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供热节能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

  • 产品类型:

    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智慧供热服务

  • 产品名称:

    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 、 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 、 热源自动控制系统 、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 、 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 、 二网智能平衡系统 、 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 、 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智能系统 、 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 、 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 、 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 、 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系列化产品 、 供热托管 、 供热运营 、 合同能源管理

  •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浅层地热能源开发及应用;城市集中供热节能监控系统、供热计量控制系统、热量表、燃气供热系统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热计量产品、机电产品、自研产品批发、零售及安装;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及配电动力柜的生产、销售及安装;智能电器、智能控制器、智能开关、智能插座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软件、集成电路开发及销售;热力生产、销售;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电子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工程施工;环保技术开发、转让及服务;环保设备研发、生产、安装和售后服务;节能技术服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4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库存量:智慧供热节能产品(台) 16.96万 -
智慧供热节能产品库存量(台) - 12.94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9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1亿 28.28%
第二名
1660.65万 4.64%
第三名
1167.14万 3.26%
第四名
1072.83万 3.00%
第五名
998.86万 2.7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263.69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0.9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782.03万 16.73%
第二名
1641.37万 7.26%
第三名
1379.70万 6.10%
第四名
1241.20万 5.49%
第五名
1219.38万 5.3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40%
  • 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第二名
  • 第三名
  • 德州市陵城区伟城投资有限公司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589.24万 11.49%
第二名
2378.51万 7.61%
第三名
2221.40万 7.11%
德州市陵城区伟城投资有限公司
1449.83万 4.64%
第五名
1422.20万 4.5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8204.5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2.85%
  • 第一名
  •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174.73万 16.58%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1691.36万 8.83%
第三名
1532.07万 8.00%
第四名
1140.49万 5.96%
第五名
665.94万 3.4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32%
  • 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2896.97万 7.18%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2835.43万 7.01%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2785.38万 6.91%
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2674.89万 6.63%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2255.12万 5.5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92.03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0.27%
  • REXELSA
  • 天津市尧夏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济南工达捷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REXELSA
1269.49万 13.76%
天津市尧夏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401.96万 4.36%
上海爱谱华顿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83.78万 4.16%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379.00万 4.11%
济南工达捷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57.80万 3.8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59%
  • 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天津市管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4677.72万 15.21%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3520.84万 11.45%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268.81万 7.38%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1446.98万 4.70%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876.76万 2.8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701.28万元,占总采购额的33.51%
  • REXELSA
  • 西尔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四平艾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兰欧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REXELSA
938.47万 11.64%
西尔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32.03万 6.60%
四平艾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05.67万 6.27%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403.47万 5.01%
河北兰欧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321.64万 3.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30%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安阳益和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长春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长治市城镇热力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6719.28万 22.08%
安阳益和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2425.10万 7.97%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002.46万 6.58%
长春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34.01万 5.70%
长治市城镇热力有限公司
1208.50万 3.9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916.10万元,占总采购额的43.93%
  • 沈阳久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REXELSA
  • 远大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 青岛海纳电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沈阳久沃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1886.42万 21.16%
REXELSA
1031.09万 11.56%
远大阀门集团有限公司
374.95万 4.21%
青岛海纳电气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336.65万 3.78%
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286.99万 3.2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类下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I6531)”。公司是一家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领域。  2023年2月,国家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普惠便捷数字社会,明确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及趋势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类下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I6531)”。公司是一家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领域。
  2023年2月,国家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普惠便捷数字社会,明确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整体布局、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引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物联网作为应用支撑技术之一,在各行业领域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其应用场景愈加丰富深入。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方为热力企业(供热单位)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旨在为客户提供智慧化供热解决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带来了供热需求的不断增长,供热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调控频次和精确度的增加,传统基于人工的控制方式已难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供热行业还存在高耗能、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点,因此,传统的供热管理模式及供热运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双碳”目标下社会发展需求。智慧供热,通过全过程监测、一体化联动、精细化调整,实现“源、网、站、户”四位一体的闭环供热保障体系,全网平衡系统自动调节,全面提升用户舒适感,精准供热、节能减排。依托的数据中心能满足多业务系统融合、数据服务、大数据分析等业务发展需求,全面赋能“智慧供热”提质增效。智慧供热通过数据中心的调控,使得供热服务从“事后被动处理”变为“事中动态调控”“事前积极干预”,实现高质量服务供热用户,高可靠支持供热调度。
  (二)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北方城镇面向居民的供热方式多为集中供热,按照热源系统划分主要为燃煤或燃气热电联产、燃煤或燃气锅炉、热泵,以及随着技术进步正在试点和发展核电及工业余热等集中供热方式。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估算,2002--2022年北方城镇建筑供暖面积已经从61亿㎡增长到167亿㎡,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供暖时长会有所不同,供暖总能耗虽然会有所波动,但平均的单位面积供暖能耗强度受益于建筑保温水平提高、高效热源方式占比提高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呈现降低趋势。
  (三)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供热节能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已应用于北方采暖区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部分非集中供暖区域。其中,作为公司代表性核心产品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覆盖监管面积不断扩大,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累计应用百余家热力企业,相关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稳健发展,公司产品和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两大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公司已成为在供热节能行业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是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领域,具体包括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和智慧供热服务两大方向。其中,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为公司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该业务方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另外,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补充来源,具体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与过往相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主营业务形成的业务场景示例如所示:
  (二)主要产品和服务
  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
  公司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包括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和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两类产品,其核心均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软件系统。
  (1)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
  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是面向城市供热基础设施的数据信息系统,设置了热源监测、热网监测及智能分析、服务监管、供热企业督导、应急抢险、热用户投诉处理督导等功能模块。平台通过对所管辖区域的集中供热系统大数据采集及应用分析,实现热源保障及调度、供热质量监测及服务监管、供热系统运行监测及预警、能耗科学预测管理和智能分析等功能,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层面,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对供热基础设施更高阶的需求,提高面向城市热用户的服务能力和供热保障能力,优化城市供热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区域集中供热管理水平与政府主管部门对供热行业管理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的架构示意:
  公司自主研发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自2016年起先后在乌鲁木齐、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邢台、张家口、秦皇岛、潍坊、雄安新区等十余个地市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其中,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2)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
  公司研发的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内嵌智能决策软件,平台架构设计灵活,不受采集点数限制,具有实现“一键节能”的智能化软件应用模式,可提供便捷化的应用体验。同时,其内部包含生产运行监控、收费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模块,可实现智能化供热运行、电子支付平台收费管理、精准化客户服务等数据信息的交互和智能化处理。
  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是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的完整数据信息系统,通过供热系统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运行,实现供热运行管理技术的全面升级,达到“全网平衡、精准供热、按需供热、节能降耗”的目标,其架构示意:
  智慧供热平台构建了省、市、县、企业的供热信息化系统,形成“三级监管、四级联动、企业调控”的运行管理机制以保障城市供热安全、提高民生服务水平;通过基于室温监测的“荷、站、网、源”反馈调控策略,达到站荷联动、源网协同,从而实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提高了城市供热资源的配置效率,智慧供热已在北方采暖区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垂直应用领域之一。
  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
  公司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已形成覆盖热源、一级网、热力站、二级网、热用户等供热全流程的产品体系,与智慧供热应用平台及相关服务共同构成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
  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可分为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等两大类别。其中,热源及热力站自控系统包括: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供热计量仪表间远程管控系统等子系统及相关系列产品;热计量及二网智能平衡系统包括:二级网智能平衡系统、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供热计量温控一体化系统、温度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热用户室温采集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及相关系列产品。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及嵌入式软件,公司通常负责成套子系统的供货、安装、调试及交付。主要产品示意图及简要说明如下:
  (1)热源自动控制系统
  热源自动控制系统(热源包括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热电联产首站、大型隔压站等)由热源监控中心软件、热源节能控制装置以及配套的传感器、热量表、变频器等仪表设备组成。热源自动控制系统内置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具有热源故障诊断与安全控制模式及智能语音报警功能、热源运行及操作质量评价功能,该系统能够实现热源运行过程的准无人化,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热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
  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由集中供热节能控制装置以及传感器、热量表、流量计、变频柜等仪表设备组成,具有稳态精度高、优化时间短、鲁棒性强、通用性高等特点,可实现气候补偿、室温反馈、故障远程监控、无人值守运行、自动节能运行等多种功能。
  (3)二网智能平衡系统
  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由室温采集器、智能阀、采集集中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具备供热系统异常智能分析、智能平衡调节、热用户远程收费管理、热用户室温反馈及评价等多种功能。二网智能平衡系统根据用户入住率、所处位置等多重信息形成智能回归算法,以热用户或楼栋(单元)回水温度一致性为调控目标,以供热机组回水温度为判据,通过对供热运行实时数据的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与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联动,调节二级管网供热过程,进行各热用户或楼栋(单元)目标回水温度的自控调控,达到水力平衡和热力平衡,消除冷热不均问题,实现按需供热、精准供热、节能降耗的目标。
  (4)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
  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由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采集计算器、楼栋热量表、数据通讯传输网络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组成。公司研发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依据热用户采暖开启时间对采暖热耗进行分摊计算,并结合系统监测的供回水温度进行修正,使热计量分摊结果更可靠、更适用,可有效解决因供热系统水力失调、管道堵塞、热用户改动室内散热器容量等原因造成的热计量误差。此外,公司的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带有IC卡预收费管理功能,可实现远程电子稽查及收费管理。
  3.智慧供热服务
  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
  (1)合同能源管理
  对于具有节能降耗需求,但缺乏供热系统升级改造资金、技术或专业人员的热力企业,公司通过投入资金、技术、人员及产品设备等对其原有供热系统实施智慧供热升级改造,并负责改造完成后的供热运行、系统维护与节能调控。合同项目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后,公司按照约定分享客户的节能效益,逐步收回投资成本并享有投资收益。
  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对广大中小规模的热力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其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可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人员团队方面的优势,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业务领域之一。
  (2)供热托管
  面向热力企业运营管理及技术升级改造需求,公司基于智慧供热的管理手段与技术,与热力企业签署热力销售及托管服务合同,投资进行智慧供热升级改造,并自行组建团队负责托管区域内的供热运行与维护工作,通过精细化管理帮助热力企业实现供热资产的保值增值,委托运营期满,公司投资的设备无偿交给热力企业。
  (三)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作为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业务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及软硬件产品和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营,公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的复合盈利模式,致力于为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并通过自主开发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助力政府部门提高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客户目标达成和市场份额拓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自身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分为材料采购及外包服务采购两类,对其具体说明如下:
  (1)材料采购
  公司材料采购的内容主要为仪器仪表、电子电器、阀门等产品或配件。公司采用“以产定采+合理备货”的模式安排此类采购活动,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门的需求,结合安全库存、采购周期情况制定采购计划。对于关键材料,公司采取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策略,设置最低风险备货库存量,保障订单及时响应。对于公司消耗量大且相对标准化的原材料,公司一般采取集中、批量采购模式,以便利用采购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经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和对采购材料应用,公司已建立较为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且上游材料供应商企业较多,能够保证材料的充足供应。
  (2)劳务外包
  对于承担的智慧供热总包项目,公司除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供货、设备调试、系统测试等工作以外,还需一并完成配套产品的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等辅助性作业,这部分业务由公司通过比选后最终确定的劳务承包商进行实施。
  3、生产模式
  因热力企业及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等下游客户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为了匹配客户实际需求,减少生产环节的资金占用,公司在保持一定安全库存的情况下,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在手订单情况安排组织生产活动。
  具体而言,公司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委托加工和外协生产三种类型。
  (1)自主生产
  公司自主生产主要包括电路板的组装、嵌入式软件的写入和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等产品的组装、测试,集中供热节能控制装置等柜类产品的组装。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各类产品的嵌入式软件以及设备的定型、嵌入式程序的写入以及产品性能测试、检测等。
  (2)委托加工
  公司委托加工产品主要为集成电路板等零部件,委托加工商主要负责完成集成电路板的贴片焊接、变频柜加工等工序。公司负责产品研发、设计、定型以及元器件确定、指定,关键原材料由公司确定采购渠道并采购后提供给委托加工商,委托加工商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组装焊接为成品线路板。
  (3)外协生产
  公司外协生产内容主要是通断控制器、塑料外壳、柜类产品外壳等零部件。外协生产过程中,公司负责提供设计图纸、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要求,外协生产单位按照公司要求采购原材料并完成加工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通过直接销售方式向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类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订单一般是对应新建供热建筑项目,其下游客户也是热力企业,公司在项目交付或验收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后,直接面向热力企业提供后期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公司采取以招投标为主,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商务谈判及其他为辅的方式取得各类业务订单。订单取得之前,公司销售人员会通过查询招投标网站、参加展览会及行业交流会、老客户介绍等多种方式同潜在客户保持密切沟通,以便及时获取商业机会并跟踪客户需求。
  5、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研发模式。结合自身行业知识密集、与新一代信息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公司电子技术部、软件技术部、自控技术部、节能技术部、AI技术部等涉及主营产品及服务的部门均配备全职研发人员,从事所在领域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工艺改进的研究。针对涉及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公司设置了跨部门的研发协作机制,通过抽调各部门的研发骨干人员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实现不同领域研发人员的有效联动,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公司研发人员均密切关注智慧供热行业技术前沿和方向,并与市场建立了有效讨论机制,对行业发展、新兴技术产业应用等问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集中供热系统是我国北方地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北方地区冬季供热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也是进行环境保护、解决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存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的需求。
  2、在供热产业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均存在各自的痛点。面对能源价格的上涨,供热成本增高,供热企业经营压力日渐增加,但集中供热用户的用热价格受政府监管,热力企业不能随意将上涨成本传导至用户端,因此热力企业等相关客户具有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来提高其经济效益的需求,在用户端,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体现。我国供热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衍生出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的水力失调、热力失调、冷热不均现象;建筑物内水平和垂直温度易失调导致住户出现不同程度的超供、欠供现象使得用户按需供热、舒适供热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
  3、双碳目标的驱动。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的测算数据,我国建筑的运行能耗大约为全社会商品用能的三分之一,并且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北方城镇冬季供热导致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约占到全国总的建筑运行相关能耗和碳排放的四分之一。城市能源供给系统中的城市热力供给系统,应该作为节能工作重点之一。供热行业从传统的经验调控、粗放管理模式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是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以及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有效路径。
  4、供热面积的增加及较高的能耗强度的客观要求。
  根据相关数据,2022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 9.21亿人,农村人口 4.91亿人,城镇化率从2021年的37.7%增长到65.2%, 我国城镇化进程结束前供暖面积每年还会继续缓慢增长。我国建筑运行能耗中的北方城镇供热用能的能耗强度较大,通过智慧供热达到节能标准和热源效率的提升,促进北方地区供热用能的单位能耗强度下降,从而实现总能耗的基本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环保要求日益趋严、公众供热需求不断增加等因素的驱动下,我国供热行业转型升级任务越来越紧迫,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加速向绿色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基于大型热电联产的城市供热系统,目标是建立多热源联网、长距离输送、覆盖全城市环形管网、清洁能源调峰的大型城市供热系统,实现“城市供热一张网”、“多热源联网”的城市供热大型管网;二是发展基于中小型燃气锅炉、电热锅炉、热泵等的分布式供热系统,采用优质清洁能源分布式供热。而无论是发展多热源联网的大型城市供热系统,还是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供热系统,人工经验管理、粗放调节的传统供热模式已不再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推进供热行业技术升级改造,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供热领域,探索高效环保的供热方式,建立与各地情况相匹配的智慧供热模式已成为供热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有效保障。智慧供热服务的开展主要涉及自动化控制、新一代信息、现代数据传感、信息传输、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多种技术。近年来受益于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网络通信等技术领域的进步为智慧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为传统的供热行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并延伸出智慧供热的市场需求。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1.核心技术与应用
  公司持续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已在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等智慧供热相关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将相关技术通过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热计量系统、热源优化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等产品,进行产业化落地。
  2.重视研发投入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将提高研发能力作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费用率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主营业务研发投入,深化和优化智慧供热技术体系,扩大技术影响力,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报告期内,新增专利10项,软著2项。
  3、产品创新
  公司基于底层基础代码自主研发出了面向热力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类型客户的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作为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不依赖于第三方工控组态软件,设计架构灵活,优化升级简单,不受采集点数限制,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扩容,且其功能不仅限于实时数据的展示和分析,还可自动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既可满足热力企业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的需求,又有助于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并已完成与鲲鹏、麒麟等产品的兼容性适配,布局基于信创体系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
  (二)人才团队优势
  十余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智慧供热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技术人才是公司认为最宝贵的财富。目前公司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专业背景交叉融合的技术人才团队,能够及时把握行业需求、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引领公司技术持续进步。按照研发和技术应用两个方向,研发团队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主,并负责行业技术交流、解决方案设计、对热力企业远程技术培训,按照节能技术、软件技术、自控技术、电子技术等四个技术研究方向开展工作;应用团队面向市场客户进行现场踏勘、技术方案拟定、现场技术支持、后期技术服务。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保持稳定,为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
  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实践,公司已形成“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开发为辅”的较为成熟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将研发的新产品较好地产业化,及时将研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公司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市场需求、新产品面世、产业化生产等各环节紧密结合,大大缩短了从新技术到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周期,逐步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在成熟的“自主研发为主,产学研合作开发为辅”体系下,能够及时将研发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四)市场竞争优势
  作为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持续赢得了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内的不同类型客户的持续信赖。报告期内公司开发交付的智慧供热大数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荣获河北省建设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智慧供热管理平台荣获山东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公司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及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已在北方采暖区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热网智能化改造项目中标,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公司中标的哈投集团智慧供热项目赋能哈投集团1.54亿平方米供热辖区全面实行智慧供热项目建设,建立了具有影响力的应用示范项目。
  (五)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逐步完善市场开拓网络和本地化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了覆盖北方采暖区 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技术服务团队与热力企业客户密切合作,建立了规范化的客户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的协同机制。另外,依托自建的智慧供热远程服务数据中心,公司总部专家团队可与跨地区提供远程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全面落地的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粘性,强化了公司作为智慧供热业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服务体系优势。
  (六)品牌价值
  公司是供热节能行业中极少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企业生产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以“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代表性客户合作的过程中,陆续打造出若干行业标杆和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供热节能领域的知名品牌商,在客户口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已位居行业前列。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秉承“以科技赋能传统供热行业”的理念,致力于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热行业的垂直应用,为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以及通过自主开发的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助力政府部门提高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为我国供热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转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进而推动供热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二)2024年公司发展计划
  2024年公司将继续夯实深耕基于以热电联产为主要热源结构的城市集中供热的智慧供热市场。提升和优化市场网络,促进重点区域潜在客户的订单转化,推动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利用公司在方案设计、热网管控、供热运行控制策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经验,联合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当前在集中供热单位面积耗热量较高的进行智慧供热整体改造。产品研发领域,继续保持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融合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深化和优化智慧供热节能技术体系,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在热计量领域的导向,研发适应市场发展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公司管理方面,不断增强技术、业务整体协同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绩效管理和考核管理,完善激励体系。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政策调整风险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方为热力企业(供热单位)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而热力企业对供热系统建设、智能化改造、供热节能技术提升需求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热监管信息化升级等方面的需求受国家宏观行业政策的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或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热节能行业的扶持力度减弱,则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使得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一定波动。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关注行业政策调整和趋势,及时把握政策动向,整合配置资源抓紧市场机遇,并持续提升在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业务布局、管理等各方面的运营水平,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2.技术创新风险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传统供热行业的不断融合,供热行业正面临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变革的发展趋势。如果公司未来不能紧跟行业需求变革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可能导致公司不能持续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公司将面临因无法保持持续创新能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自身对供热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及节能技术升级方向的预测进行持续的产品、技术或模式创新,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落地,不断推出引领或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3.人才流失及短缺的风险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产品的持续研发,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大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公司现有岗位关键人才的流失或未来人才储备的不足可能导致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需求,若公司不能维持人员团队的稳定建设,则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快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员工营造满意的工作环境,优化配置将资源想优秀人才倾斜,将短期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积极筹划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以充分调动公司骨干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夯实人才团队建设基础。
  4.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供热节能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供货、施工、交付或安装等工作一般在集中供暖季之前完成,且需进入供暖季运行一段期间或至少经历一个完整供暖季后方可启动项目验收工作。因此,公司承担的面向企业的合同项目大多在第四季度和第二季度完成验收并确认收入,这使得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应对措施:公司面临的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是由下游客户的性质决定的,公司将合理做好经营计划,加强预算管理来弱化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