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提供以能源电力智能化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 产品类型:

    电工电气装备

  • 产品名称:

    智能电网 、 数能融合 、 能源低碳 、 工业互联 、 集成及其他

  • 经营范围:

    电力设备及系统、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机、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通信设备、节能环保设备、仪器仪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装置、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信号系统及设备、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及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轨道交通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机电工程、电力工程、安防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节能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集成、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计算机软件的培训服务;合同能源管理;自有房屋租赁;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与服务;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31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元) 259.21亿 517.48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3大客户:共销售了354.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8.78%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所属公司
  • 丝路洛浦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所属公司
331.35亿 64.25%
丝路洛浦新能源有限公司
3.57亿 0.69%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
3.22亿 0.62%
前2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5.6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74%
  •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中青旅创格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平高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4.43亿 1.33%
北京中青旅创格科技有限公司
2.84亿 0.85%
前2大客户:共销售了320.6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8.47%
  • 国家电网及所属公司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及所属公司
299.80亿 64.02%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1.64亿 0.35%
前2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52%
  •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辉电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17亿 1.05%
上海辉电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3.15亿 1.04%
前4大客户:共销售了321.1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72%
  • 国家电网及所属公司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及所属公司
283.53亿 66.85%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4.30亿 1.01%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76亿 0.89%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09亿 0.73%
前3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5.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40%
  • 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常州市武进华联电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中震电子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国网瑞嘉(天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7.64亿 2.60%
常州市武进华联电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3.36亿 1.14%
南京中震电子有限公司
3.05亿 1.0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8.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0.54%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59.82亿 61.90%
客户2
2.95亿 3.05%
客户3
2.12亿 2.19%
客户4
2.04亿 2.11%
客户5
1.24亿 1.2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7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34%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10.03亿 15.48%
供应商2
1.75亿 2.71%
供应商3
1.56亿 2.41%
供应商4
1.45亿 2.24%
供应商5
9743.59万 1.5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4.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89%
  • 客户1
  • 客户2
  • 客户3
  • 客户4
  • 客户5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1
60.51亿 67.93%
客户2
1.42亿 1.59%
客户3
1.27亿 1.42%
客户4
1.06亿 1.19%
客户5
6730.39万 0.7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0.4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26%
  • 供应商1
  • 供应商2
  • 供应商3
  • 供应商4
  • 供应商5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1
5.58亿 10.24%
供应商2
1.89亿 3.48%
供应商3
1.28亿 2.35%
供应商4
9533.33万 1.75%
供应商5
7822.20万 1.4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国电南瑞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瑞重要指示精神,抓创新、优产业、拓市场、促改革、强党建,着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经营指标实现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5.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3%,基本每股收益0.90元。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基础研究能力实现新提升。获批建设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电网公司重...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国电南瑞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瑞重要指示精神,抓创新、优产业、拓市场、促改革、强党建,着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经营指标实现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5.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3%,基本每股收益0.90元。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基础研究能力实现新提升。获批建设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电网公司重点专项5项。“双碳变革中电网主动支撑”院士专项首创提出融合仿真集成开发环境实现方法。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攻克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基于国产芯片的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挂网运行。提出以构网型技术为核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并成功示范应用。研发世界首套可控换相换流阀(CLCC)、强不确定环境下电网安全稳定自适应紧急控制系统、基于超级电容的静止同步调相机和电网支撑型SVG,建成国内首套省间现货购电辅助决策系统,研制工业和水利领域首套国产SFC系统。高可靠性4500V压接式IGBT产品通过中电联新产品技术鉴定,综合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奖励收获新成果。“特高压直流与柔性输电高端装备攻关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2023年公司全年研发投入34.59亿元,占收入比6.71%,获专利授权400项,其中发明专利324项;申请PCT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0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76篇;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23项;27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技术鉴定,核心技术国际领先;牵头和参与发布标准82项,其中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53项。
  二是产业发展成效良好。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发挥电网自动化专业优势,在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核心技术、关键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发挥行业“头雁”引领作用。投资设立南瑞瑞腾、深圳南瑞两家全资子公司,大力拓展信创业务,服务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业务持续巩固。深入推进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全面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调度系统首批所有6个试点工程完成切主运行,全力支撑并有效推动新一代调度系统的全面推广。承担18家省级现货市场系统建设,完成16个省间现货市场配套系统运行保障,完成213套集控系统上线运行。全国首套二次设备统一监测及在线运维系统在浙江1000kV兰江变完成试点应用。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云主站等传统优势产品在25个省份持续批量应用。完成全网27家单位新一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上线运行,为新型电力系统客户侧建设提供坚强支撑。电力5G系列终端已规模化应用。650MW水轮发电机调速器控制系统/励磁系统、700MW水轮发电机继电保护设备、基于国产IGBT的±300kV/±400kV柔性直流换流阀、35千伏柔性低频输电成套装备、可控自恢复消能装置及高压直流旁路开关7项技术装备入选国家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战略新兴产业取得突破。4500V/3000AIGBT在张北延庆换流站挂网,1700V及1200VIGBT器件在客户端实现批量应用,1200V碳化硅器件在光伏、充电桩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国内首套海上风电柔直控保系统在江苏如东投入运行。完成德国北海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项目换流阀和耗能装置样机试制。自主研制的12MW海上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应用于百万千瓦级大容量风机粤电阳江青洲海上项目,首批机组实现一次性上电并网成功。瑞腾系列产品推广至27家网省公司。新型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新一代智能新能源全景监控终端、移动式边缘计算装置实现推广应用。
  三是市场营销成绩亮丽。报告期内,公司系统谋划,传统市场优势持续领先,战略市场拓展卓有成效,国内业务量质齐升,国际业务回升向好,全年新签合同582.87亿元,同比增长12.64%。公司深入开展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完成多家客户合作协议签署。中标哈密-重庆、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宁夏-湖南四个±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河南南阳、浙江兰江等13座1000kV特高压变电站数字化建设项目,雄安智慧零碳示范园区、PMS3.0、南网双调抽蓄电站、南网批次框架、广州变电站智能化提升改造、国能民勤储能、徐州城区排水智能化以及9个海上风电二次集成、10条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等重大项目。强化构网型储能推广,中标青海宝库、宁夏国能等构网型储能项目。成功入围中石化销售公司充电桩业务框架。成功签订智利智能电表、巴西控保屏柜、沙特SVG、南非储能等重大项目,印尼AMI主站系统供货、智利变电站工程等项目成功投运。
  四是改革步伐坚实有力。企业改革成效显著。高标准推进国电南瑞“科改行动”,持续完善现代法人治理机制,推动子企业董事会规范高效运行。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重构研究与研发相融并进的科研体系,进一步加强前瞻性、基础性科研布局和战略性技术储备。精益管理,经营质量有效提升。报告期内持续加强账款回收力度,营业现金比例为22.19%,同比提升3.48个百分点,企业经营业绩的“含金量”不断提高。公司1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为33.70%,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结构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完成研发云扩容建设,推动项目全过程数字化作业应用建设,构建多部门协同模式,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
  五是党建优势不断展现。党建优势不断彰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统筹开展“察实情、出实招”“破难题、促发展”“办实事、解民忧”专项行动,有效把主题教育激发的动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绩。深入实施“旗帜领航”党建工程。大力实施“担使命-建新功”青年创新创效行动。员工关心关爱显著加强。持续完善福利“1+N”体系,完善文体活动配套设施,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3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保供取得好成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2023年我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完成5275亿元,同比增长5.4%。重点工程加快建设,白鹤滩-浙江、驻马店-武汉、福州-厦门等6项特高压工程以及川藏铁路施工供电二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持续提升。开工青海哇让等10座、投产河南天池等7座抽蓄电站,规模创历史新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扎实推进,浙江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江苏车网互动验证中心、天津电力双碳中心、湖北构网型储能电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全力做好沙戈荒大型风光电基地和分布式光伏接入,2023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96.29GW,同比增长88%。
  数字化转型提速加力。国家电网基本建成“电网一张图”,完成设备全过程数据贯通试点,启动数字化配电网示范区建设。南方电网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数字电网打造成以“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的关键载体,推动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格局、形成以绿色高效为导向的能源消费生态、完善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的能源治理体系,稳步推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持续推进。2023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核电完成投资949亿元,同比增长20.8%;火电完成投资1029亿元,同比增长15%;水电完成投资991亿元,同比增长13.7%。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7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2亿千瓦,同比多投产1.3亿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达到58.5%。截止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3.9%,能源绿色低碳趋势更加明显。全国在运抽蓄装机容量已达5064万千瓦,抽蓄规模化建设量质齐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2023年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连续增长。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产业生态日益优化。工业互联网已广泛应用于石化、钢铁、电子信息、能源、机械、汽车、装备等行业领域,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规模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兴起,助力企业提升质量效益,并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工业自动化、工业电气化等工业控制领域稳步增长。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依旧保持着较快发展态势,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各大城市推进交通强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累计59个城市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超过11232公里,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6条,新增运营里程884.55公里。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国电南瑞是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是以能源电力智能化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公司深耕量测控制、数字融合、电力电子等技术,为能源电力、市政公用、节能环保、水利水务、轨道交通、工矿等行业提供软硬件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覆盖全国各地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等荣誉称号,软件产品入选“中国十大创新软件产品”。
  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能源电力安全、能源数字化转型、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等要求更加突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为适应行业环境变化,完善产业布局,增强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客户服务水平,公司对所属业务进行了分类调整,重点布局智能电网、数能融合、能源低碳、工业互联等四大业务板块,推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安全防护等数字技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柔性直流、可再生能源友好接入、源网荷储协调控制等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1)智能电网
  落实能源电力保供要求,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板块致力于持续增强电网全息感知能力、灵活控制能力、系统平衡能力,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支撑服务特高压和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公司是智能电网技术、产品及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综合实力国际领先,处于市场龙头地位。面向大电网安全稳定、调度、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微网、智慧园区、能效服务等环节,主要产品包括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市场、新能源并网控制、新一代集控、新一代自主可控变电站监控、继电保护、变电站智能运检、直流输电系统、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源网荷储协同控制、输变电在线监测、智慧配电网统一平台、配电网中低压柔性互联、新一代智能电表、新型采集终端、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超级充电桩、车网互动等。公司获批建设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区域综合能源、智能配网、直流配网等实验室。基于国产芯片的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挂网运行,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完成首批6个试点工程切主运行,现货市场、新一代集控、新一代用采实现批量部署。智能电网主配网调度及监控自动化系统、柔性直流换流阀、电力控制保护设备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特高压直流与柔性输电高端装备攻关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表彰。
  公司将不断深化新型电力系统控制体系和防御体系研究,持续攻克新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不断增强智能电网板块的产业控制力、行业引领力。同时聚焦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需求,打造数智一体化的现代智慧配电网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微网、综合能源、智慧零碳园区等新兴业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2)数能融合
  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能融合板块致力于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数字技术与能源业务深度融合,聚焦能源电力信息基础平台、安全整体解决方案、通信整体解决方案、电网信息化等核心业务,支撑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公司是能源电力行业国内领先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生产运营、通信网络、网络安全、数字基础设施等环节,主要产品包括电网资源业务中台、企业级实时量测中心、企业级气象数据服务中心、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平台、一体化云平台、物联管理平台、全场景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态势感知平台、新一代和全国产化网络安全装置、瑞盾安全操作系统、云安全防护、电力5G终端、瑞腾系列产品等。拥有网络安全、通信、电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实验室。
  公司将持续引领电力和能源系统智慧变革,准确把握能源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算力网络、量子通信等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能融合产业集群。
  (3)能源低碳
  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落实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能源低碳板块致力于绿色低碳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创新应用,促进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公司承担了多个智能化水电厂改造、抽水蓄能二次系统国产化、核电机组励磁国产化改造及多能互补示范工程,行业内首次提出构网控制技术,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全套构网解决方案,为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消纳提供坚强支撑。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能源低碳技术、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面向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抽蓄等领域,具备行业领先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水电自动化技术、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水电厂控制及自动化、发电厂/燃机电厂电气二次系统、流域水电调度一体化、水文水资源监控管理、抽水蓄能电站控制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清洁能源功率预测与调度系统、新能源并网控制和保护、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电站综合监控及远程集中监控、海上风电一体化监控及运维、静止同步调相机、绿电制氢等。成功研制国际领先、世界单机装机容量最大的百万千瓦级巨型水电机组励磁系统和保护控制产品,在储能领域具备基于电芯级的风冷和水冷储能系统整体集成和EPC能力。自主研制的12MW海上全功率风电变流器应用于百万千瓦级大容量风机粤电阳江青洲海上项目,首批机组实现一次性上电并网成功。
  公司将持续推动能源生产更加绿色低碳、能源结构更加多元互补、能源利用更加节能环保,加快布局电氢协同利用、中低压电力电子、气象信息应用等产业,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低碳产业集群。
  一次调频
  (4)工业互联
  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板块依托公司能源互联网先进技术,加快向工业领域的延伸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
  公司是工业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动电气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先技术,向石油石化、钢铁冶金、煤炭矿山、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等领域同源拓展。主要产品包括工业过程控制、企业能源管控、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全厂电气智能调控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以及保护控制、安全稳定控制、无功补偿、电能质量等系列装置,为工业企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实现功率半导体、PLC等核心技术突破,自主产品在工业、交通、市政等领域应用,持续提升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水平。
  公司将持续全面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快布局碳化硅器件、智慧交通、智能制造等业务,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产业集群。
  2、经营模式
  公司实行订单式生产。主要通过市场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接单后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先进行工程设计,再采购电子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等配套材料设备,与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软硬件产品配置或开发,再进行系统集成后销售给客户实现利润。同时,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拓展工程总包、运维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和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充实、丰富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先发优势:公司是国内最早提供电力自动化产品与服务的厂商之一,是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智能电网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公司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服务电网安全、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和核心技术攻关中不懈奋斗,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网、发电、轨道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公用、工矿等行业客户,拥有一大批国内国际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首台首套产品,在相关行业理解、研究条件、研究成果、技术及产品等方面,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先发优势。
  2、产业体系完备:公司业务涵盖源、网、荷、储、数等新型电力系统全环节,从能源供给、能源传输到能源消费全过程,从传统水电、火电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从大型发电站并网到分布式电源接入,从特高压、超高压、高压到中低压,从特大型交直流一体化输电网、配电网到微电网的采集监测、调度控制、继电保护等全系列电力二次技术、产品和服务,拥有从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升级能力,全面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工业化建设。
  3、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构建“领域-子领域-专业”三级技术体系,全面梳理自身技术优势与短板,构建可复制可共享的技术能力,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统筹公司整体资源优势,汇聚和研判外部最新动态形势,围绕“真问题”体系化布局科研方向,全力提升自身技术引领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27项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核心技术国际领先。123项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及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等技术领域,公司承担了诸多国家级科技项目攻关以及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任务,主导和参与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提升产品技术水平。
  4、人才优势:公司坚持科技兴企,深入实施人才强企专项行动,着力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强化员工能力素质建设为抓手,构建定位清晰、机制完善的领导人员、专家人才、职员职级三通道人才发展路径,全力做好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拔与使用,专业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持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术业专攻、锐意创新、梯次合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为11,016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数的86.75%,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总数的40.37%。
  5、品牌优势: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对资质、产品运行经验和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客户非常看重产品的品牌。公司是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柔性交/直流输电、水利水电自动化、轨道交通监控领域最有实力的供应商之一,“国电南瑞”品牌在电力行业、轨道交通行业和水利水务行业中树立了很高的知名度,得到主管部门和行业客户的广泛认可。
  6、服务优势:电网、发电、轨道交通、水利水务、市政公用、工矿等行业和客户需求多样,产品按需定制,需要现场安装调试并长期提供技术支持、系统升级等后续服务。与国外系统和设备提供商相比,公司有行业内多年研发、设计、运行、服务积累的经验,并主导多项国内标准的制定,对国内客户运行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在产品的售前售后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及时提供迅速、灵活并且全面的服务。
  
  五、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行业格局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电力装备产业在产品产量、性能、技术水平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高端市场竞争总体稳定,低端市场产能过剩凸现,同质化竞争加剧。技术、人才、成本、品牌、信誉、业绩等因素已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参考,客户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安全稳定性,注重供应商的设备集成及标准化设计、系统整合及信息综合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和长期服务的能力。
  2、行业发展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电力发展,从新发展理念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从“碳达峰、碳中和”到推动绿色发展,从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到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擘画了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实现路径和推进方式。
  智能电网方面,国家能源局《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推进陕北—安徽、甘肃—浙江、蒙西—京津冀、大同—天津南等特高压工程核准开工,加快开展西南、西北、东北、内蒙古等清洁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前期工作。强化蒙东与东北主网联网,推进华北特高压交流电网向蒙西地区延伸加强,提升西北省间通道输电能力,建成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南方电网提出将从构建坚强网架、助力清洁能源消纳等方面,扎实推进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了《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
  数能融合方面,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能源低碳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在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突进新型储能建设,有序建设抽水蓄能,探索常规水电改抽水蓄能和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应用,新建抽水蓄能机组应具备调相功能。水利水务方面,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扎实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江河湖库保护治理,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全力推进七大流域数字孪生整体立项建设。
  工业互联方面,国家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先进控制等智能部件,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软件更新替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建设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推动重点城市群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和高快速路网融合发展。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立足能源互联网主阵地,践行电网运行安全守护者、电力保供技术支撑者、数能融合价值发现者的使命担当,强化创新驱动、实施提质增效、全面深化改革、注重绿色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打造世界级的能源互联网高科技领军企业,打造担当南瑞、创新南瑞、活力南瑞、幸福南瑞,做到“五个领先”。
  一是推动创新能力取得新领先,聚焦能源电力科技前沿,成为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二是推动产业实力取得新领先,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加强整体谋划,做强做优电网优势业务,大力发展创新增量业务及海外业务,做到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举,为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建设贡献更大力量。三是推动人才素质取得新领先,坚定人才强企理念,将公司打造成高端人才聚集地、青年人才荟萃地、外部人才向往地。四是推动管理效能取得新领先,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推动管控模式、运行机制更加成熟,不断提升管理质效。五是推动党建优势取得新领先,以更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更高质量发展。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国电南瑞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国电南瑞将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瑞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等各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经初步测算,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560亿元,同比增长8.6%,发生营业成本409.8亿元,期间费用62.4亿元。为确保完成今年的经营计划,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研体系建设。围绕推动创新引领能力和产品研发质效“双提升”,加快推进科研体系组织机构调整、人员配备、运行机制建设等工作。加强基础前瞻研究。
  深化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E)框架研究,着力构建适应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平衡控制和新能源调度体系,加快研究强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安全稳定机理,为电网运行的特性认知、运行控制与故障防御提供理论基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聚焦清洁低碳,提出沙戈荒大型基地与电网多级协同控制的方法,支撑基地与主网互济支撑等不同运行场景控制需求。聚焦安全充裕,研究新能源高占比电网在线安全性与充裕性风险预警技术。建立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电能与辅助服务一体化的联合优化决策模型。聚焦经济高效,研究新能源主动支撑技术,提升水电和抽蓄调节能力,促进高效用能、绿色用能。聚焦供需协同,开展高精度负荷预测技术研究,细化中长期负荷预测颗粒度。加快综合能源技术攻关,引导用户积极参与系统调节,推动电力负荷和需求侧协同管理。聚焦灵活智能,深化现代智慧配电网领域技术研究,增强对配网运行状态的感知和优化决策能力,提升电网互动性适应性。
  二是积极推动产业提质。做强智能电网业务,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能源技术深度融合优势,进一步强化主网侧业务优势地位,加快发展配网侧的微网、智慧园区等增量业务,全力支撑数智化坚强电网建设。做优数能融合业务,聚焦电网生产数字化、通信、网络安全三大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核心产品和全场景解决方案。加快发展电网外和新兴业务,通过优化考核指标、理顺业务体系,集聚公司优势资源,全力推进新能源、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动IGBT、储能、信创、海上风电等新兴业务规模化发展,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稳步推进国际化业务,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进一步优化国际业务体系,调动研产销各要素以及各单位积极性,全力推动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出口,推动国际业务持续增长。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攻坚。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强化顶层设计,学习借鉴外部先进单位经验,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国电南瑞“科改行动”,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推动中长期激励扩面提质,使各类要素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实现高效率流动、高效能组合、高效益增值。
  四是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强化高端人才引培力度,引进一批有专长、有志向的高素质人才。借助高校优势资源,拓展校企联聘工作模式,采取共建平台、柔性合作等方式,集聚优秀人才开展联合创新。构建“新员工、青年高潜力人才、青年学科带头人”的梯次培养体系,发掘储备一批具有较强理论功底、先进技术水平的青年英才。强化体系化托举,配备更多资源,多给机会、多给舞台,快速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行业影响力。
  2024年度,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及总体业务发展需要,除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经营性租赁项目等资本性支出,公司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45亿元,用于公司生产线技术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实验室建设等项目支出。
  上述经营计划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的差异。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环境风险
  公司主要为能源电力、市政公用、节能环保、水利水务、轨道交通、工矿等行业提供软硬件产品、整体解决方案。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电网、发电等电力行业。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能源变革持续深化,对公司技术、产品、方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要加强市场环境分析,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对策:聚焦“双碳”目标、能源互联网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撑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紧抓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数字化转型发展等机遇,深入挖掘、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充分运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推动电网、信通、发电、工业等领域核心技术产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赋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运营效率效益提升,持续巩固高端引领能力和行业领军地位。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把公司打造成为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标杆典范和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同时聚焦重点领域新业务培育,研判新兴产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和形势,跟踪国内和行业相关政策动态,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及发展布局。提高同源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赋能传统领域业务提升,打造整体解决方案,培育增长新动能。稳步推进海外业务,防范海外政策风险。
  2、人才风险
  作为以智力成果为产品依托的软、硬件开发及系统集成企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公司已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卡脖子技术领域的复合型高端领军人才及配套团队的需求逐步加大,如何持续优化人才识别及培养机制,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事业价值吸引力、人才集聚有效性对于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深入推进人才强企专项行动,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各级人才选拔标准,分层制定培养目标及行动计划,建立接茬推进、靶向培育的牵引机制,形成“自下而上”梯级培养序列。全面加强人才激励制度设计及落地实施,持续改进和提高员工薪酬、福利及保险待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员工关爱行动,保障人才队伍稳定,实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支撑与人才引领。
  3、技术创新风险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地深入推进,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强科技创新,着重提升基础研究,大力推动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这迫切需要公司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发展趋势,强化系统思维,加强基础研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
  对策:提升科技创新系统谋划和顶层布局能力,系统推进重点项目全过程管控,确保科研的精准投入和产出成效。加强基础前瞻布局,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健全科研考核激励体系,坚持立足眼前、兼顾长远,加大科技创新及产业转化指标考核激励力度,加强科研项目价值管理,支撑研发成果的转化落地。着眼电网生产一线重大需求,以精良的技术装备支撑电力保供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全力支撑服务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充分发挥公司的产业优势和应用优势,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4、海外经营风险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制裁、贸易壁垒、地方保护频发,随着海外业务的拓展,公司将面临由于国际形势、政治局势、文化差异、法律差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带来的海外经营风险。
  对策:持续健全境外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加强重点国家政治经济局势、营商环境、贸易制裁、出口管制、安全态势等政策分析,深入开展目标国家市场环境调研,动态调整业务方向及拓展策略,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国际业务。加大海外项目全过程风险防范力度,落实国际业务预评估、海外项目全评审等风险防控机制,稳步提升境外履约精细化管控能力,加强汇率监控及管理,全力保障国际业务安全稳健发展。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