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

  • 产品类型:

    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资金业务

  • 产品名称:

    公司贷款 、 国际业务及服务 、 公司存款 、 公司银行手续费及佣金类业务产品及服务 、 贷款 、 存款 、 银行卡及手续费及佣金类业务产品及服务 、 货币市场交易 、 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投资 、 债券承分销 、 票据转贴现 、 再贴现及代客资金

  • 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提供担保;提供保管箱业务;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办理委托贷款业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2-06-30
借记卡累计发卡量(张) 806.41万 782.76万 764.20万 741.19万 -
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张) 80.46万 - 69.09万 - -
手机银行客户数(户) 350.70万 324.71万 320.00万 273.67万 -
在管理财产品余额(元) - 443.88亿 423.81亿 457.31亿 -
吸收存款本金总额(元) - - - 3377.08亿 -
不良贷款率(%) - - - - 1.76
存款规模(元) - - - - 3244.64亿
拨备覆盖率(%) - - - - 154.82
贷款规模(元) - - - - 3164.82亿
资产规模(元) - - - - 5842.96亿
资本充足率(%) - - - - 13.44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过往经济环境及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的挑战,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保持较强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3.5%、5.8%和4.6%。一是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超九成行业和地区、超六成产品保持增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制造业高端化、智... 查看全部▼

  一、过往经济环境及行业情况
  2024年上半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的挑战,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保持较强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3.5%、5.8%和4.6%。一是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向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超九成行业和地区、超六成产品保持增长。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速。二是服务业持续恢复,新动能加快成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增势向好。三是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新型消费不断拓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其中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网络零售占比持续提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8%。四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调结构提质效持续发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9%,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五是消费领域价格温和回升,生产领域价格降幅收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6个百分点。六是出口表现较强韧性,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9%,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河南省攻坚克难、加压奋进,经济发展之“质”有效提升,转型之“效”显著增强,增长之“量”持续扩大,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同比增速分别为3.7%、7.5%和3.2%。一是规上工业较快增长,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高出全国1.8个百分点;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0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0.2%。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重大项目带动明显。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0.1%,拉动全省投资增长6.1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6%,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0%、23.0%、12.1%。四是新产业加速培育,动能潜力积聚壮大。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3%、7.7%,分别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1.8、1.7个百分点。
  2024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持续回升提供有力的保障。金融系统积极盘活存量,防止资金沉淀空转,金融总量数据短期“挤水分”效应持续释放。一是盘活存量贷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2024年上半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二是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大,信贷结构不断改善。2024年上半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6.5%;“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5.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6.9%。三是金融总量指标增速回落,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稳固。社融方面,2024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减少人民币3.45万亿元;2024年上半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1%。M2方面,2024年上半年末,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6.2%。
  2024年上半年,面临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和经营压力,银行业持续深化改革,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不动摇,银行业总体稳健运行。一是总资产保持增长。2024年上半年末,银行业本外币资产总额人民币433.1万亿元,同比增长6.6%。二是金融服务持续加强。2024年上半年末,银行业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人民币78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人民币3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三是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2024年上半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人民币3.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6%,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四是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2024年上半年末,银行业拨备覆盖率209.32%,较年初上升4.18个百分点;
  贷款拨备率3.2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五是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保持平稳。2024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150.7%,较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72.38%,较年初上升4.50个百分点。
  二、主要业务
  郑州银行是一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996年11月成立,2015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8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是全国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2022年4月,本行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主体银行。本行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和省市工作部署,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本行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公司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等。本行为公司银行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公司贷款(包括贸易融资)、国际业务及服务、公司存款和手续费及佣金类业务产品及服务。本行向零售银行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包括贷款、存款、银行卡及手续费及佣金类业务产品及服务。本行的资金业务在满足本行流动性需求的同时,寻求非贷款业务用途资金的回报最大化。本行的资金业务主要包括货币市场交易、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债券承分销、票据转贴现及再贴现及代客资金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战略目标清晰,业务特色鲜明。以“打造区域特色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持续推动业务特色化发展。秉持创新发展理念,稳步推进业务转型,主动思变、求变、谋变,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好践行服务实体经济使命。
  区域经济发展良好,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作为地方法人银行,本行根植郑州、深耕河南,始终坚持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融,携手共进。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众多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密集落地,战略地位和综合竞争优势日益突出。省会郑州占据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等众多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强劲。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为本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机遇、历史机遇。
  厚植科创金融优势,打造金融惠科“郑银样本”。作为河南省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的运营主体,本行深度融入河南科创高地建设,深耕科创金融领域,聚焦科创企业发展的前沿和重点,率先破题、精准发力。通过强化顶层布局、形成政银联动合力、丰富金融产品、构建创新生态等方式持续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以金融之举服务全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打造金融惠科“郑银样本”。
  合规审慎管理,实现稳健经营。本行树立“合规发展”底线思维,营造“合规经营,稳健发展”良好氛围,持续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制度梳理和合规审查,坚持对经营管理活动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实施检查,全面筑牢内控合规工作基础;深入推进员工行为管理,逐级落实案件防控责任,树立主动合规导向;重视员工合规理念和合规技能教育,牢筑合规发展基石,促进各项业务稳步健康发展;持续强化风险三道防线建设,加大违规问责力度,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努力建强干部队伍,优化人才引领支撑。本行紧盯业务与管理急缺岗位,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建立柔性引才引智机制;通过多种形式,选拔政治素质过硬、贡献突出的优秀干部;全面推进干部队伍改革,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用人导向;完善业务培训体系,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团队,坚持用专业服务客户。
  重塑企业文化,坚守企业愿景。专业专注,强化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的理念,全面提升全员专业能力;精益求精,端正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态度,引导全行发扬“工匠精神”;打造铁军,树立铁的信念、铁的担当、铁的纪律,做到政治过硬、意志坚定、本领高强。
  四、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信用风险报告期内,本行根据内外部形势,积极主动应对监管和市场环境变化,主动树立“审慎、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丰富和优化风险管理工具,稳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和有效性不断加强。本行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和风险管理情况如下: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本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贷款组合、投资组合、担保及其他各类表内及表外信用风险敞口。本行建立了覆盖整个信贷业务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架构,制定政策及程序,准确识别、评估、计量、监测、缓释及控制信用风险。报告期内,本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持续加强统一授信管理。综合考量授信申请人整体情况,拟定合理授信额度,严格单一客户与集团客户授信审查审批,避免多头授信,做好贷前风险防控。二是强化授信政策风险引领。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导向确定风险管控思路,明确授信基本原则、资产结构调整方向、重点领域管控要求,有效指导业务开展。三是持续完善风险预警体系。以预警为贷后作业的核心,扩大风险监测范围,建立风险数据库,从客户的财务、经营管理、担保、外部信息等多维度开展借款人还款能力和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四是全面加强贷后管理。通过搭建规范的贷后管理流程以及科学的贷后管理措施持续监测和降低客户信用风险,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信贷资金回收效率,促进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4.96%,符合不高于10%的监管要求;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7.07%,符合不高于15%的监管要求;前十大客户贷款集中度36.54%;单一关联方客户授信集中度3.82%,符合不高于10%的监管要求;全部关联方客户授信集中度14.97%,符合不高于50%的监管要求。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所产生资产负债表内及表外亏损的风险。本行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涵盖识别、衡量、监控市场风险的整个过程。报告期内,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优化限额指标体系,调整限额逻辑、细化管理层级,增设特定业务品种、单笔交易等三级限额管理指标及管理流程,进一步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等层级的风险水平管控目标。二是完善压力测试体系,对穿透后资产、衍生品业务等制定测试方案,明确测试情景,评估极端情况损失。三是推进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启动市场风险管理平台升级改造,明确限额、压力测试、授权、理财指标等改造需求,提升市场风险数字化风控水平。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存在问题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本行致力于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压实各方治理责任,细化管理程序和工具,不断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操作风险新标准法计量体系,明确新标准法业务指标的科目映射关系与取数规则,做好操作风险资本计量和管理;二是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规范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标准、填报要求和处理流程,制定基于新标准法的操作风险压力测试方案,推动操作风险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三是持续开展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对本行产品及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操作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分析风险因素与损失类型,评估固有风险及控制措施有效性,提前防范风险;四是深化支撑加强法律赋能,持续开展全行制式合同梳理修订工作,聚焦合同文件审查、法律问题咨询以及法律风险培训等基础性服务,助力全行合规稳健经营。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拥有充足资金头寸,以及时满足偿付义务及业务清算资金的需求。本行密切关注流动性变化,实时监控资金余缺,合理摆布资金期限结构,并逐步优化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强化流动性风险监控,确保流动性安全可控。报告期内,本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加强日间流动性管理。密切关注宏观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资金来源和运用监测,合理规划融资期限结构,满足日间支付结算的头寸需求。二是优化资产负债配置。加强资产负债计划和流动性风险的平衡管理,注重资产负债结构和久期管理,保持安全合理的期限错配水平。三是加强流动性风险限额管理。健全流动性限额管理体系,强化风险限额监测预警,及时结合资产负债计划调整风险指标,确保流动性限额指标在安全区间运行。四是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评估流动性风险水平,并加强压力测试结果在资产负债计划中的应用,同时考虑压力测试结果开展流动性应急演练,评估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和应急处置等流程,完善应急管理,提升应对风险能力。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流动性比例74.83%,符合不低于25%的监管要求;流动性覆盖率207.98%,符合不低于100%的监管要求;净稳定资金比例114.63%,符合不低于100%的监管要求。从整体上看,本行主要流动性监管指标均能满足监管要求,流动性风险可控。
  5、信息科技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风险及其他风险。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推进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升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监测质效,科学组织信息系统应急演练,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稳步提高,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强化信息科技管理能力。报告期内,本行修订并发布多项信息科技制度体系文件,稳步开展安全防护及安全评估工作,加强巡检监控管理,保障本行信息系统运行安全稳定高效。二是抓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举措。报告期内,本行落实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各项举措,积极筹划并开展信息科技专项领域风险评估,并对评估发现问题定期督促整改,推动监管部门印发的风险提示、风险通报的排查,切实履行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各项职能。三是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精细化水平。推动业务连续性管理和演练推进的高层决策机制,根据IT服务连续性计划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同城灾备及异地灾备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实战演练提升本行IT服务连续性管理能力。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本行经营管理行为、从业人员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本行形成负面评价,损害本行品牌价值,不利于本行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本行声誉风险管理遵循前瞻性、匹配性、全覆盖、有效性原则,建立评估、监测、识别、分级应对、报告、考核、总结评价等全流程管理机制,推进联防联控等常态化、长效化。
  报告期内,本行认真贯彻落实监管要求,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优化风险评估、预案及舆情监测、处置机制,提升管理水平;重视对外沟通,积极进行品牌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7、反洗钱管理
  本行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及其他相关适用法律法规,深化落实“风险为本”的工作方法,认真履行各项反洗钱社会责任及法定义务,切实提升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以下统称“洗钱风险”)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本行反洗钱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一是建立健全洗钱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新增、修订两项制度,贯彻落实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二是开展洗钱风险评估工作。启动机构洗钱风险自评估、持续做好新产品洗钱风险评估及客户洗钱风险评估,识别、分析固有风险,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防范洗钱风险。三是强化反洗钱系统建设。调优可疑交易监测模型效能、升级客户洗钱风险分类功能、完善黑名单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监控及预警活动,不断提高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能力。四是开展反洗钱检查督导、数据排查,及时发现、改进工作薄弱环节及风险隐患,提升反洗钱工作质效。五是组织反洗钱专题培训、编制《反洗钱工作专刊》,全面提高员工的反洗钱履职能力,促进洗钱风险管理文化传导。六是持续开展反洗钱宣传工作,普及反洗钱、反恐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反洗钱意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