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电子元件及其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通信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半导体部件、压缩机部件

  • 产品名称:

    通信部件 、 电子元件及材料 、 半导体部件 、 压缩机部件

  • 经营范围:

    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各类型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特种陶瓷制品;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电子材料;家用电器;高新技术转让、咨询服务。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7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产量:工业(只/片) 2827.29亿 - - - -
销量:工业(只/片) 2872.56亿 - - - -
工业产量(只/片) - 1848.42亿 2090.78亿 1061.64亿 759.31亿
工业销量(只/片) - 1593.20亿 1679.33亿 1024.15亿 729.7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5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4.49亿 7.85%
客户2
1.55亿 2.70%
客户3
1.47亿 2.56%
客户4
1.44亿 2.51%
客户5
1.10亿 1.9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2.17%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30亿 5.70%
供应商2
1.17亿 5.12%
供应商3
8762.35万 3.84%
供应商4
8741.77万 3.83%
供应商5
8399.69万 3.6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23%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14亿 6.10%
客户2
1.35亿 2.62%
客户3
1.27亿 2.46%
客户4
1.11亿 2.16%
客户5
9743.80万 1.8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58%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34亿 6.83%
供应商2
1.27亿 6.50%
供应商3
1.02亿 5.19%
供应商4
6367.49万 3.25%
供应商5
5513.99万 2.8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32%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46亿 3.95%
客户2
2.21亿 3.55%
客户3
1.74亿 2.80%
客户4
1.65亿 2.66%
客户5
1.47亿 2.3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42%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53亿 4.97%
供应商2
1.52亿 4.96%
供应商3
1.22亿 3.96%
供应商4
1.21亿 3.93%
供应商5
7983.32万 2.6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2.2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5亿 2.63%
第二名
1.02亿 2.55%
第三名
9900.05万 2.48%
第四名
9852.04万 2.47%
第五名
8580.01万 2.1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0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726.67万 5.37%
第二名
8937.93万 4.94%
第三名
5054.64万 2.79%
第四名
4621.77万 2.55%
第五名
4365.68万 2.4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8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0亿 4.02%
第二名
1.01亿 3.71%
第三名
9038.01万 3.31%
第四名
9018.96万 3.31%
第五名
6727.05万 2.4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7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6826.03万 8.10%
第二名
4960.48万 5.88%
第三名
2802.76万 3.32%
第四名
2767.11万 3.28%
第五名
2639.48万 3.1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半个多世纪以来,公司深耕电子陶瓷元件行业,专注于电子元件及先进材料研发,产品覆盖电子电气、新能源、通信、半导体、移动智能终端等众多应用领域。电子陶瓷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已渗透到整个工业领域中,是支撑整个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电子元器件领域已成为全球高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之一,该领域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决定全球工业未来格局的重要因素。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电子元器件行业健康发展。  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及,统筹有关...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半个多世纪以来,公司深耕电子陶瓷元件行业,专注于电子元件及先进材料研发,产品覆盖电子电气、新能源、通信、半导体、移动智能终端等众多应用领域。电子陶瓷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已渗透到整个工业领域中,是支撑整个工业创新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电子元器件领域已成为全球高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之一,该领域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决定全球工业未来格局的重要因素。国家先后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电子元器件行业健康发展。
  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及,统筹有关政策资源,加大对基础电子产业(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电子测量仪器等制造业)升级及关键技术突破的支持力度。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表示,研究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功率半导体、传感类器件、光电子器件等基础电子元器件及专用设备、先进工艺,支持特高压等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
  2023年6月,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指出,要重点提升光通信器件、新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片式阻容感元件、高端射频器件、高端机电元器件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
  报告期内,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恢复向好,效益逐步恢复,投资平稳增长。随着下游厂商去库存接近尾声、消费电子需求逐步回暖、电子元件国产替代持续深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电子行业需求稳步复苏。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元件及其基础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通信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新材料等,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通信、消费类电子产品、工业用电子设备和新能源等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坚守电子元件及先进材料的主业,不断攻坚克难,已取得多项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报告期内,公司MLCC产品不断朝着微型化、高容化、高频化、高可靠度、高压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持续为客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各大主营业务产品的产销量逐步恢复,继续保持稳健的市场地位;公司不断攻关SOFC领域核心技术,提升产品可靠性,成功开发了50kW SOFC热电联供系统,为能源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公司在电子陶瓷元件领域具有超过50年的研发经验,公司掌握了各类陶瓷材料的制备、成型、烧结技术,以及多种精密模具的设计制作技术,可满足各行业所需的微小型及精密光电子部件、电子功能零件、新型功能材料生产应用。公司实现了各大主营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拥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2、研发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持续推进创新研发项目。公司已在多地建立研究院,并积极完善以研究院为核心,各事业部技术课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研究院配备先进测试分析仪器和试验设备,专注于新材料、新产品、模具及夹具的研究与创新,形成了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再创新的循环机制。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公司新品研发、工艺升级、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3、管理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健全治理结构和完善内控制度,践行“能自我修正的管理机制”和“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的发展理念,推动落实“用制度规范公司,用机制管理人员,用文化凝聚员工”的管理机制。公司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从人才培养、职业操守、成本效益、法规制度、资源共享、质量第一、服务用户、团队精神等多方面深化人文内涵,确保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和优秀的企业文化保驾护航。公司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线上办公系统,推进信息化和数字化办公,提高各相关部门业务的协调性和规范性,提高办公效率。
  4、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坚持实施“广聚人才、真才实用、培养造就、技术超前、待遇从优、文化认同、五湖四海”的人才战略,持续引进、培育和储备优质科研技术人才,提高公司创新实力。公司拥有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并积极通过项目培养、对外技术协作、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强人才队伍的思维转型和素质提升,进一步培养、锻炼和造就科技创新型实用人才。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员工晋升渠道,鼓励优秀员工参与工程师、“三环之星”等评选,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工作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为全体员工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展示抱负的平台。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使公司的管理团队更加专业化、年轻化,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2,668.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1%;营业利润177,764.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8,098.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7%。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20.71%。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落实战略部署,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1)乘风破浪,蓄力远航
  报告期内,公司的发展版图日益扩张和壮大,深圳三环搬迁至自建的三环科技大厦,成都研究院正式封顶,苏州研究院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为公司拓展产品应用市场、聚集优秀人才、提升技术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制定和完善了多项管理制度,统一了以效益为导向的价值理念。
  (2)砥砺深耕,自主创新
  公司以“材料+结构+功能”为发展方向,形成以通信部件、电子元件及材料、陶瓷燃料电池部件等产品为主的多元化产品结构,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全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报告期内,公司凭借自主创新,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突破技术壁垒,不断开展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推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我国电子产品行业景气度有所回升,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需求逐步复苏。同时,公司MLCC产品实现介质层膜厚1微米的技术突破和完全量产,堆叠层数达1000层以上,产品覆盖0201至2220尺寸的主流规格。随着产品技术突破和品质提升,公司MLCC产品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下游应用领域覆盖日益广泛,为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增长做出积极贡献。报告期内,公司电子元件及材料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32%。报告期内,我国通信行业保持平稳运行,其中,以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主的新兴数字化服务快速发展,通信行业结构不断变化。公司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战略规划,不断进行新品研发、工艺改进、成本控制,持续拓展新规格,开发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方案,满足客户需求,巩固产品市场地位,维持通信部件业务的平稳发展。
  报告期内,由公司牵头,联合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广东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佛燃能源集团、中广核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国家能源高温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深圳举办。会上公司首次对外公布展示新开发的50kW SOFC热电联供系统。此新一代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了43%,并已进行了超过2000小时的可靠性测试,初始发电效率达到65%,热电联供效率达到90%以上,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发电效率最高的SOFC系统。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发展战略
  (1)近期发展战略
  通过持续地实施较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做大、做强、做优现有主营业务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在国内外同行竞争中的市场地位。
  大力发展电子元件及材料、通信部件的研发生产,优化技术路线、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
  (2)中远期发展战略
  升级产业结构,开发并量产一批与低碳产业、节能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等新兴战略产业相关联的先进陶瓷材料与产品,并使之成为公司的支柱产品,推动公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研发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和电子浆料产品,并进军新能源领域,开发具有核心技术支撑的新型终端应用产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材料专家”技术品牌。
  2、2024年度的经营计划
  公司根据对产品所在市场及行业的预测,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了2024年度经营计划,具体内容如下:(1)公司将继续加大MLCC产品技术研发投入,持续提升产品工艺技术水平和质量管控水平,开发具有小尺寸、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容、高压等特性的产品,扩大产品市场应用领域;
  (2)针对现有产品,继续开发高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稳定性的工艺路线,巩固和提升关键产品的质量和各项性能指标,开拓新客户,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3)做好在研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以及新品调研,推动新规格、新应用的开发,同时加强品质改善,提高市场竞争优势;
  (4)开发生物医疗相关部件、新能源汽车部件、半导体陶瓷结构件等产品,拓展下游应用市场;
  (5)继续改进新能源板块业务相关产品技术和提升产品可靠性;
  (6)加速各地基建工程的建设,有序规划各产品线的生产布局,完善生产基地配套建设,利用各地优势更好地开拓和服务客户、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7)继续推进各地研究中心的规划建设,加强各地研究院的沟通和资源共享;
  (8)全力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助力各业务流程规范运行;
  (9)继续完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宣导公司价值观,弘扬三环正能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
  3、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技术研发风险
  公司所处的相关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下游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要求公司不断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敏捷地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如果公司未来在技术研发方面不能跟上新技术、新应用的崛起速度,可能削弱公司产品的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到公司业绩增长。同时,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策略需根据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谨慎选择,如果公司的研发方向存在偏差,无法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要求,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设立专业研发团队,聘请行业专家、学者,以国家政策和行业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解读国家规划布局的发展方向,明确研发方向并及时调整创新战略。同时,对已形成产业化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保持技术优势。
  (2)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62,659.80万元,应收账款金额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公司针对不同的客户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给信用较好的客户一定的账期。后续,随着公司规模的继续扩张,应收账款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如果客户付款能力发生不利变化,应收账款无法足额收回,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损失。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不断完善应收账款管理机制,执行信用期管理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并纳入相关人员的考核指标,通过事前审核、事中控制、事后催收等措施,确保实时跟踪每笔应收账款情况,从而逐步降低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3)管理能力不能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导致的风险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公司人员将同步增加,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将日趋复杂化,这对公司在机制建立、组织设计、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诸多方面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如果公司的管理能力无法适应公司规模迅速扩张的需求,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和管理架构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将会削弱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和未来发展潜力。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根据经营方针、战略规划及未来发展形势,持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提升管理能力,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经营管理制度,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员工素质,形成公司特有的、且适合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应对公司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4)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被动元件行业处于产业转移阶段,进口替代空间大,国内市场参与者不断涌入,竞争日趋激烈,鉴于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国内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拥有强大竞争力和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迅速占领市场。如果公司不能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未来将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会采取更加积极的经营管理措施,加大研发投入,密切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创新技术,并积极关注行业竞争所带来的整合机遇,维持并加强公司在产品性价比、用户粘性及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