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智能安防、智能化轨道交通、通信增值、服务与集成(含网络及云计算产品和服务、IT综合服务)。

  • 产品类型:

    软件和信息技术

  • 产品名称:

    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 、 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 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 经营范围:

    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硬件的研究、开发;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开发;计算机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通信线路和设备的安装;技术进出口;网络技术的研究、开发;广播电视及信号设备的安装;智能化安装工程服务;商品批发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商品零售贸易(许可审批类商品除外);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货物进出口(专营专控商品除外);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服务;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应用电子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电子设备工程安装服务;电子产品零售;跨地区增值电信服务(业务种类以《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载明内容为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09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项) 126.00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82.00 - -
业务收入:行业智能产品及运营服务业务(元) - 1.03亿 2.70亿
业务收入: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业务(元) - 13.48亿 30.58亿
业务收入:行业智能解决方案业务(元) - 10.63亿 20.04亿
业务收入:运维服务(元) - - 4051.13万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成都轨道交通17/18/19号线综合监控(含通信)系统集成项目(元) - - 12.9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21%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
  • 湛江市公安局
  • 深圳市中兴康迅电子有限公司
  • 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1.40亿 5.24%
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
6604.82万 2.48%
湛江市公安局
6470.94万 2.43%
深圳市中兴康迅电子有限公司
4266.38万 1.60%
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
3925.68万 1.4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2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6.3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1.33亿 49.3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2.56亿 11.14%
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6843.54万 2.98%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3525.49万 1.54%
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
3154.21万 1.3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5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 杭州宝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 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1.14亿 5.04%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5967.10万 2.63%
杭州宝威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5609.13万 2.48%
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3853.08万 1.7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3756.85万 1.6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4.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1.3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 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0.29亿 52.40%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2.51亿 12.77%
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4243.46万 2.16%
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4040.57万 2.06%
北京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3819.59万 1.9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6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 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ONYX INTERNATIONAL I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4260.34万 4.97%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2579.20万 3.01%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2460.03万 2.87%
北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315.25万 2.70%
ONYX INTERNATIONAL I
1809.97万 2.1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1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00%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 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
  •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 北京金信润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Endless IdeasB.V.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8429.80万 3.98%
广州市公安局花都区分局
7892.23万 3.73%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5597.90万 2.65%
北京金信润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934.89万 2.33%
Endless IdeasB.V.
4881.83万 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9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2.5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KNTech Company Limit
  • 广州神州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3.03亿 55.83%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2.22亿 9.51%
广州文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7075.56万 3.03%
KNTech Company Limit
6060.94万 2.60%
广州神州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3647.60万 1.5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8730.8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3.80%
  • EndlessIdeasB.V
  • 北京华软路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分公司
  • 浙江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EndlessIdeasB.V
2549.48万 9.87%
北京华软路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307.69万 8.9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分公司
1606.49万 6.22%
浙江建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41.53万 4.8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
1025.64万 3.9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佳都科技公司定位为人工智能软件和算法提供商,基于自主研发的大模型、AIoT、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面向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核心赛道及城市安全、应急管理两个主要应用场景,形成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城市、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赋能。2023年是公司“3×3”战略中全面夯实期的开局之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6.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亿元,同比由亏转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亏损缩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88亿元。  报告期内,依托公司丰富的城市群立体交通各...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佳都科技公司定位为人工智能软件和算法提供商,基于自主研发的大模型、AIoT、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面向轨道交通、城市交通核心赛道及城市安全、应急管理两个主要应用场景,形成一系列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城市、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赋能。2023年是公司“3×3”战略中全面夯实期的开局之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6.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亿元,同比由亏转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34亿元,同比亏损缩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7.88亿元。
  报告期内,依托公司丰富的城市群立体交通各场景产品矩阵以及贴合客户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开拓了长沙、宁波、济南、东莞、信宜、茂名等地交通数字化市场;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发布全国首个城市交通行业AI大模型和大模型训推一体机,推动算力、算法、应用三位一体AI大模型产品化落地,知行交通大模型完成网信办备案,持续夯实AI大模型“国家队”地位;与华为、云从、重庆交开投集团等战略伙伴进一步深化合作,加速推动大模型、数字孪生、智慧运维与节能等创新成果的场景化落地。
  (一)行业市场回顾与展望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布局越发明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走向了全面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在中国,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得益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政策和资本的大力驱动、创新力量的持续沉淀,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孕育了数千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
  1、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带来重大产业颠覆和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战略,也被写进了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787亿元,同比增速达13.9%。
  2023年可以称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大模型)的发展元年,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给人工智能领域带来巨大的变化,《自然》杂志首次破格将ChatGPT这位“非人类”列为全球重大科学事件中的十位人物之一。ChatGPT不仅使人看到生成式AI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使得这种能力触手可及、让未来到来。
  从大模型对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最大的改变在于大模型的出现是生产力的变革,AI大模型不断变革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过去的2023年,基础大模型、产业大模型和产业大模型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向产业的探索亟待深入。在制造、能源、医疗健康、物流、交通、金融、IT服务、文娱等行业都已经出现了产业大模型以及产业大模型应用。目前来看,中国在基础大模型的研发上还与当前全球最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在产业端的落地,海量应用场景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优质“试验田”,不完全统计,国内发布大模型技术的厂商已经超过100家,覆盖行业超过20个,国内大模型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并趋向多样化。大模型产品百花齐放的当下,模型实现了计算机能力从“搜索”到“认知与学习”,再以进一步发展为“行动与解决方案”层面。
  2023年对于国内大模型发展而言,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从模型的规模化、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先进的技术创新,到跨模态大模型的深入发展,再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快速推进,这些趋势和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也预示着未来大模型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的价值和能力。
  2、大模型催生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以训推一体机为代表的“AI终端”将迎来应用元年
  算力是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核心生产力,GPT-4等大模型成功的背后有着万张训练卡计算资源支撑,大模型爆发使得算力需求陡增。2023年,我国先后出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大模型技术与产业发展背后的算力基础设施做了详细规划。其中,《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的量化指标,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存储力方面,存储总量超过1,80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AI技术应用到业务场景当中,企业需要考虑硬件选型、交付周期和运维管理等问题,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在这个过程中,模型部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挑战,训推一体机是一种集成了主流大模型的全栈软硬件调优的AI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进行AI任务的训练、评估和预测,其兼容了基础软硬件能力、伙伴大模型和训推一体平台优势,内置了大模型推理引擎、调优工具和算子加速库,支撑客户开箱即用,帮助企业打造专属大模型,满足了行业客户大模型落地和私有化部署的需求,提供更加高效、经济的大模型训练解决方案。由于当前大模型技术变化快,应用门槛高,较多本身IT能力相对薄弱和安全要求高的客户其大模型AI需求无法得到安全高效的满足,训推一体机针对性的降低应用门槛、简化AI部署、保障数据安全,可更加灵活、高效和定制化的满足对应的广大场景和客户,随着大模型的能力不断迭代升级,训推一体机将会成为重要载体来链接厂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带来一体机的迅速发展。
  3、绿智融合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全面展开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背景下,2022年8月18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城轨道交通绿色城轨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设绿色城轨要求。《行动方案》统筹铺画了以绿转型为主线,清洁能源为方向,节能降耗为重点,提出了绿色城轨建设的指导思想,阐述了绿色轨的内涵标志,明确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14个具体目标,描绘了绿色城轨发展的“1-6-6-1-N发展蓝图,重点实施“六大绿色城轨行动”,详细制定“六项保障措施”,精心打造“一批绿城轨示范工程”,引导企业编制“N个企业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
  短期目标来看,到2025年,轨交领域的电子支付使用率达到97%以上,实名制信用消费售检票系统覆盖率达到90%以上;高峰小时列车满载率控制在120%以下,网络客流计算准确率达到90%以上,能源利用率达到78%以上;智能车辆占有率与智能通信系统自主化率均达到95%以上,应用软件自主化率达到90%以上:智慧网络管理实践率达到70%以上。
  截至2023年年底,广州、青岛、深圳、北京、南京、重庆、哈尔滨、宁波、无锡、上海、天津、成都、徐州、苏州、常州、温州、石家庄等近20家家地铁公司相继发布绿色行动方案。
  4、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建设带来安防、交通领域增长动力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更新改造。目前,工业4.0为代表的,以信息化为核心,物联网和AI技术支撑的“新质”生产力正进入“高速普及的阶段”,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政府将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
  社会化和公共安防监控产业,经历了十余年的普及化发展,已经进入到“市场存量成熟期”。但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AI安防”、“结构化视频数据应用”等新兴业务的普及率还不够高。即公共安防产业存在着一个“巨大存量市场的技术层次”已经与今天“日益发展的技术能力、日益发展的应用需求之间的断档”问题。对此,持续推动智慧安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管理升级,需要大量的设备更替。将有利于推动市场应用与技术研发创新,更高效的互动与共振,让安防大数据智能化方向的“中国智造”再上新台阶。
  交通方面,交通都市圈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为方向,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网络的设备更新与建设。
  5、安全应急领域迎来政府投资新机遇
  报告期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支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安全应急装备龙头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培育50家左右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同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该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应急体系构建,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将进入新航线。
  (二)报告期内重点工作回顾
  1、发布全国首个城市交通行业AI大模型,推动算力、算法、应用三位一体产品化落地
  2023年,以生成式大模型为代表的AIGC技术取得了颠覆性的突破,为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生成式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自动生产高质量、多样化的文本内容,极大地提升了AI的内容生产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在率先发布了行业内首个城市交通AI大模型——佳都知行交通行业大模型,推动算力、算法、应用三位一体AI大模型产品化落地,提供智能交通客服、设施设备智能运维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全面赋能升级交通场景应用和用户体验。在业界权威的中文通用大模型综合性评测基准SuperCLUE中文大模型排行榜单(2023年12月)中,佳都知行大模型于位居第一梯队,超过GPT3.5评分。所研究的大模型训练及推理方法,在Mindspore框架昇腾算力平台上,训练、推理速度可提升2-4倍。经过持续的优化迭代,目前已形成了自然语言大模型PCITransGPT、视觉大模型TranCore-Vis、多模态大模型TranCore-M、时空决策大模型
  TranCore-TS等知行大模型产品系列。其中自然语言大模型PCITransGPT在12月的SuperCLUE榜单中跻身TOP10,多模态大模型TranCore-M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发布的多模态大模型榜单MMBench、腾讯优图实验室与相关高校发布的多模态大模型榜单MME中,均位居前列,是全国首个在国家备案的交通大模型。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进行昇腾910B芯片的适配,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推出大模型训推一体化产品“佳都知行交通行业大模型训推一体机”、“佳都知行交通行业大模型推理一体机”。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61亿,占相关业务收入比9.91%;年内申请专利126项,获得专利授权8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71项,不断夯实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壁垒。
  2、丰富城市群立体交通各场景产品矩阵,形成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细分专业行业解决方案,打造业务营销的核心抓手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自研核心产品为销售抓手,持续在轨道交通、城市交通领域进行自研产品研发,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在智慧轨道交通方面,完成交通行业大模型在智能运维、智能客服、应急指挥三大场景的应用并落地实施,综合监控系统在成都地铁19号线二期完成国内首个集线路拆分和线路融合于一体的标杆项目;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客服中心凭借在地铁智能客服设备领域出色的系统创新设计和产品力,荣获2023DiDAward(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装备制造专项赛概念创新组「金奖」。在智慧城市交通方面,发布了全球首个城市级全息交通流与个体出行测量平台,研究成果登上了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Data;通过核心架构和基础组件升级,全面支持鲲鹏、昇腾、麒麟等国产化软硬件安装环境,符合信创要求;依托“安装式、生长型”的交通建设与管理新模式,持续深耕和助力交管、交运等多部门业务应用闭环,已成功打造6类常态拥堵治理、5类安全风险防范、3类大型活动和节假日交通保障等典型场景应用,以及超50项涵盖设施、设备、驾驶人、机动车、道路、运输企业和停车场等专题的数据分析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发挥六大区域根据地贴近客户的优势,深入了解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并结合公司的行业经验和沉淀,打造更贴合客户实际的行业解决方案,形成了AI技术优势、多模态大数据资源和行业深度理解相结合的智慧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在智慧轨道交通领域,公司结合广州“十三五”、长沙6号线、成都四期等大型项目经验,优化输出了综合监控、智慧安检、自动售检票、乘客信息系统、站台门等细分专业行业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解决方案,公司将在智慧交通领域取得更多突破和成果,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在智慧城市交通领域,公司结合上海、广州、成都等智慧交通项目经验,优化输出IDPS、智慧出行、智慧停车、科技治超、TOCC等细分专业行业解决方案。
  3、持续深耕智慧大交通主赛道,业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报告期内,智慧轨道交通方面,成都四期项目开创性完成既有线与延长线的互联互通技术验证,实现互联互通创新技术突破,并获得行内关注;智慧城轨全场景解决方案持续为广州、长沙、成都、深圳等城市地铁新线建设和旧改赋能,新突破济南市场,中标长沙市轨道交通6号线车站设备维修保养服务委外项目、南昌地铁1号线、2号线延长线机电系统集成项目、宁波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工程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项目等;在传统运维业务的基础上,布局智能运维业务。智慧城市交通方面,基于宣城交通大脑的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子刊ScientificData,扩大公司在智慧城市交通行业的知名度;IDPS交通大脑支撑上海、成都、佛山等10多个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中标茂名市智慧交通(一期)项目、番禺区城市道路秩序综合治理平台建设项目等。智慧城市治理方面,业务聚焦核心客户、核心地区,中标信宜市“一网统管”及大数据指挥中心(一期)等项目。
  4、加强区域经营平台建设,践行高质量完成项目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区域经营平台建设,将部分经营管理功能下放区域经营平台,有效提高经营决策效率,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此外,公司共组织了多期战区营销训练营,围绕“主人翁、协同作战、专业能力”三个主题,进一步增强区域团队勇于担责意识和营销专业能力,持续落实佳都营销管理工法。公司开启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营销、交付到回款全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经营质量,明确项目经营结果的责任人。公司坚持高质量交付在手订单,持续迭代优化交付流程制度,推行标准架构、实施方案、费用基线等新制度,全年项目交付按计划如期完成,按时保质完成“广州十三五”5/7号线延长线、成都19线、武汉19线项目等重点项目交付工作,获得客户好评。
  5、打造城市群立体交通产业生态,多维度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与一村资本、安徽交控、蚌埠产业引导基金、安徽新基建基金及一村尚臻圆产投共同发起组建安徽新基建产业基金,围绕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软科技”和“硬科技”核心企业进行投资和孵化,基金成立规模10亿元;继担任广州市人工智能和轨道交通产业链双链主后,去年公司成为广东省首批战略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三链主”身份引领行业阔步前行;公司中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工智能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知行交通大模型完成网信办备案,持续夯实科研“国家队”地位。与华为、云从、重庆交开投集团等战略伙伴进一步深化合作,加速推动大模型、数字孪生、智慧运维与节能等创新成果的场景化落地,广泛收获了各界客户的口碑认同。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佳都科技以“城市慧变得更好”为使命,长期致力于用科技力量为城市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公司坚持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领域的持续投入和产品化应用,面向城市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聚焦“一个主赛道”(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交通)、“两个主要应用场景”(城市安全和应急)的数字化建设。此外,面向企业数字化升级需求的ICT产品与服务业务,系公司的重要收入组成,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仍将保持长期稳健发展。
  智慧轨道交通产品线:主要涵盖“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和“智慧车站”两大产品系列。“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是在轨道交通数字化、云化、智能化背景下研发的全新线网级操作平台,该系统为面向智慧地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华佳Mos支持通过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智慧技术,以乘客和设备为对象,构建数据驱动的地铁信息集成系统架构,支持满足政府、企业、社会、乘客等多元化的需求,最终实现地铁的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报告期内研发团队重点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线网应急指挥场景,进一步结合5G、IoT、射频识别、人工智能、视频结构化分析技术等实现多源信息展示分析能力,构建工业级的“云、边、端”设备控制和协同机制。“智慧车站”应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AI技术,对地铁车站中AFC、PSD、ISCS等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形成无感支付、交互式购票、智慧安检等车站管理系统和设备终端。报告期内研发团队重点应用三维建模、VR、AR技术构建孪生车站,研发“沉浸式”运维、环控节能等新产品,并在地铁车站大规模应用3D结构光视觉识别技术,极大提高千万规模下人脸识别算法准确度。目前,“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和“智慧车站”已经在广州地铁18号线与长沙地铁6号线全面落地应用。
  智慧城市交通产品线:软件方面,公司“IDPS城市交通大脑”数字平台是面向城市交通治理和车路协同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和交通大数据系统,目前已在上海、广州、合肥、宣城、宿迁等地落地应用。“IDPS城市交通大脑”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通数字孪生和实时仿真系统,通过高密度的卡口,对全域、全量、全时交通信息进行实时识别,并基于公司独有的可计算路网技术和个体行为计算技术,对全城车辆、车流进行实时仿真和预测,实现“现实-虚拟世界互动”的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对整个交通环境研判,并提供合理的交通治理解决方案。硬件方面,面对车路协同,公司提出路侧智慧化建设的解决方案,以推进车路协同等设施建设,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城市安全和应急产品线:以计算机视觉和视频大数据技术、数字孪生为基础,打造“智慧应急解决方案”,为城市应急管理提供全时、全域、全量的综合感知和智能决策支撑,推动城市应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能力提升,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针对治安防控、案件侦查、社区管理、应急(危化品)管理、出入口管理等安全需求,研发形成视频云大数据平台、城市应急融合指挥平台、“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危化品动态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等行业数字平台,特别针对企业安全生产,公司研发出全息数据网关、安全生产异常行为智能分析设备等硬件设备。报告期内研发团队主要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升级上述产品,形成对建筑、园区、景区、社区、道路的快速三维建模和视频数据融合能力,为用户能够以更加直接、精准的交互获取海量数据信息,并初步利用AR技术实现任务协同和可视化运维。报告期内上述产品主要应用于城市应急管理、大型能源化工园区、金融银行、某大型公共卫生机构、某文化旅游场景等。
  大模型产品与服务: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是基于TRANSFORMER技术,利用大模型的多轮对话、复杂推理、数据分析、知识问答、强大的内容生成能力,结合交通行业特定的数据与信息,为城市交通行业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实时的解决方案和决策支持,以及全新的类人交互体验,以适应城市交通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佳都知行城市交通大模型聚焦城市交通治理,在交管工作效率提升和业务问题解决上更加智能,能够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实时监测道路、公共交通、车道等各类交通设施的使用情况,精确评估交通流量、拥堵程度和出行需求,为城市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和市民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ICT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业务主要服务于企业数字化升级需求,包括ICT产品服务、IT综合服务两部分。其中,ICT产品服务包括网络设备、IT设备、视讯产品、云计算产品、数据库及信息安全产品的系统集成业务,产品涵盖了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视频监控等数字化基础设备,以及信息安全、云计算等数字化软件;IT综合服务以包括厂商授权服务在内的企业数字化设施运维服务为主。
  该业务的经营模式,系公司依托覆盖全国的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与新华三、紫光华智、宇视、华智、迪普等知名ICT厂商合作,为各级经销商、终端政企客户提供基于上述厂商产品的渠道、设计、集成服务;依托专业的运维服务团队和运维系统,及惠普等厂商的维保服务授权,提供运维外包服务。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
  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具有多年的研发和应用积累,在数字孪生领域也较早开展技术攻关,在技术方面的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公司已经构建了AIoT平台、数据中台、数字孪生中台三大技术引擎以及公共开发平台,并成功研发出“佳都知行交通行业大模型”,并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的多模态大模型榜单MMBench中分别获得在4个榜单中第二名,目前模型和推理demo已在huggingface开源;二是拥有多个智能化技术研发机构,包括中央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多个省、市级技术中心,与业主联合共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等,能够使公司研发团队更加贴近客户、贴近市场,提高前沿AI技术在行业中应用和效益转化效率;三是公司打造了“自主研发+协同创新”研发体系,通过参股投资云从科技、睿帆科技、思必驰科技、Unity中国等一批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并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建立专项技术研发合作,使研发团队时刻与业界前沿技术企业和专家保持密切交流,形成对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前沿洞察力。
  2、垂直行业know-how及案例优势
  公司在智慧轨道交通、城市智慧交通、城市安全应急场景已有超过10年的行业积累,掌握了较为深厚的行业Know-How(即行业专有技术、知识、数据、经验),对客户业务的“痛点”“痒点”有较深理解,有利于提高前沿AI大模型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与行业需求的结合应用。特别在智慧轨道交通方面,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多个专业IT系统和轨道交通大数据系统产品的供应商,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发实施交付经验,在广州、长沙、深圳、成都、杭州等大型城市具备单专业交付或单线/多线全专业交付案例。由于智慧轨道交通行业对于案例经验有较高的要求门槛,因此公司积累行业know-how以及大型城市智慧轨道交通案例为公司构筑了较高的竞争壁垒。
  3、超大型智能化项目和服务优势
  随着城市数字基建规模的扩大,智能化项目规模从过去的千万级到现在十亿级、甚至百亿级,对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公司智慧轨道交通业务团队在全国32个城市累计完成超过百条大型轨道交通单专业、多专业、线路总集成的智能化项目交付和保障,设计并承接广州“十三五”、长沙6号线等十亿级、百亿级轨道交通智能化项目。作为国内少有的具备超大规模项目交付管理能力的智能化产品方案供应商,公司在项目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4、产业生态优势
  公司通过广泛的战略和资本合作,不断巩固在产业链中的龙头地位,为智能化业务持续增长带来竞争优势。公司是中国安防产品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理事单位,广州、安徽、成都等地轨道交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在行业标准和规则制定方面有较强影响力。报告期内,基于公司产业链长、业务范围广、应用技术丰富的优势地位,公司进一步成为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链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单位,是广州唯一一家“双链主”单位。
  5、行业数据优势
  数据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带来新的发展动能,蕴含着新的竞争优势,公司深耕交通行业多年,在各类应用场景拥有城市级的数据底座系统,包括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的“华佳MOS地铁智慧大脑”、面向城市道路交通的“城市交通大脑”、面向智慧城市安全领域的“警务视频云”,均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这类数据不仅可以用来赋能行业,还可用于训练大模型,未来还可以形成数据资产用于数据流通,以更低成本、更高质量为数据要素市场扩容增量,助力我国打造面向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数据优势。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28亿元,同比上升16.70%;营业利润4.4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利润总额4.4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3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减少。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于2019年规划新一轮“3×3”战略发展规划,明确了成为世界级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企业的三步走实施路径,分步推进“创新发展期”、“全面夯实期”和“引领发展期”三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目前,公司处在新“3×3”战略发展规划的第二个三年——全面夯实期(2022-2024年)。
  2023年是公司新“3×3”战略发展规划“全面夯实期”(2022-2024)的承上启下之年,在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公司仍坚持按既定的战略部署开展工作,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夯实区域经营组织建设,加强分公司建设,新开拓济南市场,六大区域持续斩获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智能化订单,在手订单持续提升。
  2024年为“全面夯实期”(2022-2024)的收官之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抢抓人工智能技术进入爆发应用期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核心研发突破和应用落地,以联合创新撬动核心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升级,持续加码“AI+大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构建“云计算+AI+大模型”体系,与琶洲实验室、港科大(广州)、华为、云从等伙伴深化合作,推动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创新成果落地,引领大湾区智慧交通行业升级。
  (三)经营计划
  1、继续研发交通行业多模态大模型,打造业界一流的数据智能产品
  AI大模型技术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公司在新一年将继续重点投入开发AI大模型技术与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相结合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将面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继续研发交通行业多模态大模型,实现高可靠数据生成,高可信模型学习,高效率能力迁移的智慧交通大模型技术体系,打造业界一流的数据智能产品,助力业务持续优化升级。
  2、加快行业AI大模型技术应用落地,实现在交通行业场景规模化部署
  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平台是佳都科技依托在智能轨道交通与智慧城市交通领域30余年行业Know-How的知识沉淀与千亿级专业数据的优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大语言模型。当前模型致力于在轨道交通、城市交通等交通行业场景下,提供全面、高效的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图谱及业务分析研判能力。多地轨道交通业主、交警部门已经展开了佳都知行交通行业大模型的接洽测试和本地试点部署工作,未来一年将在试点部署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交通行业场景规模化部署,帮助业主进行运营辅助决策。
  3、实现高质量交付在手订单,推进在手智慧交通市场商机落地
  公司新一年将加快广州“十三五”线路、成都17/18号线、宁波6/7/8号线等智慧轨道交通线路交付进度,提高资产周转效率,确保当年经营收入预算按计划达成。公司将在2023年经营布局的基础上,依托公司核心自主产品、行业解决方案、生态圈资源、城市群立体交通等核心抓手,深入推进广东、广西、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的智慧轨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智慧城市治理项目落地新签,实现在手订单持续增加,确保公司未来业绩持续增长。
  4、发挥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优势,共建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
  新的一年,公司发挥广东省首批战略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广州人工智能和轨道交通“双链主”单位的产业优势,以打造新一代城市群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联合国内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推动城市群立体交通示范项目落地。与华为、中兴、紫光、云从科技、思必驰科技等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企业开展联合研发、联合创新等方式,实现前沿信息技术与市场的密切结合,牵引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的技术产品研发方向,共建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
  5、加强战略并购和投资能力,探索“AI+”新增长曲线
  新一年公司将围绕智慧轨道交通核心增长业务和智慧城市交通新增长业务,通过战略并购和战略直投等手段,加强对信号系统、节能系统、智能终端、V2X等重要环节的业务整合,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智慧地铁产品方案的优势,完善智慧交通治理产品体系;与此同时,通过产业投资广泛探索AI大模型技术与金融、交通、能源结合的新场景应用机会,为公司长远发展培育潜在增长曲线。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公司的主要客户是各地地铁公司及各地方政府的公安、交通、应急管理部门,其采购行为和采购规模与政策相关性较高,因此公司订单业绩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政府产业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风险。鉴于此,公司会加强维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进一步深化对政府及行业政策的研究,坚持高标准、严风控的信用政策,坚持把握优质业务机会。
  2、市场风险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公司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将基于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的研判,进一步加强业务聚焦,提升资源投放的效率;针对竞争环境恶化、业绩持续不及预期的业务和产品线实施“关停并转”,将富余资源投放到更有前景的业务板块;同时,找准产业链定位,发挥贴近客户、应用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形成有特色的差异化智能解决方案,推进自主核心产品在项目中的销售不断扩大。
  3、项目管理风险
  公司智慧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业务单体项目金额较大,交付实施的影响因素较多,如果不能持续保持和提升解决方案规划与设计、采购、交付、质量控制、成本管控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可能面临交付进度滞后、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为此,公司近年来持续开展项目管理专项优化工作,一方面将组织结构逐步向“强矩阵”调整优化,让一线项目经理“呼叫炮火”、调动资源;另一方面,引进和开发各类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数字化工具,实现项目管理全流程透明化,设置红绿灯制度,及时处理项目交付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提升项目管理质量。
  4、人才流失风险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以及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公司对优秀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凸显,若未能留住、培养和及时引进更多适当的人才,将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公司将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提升到公司管理层级,专设由公司高管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HRC)整体统筹,系统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育、用、留及梯队建设工作;持续完善由薪酬、股权、跟投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践行“共同进步、共享丰盛”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包括员工食堂、健身房、加班班车、员工公寓等,开展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为员工的工作生活提供保障,提升幸福感。
  5、财务风险
  公司过去的一些智慧城市项目,因收到当地政府的财务状况影响,具有应收账款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如果宏观经济下行,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或延期收回的情况,将增加公司资金压力,并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