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 产品类型:

    电力

  • 产品名称:

    电力

  • 经营范围:

    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以电力生产为主的能源项目;开发经营能源项目、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开发和经营电力配套产品及信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6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3-12-31 2023-09-30 2023-06-30 2023-03-31
上网电量(千瓦时) 384.47亿 397.38亿 484.54亿 319.41亿 373.22亿
发电量(千瓦时) 395.42亿 407.73亿 497.17亿 329.96亿 382.89亿
发电量:光伏发电(千瓦时) 11.64亿 9.99亿 - - -
发电量:水电(千瓦时) 214.34亿 246.52亿 - - -
发电量:火电(千瓦时) 151.61亿 135.66亿 - - -
发电量:风电(千瓦时) 17.82亿 15.56亿 - - -
上网电量:光伏发电(千瓦时) 11.47亿 9.87亿 - - -
上网电量:水电(千瓦时) 213.04亿 245.05亿 - - -
上网电量:火电(千瓦时) 142.54亿 127.30亿 - - -
上网电量:风电(千瓦时) 17.42亿 15.17亿 - - -
上网电价:平均(元/千瓦时) 0.39 0.37 - - -
上网电价:平均:光伏发电(元/千瓦时) 0.55 0.76 - - -
上网电价:平均:水电(元/千瓦时) 0.32 0.30 - - -
上网电价:平均:火电(元/千瓦时) 0.46 0.47 - - -
上网电价:平均:风电(元/千瓦时) 0.49 0.50 - - -
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容量(千瓦) 8.01万 162.49万 63.32万 80.32万 -
新增装机容量(千瓦) - - - - 3.11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9.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28%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37.17亿 34.89%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52.29亿 13.30%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43.94亿 11.17%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39.55亿 10.06%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27.00亿 6.8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0.8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0.75%
  • 广东中煤进出口有限公司
  •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南销售分公司
  • 神华销售集团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
  •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煤京闽(福建)工贸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广东中煤进出口有限公司
27.50亿 18.41%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南销售分公司
11.22亿 7.51%
神华销售集团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
9.42亿 6.30%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1亿 4.83%
中煤京闽(福建)工贸有限公司
5.53亿 3.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23.6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28%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华北分部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27.33亿 30.01%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57.95亿 13.66%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57.02亿 13.44%
国家电网华北分部
54.46亿 12.83%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26.93亿 6.3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8.6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99%
  • 中煤京闽(莆田)工贸有限公司
  • 广东中煤进出口有限公司
  •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南销售分公司
  • 神华销售集团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
  •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煤京闽(莆田)工贸有限公司
20.97亿 12.00%
广东中煤进出口有限公司
19.74亿 11.30%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南销售分公司
14.85亿 8.50%
神华销售集团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
11.75亿 6.72%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1.31亿 6.4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98.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2.79%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国家电网华北分部
  •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137.27亿 33.4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54.60亿 13.31%
国家电网华北分部
48.09亿 11.73%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30.55亿 7.4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28.03亿 6.8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6.8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78%
  • 广东中煤进出口有限公司
  •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南销售分公司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神华销售集团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
  • 中煤京闽(莆田)工贸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广东中煤进出口有限公司
23.73亿 16.31%
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华南销售分公司
19.31亿 13.27%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11亿 9.70%
神华销售集团华北能源贸易有限公司
10.48亿 7.20%
中煤京闽(莆田)工贸有限公司
9.16亿 6.3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1.7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40%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华北分部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公司
127.03亿 40.14%
国家电网华北分部
29.77亿 9.41%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9.69亿 9.38%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29.57亿 9.3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25.69亿 8.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7.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9.16%
  • 神华集团
  •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国投京闽(福建)工贸有限公司
  • 大同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 明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神华集团
33.58亿 29.50%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19.63亿 17.24%
国投京闽(福建)工贸有限公司
6.79亿 5.96%
大同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4.37亿 3.84%
明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2.98亿 2.6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23.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6.26%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国家电网公司
128.44亿 43.88%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28.83亿 9.85%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24.59亿 8.40%
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
20.95亿 7.16%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20.39亿 6.9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2.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5.97%
  • 神华集团
  •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国投京闽(福建)工贸有限公司
  • 甘肃晶虹储运有限责任公司
  • 明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神华集团
11.59亿 16.65%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8.50亿 12.21%
国投京闽(福建)工贸有限公司
4.25亿 6.10%
甘肃晶虹储运有限责任公司
3.90亿 5.60%
明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3.77亿 5.4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安全稳定和生产经营,坚持存量提效和增量发展相协调、突出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主要经营成果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7.12亿元,同比增加1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05亿元,同比增加64.31%;基本每股收益0.8754元,同比增加67.86%。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2,773.63亿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90.64亿元;资产负债率63.18%,同比减少0...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安全稳定和生产经营,坚持存量提效和增量发展相协调、突出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主要经营成果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7.12亿元,同比增加12.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05亿元,同比增加64.31%;基本每股收益0.8754元,同比增加67.86%。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2,773.63亿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90.64亿元;资产负债率63.18%,同比减少0.57个百分点。
  2023年,公司实现发电量1,619.7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5%;上网电量1,576.3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22%;上网电价0.374元/千瓦时,同比增加6.55%。
  截止2023年底,公司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4,085.66万千瓦,同比增加309.24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2,831.58万千瓦,占比69.31%,同比增加0.77个百分点。
  (二)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工作,增量显著
  2023年,公司重点开发领域、项目实现新突破,在四川、云南、广西、新疆、西藏、陕西、河北、福建、山西、湖北、天津、浙江等多区域完成了一定规模的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并储备了一批新能源开发资源,其中,西藏业务开发实现零的突破;福建长乐海上风电项目中标。此外,根据区域开发需求,新成立了四家新能源区域公司,支撑重点区域新能源开发工作,新能源业务发展专业性、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年内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实现突破,柯拉一期光伏、腊巴山风电项目投产,牙根一级水电项目取得核准。
  公司电力新业务开发工作持续推进
  公司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广西浦北共享储能项目开工建设。
  火电开发工作按照既定战略稳妥推进湄洲湾三期火电项目取得核准。
  国际业务拓展稳步有序
  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按期完成印尼巴塘水电建设进度;扎实做好新源泰国两个项目开工准备工作。深耕细作欧洲存量项目,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成功取得Benbrack项目差价合约,显著提高项目回报水平。
  (三)运营管理情况
  加强营销创效扩大收入
  积极研判市场形势,狠抓电力营销,做好交易策略优化,公司电量、电价同比提升。深入分析区域电力交易规则,最大限度提高电价收益,火电机组积极利用辅助服务市场及两个细则扩大收入。组织做好碳配额协调交易工作,年内实现增收过亿元。
  严格招采管理降低成本
  严控采购环节各项成本,全年重大及以上招标项目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强化煤炭市场形势研判,优化调运计划,合理把控市场煤采购节奏。加强燃料厂内指标管控,提升管理效能。
  加强财务管控压降费用
  密切跟踪政策动向,强化资金管控,通过开展融资比选、置换存量高利率借款等手段,降低财务费用。抢抓债券低利率发行窗口期,降低资金成本。
  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
  举办多形式投资者互动活动,搭建多层次价值传递工作体系。全年投资者交流接待千人次,定期报告披露后均召开业绩说明会。
  生产基建情况生产基建情况
  基建工作持续发力
  务实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四川、云南、贵州、甘肃、广西等区域一系列新能源(243.24万千瓦)、火电(66万千瓦)项目按期投产;加强基建制度建设,制定相关建设指导意见和项目自查表,夯实过程管控能力。
  生产管理持续提升
  全面推进火电企业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为企业高效管理提供了系统、科学的解决思路;编制发布《新能源技术监督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技术监督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设备可靠性管理,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处置,为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创造有利条件。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投入持续增长,企业QC成果质量明显提升,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有较大增长。
  生产指标保持领先
  扎实推进节能降耗,供电煤耗同比下降,8台水电机组、1台火电机组获中电联对标“优胜机组”;强化生态环保主体责任,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依法合规处置率100%。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报告,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9.2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分季度看:各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3.6%、6.4%、6.6%和10.0%,同比增速逐季上升。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用电量分别为1278亿千瓦时、6.07万亿千瓦时、1.67万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1.5%、6.5%、12.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3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6.9%、4.3%、8.1%和5.1%。全国31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均为正增长,其中,海南、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青海6个省份同比增速超过10%。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同比增长4.1%;水电4.2亿千瓦,同比增长1.8%;核电5,691万千瓦,同比增长2.4%;风电4.41亿千瓦,同比增长20.7%;太阳能发电装机6.09亿千瓦,同比增长55.2%。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4亿千瓦,历史性超越煤电,超过发电总装机的50%。煤电装机11.6亿千瓦,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
  2023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59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1小时。分类型看,水电3,133小时,同比降低285小时;核电7,670小时,同比提高54小时;并网风电2,225小时,同比提高7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1,286小时,同比降低54小时;火电4,466小时,同比提高76小时。
  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保供取得好成效。年初,受来水偏枯、电煤供应紧张、用电负荷增长等因素叠加影响,云南、贵州、蒙西等少数省级电网在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通过源网荷储协同发力,守牢了民生用电安全底线。夏季,各相关政府部门及电力企业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各省级电网均未采取有序用电措施,创造了近年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最好成效。冬季,12月多地出现大范围强寒潮、强雨雪天气,电力行业企业全力应对雨雪冰冻,全国近十个省级电网电力供需形势偏紧,部分省级电网通过需求侧响应等措施,保障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充分体现煤电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调节价值,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为承载更大规模的新能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风电、太阳能装机占比持续提升。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项目等成为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清洁能源土地资源逐渐稀缺,清洁能源项目资源竞争依然异常激烈,项目获取难度加大,但“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项目资源持续释放,现阶段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能源结构转型加速推进。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以电力生产为主的能源项目;开发及经营新能源项目、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开发和经营电力配套产品及信息、咨询服务。
  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投资开发为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公司在水电、火电、风电、光伏等方面均有相关部署,同时也积极探索清洁能源相关新业态、新模式。
  (二)公司经营模式
  通过股权投资方式,主要从事各类型能源电力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三)公司市场地位
  从装机结构来看,公司是一家以清洁能源为主、水火风光并济的综合型电力上市公司,水电控股装机为2,128万千瓦,为国内第三大水电装机规模的上市公司,在同行业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大力开拓清洁能源业务,截至2023年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提升至69.31%。
  从业务分布来看,公司是一家国内业务为主、海外稳步开拓的电力上市公司,境内业务主要分布在四川、天津、福建、广西、云南、甘肃、新疆、贵州、青海、安徽、陕西、山西、江苏、浙江、宁夏、江西、海南、河北、辽宁、西藏、山东、湖南、广东等省区。
  与其他的同行业公司对比,公司的主要优势在于盈利能力强,在市场竞争加剧、节能环保压力大的背景下,公司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优势明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突出,旗下各项目资产质量高,抗风险能力强,公司业绩变化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绝对控股雅砻江公司优质水电资产
  公司持股52%的雅砻江公司是雅砻江干流唯一水电开发主体,具有规模化开发及集中控制调度等突出优势。雅砻江流域水量丰沛、落差集中、水电淹没损失小,规模优势突出,梯级补偿效益显著,运营效率突出,经济技术指标优越。该流域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在我国13大水电基地排名第3,报告期末已投产水电装机1,920万千瓦,在建及核准水电装机372万千瓦。
  (二)清洁能源占比高,绿色低碳发展优势明显
  公司始终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电源结构合理,投资能力较强。截至2023年底,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9.31%,其中水电占比52.08%,新能源占比17.22%,其余是清洁、高效的火电项目。各电源间优势互补,抗风险能力较强。水电是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资源禀赋优异,项目储备规模可观,雅砻江全流域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3,000万千瓦,并依托水电资源,全力推进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开发。新能源装机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达标率高,投产项目盈利能力强,项目资源储备丰富。
  公司火电装机以高参数大机组为主,无30万千瓦以下机组(不含垃圾发电),百万千瓦级机组占控股火电装机容量的
  63.97%;控股火电主要集中在沿海等经济发达、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公司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不断提高火电机组的节能环保水平,脱硫、脱硝、除尘装置配备率均达100%,公司常规燃煤机组100%具备超低排放能力。
  (三)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任期制契约化,增强公司市场化经营活力
  公司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增强了管理层的市场意识、契约意识,在公司内部营造了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氛围;实现了职业经理人契约化、市场化、职业化,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高效,有效激发公司管理层活力和公司发展动力。2023年,持续推进本部及控股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走深走实,经理层成员聘任合同和绩效合约的签订率达到100%、员工公开招聘比例达到100%,市场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
  (四)境内外电力业务经营创效能力强
  公司始终坚持“效益第一”的投资管理原则,单位千瓦盈利水平高于行业平均,境内外电力业务的开发、建设、运营经验丰富,创效能力强。国内,火电业务持续探索多煤种掺烧技术,极大降低了燃料成本;水电业务精细化管理能力强,利润回报较高;新能源投资回报水平达标,投研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得到验证。国外,持续积累国际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公司与其他央企及海外投资伙伴等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在项目开发建设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欧洲,全资子公司红石能源有限公司已具备英国风电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开发运营管理能力。
  (五)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和大股东的鼎力支持
  公司自2002年借壳上市以来,借助上市公司平台,利用非公开增发、GDR、配股、公开增发、可转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融资方式,为公司境内外大批优质在建和储备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实现公司资产、装机、利润、市值的快速增长,积累了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助力公司不断提升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7.12亿元,同比增加12.32%;营业成本362.50亿元,同比增加5.65%。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773.63亿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90.64亿元;总负债1,752.46亿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05.67亿元。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63.18%,较上期末减少0.57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90.67亿元,较上期末增加8.35%。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4年,我国宏观经济及电力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将继续统筹电力安全供应工作,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电价体系,稳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力保障大电网安全稳定,守好民生用电底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预计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部分省级电网电力供应偏紧。
  电力消费方面,预计2024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8万亿千瓦时,比2023年增长6%左右,预计2024年全国统调最高用电负荷14.5亿千瓦,比2023年增加1亿千瓦左右。
  电力供应方面,在新能源发电持续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预计2024年新投产发电装机规模将再超3亿千瓦,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将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到2024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2.5亿千瓦,同比增长12%左右。火电14.6亿千瓦,其中煤电12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比重降至37%。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8.6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网风电5.3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7.8亿千瓦,两者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40%左右,超过煤电,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压力凸显。整体来看,电力供应和需求,以及气候的不确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将给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全力践行能源保供使命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围绕“双碳”目标,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坚持落实效益优先的经营发展思路及策略,聚焦清洁能源主责主业,不断提高专业化管理能力,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产业为本,资本为用,以人为本,务实高效。积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高效电力企业,为实现“成为全球信赖的综合能源投资运营商”的美好愿景而努力。
  具体路径上,规模增长适度,质量效益更有保证、更稳提升,新的发展空间更有余地。一是结构优化,从全面布局到聚焦重点,用有限资源发展优势产业;二是质量优化,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投资回报率,守住发展的红线;三是资源优化,资金投入留有敞口,做好资源配置。
  (三)经营计划
  1.全年投资支出计划
  2024年,国投电力股权投资计划64.1亿元,基本建设投资计划346.5亿元。
  2.全年融资计划
  2024年,公司本部全年计划境内融资总额210亿元人民币,计划通过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可续期公司债等满足资金需求,或向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投财务有限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解决。
  2024年,公司及境外全资子公司计划境外融资总额38.50亿人民币等值外币,计划通过向融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和金融机构贷款解决。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电力市场风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向深入推进,省间壁垒逐步打破,跨省区交易活跃,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现货市场全面铺开,辅助服务市场不断完善,交易品种增多,交易频次提高,交易复杂程度随之加深,对市场主体参与市场交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可能导致交易电价下行。
  应对措施:密切跟踪电力市场相关政策变化,及时分析解读重要政策,紧抓电力体制改革机遇,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及市场研判,科学制定并优化营销策略,稳步提升公司营销能力,争取合理的电量、电价水平。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新能源发展风险
  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背景下,新能源开发业务竞争异常激烈,发电企业、地方国资企业、设备厂家等投资主体都在积极争取项目开发资源,对公司新能源业务发展带来了更多挑战,且激烈的竞争导致新能源项目投资收益率有下降的风险。同时,在新能源项目规模高速提升的过程中,电力接入系统资源有限,较难匹配发电项目投产进度。此外,部分区域的项目用地也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时间延长、无法按时投产发电、项目收益不及预期等问题。应对措施:一是紧跟市场走势,坚持战略驱动,强化科学布局,聚焦重点区域,不断提高储备项目数量、加大资源获取力度;二是不断提升公司投资决策能力,确保项目投资的经济性;三是提升开发建设及后期运营阶段管控能力,保证项目投产进度,提升项目经营效益;四是推动创新发展,重视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判断,开拓新业务领域,为公司培育更多利润增长点。
  3.燃料价格波动风险
  预计2024年煤炭需求平稳增长,在更好地平衡保供和安全生产中,煤炭供给阶段性扰动可能仍存在,不排除阶段性供需趋紧再度发生,煤价可能在历史相对偏高水平上波动。
  应对措施:密切关注国内电量增长、煤炭产能释放及保供控价政策等有关情况;强化市场形势研判,充分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切实做好煤炭调运管控,提升长协煤履约兑现;优化煤炭库存结构,确保煤炭供应安全稳定;完善燃料区域对标管理,加强关键性指标管控,提升燃料管理效益。
  4.资金风险
  一是公司开发拓展境内外电力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同时受新能源行业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公司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二是公司有息负债金额较大,利率的变化将影响公司的债务成本;三是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人民币兑美元、英镑等汇率变动较大,美元、英镑利率持续上涨,境外项目利息支出增加,给公司财务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电力市场需求合理控制项目开发进度,提前筹划、把握时机,选择适合公司发展阶段的融资方案,压降资金成本,优化债务结构,防范资金、利率等风险;做好现金流滚动预测,统筹做好筹融资安排,科学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加强控股投资企业资金预算与计划管理;全力协调电费回收,积极沟通争取补贴电费及时到位。
  5.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公司部分建设项目具有地理位置偏僻、建设周期短、施工范围大、人员流动性强、技术人员短缺等特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如发生质量控制不合格、工程设计把关不严、施工检查及验收不到位等情况,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应对措施:指导控股投资企业根据项目特点做好工程策划,编写技术质量管理措施,并在实施中严格对照执行;督促控股投资企业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严控设计质量、严格监造,严把设备质量关;要求控股投资企业加强质量意识,做好工程施工过程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6.境外业务风险
  百年变局下全球产业重构,电力产业投资方向和格局也面临瞬息万变的挑战;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发展吸引众多投资者涌入新能源投资赛道,导致竞争日趋激烈,项目收益受到较大挑战。
  应对措施:加强对境外项目运营、财务情况的监管,及时调整和动态管理海外资产组合;加强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性经营思维的管理人员的筛选、培养与储备,加强合规体系建设,坚持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商务安排,投资布局上谨慎筛选,严控项目成本和风险。
  7.极端气候风险
  公司水电占比高,运营的水电机组分布在四川、云南、甘肃等不同区域和流域,极端气候和来水不稳定会对公司水电发电量产生较大影响。公司在建的水电机组多处于偏远山区,雨季可能受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给机组投运带来不确定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利用现代化预测技术、合理调度各梯级电站,力争使水能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做好内部设备维护工作,提高设备可靠性;树立安全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汛期施工管理,降低对在建项目的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