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建筑工程业务、实业、现代服务业。

  • 产品类型:

    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及新材料、现代服务业

  • 产品名称:

    化学工程 、 基础设施 、 环境治理 、 实业及新材料 、 现代服务业

  • 经营范围:

    对外派遣实施与其实力、规模、业绩相适应的国外工程项目所需的劳务人员。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和境外工程的承包;化工、石油、医药、电力、煤炭工业工程的承包;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和服务;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管线、线路及设备成套的制造安装;进出口业务;房地产开发经营;工业装置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管理。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17 
业务名称 2024-03-31 2024-02-29 2024-01-31 2023-12-31 2023-11-30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元) 1279.16亿 907.12亿 506.57亿 3267.51亿 2982.19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其他业务(元) 21.03亿 14.28亿 3.02亿 15.30亿 12.56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元) 11.43亿 7.18亿 4.36亿 45.28亿 39.75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元) 21.10亿 13.41亿 6.99亿 65.10亿 62.42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元) 1222.37亿 870.86亿 491.43亿 3106.71亿 2837.11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化学工程(元) 954.65亿 681.32亿 393.60亿 2611.31亿 2355.95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元) 226.73亿 149.02亿 62.37亿 415.53亿 405.27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建筑工程承包:环境治理(元) 40.99亿 40.52亿 35.46亿 79.87亿 75.89亿
合同金额:业务类型:新签合同:现代服务业(元) 3.23亿 1.39亿 7700.00万 35.12亿 30.35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境内(元) 1053.57亿 782.84亿 446.08亿 2261.45亿 2056.72亿
合同金额:新签合同:境外(元) 225.59亿 124.28亿 60.49亿 1006.06亿 925.47亿
项目数量:业务类型:新签项目(个) 1553.00 1042.00 562.00 4355.00 3998.00
项目数量:业务类型:新签项目: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个) 568.00 402.00 238.00 1832.00 1719.00
项目数量:业务类型:新签项目:建筑工程承包(个) 985.00 640.00 324.00 2523.00 2279.00
项目数量:业务类型:新签项目:建筑工程承包:化学工程(个) 776.00 502.00 233.00 2086.00 1905.00
项目数量:业务类型:新签项目:建筑工程承包:基础设施(个) 172.00 110.00 68.00 365.00 314.00
项目数量:业务类型:新签项目:建筑工程承包:环境治理(个) 37.00 28.00 23.00 72.00 60.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9.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49%
  • AfipskyLLC
  • PT.SUMBERSEGARAPRIMA
  • 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
  • MiddleEastKimiayePar
  • 中建中东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AfipskyLLC
10.36亿 3.05%
PT.SUMBERSEGARAPRIMA
9.08亿 2.67%
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
7.88亿 2.32%
MiddleEastKimiayePar
6.07亿 1.78%
中建中东有限公司
5.66亿 1.6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6.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13%
  • KAZANSODAELEKTRIKA.S
  • AfipskyLLC
  • Vietnam Electricity
  • 福建华锦贸易有限公司
  • Masjed Soleyman Petr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KAZANSODAELEKTRIKA.S
22.46亿 3.83%
AfipskyLLC
17.25亿 2.95%
Vietnam Electricity
16.06亿 2.74%
福建华锦贸易有限公司
11.82亿 2.02%
Masjed Soleyman Petr
9.29亿 1.5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3.9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62%
  • KAZANSODAELEKTRIKA.S
  • WesternSiberianPetro
  • VietnamElectricity
  • AfipskaLLC
  • PTPETROKIMIAGRESIK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KAZANSODAELEKTRIKA.S
13.03亿 5.23%
WesternSiberianPetro
9.47亿 3.80%
VietnamElectricity
8.37亿 3.36%
AfipskaLLC
8.09亿 3.24%
PTPETROKIMIAGRESIK
4.95亿 1.9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4.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76%
  • Vietnam Electricity
  • KAZAN SODA ELEKTRIK
  •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Jubail Chemicals Sto
  •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Vietnam Electricity
9.34亿 3.76%
KAZAN SODA ELEKTRIK
4.19亿 1.69%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3.62亿 1.46%
Jubail Chemicals Sto
3.61亿 1.45%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47亿 1.4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9.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87%
  • Vietnam Electricity
  • 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PT.SUMBER SEGARA PRI
  •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 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Vietnam Electricity
17.97亿 2.83%
新疆新业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5.73亿 2.48%
PT.SUMBER SEGARA PRI
12.01亿 1.89%
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
11.84亿 1.86%
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1.52亿 1.81%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中国化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认真落实国资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经营业绩方面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91.96亿元,同比增长13.10%,其中实现营业收入1783.58亿元,同比增长13.09%;实现利润总额69.05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净利润59.71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4.26亿元,同比增长0.20%。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中国化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认真落实国资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一)经营业绩方面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91.96亿元,同比增长13.10%,其中实现营业收入1783.58亿元,同比增长13.09%;实现利润总额69.05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净利润59.71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4.26亿元,同比增长0.20%。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主要原因为:一是加大经营力度,订单量大幅增长促进业绩提升;二是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生产运营高效推进;三是积极开展提质增效行动,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新签合同方面
  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额3267.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8.28亿元,增幅10.05%。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2261.4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28.82亿元,降幅12.69%,占新签合同总额的69.21%;境外新签合同额1006.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7.10亿元,增幅165.4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30.79%。
  从业务类型看,建筑工程新签合同额3106.71亿元,占比95.08%,为公司主要的业务类型;新签勘察设计监理咨询合同额45.28亿元,占比1.39%;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65.10亿元,占比1.99%;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35.12亿元,占比1.07%。
  2023年,公司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和“两商”战略,主动面对挑战,充分发挥经营龙头作用,凝心聚力、激发“狼性”文化、强化担当,新签合同额再创历史新高。
  1.高端经营持续深化
  全面响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积极参加央地共建活动,充分展现央企责任和担当,组织和参与高端商务活动107次,召开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会,与国内外政府、高端客户集中进行商务互动,聚焦互利共赢合作,进一步增进战略互信。
  2.经营布局更加完善
  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煤炭行业发展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及与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和对本行业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新设立新疆(中亚)区域总部,赋予其市场开发、经营和管理职责,要求深耕细作新疆、中亚五国及周边市场,营销触角进一步向市场一线延伸,扎根区域市场、主导高端经营、整合优势资源的作用愈加明显。各二级企业积极补强经营布局短板,强化了在东北、西北多个省市及国家煤炭基地的经营力量。
  3.业务结构更趋优化
  化工市场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新签合同额2611.31亿元,同比增长23.45%。万华化学、上海华谊、北方华锦等重点化工建设工程悉数落地,进一步促进了管理集中和资源优化配置,化工建设“主力军”、“国家队”作用彰显,继续蝉联“全球油气领域承包商”第一名。海外市场取得重大突破,新签合同额1006.06亿元,同比增长165.48%。新兴产业加快布局,靠前布局新赛道,激活新动能,紧盯行业发展趋势,新签合同额近900亿元,同比增长28%。设计全国首例“采用滩涂光伏离网发电配储能、海水淡化制氢项目”,签约中色正元年产6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都具有代表性。多元化业务持续优化,签约荆门市革集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郴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高质量开发与化工专业关联度高的化工园区、城市更新、园区配套设施等领域。
  (三)2023年完成的重点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各项增幅均位居央企前列,位列全球油气领域承包商首位。
  1.聚焦价值创造抓落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积极开展价值创造行动,以企业“稳”和“进”助力国家经济恢复向好,经营业绩再攀新高。
  海外打造“新增长极”。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为契机,实施管办分离,推动海外“考核指标+政策支持+资源倾斜+激励兑现”市场化改革,海外市场捷报频传,超额完成“倍增计划”,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生产运营高效推进。强化组织策划,深入开展“奋战四季度、欢庆七十载”大会战,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运行效率持续改善。聚焦“一利五率”,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聚焦转型升级抓落实,业务布局更加优化
  实施“两商”战略,坚持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传统主业做强做优。充分发挥工程转化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茂南石化工业园、六枝锂电产业园等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资质体系不断提升,四公司、十六公司获得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实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坚持实业兴企,优化运营监管机制,加快打造差异化核心业务。乙二醇、相变材料项目顺利中交,环保催化剂等项目开工建设,己二腈项目进行技改调试,天辰耀隆、气凝胶等项目平稳运行。战新产业加快布局。围绕“9+6”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工作方案,布局7大战新产业,举办产业链融合发展推进会、先进化工材料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0余项。“双碳”领域培育新动能。召开专题研讨会,加快推进“双碳”技术研发应用,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中盐吉兰电石炉升级改造、美锦六枝煤焦氢等传统领域能效示范项目顺利推进。
  3.聚焦完善机制抓落实,治理效能持续增强
  认真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以董事会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运行机制。公司董事会规范运行,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作用充分发挥。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全面深化。完善多元化外部董事人才库,动态开展所属企业董事会行权履职评估,加大授权放权力度,授予承担战新产业任务的企业更大投资决策权。公司影响力稳步提升。扎实开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高质量开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获国资委通报表扬。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荣获第十四届天马奖“最佳投资者关系”“最佳新媒体”、第十七届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主板上市公司价值100强”、第十三届中国证券金紫荆评选“最具品牌影响力上市公司”等奖项。
  4.聚焦改革提升抓落实,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实施。制定实施方案,配套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三级公司生产经营一体化、细化量化科学化考核、科技创新、董事会建设等5个工作方案,年度重点事项全部完成。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行动蹄疾步稳。制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方案》,年度重点任务完成率100%。持续开展“对标先进争创一流”活动,天辰公司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深化。坚持“一部门一策”“一人一策”,完成公司总部和二三级总部360度考核全覆盖。专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大力实施“科改”和“双百”行动,天辰公司获评“标杆”,华陆公司、土木公司获评“优秀”,“两非”企业剥离全部完成,深入开展亏损企业治理。
  5.聚焦创新驱动抓落实,科技研发成果丰硕
  深化对科技创新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担当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开放式创新平台不断完善。
  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中国现代化工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积极参与创新联合体建设,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高性能单原子材料实验室,参与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实施细则》等制度。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牵头编制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智慧化评价导则》,发布国标6项、团标11项。焦炉煤气补碳制乙二醇工艺、多晶硅生产技术荣获第24届中国专利奖银奖。5项技术入选工信部、水利部等部委推广应用目录和优秀场景。高纯晶硅制备核心技术荣获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6.聚焦夯实基础抓落实,精细化管理纵深穿透
  持续开展精细化管理再提升行动,穿透式精准管控逐步加强。财务资产管理高效运转。财会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司库体系如期建成。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走深走实。积极开展督导检查和现场观摩,举办骨干项目经理培训班,有力提升项目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深化推进采购管理,集中采购率99.3%,公开采购率97.8%、电子采购率99.1%,达到国资委对标评估先进水平。
  数字化转型提标升级。“数字化学132+N”工程初步建成,数字化转型实现从夯实基础、单点突破向深化应用、协同联动转变。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力度,申报海外高端人才11名,1名青年人才入选CC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与4所大学共同招收工程硕博士31名。
  7.聚焦风险防控抓落实,安全发展基础更牢
  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安全管理基础夯实筑牢。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检查。“两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总对总”清收机制,“两金”整体规模可控。各类专项整治精准发力。深入开展挂靠经营、假冒国企、违规获取工程项目、PPP项目清理、虚假贸易以及境外佣金、境外腐败、境外恶性竞争、境外违反财经纪律侵吞公款和金融板块风险等专项整治,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法律合规体系不断完善。建立涉外法治、案件处置两个专家库,强化纠纷案件管理。
  海外风险防控有力有效。持续强化境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调整过程,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叠加通胀高企和美元持续加息等多重因素,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仍处在结构性和周期性矛盾的调整期,但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累积,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1.59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可比口径计算)。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9%。
  1.化学工程
  202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积极应对诸多超预期复杂因素冲击,虽受大宗商品和主要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石化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行业总体实现平稳运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保供稳价作出了新贡献,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6%。2023年,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本行业的重要指示批示。一是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加快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逐步优化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依托多年在化工市场的优势地位,紧盯优质客户重大投资,提供全过程服务,主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争取市场主动权。二是积极发挥“四个导则”标准优势,在化工园区规划评估、设计建设上赢得先机,在化工园区提质增效、升级改造上占领市场,在解决化工围城围江、化工退城入园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三是积极响应“双碳”政策,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2023年7月发布了《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煤炭主体能源地位,按照严控增量、强化指导、优化升级、安全绿色的总体要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不含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料)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了《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对推动石化化工行业在更大范围内实施节能降碳改造进行了系统部署。公司在顺应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链重构、工艺技术改造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等需求发挥技术优势,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煤基清洁能源、传统化工领域新旧动能转型发力,积极为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量身打造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中国化学将先进的化学技术转变为节能减排的创新产品和工艺,持续巩固了化工领域传统优势和“国家队”地位。
  2.基础设施
  2023年第四季度,随着1.2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和万亿国债的发行,将为地方基建注入强大动力,提供资金支持。此外,2023年提前下达的地方专项债限额提升至60%,将为地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预计2024年地方基建项目将加速落地,成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推动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同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对于2024年投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表示,将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
  3.环境治理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5%;碳排放权交易规模逐渐扩大,配额成交量2.12亿吨,成交额144.4亿元;清洁能源发电量逐年上升,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比上年增长7.8%。2023年,中央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注重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推进重要河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加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力度,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危险废物重大工程建设总体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稳步实施,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盐碱地生态保护、共抓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持续开展,一大批生态环保项目的有效投资和落地,为公司拓展环保领域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司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优势,围绕主业优化发展化工污水、危废、固废处理、水环境治理、矿山修复、土壤治理等领域市场,快速推进环保领域市场开拓,签约了荆门市革集河流域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郴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湖北国化储源磷石膏资源集中库等一大批环保类项目,为公司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中国化学科学谋划、认真落实“十四五”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建设集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于一体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公司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和现代服务业业务,工程业绩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和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交付技术和工具,为业主提供安全、专业、智能、先进的工程服务,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生产装置和设施。
  (一)建筑工程业务
  中国化学为业主提供项目咨询、规划、勘察、基础处理、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直至开车、运营维护以及投融资等工程建设全过程、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建筑工程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力、环保、基础设施、医药等领域。其中在煤化工领域,中国化学掌握最核心和先进的技术,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中国化学拥有行业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在国内外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公司致力于研发、投资、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工程服务,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并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国内外荣获诸多奖项。
  2023年,公司在建项目共3477个,共完成1681.05亿元的产值。其中,俄罗斯波罗的海化工综合体项目是全球最大的乙烯一体化项目,同时也是目前全球石化领域单个合同额最大的项目;俄罗斯NFP 5400MTPD甲醇项目是全球单系列装置最大的甲醇项目之一,也是俄罗斯远东经济特区最重要的能源深加工项目之一;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位于广东省湛江市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石化产业园,是一个综合性化学品生产基地项目,共有9家子公司参与建设;山东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志性工程,共有10家子公司参与建设;以上项目均平稳有序推进中。
  经营模式:公司工程承包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工程总承包(EPC、EP、PC)、施工总承包、施工承包和专业承包。工程总承包是指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工程项目的咨询、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服务。施工总承包是指建筑工程发包方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施工承包是指从业主或施工总承包商承接部分单项工程或某专业工程的施工任务。专业承包指发包人将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企业的任务。公司较多采用的是工程总承包(EPC)和施工总承包模式。勘察、设计、监理和咨询类工程服务经营模式是受业主委托,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业主要求完成受托任务。
  (二)实业
  中国化学实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创新技术+特色产业”的一体化开发模式,以技术研发为“核”,聚焦于高性能纤维、高端尼龙新材料、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拓展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实现“产业反哺、研发支撑、工程优化、产业提升”的有机结合。
  2023年化工新材料生产、智能装备制造、电站运营、污水处理等在运实业项目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环保达标排放,产品质量合格,无非计划停车。天辰耀隆己内酰胺项目满负荷生产;中化学装备科技集团所属桂林橡院公司、华谊装备公司、沧州冷却公司在2023年均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高端装备聚焦“化机+橡机+塑机”协同发展;电站运营项目全年生产稳定,创效显著,印尼巨港电站依法合规顺利完成向当地股东SSP公司的移交,卡尔蒂姆电站运行平稳,持续创效;污废处理项目生产负荷逐步提升,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业务逐步做强做大,成为实业板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发力点。
  2023年天辰齐翔、华陆新材、东华天业等新投运实业项目积累运行数据和生产经验,不断优化运行,逐步提升生产运行负荷。2023年12月19日,中国化学天辰泉州60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双氧水浓缩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的50%浓度双氧水产品。2023年,赛鼎科创3万吨/年相变储能材料等项目顺利实现机械中交,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运行。
  经营模式:中国化学大力推行采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或通过联合研发、并购重组以及购买等方式获得的高精尖科研技术,投资建设生产装置、生产产品并进行销售。公司自行融资并投资,同时鼓励二级企业作为实业投资主体开展投融资和项目建设、实业运营,提供技术开发与引进、勘察、设计、建造和运营全系列解决方案,或采用BT、BOT和BOOT等模式拓展实业。
  (三)现代服务业
  中国化学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开展以金融业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产融结合为重点,以“发展壮大产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努力开拓金融市场”为主线,以服务于产业链、支撑主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具有中国化学特色的金融业务,充分利用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产业金融机构,发挥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作用,依托各所属企业资源,增强公司发展金融、咨询等服务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和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多品种、长短期结合,确保资金需求,降低财务费用,全力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和国内外项目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产融结合协同效应,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现。所属贸易公司围绕服务主业开展贸易业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区域优势,分物资品类做好集中采购供应服务,助力公司降本增效。
  经营模式:服务主业,以投资驱动市场开发,通过投资带动规划、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推动产融结合的项目建设。以少量内部资金引入外部资本,推动重点项目融资。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完整的价值链和齐全的工程资质
  公司是我国化学工业工程建筑领域内资质最为齐全、功能最为完备、业务链最为完整、行业内具有突出优势的领先企业,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在油气服务领域稳居全球第一。可提供技术研发、投资融资、规划设计、设备采购、施工承包、开车服务、检维修服务、运营管理等全过程解决方案。在产业链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形成了相关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自1995年以来连续入选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公布的全球最大的250家工程承包商,2023年名列第16位。截至本报告期末,拥有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7项和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67项,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6项,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9项,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3项,城乡规划甲级资质1项,钢结构、环保、建筑装饰装修等多项专业承包资质。
  (二)协同发展的相关多元化业务结构
  公司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相关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化学工程业务保持国内领先优势,承建大型石油化工、炼化一体化项目经验丰富,LNG业务不断拓展,精细化工实力逐渐增强。基础设施业务成为公司发展有力支撑,打造了一批园区样板工程。
  环境治理业务卓有成效,主动参与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在土壤修复、污水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烟气治理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实业发展成果丰硕,构建了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实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支撑主业动力强劲,金融业务有效支撑主业发展,贸易能力稳步提升。
  (三)一流的工程服务水平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公司作为国家基本建设的骨干力量之一,凭借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全面的业务资质,承建了我国绝大多数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具有一流的工程服务水平、丰富的工程业绩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在投资大、产量高、涉及产业布局的大型化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项目上,已成为业主紧密合作的伙伴,多以全过程承建的方式为业主提供服务,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保持主导作用。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样板引路,建设精品工程。历年来共荣获鲁班奖4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29项(其中金奖23项)和一大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四)卓越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丰富的自主研发技术储备
  公司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是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拥有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7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博士后工作站。在北京设立了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在上海、天津、武汉、西安、合肥等地设立了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催化剂、清洁能源、碳中和、环保等一批专业研究院,日本筑波、北京房山等实验室和天津滨海、山东淄博等中试基地,构建了“1总院+多分院+N平台”研发平台体系。在传统化工、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绿色环保技术、氢能利用等多个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式形成了系列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突破了己二腈、冷氢化法多晶硅、POE弹性体、高端环保催化剂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截至本报告期末,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988项,专有技术277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427项,省部级及以上工法523项。全面推进“科技研发+技术转让+特色实业”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业化转化应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五)专业的人才队伍和高效的管理团队
  公司创新活力迸发、高端人才富集,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省级、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3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近300名,拥有一大批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集中了我国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化学工业以及其他工程建设领域的主要力量。实施“一十百千”人才工程,构建“科研领军人才引领、专业技术骨干支撑、青年后备人才补充”的“雁阵”人才格局,拥有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等“一十百千”人才500余人、“科学家+工程师”科研队伍1200余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500余名经理层成员纳入任期制契约化管理,连续荣获中央企业“考核分配工作先进单位”,实施“四个15%”“两个5年”等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因企施策进行科技型企业岗位分红、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六)全球化的发展布局和属地化管理能力
  公司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央企业,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承建了大量国际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业务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40多个海外机构,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超大项目组织实施能力。在境外实施了诸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工程,带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完成合同额超过1000亿美元,积累了宝贵的市场开发和项目执行经验,同业主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扎实推动本土化、属地化经营、基础设施建设,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
  (七)卓越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公司对标一流推进精细化管理,以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推进全面精细化管理,向各系统各领域推进,建立上下贯通的全面精细化管理体系。全面实施“法人管项目”,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加强集中采购、工程分包、成本管理、“两金”压降、工程款回收等重点领域管理,推动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19化”和“19集中”,建立起系统的管理体系、统一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标准和有效的管控机制。深化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模式变革,推动三级公司生产经营一体化。建立“五位一体”大经营格局,打造“核心作业层”队伍,实现“综合公司做强做大,专业公司做专做精”。
  (八)享誉全球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化学”品牌影响力享誉全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福祉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入选“中国品牌500强”,树立了“中国天辰”、“中国五环”等多个优秀子企业子品牌。在开展海外项目和合作的同时,积极践行央企海外责任,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共筑安全生产防线,热心开展社会公益,与当地社区和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助力实现国际友谊“心联通”,擦亮“中国化学”名片。
  (九)担当有为的社会责任感
  秉承“让世界更炫彩、让生活更美好”的发展理念,高标准履行央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定点帮扶县乡村振兴,获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单位考核评价最高等次“好”。坚持回馈社会,热心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快速支援抢险救灾,扎实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充分发挥中央企业顶梁柱、国家队的作用,携手共建幸福家园。积极践行ESG理念,入选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中央企业社会价值先锋50指数。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83.58亿元,同比增长13.09%;实现利润总额69.05亿元,同比增长2.98%;实现净利润59.71亿元,同比增长3.34%。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2.9%,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大国博弈带来的市场空白和产业转移机遇持续释放,全球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将在海外市场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国内方面,我国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存在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总体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1.化学工程
  受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能转换、能源转型加快、能效水平提升、“双碳”目标等综合影响,未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十四五”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将降为2%左右。基础化工领域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强化,化肥、农药、氯碱等传统生产能力新旧动能转型升级加快,“减油增化”趋势日趋明显,炼油炼化一体化集约化将进一步提升。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在“双碳”政策下将逐渐降低占比,加快向煤基资源型清洁化工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将由规范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围绕化工园区产业提升创新、绿色化建设、智慧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将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轮廓,打造65家重点石化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区。
  2.基础设施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仍在国内经济发展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稳增长仍需基建托底发力。“十四五”风光发电投资达到近4万亿元,其中相关建安工程市场规模将达8687亿元,年均1738亿元。2024年建筑行业展望中,看好传统基建投资回暖及新型基建加速两大方向,基建大概率是托底经济的重要手段。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在6%-8%左右,相比2023年有所提升。2023年四季度中央财政决定增发1万亿国债,主要投向“防灾救灾”等基建领域,并将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授权延长至2027年底,显示出中央对于2024年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这次增发的万亿国债主要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将有力拉动基建投资。同时“三大工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为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提供新的增量。
  3.环境治理
  当前,我国环保行业大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新的格局下,环保行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涉及水、土、气、固废处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十四五”时期,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2024年1月,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聚焦“十四五”时期和到2027年目标任务,拓展和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持续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黄河流域等区域。2024年生态环境部要求各地要高标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造一批“无废城市”建设标杆,广东、上海、江苏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作出了工作安排。
  4.实业与新材料
  新材料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国内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从“十四五”行业发展的环境来看,无论是国内建立自主自强产业体系、国际关系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都对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我国高端化学品进口替代步伐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将取得重大进展,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超过75%;产能布局更趋合理,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10个左右年产值超百亿的化工新材料园区。在化工新材料领域,公司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共性技术和材料的高性能化,以及已建成装置的连续稳定生产,关注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的产品等。
  2024年,中国化学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积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注重发挥自身业务综合优势,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作用,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提升功能价值、提升品牌价值,加快打造“两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为愿景目标,围绕“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实施“1356”战略举措。
  1.发展战略
  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聚焦主业实业,着力发展建筑工程、环境治理和相关工程及工艺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及服务,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优化经营布局、强推转型升级、狠抓精细化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全面加强党建,将中国化学建设成为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2.战略定位
  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和中央企业时代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当好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力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排头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央企作用。坚持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成为石油和化工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军者,成为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转化的先行者,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者,建设成为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3.发展目标
  到“十四五”末,公司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行业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夯实。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企业发展活力、运营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建设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经营计划
  公司2024年计划完成新签合同额3300亿元,计划完成营业总收入1950亿元,计划完成利润总额74亿元。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和计划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应收账款风险
  由于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客户资金支付能力下降,抗风险能力减弱,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存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加强源头控制,多维度做好前期风险评估,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的重大风险预警机制,持续监测并及时启动预警。强化精细化管理,督促项目按合同约定及时开展验工计价,制定完工项目债权清收计划,加大工程结算督导。针对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实施分类、差异化管理,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挂帅推进。细化“两金”考核,加大奖惩力度,确保“两金”保持在合理水平。
  2.国际经营风险
  海外业务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全球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冲突“黑天鹅”事件增多,部分国家政治内斗、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更趋走强,部分国家制定针对性的贸易限制、技术壁垒、经济制裁规则等,遏制打压中国企业,涉外经营风险增加。
  应对措施:公司加大国际化专业人才配置和专业化培训力度,持续开展境外风险排查,做好应急处置预案。持续完善境外经营管理体系,坚决防控境外风险,坚持“危地不去、乱地不往”,健全完善境外合规管理体系,强化涉外法治管理、国别风险分析,深入研究并重视运用相关规则,分类分区制定安全可行策略,提高国际经营风险应对能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