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创新及产业链延伸业务。

  • 产品类型:

    居住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商业综合体设计、造价咨询、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代建管理及其他

  • 产品名称:

    居住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商业综合体设计 、 造价咨询 、 工程总承包 、 全过程咨询 、 代建管理及其他

  • 经营范围:

    工程设计及咨询;工程监理;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及所需设备材料的采购和销售;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经营进出口业务。(以上内容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禁止的项目除外,限制的项目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06-30 2022-12-31
工程总承包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营业收入(元) 2529.33万 - -
工程总承包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72.57 - -
建筑设计业务营业收入(元) 4.37亿 - -
建筑设计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9.99 - -
装配式建筑营业收入(元) 2.50亿 - -
装配式建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68 - -
造价咨询业务营业收入(元) 5230.86万 - -
造价咨询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 -18.00 - -
订单金额:新签订单:造价咨询业务(元) - 1.05亿 2.13亿
订单金额:新签订单:建筑设计业务(元) - 9.39亿 15.16亿
订单金额:新签订单:装配式设计业务:装配式设计(元) - 5.98亿 6.15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6.4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93亿 12.82%
第二名
1.21亿 8.01%
第三名
1.21亿 8.01%
第四名
6956.11万 4.62%
第五名
4566.06万 3.0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6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228.72万 20.65%
第二名
2820.63万 9.35%
第三名
786.74万 2.61%
第四名
674.68万 2.24%
第五名
544.97万 1.8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7.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89亿 10.34%
第二名
1.70亿 9.32%
第三名
1.36亿 7.47%
第四名
1.05亿 5.77%
第五名
8300.80万 4.5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8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0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5亿 19.64%
第二名
1.32亿 17.96%
第三名
8965.82万 12.18%
第四名
872.41万 1.18%
第五名
786.74万 1.0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0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7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32亿 32.40%
第二名
1.60亿 5.55%
第三名
1.51亿 5.24%
第四名
9274.10万 3.22%
第五名
6477.22万 2.2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1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4.5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00亿 66.97%
第二名
1.78亿 14.90%
第三名
1744.58万 1.46%
第四名
721.18万 0.60%
第五名
686.83万 0.5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9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92亿 20.69%
第二名
1.78亿 9.38%
第三名
8434.67万 4.45%
第四名
7295.18万 3.85%
第五名
6773.28万 3.5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1.6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87亿 54.00%
第二名
7334.35万 13.78%
第三名
787.61万 1.48%
第四名
786.74万 1.48%
第五名
510.18万 0.9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0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5亿 12.14%
第二名
1.12亿 9.34%
第三名
8612.05万 7.21%
第四名
6106.66万 5.11%
第五名
5029.25万 4.2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1.4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486.11万 28.38%
第二名
1366.37万 5.18%
第三名
786.74万 2.98%
第四名
702.82万 2.66%
第五名
592.23万 2.25%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建筑设计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以来,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但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符合预期发展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国务院颁布《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提高城镇化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发展情况
  建筑设计行业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以来,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但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稳定增长,符合预期发展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国务院颁布《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充分释放新型城镇化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快速发展,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有效改善了传统建筑行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限,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以BIM为基础的数字化转型,系统性的解决了设计、造价、施工、运维等核心环节“碎片化”与“系统性”的矛盾,行业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逐步健全。人工智能的新理论和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应用场景日新月异,为整个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智能建造。云计算、元宇宙、AIGC等新兴技术逐步渗透建筑产业链,改变建筑设计的生产方式、应用场景、管理模式以及交付方式,更快的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设计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将加快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报告期内从事的主要业务
  华阳国际是一家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的设计科技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创新及产业链延伸业务,拥有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风景园林工程乙级资质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筑设计行业首家“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首批“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单位”,深圳市BIM工程实验室设立在公司。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公司业务范围已覆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咨询、建筑科技、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PC构件生产等产业链延伸业务;区域布局从深圳拓展至广州、湖南、上海、海南、湖北、香港等多个重点区域,形成以华南为中心,辐射华中、华东、西南、华北等地区的市场格局。
  公司主要业务类型如下:
  1、建筑设计与咨询
  建筑设计是指运用工程技术理论及技术经济方法,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在满足整体定位及经济技术指标的要求下,对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等进行综合性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并提供作为建设依据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专业服务。建筑设计兼具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属性,需要综合应用建筑史学、建筑美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技能。
  建筑设计与咨询是公司的核心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取得了较为领先的行业竞争地位,位列民营建筑设计企业第一梯队。公司设计业务主要分为规划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四个阶段。产品类型覆盖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办公及产业园、TOD、商业综合体及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
  2、建筑科技创新
  (1)BIM与数字化技术
  BIM技术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对建筑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可视化表达。BIM的应用和普及将极大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信息集成化程度,促进建筑工程行业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改善产业协作模式,提高协作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筑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实现产业互联互通。
  公司2008年启动BIM专项研究,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依托多业态、多专业、全流程设计应用场景的丰富积累,积极参与应用软件研发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入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深圳市BIM工程实验室设立在公司,公司建筑数字化工业化研究院被深圳市科创委认定为重点企业研究院。公司持续研发华阳速建平台,推进BIM正向设计,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服务;致力于构建IBIM平台,以设计为起点,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打通产业数据链,实现各个环节数据无缝集成和迭代,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平台和生态系统;积极参与国产BIM软件研发,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成熟的基础软件和生态环境。公司基于BIM技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迭代,扩大AI设计的应用场景,加快AI技术与设计全流程融合。
  (2)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所需要的墙体、叠合板等预制构件在工厂按标准生产后,运输至现场进行施工装配,实现了建筑过程从“建造”到“工业化”的转变。装配式建筑对设计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容错空间小、技术策划前置、管理统筹前移等特征。前端设计会对项目的成本、工期、质量等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设计企业掌控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和设计思维,实现“保质量、降成本、缩工期、减污染”的目标。
  公司是最早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的企业之一,从2004年启动至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荣誉。公司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以及“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被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认定为“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基地”,2022年公司成为“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先进会员单位”,是深圳建筑产业化协会的会长单位。公司掌握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技术,可以为不同的建筑产品提供涵盖装配式建筑设计策划、前期规划、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构件图深化、生产安装指导等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十全十美”系列产品在人才房、保障房领域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
  3、建筑产业链延伸业务
  工程造价咨询是指对建设项目造价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概算、预算、结算等。
  全过程工程咨询及代建项目管理是为建设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协助建设方进行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建设方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意见。
  工程总承包(EPC)是指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三)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设计和研发为龙头,以装配式建筑和BIM为核心技术,打造领先的设计科技企业”的战略方向,积极迎接挑战,努力开拓市场,优化业务结构,加强动态评估和开源节流,推动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959.54万元,同比下降26.29%;实现净利润5,825.07万元,同比下降18.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23.24万元,同比下降15.50%。公司建筑设计业务实现收入43,666.7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99%,其中装配式建筑实现设计收入24,986.2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造价咨询业务实现收入5,230.86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00%。工程总承包及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实现收入2,529.33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2.57%。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共2,758名,较上年末下降15.94%,公司搭建了覆盖设计、造价、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等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其中196名员工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241名员工具备一级注册资格证书,34名员工被评选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管理卓越人物奖”、“建国70周年暨第一届中国设计建筑行业管理卓越人物”、“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先进个人”、“广东省杰出工程勘察设计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创卓越人才”、“深圳市十佳青年建筑师”、“深圳市十佳青年工程师”、“深圳市杰出建筑师”、“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佳青年建筑师”或“深圳市杰出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师”。同时,公司有入库专家68名(其中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入库专家15名),45名员工获得市级以上个人荣誉称号、68人获评各领域专家称号。
  公司坚定推进“设计+科技”战略,积极跟踪和探索建筑行业理论前沿和科技实践,推动建筑科技的研发和创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装配式建筑、BIM、AI设计、绿色建筑、结构超限、自动成图、节能减排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社会保障房、轨道上盖物业、教育、医疗、TOD、工业上楼、地下空间等建筑产品的研究。《建筑减隔震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标准》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减震(振)工程创新实践与实测案例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建筑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的轨道交通上盖项目结构优化创新实践》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累计获得164项专利(包括46项发明专利、10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2项外观设计专利)、148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战略加强方案创作能力,加大境内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建立香港、深圳、上海方案创作中心。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际级奖项8项。深圳SIC深湾睿云中心荣获2023GPDPAWARD法国双面神奖商业建筑类别-创新奖、2023ThePropertyGuruAsiaPropertyAwards亚洲不动产奖年度综合体建筑设计类别-优秀奖;佛山城发中心荣获2024年缪斯设计奖金奖;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改扩建荣获2023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银奖;安居澜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人才保障性住房)、中海荔府荣获2023IRA国际住宅建筑大奖winners大奖。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BIM与数字化技术优势
  公司2008年启动BIM专项研究,依托多业态、多专业、全流程设计应用场景的丰富积累,积极参与应用软件研发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2015年成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工程实验室(简称“BIM工程实验室”)。2021年公司加入数字化工业软件联盟并担任常务理事单位。2022年,公司与中望软件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国产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研发。公司建筑数字化工业化研究院被深圳市科创委认定为重点企业研究院。公司参与了国家、市级等17项标准的制定以及10项专项课题研究,已获得BIM相关专利32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39项软件著作权。
  公司持续升级和优化BIM正向设计平台—华阳速建,已逐步构建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装配式、室内等全专业的BIM正向设计能力,将管控颗粒度提升至参数级。公司自主研发的建筑全产业链在线管理平台—CAPOLiBIM,目前已更新发布至V6.04版,平台以工程项目为中心整合多源数据,通过云端项目管理及多方在线协同的方式实现数据流转,为全产业链生态融合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作为同批次唯一建筑行业软件入选2023深圳软件行业推荐标杆案例。公司基于数字化转型,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进程和迭代,扩大AI设计的应用场景,加快AI技术与设计全流程融合。此外,公司依托丰富的行业应用场景及应用软件研发经验,结合中望软件在工业软件研发领域的优势,联手打造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软件,从底层几何建模引擎到应用层功能开发,以彻底解决国产软件自主可控及软件性能瓶颈,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成熟的基础软件和生态环境。
  2、装配式建筑优势
  公司自2004年起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至今已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公司是全国首家被住建部认定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设计企业、全国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及“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企业”,被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认定为“深圳市住宅产业化基地”。2022年,公司荣获“广东省建筑工程绿色与装配式发展协会先进会员单位”,是深圳建筑产业化协会的会长单位。公司参与了国家、省市级标准制定和标准设计图集编制70余项,专项研发课题50余项,已获得相关专利62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6项)、15项软件著作权。公司主导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研究》课题荣膺2015年度“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掌握了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技术,可提供涵盖装配式建筑设计策划、前期规划、建筑方案、施工图设计、构件图深化、生产安装指导及BIM技术应用等全流程技术服务,用一体化的产品思维为业主提供装配式建筑的定制服务。公司在保障房、人才房领域有近20年的项目实践及产品研发经验。公司自主研发“十全十美”系列产品,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实现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在人才房、保障房领域建立了核心竞争优势。
  3、方案创作和设计平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方案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灵魂,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方案创造中心。公司持续引进及培养境内外高端方案人才,组建优秀的核心设计师团队。2020年,全资子公司CANDesignLimited成立,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落地的第一站、方案创作的新支点。目前,香港、深圳、上海三大创作中心持续发力,保证可持续的原创力,引领设计迭代。公司主张探索有态度、有品位的原创建筑,持续召开方案创作大会、创作月弹、创作分享会等,聚焦时代热点与进程,激发全新的创作生态和思潮。截至目前,公司获得国际级奖项116项、国家级奖95项、省部级奖202项、市级奖320项,荣获“中国十大民营工程设计企业”、“2023年深圳500强企业”。
  同时,公司坚持平台化管理、专业化分工。为了实现平台化管理、资源统筹配置、突破管理半径,公司构建了一系列符合建筑设计业务特征的平台,搭建了3690方案设计、协同设计、模块化设计、项目质量管控、在线校审等设计平台;持续完善和升级SAP系统、产值系统、工时系统、项目预算、任务管理、知识中心、EHR系统、CIP等管理平台。公司将继续围绕BIM正向设计、协同设计、项目管理三大方向持续推进平台建设,持续构建“大中台、小前台”的设计模式,实现以平台为基础、以项目为主维度的生产和管理体系,打造覆盖建筑全产业链的数据平台,实现提质增效。
  4、总部区位及客户优势
  公司成立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战略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城镇化建设都处于领先水平。
  公司深耕华南区域市场多年,形成了以华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北等地区的业务布局,设立了广州、湖南、上海、海南、湖北、香港等多个区域公司。公司与一批优质的核心客户建立了长期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铁置业、人才安居集团等政府单位;华润、招商、万科、保利、华发、中海等品牌开发商,以及大疆、OPPO等知名企业。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报告期内,公司认为并无重大不明朗事件或情况会严重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经过认真评估,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如下:
  1、宏观环境及行业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历着发展模式转换、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此外,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趋于稳定,但若政策刺激效果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长期经营部署,减少土地投资,推迟项目开发,延长付款周期,对公司现有业务的推进、未来市场的开拓以及资金的及时回收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积极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发展态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投资节奏;积极开拓业务范围,均衡业务结构,聚焦高质量客户,提高抗风险能力。
  2、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具有碎片化、区域性的特征,建筑设计企业尤其是民营设计企业资金实力和资本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以及对资本规模要求较高的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等业务的推广应用,催生了一批大型、平台化的建筑设计企业;部分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施工企业也开始向上游设计环节拓展。上述企业在资本实力、技术水平、项目储备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建筑设计行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为此,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依托设计与研发优势赋能及项目全过程管控能力提升,积极向产业链延伸和拓展,促进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结合,实现设计价值最大化。
  3、行业创新和技术研发的风险
  建筑行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体现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绿色建筑、BIPV、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促进了行业升级和变革,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和商业机遇,培育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加剧行业市场分化,改变原有竞争格局。为此,公司将抓住产业升级机遇,有效应对并适应行业创新或技术革新,加强研发投入,确保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若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未能满足市场需求、研发成果未达预期甚至研发失败,不仅会增加公司研发成本,同时会影响公司产品竞争力,并错失市场发展机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紧跟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建立科学的研发立项评估体系,加强研发过程管理,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快速迭代,加速商业化进程。
  4、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近几年,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个别房地产开发商出现了债务违约的情况。若公司的主要客户受到房地产行业周期或自身经营管理等因素影响,无法如期支付进度款,则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此外,公司对部分无法如期支付进度款的客户提起诉讼,但胜诉后仍面临客户无法按时执行的情况,导致公司收款周期延长。为此,公司制定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对客户进行信用分级,定期动态评估,催收责任到人,以缩短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适时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以有效防范坏账风险。
  5、税收优惠政策风险
  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认定起连续三年内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若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或公司不再满足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公司的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为此,公司将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等方式积极申报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对公司经营业绩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6、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公司募投项目可行性分析系基于当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公司技术基础及发展规划等因素所作出的,预期能够实现良好的效益。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宏观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相关产业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项目建成周期延长或投产不达预期,无法实现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为此,公司将按计划推进募投项目实施,根据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情况及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结合整体战略发展布局,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募投项目顺利实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