款业务:促进“量、价、险”平衡发展。一是加大住房按揭、持证抵押、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力度;二是丰富贷款产品货架,挖掘客户多样化需求,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贷款产品,提升重点客群经营能力。
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持续推进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一是深化公私联动,重点拓宽代发工资、平台获客引流等场景,带动存款规模稳健增长,促进低成本存款沉淀,实现存款业务高质量发展;二是持续升级私行财富业务的产品、服务、队伍能力,打造有品牌特色和影响力的权益服务体系,优化客户体验;三是发挥银保特色优势,强化新财富队伍的综合化能力建设,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综合金融和资产配置服务。
夯实两大平台基础——数字化平台:升级数字营销策略,围绕“获客、转化、活跃、留存”全链路,打造品效合一的数字营销渠道,实现客户、产品、渠道的高度匹配,助力整体经营效率提升。
综合金融平台:以客户需求为驱动,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优势,全面覆盖客户日常生活金融场景,提供专业、便捷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升级“一个客户、多种产品、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经营服务模式。
配套三大发展保障——人才保障:丰富队伍专业能力培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助力队伍综合化经营。
风险保障:全面升级零售风险体系,持续优化风险政策、迭代升级风险模型、强化业务流程管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合规保障:完善制度流程、构建长效机制,持续强化队伍合规意识,压实消保全流程管理责任。
(2)对公做精本行紧跟国家发展战略,积极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对公做精战略。围绕“五篇大文章”,结合本行的特色优势,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紧跟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专精特新、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通过“商行+投行+投资”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助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度经营,做大客户钱包份额,夯实对公业务基础。严守资产质量“生命线”,推进对公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做精行业: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持续构建行业化经营的差异化优势和护城河,夯实基础行业,拓展新兴行业,通过金融助力国家现代产业发展。
做精客户:顺应对公客户综合化、生态化、一体化经营趋势,建立从战略客户到小微客户的客户分层经营和梯度培育体系,锻造“长期主义”导向的经营能力,推动客户做精。
做精产品:围绕核心客群,深入行业场景,运用“金融+科技”能力,做强行业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产品组合,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3)同业做专本行资金同业业务坚定执行“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同业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经营理念,通过“投资交易+客户业务”双轮驱动,持续提升投资、交易和销售三大能力,以稳健均衡的业务布局,夯实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做强“双轮驱动”——投资交易:做精投资业务,持续丰富交易策略,更敏捷地捕捉交易机会,提升相对价值交易创收能力,并增强趋势研判能力,把握市场中长期战略性机会。
客户业务:做强特色做市业务,在提升金融市场流动性、平抑波动性、支持实体发债融资方面发挥积极效应,进一步提升本行FICC(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做市服务影响力。深耕机构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打造覆盖债生态、基金生态的全维度产品服务矩阵,提供一体化托管综合服务,建立连接资金端、产品端和资产端的纽带,实现机构客户服务半径与专业程度的最大化;并充分利用研究、交易能力,建成丰富的普惠性避险产品、结构化产品货架,提升对公综合化服务能力。
提升“三大能力”——投资能力:建立全球化、跨品种、跨市场交易体系,灵敏捕捉不同市场、不同期限结构的交易机会,提高收益率,合理进行细分品种选择和趋势性配置,通过丰富的投资方案提供均衡互补的回报。
交易能力:持续丰富交易策略,更精准地捕捉市场机会,把握交易契机,实现更高的交易效率和收益;同时,深化前沿科技的应用,构建报价“快”、定价“准”、平盘“快”的交易直通式处理流程,在提升询报价和交易效率、风控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投研能力等方面,为交易带来新突破。
销售能力:扩展金融市场产品服务范围,建立全能型销售团队,以满足机构及企业交易、投融资、托管运营、市场风险管理等需求为方向,打造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拓展销售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四、本行核心竞争力
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本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党业融合,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展战略科学清晰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深化战略转型,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绿色发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全面强化风险管理,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
综合金融优势突出综合金融是本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本行在合规前提下,积极加强与平安集团的协同,借助平安集团的客户、产品、渠道、品牌等优势,通过资源整合、相互协同,打造了鲜明的综合金融优势,建立了成熟的综合金融管理模式、合作机制和服务平台,为全行战略转型和业务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科技赋能模式创新本行利用领先数字技术为战略转型注入活力,不断提升科技对金融服务的赋能水平。科技赋能零售业务,全面深化零售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化工具、沉淀数字营销能力,打通“获客、转化、活跃、留存”的全周期经营链路,将数字化平台打造为客户经营的线上阵地,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服务体验;科技赋能对公业务,基于账户、交易、数据及开放优势,广泛触达产业链、互联网平台及其背后的广大中小微客群,并持续打造线上经营平台,夯实基础客群经营;科技赋能资金同业业务,投资交易将科技创新与细分场景深度结合,提升定价能力、报价和交易执行效率,为交易带来新突破,客户业务通过“行e通”平台等提供综合服务,构建全能型机构销售服务优势。
价值文化深入内核本行全面构建新价值文化体系,将“专业价值”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将价值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唯一标准。商业价值服从社会价值、短期价值服从长期价值,以专业的能力和服务,持续为客户、为员工、为股东、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新价值文化体系深植“创新、执行和合规”的文化基因,通过有效创新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追踪督办机制和合规长效机制,确保各项产品和服务彰显“专业价值”,为实体经济和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五、主要业务讨论与分析
1.零售做强本行积极贯彻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民生的初心使命,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通过做优贷款业务、做大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做强数字化和综合金融平台基础,持续推进零售业务变革转型。
(1)升级两大业务板块贷款业务2024年6月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18,213.35亿元,较上年末下降7.9%,其中抵押类贷款占比60.6%。上述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6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709.9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8.4%;消费性贷款余额4,884.78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4%;经营性贷款余额5,552.8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7%。
本行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持续主动调整贷款业务结构,为中长期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基本盘。
一是调整客群结构,扩大优质客户占比,针对按揭和持证抵押等业务落实“一行一策”,提升分行本地化经营能力;二是升级风险管控策略,通过优化风险模型,提升新增资产质量;三是深化客户综合经营,通过优化复贷方案、简化操作流程、提供专属权益等方式,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粘性。
信用卡2024年6月末,本行信用卡流通户数5,165.58万户,上半年信用卡总消费金额11,909.90亿元,其中线上消费占比同比提升6.0个百分点,信用卡循环及分期日均余额占比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本行进一步优化信用卡业务的消费结构、资产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行深化优质客户经营,积极推动信用卡业务转型升级。一是丰富产品和权益体系,满足客户多样化用卡需求。产品体系方面,推出“好车主万事达卡”“悠悦白金卡”等新产品,其中“悠悦白金卡”上线超20家航空里程兑换功能,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生活+用车+商旅”服务;权益体系方面,推出权益购、换、兑等多种应用,发行“悦享白金卡PLUS”权益包,升级“留学生PLUS”权益包。二是深化场景生态打造,推进客户精细化经营。场景活动方面,升级“天天88”系列活动,在全国超900个商圈开展属地客群经营,上线“8.8元购”市场活动,为客户带来便捷优惠的购物体验;精准营销方面,推进客户分层经营,并开展分期折扣活动,鼓励消费、让利客户;境外交易方面,开展境外首刷立返、消费多倍积分、满额返现等活动,提供专属保险权益,优化境外客户服务体验。
汽车金融贷款2024年6月末,本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822.16亿元,上半年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228.89亿元,同比增长38.4%。
本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优化汽车消费金融产品体系,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一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贷款业务,不断深化与新能源品牌合作,持续优化产品政策、服务流程与客户体验;二是强化车主客群精细化经营,深入洞察客户需求偏好,促进目标客群转化;
三是升级线上平台运营能力,围绕客户买车、用车、护车、换车等场景,升级车主权益,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l存款和财富管理业务2024年6月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2,619.0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6%,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41,206.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
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覆盖全客群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在满足客户存款需求的基础上,持续丰富理财、基金等产品货架,并提升“线上阵地+远程银行+线下队伍”的经营能力,为广大客户提供多产品、多触点的陪伴式服务,让专业金融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存款业务2024年6月末,本行个人存款余额12,903.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上半年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2,474.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8%;6月末本行代发及批量业务客户带来的AUM余额8,455.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带来客户存款余额3,203.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0%。
本行持续推进零售存款业务稳健发展,围绕投资理财、代发工资、支付结算等核心业务场景拓展低成本存款,带动规模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一是升级投资理财全流程陪伴式服务,通过做大AUM带动活期存款沉淀;二是提升代发服务能力,迭代升级“平安薪”系统,持续完善代发客群数字化经营体系,并丰富“安薪管家”产品功能;三是拓展存款经营重点场景,做优商户、收单等支付结算业务;四是强化精准营销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存款需求,并通过商机系统赋能分行制定属地化经营策略。
私行财富2024年6月末,本行财富客户142.4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4%,其中私行客户19.3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7%;私行客户AUM余额19,448.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024年上半年,本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21.86亿元,主要包括代理个人保险收入4.56亿元、代理个人理财收入5.65亿元及代理个人基金收入10.04亿元,受银保渠道降费、权益类基金销量下滑等因素影响,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本行持续提升私行财富业务的产品、服务及队伍的专业能力,构建专业且具竞争力的权益服务体系,全方位推进私行财富业务高质量发展,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2024年上半年,本行获评《欧洲货币》“最具创新力私人银行”、《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外汇服务奖”等奖项。
产品方面,本行持续提升产品筛选、引入及定制能力,丰富并优化产品货架。同时,结合市场环境,重点提升中低波动策略产品占比,满足客户稳健投资需求。代销理财产品上,本行持续建设多期限、多策略产品线,提升非现金类理财产品占比,增加客户配置选择;代销基金产品上,主推固收、固收+等产品,丰富客户的海外产品配置,同时联动线上线下积极布局指数型产品;代理保险产品上,优选具有市场前瞻性、客户吸引力的保险产品。
服务方面,本行深化客户分层服务策略,强化差异化服务能力。私行客户经营上,打造高端医养、子女教育、慈善规划等王牌权益,提供长周期、多策略的资产配置方案及财富传承方案;2024年6月末,高端医养服务超6.3万单,“平安乐善”慈善权益已服务10.7万捐赠人。顶级私行客户经营上,围绕个人、家族、企业多维需求,升级打造“1个专属私行金融顾问、1个总行顶级私行综合顾问及N个细分领域专家顾问”的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家族办公室服务;2024年6月末,平安家族办公室客户受托管理资产规模超1,000亿元。
队伍方面,本行强化培训赋能、升级展业工具,着重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一是升级制式化财富管理培训体系,通过“训、战、辅”的立体培养模式,推动队伍动作规范化;二是升级智能化营销服务工具,加强线上线下协同,赋能队伍经营,切实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三是提升新财富队伍综合化经营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资产配置服务。
(2)夯实两大平台基础本行持续迭代数字化和综合金融两大平台能力,深挖客户经营旅程关键环节,为客户提供多场景、多生态的综合经营服务模式,提升客户满意度。
l数字化平台2024年6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6,968.4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2%,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4,338.25万户。
本行着力升级数字化建设水平,全方位提升经营效率。一方面,升级数字营销渠道,基于客户特征,以线上化专属产品为突破口,打通“获客、转化、活跃、留存”的全周期经营链路,形成品效合一的数字营销新格局。另一方面,全方位升级平安口袋银行APP,提升线上综合经营水平、提升重点业务服务能力、优化客户使用体验。一是促进线上综合经营,围绕理财投资、信用卡、贷款等核心业务构建组合经营场景,打通产品和权益服务;二是强化重点业务服务能力,建立个人养老金专区,打造覆盖“开户—缴存—产品购买—报税支取”的全流程个人养老金线上服务体系,并持续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6月末本行提供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三大品类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数量超150只;三是优化APP使用体验,面向银发客群和外籍人士建设适老化、无障碍及多语言版本,持续提升APP操作响应速度,强化账户安全、反诈等技术应用。
l综合金融平台综合金融有效助力零售业务经营,在客户规模、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规模、发放贷款规模等方面持续贡献价值。2024年上半年,综合金融的贡献占比为:财富客户净增户数占比38.8%;
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净增额占比61.7%;汽车金融贷款发放额占比16.8%;信用卡新增户数占比10.8%。
本行持续升级综合金融模式,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优势,升级场景营销和服务能力,满足广大客户在金融和生活等各类场景中的多样化需求。一是深化客户经营,运用大数据技术识别客户多样化需求,以医疗健康、体育运动、购车用车等生活场景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专属服务和权益;二是探索综合金融社区服务模式,设计并推出专属产品,提升客户属地化经营能力。
六、风险管理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而形成的风险。本行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统筹各层级风险管理工作,总行风险管理部、总行授信审批部、总行零售信贷风险管理部等专业部门负责全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本行坚持“风险与发展相互协调,风险与收益相互均衡,风险与资本相互适应”的风险管理原则,持续完善信用风险全流程管理,有效提升本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1)推进全行资产结构优化零售业务积极打造零售风险中台,以客户为中心,优化客群结构,搭建全流程、全产品智能风险管理体系,为业务持续高质量成长保驾护航。对公业务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聚焦优质行业,集中优势资源投向高质量、高潜力客户,并带动上下游供应链、产业链或生态圈客户,引导、鼓励资源向绿色金融、制造业、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持续推动信用风险资产组合结构优化。
(2)强化资产风险管控机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强化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并针对表外业务种类和风险特征实行差异化管理;强化预警风险探查作用,以“大数据+智能算法”为核心,以系统为支撑,通过规则模型、场景模型,7×24小时持续监测客户风险,发现客户潜在风险上升的关键特征,提前洞察行业、客群、产品、区域等方面风险变动趋势,进而提升风险预警监测成效;持续完善贷后各项管理机制,不断优化迭代系统工具,落实风险制式化管控动作,夯实贷投后精细化管理基础。
(3)加大问题资产处置力度本行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一是集中全行力量对对公重点难点项目进行攻坚,解决项目痛点,提升项目落地质效;二是打好零售清收组合拳,综合运用清收、债权转让、资产证券化、呆账核销等多种手段,加强零售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三是打造全行统一的、开放共享的特殊资产生态圈,并重点拓展各类优质投资人,助力全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四是聚焦地产类项目重整盘活和并购重组盘活两大方向,进一步深化投行化创新经营,在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同时实现不良债权灵活退出。
2.大额风险
暴露根据《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大额风险暴露是指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一组关联客户超过对一级资本净额2.5%的信用暴露(包括银行账簿和交易账簿内各类信用风险暴露)。本行将大额风险暴露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平安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职责和流程管理方案,不断完善客户授信管理要求、系统建设与数据治理,实现客户大额风险暴露的自动化统计、监测、预警和控制,通过科技手段动态管控客户集中度风险。报告期内,除监管豁免客户外,本行同业单一客户、同业集团客户、非同业单一客户、非同业集团客户风险暴露占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动引发损失的风险。本行的市场风险来自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主要市场风险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对主要的交易账簿利率风险及全行汇率风险,采用市场风险价值指标、压力测试、利率敏感性、外汇敞口等指标进行计量及监控。
本行建立了有效的市场风险治理架构和管理职责分工。董事会是市场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承担市场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委员会负责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审批市场风险管理的重大事项,定期听取市场风险管理执行的汇报;风险管理部是全行市场风险的牵头管理和具体执行部门,与前台业务部门保持独立。本行已搭建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覆盖了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的全流程,定期审视评估市场风险的各项制度和管理办法,并根据业务和发展现状不断完善、改进、优化流程。本行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风险管理流程,从事前的可交易产品授权管理和账簿划分,事中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管控,到事后返回检验、压力测试,全面覆盖风险管理的整个流程。
为应对持续增加的市场风险管理挑战,报告期内本行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持续完善市场风险监控预警闭环,提升宏观研判、交易策略分析、损益归因能力,防范金融市场波动与回撤风险、金融交易模型风险;二是强化市场风险主动管理,围绕降低投资组合整体风险、丰富交易产品库、完善避险业务政策三大方向,给予风险政策、流程、计量等配套支持,助力业务平稳健康发展;三是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与系统,围绕风险审批、监控、预警、分析等领域,推进市场风险智能化系统建设。
未来,本行还将持续完善政策制度和流程,优化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升级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加强日常风险监控,有效管理市场风险,确保市场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本行坚持审慎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原则和稳健的管理策略,通过建立适时、合理、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确保本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
本行建立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治理架构,董事会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高级管理层承担流动性风险管理职责,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是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资产负债管理部在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指导下,负责流动性风险的具体管理工作,与各业务管理部门和分支机构共同组成执行体系。稽核监察部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
本行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持续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和管理策略,建立了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本行及时监测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主动负债管理,促进核心负债稳步增长,加强流动性风险指标限额管理,合理控制错配流动性风险;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审慎评估未来流动性需求,维持充足的优质流动性资产,不断优化流动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和协同工作,有效防范应急流动性风险;持续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流动性的分析,提高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及时应对市场流动性风险。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各项业务稳步发展,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充裕,流动性状况保持安全稳健,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本行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有效控制,运用现金流测算和分析、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资金来源管理、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日间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各种方法对本行流动性风险进行管控。
本行流动性风险指标分为监管指标和监测指标,本行依据监管指标最低监管标准、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资产负债结构状况及融资能力等因素制定流动性风险指标限额。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是流动性风险量化管理的重要分析和评估工具,为本行流动性风险偏好、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及流动性风险限额的制定和修订等提供决策依据。本行按照监管要求,立足于本行资产负债结构、产品种类以及数据状况,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并逐级向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高级管理层、董事会报告。
5.操作风险
本行按照操作风险相关监管新规要求,持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强化信息化建设及风险数据价值挖掘,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业务稳健开展提供保障。
一是持续优化操作风险自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三大管理工具,加强风险预警和跟踪改善,提升风险防控的有效性;二是强化数据驱动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整合风险监测数据,升级完善风险热图,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三是为落实《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全面升级操作风险资本计量体系,以持续满足操作风险标准法相关监管合规达标要求;四是加强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完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提升运营中断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五是加强操作风险培训宣导,持续开展对各级机构的业务支持和评价,培育良好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6.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是指由于境外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遭受损失,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
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制定了《平安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国别风险管理职责、管理手段和审批流程,建立了规范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将国别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本行根据国别风险评估结果,将国别风险分为低国别风险、较低国别风险、中等国别风险、较高国别风险、高国别风险五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实施相应的分类管理。本行将承担境外主体国别风险的各类经营活动均纳入国别风险限额统一管理,根据国别风险评级结果、国别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业务需求,按年度核定国别风险限额,并根据国别风险变化动态调整国别风险评级与限额。本行已严格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办法》要求,持续完善国别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国别风险管理能力。报告期内,本行国别风险敞口限额执行情况良好,主要集中在国别风险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国别风险整体可控。
7.银行账簿利率风险
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时,导致银行账簿整体收益及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根据《商业银行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修订)》等法律法规要求,本行持续完善利率风险治理架构,优化利率风险相关制度和系统,丰富利率风险计量框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本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与管控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利率风险。
本行主要采用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情景模拟及压力测试等方法,遵循合理性、审慎性原则,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进行有效计量。根据上述计量方法,本行建立并实施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管理体系,持续监测利率风险暴露及限额使用情况,并定期向董事会(或其授权的专业委员会)及高级管理层进行汇报。综合考虑利率风险特征和实际业务发展状况,本行加强分析研判利率市场趋势,合理调节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利率风险敞口。
国内市场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及存款利率继续下调,各地房贷利率政策多次调整,超长期国债开始发行,人民币业务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波动水平持续上升。国际市场方面,美元年内降息预期上升,外币负债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外币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管理难度有一定缓解。为应对利率波动的不利影响,本行持续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加大对于宏观经济及利率走势的研判力度,及时引导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同时采取积极主动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利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等定价工具适时调整业务组合重定价期限,有效控制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报告期内,本行各项监控指标均在限额内运转,银行账簿利率风险水平整体可控。
8.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主要是指由本行行为、从业人员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本行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本行品牌价值,不利于本行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本行上下积极联动,根据《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等监管要求,以“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基本原则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实时监测、预防为主,快速响应、分类处置,守土有责、协同应对”执行原则为指导,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落实各项声誉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声誉风险管理效能。
2024年上半年,本行从治理架构、经营活动、常态化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主要落实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是强化声誉风险排查及舆情预警,升级打造可视化大数据监测系统,并在“两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要节点制定应急预案及专项监测;二是建立健全重大信访或群诉风险事件、舆情事件的事前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预案,有效防范风险;三是妥善处置声誉风险事件,针对不实信息,采取立体化、多层次的策略,通过适当形式,澄清事实情况,回应社会关切;四是全面落实正面舆论引导工作,以“传统媒体+新媒体”矩阵相辅相成的媒介形式,全方位提升本行良好的品牌形象;五是不定期开展危机响应处置的模拟演练,强化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声誉风险管控及舆情处置能力建设;六是强化考核问责,通过完善全行风险考核机制,将声誉风险事件的防范处置纳入各单位考核范围;七是围绕本行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举措,开展支持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主题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9.战略风险
本行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跟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不动摇,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绿色发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科技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全面强化风险管理,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本行持续完善战略制定和执行检视机制,在坚持既定战略方针的前提下,将年度经营计划与战略目标有机衔接,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紧密结合内外部形势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深化战略内涵,确保全行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始终聚焦于战略目标,积极推动全行战略规划全面落地并高效执行。
总体来看,本行战略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符合宏观形势发展变化、符合客户需求日益变化的要求,整体的战略执行力持续提升,战略风险管控能力持续增强,战略风险总体平稳可控。
10.信息科技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本行遵循监管规定制定了《平安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办法》,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框架,明确本行信息科技风险偏好和管理策略,确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架构和职责、管理方法和程序。
本行已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架构,由金融科技部、风险管理部、稽核监察部构成信息科技风险三道防线。三道防线分工明确、相对独立、各负其责、相互联动,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实施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本行实行稳健的信息科技风险偏好。本行采用信息科技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信息科技关键风险指标设置和监测、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及损失数据收集、信息科技风险监控报告等方法对信息科技风险进行管理,并持续进行检视和优化。同时,本行持续关注云计算、AI、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风险,强化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报告期内,本行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良好,信息科技风险整体可控,信息科技风险偏好指标均达到目标值。
11.其他风险
本行面临的其他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合规风险等。
(1)法律风险本行持续提升法律风险管控水平。一是持续完善格式法律文本,组织检视和修订格式法律文书,开展合同适用性调研分析,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等持续优化格式法律文书体系;二是有序开展日常法律审查与咨询工作,对本行新产品研发、新业务开展、重大项目、疑难问题等提供专业、高效的法律支持;三是开展重点业务的法律调研、法律风险预警和提示工作,有力支持业务健康发展;四是加强诉讼仲裁案件的精细化管理,加大对重大、疑难案件的过程性节点管控,利用自建科技系统,及时介入和指导,防范案件处置风险;五是持续提升律师库的律师资源质量,从源头加强库内律师风险管控,开展律师委聘专项排查,不断提升律师委聘规范性。
(2)合规风险本行秉持合规经营理念,优化完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借助科技手段提升合规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合规宣导和考核激励,进一步筑牢“不敢、不能、不愿”的合规文化,全面落实、扎实推进各项监管合规要求。
一是健全合规治理长效机制。依托合规网络体系稳健有效运行,通过制定合规网格管理制度、合规履职手册、合规积分办法等,明确合规履职标准,聚焦合规履职和合规风险,对各层级网格进行在线监督与评价,将合规责任分解、压实至基层网格,强化各级机构合规主体责任,形成体系共建、合规共治、责任共担的氛围。
二是加强制度生命周期管理。本行建立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内化机制,及时、动态地将监管规定转化为内部规章制度,确保覆盖所有业务领域和关键管理环节。组织开展制度规划,检视制度的适用性与合理性,扎实提升内部制度质量,巩固业务发展及内部管控的管理基础。
三是强化合规评审专业赋能。本行通过优化流程、明确标准、提升能力、增强交流,通过落实合规评审敏捷支持机制,加强对新产品、新业务的合规性评审,有效识别合规风险,坚守合规底线,助推业务健康发展。同时,本行建立法审后督机制,对法律合规评审事项进行事后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有效提升法律合规评审质效。
四是提升关联交易管理能力。本行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构建关联交易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不断优化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管理流程和规则,并开发上线智能关联交易系统,持续推进落实合规性、有效性管理要求,促进关联交易业务健康、有序进行。
五是提高反洗钱工作有效性。本行不断完善反洗钱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优化反洗钱集中作业模式,加强反洗钱队伍建设;探索新科技在反洗钱领域的实践应用,完善反洗钱模型风险预警体系,升级智能反洗钱图谱分析平台,持续提高反洗钱监测水平;完善洗钱风险评估工作机制,搭建智能自评估系统,强化高风险客户及业务的风险管控;积极开展反洗钱宣导培训,切实防范洗钱风险、恐怖融资风险和国际制裁风险。
六是完善涉刑案件防控长效机制。本行健全合规内控与案防委员会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定期检视条线和经营机构合规内控管理状况;优化案件风险防控机制,强化案件防范管理、评估、排查的制度建设;加强案件风险排查,推进专项排查行动;优化员工行为智能管理系统功能,派发预警数据并指导跟进核查情况,开展员工行为风险排查,推动员工行为规范化管理;完善案件风险防控考核标准,引领经营单位提升合规内控管理水平。
七是深耕合规文化体系建设。本行建立《平安银行合规文化指引》,明确合规文化建设体系、保障体系及其标准动作;从责任、制度、宣教、认证四大体系入手,推进合规文化宣导工作常态化;
同时,本行通过建设合规宣教平台“平安合规行”,向全员点对点持续推送学习任务,切实引导员工提升合规意识及履职能力;组织开展“合规守护·家庭平安”主题活动,营造合规共建、家行风气联动的良好氛围。
七、下半年展望
1.下半年形势展望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国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4年下半年,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产业政策将会发展与安全并举,科技政策将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将兜牢民生底线,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预计宏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健康增长,并实现稳中求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给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银行业将持续保持稳健经营,持续保持对宏观经济、市场变化与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积极助力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下半年主要工作
2024年下半年,本行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融入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的能力,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一是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监管各项要求,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党的建设融入组织建设、党的精神融入文化发展,深化党业融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全面引领银行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经营管理特色优势,积极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发展消费金融业务、私行财富业务,积极助力扩大内需。持续发展金融市场做市业务、企业客户避险业务,积极助力金融市场活跃,降低企业客户经营风险。
三是持续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将资产质量视为银行发展的“第一生命线”,聚焦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压实重点行业、产品、客群和大户等领域风险防控;推进存量问题资产的风险化解,加强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调整客群和资产结构,稳步推进优质资产投放;深化科技赋能,升级智慧风控平台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效率和水平。全面强化合规风险管理,打造合规“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合规治理、合规约束、合规文化“三大能力”。全面强化信访管理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聚焦重点领域,落实源头治理,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收起▲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监管机构各项要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助力扩大内需,持续强化风险管控,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一季度,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持续强化...
查看全部▼
一、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监管机构各项要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努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对居民消费、民营企业、制造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助力扩大内需,持续强化风险管控,积极践行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年一季度,本行坚持以“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为战略目标,坚持“零售做强、对公做精、同业做专”战略方针,持续升级零售、对公、资金同业业务经营策略,持续强化风险管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整体业务经营保持稳健。
1.总体业绩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保持增长。2024年一季度,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87.70亿元,同比下降14.0%。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降本增效,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力度,本集团实现净利润149.32亿元,同比增长2.3%。
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大力支持实体经济。2024年3月末,本集团资产总额57,293.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4,820.8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本行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制造业、涉农、绿色金融等领域贷款实现较好增长。负债总额52,438.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其中,吸收存款本金余额34,523.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
强化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本行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推动风险防范和化解。2024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1.07%,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余额占比1.42%,与上年末持平;逾期6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及逾期90天以上贷款偏离度分别为0.77和0.61;拨备覆盖率261.66%,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
践行精细化管理,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2024年3月末,得益于净利润增长、资本精细化管理等因素,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上升至9.59%、11.26%及13.79%,均满足监管达标要求。
实施网点智能化建设,合理配置网点布局。2024年3月末,本行共有109家分行(含香港分行),合计 1,189 家营业机构(含总行、分行及专营机构)。
2.零售业务
本行坚持零售战略定位不动摇,持续推进零售业务变革转型。通过夯实负债业务基础、优化资产业务结构、打造私行财富差异化能力,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建设和综合金融生态赋能,升级客户经营模式,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1)负债业务
2024年3月末,本行个人存款余额12,550.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代发及批量业务带来客户存款余额3,135.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一季度个人存款日均余额12,361.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2%。
本行持续推进零售负债业务稳健发展,着力做大存款规模。一是升级投资理财全流程陪伴式服务,通过做大AUM带动活期存款沉淀;二是拓展存款经营重点场景,做优商户、收单等支付结算业务;三是提升代发服务能力,不断迭代“平安薪”系统,丰富“安薪管家”产品功能;四是强化精准营销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存款需求,并通过商机系统赋能分行制定属地化经营策略。
(2)资产业务
2024年3月末,本行个人贷款余额18,781.3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0%,其中抵押类贷款占比60.0%。上述个人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28.74亿元,较上年末基本持平;经营性贷款余额5,815.6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4%;消费性贷款余额5,107.2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3%;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4,829.7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6.1%。
本行顺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主动调整资产业务结构,为中长期业务健康发展筑牢基本盘。一是调优客群结构,加强优质客户获取,着力做大中低风险客群,针对按揭和持证抵押业务落实“一行一策”,提升分行本地化经营能力;二是升级风险管控策略,通过优化风险模型提升新增资产质量,并提高催清收效率;三是深化客户综合经营,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客户粘性。
针对信用卡业务,本行加强优质客户经营深度,构建高端商旅、运动健身等权益矩阵,升级“天天88”支付满减等线上消费活动。2024年3月末,本行信用卡流通户数5,285.98万户,一季度信用卡总消费金额6,044.21亿元,其中线上消费占比同比提升7.8个百分点,信用卡循环及分期日均余额占比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针对汽车金融业务,本行加强优质客群开拓,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深化品牌企业合作,打造线上化专属产品,并配套充电、出行等车生态权益。2024年3月末,本行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877.62亿元;一季度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89.92亿元,同比增长27.6%。
(3)私行财富
2024年3月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2,584.3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3%;财富客户140.66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1%,其中私行客户9.1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本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40,827.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其中私行客户AUM余额19,206.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3%;2024年一季度,本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10.74亿元,主要包括代理个人保险收入2.48亿元、代理个人理财收入2.56亿元及代理个人基金收入4.94亿元,受银保渠道降费、权益类基金销量下滑等影响,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
本行着力提升多元化资产配置水平,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一是提升产品筛选、引入及定制能力,优选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并持续丰富理财投资产品货架;二是提供高品质权益服务,围绕医疗、康养、体育等领域,打造有品牌特色和影响力的权益体系;三是升级队伍能力,完善队伍培养体系,提升队伍市场研判和资产配置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陪伴式服务;四是强化品牌建设,2024年一季度,本行获评《亚洲私人银行家》“最佳私人银行”等奖项。
(4)数字化平台与综合金融
本行持续完善平安口袋银行APP体验,通过强化数字中台能力,精准洞察用户在不同场景的需求并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使用科技手段不断迭代产品流程,提升客户使用流畅度和综合体验。2024年3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6,788.7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1%,其中月活跃用户数(MAU)4,236.74万户;本行AI客户经理累计上线超2,500个场景,一季度AI客户经理服务客户超980万户。
本行持续推进综合金融战略,依托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生态优势,深化客户综合经营,以产品和场景为着力点,持续推动优质客户迁徙。
3.对公业务本行对公业务聚焦“做精行业、做精客户、做精产品”,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普惠金融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长期深度经营,培育并做强一批战略客群,夯实对公业务发展基础。2024年3月末,企业存款余额21,972.24亿元,较上年末基本持平;企业贷款余额16,039.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
(1)做精行业
本行紧跟国家战略导向,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做深行业化服务,持续构建行业化经营的差异化优势和护城河,依托本行客群基础及业务结构特点,不断优化行业布局,以行业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产品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升实体经济领域的资产投放与客户经营能力,助力国家现代产业发展。一方面,稳住基础行业基本盘,实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的稳定增长,2024年一季度,本行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1,091.02亿元,同比增长44.5%;另一方面,打造新兴行业经营组合,深挖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2024年一季度,本行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557.26亿元,同比增长74.1%。
(2)做精客户
本行顺应对公客户综合化、生态化、一体化经营趋势,适应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立从战略客户到小微客户的客户分层经营体系和梯度培育机制,夯实和优化对公客户的金字塔结构,锻造“长期主义”导向的专业化经营和深度经营能力,推动客户做精。针对战略客户,按照名单制管理,持续推进行业专业化经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打造对公业务的价值贡献者、资产主力军及生态经营圈;聚焦区域特色,开展高质量客群经营,围绕政府、央国企、平台企业、上市公司、科技企业、供应链上下游、跨境等重点客群,引导分行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做深做透本地主流客群和特色客群,壮大战略客群及后备军梯队。针对小微客户,依托供应链和产业链、商圈、平台等批量获客,不断丰富客群画像,打造小微客群产品货架。
2024年3月末,对公客户数77.6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26万户,增幅3.0%。
(3)做精产品
本行围绕核心客群,深入行业场景,做强行业化、差异化、综合化的产品组合,运用“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体验,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支付结算及现金管理本行聚焦品牌连锁、供应链核心企业等重点客群,持续优化收款、付款、账户等产品能力,为企业提供全场景支付结算解决方案,同时整合现金管理、数字财资等功能,打造可快速组装的产品组合,助力企业数字司库建设。一是围绕平台客群,针对平台、B端商户和C端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一体化支付结算服务,实现平台用户生态客群经营;二是探索收款业务新场景,围绕连锁品牌等行业客群的全链路、多交易场景需求,打造“收款+账户体系”等综合解决方案;三是基于数字财资平台,提供差异化的业、财、税综合解决方案,为大型客户提供全套司库系统解决方案,为中型客户输出本行特色化产品组合,为小微客户打造可快速组装的“小型化”功能套餐。2024年3月末,本行数字财资平台签约集团客户数1,104户,较上年末增长14.8%。
供应链金融本行深入供应链场景,运用“金融+科技”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体验。一是提升供应链金融“操作线上化、审批模型化、出账自动化”能力,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二是构建生态供应链金融,聚焦重点行业,生态化经营核心企业及其海量上下游企业;三是加强数字供应链金融,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及海量多维数据,将客户主体信用、交易信用和物的信用相结合,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金融服务。2024年一季度,本行供应链金融融资发生额3,375.07亿元,同比增长29.4%。同时,本行积极发挥票据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将票据业务深度嵌入供应链生态,围绕国家重点支持行业,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票据结算及融资服务。2024年一季度,本行为15,870家企业客户提供票据融资服务,其中票据贴现融资客户数9,871户,同比增长31.0%;直贴业务发生额2,309.96亿元,同比增长63.6%。
跨境金融本行聚焦企业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在岸国际、离岸(OSA)、自贸区(FT)、境外机构境内外汇/人民币(NRA)、海外分行五大跨境账户体系优势,深耕“跨境投融、跨境贸融、跨境支付结算、跨境资金管理”等产品体系,为企业投资、并购、贸易等经营活动提供境内外、本外币一站式跨境金融综合服务,助力客户全球化布局。二是充分利用中资离岸银行牌照优势,为企业提供跟随式离岸融资及结算服务,助力企业“境外业务境内操作,境外资金境内管理”。三是重构跨境业务全流程线上化服务体系,推出跨境汇款“秒收秒付”系列服务,以极简、极速、极优为目标,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同时,通过产品迭代,进一步满足中小外贸企业跨境支付结算及融资需求。2024年一季度,本行跨境贸易融资发生额622.22亿元,同比增长55.3%。
投资银行本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充分发挥平安集团综合金融优势,聚焦支持民营经济、科创兴国、绿色金融等重点战略领域,持续强化投行专业能力,为客户提供“商行+投行+投资”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一是依托“产品+客户+跨境”架构优势,夯实并购及银团生态圈,2024年一季度,并购业务发生额143.52亿元,同比增长49.9%;银团业务发生额747.87亿元,同比增长101.0%。二是把握直接融资市场蓬勃发展的契机,深化债券“揽、做、销”一体化运营,有序开展金融创新,2024年一季度,非金融债券承销业务发生额605.94亿元。三是发挥资金和信息的融通优势以及投资银行专业技能,构建“撮合+”生态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此外,升级基金及上市公司两大客群生态经营,以私募股权基金为核心延展至主流LP客群及被投企业,提供全方位基金生态金融服务;并依托平安集团多元化生态圈布局,与上市公司客群实现“综合金融+产业合作”的深度绑定。
4.资金同业业务本行资金同业业务顺应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战略,主动把握新发展机遇,坚定执行“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同业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经营理念,全力做强“投资交易+客户业务”的双轮驱动,持续提升投资、交易和销售三大能力,以稳健均衡的业务布局,夯实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1)投资交易
本行不断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市场研判,完善FICC(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投资研究分析框架,积极把握市场结构性机会和交易性机会,灵活布局业务品种,适时调整交易策略和仓位布局,敏捷运用多种对冲工具,增厚投资收益。继续积极履行银行间市场核心交易商职责,助力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执行效率。2024年一季度,本行债券交易量的市场份额为3.1%,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2)客户业务
本行发挥专业投资交易和客户服务能力,加大债券做市业务开展力度,持续丰富客户业务产品,助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融资和避险。
做市服务本行围绕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求,提升绿色债券、小微债券和乡村振兴债券做市力度,持续提供公开有序和具备竞争性的双边报价,提升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降低债券流动性溢价和发行成本。2024年一季度,本行绿色债券、小微债券、乡村振兴债券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类债券交易量154亿元,同比增长3.8%。同时,本行继续深耕机构客户多样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做市交易、研究、系统能力,不断完善客户业务服务体系和FICC产品组合,提升对公综合化服务能力。本行依托外汇交易中心iDeal平台,打造并推广“结构化询报价”功能,将本行的做市报价直达各市场机构,有效提升询报价信息的精准度和执行效率,为更多金融机构带来全新的数字化通讯交互场景和体验。
2024年一季度,本行境内外机构交易活跃客户达392家,境内外机构销售的现券交易量8,475.74亿元,同比增长33.8%。
机构销售本行依托“行e通”平台作为资金同业客户经营的载体,持续丰富产品和服务功能,发挥联动资本市场服务国内大财富及大资管产业链的纽带作用,围绕金融机构债券销售及交易、基金销售、理财销售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研究驱动的投资者服务体系,优化基金研究、投资组合分析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投资者体验。2024年3月末,“行e通”平台累计合作客户达2,579户,通过“行e通”平台销售的第三方基金产品余额达2,555.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7%。
资产托管本行紧跟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围绕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等服务居民财富型产品积极布局。
同时,持续深化“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资产托管的全业务链经营能力,实现客户的深度经营。2024年3月末,本行托管净值规模8.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本行公募基金托管及第三方基金销售监管规模达1.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
企业避险“平安避险”深耕跨境金融服务,以专业先进的“交易通”平台和产品顾问团队,有效衔接市场一流的定价做市能力与终端客户交易需求,不断优化业务品质,输出技术、产品、服务和经验,积极服务实体企业。进一步优化外汇交易平台“交易通”、企业网银及微信端平安避险智慧平台(CRW)的线上系统矩阵,上线期权交易等功能,提升客户线上交易操作体验。同时,本行持续开展减费让利活动,降低中小微企业避险门槛,并通过公众平台普及汇率避险理念,引导企业客户树立“风险中性”理念。2024年一季度,在本行办理外汇即期及衍生品避险业务的客户达8,414户,同比增长10.0%。
5.数字化转型本行稳步推进全面云原生转型,进一步夯实数字化基础底座,围绕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全行高质量发展。
(1)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
本行数字化转型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科技赋能、数据驱动,不断推动业务模式创新、风控能力升级、运营流程优化。
数字化经营零售业务方面,通过深化“AI+T+Offline”(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服务模式,提升客户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更适配的产品和服务;2024年一季度,该模式促成的理财首购客户占整体首购客户的比例近30%。对公业务方面,“数字口袋”不断升级平台数字化支付能力,上线“移企付”等新功能,为企业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支付体验,3月末数字口袋注册经营用户数2,029.7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7.3%。资金同业业务方面,以“行e通”平台为载体,聚焦金融机构销售交易场景,优化基金研究、投资组合分析等平台服务,提升用户投资、交易体验,3月末“行e通”在售公募基金产品达12,639款,较上年末增长3.1%。中后台赋能经营方面,智慧税务升级数电票开票功能,丰富数电票开票类型,满足客户多元的开票需求,一季度数电票开票量占比提升至77%。
数字化管理风险控制方面,本行持续夯实智慧风控基础,聚焦赋能分行风控能力,通过向分行推广风险管理驾驶舱等工具,支持分行风险管理及决策优化。合规保障方面,智慧合规通过建设智能模型实验舱,持续优化非法集资、传销等场景的可疑交易预警模型,模型精准率较优化前提升约25个百分点。
数字化运营本行持续深化运营数字化,不断提升运营效率、投产效能和用户体验。创新技术运用方面,积极推动数字人技术在客户面审及服务等场景应用,提升运营业务办理效率,降低单笔运营业务管理成本;2024年一季度,数字人已累计服务客户超5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290%。
(2)筑牢数字基础底座
本行以业务价值为导向,持续提升科技驱动能力,筑牢数字基础底座,加强数智技术创新赋能,为业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技术能力本行推进云原生工程体系建设,强化安全技术保障。一是打造敏捷高效的研发体系,通过构建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低代码共享平台能力,持续提升业务需求交付质效;2024年一季度,本行月均自动化发布应用数同比增长约40%,需求交付时间同比缩短约4.5%。二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基于容器、分布式技术,实现资源池的集约化管理和弹性部署,强化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3月末,本行应用上容器云比例约70%。
数据能力本行推动数据能力体系建设,挖掘数据要素应用价值。一是建立支持数据自动采集、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大数据平台的访问性能和数据处理效率。二是通过标准化治理、数据安全共享、自助分析工具推广等举措,提升数据自助分析能力。
创新能力本行加快数智技术创新,赋能经营提质增效。一是打造一站式客户数字化经营平台,通过数据洞察、人工智能(AI)应用、多渠道打通等方式,提升端到端智能一体化的客户服务能力。二是响应国家促进跨境便利化政策指引,通过自动化、AI风险检测技术,为离岸、在岸用户提供跨境“秒收秒付”的服务体验。三是自研大模型开放平台,统筹全行算法、模型和算力支撑,助力业务团队快速搭建场景化模型;3月末,大模型开放平台已在营销设计、客服运营、员工辅助、代码生成等领域的超50个场景应用。
6.社会责任
(1)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本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金融监管要求,以实际行动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从组织推动、资源配置、团队建设、风险政策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末,本行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48,474.59亿元。
优化普惠信贷服务体系,将“真普惠、真小微”落到实处。一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不断丰富供应链产业链、科创成果等多维经营数据,全方位识别客户经营情况,提供更适配的金融产品。二是构建“信贷+”服务模式,提供结算、代发等综合服务。三是积极响应监管机构减费让利号召,通过发送利息券、减免结算费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服务成本。四是全面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普及金融知识,宣传惠民利民政策。2024年3月末,本行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不含票据融资的小微企业贷款(以下简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户数94.19万户,贷款余额5,413.15亿元,一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累计发放额501.26亿元,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推进金融创新和科技赋能,实现制造业企业服务模式突破。一是扩展制造业核心企业白名单范围,支持其下游经销商融资,并将其上游供应商融资推广至更多政策鼓励的细分行业与产业集群;二是围绕实体经济上下游供应链,进行标准化产品和重点场景的模型开发及迭代,提升审批及放款的效率。2024年3月末,本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6%,高于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增幅8.4个百分点。
(2)积极践行绿色金融
本行坚定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认真践行国家碳中和战略,深入布局绿色金融产业化发展。在夯实绿色信贷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绿色产业龙头客户授信规模,深入服务客户的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圈,优化政策和资源支持,升级产品服务模式,构建具有本行特色的绿色金融战略客户经营新模式。2024年3月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1,484.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3%。
一是加强对重点行业及其所属产业链绿色发展趋势的研究,完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风险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行业和企业倾斜,并认真落实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精准支持绿色贷款投放。
二是聚焦绿色低碳行业核心产业链上的战略客户,持续创新绿色金融服务,落地本行首笔绿色跨境银团贷款,作为牵头行发放4.84亿美元可持续发展关联(“ESG”)境外银团贷款,助力客户实现绿色发展。
三是深化“低碳家园”与业务的融合深度,绑定平安银行信用卡权益“优惠购”平台,上线用卡及绿色出行保障等权益,为C端客户低碳生活保驾护航;同时,持续完善企业员工碳账户建设,扩充绿色场景覆盖,引导客户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型。
(3)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持续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金融帮扶工作。
2024年一季度,本行投放乡村振兴支持资金21.59亿元,累计投放1,085.22亿元;乡村振兴借记卡发卡14,727张,累计发卡208,033张。
金融服务方面,本行创新开发多种金融产品,拓宽乡村振兴资金渠道,支持乡村经济发展。一是于2024年2月发行本行首笔“三农”专项金融债券50亿元,积极利用市场化低成本资金,专项用于发放涉农贷款,开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通道;二是本行于2024年3月投资广东省政府专项债券,以金融力量支持广东省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和“百千万工程”;三是为江西九江某城乡集团收购渔业公司股权项目提供贷款,助力当地渔业发展。
驻村帮扶方面,本行持续选派驻村干部赴云南昭通、海南儋州、陕西宝鸡、湖北黄冈、河北保定等地帮扶点开展工作,助力当地党建共建、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金融素养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公益文旅方面,本行组织“美丽乡村平安启橙”私行客户文旅团,赴贵州雷山、广东潮州等地参加茶园采摘、民俗体验等文旅活动,助力当地乡村特色旅游事业发展。
(4)做实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以下简称“消保”)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进消保工作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宣传方面,本行积极开展“3·15”金融消保教育宣传,2024年3月,“平安银行大篷车消保乡村万里行”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入选《消费日报》中国银行保险业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优秀案例。在金融反诈方面,本行开展防诈宣传活动,提示客户高发电信诈骗手法,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在纠纷化解方面,本行积极开拓多元纠纷化解渠道,合作建立调解站,大力推广线上调解,数家分行获得“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科技赋能方面,本行运用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消保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持续提升消保工作效能。
7.平安理财基本情况
本行的全资子公司平安理财于2020年8月正式开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0亿元,主要业务为发行公募与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2024年一季度,平安理财紧抓市场机遇,深化渠道经营,一方面深耕本行渠道,另一方面强化代销合作,2024年3月末,平安理财已与超40家同业银行合作、代销余额超3,800亿元。同时,通过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丰富产品品类、强化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金融科技应用等举措,推进理财业务稳健发展。2024年3月末,平安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10,100.50亿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