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航空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产品类型:

    航空产品、防务产品、现代产业及其他

  • 产品名称:

    机械电子 、 航空电子 、 自动控制 、 仪器仪表 、 惯性导航 、 电子信息 、 雷达与火控系统 、 电子对抗 、 空中交通管制 、 飞参 、 综合照明 、 基础元器件 、 集成电路 、 智慧城市与物联网 、 工业自动化 、 工业安全 、 轨道交通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电子 、 智能装备 、 传感器 、 特种电机 、 纺织机械 、 光学仪器

  • 经营范围:

    直升机、支线飞机、教练机、通用飞机、飞机零部件、航空电子产品、其它航空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汽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汽车(不含小轿车)的销售;汽车、飞机、机械电子设备的租赁;医药包装机械、纺织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及其它机械及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上述产品的安装调试、维修及其他售后服务;实业项目的投资及经营管理;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业务。(市场主体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国家和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16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销量:汽车产品(元) 19.80亿 - - - -
销量:航空产品(元) 247.38亿 - - - -
航空产品销量(元) - 98.43亿 86.49亿 76.20亿 69.98亿
非航空民品销量(元) - 5.78亿 6.47亿 7.04亿 8.45亿
非航空防务销量(元) - 5.42亿 4.50亿 3.98亿 5.22亿
服务业销量(元) - - - - 6400.00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8.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84%
  • 中航工业及其他成员单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航工业及其他成员单位
8.14亿 28.84%
前1大客户:共销售了6.1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7.06%
  • 北京理工大学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北京理工大学
8053.98万 3.5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40%
  •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1
  •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2
  •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3
  •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4
  •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1
1.73亿 8.85%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2
1.22亿 6.27%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3
1.09亿 5.60%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4
9086.08万 4.66%
中航工业及其成员单位5
7840.86万 4.02%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在航空工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航机载较好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任务,航空主业、产业拓展、企业改革继续较快发展。
  1.防务航空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一是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防务产品交付任务。中航机载各子公司圆满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二是航空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持续开展生产条件建设,不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和进度,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稳定、高质、柔性的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三是经营计划管控扎实推进,均衡生产巩固深化;加强质量管理顶层策划,启动全面质量提升工程,实物质量稳中有升;信息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供应链管理能力持续增强,条...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在航空工业集团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航机载较好完成了各项经营目标任务,航空主业、产业拓展、企业改革继续较快发展。
  1.防务航空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一是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防务产品交付任务。中航机载各子公司圆满完成防务产品生产任务,持续保障产品订货供给。二是航空装备科研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持续开展生产条件建设,不断提升产品交付质量和进度,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稳定、高质、柔性的生产体系基本形成。三是经营计划管控扎实推进,均衡生产巩固深化;加强质量管理顶层策划,启动全面质量提升工程,实物质量稳中有升;信息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供应链管理能力持续增强,条件建设工作有序实施。
  2.民用航空产业战略布局稳步推进。围绕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实施,制定民机高质量发展方案和行动方案。多型产品完成CTSOA取证、STC适航取证,乘客电源、机轮刹车等加速设计更改,消防吊桶、光电吊舱等应急救援产品实现批量交付。
  3.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坚定贯彻航空工业集团“创新决定30条”,全面承接五大创新行动,三级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多项航空机载新兴技术应用于科研生产,多项航空机载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有力支撑产品研制和生产交付。
  4.改革管理任务全面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工作部署,梳理完成全部改革任务。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水平起步。编制并上报改革深化提升实施方案及台账。提高央企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持续推进。围绕公司工作方案及台账中细化分解的41条具体工作举措,全面跟踪任务完成情况,相关工作全部按计划推进。
  5.吸并专项工作圆满完成。中航电子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交易顺利完成,公司更名为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规模质量得到大幅提升。3月17日,中航机电终止上市;4月13日,完成资产交割,标志吸并项目实施完成;6月26日,配套募集资金49.65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到账;9月5日,中航电子证券简称变更为“中航机载”;12月29日,完成中航机电注销。
  6.合规风控防控有力。科学辨识年度重大风险,扎实开展法律纠纷案件“清零”行动,全面落实审计全覆盖,优化完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关注子公司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事项,2023年未发生重大违规事件。
  7.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持续落实航空工业高质量党建工程“1122”工作体系,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高质量党建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中航机载作为国内航空机载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具有多年的优势与积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美誉度。为此,公司将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在航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学科持续发展,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型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推动航空机载技术进入敏捷性创新、群体性突破、颠覆性变革的重大机遇期。中航机载要积极巩固并利用现有的航空技术优势,大力拓展技术与产业延展空间,抢抓发展机遇,研判竞争态势,创新市场策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中航机载主要产品包括各类飞行器配套的机载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机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投资与管理;各类发动机配套的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及传感器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投资与管理;航天、船舶、电子信息相关的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汽车部件及系统、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设备、智能系统及设备、机械制造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和服务;电子设备及系统、机电设备及系统、制冷系统的研制、生产、销售;软件信息化产品研发、生产及服务;信息系统及产品、软件产品、安全与服务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等。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中航机载主营业务是航空机载系统产品。产品谱系全面,应用领域广泛,拥有较为完整的航空机载产业链,具有较高的行业美誉度。新时代以来,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航空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得到空前重视。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平台多项重要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如何紧紧抓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窗口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外部挑战。
  2.中航机载在航空机载系统主要领域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同时具备较强的新产品、新技术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公司在航空机载系统各专业领域具备系统级、设备级和器件级产品完整产业链的研发、制造和试验验证体系。在技术实验方面,通过多方面运作及多渠道融资,大力发展科研技术及实验验证能力,多项新研项目通过认证,多型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建设了多个重点实验平台,在部分重点技术领域实现了国际水平的验证能力,这有利于保障公司未来产品线发展。
  3.中航机载产品涉及航空装备、民机装备、现代产业、国际业务等四大领域,具有明显的专业领域竞争优势,市场份额较大,盈利能力较强,客户关系良好。公司业务结构日趋合理,在建立多种盈利渠道的同时分散经营风险,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在生产管理方面,公司通过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创造性的设计了多种工艺生产模式,提高了人员生产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促使工业制造转型,解决了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难点。
  4.通过培养和引进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人才,持续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公司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逐步形成,为未来发展储备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公司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贯彻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心、两融、三力、五化”发展战略,聚焦价值创造、商业成功和股东回报,致力于成为让股东获利、员工满意、客户信赖、诚实守信的优秀上市公司。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0.07亿元,比上年同期277.22亿元增加4.63%;2023年实现利润总额22.57亿元,比上年同期19.27亿元增加17.11%。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行业格局和趋势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航空强国建设的关键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新技术,中航机载的发展要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在航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国家政策方面,航空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我国从国家层面对航空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中央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其中航空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和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为实现建设航空强国目标而奋斗”的要求,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面向新时代、新目标,按照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战略指引和机载公司的统一部署,公司要坚定航空报国初心,为努力推进航空强国建设奋勇前进。
  在经济形势方面,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航空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的典范,是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文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要性更为凸显。在军用航空领域,作为高技术高价值的机载系统研发与生产的主力军,公司肩负从供给侧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全力支撑航空装备机载系统研制生产优化升级的任务。在民用航空领域,国内民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机遇。2017年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2022年9月29日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23年5月进行商业首飞,2023年6月开启常态化商业运行。截至目前,C919订单量已突破1200架。C929远程宽体客机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具有广阔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空间。
  在技术发展方面,前沿新兴技术的不断突破与交叉融合持续引领航电技术创新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传统学科持续发展,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型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推动机载技术进入敏捷性创新、群体性突破、颠覆性变革的重大机遇期。量子科学、纳米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对机载系统的计算、通信、探测、显示等技术发展方向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使技术的跨域融合呈现常态化趋势,机载系统产品与技术的边界也正日趋模糊,为新形态机载系统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在市场需求方面,航空装备更新换代需求饱满,提供广阔市场空间。机载系统是航空装备升级换代的核心重点领域。公司作为机载系统的主要制造企业,要抓住市场机遇,建设满足新时代航空强国目标的新型工业能力,全力满足装备需求。
  在内部发展方面,航空工业机载持续推动事业部专业化体系化发展,子公司中各业务相关单位迎来协同发展的新契机。按照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统一谋划部署,航空工业机载正稳步推进事业部实体化运营相关事宜。中航机载各子公司将按照统一规划,在独立运行的基础上,推进发展改革和专业化整合,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产业竞争合力,培育和建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机载系统供应商。
  (一)公司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
  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航空强国战略,认真落实航空工业机载“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创新驱动,聚焦航空装备、民机装备、现代产业、国际业务等四大业务领域,构建新时代航空强国战略指导下的机载系统装备和产业体系。积极主动发挥上市平台融资功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重点产业、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提供坚强保障,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机载系统供应商和专业化供应商。
  2.发展愿景:成为世界一流机载系统供应商和专业化供应商。
  3.业务定位:中航机载是航空工业重要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机载系统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
  发展平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航空机电系统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航空装备、民机装备、现代产业、国际业务四个方面,产品谱系覆盖航空电子系统、飞行控制系统、航空机电系统,以及为电子信息、智能系统、机电自动化、基础器件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提供相关配套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
  4.发展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人才、打造领先创新力,大力推动航空装备创新发展,全力助力航空强国建设。
  坚持航空主业。加强航空主业的战略投入,在军用航空领域确保完成航空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在民用航空领域持续稳步拓展国产民机市场,积极发展民机服务(民航维修、民机加改装、航线运行支持)市场。
  坚持产业拓展。按照“三同”原则、“三高”方向,大力拓展先进制造业和大安全大防务业务,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向有质量、有规模、高效益的发展模式转变。其中,低空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公司作为国内机载龙头企业,为直升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产品进行机载系统配套,全力支持国家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坚持协同发展。对内按照航空工业机载统一部署,通过专业化整合,实现整体协同效应,着力打造系统供应商;对外落实航空装备发展对机载系统发展提出的要求,加强目标任务协同与资源协同。
  5.发展目标
  到2025年,机载系统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按照航空工业机载部署完成基于专业化整合的机载系统产业布局。机载系统科技引领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核心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基本形成先进的机载系统产品体系、领先的科技创新体系、数智化核心能力体系、健康茁壮的产业体系,治理体系更加高效,人才队伍更加强壮,企业文化更加自信,经营业绩和利润稳步提升,成为世界一流的机载系统供应商和专业化供应商。
  (二)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确保完成年度科研经营生产任务,全力实现经营业绩稳定增长、运行效率稳步提升、经营风险稳健可控,持续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以优异业绩回报股东。公司据此提出2024年度经营计划。
  经综合平衡,2024年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5.22亿元,同比下降1.67%,其中防务业务收入受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及订货合同调整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其他业务收入保持增长态势。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推进降本节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024年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4.37亿元,同比增加8.0%。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虽然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机载系统龙头企业,在技术、品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综合优势,但随着国家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民营企业等新竞争者的加入将使产业竞争逐渐加剧。在防务产业方面,由于用户对竞争项目的价格、产品交付周期、设计研发能力等因素的要求,可能竞争失败。在民机方面,C919、ARJ21第二货源等市场项目,国内产品研制基础相对薄弱,成本能力控制不足,在与国外供应商竞争时,可能无法获得研制任务。
  2.科技创新风险
  防务航空产品研发涉及较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国家对军用航空装备的指标性能需求逐年提升,基于技术难度大、技术成熟度不够高、研发投入不足、机载领域领军人才总体规模不大等原因,公司的预先研究和研究开发可能存在达不到预定任务目标、预期性能指标以及研制费用超支、研制周期拖延等风险。
  3.安全、环保、质量风险
  防务航空产品生产工艺复杂、质量要求严格,质量控制涵盖研发、生产、检验、交付及使用全过程。公司已按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但由于机载专业相对薄弱、发展不平衡,电源、液压和飞控等系统产品时常出现故障,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机载产品全面提升的瓶颈。在安全、环保方面,各子公司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基础和水平不均衡,安全、环保与业务融合度不够高,可能导致公司存在一定的安全、环保风险。
  4.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
  一方面,传统防务航空产品受宏观政策影响,经济规模与效益面临多重挑战甚至有下行风险。民用航空、防务航空产品维修业务培育目前还未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培育和布局中,产业发展可能存在错失战略机遇期的风险。另一方面,各子公司非主业投资清理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剩余的清理退出任务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按期高质量完成存在一定的风险。
  5.现金流风险
  公司作为飞机整机的配套产品供应商,产品供应链较长,整机研制周期较长,同时受用户采购价格谈判的影响,使公司应收账款、存货占用较高,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流出继续增加。
  为弥补经营现金流,公司带息负债规模继续扩大,同时带动资产负债率升高,公司现金流可能存在进一步加剧的风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