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零部件、白车身、商品模具

  • 产品名称:

    转向系统 、 动力系统 、 车门系统 、 天窗系统 、 电子系统 、 内饰系统 、 座椅系统 、 车身模块化 、 仪表台骨架 、 新能源电池结构件 、 热成型冲压 、 激光焊接技术

  • 经营范围:

    汽车用精密模具及高精密零部件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模具制造;冲压零部件、金属材料、五金交电、电子产品、塑料制品的销售;激光拼焊汽车转向支架、落料件、汽车天窗用包塑件、汽车门锁用包塑件的生产、销售,并提供售后技术支持和服务;道路普通货物运输(按许可证核定内容经营);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前述经营项目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前置许可经营、限制经营、禁止经营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库存量:汽车行业(个) 2921.07万 - - -
汽车行业库存量(个) - 2289.05万 1648.61万 1426.26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1.92%
  • 客户集团一
  • 客户集团二
  • 客户集团三
  • 客户集团四
  • 客户集团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集团一
8.88亿 34.17%
客户集团二
4.53亿 17.40%
客户集团三
2.41亿 9.26%
客户集团四
1.82亿 7.01%
客户集团五
1.06亿 4.0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2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89%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87亿 15.28%
供应商二
2.20亿 11.73%
供应商三
1.73亿 9.21%
供应商四
7239.94万 3.86%
供应商五
7154.80万 3.8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5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4.3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41亿 17.30%
客户二
2.05亿 14.74%
客户三
1.51亿 10.86%
客户四
8097.09万 5.82%
客户五
7865.00万 5.6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6.6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28亿 14.03%
供应商二
1.01亿 11.01%
供应商三
8005.26万 8.75%
供应商四
7882.75万 8.61%
供应商五
3909.63万 4.2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05%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1.13亿 14.01%
客户二
1.11亿 13.84%
客户三
7692.20万 9.55%
客户四
6771.64万 8.41%
客户五
5835.50万 7.2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0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97%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18亿 20.28%
供应商二
2734.33万 4.69%
供应商三
2315.42万 3.97%
供应商四
1884.29万 3.23%
供应商五
1642.84万 2.8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8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9464.95万 18.22%
客户二
6542.92万 12.60%
客户三
4649.75万 8.95%
客户四
3734.29万 7.19%
客户五
3593.32万 6.9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25%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7696.58万 20.83%
供应商二
1723.92万 4.67%
供应商三
1493.88万 4.04%
供应商四
1427.40万 3.86%
供应商五
1050.27万 2.8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51%
  • 蒂森克虏伯集团
  • 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伟巴斯特集团
  • 科德集团(原恩坦华集团)
  • 凯毅德集团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蒂森克虏伯集团
6129.37万 15.87%
北京桔电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4353.02万 11.27%
伟巴斯特集团
4155.66万 10.76%
科德集团(原恩坦华集团)
2731.01万 7.07%
凯毅德集团
2525.19万 6.5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一)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产业链  汽车产业链以汽车整车产品为主线,产业上下游覆盖现代民用产业的诸多领域。汽车产业链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与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汽车服务贸易业,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  汽车产业链具体构成如下: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冲压件产品和注塑组件产品等,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汽车零部件的种类繁多,一辆汽车...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36汽车制造业”中的“3670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
  (一)行业发展状况
  1、汽车产业链
  汽车产业链以汽车整车产品为主线,产业上下游覆盖现代民用产业的诸多领域。汽车产业链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核心,向上延伸至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及与零部件制造相关的其他基础工业;向下可延伸至汽车服务贸易业,包括汽车销售、维修、金融等。
  汽车产业链具体构成如下: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冲压件产品和注塑组件产品等,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汽车零部件的种类繁多,一辆汽车的零部件总数可达上万个。按照材质分类,汽车零部件可分为金属零部件和非金属零部件;按照使用用途分类,汽车零部件可分为汽车制造用零部件和售后维修用零部件。
  2、汽车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汽车行业概况
  汽车行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全局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3年突破2000万辆;2017年产销量达到阶段峰值,随后市场连续三年下降,进入转型调整期,2021年结束“三连降”开始回升,2023年终于实现突破3000万辆的目标。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2010年至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
  从汽车的使用属性来看,乘用车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水平大幅提升,乘用车市场增长快速。2010年至2023年,我国乘用车销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67%。2023年,汽车总销量中有86.61%是乘用车。
  2010年至2023年乘用车和商用车销量走势
  我国汽车工业虽然起步较迟,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产业规模、产品开发、结构调整、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3.36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2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86亿人。2023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80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429万人。
  2010年至2023年末,机动车保有量和汽车保有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45%和9.76%,汽车保有量增速尤为明显。人均汽车保有量也不断增长,从2010年末的千人68辆增长至2023年末的千人240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43%。
  2010年至2023年我国机动车和汽车保有量
  我国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和资源不断地整合,产业集中度逐步上升。
  (2)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分工的专业化和技术进步的不断加快,汽车产业发展呈现了如下特点:
  ①汽车产业新能源化转型
  在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缓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受益于全球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替代成为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方向。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EVTank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EVTank分析认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不及预期与德国等国家的2023年补贴退坡有较大的关系。展望未来,EVTank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3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180.0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700.0万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步入高速发展新阶段。
  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大势所趋,但汽车产业的完全新能源化仍然需要经历较长的过渡时期。结合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产销量仍将以燃油车为主,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共存共赢的发展局面将长期持续。
  ②汽车制造迈向轻量化
  在节能减排政策、汽车电动化带来的延长续航里程需求的推动下,汽车轻量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轻量化设计一方面可以降低燃油消耗,为使用者节约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与车身重量有关,汽车轻量化能有效提升动力电池的续航能力;再者,汽车轻量化在降低消耗、延长续航的同时,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目前,全球的汽车轻量化已经进入深层的实施阶段,部分新材料的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大规模用于实际生产。具备质地轻、强度高等特点的铝合金金属零部件等在车身和零部件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多。
  ③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发展
  智能化是指在汽车上搭载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再辅以智能驾驶或辅助驾驶等相关系统,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车辆自动驾驶;网联化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万物互联,实现车-路-人-云协同交互的车联网的构建。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加速演进,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应运而生,成为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
  同时,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渗透,汽车产业链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网联化、智能化涉及的芯片、系统软件、计算平台、视频传感器、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件等,相关软硬件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整车构造,成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促进产业链价值重构。
  3、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产品,包括冲压件产品、注塑组件产品等,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技术的不断提升是汽车工业繁荣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环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汽车产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1)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
  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整车制造与技术创新以零部件为基础,零部件的创新与发展又能推动整车产业的发展。
  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引擎、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电子设备等多个方面。得益于全球整车市场的发展,汽车零部件行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具有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产业集中度高、全球同步配套的特点,行业内涌现出了一批以博世、采埃孚、麦格纳、电装、大陆等公司为代表的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这些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研发力量,在品牌、技术、规模等方面都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引领着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球主要汽车厂商亦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力度,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全球汽车行业的生产重心正逐渐由以美国、欧洲和日韩为代表的传统市场向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在此重心转移的带动下,发展中国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已从最初的简单供应零散配件发展到系统供应整件和总成系统,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产业链条逐渐丰富,产业实力显著增强。随着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细化,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生产的重要环节,在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间基于市场形成的配套供应关系逐渐成熟,大大推动了零部件行业的发展。
  (2)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对整车厂商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汽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壮大。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制造企业。我国部分零部件制造企业已经进入了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厂商而建,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有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外商投资企业主要由跨国整车厂商或大型零部件厂商设立,其在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领域拥有先发优势,且往往与整车厂商建立了较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场竞争力较强。民营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缺乏和限制,竞争力不及外资厂商,但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结构转型的稳步推进,民营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增强,再加之其成本控制能力较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已经形成了一批可以与外商投资企业相竞争的企业。
  4、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战略机遇和国际汽车产业转移的契机,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随着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开发能力的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满足整车发展需要,并呈现以下趋势:
  ①汽车零部件企业将向专业化发展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动力在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下降。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脱胎于汽车整车制造商,在专业领域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大整车厂商专注于整车开发、整车装配、系统总成等核心环节,进一步降低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将汽车零部件研发、采购、生产等环节交给专业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彼此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和生产作业效率。
  从产业链结构看,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之间形成金字塔型的产业链结构,大致形成“零件→组件→系统→整车”的供应链体系。其中,整车制造商位于金字塔的最上方,三级配套供应商分别按其地位位于金字塔的下方。
  ②汽车零部件将向轻量化发展
  轻量化是传统车节能及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之一。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备重量。未来汽车的轻量化实际上就是零部件的轻量化。铝铸件、铝镁合金件、车用塑料件的大量应用将是一个重要趋势。
  ③汽车零部件将向电子化发展
  随着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化将成为未来新的发展方向。汽车自诞生即以机械技术应用为主,但目前仅依靠机械技术创造附加值的潜力已相对有限。电子和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为其创造高附加值拓展了新的空间。
  国外汽车工业发达,现已将汽车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底盘、车身的控制和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等方面,从而使整车的安全性能、排放性能、经济性能以及舒适性得到极大提高。可以预见,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将结合更多新兴技术,电子化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④汽车零部件将向集成化、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
  在零部件轻量化、电子化的趋势下,行业将逐步实行产品升级,实现向集成化、模块化供货方向转变。汽车零部件制造的集成化、模块化是通过全新的设计和工艺,将以往由多个零部件分别实现的功能,集成在一个模块组件中,以实现由单个模块组件代替多个零部件的技术手段。
  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化、模块化具有很多优势,首先,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的重量更轻,有利于整机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其次,集成化、模块化组件所占的空间更小,能够优化整机的空间布局,从而改善整机性能;再次,与单个零部件相比,集成化、模块化组件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汽车零部件系统的集成化、模块化已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别是乘用车汽车零部件行业一个重要的趋势,这将有助于零部件企业提升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竞争地位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长期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行业特征
  按照供应的对象分类,汽车零部件市场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维修市场。整车配套市场是指为新车制造配套零部件的市场;售后维修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之后,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耗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所形成的市场。
  售后维修市场的产品需求主要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相对于整车配套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而整车配套市场对零部件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实行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其主要特点如下:
  ①严格的供应商资格认证
  在整车配套市场中,对零部件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汽车零部件行业实行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2016年10月前,业内主要采用的是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供应商在原材料管理、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控制等方面均达到较高的水平。新标准IATF16949:2016于2016年10月发布,现持有ISO/TS16949:2009证书的客户须在2018年9月14日之前转换至新版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必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才有机会进入整车配套市场。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之后,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潜在的供应商。各大整车厂商还实行严格的供应商评审体系,对供应商的研发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企业才能进入各大整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建立起供销合作关系。
  ②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
  为适应整车配套市场中零部件的复杂性、高质量和专业化等特点,汽车零部件企业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链体系。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厂商之间的供应联系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关系。一级供应商通过整车厂商的认证,直接为整车厂商供应零部件产品,参与整车的同步研发,为整车厂商提供模块化供货服务,与整车厂商存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则向一级供应商供应零部件产品,以此类推,并且层级越低,供应商数量也就越多。部分核心或关键零部件由整车厂或一级供应商垂直管理。
  ③供应商体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由于供应商资格认证较为严格,且认证周期长,整车厂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为保证生产的稳定和连续,一旦通过认证后,合作关系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④不同市场进入门槛和竞争程度有所不同
  按照供应的对象分类,汽车零部件市场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维修市场。整车配套市场是指为新车制造配套零部件的市场;售后维修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之后,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耗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所形成的市场。售后维修市场的产品需求主要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相对于整车配套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而整车配套市场对零部件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供应商资格认证更为严格。
  (三)公司所在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1、上游行业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生产原材料主要为钢铁、铝材等。国内钢材、铝材等原材料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充足,确保了公司主要原材料持续稳定的供应。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铁矿石等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频繁波动的影响,钢铁、铝材价格亦出现大幅波动,对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压力。
  2、下游行业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
  汽车零部件行业下游行业为汽车制造业,主要客户为国内外整车厂及其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对上游零部件行业及相关产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渐进入了国内外主流整车厂的供应商体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从宏观环境来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以及居民收入增长将带动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汽车消费需求,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我国整车制造业及零部件制造业仍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行业竞争格局和公司的市场地位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深,也促进了以市场营销全球化、售后服务全球化和服务贸易全球化为核心内容的汽车服务业的全球化进程。随着汽车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贸易方式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汽车行业竞争由制造领域逐步向服务领域延伸。在服务领域,销售和服务分离、租赁管理、维修、快递服务等各种汽车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各种汽车金融贷款、保险、物流配送体制亦不断完善。
  2、公司的市场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长三角、西南、珠三角、东北、京津冀、中部六大产业集群。但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竞争较为激烈。其中,少数大型零部件制造企业占据了大部分整车配套市场,大部分零部件制造企业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品牌认同度等因素的制约,在低端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服务市场进行激烈的竞争。
  我国民营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逐步增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成功进入了国际采购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048.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50.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1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94,646.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38%。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在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行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所属的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营业务概述
  公司是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专业制造企业,主要从事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已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激光焊接、注塑、热成型、激光切割、一体化压铸及装配等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公司具有较强的精密模具开发、制造与销售能力,零部件产品种类丰富,覆盖了面向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精密零部件业务(包括框架类、传动类、其他类产品)和面向整车厂商的车身模块化等。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了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范围:金属冲压件、金属焊接件和注塑件的制造,除8.3产品设计)、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认证范围:汽车零件的冲压、焊接、注塑生产)以及邓白氏注册认证。公司被认定为“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昆山市科技研发机构”、“苏州市博俊高精密汽车冲压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汽车转向系统激光焊接车间”、“江苏省(博俊)汽车转向系统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公司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完整的研发设计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专业化的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公司同广大客户及合作商建立了长期信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零部件产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理想、吉利、比亚迪、福特、长安、长城、赛力斯、大众、通用、奥迪、上汽、东风日产、特斯拉等知名汽车企业所生产的车型中。公司持续提升在冲压技术、模具技术、焊接技术、注塑技术、压铸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在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行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用“以产定采”的采购模式,采购管理及程序严格执行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公司将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有效地结合,降低库存风险的同时,亦有助于公司从采购环节实施成本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交付满足要求。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汽车用钢材。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常与供应商签订年度价格协议,协议约定价格的定价方式。采购中心以运营中心下属计划部门提供的客户的交货计划为基础,经审核后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经审批后,由采购中心组织执行。
  公司建立了较为严格和完善的供应商遴选制度,多渠道、多途径遴选合格供应商,严格按照供应商筛选制度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服务、价格、资信、供货期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和认证,通过评审的供应商才可进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单,具体采购时综合考虑需求情况、采购价格、供货质量、供货能力等因素,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选择具体供应商。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经营模式,按照实际订单和生产的饱和度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针对零部件产品,生产部门以根据客户订单交付时间编制的销售预测为基础,经审核后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针对模具产品,生产部门实行按单生产的模式,根据客户的实际订单编制详细的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生产部门根据日常进度计划,组织生产,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公司拥有完整的生产工序链,部分需要表面处理、热处理等的工序采用外协方式加工。公司实行按单生产、按需生产。为确保产品质量,公司设有质保部,负责全面把控产品的质量,对入库产品、在制品、产成品进行抽样检查,落实质量检验标准,全程把控产品质量,以及出货前的产品检验、全面检查和质量把控。
  3、外协加工模式
  公司因生产所需存在外协加工现象,主要原因系部分工序由公司生产不具有经济性或者公司不具备表面处理、热处理等工艺的生产资质。公司外协加工涉及的主要生产工序为电镀、电泳、涂覆、机加工、清洗、热处理等。外协加工的各工序均不涉及公司核心工艺环节和产品技术。
  为确保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公司制定了严格的外协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公司对外协供应商的入选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定和考评,对外协供应商的生产资质进行持续追踪,最大程度保证外协加工的产品质量。
  外协加工主要包括零部件表面处理工序外协和模具外协。
  ①零部件表面处理工序外协
  公司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零部件需要满足不同的物理特性,即使同一零部件在不同的供货阶段,也可能随着客户工艺要求的提高而增加加工工序。公司在产能规划中通常会根据产品工艺特点、客户需求结构等因素优先投资于关键工序以及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核心工艺。电镀、电泳、涂覆等表面处理工序并非公司冲压业务的核心技术领域,同时这些工序在环境保护方面有着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公司独立生产不具备经济性。因此,公司将电镀、电泳、涂覆等表面处理工序进行委外加工。
  ②模具外协
  公司能自行开发、生产冲压零部件的模具,但是由于模具产能有限,临时产能不足时,亦存在部分外协加工的情形。公司选择合格的模具加工商进行模具加工,严格控制委外加工的模具质量。
  4、销售模式
  公司十分注重大客户的维护和新客户的开发培养,通过参加展会、网络平台推介等方式,推广公司产品,获取广大客户。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销售模式。针对冲压件和注塑组件产品,公司的客户主要为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公司通过客户对技术、设备、研发能力、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评审后,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客户需要开发零部件时,与公司签订相应的项目合同,规定需要的零部件产品的品种、型号、数量及价格,并签订相应的模具合同。模具开发完毕、通过客户验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由客户向公司下达零部件订单。对于部分直接销售的模具产品,公司则与客户签订模具合同,模具开发完毕、通过客户验收后,模具直接销售给客户。
  (三)主要产品的基本情况
  1、冲压业务
  公司的冲压业务覆盖了汽车的面向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精密零部件产品(包括框架类、传动类、其他类产品)和面向整车厂商的车身模块化零部件产品和相应的生产性模具。
  2、商品模业务
  公司的商品模业务是指公司对外销售定制化的商品模具产品。部分客户出于自身生产需求,向公司定制并采购模具;公司根据客户要求,设计、生产模具并直接销售给客户。
  模具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其生产加工出来零部件的精度、稳定性和耐用性。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模具开发和设计人才,具备较强的模具自主开发能力。此外,公司配备了先进的模具加工及检测设备。公司设计的精密模具在精度、表面粗糙度、制造周期、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3、注塑业务
  公司的注塑业务主要包括汽车天窗、门窗等系统的注塑组件。注塑组件主要是将冲压件预先放入注塑模具,一次性嵌件注塑固化成型。
  4、白车身业务
  公司的白车身业务是指业务车身模块化及仪表台骨架等总成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各整车制造商之间竞争的加剧,各个汽车整车厂商都在积极寻求和上游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联合开发。面对这样的业务模式的转变,公司从2018年起积极拓展了车身模块化业务,博俊科技熟练运用冲压,热成型,焊接,激光焊接,注塑,装配等工艺。结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对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进行大量分析与研究,适应市场轻量化需求。公司相继成功开发了侧围,后侧围内板,地板,前纵梁总成及防撞梁,仪表台骨架等模块化产品。整车厂商方面以全球范围作为空间,进行汽车模块的选择和匹配设计,优化汽车设计方案,将汽车装配生产线上的部分装配劳动转移到装配生产线以外的地方去进行。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品种、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提高汽车的装配质量,并缩短汽车的生产周期。公司大力开拓车身模块化产品的,可灵活拓展车型,材料利用率最大化。车身模块化灵活性极大,拥有优越的车型衍生拓展性优势,可实现SD、SUV、MPV等多种车型拓展开发。
  前纵梁总成及防撞梁
  仪表台骨架
  公司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最终配套的产品为整车厂商的相关车型。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技术研发水平与产品工艺经验是重要的竞争因素之一,公司所能开发的产品技术的复杂程度,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水平、自动化应用能力等均可以体现其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公司始终致力于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与突破,形成了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技术研发和模具开发优势
  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团队,以国内外先进的冲压、焊接技术工艺、注塑工艺为基础,结合自身的技术积累,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形成了公司自有的冲压工艺、焊接工艺、嵌件注塑等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优势。
  模具开发能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否具有独立开发或者同步开发模具的能力是整车厂商、一级汽车零部件厂商选择供应商的重要评审标准。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模具开发和设计人才,形成了一套契合公司工艺、设备的模具开发体系,具备较强的模具自主开发能力。开发的模具包括了级进模,串联线,多工位传递模和自动化连线单动模、热成型模具。
  (2)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零部件产品具有种类多、批量大、应用标准各异等特点,生产管理难度较大。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的研发、生产,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经验,具有较高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不断精进生产管理系统和改善管理流程,提高生产人员的工作效率、产品合格率,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保证公司的成本优势,为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生产线流畅和工序覆盖面广
  公司具备冲压件生产能力的同时积极发展注塑技术,使得公司可以在一个组织框架下结合多种工艺完成冲压、焊接、机加工、注塑和装配等工艺。这不仅拓展了生产线,还节约了成本,简化了客户对产品的管理流程。将冲压和注塑在一个组织框架下二合一的生产模式在行业内具备较强竞争力。
  公司已成熟运用冲压、焊接、热成型、激光切割、数控加工、嵌件注塑、组装等多道关键工序的工艺技术,搭建起更为流畅的一体化生产线,可充分满足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并结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对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进行大量分析与研究,同时已导入热成型、一体化压铸等先进工艺技术,适应市场轻量化需求,这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4)质量控制和试验检测优势
  公司通过了IATF16949:2016等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主要客户为大型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包括蒂森克虏伯、麦格纳、福益、耐世特、凯毅德、德尔福、伟巴斯特、科德、理想汽车、长安、比亚迪、赛力斯、长安福特、长城、吉利等。公司严格实施以产品质量控制为导向、以过程质量控制为手段的质量控制制度,在原材料采购、模具设计、产品制造、全检包装、出货等各个环节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手段,最大程度地确保产品质量的合格与稳定。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公司需要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模具等进行试验或检测。公司的试验检测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试验检测技术能力较强,为公司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5)市场开拓和客户资源优势
  主要客户为大型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和整车厂商,包括蒂森克虏伯、麦格纳、福益、耐世特、凯毅德、德尔福、伟巴斯特、科德、比亚迪、赛力斯、理想汽车、长安福特、长城、吉利等,具有很高的国内外知名度、产品开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公司与上述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客户的全球采购平台,为整车厂商各个车型配套。此外,公司在多年的生产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开拓经验。公司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产品远销北美、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
  (6)区位布局和快速响应优势
  目前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和常州市以及重庆市,位于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的长三角产业集群和西南汽车产业集群,能够实现与客户的近距离对接,积极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同时筹建了常州博俊二期生产基地,以扩充产能和一体化压铸能力,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配套服务。此外,公司在成都筹建了生产基地,产品定位高压铸铝、一体化产品,来配套西南汽车产业集群。2023年6月公司在河北燕郊筹建了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配套京津冀汽车产业集群,公司良好的区位布局和快速响应的优势,将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具备先进的模具开发技术、冲压技术、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及注塑技术、热成型技术和高压铸铝技术,客户在任何的环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和公司沟通交流,公司相比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能够更快做出响应,找到问题根源,积极处理和解决问题,帮助客户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7)生产设计信息化、规范化、协同化优势
  在冲压、模具设计、焊接工艺、注塑、热成型等环节,公司精准运用CAE、CAD、CAM等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进行预先模拟分析,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并严格按照生产流程和规范协同多个部门进行高效高质的生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一)报告期总体经营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多重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与此同时,在爬坡过坎中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基本面总体向好,供应链秩序与消费信心逐步恢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将持续推进,产业格局将加快重塑,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具体而言,2023年汽车行业经济运行大致呈现以下特点:
  1、汽车产销大幅增长
  2、乘用车和商用车均涨幅明显
  3、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4、重点企业集团总体表现稳定
  5、汽车出口屡创单月新高
  6、行业经济效益指标持续改善
  2024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宏观经济会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的稳定增长。相信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新能源车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预计2024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全体员工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决策和管理层的高效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共同努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持续研发新技术,拓展客户渠道,保障了公司稳健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048.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850.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18%。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494,646.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38%。
  (二)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
  1、继续完善公司业务布局,巩固公司行业地位
  优质的客户群体、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博俊科技带来了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公司订单的日益增加,为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公司计划扩大产能,以保证业务规模持续扩张,更好地实现业务规模和经营业绩的加速发展。公司于2023年6月13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资子公司常州博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扩产的议案》和《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及建设汽车零部件和模具生产基地项目的议案》,同意全资子公司常州博俊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扩产项目和公司设立河北子公司,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河北子公司的设立登记事宜,前述议案已经公司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3年6月13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扩产项目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35)和《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及建设汽车零部件和模具生产基地项目的对外投资公告》(公告编号:2023-036);2023年6月19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签订入区协议暨对外投资的进展公告》(公告编号:2023-038);2023年6月29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及建设汽车零部件和模具生产基地项目的进展公告》(公告编号:2023-039);公司于2023年8月14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宁波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设立宁波子公司,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宁波子公司的设立登记事宜。2023年8月15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设立宁波子公司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50);2023年9月8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宁波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61);公司于2023年10月25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及建设精密模具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在重庆沙坪坝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授权公司管理层办理沙坪坝子公司的设立登记事宜。2023年10月26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及建设精密模具和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的对外投资公告》(公告编号:2023-078);2023年11月17日,公司于巨潮资讯网披露了《关于沙坪坝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81)。
  2、搭建流畅生产线、打造柔性智能制造
  公司已成熟运用冲压、焊接、热成型、激光切割、数控加工、嵌件注塑、组装等多道关键工序的工艺技术,搭建起更为流畅的一体化生产线,可充分满足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多层次需求,公司新建由多台独立设备组成的柔性化生产线,可快速地应对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实现产品制造的批量化转换;公司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满足市场轻量化需求结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对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进行大量分析与研究,同时已导入热成型、激光焊接、一体化压铸等先进工艺技术,满足市场轻量化需求。
  3、加强研发创新,推动公司技术进步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保持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使公司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究开发管理制度,项目从开发计划、工程审核、模具开发、工艺设计、样件试制、客户认可到批量生产都有章可循;并对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申请专利,对相关技术进行保护。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5项注册商标、14项发明专利、66项实用新型专利。
  4、加强品质管控与品牌建设,提高自动化水平、加强降本增效工作
  公司在产品研发上的大力投入、对产品品质的严格管控和不懈追求,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渠道建设和推广力度,使得公司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公司全力提高智能化、自动化管控水平,提高公司的生产运营效率;同时积极通过加强生产、采购、物流等环节的成本控制,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5、完善内部治理和团队建设
  公司进一步推进内部管理变革,不断完善内部治理和规范运作;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公司围绕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秉持“创新、求变、务实、精干”的经营理念,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力求以精进的自主研发技术、以不懈追求之工匠精神,打造优质产品,不断提高自身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6、顺利完成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在创业板上市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5,000,000张,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50,000.00万元,募集资金净额为49,273.24万元。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常州博俊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0万套汽车零部件、1000套模具项目、汽车零部件产品扩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稳步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截至2023年末,年产 5000万套汽车零部件、1000套模具项目已达产;常州博俊汽车零部件产品扩建项目处于项目建设期,尚未达产。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公司资金需求逐步增加。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将有效增强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流动性水平,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有利于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市场占有率。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和格局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居世界首位,整车及零部件综合竞争能力得以快速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且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周边配套体系。我国目前已形成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公司车身零部件业务的供应商主要为内资本土企业,属于竞争较为充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不同的整车制造商均拥有车身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但合格供应商评审壁垒、技术研发水平壁垒、资金壁垒以及人力资源壁垒等多重因素,制约了新的供应商进入。
  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1、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汽车消费的刚性需求仍将保持,未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成为近年来各国重点发展目标,而汽车轻量化以及新能源汽车因能有效解决由于汽车数量增长所带来的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问题,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方向。
  发展新能源车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其销售总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之首。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由 1万辆增长至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6.50%。随着经济的稳步增长及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的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高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2022
  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为25.60%,已经提前三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到 2025年新能源新车销量达到销售总量 20%左右”发展目标,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达到31.6%,展现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大的发展动能和巨大的需求潜力。
  2、技术变革带来新发展机会
  在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整车厂商需实行平台化战略以缩短新车型推出周期,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愈发明显,整车厂商需提升汽车科技感以顺应消费者需求。汽车行业在“智能、环保”两大主题的推动下,正向轻量化、电动化、平台化、网联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互联、信息技术、一体化压铸等高新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上的应用,以及新的产品理念、新的组织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跨界进入,对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准确把握趋势、实现升级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同时这些新业务领域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
  ①轻量化
  汽车轻量化是结构设计、材料和先进的加工成形技术的优势集成,是有效降低油耗、减少排放和提升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4.0升/百公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通过汽车轻量化降低能耗成为各大车企应对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路径。
  有关数据表明,汽车整车重量降低 10%,燃油效率可提高
  6%-8%。对于我国汽车产业而言,发展汽车轻量化技术,是我国节能减排的需要,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提升我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汽车强国的需要。
  ②电动化
  在能源安全、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驱动下,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普及、减少燃油车的销售与使用,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重要发展趋势。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由1万辆增长至94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6.50%,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公共充电设施等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接受度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中长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
  ③平台化
  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整车厂商必须能迅速响应消费者需求,提供多样的车型产品,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整车厂商还需控制新车型的研发及生产成本,以保障产品价格的竞争力。
  而平台化战略是在开发过程中用相似的底盘和车身结构,同时承载不同车型的开发和制造,生产出外观、功能不一的汽车产品。首先,整车厂商通过旗下各车型共享平台,在研发新车型时可以分摊平台开发费用,降低研发支出。
  其次,新车型由于采用的是成熟平台,不再需要对通用技术、零部件进行长期的试验验证,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最后,由于新车型产品大部分零部件经过试验验证和品质测试,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平台化战略是汽车工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④网联化、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 5G通信、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升级,越来越看重汽车带来的科技附加值,对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和交互性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汽车产业开始向网联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网联化和智能化成为整车厂商差异化竞争布局的重要方向。
  3、产业政策扶持促进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汽车产业政策,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受益于汽车购置税优惠等政策、汽车出口销量增加及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的提升,汽车行业逐步成为国民第二大经济支柱。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为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出调整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相关财税支持政策、畅通二手车流通交易、用好汽车消费金融等。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了切实有力的措施鼓励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以提升自主创新和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在“十三五”汽车工业重点任务中,将大力发展中国品牌、坚持国际化发展及打造国际水平供应链均涉及汽车零部件。相关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行业市场增长,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良好契机。
  2021年7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基本完成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不断优化产业及产品结构。到2025年,出现世界级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1-2家汽车企业进入世界汽车企业排名前10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中心的新型产业生态逐步构建完成,共性瓶颈技术得到突破,品牌质量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产品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持续提升,市场环境大幅改善,产品渗透率显著提高。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20%。
  2021年12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2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要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为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良好发展势头,综合考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市场销售趋势以及企业平稳过渡等因素,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2022年9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2年第27号,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现就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二、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施管理。自《目录》发布之日起购置的,列入《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符合免税条件的新能源汽车。
  三、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
  四、2022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可按照本公告继续适用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其他事项,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2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3号)等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12月11日,上述三部门再度发布《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提升了包括整车能耗、续驶里程、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多项指标,新增了低温里程衰减技术指标要求,明确了换电模式车型相关要求。
  (二)公司发展规划及目标
  1、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现有主业,紧抓汽车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生产工艺的改进,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丰富产品结构,巩固和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致力于将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2、公司业务发展目标
  2024年公司将推行“守正笃实、行稳致远”的运营管理目标,继续深挖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力求在销售中取得更大突破,推动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稳中求进,狠抓公司生产管理和品质管理,严抓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用心服务客户,向广大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公司将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引入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行和完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同时,公司将合理选择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优化生产工艺等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稳定增长,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
  (三)公司发展计划
  公司及主要子公司分别处于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和以重庆、成都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及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冀产业集群,公司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市场及快速响应服务优势,公司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未来,公司拟在研发创新、生产技术改造升级、市场开发、人才建设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具体如下:
  (1)研发和创新计划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在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科技研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等方式提升公司的技术能力,通过实施产品平台化战略将积累的技术能力进行产品化应用,加大平台化产品的综合开发与前端应用。
  (2)生产技术工艺改造升级
  公司将全面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步伐,使生产技术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①公司将全面推行和完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复杂汽车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升级改造,开发适用于汽车轻量化激光焊接的生产技术,利用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材料取代钢,打造异种材料的轻量化复合结构件激光焊接生产基地。
  ②公司将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汽车用新型轻质材料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全力进行技术工艺创新,做好冲压产品技术升级。
  ③拓展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市场和供应渠道,不断择优产品形成先进、完善的汽车模块化供货模式。
  ④公司将进一步提升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力争使模具加工手段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3)市场开发计划
  ①国内市场计划
  公司通过重庆、成都、常州、河北生产基地,大幅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积极拓展新客户,进一步加深对西南产业集群和京津冀产业集群的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
  ②国外市场计划
  公司拟利用客户的全球采购体系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交付能力,增加客户订单采购量,进一步加深国外市场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
  (4)人才建设发展计划
  人才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公司将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加强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加快人才储备,适应未来公司迅速发展的需要。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激励计划等提升公司研发实力与管理水平。
  (5)筹资计划
  创业板上市使公司的资本实力和资产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公司将根据本次募投项目完成情况、产品经营效益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在确保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资本市场、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为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6)收购兼并计划
  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战略,围绕核心业务,在合适时机,谨慎选择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等效果,促进公司主营业务进一步发展壮大。
  (四)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一、行业风险
  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零部件行业。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扩张,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快速,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六大产业集群,竞争较为激烈。伴随行业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如果发行人不能保持现有的竞争优势或技术开发无法紧密契合市场需求,则有可能导致发行人的市场地位下降。
  二、政策风险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由于对上下游产业的拉动效应巨大,已成为驱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为进一步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并鼓励汽车行业的产业升级及重组整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策性文件。但随着汽车销售数量及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能源、环境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抑制私家车的过快增长,部分城市出台了各种限制性措施并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和电力驱动汽车。如未来汽车产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经营及盈利能力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
  公司的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1.84%。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大型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及整车制造厂商,包括蒂森克虏伯、麦格纳、福益、耐世特、凯毅德、德尔福、伟巴斯特、科德、理想汽车、吉利集团、比亚迪汽车、长安汽车集团、赛力斯集团、长安福特、长城汽车等。公司与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这些客户的经营环境发生改变或因其它原因与本公司终止业务关系,可能会对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钢材,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钢材的供应情况和价格波动情况会对公司的生产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生产部门根据客户的销售预测制定详细的备货及生产计划,但当主要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时,公司产品价格无法迅速调整,将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的产品为汽车精密零部件和精密模具,均为非标定制产品。一般而言,客户会采用前高后低的定价策略,约定零部件产品的年降价率,即新产品开发时定价较高,以后逐年降低。如公司不能及时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则将面临产品售价下浮风险。
  (4)控制权集中的风险
  伍亚林、伍阿凤夫妇直接和间接控制本公司74.80%股份。如伍亚林、伍阿凤夫妇利用其控股比例优势,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施加影响或者实施其他控制,将会对公司和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5)应收账款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金额较高,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报告期内对应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虽然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龄大多在1年以内,且主要客户均为信誉良好的大型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及主机厂,但由于本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比较集中,本公司应收账款中,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占本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的59.31%;若行业发展趋势发生变化或欠款不能及时收回,本公司财务状况将受到较大影响。
  四、技术风险
  (1)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高质量的研发团队、先进的开发软硬件设备和持续积累的技术优势是公司关键的资源要素。然而,随着市场的消费水平升级和客户对产品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公司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行业技术创新方向,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在质量、性能等方面都满足需求的产品,就面临着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如果技术研发出现问题或产品不符合市场发展方向,则可能导致公司竞争优势下降,进而对公司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管理团队,对公司的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及流程的优化起着关键作用。公司历来一直注重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采取了众多吸引和稳定技术人才的措施。但如果未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较大,将会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