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及配套软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 产品类型:

    传感器、测控仪器、分析与控制软件平台

  • 产品名称: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 、 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 、 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 、 电化学工作站 、 开发服务及其他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智能仪器仪表制造;智能仪器仪表销售;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实验分析仪器销售;试验机制造;试验机销售;电子测量仪器制造;电子测量仪器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零售;普通机械设备安装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开发;软件销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套) 107.00 - - - -
库存量:电化学工作站(台) 2683.00 - - - -
库存量: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套) 5403.00 - - - -
库存量: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套) 1268.00 - - - -
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库存量(套) - 87.00 71.00 - -
电化学工作站库存量(台) - 2164.00 1768.00 - -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库存量(套) - 4358.00 3829.00 - -
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库存量(套) - 1023.00 872.00 - -
动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DH59系列产品)库存量(只/通道) - - 4936.00 3905.00 3060.00
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DH38系列产品)库存量(套) - - 1453.00 1145.00 996.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487.6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2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841.90万 2.23%
第二名
727.59万 1.92%
第三名
697.78万 1.84%
第四名
650.19万 1.72%
第五名
570.16万 1.5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061.5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6.4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17.43万 3.71%
第二名
887.23万 3.59%
第三名
848.77万 3.44%
第四名
821.27万 3.32%
第五名
586.79万 2.3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37.8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9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294.59万 3.53%
第二名
658.67万 1.79%
第三名
602.85万 1.64%
第四名
598.44万 1.63%
第五名
483.34万 1.3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26.1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6.2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96.07万 4.65%
第二名
509.70万 3.41%
第三名
436.41万 2.92%
第四名
404.90万 2.71%
第五名
379.11万 2.5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563.2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9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90.32万 2.30%
第二名
553.98万 2.16%
第三名
535.80万 2.08%
第四名
486.73万 1.89%
第五名
396.45万 1.5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630.5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6.44%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92.66万 5.96%
第二名
585.96万 5.89%
第三名
515.93万 5.18%
第四名
475.43万 4.78%
第五名
460.51万 4.6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59.9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5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66.30万 2.59%
第二名
587.97万 2.29%
第三名
443.10万 1.72%
第四名
394.00万 1.53%
第五名
368.58万 1.4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77.1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7.5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85.77万 6.81%
第二名
704.86万 6.11%
第三名
683.48万 5.93%
第四名
548.47万 4.76%
第五名
454.57万 3.9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29.7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5.9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四名
  • 第三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566.76万 8.81%
第二名
399.41万 2.25%
第四名
295.82万 1.66%
第三名
294.93万 1.66%
第五名
272.82万 1.5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31.1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28.65%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36.06万 7.50%
第二名
582.62万 6.87%
第三名
508.33万 5.99%
第四名
379.66万 4.47%
第五名
324.52万 3.8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和电化学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30余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智能化测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一)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主要测量材料、结构的变形,计算结构的强度、刚度、阻尼、固有频率等,对于产品的优化设计、节省材料、降低能耗、安全保障极为重要,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桥梁建筑、电力能源、矿业开采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安全监督、设备维护必不可少的手段。根据不同用途,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系列:从测试参数上分为应变应力、振动冲击测试仪器;从...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和电化学工作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30余年来,公司始终专注于智能化测控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一)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主要测量材料、结构的变形,计算结构的强度、刚度、阻尼、固有频率等,对于产品的优化设计、节省材料、降低能耗、安全保障极为重要,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桥梁建筑、电力能源、矿业开采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安全监督、设备维护必不可少的手段。根据不同用途,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主要分成以下几种系列:从测试参数上分为应变应力、振动冲击测试仪器;从信号特征来讲,分为测试缓变量信号的静态测试仪器、测试快速变化信号的动态测试仪器。结构力学性能测试所需的结果并不是单个的数值,而是将测试数据经过各种专业分析得出的对结构特性的综合评价,所以,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一般是由传感器、测试仪器、专业分析软件集成的测试分析系统。
  我国相关行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国防建设,相关测试仪器行业备受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际上在相关领域较为领先的企业主要有NI(美国国家仪器)、SIMENS(西门子)、HBK等,但是国际厂商在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上缺乏及时性和灵活性,针对中国市场的适配性相对较弱。而我国企业在经过多年发展,凭借强针对性和价格优势已经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由于下游产业领域的特殊性,很多企业要求全产品国产化,因此也推动着我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在数字化转型构建碳中和产业结构的风口,管理数字化、能源绿色化,以及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的深入,对生产工具的结构优化、结构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国防工业投入的不断加强,科研与生产越来越紧密。将传感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数据信号处理技术等结合的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市场需求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以及海洋装备等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仪器仪表下游应用场景、推动仪器仪表需求不断加大。同时,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数字孪生等的发展,将促进仪器仪表技术迭代,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并进一步促进国产替代加速。当前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也给应用于科技创新的试验仪器行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设备故障诊断及运维管理系统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通信、工业应用等各个领域的工程系统日趋复杂,其研制、生产尤其是维护和保障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由于组成环节和影响因素的增加,发生故障和功能失效的几率逐渐加大。因此复杂系统故障诊断和维护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HM,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策略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此外,在工业互联网的大趋势下,PHM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以预测性维护为核心的设备综合维保管理模式,是智慧工厂正常运行的一项有效保障。
  与国外发达工业国家相比,我国工业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国家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支持建设云仿真、数字孪生、数据加工、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等技术专业型平台”,2021年国家出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部署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6个专项行动”。部分国内技术研发型企业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及市场开拓,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符合行业特征和企业需求的个性化状态监测、专业化故障诊断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引领者。
  (三)电化学工作站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电化学工作站是电化学研究和教学重要的测量设备,主要应用于电化学机理研究、生物技术研究、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纳米科学研究、储能安全,传感器研究、金属腐蚀研究、电池研究、电镀研究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受益于我国对于科学仪器国产化各项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化学工作站作为重要的科研工具迎来政策机遇期,各高校、科研机构等客户的需求提升。另外,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在锂电池、燃料电池、电解槽等测试、储能安全测试等方面的需求逐步增加,将带动作为高效检测工具的电化学工作站的市场需求的上升。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加大,国产电化学设备的生产工艺、仪器性能将会有较大的进步,此外,随着电化学工作站下游应用场景逐渐向中国转移,我国企业有望凭借性价比和售后服务优势与国外仪器相抗衡。
  (四)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相关行业发展概况
  测控分析系统是一门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产品,涉及传感、测量、控制、软件等领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力、车辆、能源、石油、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农业等各个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控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其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是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化技术使得测量和控制更加精确;智能化技术则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网络化是该领域的重要趋势,通过网络化控制,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诊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集成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将多种测量和控制功能集成在一起,实现一体化控制。所以,测控分析系统不仅要求高测量精确度和快速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还要求数据快速传输、实时反馈,以达到测试与控制的完美融合。目前我国测控系统市场基本被国际领先企业所占据,国内拥有相关技术能力的企业较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游市场对于测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对相关领域技术的大力支持,国内厂家也在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我国企业有望在该领域做到占据该部分市场份额,实现进口产品国产化替代。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主要业务如下:
  1、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主要用在结构的强度试验、疲劳试验(寿命评估)、动态特性分析(固有频率、振型、阻尼比、模态刚度和质量),准确预计环境激励对结构的影响等,是应用于航天航空、车辆船舶、土木建筑、工程机械、能源电力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科学仪器产品。
  基于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以结构安全和设备故障预测为导向,基于应变、振动、噪声、扭矩、扭振等物理量的监测,深度融合了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孪生等先进理念,实现故障智能识别、智能诊断、智能预警,为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
  3、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
  为满足资产密集型企业针对设备维保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昊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基于PHM技术开发的一款专业解决方案。通过研究设备各种故障产生的机理,确定适用的感知系统,罗列感知系统输出信号的故障特征,设置各种故障特征的预警方案,为设备的每种故障制定对应的维保方案,为每台设备建立故障信息库,为企业实现智能化的设备维保管理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持。
  4、电化学工作站
  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东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在测试技术及应用领域的三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专注于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和电化学运用研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电化学工作站是通过施加激励信号的同时,测量待测体系响应的电信号进行分析。产品广泛应用于电极材料/溶液/传感器的电分析研究、材料的耐腐蚀评价、催化剂性能测试、析氢/析氧测试、单体电池/锂电池堆/燃料电池堆在静态或动态下的交流阻抗测试等,是电化学分析测试、腐蚀与防护、各种新能源电池性能分析等方面研究必不可少的智能测试分析科学仪器。
  5、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
  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将测试与控制相融合,主要由传感器、测控系统硬件、分析与控制软件平台组成,具备完整的测试系统和丰富的输出组件以及基于FPGA/DSP的实时控制系统。可根据用户现场要求,构建专属的测试控制分析系统平台。系统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稳定性;特有的同步技术、优良的相位特性,保证了实时性;支持多种控制模式,确保了可靠性。此外,系统支持多种输入输出通道无限同步扩展,通过强大的上位机软件平台实时掌控全程状态,全系统自主可控。
  (二)主要产品概况
  公司始终专注于智能化测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拥有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四大类产品线,包含传感器、数据采集与控制分析系统、控制与分析软件平台,所有产品都是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其中,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应变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各类缓变量传感器等;数据采集与控制分析系统包括集中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分布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坚固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便携式数据采集分析系统、隔离型数据采集分析高性价比故障诊断(PHM)系统、高性能故障诊断(PHM)系统、自定义测控系统、电化学工作站等;控制与分析软件平台主要有数据采集与管理模块、疲劳寿命评估分析模块、实验模态分析模块、阶次分析模块等各种模块,以及智能在线监测软件平台、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软件平台等。
  公司传感器产品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指标优异,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数据采集与控制分析系统准确稳定,数据传输高速并行同步,抗干扰能力强,快速的控制响应,优良的相位特性;控制与分析软件平台方便易用、功能丰富专业。所有型号产品均已通过与其工作环境对应的振动、冲击、高低温、湿度、盐雾、沙尘、淋雨、三综合(振动、温度、湿度)等环境适应性试验,确保其工作寿命周期内的高可靠性;通过电磁兼容性试验,保证仪器对外干扰和抗干扰能力,产品成熟,性能稳定,形成行业精品,在专业用户中建立起良好的质量形象。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取“以产订购”的采购模式。公司根据销售合同、生产任务书以及库存情况等因素进行采购。公司建立《采购管理制度》,由采购部负责采购事宜,通过ERP系统严格执行验收、入库、登记程序,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并由法务部配合进行供应商审核、考察与评价,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
  2、生产模式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适度备货为辅的生产模式,根据各型产品预计销售量及已经签订的合同情况和合同进度安排,编制生产任务书,安排生产,并保证一定数量的安全库存。为保证产品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高品质,公司采取“柔性敏捷生产模式”,应用自主研发的MES(制造执行系统)信息化系统来进行生产的计划调度,各产品线遵循流程化管理,对所有生产环节进行周密的质量控制,对所有生产产品进行严格的入库检验。公司建立研发生产鉴定管理相关制度,对自主研发产品进行技术指标、设计图纸、产品功能、工艺文件的评审鉴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保证产品高质量地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企业和员工安全。
  3、销售模式
  公司以直销为主,主要通过营销团队与客户建立沟通获取业务信息,及时跟进客户需求获取业务合同,并通过参加相关学术交流会议、举办各种技术交流会、组织产品展会和推介会等多种方式获得市场信息。公司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举办“用户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系统改造升级或增补采购的需求,取得后续业务合同。
  此外,公司存在部分代理销售,主要包括通过客户的代理采购商及公司的代理商销售。受制于部分终端客户的总包采购要求,公司通过客户指定的代理采购商销售。公司对其执行的销售政策、信用政策与其他直销客户不存在明显差别。公司对代理商均采用买断式销售,不存在代理商替公司代销产品的情况。
  (四)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深耕智能化测控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不断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新工艺的应用,并持续推进生产工艺、技术开发标准化建设。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产品技术和行业应用经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产品升级的闭环管理,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不断优化产品和创新技术,可根据用户各类实际应用场景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1、核心技术优势
  公司经过不断的研发和技术积累,掌握了结构力学性能测试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于2022年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设有“江苏省智能化测试分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软件技术中心”,并于2022年成立了东华测试上海技术研究院,从事公司所在行业领域的基础技术研究。2023年,公司参与编制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传动部件振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荣获“团体标准起草单位证书”。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129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项及江苏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3项;荣获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软件产品奖(金慧奖)3项、江苏省优秀版权作品一等奖1项。为确保公司测试仪器产品的性能稳定、量值准确,公司依据《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公司已获得测量管理体系AAA认证。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桥梁及大型建筑模态实验解决方案,结构的强度、动力学测试解决方案,隔离型高精度测试解决方案,超高速数据实时传输技术,信号的数字化专业处理技术,智能导线技术,无线同步数据采集技术,超动态范围信号测试分析技术,结构力学测试参数校准技术,力学性能测试传感技术,高性能电化学测试分析技术;其中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的核心技术“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是公司的传统优势,已完成了多项严重干扰环境下的测试任务,能够耐受恶劣强干扰环境,得到准确的测试数据,为我国重大科研项目的设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2、行业领先的产品快速研制能力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产品快速研制能力,具备为用户研制各种特殊用途的测试分析系统及提供交钥匙工程的研制实力。公司已形成一套快速响应的管理机制,团队专业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开发高效。公司紧密跟踪先进的电子应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物联网技术、AI及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组合应用高性能芯片、标准化开发平台,基于用户需求形成总体设计方案,将积累的多项核心技术进行组合创新应用,以满足不同客户的特殊测试需求。公司建立了仪器结构金加工、数控PCB焊接系统、电装联、调试及校准检测等产品实现平台,具备传感器及仪器产品的完整生产能力。公司产品线完整、品类齐全,可提供大规模专业化测试系统的交钥匙工程,在国内同行中技术水平、经营规模均处于领先地位。
  (二)人才结构合理,团队稳定优势
  公司在三十余年技术成长和数以万计用户使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软硬件研发、生产并提供应用支持和技术服务的技术队伍。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技术密集型创新团队,专业覆盖力学分析、仪表结构工艺、传感器技术、模拟数字电路、智能化仪表、电化学分析、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控制系统、计量测试、仪器仪表防爆设计、仿真计算、信号分析与算法理论等领域。研发人员知识结构合理,团队稳定,具备多人、多专业的团队研发能力。公司主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均为专业技术出身,同时公司科技委员会外聘的国内结构力学、振动测试、故障诊断、电化学分析等专业的权威专家对技术人员进行定向指导和培养,促进了公司整体技术实力的不断提高。
  (三)行业领先的专业技术服务优势
  公司具有专业的应用服务技术能力。公司组建了一支覆盖力学、机械、土木、应用数学、数字信号分析处理、计量校准、检验检测等相关专业,具有试验方案设计、现场试验组织、故障诊断、校准检测等经验的复合型应用支持和服务人才队伍,为国内多项重大试验提供了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了诸多现场疑难问题,应用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确保东华测试仪器及传感器产品全使用生命周期的准确性,东华测试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江苏东华校准检测有限公司,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的校准能力覆盖了东华测试全部仪器及传感器产品,为客户提供第三方计量校准及检测服务,服务能力和质量在本行业形成了良好口碑,在桥检、航空、特种设备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
  公司通过多年持续投入,现已形成由销售经理、项目经理、技术服务和咨询专家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可以为客户快速及时提供全套的试验解决方案、仪器操作培训和解答工程测试中的疑难问题,可以帮助客户完成重要的现场测试任务。
  公司定期举办用户培训班,旨在帮助新老用户更加快捷地熟悉并掌握公司仪器设备操作、设备维护、软件使用等知识,提高用户使用仪器设备与软件的熟练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仪器设备的应用能力发挥至最大化。
  公司配备了现场技术服务人员和电话、网络客服专员和微信小程序在线客服系统,各大区办事处均设有技术服务专员,用户可通过各种途径反馈服务需求,公司统一调度分配,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响应。公司可根据用户需要,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软硬件维护和升级以及技术指导。
  (四)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
  1、不断更新、日臻完善的产品线
  公司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目前,公司拥有四大类产品,按照功能分为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桥梁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水利工程等行业,为适应不同行业的现场应用需求,公司研发了多规格多类型的产品,如便携式测试系统、手持式测试系统、无线测试系统、坚固型测试系统、微型测试系统、分布式网络动态测试分析系统、隔离型高性能动态测试分析系统、煤安防爆系列在线监测系统、大型结构实验模态测试分析系统及工业现场状态监测系统等。此外,公司推进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新产品的研发与落地,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2、丰富的配套软件
  为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应用需求,公司根据不同的行业信号分析方法和信号处理技术,开发出多种软件产品,代表性产品包括信号测试控制与分析软件、结构动力学测试模态分析软件、纯模态软件、扭振分析软件、结构疲劳分析软件、设备巡检管理系统软件、旋转机械阶次分析精密故障诊断软件、健康管理及评估软件、声学识别定位分析软件、电化学分析软件及大数据可视化采集分析APP软件、程控自动校准软件等。公司软件产品功能丰富,可以满足所在行业的大部分用户和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的需要。
  (五)品牌和客户优势
  多年来,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和经验积累,产品不断完善,各类产品均有较高的精密度和一致性,性能良好,品种齐全,能够满足下游客户的科研需求和多元化需求。公司DH5902N坚固型数据采集系统被认定为“江苏精品”,“重大基础设施和装备结构安全智能监测及健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推广名单。并且,公司依靠稳定的交付能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在行业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在国家重大装备、航空航天、土木水利工程、交通能源、船舶海洋工程兵器、汽车工业、冶金石化、电子电器、能源电力、高校科研行业积累了一批中高端客户,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公司与一批中高端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有利于公司业务发展,也有利于公司及时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客户对新产品、新技术的需求,提前做好技术储备,有序开展产品研发工作,巩固公司在行业和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国内经济在波动中企稳,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仍旧复杂多变,部分下游客户项目节奏放缓,公司紧紧围绕整体战略目标,积极落实年度工作计划,深耕客户价值,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实现营业收入37,819.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另外受销售费用、研发费用投入增加等影响,公司主要盈利指标有所下滑,实现利润总额9,947.6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8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774.87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94%。
  公司完成的主要重点工作如下:
  (1)技术研发方面
  公司以“智能感知技术、抗干扰测试技术和力学模型优化算法”等为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测试仪器产品为应用主线,整体测试技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为延伸方向,自主创新、系统创新、持续创新为整体研发目标。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研发体系进行调整优化,技术开发的模块化程度超过50%,提升研发效率,保证研发质量和进度;加强技术基础管理和流程规范,加快技术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优化公司产品技术总类。在持续改进和升级现有主导产品的同时,紧跟数字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趋势,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
  2023年,公司继续投入研发力量,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回顾如下:
  测试仪器部分:完成了自定义测控系统的样机研制,并已在某单位机载测控系统项目、洪都飞机起落架液压控制项目、中船某所国产化分配电板控制器、温州某单位爆震传感器自检台项目等多个项目厂成功应用,实现了部分控制系统的国产化替代,逐步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为进一步开拓新能源领域市场,完成了DH5949能量流分析仪的研制,基于大电压隔离设计,更高的动态性能,可以同时多个电机、转化器或整个驱动链路,测量交、直流电源的多种参数,满足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制造、电子、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电功率能量分析需求;持续优化现有产品,在保证性能指标不变或指标更优的前提下对部分产品进行降成本处理,针对现有标准机箱平台与坚固型平台控制部分进行升级,千兆网通讯速率提升25%,板卡通用性与兼容性进一步增强,提升产品竞争力;持续投入研发力量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例如结构力学性能分析领域的光学测试及分析技术(光纤类、光学感知类、声发射等等)和电化学领域的数据分析方法,丰富现有产品体系。
  传感器部分:公司优化改造传感器生产线,提高了传感器的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大传感器的研发的投入。对多款传感器产品进行性能升级,包括拉线式位移传感器等,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和竞争力;同时应对市场需求,开发出大量新品,完成了GZW50/120本安型振动温度传感器产品的开发并申办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一体电涡流化传感器已经进入量产状态,声发射传感器、高温压力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等小批量试制并进行局部市场推广,六分量力传感器、冲击脉冲传感器、磁致伸缩传感器进入内部研发阶段。
  软件部分:针对市场反馈,对新推出的全新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平台DHDAS进行优化升级,提升用户体验与软件可靠性;东昊测试推出了基于B/S架构的CMA3.0旋转机械状态监测软件和设备运营维保软件平台,具有档案信息管理、巡检管理、在线管理、无线监测、运行状态、诊断工具、检修管理、统计报表、轴承库管理、系统维护、维保管理等功能,24小时“保姆式”维护,精准锁定故障设备,定时掌握零部件损耗,有效减少停机维护时间和成本,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2)市场客户满意度提升
  在研发和市场结合方面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宗旨。应用支持紧贴前端市场,进一步完善梯队式的市场队伍建设,按照不同客户业务模式组建专门的市场团队,推动需求管理项目的实施,提高体系的需求管理能力。公司市场部门通过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更多市场空间,大力发展新客户。通过微信设立用户互动平台,收集客户反馈信息,征询客户意见,持续提升客户使用体验,及时解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融合到新产品研发和产品升级需求中;充分应用CRM移动端,提高销售的效率、机动性及客户需求响应即时性;组建各区域本地项目经理及技术支持专业队伍,以进一步加强各网点服务能力,确保售前、售后服务及时、高效,提高客户满意度;持续改进客户培训制度。扩建互动式产品展示厅,构建客户快速体验平台,加深客户对产品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客户解决方案的形成。
  (3)人力资源建设
  公司始终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工作,积极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加强核心骨干人员梯队建设;进一步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推进薪酬体系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形式,以“贡献者”和“奋斗者”为导向,有效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人才竞争力。
  (4)公司治理结构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细化责任分工;继续遵守公平、公开和诚信的原则,建立健全可操作性强、责权利明确的公司管理治理规则,保证内控的实施;增加公司透明度,提高公司信息披露标准,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长期、稳定的良好互动关系,争取实现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发展战略
  公司将坚持在主营业务持续发力:在结构力学测试领域,进一步巩固公司市场领导地位,做大做强;在设备的健康管理和运营维保领域,充分利用结构力学领域的大量积累,结合当前的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数据处理技术,构造可适配不同行业的综合平台,快速扩张;在电化学分析领域,聚焦电分析,材料腐蚀分析和新能源电池领域,通过高校市场的突破来带动重点行业的市场突破,快速占领市场。此外,公司将重点推广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新业务板块,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未来,公司将围绕各领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对测试仪器的新需求,通过孜孜不倦的创新,为用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为所服务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以严格的管理,及时、高水准的专业性服务和不断提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用户满意;全力打造民族品牌,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保驾护航。
  (二)2024年经营计划
  公司坚持按既定的战略稳步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全年各项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1、研发创新目标
  公司以“智能感知技术、抗干扰测试技术和力学模型优化算法”等为核心竞争力,智能化测试仪器产品为应用主线,整体测试技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为延伸方向,自主创新、系统创新、持续创新为整体研发目标。
  新设上海设计研究院,进一步增强公司技术创新能力与产品研发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上海技术研究院的前瞻性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入研究感知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号分析技术和AI技术等技术方向,并结合目前结构力学性能分析应用、PHM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应用和电化学应用等主营业务方向,进一步夯实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智能化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方面,以拓宽应用领域、提高系列产品的可靠性、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研发目标,抓住“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开放兼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提高科研装备自给水平的行业战略发展机遇,开发高性能科研实验类产品、优化设计试验仪器类产品及国防装备配套等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在传感器方面,开发高温、高冲击等高性能传感器,替代进口,打破进口技术垄断;研发自动校准功能,提升传感器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同时拓宽传感器种类和规格,推出可靠性高、应用范围广的工业级传感器,缩小与进口传感器的差距,满足工业物联网对传感器的需求。
  在软件平台方面,以开发多平台应用、模块化、专业化的软件平台为目标,提高软件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水平,形成简单易用、引导式操作、行业适用性强的应用软件系列,满足不同行业的测试需求,从而拓宽整个测试系统的应用面。在整体测试技术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方面,以满足客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为研究目标,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务,提供专业化的测试、检测及校准服务。
  在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方面,完善构建具备完整的测试系统和丰富的输出组件以及基于FPGA/DSP的实时控制系统。并提供标准机箱型、坚固型、微型和分布式多种产品形式选择,根据用户不同的现场使用要求,构建专属的测试控制分析系统平台。
  在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方面,聚焦结构静力学领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结构动力学领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基于实验与仿真数据相融合的结构拓扑优化与结构静动力学性能优化三大方面,致力于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一套测试数据与仿真数据相融合的软件平台。
  以公司测试仪器产品线为基础,通过与客户或相关单位互动合作开展应用研究,迅速提高公司在各领域的应用研究水平;引进先进设计工具,提高设计质量及效率;扩大公司测试仪器产品线的应用领域,寻求公司高速发展的突破口。
  2、产品延伸目标
  公司产品发展的方向是对现有产品线进行归纳、优化,提高系列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延伸开发多元化应用软件,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推进“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与“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新业务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包括推出高可靠性要求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军工科研类产品;提高装备智能水平的机载、车载、舰载等装备在线监测类产品;加大设备结构健康监测、故障诊断、腐蚀检测、损伤识别、寿命预测、健康管理、设备测控方面的产品开发力度,推进煤矿设备在线监测与健康管理产品的研发及安标认证,加大煤矿领域的市场开拓力度;通过集成创新、合作创新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领域。
  3、服务提升目标
  加强总部营销服务中心的建设,在中心城市设立销售服务网点,扩大优秀的销售团队和客户服务团队,及时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贴身服务;定期举办测试技术研讨会及用户培训班,形成既有客户的粘着力;充分发挥东华校准检测公共实验室第三方服务平台的作用,扩大CNAS认可的校准检测能力范围,提升专业化增值服务能力。
  4、团队建设目标
  公司以“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携手发展、共享成功”为人才引进及团队建设目标,外部引进与自身培养相辅相成,注重培训、学习及外部交流,打造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东华测试科技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外部行业专家对口指导培养公司的专业领军人才,充分利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软件技术中心、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研发平台,通过柔性引进外部人才结合项目开发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
  5、行业地位
  充分发挥公司现有完整技术链、产品线及服务平台的优势,通过提升产品档次保持公司在行业优势地位,以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提高与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竞争的实力。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新产品、新项目投入产出风险
  公司始终跟踪应用先进技术开发本行业应用的新产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期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目前在研发和试生产、试销售的产品有DH5981A双24位AD便携式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DH5955自定义测控系统、DH2008光纤光栅在线监测系统、高温压力传感器、高性能电化学工作站、超高频电化学工作站、锂电池生产产线电化学测试系统等,因相关产品、技术开发项目技术含量高、投入周期长,存在新开发的产品成熟度可能达不到目标,市场推广进度不如预期,新开发的产品推广过程面临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导致新产品、新项目投入产出风险。公司通过加强项目立项时的论证工作,提高研发项目管理水平,优化设计,降低成本,改进研发质量,提高新产品的可靠性等措施来降低、避免相关风险。
  2、经营管理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为实现战略规划,继续扩大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挥作用取决于公司的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因此存在引进人才的文化认同、团队融入、人员流动等方面的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优化管理队伍和管理架构,提升人力资源部门的团队能力及管理能力,开展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建设,改进绩效考核机制、人才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在内的管理体制和措施,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增长,公司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组织特征更加明显,加上定制产品多、各季度销售分布不均衡,可能会出现局部环节的产能不足导致满足不了集中供货的风险,公司通过超前预测,常规产品备足库存,寻找合格的供应商将部分工序外包生产,以腾出稀缺资源应对市场的短线需求,避免交货延迟风险。
  3、内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公司业务销售联络、原材料采购供应、售后服务等很多方面可能受到影响,对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对公司长期发展的不确定性,公司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核心竞争力,优化调整组织结构及流程提升内生动力,加大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公司宣传力度等多种举措,来降低外部风险的影响,缓解影响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压力。
  4、成本费用上升的风险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占有率,巩固行业领导地位,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费用相应增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加大。上述成本费用上升因素将导致经营成本的上升,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公司将通过产品改版提高标准化水平以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水平,扩大产品生产批量来降低生产成本,开发远程服务平台来减少服务成本;同时通过细化成本核算、控制费用等举措,降低公司成本费用上升压力。
  5、核心技术失密风险
  作为技术型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通过持续研发,已在专业技术及应用等领域开发和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大部分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为保护技术机密,公司对部分适合申请专利保护的核心技术申请了专利;对于未申报专利的核心技术,公司通过加强核心技术保密制度建设,防止核心技术流失,同时与全体员工签订了保密协议,明确员工的保密职责。虽然公司采取多方面措施以防止核心技术的失密,但仍不能完全排除核心技术遭到泄密或被他人盗用的风险。一旦公司关键核心技术发生失密,公司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但仍可能削弱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对公司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