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房地产市政业务、股权投资业务。

  • 产品类型:

    房地产开发销售、市政基础设施承建、土地成片开发转让、园区管理及服务

  • 产品名称:

    房地产开发销售 、 市政基础设施承建 、 土地成片开发转让 、 园区管理及服务

  • 经营范围: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管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土地成片开发;建筑安装工程;商品房开发、销售;物业管理;自有房屋租赁;工程设计;咨询服务。污水处理、环保项目建设、投资及管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9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2023-06-30 2023-03-31
销售面积(平方米) 700.00 4900.00 3400.00 11.45万 13.64万
竣工面积(平方米) 0.00 13.20万 0.00 0.00 21.26万
竣工面积:权益(平方米) 0.00 10.56万 0.00 0.00 -
新开工面积:权益(平方米) 3.72万 7.46万 0.00 7.05万 -
销售面积:商品房(平方米) 700.00 4100.00 3400.00 2.11万 -
销售面积:权益(平方米) 400.00 3000.00 3100.00 9.55万 -
销售面积:权益:商品房(平方米) 400.00 2400.00 3100.00 2.08万 -
销售面积:权益:经济适用房(平方米) 0.00 600.00 0.00 7.47万 -
销售面积:经济适用房(平方米) 0.00 800.00 0.00 9.34万 -
销售收入(元) 3417.30万 2.07亿 1.19亿 10.04亿 -
销售收入:商品住宅、车位(元) 3417.30万 - - - -
销售收入:权益(元) 2295.62万 1.12亿 - - -
销售收入:权益:商品住宅、车位(元) 2295.62万 1.10亿 - - -
销售收入:权益:经济适用房(元) 0.00 221.42万 - - -
销售收入:经济适用房(元) 0.00 276.78万 - 3.53亿 -
租赁收入(元) 1780.33万 1805.97万 1596.57万 - -
租赁收入:商业办公楼(元) 691.42万 661.35万 640.80万 625.55万 -
租赁收入:商业综合体(元) 244.45万 220.55万 197.78万 208.69万 -
租赁收入:工业厂房(元) 844.46万 924.07万 757.99万 760.26万 -
出租面积:出租房地产的建筑面积:东城汇(平方米) 2.65万 - - - -
出租面积:出租房地产的建筑面积:开发区厂房(平方米) 9.81万 - - - -
出租面积:出租房地产的建筑面积:高科中心(平方米) 2.55万 - - - -
租赁收入:出租房地产的租金收入:东城汇(元) 244.45万 - - - -
租赁收入:出租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开发区厂房(元) 844.46万 - - - -
租赁收入:出租房地产的租金收入:高科中心(元) 691.42万 - - - -
销售收入:合同销售金额:房地产业务(元) 3417.30万 - - - -
销售收入:权益合同销售金额:房地产业务(元) 2295.62万 - - - -
销售面积:合同销售面积:房地产业务(平方米) 700.00 - - - -
销售面积:权益合同销售面积:房地产业务(平方米) 400.00 - - - -
新开工面积:房地产业务(平方米) 5.16万 - - - -
新开工面积:权益新开工面积:房地产业务(平方米) 3.72万 - - - -
新开工面积(平方米) - 9.33万 0.00 9.80万 7.72万
销售收入:商品房(元) - 2.05亿 1.19亿 6.50亿 -
租金收入(元) - - - 1594.50万 1507.21万
销售金额(元) - - - - 7.32亿
租金收入(商业办公楼)(元) - - - - 628.89万
租金收入(商业综合体)(元) - - - - 155.41万
租金收入(工业厂房)(元) - - - - 722.91万
销售金额(经济适用房)(元) - - - - 4.88亿
销售面积(经济适用房)(平方米) - - - - 12.92万
销售面积(商品房)(平方米) - - - - 7200.00
销售金额(商品房)(元) - - - - 2.44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19.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12%
  • 新增客户一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新增客户一
3972.20万 0.89%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17.4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39%
  • 新增客户一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新增客户一
3.05亿 6.1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610.18万 1.85%
第二名
2978.01万 1.53%
第三名
2797.50万 1.44%
第四名
2767.81万 1.42%
第五名
2564.94万 1.3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9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11亿 11.42%
第二名
1.63亿 4.53%
第三名
4862.81万 1.35%
第四名
3516.82万 0.98%
第五名
2427.18万 0.68%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3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34亿 16.23%
第二名
7810.55万 5.42%
第三名
1576.38万 1.09%
第四名
1322.42万 0.92%
第五名
955.77万 0.6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公司新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严格落实“房地产业务谨慎发展、市政业务积极发展、股权投资业务稳健发展”的总体策略,深入开展“风险防化攻坚年”管理主题活动,稳步推进主营业务发展与内部管理优化,进一步激发公司内生动力和自身韧劲,公司整体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1、房地产市政业务:深耕区域市场,加快存量去化,实现平稳发展
  公司房地产市政业务坚持深耕区域市场,持续优化管理模式与运营机制,在有序推动在手项目建设、加快存量房地产项目去化和资金回笼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公司产业联动、产投互动的优势,积极拓展相关市政领域项目,为公司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务...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公司新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公司严格落实“房地产业务谨慎发展、市政业务积极发展、股权投资业务稳健发展”的总体策略,深入开展“风险防化攻坚年”管理主题活动,稳步推进主营业务发展与内部管理优化,进一步激发公司内生动力和自身韧劲,公司整体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1、房地产市政业务:深耕区域市场,加快存量去化,实现平稳发展
  公司房地产市政业务坚持深耕区域市场,持续优化管理模式与运营机制,在有序推动在手项目建设、加快存量房地产项目去化和资金回笼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公司产业联动、产投互动的优势,积极拓展相关市政领域项目,为公司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务积极应对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巨大压力,一是根据市场形势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加快推动项目销售和资金回笼。紫麟景院项目去化在同区域竞品项目中位居前列;二是坚持中高端产品定位,围绕紫星堂、江悦堂等重点项目着力打磨品质,用不断提升的“产品力”传承高科品质的“好口碑”。紫星堂12月顺利开盘获得市场高度关注;三是加强与政府平台的沟通协作,发挥公司产业链协同优势,积极推进保障房及代建项目工程建设。新合村、靖安佳园高品质交付,强化房地产业务代建管理能力的信用背书。
  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25.46万平方米(商品房项目3.1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项目22.3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8.51%;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91,404.54万元(商品住宅、车位等项目106,987.88万元、经济适用房项目84,416.66万元),同比增加63.18%。新开工面积26.95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08.71%。竣工面积34.4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8.54%。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营业收入350,343.21万元(商品房项目结转营业收入9,438.50万元,经济适用房项目结转营业收入332,981.31万元,委建代建项目结转营业收入7,923.40万元),同比下降3.93%。
  市政业务坚持质量为先、创新升级。一是切实做好现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用心打造精品工程,多个项目荣获“扬子杯”“省标准化工地”等奖项;二是围绕公司产业链积极拓展项目,新中标NO.2022G34地块商品房工程总承包、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改造工程总承包等项目,合同总额达13.8亿元;三是围绕客户需求持续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管理能力。高科环境启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技术改造工程,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共获得22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落地,以科创力加强发展新动能。报告期内,公司市政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307.95万元,同比增加46.42%。
  2、股权投资业务:整合平台资源,完善投资布局,积蓄发展动能
  股权投资业务一是整合平台资源,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团队能力。完善高科新创组织架构搭建和专业人员配置,进一步强化高科新创与高科新浚平台协同,提升投资管理效能;二是聚焦科创领域,精选投资标的,完善投资布局。专注于生物医疗、信息科技、半导体等赛道,新增投资了曼森生物、汉欣医药、关怀医疗、嘉悦智能、亚格盛、芯科半导体、电气储能等7个项目,并对纽瑞特实施了追加投资;三是加强行业研究,强化投后管理,盘活存量股权。公司加强对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研究,持续推进存量资产运作。择机减持了部分所持金埔园林股份,成功转让臣功制药剩余49%股权。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项目中,海纳医药创业板上市申请已问询,一脉阳光完成港交所上市备案。全年实现投资收益196,467.54万元,同比减少18.32%;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077.04万元。
  3、管理及财务状况:围绕管理主题,推进风险防化,提升经营质效
  公司围绕“风险防化攻坚年”管理主题,以股权盘活、存量资产盘活、应收账款清欠及人员管理优化“四个专班”为抓手,持续推进风险防化,不断提升经营质效。一是完成2023-2025年发展规划编制,围绕战略目标,明确未来三年发展思路和任务;二是持续推进风险管理,针对关键风险事项加强处置力度,明确责任主体,跟进处置进度,推动风险化解;三是强化资金管理,狠抓业务回款,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等举措改善债务结构,保障资金需求;四是优化薪酬绩效和人员管理,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开展差异化培训,激发组织与员工活力。2023年,公司荣获“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奖”,连续十九年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获评国家级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继续保持低位,为50.24%;期末公司有息负债总额为98.4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6.42%。报告期内平均融资成本为2.99%,较去年同期下降0.22个百分点。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房地产市政业务
  2023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底部调整,在前期积累的需求释放完毕后,市场热度、复苏动能快速衰退。政策端,中央政策基调前稳后松,降首付、降利率、三个不低于、一视同仁支持融资等供需两端政策举措相继落地。地方政策松绑加力提
  速,限制性行政措施几乎都已退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商品房实现销售面积111,7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销售额116,622亿元,同比下降6.5%,降幅有所收窄。公司所在的南京市全年出台多项多维度需求端支持政策,如放松限购、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人才落户放宽及购房补贴等,但受整体行业环境影响,新房销售仍低于去年同期。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南京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906.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商品房销售金额2,047.80亿元,同比下降15.7%;新开工面积1,073.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6%;施工面积7,475.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竣工面积963.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5%。广义库存去化周期((待售面积+施工面积)/销售面积)8.77年。
  2023年,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2023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2023年我国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57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1.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0%。从建筑业的上游分领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增速有所下降但维持韧性;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持续承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龙头企业在资质、品牌、资金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公司所在区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年栖霞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5亿元,同比增长4.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按序推进5大类132个城建项目,区域内市政建设市场保持了稳定的发展空间。
  2、股权投资业务
  2023年,受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行态势。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和总规模分别为6,980只、18,244.71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下降1.1%、15.5%;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案例数9,388起,同比下降11.8%;披露投资金额6,928.26亿元,同比下降23.7%,降幅有所收窄。其中,国有背景投资机构保持较高活跃度,参与了多笔大额融资案例,引导市场资金注入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3,946笔退出,同比下降9.6%;被投企业IPO方面,2023年全市场共发生2,122笔案例,同比下降21.3%,在各类交易中占比约54%,其中,在沪深两市新股发行阶段性放缓背景下,被投企业A股IPO案例数共计1,348笔,同比下降38.3%。回购、股权转让及并购交易案例数量实现同比增长,2023年全市场共发生604笔回购交易,同比增长27.2%,股转和并购交易同比分别增长4.8%、1.7%。从投资领域来看,半导体及电子设备、IT、生物技术及医疗健康仍然是投资案例及投资金额占比最高的三大行业。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房地产市政业务、股权投资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营模式
  1、房地产市政业务
  公司房地产业务具有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业务范围涵盖住宅开发、政府代建、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目前开发项目以中高端商品住宅为主,并大力拓展区域保障房、旧城改造、乡建古建等政府代建业务。商品房开发主要项目有:紫星堂、江悦堂、迈上品院、紫尧星院、紫麟景院等。
  市政业务是公司传统主营,主要从事房建、市政施工总承包及监理,园区管理及服务以及土地成片开发转让等业务。目前具有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市政总承包二级、房建及市政监理甲级等多项资质。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带来的挑战,把握所在区域经济稳中有进的机遇,在加快推动存量项目销售和资金回笼的同时,发挥产业联动、产投互动的优势,推进与区域政府平台以及投资企业的合作深化,围绕产业链大力拓展代建、施工总承包业务,积极探索业务模式转型升级。
  2、股权投资业务
  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目前主要依托高科新创、高科新浚两大平台,通过基金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不断完善组织架构搭建,加强资源整合能力,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实现平台协同发展。公司与地方科创平台、科研院所、银行、券商及专业投资机构建立多方位的合作,持续稳定获得新的投资机会;聚焦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科技创新领域,通过加强宏观政策与产业趋势的研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优质企业实施股权投资,通过强化投后管理,赋能和支持创业、创新企业发展,分享成长红利,实现增值收益,合适时机退出的同时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布局。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区域品牌影响力与市场把握能力。公司房地产、市政等传统主营业务资质全面,在区域项目的开发和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品牌形象。房地产业务具备优秀的开发资质与经验,坚持中高端商品房定位,用不断提升的“产品力”赢得了南京市场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公司能较好地判断区域市场形势,发挥业务协同与品牌优势,把握区域发展机遇,实现业务持续发展。报告期内,紫星堂、紫麟景院等商品住宅延续良好口碑;西岗果牧场保障房项目荣获“扬子杯”优质工程奖;子公司高科环境成功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2、产业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公司对涉足的房地产、市政、股权投资等领域实施产业联动与产投互动,搭建了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互动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架构。股权投资业务围绕科技创新领域,融合国有资源禀赋与市场化运作体系,强化各平台投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资金资源优势、产业经营价值判断能力与主要管理团队的市场化运作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对股权投资业务的平台资源整合,完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围绕产业链深入布局新项目。
  3、资金运作管控能力。公司作为资产质量优良的上市国企,善于把握政策导向,发挥灵活运作优势,与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等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满足公司资金需求。公司负债率水平、融资成本等常年保持行业低位。报告期内,公司以较低利率成功发行十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和两期中期票据,持续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4、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公司具有多层次的业务类型,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天然具有风险相对分散的优势。此外,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注重风险控制,建立并持续优化风险管控体系,加强业务拓展的“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判断,相关风险控制工作具有前瞻性,积极防范新增风险,妥善化解潜在风险,体现了公司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风险管理,针对存量资产盘活、应收账款清欠、股权项目盘活等关键风险事项加强处置力度。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房地产市政业务
  2024年,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速度放缓、居民收入预期尚未完全恢复的大背景下,短期内低位震荡、脉冲式调整或将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预计“防范风险、优化政策、构建新模式”仍将是房地产行业未来政策主要方向。2024年,公司房地产业务所在南京市将加强住房保障筹集,提升新建商品住宅品质,不断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从土地市场来看,在房地产市场销售端没有明显好转的背景下,房企谨慎、稳健的投资态度预计将进一步延续,同时,不同城市间以及同一城市内部间土地市场分化将持续显现,核心位置、配套完善的优质土储将更受房企青睐。从行业趋势来看,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发规模仍有一定支撑,但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变化,需要房企尽快适应市场新变化,推进自身转型与变革,挖掘不同城市、不同需求的结构性机会,不断提升产品服务创新、品牌推广与运作变现能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4年,基建投资预计仍将发挥稳增长的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明确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补充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亦将为建筑企业带来新的业务拓展机会。但受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企业及政府业主资金整体处于紧平衡状态等因素影响,2024年建筑行业总体增长速度将面临压力。从行业发展来看,行业主体表现可能进一步分化,建筑央企在经营资质、融资能力和风险管控方面更具优势,民营企业和弱资质、弱区域地方国企仍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从区域市场来看,根据南京市政府公布的《2024年南京市城乡建设计划》,2024年南京城乡建设计划总投资638.5亿元,包括7大类424个A类项目(新建项目202个),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安居保障建设等领域。区域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为公司市政业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2、股权投资业务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日趋复杂,国内产业扶持政策、行业监管政策、地方创投政策密集发布,给股权投资行业持续带来新的变化和挑战,让行业进入新一轮周期。监管政策的强化使得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健康,不确定性的增加,则让优质投资标的的竞争日趋激烈,机构投资策略的重心由追求高成长性向追求高确定性移动,也对于投资机构的战略眼光、研究能力和投资定力等提出了挑战。为应对新变化、适应新环境,投资机构需要不断对内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分析研判,适时针对自身投资方向、投资策略、运营模式、管理架构进行调整。从投资方向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未来,服务国家战略、支持产业升级、探索前沿技术将成为市场投资主线。退出方面,随着IPO退出的收紧,市场持续寻求更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其中,并购的退出方式在未来或成为一种趋势。近日,公司所在南京市发布《推动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着力为全市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更好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推进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利好区域内科技创新企业的同时,也给创投机构发展带来机遇。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与竞争优势,坚持深耕区域市场,优化产业联动与业务模式升级,不断增强房地产市政业务市场竞争力;聚焦科技创新行业领域,强化产投结合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着力培育股权投资业务增长新动能,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城市运营商和价值创造者。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公司2023-2025年三年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外部环境依旧复杂多变,需要统筹做好防风险、稳增长、强信心的各项工作。公司将管理主题定为“风险防化突破年”,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拓展主业发展空间,多措并举盘活存量,全面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提升经营质效,力争主要经营指标同比有新的增长。
  (一)稳定主业发展,创新发展思路,不断拓宽公司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务坚持谨慎发展策略,进一步加强对行业趋势的分析研判,加快项目开发销售及回款。一是密切关注并把握政策和市场走向,创新营销举措,加快推进现有项目销售及回款。通过扩大有效客户基数,实现精准靶向销售,加大存量资产去化力度,加快资金回笼,降低贷款规模;二是高标准做好在手商品房项目开发建设。紫星堂、江悦堂项目要持续精雕细琢打磨产品品质,着力提升“产品力”,实现品牌溢价;三是立足区域市场,发挥品牌品质及产业链协同优势,围绕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政策导向,积极研究拓展优质项目,力争代建等业务拓展有新突破。
  市政业务坚持积极发展策略,深度融入产业联动与产投互动,持续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一是依托公司三大业务资源整合与协同优势,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积极推进业务联动,努力推动优质项目在年内顺利落地,保障相关业务发展后劲;二是做好现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提高专业资质和技术水平,优化总承包管理模式,加强成本费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高科环境在稳步推进提标扩建工程同时,持续做好科研创新,积极开拓“水环境”等环保产业相关业务,为未来升级发展打好基础。
  股权投资业务坚持稳健发展策略,继续发挥好公司业绩保障的基本盘作用。一是加大资源投入,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加强宏观经济研究及行业市场研判,聚焦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科技创新行业,积极把握与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相关的新质生产力投资机遇,深挖投资机会。高科新浚、高科新创加强协同,“两新”合力,为公司长远发展积聚动能;二是主动加强投后管理,优化项目投资及退出策略。加强资本市场研判,结合项目经营情况,针对性地制定投后管理策略,及时有序兑现收益,加强与基金管理人沟通,加快推进中钰高科健康产业并购基金后续运作及退出事宜;三是加强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并完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培养培训体系,逐步打造具有创新思维和前瞻视野的专业投资团队。
  (二)提升运营质效,筑牢安全基石,打好风险防化“突破战”
  一是加强对新三年发展规划的闭环管理,基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实际,适时对发展规划进行分析研讨及动态调整,督促战略推进,实现持续成长。二是继续推进存量风险处置,深入化解主要风险点,加强新增风险控制,筑牢公司高质量发展防火墙。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保持现金流稳定,通过发行多种融资工具筹措资金,努力降低贷款规模和融资成本。四是实施新的薪酬绩效考核激励体系,进一步强化业绩导向和岗位价值,切实防范“躺平”“躺赢”,激励员工积极作为。五是持续推进节流降本,加强各业务板块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各项费用使用效率,增强企业运营质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环境风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期,不确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公司房地产市政、股权投资业务与宏观经济环境、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增长若不及预期可能会带来市场需求萎缩、资本市场波动、政府基建投资能力受限等不利影响,制约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
  2、业务发展风险:目前公司主要业务整体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公司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和产投互动来实现新的可持续发展。但房地产业务受当前行业整体下行的影响,销售去化和回款不及预期,市政业务优质储备项目偏少,股权投资业务也需要持续投入,新项目的获取与运作也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风险性、流动性相关的不确定因素,在公司现有人才结构、运作机制等条件的制约下,公司业务经营策略效果存在未达预期的风险。
  3、投资管理风险:公司目前投资业务规模较大,涉及的行业、种类较多,发展阶段也有差异,截至报告期末投资产生的相关权益资产近200亿元,未来还将持续新增投资项目,其中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规模较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将随资本市场的波动而变化。受资本市场整体运行状况、公司自身投资风控体系执行可能存在偏差、被投资企业经营未达预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司投资业务可能存在投资决策风险、投资项目退出风险、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投资收益波动以及金融资产市值波动的风险,进而导致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4、财务资金风险:公司房地产、股权投资等业务具有资金需求量大、资金循环周期长等特点,尽管公司资产负债率近年来保持了低位,但受行业及宏观环境影响,公司负债规模逐步攀升,如果公司房地产项目销售持续低迷、市政业务项目回款进度及股权投资项目的退出速度低于预期,或公司外部融资渠道受阻,仍将可能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公司房地产市政业务还可能面临地方政府及平台资金紧张、代建及施工总承包项目回款不及时的风险。
  面对上述风险,公司近年来始终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连续7年管理主题与风险管理相关,在推进存量风险化解的同时,审慎决策拿地等重大投资事项。2024年,公司将继续着力推进风险防范化解工作,针对关键存量风险事项加大处置化解力度,定期跟踪防化进展;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提升识别、评估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保障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