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为高速公路、港口航运、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行业用户提供集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运行维护为一体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开展军工电子信息业务。

  • 产品类型:

    系统集成、技术服务、技术转让、产品销售

  • 产品名称:

    系统集成 、 技术服务 、 技术转让 、 产品销售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交通设施维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维修;仪器仪表销售;电子产品销售;办公用品销售;家用电器销售;货物进出口;国际货物运输代理;航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商务代理代办服务;民用航空材料销售;航空运输货物打包服务;运输设备租赁服务(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8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056.33万 4.99%
第二名
3774.05万 3.72%
第三名
2508.38万 2.48%
第四名
2461.93万 2.43%
第五名
2266.41万 2.2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461.3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0.0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59.45万 2.79%
第二名
1536.98万 2.08%
第三名
1487.96万 2.01%
第四名
1221.73万 1.65%
第五名
1155.18万 1.5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9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1亿 10.28%
第二名
4993.68万 5.08%
第三名
4529.35万 4.61%
第四名
3993.56万 4.06%
第五名
3818.12万 3.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496.6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9.2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61.37万 2.30%
第二名
1633.36万 2.02%
第三名
1407.71万 1.74%
第四名
1306.16万 1.62%
第五名
1288.08万 1.5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0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52亿 15.11%
第二名
4398.11万 4.37%
第三名
4032.24万 4.00%
第四名
3845.57万 3.82%
第五名
2742.88万 2.7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612.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0.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62.91万 2.26%
第二名
1997.58万 2.19%
第三名
1912.16万 2.10%
第四名
1834.08万 2.01%
第五名
1805.55万 1.9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1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五名
  • 第四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9亿 8.85%
第二名
6441.92万 4.09%
第三名
6222.20万 3.95%
第五名
4951.86万 3.14%
第四名
4846.41万 3.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0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911.67万 4.43%
第二名
2289.26万 3.49%
第三名
2028.48万 3.09%
第四名
1714.84万 2.61%
第五名
1600.10万 2.4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1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3亿 15.93%
第二名
7970.86万 5.46%
第三名
5724.75万 3.92%
第四名
5406.16万 3.70%
第五名
4610.13万 3.1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2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2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112.68万 5.76%
第二名
3300.81万 4.62%
第三名
1760.80万 2.46%
第四名
1671.96万 2.34%
第五名
1508.87万 2.1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新基建政策、十四五规划不断助推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聚焦大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致力于构建大交通智慧生态系统。随着大交通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助推大交通行业迎来持续高景气发展。  (一)“二十大”强调打造数字中国,“十四五”数字化加速交通强国建设  2022年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数字中国和交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新基建政策、十四五规划不断助推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企业发展,聚焦大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致力于构建大交通智慧生态系统。随着大交通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助推大交通行业迎来持续高景气发展。
  (一)“二十大”强调打造数字中国,“十四五”数字化加速交通强国建设
  2022年底,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数字中国和交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这为推动数字交通向新一代人工智能与互联网融合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数字交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数字经济、数字交通、大数据有关的政策文件,特别是《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十三五"之前历届五年规划都是以“运输信息化”为纲,“十四五”改成了数字交通发展规划,充分说明交通运输部对交通发展数字化的重视。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该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该规划奠定了未来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引领作用未来重点数字产业发展方向,将对全社会、全产业数字化转型起到支撑作用。
  2023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支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基于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海量地址资源和高质量网络传输等能力,研究推进智慧公路车路协同网络建设,打造精准定位、高效安全的智慧交通数据网络。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思路目标和行动任务,提出到2027年,党的二十大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国家行业政策的指导下,公司将主动拥抱数字时代,追赶数字中国、数字交通发展的步伐,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蓬勃发展为契机,以公路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公路高质量建设。同时,公司成立智慧研究院,将加速推动产品研发与科技创新,致力打造全新的产品解决方案,牢牢巩固在高速公路信息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科技引领智慧水运新发展,数字转型助力智慧港口新升级
  近年来,全国各大港口都在大力推动智慧港口建设,数字化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港口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加快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而港口作为水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其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国家出台多项智慧港口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智慧港口建设。
  202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慧交通等重要指示精神,以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为主线,以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为导向,以智慧化生产运营管理服务为重点,推动水运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该意见指出,推进港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港口智能感知设备部署应用,增强港口基础设施、港区环境、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能力。加快推动上海港、天津港、青岛港、宁波舟山港等具备条件的国际枢纽海港和南京港、武汉港、重庆港等具备条件的内河主要港口重要港区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推动新建集装箱、散货、客运等码头同步实现基础设施自动化监测。
  随着全球数字转型脚步加快,物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在成为航运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2023年3月,为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其中包含重点推进改造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类项目,包括传统码头升级改造为自动化码头等新型基础设施改造项目。2022年,《长航系统“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数字赋能航运发展”的重点任务,重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数字航道、北斗系统应用,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智能航运发展。
  随着国内贸易的发展,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多式联运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港口、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市场需求。同时,全国港口科技和信息公司林立,竞争激烈,国内港口信息化建设趋于饱和等,公司智慧港航业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将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拓展港航业务海外市场。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智慧港口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业务及研发优势,不断深化与港口集团及科技头部企业等合作关系,致力于打造智慧港航领域生态系统。
  (三)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落地,智慧环保红海时代到来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的重要时期,为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现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对于生态环境行业,国家持续投入,尤其是在环境监测和服务行业,政府制定的多个实施规划落地实施。
  2023年起,开始施行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要求科学筛查评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精准识别需要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依法实施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推动形成贯穿全过程、涵盖各类别、采取多举措的治理体系。
  2023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5年,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要求开展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情况评估。2025年起,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和噪声污染防治报告。
  2023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态恢复等方面取得突破,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格局基本形成。
  2023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既强调以PM2.5为主线,聚焦解决PM2.5污染反弹和重污染仍时有发生的问题,又统筹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发挥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的效能。
  在国家行业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公司控股子公司华通力盛贴合“十四五”规划,推出“生态环境智慧管控”、“生态环境智慧信息平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大数据综合分析”、“生态环境预报预警”“环境噪声在线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等业务,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指导,为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优质的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为环境质量达标和改善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目前,多数中西部省份出现基础在线监测设施(如空气站、水站等)规模性新增或加密,东部省份面临原有监测设施的更新或升级。华通力盛正积极拓展全国各地新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产品、经营模式及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3,194,717.7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2%;利润总额-72,043,127.5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409,974.4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96%。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推进新型信息技术与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业务的智能融合,积极探索产业协同共生发生,奋力打造大交通产业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大交通数字产业运营服务专家”。
  高速公路信息化领域,围绕高速公路信息化全生命周期,根据客户及交通管理的实际需求,向客户提供从咨询规划到集软硬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等全套智慧高速信息化解决方案,业务范围覆盖收费结算、智慧营运、机电运维、出行服务等多个版块。报告期内,公司陆续中标多个优质项目,包括安徽芜合高速公路宣城至芜湖段改扩建段机电工程项目、深州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总承包项目、浙江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改建工程第二标段机电工程项目,上述项目合同总额近3亿元,在当前市场大环境下,此类项目的成功获取,为公司稳固市场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公司加速打造产业圈,于2023年5月在安徽合肥及黄山成功举办了“皖通科技行业交流会”,会议邀请了与皖通科技合作较多的全国公路机电圈同行企业近30家,通过参与行业交流会并进行深度对话,有效地拓展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生态圈影响力,这不仅为公司的市场战略布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公司的市场开拓策略的实施。特别是安徽芜合高速公路宣城至芜湖段的改扩建项目,该项目是公司与行业内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的杰出案例,充分展现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领导力。目前,公司智慧高速网络布局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且北方市场逐步打开,推进全国业务纵深发展。
  港口航运信息化领域,公司持续聚焦智慧港口、智慧物流领域,将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到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打造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持续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市场开拓、管理改革、业绩提升。在全国经济形势下行的环境下,公司始终采取积极态度应对。技术研发方面,子公司华东电子自主开展CiTOS8.0、ATEC4.0、数字孪生仿真、港内车辆导航等研发工作,提升华东产品力,满足未来行业发展需求。其中:CiTOS8.0系统在CiTOS7.0系统上更新升级,旨在满足智能化、国产化、接口化、安全化的需求;ATEC4.0实现了集装箱TOS与ECS系统之间标准接口的自动化作业调度;数字孪生仿真,实现码头生产的模拟和仿真,满足码头管理者对码头作业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管理要求;港内车辆导航技术,综合运用GPS、GIS等技术及最短路径等算法,实现了港外车辆港内路网规划、车辆指引、语音提示及预警管理等港内导航技术应用。市场拓展方面,报告期内,华东电子凭借各大区优势,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以主动拓展为主,联合拓展为辅,成功落单上海城投环境、云南腾俊物流、秘鲁中远海、江苏盐城智慧港口、宜昌港铁水联运码头、唐山港智能化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组织专项会议,同华为、中港湾、中交信科、中交设计院、山东高速等2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研讨,分享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与建设经验,探寻商业合作模式与协作机制,达成联合出海共识;出席走进港湾、走进盛世、走进非洲、走进中东、智慧港口大会等大型会议,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智慧城市领域,公司以智慧交通业务丰富的交通大数据及雄厚的交通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形成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持续拓展创新型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版图,提供覆盖平安城市、智慧司法、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的智慧城市一体化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中标多个智慧交通项目,其中G312合六路智能交通工程、新合肥西站配套市政道路智能交通工程等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推进了合肥建设发展;河北邢台市智慧广电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公司在数字乡村业务领域的首个项目,对于公司依托现有技术与能力,丰富智慧城市客户群体,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落地的项目将加速形成示范效应,撬动区域市场,拓展业务版图。
  公司于报告期内收购华通力盛70%股权,进军智慧环保业务领域。华通力盛涵盖生态环境整体解决方案,生态环境数据监测系统建设及运营(含空气监测,水质监测,声环境监测等方面),数据综合分析、预报预警,生态环境智慧管控,大气颗粒物组分及臭氧、光化学走航监测,新污染物监测、碳监测解决方案等多个版块。华通力盛拥有国家生态环境服务等多项行业资质及技术发明专利,能够为生态环境部门提供优质的项目综合解决方案,为环境质量达标和改善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报告期内,华通力盛智慧环保业务已覆盖山东、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浙江、青海、河南、四川、重庆、广东、海南、安徽等10余个省份。同时,公司重视科研创新,已申报气溶胶激光雷达、在线噪声、VOCs红外相机、机器人等8项发明专利,其中气溶胶激光雷达、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已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适用性检测认证。华通力盛陆续通过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认证、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认证,并审核通过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工作硕果累累,为公司紧跟时代步伐,探寻新方向,促进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二)减值情况
  考虑合并范围内所有公司的资产计提和转回的影响后,公司2023年年度累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含信用减值准备)65,377,543.49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科研实力与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以数字高速信息化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从创立之初就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具有较高的自主研发能力,经过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技术优势明显。公司拥有较为齐全、级别较高的行业资质及专业认定,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CMMI5(软件成熟度模型最高级别)”、“CS4(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路交通工程专业一级”、“省安防一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二级”、“电子与智能化专业一级”、“音视频智能系统集成工程资质壹级”、“长三角百家品牌软件企业”、“2023年安徽省软件企业”、“中国安防百强地区优质工程(集成)商”等多项行业证书,同时拥有两百余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
  公司始终以“科学为尚”为企业的第一价值观,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入挖掘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集聚研发资源,成立皖通智慧研究院,进一步探索数字技术与大交通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推进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升级、SaaS产品研发及交通行业数字孪生与模拟仿真平台研发等,为公司各业务版块提供研发及技术支持。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效率、优化配置、让各环节数据融通共享,进而推动行业数字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维度,构建大交通智慧生态系统。
  (二)品牌影响力优势
  公司从1999年开始专业从事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产品技术含量高、总体规划能力强、客户资源丰富,是国内拥有自主核心软件技术、通过资质认证最多、业务链最为完整的系统集成企业之一,在全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打产品“皖通高速公路综合信息系统”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行业内最早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应用到多条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建设当中。后续,公司开发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运行维护平台”均再次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成为公司开拓高速公路运行维护业务的核心产品。2018年,正值我国高速公路发展30周年之际,公司荣获“中国高速30周年领军企业”企业奖,在业内享负盛誉,形成了较为优质的品牌影响力。
  (三)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优势
  公司经历二十余年的业务发展,在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领域已拥有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针对业主不同维度的产品需求,公司能有效发挥在大交通领域全产业聚合协同优势,通过产业协同、资源整合,有效扩大业务覆盖范围、提升业务精度,通过加强产业协同赋能,激发产业聚合联动效应。
  公司将继续积极探索产业协同契机,以数字信息化赋能高速公路、以智慧升级赋能港口航运、以前沿科技赋能环保监测,携手拓宽业务领域,拓展业务版图,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客户资源优势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行业市场的不断开拓,公司已拥有一批长期稳定合作的优质客户资源。当前,公司主导安徽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市场,参与了多条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和省内联网结算系统的建设工作,与安徽省主要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照《安徽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到2025年,综合交通优势进一步巩固,交通强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长三角联通中西部、对接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开放枢纽。
  此外,公司已经与北京、天津、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湖北、陕西、吉林等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和运营管理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有成功的信息化建设案例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述丰富的客户资源将为公司业务稳定持续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发展战略
  2024年,公司将继续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践行交通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探索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业务的融合发展。同时公司将成立全国九大战区,蓄力走向全国,守正开源,以精耕现有优势业态为基础,积极开拓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不断探索公司第二生命曲线,助力公司全面转型升级。
  (二)2024年经营计划
  1、蓄力研发,科技实力新提升
  2024年,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皖通智慧研究院建设与发展,建立完整高效的研发体系,持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确保研发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领先优势。公司将继续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研发效率,加强对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大力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项目,在交通、港航、智慧城市、环保等产业领域持续探索新产品、新服务、新平台的研发与应用。优化公司业务组合,加速公司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推进业务中台与数据中台的建设,强化数据驱动业务能力构建,创新业务发展模式。
  同时,公司将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重点打造面向城市民生服务和城市管理的城市大数据资源共享技术支撑平台和规模化市场应用,为公司的业务升级和发展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撑能力,同时以期达到进一步稳固公司技术市场优势。
  2、守正开源,传统业务求稳健
  在对市场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内稳固现有业务资源,加强公司管理,集中公司项目资源,稳定现有业务优势,努力利用公司基础优势继续创造业绩,齐心协力实现业绩稳定。对外开拓新赛道,多元化拓展公司新业务,寻找公司第二生命曲线。守正、开源,不遗余力提升公司业绩,努力实现扭亏为盈。
  3、走向全国,战区布局求突破
  2024年,公司将奋力开拓业务版图,积极探索外延,实现产业扩张,开拓外部多元化市场。以“走出安徽、走向全国”为目标,以成立全国九大战区为抓手,致力于覆盖全国业务版图,实现公司的业务新突破。
  公司特设立京津冀、华东、华南、西南、川藏渝、西北、华中、华北、东北九大区域,加大营销力度,充分运用公司业务优势,打通各区域业务资源,真正实现全国化战略布局。
  4、人才建设,分配机制新升级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科学为尚”的文化基底,人才发展始终作为企业的第一发展力。2024年,公司将大力推进核心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升人才管理水平,以精英人才的项目建设经验带动新人,以公司优良的企业文化和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吸引高潜人才,不断为公司吸纳、培养“专业化、年轻化、市场化”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在行业内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公司将继续完善价值分配体系,打造全新的激励制度与激励政策,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确立“能力决定岗位,价值决定分配”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享受企业的发展红利,打造出强有力的作战队伍。
  5、产业协同,推进业务新融合
  报告期内,公司收购完成华通力盛70%股权,新增智慧环保业务。公司通过战略文化上引领、经营上协同拉动、管理能力上输出、核心技术上互补等多方措施实现对华通力盛的有效整合,从而发挥产业协同效应,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
  2024年,公司将继续充分发挥资源聚集优势和业务协同效应,加强内部在业务创新、渠道拓展、基础技术、客户资源等多方面的跨版块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促进组织资源高效利用;横纵向业务统筹管理,建立集团化协同运作的业务结构,强化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业务协同效应,促进产业融合与赋能,建立各版块间高效协作机制,使得各产业在协同中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三)企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全球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持续回落,生产景气度逐渐下滑,各国国内投资和跨境投资均持续承压。根据世界银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处于3%左右的低增长区间,同时全球面临政局动荡和地缘政治冲突仍将是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公司部分业务例如智慧港航业务更容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波动,以及上游客户的需求变化的影响,如果宏观经济出现衰退,将会对公司的业绩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公司将持续关注宏观经济动态,合理布局及调整相关业务,把握全球区域结构性机会,优化收入结构,增强平台创新能力,提升盈利水平。
  2、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专注于智慧交通、智慧港航、智慧城市、智慧环保等业务版块,下游客户主要是各地交通投资集团、港航企业集团、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政府环保部门等,该部分客户通常实行预算管理及集中采购制度,对信息化项目的购买遵守较为严格的预算管理和采购制度,大多在上个自然年度的年底或当年年初进行资金的预算、审批和采购计划的制定,下半年才开始具体的设备采购、项目验收等,由此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对此,公司将发挥全国战略布局业务拓展优势,不断加强客户多元化拓展力度,积极开拓潜在客户市场,力争获取更加丰富的客户群体;进一步优化研发体系,推动产品创新和升级,保持信息化产品的技术领先优势;同时,勇于进取,不断开拓,不断培育新型盈利模式和盈利渠道,打破现有市场资源舒适圈,为企业发展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努力降低季节性波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3、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智慧交通行业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顶层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公司的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呈正相关性。近年来,受益于国家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政策支持,行业近年发展迅猛,为业内企业创造了较好的上层环境,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政策红利的影响。但如果未来国家的相关支持政策弱化,将有可能导致公司部分业务发展受到影响,且公司的多数客户为政府及其附属机构等,其采购行为和采购规模与政策相关性较高,因此存在政府产业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订单波动风险。
  公司将严格按照行业法规和监管制度开展产品研发,及时了解掌握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信息,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能力,加强对政策的理解和预测,以减少相关政策的变动对公司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政策的有利条件,稳健企业发展。
  4、商业同质化与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企深度参与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对公司经营产生了巨大冲击,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导致毛利率下降。同时,伴随着港航行业发展红利,越来愈多的科技企业参与到市场中来,港口航运信息化服务也体现出同质化的发展趋势,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产品的客单价持续下降,毛利率进一步压缩。
  对此,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赋能优势,产业互补、产业协同、产业共生,打造更专业、更全面、更精细的定制化产品与服务,从战略高度提升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
  5、商誉减值风险
  公司收购华通力盛70%股权时成交价格较账面净资产增值较大,虽确认了较大额度的商誉,但也增强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合力。若华通力盛在未来经营中不能较好地实现收益,那么收购华通力盛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将致力于全面提升自身经营规划、管理架构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统筹能力,不断强化母子公司间资源共享、协同增效,不断提升公司统筹运营和治理的业务整合能力,加强子公司的规范建设并稳步提升其经营质量及经营业绩,将商誉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