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园区开发运营。

  • 产品类型:

    园区开发运营、产业投资、绿色发展

  • 产品名称:

    产城融合园区 、 区中园 、 产业投资 、 绿色发电 、 绿色减排 、 绿色服务

  • 经营范围:

    进行土地一级开发与经营、工业厂房及科研载体的开发与运营、物业管理、项目管理、酒店的经营管理、咨询服务、产业与基础设施开发;投资、举办企业;国家允许进行的其他业务活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不含除长租公寓以外的住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8.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81%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12.08亿 33.03%
第二名客户
2.74亿 7.48%
第三名客户
2.02亿 5.52%
第四名客户
8022.08万 2.19%
第五名客户
5804.20万 1.5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9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04%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2.53亿 5.78%
第二名供应商
1.10亿 2.51%
第三名供应商
1.05亿 2.40%
第四名供应商
9562.97万 2.19%
第五名供应商
8515.59万 1.95%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0.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4.74%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16.51亿 34.82%
第二名客户
6.95亿 14.65%
第三名客户
4.25亿 8.97%
第四名客户
1.90亿 4.00%
第五名客户
1.09亿 2.3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8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1.65%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3.04亿 18.62%
第二名供应商
1.18亿 7.24%
第三名供应商
9035.62万 5.53%
第四名供应商
8424.24万 5.16%
第五名供应商
8333.52万 5.1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06%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11.00亿 28.07%
第二名客户
6.41亿 16.37%
第三名客户
1.54亿 3.94%
第四名客户
1.36亿 3.48%
第五名客户
1.26亿 3.2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6.3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1.22%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1.68亿 36.65%
第二名供应商
1.35亿 4.22%
第三名供应商
1.12亿 3.52%
第四名供应商
1.12亿 3.52%
第五名供应商
1.05亿 3.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1.5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3.23%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8.87亿 25.98%
第二名客户
5.23亿 15.33%
第三名客户
4.49亿 13.16%
第四名客户
1.65亿 4.84%
第五名客户
1.34亿 3.9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3.4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5.67%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16.85亿 54.34%
第二名供应商
2.82亿 9.09%
第三名供应商
1.31亿 4.22%
第四名供应商
1.27亿 4.11%
第五名供应商
1.21亿 3.9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2.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4.36%
  • 第一名客户
  • 第二名客户
  • 第三名客户
  • 第四名客户
  • 第五名客户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客户
6.20亿 11.67%
第二名客户
2.25亿 4.24%
第三名客户
1.89亿 3.56%
第四名客户
1.37亿 2.59%
第五名客户
1.22亿 2.3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1.1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7.45%
  • 第一名供应商
  • 第二名供应商
  • 第三名供应商
  • 第四名供应商
  • 第五名供应商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供应商
20.11亿 43.57%
第二名供应商
6.75亿 14.62%
第三名供应商
2.10亿 4.55%
第四名供应商
1.28亿 2.77%
第五名供应商
8976.19万 1.94%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公司继续高举中新合作大旗,坚守中新初心,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已任,以园区开发运营为核心主业,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板块,坚持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全面融入ESG发展理念,稳中求进,公司整体运营健康有序,实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开局,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一)深耕苏州工业园区,全面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公司在服务园区发展上积极作为,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深化中新合作,全力服务园区创新发展,助力园区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1、中新合作不断加深。加快建设中新“国际...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公司继续高举中新合作大旗,坚守中新初心,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已任,以园区开发运营为核心主业,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板块,坚持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全面融入ESG发展理念,稳中求进,公司整体运营健康有序,实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开局,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一)深耕苏州工业园区,全面服务园区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公司在服务园区发展上积极作为,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深化中新合作,全力服务园区创新发展,助力园区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1、中新合作不断加深。加快建设中新“国际化走廊”,持续推动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建设,促进中新两国科技、人才、投资的双向流动,更好衔接国际产业创新资源,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已形成了较好的品牌度、标识度,双招双引迈向新台阶。截至2023年末,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已累计签约包括中资企业海外总部、新加坡科技创新孵化项目、国际化科技创新项目等超百家项目,为园区引进高质量科技企业30多家;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累计签约项目30多家。与此同时,积极推动中新绿发与新加坡益阁新能源集团合资设立中新益阁新能源,合作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持续深化中新合作。
  2、招商亲商成效明显。公司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招商主力军之一,聚焦园区现代产业体系,牢牢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以高质量项目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末,已累计为园区招引项目约2500个,落地科技类项目超580个,引进注册外资约190亿美元,引进注册内资超1600亿人民币。2023年,公司引进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英特格拉生命科学中国首个生产基地、总投资近亿美元的康美包低温包装项目等外资产业化项目。公司始终坚持亲商理念,加大企业服务深度,推动园区内企业转型升级、增资扩产,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2023年,公司招引的项目中维苏威高级陶瓷(中国)有限公司、安波福(苏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第十四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亿滋获全球“灯塔工厂”认定;IHI寿力苏相新工厂、芬兰美卓奥图泰二期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博格华纳PDS苏州研发中心暨二期厂房项目、东曜药业全球研发服务中心等顺利投产启用。
  3、载体服务赋能发展。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标准厂房、定制厂房、研发办公、蓝白领长租公寓等自营载体合计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末,载体内入驻企业逾46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家,综合出租率93%,各类载体中厂房载体122万平方米、综合出租率超95%。2023年,公司充分发挥产业链招商优势,星湾工业坊引入了奥林巴斯、罗氏诊断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及500强项目,全力打造以生物医药为特色的产业载体示范项目。
  4、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公司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继续为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园区教育提供优质保障。2023年,由公司建设的苏州城北路改建工程(园区段)获评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港田路改造工程、星塘街南延工程获评“江苏省建筑施工标准化星级工地”,凤里街南延工程获评2023年苏州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文景路地块学校、左岸明珠地块学校、星湾学校东校区扩建等学校代建项目顺利交付使用。
  5、国际教育品质提升。苏州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教学质量再创佳绩。2023届毕业生平均分数远超全球IBDP平均水平,名校录取率实现新突破,收到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87所世界知名高校的166份大学录取通知,其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西北大学的录取通知均为苏州唯一,持续为园区提供一流的国际教育服务。
  (二)紧密围绕国家战略,走出去园区高水平发展
  公司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在服务重大战略上担当尽责,积极融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不断借鉴创新、复制推广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推进产城融合园区和区中园高质量发展。
  1、苏锡通科技产业园
  2009年,根据南通市人民政府、中新集团、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公司、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商务总协议,成立中新苏通作为苏通科技产业园的开发主体。苏通科技产业园位于南通大桥北侧,总体开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在产业园良好的发展基础上,为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要求,南通市委、市政府推进苏通、锡通园区一体化运作,于2020年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总体开发面积变为100平方公里,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园区已形成了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智能装备、以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生命健康新兴产业的“两主一新”产业格局,园区全域实现九通一平,城市功能配套齐全,发展态势良好。
  2023年,园区引进了半导体探针卡、HJT光伏电池及组件、金刚线母线等一批为解决电子信息行业“卡脖子”难题以及新能源产业强链补链的“专精特新”产业项目。截至2023年末,累计引进了327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1236亿元。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以南通中心奥特莱斯、航母乐园一期的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滨江文旅片区配套建设,为园区打造南通市文商旅新名片奠定基础。江泰路、苏通路等一批对内畅通的基建配套已建成通车,区内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沿江风光带生态初步展现。
  2、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12年4月,中新集团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关于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商务总协议,由中新苏滁作为开发区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公司第一个跨省合作的产城融合园区开发运营项目,位于滁州市东南,规划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开发运营,园区已成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合作典范,园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做强产业提供空间支撑,2023年完成5平方公里拓展区控规编制,并启动征迁和前期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工作。2023年园区获评安徽省首批、滁州市唯一的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连续第7年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进入30强,并成功获评安徽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排名第八名。
  园区坚持高端、外资、品牌招商战略,围绕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已成为滁州乃至安徽省外资集聚区。2023年项目招引取得积极成效,“专精特新”和外资项目齐头并进,引进的高端光学膜生产基地等项目对先进制造业的集聚起到积极带动作用,日资半导体部件项目顺利增资扩产。截至2023年末,园区已累计引进320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894亿元。园区持续优化亲商环境,由中新苏滁牵头组建的苏滁企业服务中心荣获“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获评“2023年省、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2023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标志着苏滁企服中心企业服务质量达到了国际认可的标准水平,树立了区域标杆企业服务品牌;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引入长三角优质服务资源,搭建产业链互动生态圈,采用“大赛评选+孵化平台招引”模式,推动众多科技项目落户。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区域商气人气不断集聚,滁宁城铁(滁州段)开通,大王公园、鱼尾狮公园、苏州公园3座单体公园相继开园,滁州大道跨清流河大桥已建成通车,并获得了2023年度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评价奖,成为滁州市首次获得该国家级奖项的项目。
  3、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
  2018年12月,中新集团和嘉善县人民政府签署商务合作协议并正式启动实施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项目,由中新嘉善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是中新集团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布局,也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一个落地的跨区域合作重大项目。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北部,与上海接壤,总规划面积约16.5平方公里。自开园以来,园区围绕智能传感主导产业,深耕通讯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积极招大引强,以智能传感为核心的产业生态链初步形成。
  2023年,园区围绕智能传感主导产业,延伸光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引进了CPO光通信、长三角国家枢纽嘉兴算力中心等一批产业链龙头项目。截至2023年末,累计引进46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227亿元。园区依托企服中心平台,促进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配套,持续提高入驻企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全力推进配套建设,首个住宅项目、代建厂房、蓝领公寓等已封顶,苏外嘉善学校已完成方案设计,并将启动开工建设,园区“七横四纵”主干道加速推进,嘉善县市域铁路产业园段已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内联外通的交通骨架基本形成。充分利用智慧城市运营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城市运营管理效率和水平大幅提升。
  4、中新昆承湖园区
  2022年9月,中新集团和常熟市政府、常熟高新区签署中新昆承湖园区商务总协议,以轻重资产结合的创新模式深度参与中新昆承湖园区的开发建设。该项目位于常熟高新区西部,规划面积46.4平方公里,打造集数字科技、新能源两大产业极核,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苏州北部低碳城。
  自2023年1月开工以来,园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准管理,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依托公司中新合作平台和产业资源优势,围绕数字科技、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2023年引进了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清洗设备、手术机器人、汽车底盘等一批“专精特新”项目。高标准完成概念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三大片区详细规划编制,高质量推动各片区道路、河道、景观绿化设计和市政基础建设工作,昆承湖创新岛、低碳数字产业园裙楼、华师大二附实验学校主体结构封顶,海吉亚医院已开工建设,日航酒店、昆承湖凯悦酒店已正式营业,园区内产业载体和公共配套不断完善。
  5、苏银产业园
  2019年3月,中新集团和银川滨河新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银川苏银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为苏银产业园提供规划提升、招商引资、软件转移等服务。园区规划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聚力发展新能源、医疗健康等主导产业。
  2023年园区引进光伏材料、半导体材料、储能、医疗器械和CDMO等项目。截至2023年末,园区累计引进80个工业项目,总投资额约476亿元。沙枣树众创空间顺利通过银川市科协项目验收,累计入驻科技创新企业20家,助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
  6、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
  2013年9月,中新集团与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市海虞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海虞花园城项目,由中新海虞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项目位于海虞镇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中新海虞花园城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地方文化保护,持续打造江南特色小城样本,苏常外中小学部正式启用,向阳路及龙墩路东段完工通车,中新路滨河景观带工程获评2023年常熟市园林绿化优良工程,鱼尾狮公园及门户公园对外开放,“十里绿环”形态初显,“家在园林中”居住氛围日益浓厚。
  7、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
  2014年10月,公司与张家港市凤凰镇人民政府签订商务总协议,合作开发中新鸷山桃花源项目,由中新凤凰作为合作区域的开发主体。该项目位于凤凰新城核心区以南,面积约1.58平方公里。项目坚持保护性开发,施行“一山一策”,结合鸷山特有自然资源,尊重原有地块自然肌理,恢复鸷山“山水林田湖”的自然生态,获得2023年度苏州市级幸福河湖示范项目称号,南湖蓬莱、北湖石庭、湿地公园对外开放,已成为市民主要的休闲体验地之一,区域面貌焕然一新,项目形象和品质得到充分认可。
  8、苏州宿迁工业园
  2011年1月和10月,中新集团与宿迁市人民政府、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开发协议,项目位于宿迁市耿车镇、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105公顷区域以及双庄镇通湖大道以东区域总面积77公顷的区域。开发建设工作已基本结束,目前运行良好,区域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三)区中园开发运营业务不断提质增效
  公司以中新智地为主要平台,聚焦高品质工业类载体、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抢抓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核心地段的稀缺优质资源。坚持以产为核,培育以产业招商能力为核心的区中园综合运营能力,加强招商渠道建设和投招联动,推进载体又好又快去化,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级。坚持以绿为核,不断提升区中园产品力,打造好建、好用、好看、好管的高品质产业载体。培育资本运作能力,推动实现重资产的投管退闭环,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区中园运营商。
  2023年中新智地积极抢抓苏州大市范围内优质资源,新增落地了太仓璜泾、常熟昆承湖等区中园项目,截至2023年末,已累计签约落地区中园合计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2022年10月以来已陆续交付常州一期、镇江一期、南通、嘉善、江阴一期等区中园项目合计32万平方米。
  中新智地持续强化招商渠道建设,打造产业招商核心能力。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截至2023年末,共引进天目智能科技、英纳新能源材料、屹创新能源、继峰股份、青昀新材等20余家企业,均为区中园所在地新引进项目,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持续增量,其中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占比超70%,总投超1亿美金的外资企业2家。已交付区中园项目实现综合出租率75%,其中镇江一期项目交付一年内出租率超90%,专注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引进多个前沿技术和国产替代等高科技企业,预计项目达产后为当地贡献税收超1亿元;常州一期项目交付一年内出租率100%,聚焦新能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内落户企业中新能源产业占比100%,注册资金总额达14亿元。
  中新智地稳步推进资本运作。中新园瑞平台专注于新经济基础设施领域,下设中新园瑞(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智新天鸿(上海)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定位不动产私募基金管理和招商运营管理,助力区中园拓展布局,扩大轻资产管理规模,培育资本化运作能力。中新园舍平台专注于高品质蓝白领公寓领域,积极抢占“工改租”公寓资源,与新加坡城市发展集团(CDL)共同发起成立了规模为4亿元的富隆智地蓝白领宿舍投资基金,并于2023年7月完成基金备案。
  公司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中新智慧园一期和苏锡通园区的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共约20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投入运营后,已吸引了未来工场、赛普生物等高质量项目入驻,出租率分别达70%和85%,为“专精特新”优质项目提供载体平台。
  (四)强化两翼,板块联动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
  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碳战略,坚持以产为核、以绿为核,开展多层次产业投资布局,加快绿色业务发展。
  1、产业投资
  围绕以产为核,优化集团投资策略和目标基金,动态规划和实施投资业务,完成目标产业图谱、产业基金投资图谱,进一步管控投资风险,提升投资能力,有效推动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在基金投资方面,2023年,新增认缴投资基金10支,由中科创星、君联资本、丰年资本、英诺天使、杏泽资本等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较知名的基金团队发起设立,认缴金额9亿元;促成37个项目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及各产城融合园区,拉动各园区项目投资总规模近125亿元,进一步推动各园区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科创直投方面,继2021年公司发起设立两支规模合计5亿元的中新园创一期和中新园展一期直投基金后,2023公司设立了规模3亿元的园创二期基金,关注投资“专精特新”及其他各类优质科技类项目。2023年,新增投资齐禾生科、成川科技、国顺激光、德鸿复才、趣酶生物等生物技术、电子信息与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的直接投资项目11个。
  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累计认缴投资外部市场化基金47支,认缴总金额近42亿元,所投基金促成近80个招商项目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及各产城融合园区,拉动各园区项目投资总规模近605亿元。基金所投项目中国家级“专精特新”项目增至160个,上市、已报会和拟报会项目增至92个,基金整体估值稳步增长。科创直投方面,累计直接投资科技项目36个,合计投资金额5.6亿元,拉动总投资58.6亿元,进一步助推园区优质企业跨越式发展。
  2023年,公司第二期10亿元创新创业公司债券成功发行,票面利率2.9%,认购倍率3.13倍,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业投资业务。本次债券发行是继公司上市及首期债券发行后在直融市场的再次华丽亮相,公司融资品牌和口碑得到进一步提升。
  2、绿色发展
  2023年6月,中新公用正式更名为中新绿发,继续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以让园区更绿色为发展目标,强化园区绿色赋能。
  绿色业务提速增效。绿色发电:以中新绿能为发展平台,近期以分布式光伏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中新品牌优势、开发主体影响力及与政府良好的协作关系,电站资产规模稳步扩大。充分挖掘中新集团、中新绿发、中新智地以及各园区载体资源,符合分布式电站投资建设条件的应建尽建;持续加大渠道建设,和固德威、旭杰科技、新加坡益阁新能源、双杰电气、港华能源、协鑫智慧能源等行业内知名企业成立公司联合拓展光伏项目。截至2023年底,中新绿能、中新春兴、中新旭德等公司累计完成并网474MW,在建规模211MW,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区域,持续为上市公司、外资公司、国资公司共计约300余家企业提供可再生清洁电力。绿色减排:能源类减排稳妥推进协同合作平台打造,积极拓展生态圈,以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等方式,为企业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环境类减排做精做优,中法污泥处置业务获“生态环境部首批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中新联科工业废水处理业务自研设备获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华衍环境餐厨垃圾处置业务获“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绿色服务:着力提升公司绿电交易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碳核查、碳认证、碳资产交易架构搭建,推进与国网苏州城研院、园区供电公司合作参与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建设。
  公用事业稳定发展。公司持续做好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公用事业,提供安全可靠民生保供服务,助力提升营商亲商环境。水电气业务稳定运营,集中供热业务稳步增长,集中供冷业务获“江苏省2023年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助力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提名表扬案例”。
  (五)运营管理规范高效,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内控制度、绩效考核、资金等动态管理,公司治理规范高效。坚持高层次引才、高质量选才,加强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用好用活集团干部资源。优化薪酬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的企业氛围。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中新集团由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1994年投资设立,承载了中新两国政府合作开发苏州工业园区的历史使命,受到中新两国领导的高度关心与支持,为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实现“八连冠”。作为中新合作载体和园区开发主体,公司始终坚守中新合作初心,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己任,以园区开发运营为核心主业,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板块,全面融入ESG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产绿双核驱动,一体两翼协同发展。
  (一)园区开发运营
  园区开发运营是公司核心主业,包括产城融合园区和区中园两个板块。两个板块互相提升、互促发展,不断提升园区开发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1、产城融合园区
  公司主动服务、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不断借鉴创新、复制推广中新合作的成功经验,先后布局了苏锡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中新昆承湖园区、苏银产业园等产城融合园区,开发运营面积超25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苏滁高新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各合作区域发展良好,形成了较好的口碑,提升了公司的中新品牌影响力。
  2、区中园
  公司区中园业务作为园区开发运营核心主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新智地为主要平台,聚焦高品质工业类载体、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抢抓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核心地段稀缺优质资源。截至2023年末,中新智地在苏州、无锡、南通、常州、镇江、嘉善等区域实现落地区中园项目。
  坚持以产为核,大幅提升以产业招商能力为核心的区中园综合运营能力,强化渠道建设,推进投招联动,引入了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区中园项目落地规模和产业质量均实现有效提升。坚持以绿为核,落实ESG理念,在区中园产品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践行低碳节能、生态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稳步推进资本化运作,以中新园瑞平台助力区中园拓展布局,扩大轻资产管理规模,以中新园舍平台抢占“工改租”公寓资源,提升区中园产品配套服务能力。
  (二)产业投资
  公司产业投资业务既是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的组成部分,更是深度挖掘主业价值的核心成长业务。公司自2018年探索开展产业投资业务以来,不断完善产业投资顶层战略架构,持续优化基金投资的赛道分布比例,关注直投项目长期价值增长能力,不断强化产业投资能力,以投带招、以招促投、投招联动,形成了母基金、子基金、直投基金相结合,适度参与政府引导基金的投资布局,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
  在基金参投方面,公司投资领域侧重于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医疗健康等具备科技攻关、先进制造和发展升级等与公司各产城融合园区及区中园产业契合度高的行业,投资阶段侧重于早中期。在科创直投方面,公司发起设立了中新园创,中新园展规模合计8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紧扣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产业化和国际化特色开展投资业务,进一步助推园区优质企业跨越式发展。其中,中新园创投资区域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主,适
  度关注新加坡项目,投资领域以生命科学、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为主,阶段以早中期为主,兼顾成熟期。中新园展投资区域以公司各合作园区、区中园为主,投资领域以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消费为主,阶段以成长期为主,兼顾早期、成熟期。
  (三)绿色发展
  公司立足园区绿色发展方向,在持续为苏州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城市水电气热公用事业优质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绿色发电、绿色减排、绿色服务等绿色业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致力于实现园区的低碳、近零碳、零碳运营。
  在绿色业务方面,绿色发电业务以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新绿能为主要平台,以国内一流绿色能源运营商为发展定位,开发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近期以分布式光伏为重点发展方向,着力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等能源项目。绿色减排业务包括能源类减排和环境类减排,能源类减排通过打造协同合作平台,积极拓展生态圈,以源网荷储、虚拟电厂、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数字化运营管理等方式,为企业节约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环境类减排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处置、危废处置等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绿色服务业务着力布局绿电交易、碳核查、碳认证、碳资产管理与交易、零碳园区创建咨询与培训等,为企业和园区提供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
  在公用事业方面,提供水务、热电联产和城市燃气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持续提升公用事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园区不断发展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需求。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中新合作品牌
  公司立足中新合作载体地位,借鉴创新中新合作成功经验,实现走出去区域高水平产城融合,推进苏锡通科技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一批产城融合园区的高质量开发运营,每个项目都实现了当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公司有效发挥新加坡分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的双招双引平台作用,打造双循环新加坡支点,不断深化中新合作,助力中新合作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开放,形成了独特的中新合作品牌优势,持续夯实了公司作为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市场地位。
  (二)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
  公司拥有结构合理且配置优秀的董、监事会,董、监事和高管团队均有来自中、新两国的行业翘楚,更具国际化视野,能与时俱进借鉴国内外最新发展成果;管理层团队经验丰富、能力突出,能够根据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行业环境灵活优化经营战略,不断提升经营绩效和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应对挑战的韧性。
  (三)业务发展平台优势
  公司一体两翼是一个协同发展的整体,通过板块联动、资源集聚,持续做深“一体”,做强“两翼”。公司深耕园区开发运营领域已三十年,具有科学、前瞻性的项目选址能力和打造多赢合作商务模式的能力,紧密围绕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已形成了扇形围绕上海,能有效承接核心城市产业梯度转移和外溢的项目布局,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公司在各产城融合园区及区中园项目所具有的中新品牌优势、开发主体影响力及与政府良好的协作关系,深厚的产业理解能力和强大招商亲商实力,使产业投资业务在优质项目资源的发现和获取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绿色发展业务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公司荣获清科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
  榜单“2023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有限合伙人50强”,连续三届获评火花S-Park“中国产业园区30强榜单TOP1”。
  (四)双核驱动战略优势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发展和绿色发展战略,明确了双核驱动战略,不断提升在“产”和“绿”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加深、加宽公司以产为核、以绿为核的护城河,共同赋能园区开发运营主业的发展。公司不断强化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生态、产业服务、产业投资等产业招投能力建设,通过投招联动,促进产业导入,加速产业发展;全面贯彻生态开发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载体,聚焦低碳、无废、智慧等绿色发展业务,促进园区绿色发展。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2.89%;实现营业利润18.97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3.38%;实现利润总额20.1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29%。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园区开发运营方面
  我国产业园区规模庞大,各类园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公司围绕国家战略,在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的长三角区域扇形围绕上海布局了一系列产城融合园区,助力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深耕的长三角区域有强大的产业基础,为公司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当地政治、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同时,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及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拥有大量优质、稀缺的工业类载体,围绕国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区中园业务发展与当前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和发展空间。
  2、产业投资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了全面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当前,新发展格局稳步建立,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建设。在内外双循环背景下,国内产业升级加速,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活跃,资金进一步向战略性新兴和科技型企业聚集,产业投资大有可为。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坚持围绕园区开发运营主业,以产为核,紧扣产业投资服务于产业发展的功能定位,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开展多层次产业投资布局,参投基金初步实现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等重点赛道的早期、成长期、成熟期全阶段覆盖,直投业务也紧扣“专精特新”,投资苏州工业园区及走出去园区内的优质科创类企业,有效推动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
  3、绿色发展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场景融合开发,新建工业园区、新增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式光伏安装率达到50%以上,2023年全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约96GW,其中工商业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超50%,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等政策的发布为环境类减排业务行业释放更大市场空间。公用事业加快推进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区域布局的各走出去园区以及区中园已拥有较为丰富的工商业企业客户资源,未来依托公司的强大的品牌优势、行业龙头地位、与政府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及绿色业务板块协同集聚能力,在长三角区域获取屋顶资源具有优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以“筑中国梦想、建新型园区”为发展愿景,以持续夯实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地位,打造成为资本市场一流企业为战略目标。公司发展格局为产绿双核驱动,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即以园区开发运营为核心主业,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通过“产绿”双核驱动,实现一体两翼高水平协同发展。
  (三)经营计划
  在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之际,公司将紧扣园区中心工作,持续擦亮中新合作金字招牌,聚焦园区开发运营主业,坚持双核驱动,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夯实一流园区开发运营领军企业地位。
  一是持续擦亮中新合作品牌。牢记公司作为中新合作载体的使命,进一步夯实中新合作基础。充分发挥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际商务合作中心和新加坡苏州商务中心支点作用,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更好的中新合作口碑。抢抓绿色业务发展机遇,与新加坡益阁新能源集团合作开发分布式光伏项目,把中新绿发打造成标识度高的园区核心绿色平台,强化中新企业在绿色发展领域交流合作。
  二是全力服务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发展。持续夯实园区招商主力军作用,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坚守外资招商传统优势,培养新的招商优势。高品质推进市政项目建设,推动更多项目创优获奖,做优公司口碑;优化载体运营管理,强化载体赋能,提升公司载体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做强园区绿色业务,全力拓展绿色发电业务,确保园区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环保基础设施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强化国际教育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辅导水平,持续为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贡献力量。
  三是推动产城融合园区更好发展,强化区中园开发运营。立足园区开发主体地位,围绕“产业发达、配套完善、绿色低碳、开放创新”四个维度,强化二产、三产招商,重视城市配套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实现产与城的融合发展。聚焦以产为核,围绕主导产业,加大项目招引,开展精准招商。聚焦以绿为核,推进生态开发创新。做到开发一个区域、形成一个示范,每一个项目都成为标杆,维持良好的中新口碑。区中园项目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抢抓核心城市、核心区域、核心地块的稀缺优质资源;以产为核,大幅提升招商能力;落实以绿为核理念,不断优化标准化体系建设成果;加快培育资本运作能力,全面提升区中园开发运营综合实力,将中新智地打造为一流区中园开发运营商。
  四是进一步做强两翼支撑板块。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投带招、以招促投、投招联动,促进产业导入,加速产业发展,打造园区开发运营主体中的最佳产业投资人。围绕各园区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基金的投资维度和选择标准,加强科创项目直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提升公司在各园区上市企业的投资覆盖率。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立足园区绿色发展方向,绿色发电业务作为重点,轻重并举,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对标同行,强化自身的资产运维,搭建光伏智慧管理平台,形成轻资产核心竞争力,将中新绿发打造为国内一流的园区绿色发展服务商。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2023年公司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高,但公司业务仍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园区开发运营方面,开发区域内土地出让面临房地产结构性转变时期带来的挑战。区中园方面,中新智地新建载体项目已逐步完工并进入招商投产阶段,但产业招商竞争十分激烈,新建厂房类载体出租率爬升可能不及预期进度,租赁类项目盈利压力增大。绿色发电业务是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产业方向,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但新兴行业快速的技术迭代和成本竞
  争压力都是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同时,电站数量的增加、地域分布范围扩大也对公司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出挑战。环境类减排业务方面,市场竞争加剧,危废业务处理单价持续走低,盈利能力降低。
  2、产业投资风险
  公司的产业股权基金投资已初具规模,投资团队也在逐步成熟。但对外投资尚未进入大规模收获期,受投资标的估值的影响,账面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可能存在波动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公司长期以来资产负债率及资金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未来产业投资、绿色发电业务投资规模持续加大,园区开发业务回款不及时,投资项目退出不达预期,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受阻,可能对公司的资金周转产生一定压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