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等定制化组件产品,以及配套自动化设备,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 产品类型: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3C装配自动化设备、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

  • 产品名称: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 、 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 、 贴合机 、 贴装机 、 非标线体 、 AOI检测机 、 连接片 、 安全结构件 、 绝缘片 、 密封件 、 功能性信号采集模块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其他电子器件制造;新材料技术研发;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隔热和隔音材料制造;隔热和隔音材料销售;塑料制品制造;塑料制品销售;橡胶制品制造;橡胶制品销售;塑胶表面处理;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皮革制品制造;皮革制品销售;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产业用纺织制成品销售;五金产品研发;五金产品制造;五金产品批发;日用口罩(非医用)生产;日用口罩(非医用)销售;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劳动保护用品生产;劳动保护用品销售;物业管理;非居住房地产租赁;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4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库存量: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台) 357.00 - - -
库存量:可穿戴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PCS) 704.68万 - - -
库存量: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PCS) 2.32亿 - - -
库存量:电池结构与功能性器件(PCS) 6423.29万 - - -
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库存量(台) - 176.00 220.00 162.00
可穿戴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库存量(PCS) - 1151.29万 867.94万 651.90万
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库存量(PCS) - 5323.83万 - -
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库存量(PCS) - 2.33亿 3.92亿 4.12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5.93%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1.96亿 14.05%
客户2
1.36亿 9.73%
客户3
1.22亿 8.75%
客户4
9476.78万 6.78%
客户5
9251.64万 6.6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4.44%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8468.45万 9.63%
供应商2
8220.72万 9.35%
供应商3
6134.32万 6.98%
供应商4
5080.85万 5.78%
供应商5
2372.08万 2.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9.4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14亿 14.57%
客户2
9729.61万 6.62%
客户3
9328.22万 6.35%
客户4
8918.60万 6.07%
客户5
8640.28万 5.8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90%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5611.60万 6.50%
供应商2
3313.14万 3.84%
供应商3
3056.52万 3.54%
供应商4
2823.13万 3.27%
供应商5
2371.69万 2.7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7.16%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3.71亿 30.56%
客户2
9714.59万 8.00%
客户3
9211.82万 7.59%
客户4
6991.49万 5.76%
客户5
6372.03万 5.2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52%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003.12万 4.81%
供应商2
2331.33万 3.73%
供应商3
2004.98万 3.21%
供应商4
1790.34万 2.87%
供应商5
1190.75万 1.9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15%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2.44亿 25.46%
客户2
9933.12万 10.35%
客户3
8048.82万 8.39%
客户4
7651.34万 7.97%
客户5
5736.07万 5.98%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402.65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7.76%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3275.90万 6.92%
供应商2
2147.55万 4.54%
供应商3
1068.65万 2.26%
供应商4
970.01万 2.05%
供应商5
940.55万 1.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44%
  • 三星视界
  • 鹏鼎控股
  • 伟易达
  • 台郡科技
  • 立讯精密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三星视界
1.50亿 40.02%
鹏鼎控股
2946.12万 7.88%
伟易达
2458.97万 6.58%
台郡科技
2239.86万 5.99%
立讯精密
1858.72万 4.9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803.1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16.51%
  • 德莎胶带(上海)有限公司
  • 广州市汇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 SHINWHA INTERTEK COR
  • S AND K POLYTEC CO.,
  • 上海普邦贸易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德莎胶带(上海)有限公司
833.62万 4.91%
广州市汇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
682.65万 4.02%
SHINWHA INTERTEK COR
442.58万 2.61%
S AND K POLYTEC CO.,
439.25万 2.59%
上海普邦贸易有限公司
405.09万 2.38%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消费电子行业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系定制化组件产品,区别于标准化产品),并在与客户不断深化合作中,业务进一步延伸至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将前述各类定制化组件产品投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设备,下游应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AR)、智能音频/娱乐设备(头戴耳机、游戏机)以及智能家居产品。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统计,受宏观经济挑战和年初库存量增加的影响,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台,创10年来最低的全年出...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消费电子行业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系定制化组件产品,区别于标准化产品),并在与客户不断深化合作中,业务进一步延伸至研发、生产和销售客户将前述各类定制化组件产品投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自动化设备,下游应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AR)、智能音频/娱乐设备(头戴耳机、游戏机)以及智能家居产品。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统计,受宏观经济挑战和年初库存量增加的影响,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台,创10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但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8.5%,达到3.26亿台,下半年的增长巩固了2024年的复苏预期。根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总量 2.47亿台,同比下降13%,然而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5160万台,同比增长4%。2023年,人工智能(AI)大模型融合的突破性进展,为科技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创新驱动力。随着主流硬件厂商持续落地“All in AI”计划,消费电子产业的AI时代启幕。随着端侧 AI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XR(AR/VR/MR)等智能终端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
  长远上,基于万物互联的全球大趋势,以及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引领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智能音频/娱乐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等设备硬件技术的创新突破,为消费电子行业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与此同时,得益于公司关键定制化组件产品(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在消费电子各类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与分布,以及公司在长期用心经营中,与各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的代表性优质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化,公司有望伴随经济、行业及下游客户需求的恢复,进入新一轮的高质量增长阶段。
  (二)新能源行业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的精密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
  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产业战略规划的一大重点,我国政府出台系列鼓励政策、补贴及支持完善充换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加上技术创新驱动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不断提升,国内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 949.5万辆,同比增长37.9%。在推进“双碳”目标的全球共识下,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在持续快速提升。根据 SNE 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量达 705.5GWh,同比增长38.6%。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为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各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存储的支持政策不断增加,储能技术进步及系统成本下降,储能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推动国内外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85GWh,同比增长53%。此外,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算力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带来海量用电和储能需求。全球储能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有望成为推动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产品的另一驱动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公司是“关键组件(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平台型供应商,致力于为国内外优质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于电子组件产品定制化、小批量、多频次、开发周期短等要求,形成了以产品方案设计、工艺技术创新、科学排产、品质及成本管控等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迅速响应的客户服务能力以及配套自动化设备等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为核心的竞争优势,获得各消费电子终端应用领域优质客户的认可。
  自2022年起,公司把握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业务,并迅速进入新能源行业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公司通过为新能源行业头部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坚持工艺技术创新,拓展新的产品线,强化内部能力建设,以逐步构建起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
  公司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属于非标准产品,主要利用单双面胶带、保护膜、离型膜、导电布、导电胶、铜箔、石墨片、吸波材等金属或非金属材料,通过精密模切、冲压、贴合等工艺加工而成,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产品等消费电子领域,起到粘贴固定补强、防震防尘防护、绝缘屏蔽导电、导热散热等功能作用。
  2、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
  公司电子产品结构性器件属于非标准产品,主要通过激光切割、冲切、压网、车缝、高周波、包边、表面处理、层压、模压等环节加工而成,应用于平板电脑(保护壳及保护装备)、智能手机(电池后盖)、可穿戴设备(VR眼罩/VR头戴)、智能音频/娱乐设备(头戴耳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领域,起到固定、连接、支撑、增强产品功能及提升产品整体美观度等作用。
  3、3C装配自动化设备
  公司3C装配自动化设备业务目前主要产品包括贴合机、贴装机、非标线体、AOI检测机等,与公司的消费电子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业务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基于对细分市场产品特点的深入理解,为下游客户定制化提供优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了公司的综合服务能力。
  4、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
  公司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属于非标准产品,目前主要产品包括连接片、安全结构件、绝缘片、密封件、功能性信号采集模块等,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等新能源应用领域。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原材料、模治具、机器设备、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生产辅耗物料等,公司各类物料的采购均由采购部负责。公司对采购流程实行严格的管控,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供应商管理程序》等制度对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评价、采购审批流程、材料质量控制等采购业务环节实施全链条规范,建立了合格供应商名册,并实行定期稽核评估。
  公司根据客户订单需求及预测,结合存货库存水平制定采购计划,采购部及时选择多家合格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议价及成本分析,综合考虑市场行情、产品品质、采购周期、经济批量、交付配合等因素进行采购决策。采购部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对订单状态进行动态跟踪,品质管理人员对物料检验合格后收入仓库备用,对不合格物料进行退换处理,并将检验结果录入公司的供应商评价体系。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保证物料的及时有效供应。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以客户订单为基础,公司生产管理部门结合订单交货期、物料采购周期、公司设备产能状况等因素,制定合理生产计划并均衡化安排生产。公司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及时处理订单在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质量、产量、成本、良率等方面实施管控,能够保证产品高质量的及时有效交付。
  当客户出现新的产品型号和规格的需求时,公司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具体方案、试制出样品,积极配合客户进行各项产品性能的验证,样品经客户验收合格后,公司再进行批量生产。对于公司电子功能性器件和结构性器件业务,部分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小、交期较短的项目,公司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提前备货生产。对于公司自动化设备业务,产品交付后,公司会按需要提供现场安装、调试及操作培训服务。
  3、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时跟踪客户的需求,并在研发、设计、采购和生产制造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公司客户对进入其全球供应链的供应商有着极为严格的全方位认证要求,与合格供应商签订产品销售框架协议,约定供货方式、结算方式、质量保证、物流安排、信息保密等条款。客户根据具体项目的采购需要向公司发出订单,约定产品规格、数量、价格、交期等信息,供需双方按照框架协议及订单约定组织研发、生产、发货、结算、回款及售后服务。
  公司倡导以项目为导向,在项目立项前,与客户积极沟通,深度发掘及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包括客户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应用场景等,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合作过程中,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沟通与协作,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响应解决问题,力求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解决方案,切实为客户创造价值。
  4、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独立研发中心,各事业部下设工程部,一是各事业部下设工程部主要针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直接参与终端客户产品设计研发的环节,灵活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材料选型、产品设计、样品试制、产品检测、自动化设备配套等服务;二是研发中心侧重于根据技术、材料及市场需求等发展趋势,进行长期的技术储备和自主研发布局,成熟后向客户推广;三是公司采取与上游材料供应商进行合作研发的模式,共同为下游客户开发新产品;四是公司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消费电子业务阶段性承压,中长期发展逻辑不改
  2022年以来,随着宅经济的退潮,叠加全球通胀及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等多重影响,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渠道去库存压力较大,在短期内抑制了出货量和平均销售价格。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统计,受宏观经济挑战和年初库存量增加的影响,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台,创10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根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总量2.47亿台,同比下降13%。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是公司目前定制化组件及配套自动化设备业务的重要消费电子应用终端,受消费电子行业当期景气度不佳,终端产品市场需求下滑,以及下游厂商去库存的影响,上游电子组件行业增长承压,传递至上游生产设备行业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公司2023年消费电子业务阶段性承压。
  根据IDC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8.5%,达到3.26亿台,下半年的增长巩固了2024年的复苏预期。根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个人电脑(PC)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结束了连续七个季度的同比下滑,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5160万台,同比增长4%。随着行业去库存的结束、消费电子智能终端需求开始进入底部回升,短期业绩压力预计将逐步得到缓和。此外,尽管受宏观经济等影响,消费电子行业经受着周期下行的压力考验,但技术创新的劲头不止,如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引领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XR(AR/VR/MR)等智能终端新一轮的产品创新,折叠屏、新型复合材料、生物环保材料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创新应用,汽车电子化、智能可穿戴健康设备推动医疗技术消费电子化等,新产品层出不穷,预计随着相关产品功能的不断完善及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将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面对广阔的电子信息科技应用市场,得益于公司关键定制化组件产品(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在消费电子各类终端产品的广泛应用与分布,且公司在长期用心经营中,与各消费电子应用领域的代表性优质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化,公司有望伴随经济、行业及下游客户需求的恢复,进入新一轮的高质量增长阶段。
  2、加快新能源业务布局,促进新能源业务实现质量型增长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销售行情总体呈现“低开高走,逐步向好”走势。2023年年初,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燃油车降价抢占市场等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波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实现销量 40.8万辆,同比下滑6.3%,环比下滑50%。尽管后续随着新车上市和降价潮,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渐回暖,但 4月增长再次面临压力。5月以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项促消费政策效果的渐显、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续等行业政策明朗、国六排放标准等发布实施,市场需求逐步释放,新能源汽车销量整体增长趋向平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949.5万辆,同比增长 37.9%。由于公司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业务正处于初期拓展阶段,受2023年下游行业波动的影响较大,公司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业务在本报告期内的规模增长效应尚未显现。公司目前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瑞浦兰钧、吉利威睿、上汽伊控、海辰储能等行业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在客户开发取得了较为重要的进展,在交货速度和良率等方面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为后续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现阶段重点加快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布局,促进新能源业务实现质量型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结构及功能性组件业务除提升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项目的份额外,公司产品主要应用领域从电池系统,拓展至直接应用于车灯、电控、电驱动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司通过为新能源行业头部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坚持工艺技术创新,拓展新的产品线,强化内部能力建设,以逐步构建起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未来,随着新能源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新增定点项目量产、产能充分释放、项目良品率爬坡期,公司盈利能力将不断改善。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稳定的优势客户资源
  公司坚持客户至上,经过多年用心经营,凭借着迅速响应、持续创新、品质可靠、成本管控等优势,与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耳机、智能可穿戴等各应用领域的代表性客户建立起稳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公司进一步开拓其他优质客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端客户对进入其全球供应链的供应商有着极为严格的全方位认证要求,包括资产规模、财务状况、生产条件、研发水平、质量可靠性、服务网络布局以及迅速响应的客户服务能力等项目,认证周期长、难度高且在成功导入客户供应链后需持续满足认证标准,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
  公司长期为国内外高端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不仅利于公司实现良好的营收水平,而且客户对供应商的高要求也促成了公司在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售后协调能力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公司成长起正向推动作用。在客户端长期积累的可靠信誉是公司宝贵的财富,以良好客户关系为基础,公司能先行把握客户市场动向,销售人员可及时获取客户具体项目的需求,研发人员有机会参与客户产品的初期设计,生产采购能依预告提前调配,为争取客户量产项目的订单份额赢得先机。一旦客户的需求发生延展,公司有望抓住机遇,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公司夯实现有优势业务的同时,全力开拓新兴业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以更好地满足新老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二)创新研发与智能制造优势
  公司历来重视通过研发不断引领创新,公司及子公司已获得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荣誉资质,是对公司及子公司专业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业务发展及综合实力等方面的认可与肯定。公司在东莞、苏州、秦皇岛、越南等地搭建智能制造基地,在深圳、美国设立办公室,凭借引入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地间形成协同作用,布局全球化产能和服务,以更贴近、更高效地响应客户本地化的项目需求。公司密切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加强技术的积累与创新,对核心工艺、创新材料、关键技术、设备改良形成了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及软件著作权的自主知识产权,使得公司产品的技术优势得到了保护,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行业应用实践,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满足客户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核心技术工艺,具备较为成熟的产品生产技术和设备研发能力。这些技术已较为成熟地应用于公司的生产经营中,为公司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及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公司在完善研发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了一支专业素质高、行业经验丰富且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研发梯队,为公司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
  (三)精益管理与成本管控优势
  公司始终秉承精益生产理念、坚持追求综合成本最优。公司重视数据分析对成本管控的指导作用,不断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精细化工艺制程管控,减少生产进程中的浪费。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从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准、制造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保持较高的良品率方面获取产品成本控制优势。在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准方面,公司与上下游结成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平台集中议价、大批量采购保证了材料价格优势。同时,公司业务模式所带来的选材优势和优质的客户群体,也使得公司与上游重要供应商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利于公司的成本管控。
  在制造技术革新方面,公司增加生产、检测、质量控制等智能设备的投入,提高自动化水平,并通过设备模块化的设计、模具快速换模的设计,适应了产品多样化的柔性生产需求,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原材料利用率。在产品设计方面,从设计源头上进行优化,全面提升设计标准化,使得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持续降低。公司对生产工艺技术不断优化,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不良品导致的浪费。此外,公司引进ERP、MES等系统,优化排产和机台效率,减少产品调机次数,使工单集中生产,完善的质量控制体制和智能的排产系统,提高了公司产品的良品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四)品质可靠性优势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品质,坚持向行业优秀标杆的高品质标准对齐,持续完善公司品质内控标准,不断提高团队对质量重要性的意识。知名科技和消费电子品牌商对其产品功能、质量、品牌维护要求较高,因此对于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设备供应商的选择十分谨慎,尤其看重产品的品质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公司始终致力于对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工艺水平的持续提升,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其中作为品质关键衡量指标,公司对产品可追溯性、品质稳定性的管理,备受客户的认可。
  公司通过了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QC 080000:2017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认证、IATF 16949:2016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7001:201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质量控制贯穿研发设计、供应商管理、原材料检验、生产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公司已经形成了系列产品质量规制进程,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确保交到客户手上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可靠的、高质量的。
  (五)业务模式优势
  从纵向上看,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产品研发、产品设计、材料选型、模具设计、样品试制和测试、批量生产、快速供货、自动化辅助生产、售后跟踪服务等完整的服务。区别于传统的“来图加工”的业务模式,公司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突出的研发实力,通过直接参与到下游客户的产品设计及研发中去,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方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强化和稳固了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强了合作粘性。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及与上游材料商合作研发等模式,公司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原材料库,掌握不同原材料的材质特性、使用效果和加工工艺,使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对各种材料的实际使用效果、相互之间的可替代性以及加工工艺的决窍等实践知识和经验比一般厂商更为丰富和全面,可快速为客户产品设计和研发提供更优化的材料选择建议,在为客户解决方案时突出体现公司的专业性。
  从横向上看,公司具有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以及相关的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三大业务分部,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综合解决方案,尤其是公司的 3C智能装配自动化设备,有销售、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多种合作方式,并从精准识别客户需求以及迅速提出解决方案方面形成公司的交付优势,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生产设备,协助客户在3C电子产品精密装配过程对功能性器件等辅料的尺寸、外观、功能等进行高精度快速检测,并完成在其他电子产品零组件的装配、贴合等自动化操作,有效取代人工作业,提高客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与公司的消费电子功能性和结构性器件业务形成了良好的协同作用,增强公司面向客户的综合方案能力。
  (六)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
  公司珍视员工资源,建立起人才培养体系全景图,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晋升发展平台及个性化的发展路径,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形成较为完备的员工培训制度和薪酬制度,并组织开展“星瑞大学生培养计划”、“启瑞基层管理干部提升计划”、“精瑞中层管理干部认证计划”、“内训师培养”、“六西格玛”、“产品开发”等与任职资格强相关的培训项目。同时,公司采取核心员工持股等激励措施,增强公司对核心骨干、高端技术人才的吸引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的人才储备得到补充,拥有一支满足公司发展需要的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为公司当前业务及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客户至上、敢于承诺、勇于创新、长期主义、追求卓越、精进协作”的核心价值观,为“用心智造,共赢未来”的使命而奋斗,打造持续精进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将智造无限可能作为企业的使命,把客户第一的理念植入到公司整体运行中,围绕客户需求点,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始终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力求超出客户的预期,以实现“成为全球标杆客户最信赖的合作伙伴”的企业愿景。公司倡导学习文化、运动文化、分享文化,全公司自上而下呈现积极、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奋斗者风貌,构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下降4.87%,实现归母净利润7,336.88万元,同比下降63.38%。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后疫情时代消费需求萎缩、国内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等多因素影响,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整体不足的背景下,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相关业务的盈利水平也受到一定影响;另报告期内公司业务结构有所变化,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新能源结构与功能性组件的营业收入占比在短期内有所提升,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短期内的综合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1.报告期内,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及消费电子市场整体需求疲软影响,公司消费电子业务承压,导致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业务收入及毛利率下降。
  2.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零组件业务营收占比增长。由于该业务处于初期拓展阶段,主要客户产品研发投入及费用增加,重点产品处于量产爬坡、前期良率低等,综合影响了毛利率水平。
  3.报告期内,管理和技术人才薪酬增加、股权激励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加,对业绩也有一定的影响。
  2023年公司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不佳,终端需求不足的背景下,营收规模基本保持稳定,深耕主业不动摇,同时加速新领域的业务拓展,保持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另内部通过明确公司中长期战略,快速组织措施应对业务结构变化,提升经营预算管控能力,开展全员降本提效,并引入和升级公司精益制造,结合项目管理,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公司经营上的不利态势,使公司的整体运营质量得到一定保障。
  2024年,公司在消费电子业务上抓住行业在23年触底,24年回升的机会,继续深挖市场潜力,围绕大客户战略,以新工艺、新材料为突破口提升营收,同时进一步加大新能源业务的推进,积极拓展新能源产品线和客户群,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实现增质增量的突破性成长。运营上面对业务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采取以经营预算为抓手,持续精益改善为路径,聚焦公司内部挖潜,从研发体系重构与突破、制造精益改善与提效、结合研发工艺进行材料的降本等角度,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持续构建核心经营竞争力。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人工智能(AI)大模型融合的突破性进展,为科技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技术创新驱动力。随着主流硬件厂商持续落地“All in AI”计划,消费电子产业的AI时代启幕。随着端侧AI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XR(AR/VR/MR)等智能终端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周期。长远上,基于万物互联的全球大趋势,以及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引领智能手机、PC、可穿戴设备、智能音频/娱乐设备以及智能家居等设备硬件技术的创新突破,为消费电子行业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
  此外,“双碳”目标是全球共识和国家战略,在技术进步、政策持续推动等影响下,新能源产业需求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
  (二)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关键组件(功能性器件、结构性器件)及配套自动化设备”平台型供应商,公司坚持大客户战略,筑牢消费电子业务基础的同时,加速新能源业务板块战略布局。
  公司紧密把握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海内外的产能建设及客户的开发拓展正有序按计划推进。公司未来将加快在AI、折叠屏等高端智能手机、AI个人电脑(PC)、XR(AR/VR/MR)等代表性新兴电子科技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光伏储能系统等应用领域的布局。面对广阔的应用市场,公司依托多年的行业资源沉淀及技术积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深耕市场,深化与客户的合作、挖掘客户需求,丰富产品线、拓宽应用领域,提升公司的智能制造水平,持续强化公司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加强公司治理和优化运作机制,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将以“持续健康经营,寻求战略突破”为核心经营方针,保持高目标牵引,保障主营业务的健康发展,管控新业务的风险投入,聚焦战略性突破点,实现公司整体高质量的发展。为实现公司全年各项经营指标,经营管理团队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1、保障主业健康经营,稳步拓展业务规模,全面扭亏
  1)消费电子业务抓住行业在 2023年触底回升的机会窗口,充分满足优势客户的需求释放,同时加快越南工厂的产能释放,以变应变,服务好客户海外项目的需求,并增加消费电子跨行业的产品线布局,为主营业务的持续增长储备动能。
  2)继续在新能源、储能电池领域与头部客户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依托内部运营成本的持续挖潜,积极展开良性竞争,提升承接客户新项目能力,实现新能源产品线的增量提质。
  3)继续深挖海外市场潜力与新机会点,围绕头部客户在美国、欧洲、日韩稳定开发和服务团队,积极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4)以经营预算为管控底线,对2023年公司的亏损项目实施快速扭亏,保障2024年公司各产品线的经营质量。
  2、坚定推进大客户战略
  1)以“5+10+N”的客户战略为指导,坚定推进大客户战略,以新工艺、新材料为突破口延伸覆盖客户的产品线,形成战略突破,为公司拓展未来经营空间储备势能。
  2)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始终保持市场洞察,寻找新业务机会点和可能性,充分调动资源与战略性客户建立链接,形成有效互动,为未来进入战略客户体系做好基础。
  3、依托事业部制提升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持续构建核心经营竞争力
  1)进一步构建事业部的责权对等机制,推动事业部发挥更大的自主动能,增强各事业部面对复杂环境的灵活度,在统一的战略框架内,鼓励事业部寻求关键市场突破,充分拓展事业部未来的成长空间。
  2)打造精干型公司总部,以经营预算为抓手,持续精益改善为路径,聚焦公司风险管控与内部挖潜,确保公司事业部制运行过程的授权有序,分权有道,并引入外部专家和咨询团队辅导总部与事业部在运营管理上建能力、要结果。
  3)重构公司研发体系,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新应用领域、新应用技术展开持续的追踪和研究,并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等专业机构的联合开发及合作,提升新产品新技术的成功转化能力,通过公司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创新点,在材料、声学、成本等方面持续给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4、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助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根据《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落实与监管要求,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加强对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公布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业务情况,多渠道宣传公司形象,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认同度。
  2024年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将与全体员工一起,团结一致,积极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不断优化内部管理、降本增效、稳健进取,努力完成各项经营目标,为公司长期健康经营夯实基础。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制造行业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当前全球通胀持续、货币政策收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债务危机等多因素叠加使得全球经济及供应链体系饱受冲击。宏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对居民收入、购买力及消费意愿产生负面影响。若负面影响长时间存在,将给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面对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公司会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产业环境的变化趋势,筑牢基础,提升经营效率及财务稳定性,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同时通过积极获取客户量产项目订单份额,紧密参与核心客户的产品设计或合作开发产品,强化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加强精益管理与成本管控、降本增效,不断夯实现有优势业务的同时,全力深挖客户需求及开拓新应用领域,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增强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
  2、贸易摩擦和全球产业转移风险
  目前国际经济环境尤其是中美关系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若未来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升级,将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或致使大客户的维护受限。此外,由于国内人口红利比较优势逐渐消退,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配套渐趋成熟,全球电子制造业出现向越南、印度、泰国等国家进行多地产能布局的态势。在贸易摩擦、全球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如公司无法持续维系现有客户关系或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将可能会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贸易摩擦和全球产业转移风险,以及国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未来规划,一方面,公司将加大国内客户的开发力度,深挖需求及拓宽应用领域,提升整体业务规模,并积极融入国内战略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发挥应有的赋能贡献。另一方面,公司紧跟海外客户战略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发展规划,紧密关注客户的海外供应链转移计划,循序推进全球产能布局,扩展海外生产、销售、研发服务网络,以行稳致远、增强公司的风险抵御能力。
  3、市场风险
  近年来制造业技术升级加快,向智能制造方向高速发展,未来可能推出更先进技术,导致公司所在行业的产品市场需求萎缩。其次,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及其组件,由于下游品牌集中度较高,导致公司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如公司不能持续开拓新的客户,现有客户的经营状况或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在未来减少对公司产品的采购,将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外部环境恶化导致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公司在技术、服务、成本等方面均承受更大考验,如不能较好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高要求,将可能会对公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针对市场风险,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保持国内行业技术领先水平的基础上,瞄准国际先进标杆,加大对行业领先的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快速实现研发项目成果产业目标。公司积极拓展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AR)、智能音频/娱乐设备(头戴耳机、游戏机)、智能家居产品等电子科技领域,以及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光伏逆变器等新能源领域的产品应用,提升产品线及客户的多元化,利于逐步改善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的风险。面对行业价格等竞争加剧,公司加强技术创新力和供应链纵深整合,获取差异化优势,同时强化与核心客户的合作关系,提高内部管理效率、积极降本增效,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作为制造型企业,原材料成本是最重要的运营要素之一。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铜、铝、胶、膜、导电布、泡棉、皮、布、玻纤、磁铁等及自动化设备部件及零部件等,近年受中美贸易摩擦、供给受限等因素共同推动,导致部分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且交付紧张。若未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交付紧张的情况得不到妥善应对,将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一方面,公司持续关注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建立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聚焦供应链建设,加强与核心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采购方式,严格执行风险备料,最大限度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
  5、汇率风险
  在国际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产生波动,汇率的波动有可能带来收益,但也有可能给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使得公司遭受汇兑损失。公司制定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制度》及相关风险控制措施,为有效规避和防范公司因进出口业务汇率波动带来的经营及财务风险,公司利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合理降低财务费用,提高汇率风险控制能力。
  6、投资风险
  为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优质资源,促进公司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产业的延展升级,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公司参与投资了多只基金。由于投资基金具有周期长、流动性较低的特点,且投资项目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市场环境、被投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基金将可能面临投资效益不达预期、无法及时有效退出或投资亏损等风险。针对投资风险,公司将及时了解基金的管理运作情况,密切关注投资项目的经营情况,督促基金管理人时刻关注政策变化、市场情况,寻找优质项目,加强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降低投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