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提供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长期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 产品类型:

    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运维和技术服务、商品销售

  • 产品名称:

    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 、 运维和技术服务 、 商品销售

  •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互联网信息服务;民用机场经营;通用航空服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各类工程建设活动;进出口代理;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安装服务;人防工程设计;技术进出口;基础电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一般项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计算机系统服务;大数据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互联网安全服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服务;安全系统监控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通信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不含许可类专业设备制造);交通安全、管制专用设备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制造;电气信号设备装置销售;交通及公共管理用金属标牌制造;交通及公共管理用标牌销售;卫星通信服务;卫星技术综合应用系统集成;网络设备销售;汽车新车销售;对外承包工程;非居住房地产租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4-25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3-06-30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个) 111.00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其他(个) 2.00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个) 28.00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0.00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0.00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81.00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个) 135.00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其他(个) 3.00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发明专利(个) 27.00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个) 1.00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个) 1.00 -
专利数量: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个) 103.00 -
营业收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业务(元) - 1.51亿
营业收入: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业务(元) - 2.32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83%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18亿 7.03%
第二名
6862.48万 4.09%
第三名
6512.81万 3.89%
第四名
5813.25万 3.47%
第五名
5607.08万 3.3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1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1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577.06万 2.11%
第二名
2219.48万 1.82%
第三名
2177.12万 1.79%
第四名
2115.97万 1.74%
第五名
2077.82万 1.7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0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54%
  • 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内蒙古
  • 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 陆军指挥学院
  •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内蒙古
6512.81万 37.01%
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1536.28万 8.73%
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866.37万 4.92%
陆军指挥学院
819.81万 4.66%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742.46万 4.2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85%
  • 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 江苏省公安厅
  • 浙江嘉兴数字城市实验室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1.07亿 6.7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7721.62万 4.90%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6918.40万 4.39%
江苏省公安厅
5749.01万 3.65%
浙江嘉兴数字城市实验室有限公司
4920.08万 3.1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5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37%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市巴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青岛海和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948.98万 4.51%
广州市巴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564.60万 3.25%
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59.60万 2.33%
青岛海和信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427.28万 2.21%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276.57万 2.07%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3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54%
  •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 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雄安集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1.06亿 6.5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8278.83万 5.11%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5579.58万 3.45%
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与中国雄安集
4798.60万 2.96%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4041.70万 2.50%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9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34%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航天七零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上海航昇实业有限公司
  • 南京嘉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广州市巴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4511.51万 4.82%
江苏航天七零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4492.89万 4.80%
上海航昇实业有限公司
3988.27万 4.26%
南京嘉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028.23万 3.24%
广州市巴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3010.80万 3.2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5.9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4.21%
  •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 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安全中心
  •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 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
2.86亿 21.17%
佛山市南海区交通安全中心
9266.82万 6.87%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7978.22万 5.91%
中国民用航空青岛空中交通管理站
7886.21万 5.8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968.47万 4.42%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1.3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36%
  • 河北万方中天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丹麦TERMA公司
  •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河北万方中天科技有限公司
4721.41万 6.3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3502.81万 4.70%
丹麦TERMA公司
1964.13万 2.63%
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760.78万 2.3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1739.14万 2.33%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新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公司紧抓宏观环境改善和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双重机遇,转变思路、提升格局、协同担当,增强发展韧性,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报告期内,深耕厚植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三大板块,主责主业发展步履坚实。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完善,技术创新向纵深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夯实,公司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6.35%,其中民航空中交通... 查看全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新技术驱动的未来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公司紧抓宏观环境改善和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双重机遇,转变思路、提升格局、协同担当,增强发展韧性,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报告期内,深耕厚植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三大板块,主责主业发展步履坚实。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完善,技术创新向纵深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夯实,公司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6.35%,其中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15.66%;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31.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47.60%,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5.99%。
  (一)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2023年,我国民航业固本培元、加快复苏进程。公司持续稳固空管龙头地位,加快机场新赛道发力,加速空管新技术攻关和机场新产品研发验证,引领国产化创新,空管、机场“两翼齐飞”发展格局逐步完善。
  1.市场开拓
  (1)空管领域
  强化核心产品战略引领,为空管管制能力提升持续蓄力,扩大优势、稳步领跑。落实合肥、成都、广州、南宁、哈尔滨等多地空管自动化项目;中标区管级项目—成都区管主用扩容项目,成功占据七大区管第三席主用;落地哈尔滨空管自动化项目,实现东北区域自动化系统全覆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落实广州、深圳、呼和浩特等地塔台自动化项目,龙头地位持续巩固。承担民航空管首个数据中心项目(新疆空管信息共享平台),填补在空管大数据应用领域空白。模拟训练系统实现全国空管单位全覆盖,首次进入香港市场。持续深化与华东、中南、西南等空管局战略合作,牵手厦门、珠海、温州分局站等新的战略伙伴,就新一代空管、信创等方向丰富合作内涵,落实重点任务。
  (2)机场领域
  加快市场开拓进程,加速核心产品渗透。强化顶层规划,以在淮安召开的第五届民航总局中小机场发展论坛为契机,持续推介以淮安为样板的中小机场整体解决方案,成功入选民航局四型机场优秀案例。关键系统和设备先后在扬泰、丽江、衢州、丽水、巴里坤、嘉峪关等机场推广应用。模拟训练系统向机场市场延伸,新增10余个机场用户。加速切入工程总包市场,落地扬泰、长春机场工程项目,完成一级资质业绩储备。
  (3)国际市场
  紧跟“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等战略契机,借船出海,夯实与中铁、中建等总包方合作生态,落实伊拉克、坦桑尼亚等重大空管工程项目,加速“系统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步伐。
  2.技术创新
  (1)空管领域
  紧抓管制能力提升建设契机,运用机器学习、推进NUMEN-5000新型空管自动化系统优化升级,支撑未来管制运行模式转型,为后续新区管推广抢占先机。完成NUMEN-3000空管自动化系统、塔台自动化和模拟机产品国产化适配、测试,并在部分用户现场试用,加快国产替代进程。NUMEN-3000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正式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导航监视设备使用许可证》,实现首个国产厂商成功获颁大型空管自动化系统正式使用许可证的重大突破。“国家级民航流量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特等奖”、“基于雷达轨迹构建机坪场面运动目标运行意图识别的方法”荣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专利奖(优秀专利奖)”、“民航空管自动化系统”荣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度民品产业单项冠军产品”。
  (2)机场领域
  面向西安、南京等大型机场建设需求,推进机场信息集成系统、机场运行资源智能分配系统、机坪数字塔台演示系统产品研制,部分产品实现大型机场测试验证。紧抓跑道安全热点契机,完成跑道防侵入总体论证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体系化解决机场场面运行安全问题。“机场目标智能监测与风险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江苏省2022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
  (3)低空领域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开展通航及低空飞行服务、无人机运行管理、有人/无人协同信息平台等系列产品研制,布局未来低空管制及运营服务。
  (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2023年,城市道路交通领域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夯实全国性市场布局,坚持重大项目引领,逐步推动产业延伸发展。
  1.市场开拓
  全面落实全国七大区域属地化经营,强化区域独立经营管理能力,打造快速作战单元,高效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全国市场服务效能。持续打造重大项目标杆,信阳智能交通项目2.45亿元,刷新了单体项目规模纪录,有效提升了行业影响力。超大特大城市市场蓬勃发展,继冬奥契机打入北京市场后,再次中标北京信控项目。新拓海南、山西、新疆、陕西等省份10余个城市市场。信控核心产品销量再提升,入选“交通信号控制器千台出货量企业”榜单。加强行业生态建设,深化与公安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等部委、高校、协会顶层战略合作,推进3项国家标准编制、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控系统全国试点等工作,增进行业话语权。与行业内领军企业、运营商、汽车制造商、高新技术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与华为、百度、宇视等友商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开展特定场景方案联合研究,扩大能力范围,拓宽服务边际。荣获“城市智能交通亿元俱乐部榜单”、江苏省“数字交通企业10强”等荣誉,品牌价值进一步彰显。
  2.技术创新
  以信号控制为核心,完善设备产品谱系和系统功能,精进拳头产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围绕交通指挥控制水平提升,持续推进信号设备智能化,强化人工智能、数据融合、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完善智能网联信号机产品性能,引领边缘设备向“AI+自适应控制模式”跨代发展;持续打造行业信创产品,完成全国产化主力机型信号机、信控平台研制,并在南京等地试点。延伸信号控制系统产品功能覆盖,交通缓堵智能优化系统、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等新产品在南京、南宁、常州等多地区应用,推动城市全域交通管理效率提升。利用大数据赋能交通管理,以交通大数据融合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实现交管业务平台向交通数字化及创新应用的转型。围绕城市交通安全管控能力提升,研制重点车辆源头监管系统、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系统等安全管控产品,实现城市重点车辆源头监管、实时预警、风险处置、多种隐患分析治理等安全管控能力。围绕交通管理效能提升,研制“情指行”一体化系统,面向城市交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情报、指挥、行动一体化作战系统,全面提升业务执行效率,保障城市交通安全。研制智慧停车运营管理系统,对城区居民出行诱导、停车设施运营管理、城市停车资源规划决策等领域全过程进行管控与支撑。加强创新联合,推动成果转化。“面向车路协同的信控系统与设备研发”以同类项目排名第一获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流动态溯源与路径级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分别荣获“江苏省2022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
  (三)城市治理
  2023年,城市治理领域,发挥标杆项目效应,全面提升市场规模及核心产品竞争力;积极布局数据要素运营服务,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1.市场开拓
  (1)城市综合治理领域
  继续耕耘西南、华东等市场,丰富治理数据智慧化场景应用。紧抓“成渝经济圈”、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等机遇,落地多个重点项目,打造营商环境优化、重大活动保障等一批新场景应用;成都治理中心项目为大运会顺利举办保驾护航。
  (2)公共信用领域
  继续扩大省级市场覆盖面,落实海南、广西、四川等项目;“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管控平台”荣获“百项数据管理优秀案例”。
  (3)国动应急领域
  布局顶层规划,发力军地市场,推动人防向国防动员业务转型升级。紧抓国防动员机构改革信息化建设契机,发挥顶层设计与总体论证优势,抢占“民数军用”高点,为后续领军国防动员市场迈出坚实步伐。卫星网管持续发力国产卫星通信设备市场,首次亮相全国卫星通信大会,取得客户认可和良好市场反响。
  2.技术创新
  (1)城市综合治理领域
  构建城市体征预警、城市事件统一调度等跨领域服务场景,助力金华城市大脑政务治理体系效能提档升级,“金华市城市大脑”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先进计算典型应用案例”。
  (2)公共信用领域
  开展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的数据要素典型场景应用创新,助力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中心成功上线“南京市企业专用公共信用报告系统”。面向重点领域企业,提供企业专用公共信用报告服务。
  (3)国动应急领域
  重点围绕国防动员数据引接、潜力分析、数字动员等新需求,加快行业数据引接与共享交换平台研制。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行业情况及研发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作为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以及城市治理等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提供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公司统一以观察-判断-决策-执行(OODA)作战理论为基础,围绕数据处理、态势感知、仿真评估与指挥决策等功能域,在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核心技术的各领域系列产品,涵盖了顶层设计、整体方案、产品研制、系统集成及服务运营等各重要环节,满足了行业用户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公司各业务领域主要产品形态均为大型电子信息系统,同时提供部分配套的专用硬件设备。大型电子信息系统是指利用通信、计算机和控制技术,面向各类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不同需求,在系统架构经过充分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研发不同类型的业务软件,将各类前端设备通过支撑平台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后,进行有效集成,实现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监视、指挥、调度、决策等应用。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该领域面向民航局、空管局及其下属机构,机场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低空飞行管理部门三类用户,提供空中交通管理、机场信息化和低空飞行服务三类产品。保障民航和通航客/货飞机在机场场面、飞行空域范围内空中交通运行的安全、有序和高效;针对未来低空经济引发交通出行方式重大变革蕴含的发展机遇,提供低空城市交通运行场景下,实现大规模、高密度、灵活自主的低空智联保障体系。
  (1)空中交通管理
  在空中交通管理方面,产品主要面向民航局、空管局及其下属机构,按照业务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产品:管制指挥类(ATC)系统和流量管理类(ATFM)系统。
  管制指挥类系统: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控制,为民用航空器的飞行提供各类空中交通管理服务,有效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促进空中交通安全。主要产品包括空管自动化系统、塔台自动化系统、空管模拟机系统等。
  流量管理类系统主要是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主要作用是在可能或预期可能超过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可用容量时,及时制定流量控制策略或预案,为管制系统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确保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空中交通管制容量,尽可能减少延误。主要产品包括流量管理类系统。
  (2)机场信息化
  在机场信息化方面,产品主要面向机场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系统融合飞行计划、综合航迹、航行情报、气象等内外部相关数据,集成航班全业务流程,确保机场空侧、地侧的信息统一、准确。从空中态势感知到地面监测服务,从视频感知到数字化感知,为机场提供全面、融合、精准的信息服务,实现空地一体化态势监控,保障从前站起飞到落地、保障、起飞的航班运行全流程。主要产品包括机场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机场机坪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净空管理系统和机场泊位引导系统。
  (3)低空飞行服务
  在低空运行管理方面,产品主要为低空飞行管理部门提供面向多运营人、多类型无人机、多场景下,以情报数据、气象数据、城市数据等为底座,集成空域划设工具、飞行计划一站式审批报备、运行全过程管理、仿真试验为一体的系统平台。针对未来低空经济引发交通出行方式重大变革,提供低空城市交通运行场景下,大规模、高密度、灵活自主的低空智联保障体系。主要产品包括国家/省/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飞行服务中心/服务站、面型应用场景的无人机管控系统。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该领域面向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等交通管理部门,主要提供城市交通指挥控制、城市交通安全管控和城市交通管理效能提升三类产品,支撑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交通安全管控及管理效能提升。
  (1)交通指挥控制
  在交通指挥控制方面,产品主要面向公安交管部门,按照业务功能主要分为两类产品: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备实现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的管理、控制及优化,包括行人、车辆、路况等数据采集分析,拥堵问题分析,信号控制方案推荐,红绿灯信号协同控制,控制反馈评估等功能,并具备评估优化能力,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公众出行效率。主要产品包含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3.0、城市交通信号统一管控系统、交通缓堵信号智能优化系统、快速路匝道控制系统。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中位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现场的底层执行单元,核心功能是实现交叉口交通红绿灯信号控制,兼有交通流信息采集、通信、交叉口监控等功能。主要产品包含交通信号控制设备HT800/HT2000/HT3000/HT4000、欧标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2)交通安全管控
  在交通安全管控方面,产品主要面向公安交管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智能算法技术和风险隐患评估治理等手段和技术,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供各类交通安全源头监管、隐患排查和治理服务,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管控能力提升。主要产品包括重点车辆源头监管系统、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系统等。
  (3)交通管理效能提升
  在交通管理效能提升方面,产品主要面向公安交管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系统利用信息挖掘、智能辅助决策、出行诱导和运营管理等手段和技术,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各类交通情报指挥、资源规划决策和运营管理服务,保证应急指挥高效、决策科学严谨,有效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行效率。主要产品包括“情指行”一体化系统、智慧停车运营管理系统等。
  3.城市治理
  在城市综合治理层面,面向城市大数据局等政府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提供跨层级、跨政府职能领域、跨行业主管部门的以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协同应用与指挥决策为核心功能的城市综合指挥平台。在行业应用层面,面向发改部门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国动应急指挥相关信息系统。在数据运营服务层面,面向数据主管部门和数据授权运营单位提供数据要素治理平台、信用数据要素应用系统和金融信贷数据服务平台,释放数据要素潜能,赋能现代化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
  (1)城市综合治理
  城市综合指挥平台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核心平台。平台以城市指挥决策为核心,汇聚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资源,接入部门业务系统,融合视频和物联感知信息,围绕政府职能,构建多层级智慧场景应用,具备智能决策和综合指挥等能力,是支撑城市级综合治理事件协同处置,有效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和综合指挥能力的重要平台。
  (2)行业应用
  ①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化核心基础设施。平台以数据资源管控为核心,通过将职能部门在履职中产生的信用信息(资质、行政许可/奖罚、履约、法院判决等)进行记录、整合、加工,形成覆盖社会全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自然人等)的信用档案,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四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交换体系。围绕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为监管部门、征信机构、社会公众提供综合化和专业化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形成了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②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
  国防动员综合信息系统是支撑国防动员指挥与平时业务开展的核心系统。系统以潜力数据调查为基础,平时围绕动员训练演练和综合业务管理,战时主要围绕联合作战动员需求管理、动员组织保障等环节开展工作,支撑国家、省、市、区县四级国防动员信息化体系构建,提升国防动员快速精准化保障能力。
  ③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
  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是城市安全保障的核心业务平台。平台汇聚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数据,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多级应急管理体系,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政务管理为一体,围绕综合应急管理、化工园区管理、消防救援大领域,为应急管理部门、化工园区、消防救援队伍提供综合化和专业化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服务,保障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救援工作,提升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集成基础保障能力。
  (3)数据要素服务
  在数据运营服务方面,产品主要面向数据主管部门和数据授权运营单位,围绕企业开展金融和商务经营等多种应用场景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公共数据的采集、加工、存储和产品服务,提供公共数据应用支撑与产品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核心价值。主要产品包括数据要素治理支撑系统、信用数据要素应用系统、金融信贷数据服务平台等。
  4.企业信息化
  在企业信息化领域,主要面向大型军工央企集团、科研院所、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规划咨询、方案论证、软件研发和系统集成等服务。基于统一的自主可控、全国产化应用支撑平台,覆盖“全业务协同”的综合管理、“全要素管控”的经营管理、“全过程覆盖”的科研管理、“全链条闭环”的决策支持四大领域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智慧党建数字化管理平台、综合计划管理平台、资产经营一体化管理平台、合同风控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企业管理驾驶舱、Les数据赋能平台等。
  (二)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整体研发模式依托行业领域开展,实行行业领域内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相对分离的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和产品研发3级研发模式。具体研发过程实施项目化管理,整体研发模式流程包括策划、设计、开发、验证和产业化五大环节,以研发任务为驱动,串联主线研发活动。每个行业领域均建有相对独立的研发团队(行业研发中心)。公司层面设置有技术总监、技术副总监牵头的技术领导体系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规划技术发展体系、驱动研发活动、实施技术把关。目前已形成了公司、行业技术创新为先导,各领域设计开发单位共同参与的企业研发机构阵列。同时,密切关注业界、学界动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技术交流关系,为后续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发提供方向,在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过程中积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2.营销及管理模式
  公司业务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总部+区域实体化+分支机构+本地合作生态”总体布局。近年来,在区域体系化布局和实体化运作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市场销售网络体系的完善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国内市场,以七大区域为基础,逐步形成以华东、西南、华北、华南等为重点优势区域,以西北、东北和华中等为加大拓展区域,以二十余家分支机构为前沿市场感知,持续推动业务触角直达客户,不断巩固公司营销体系畅达度,加大扩展市场体系覆盖面。国际市场,逐步构建以亚非为核心的两大区域市场,打造泰国、肯尼亚等重点城市根据地;持续建设业务生态体系,深化与国内“中字头”基建总包企业的合作,携手共进。
  3.生产模式
  目前,公司主要以核心产品为支撑,以项目制模式开展生产经营,项目带动核心产品销售。在项目正式启动后,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履约过程中各项任务的策划、实施、管理与综合协调,施以全程质量监督控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主营业务生产经营在开发及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方面通常具有一定复杂性,公司自主完成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方案设计、系统研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环节,可分为定制开发类和定型生产类两种,以定制开发类为主。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向产品销售及运营服务的新模式转型。
  4.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根据项目订单进行按需采购的模式。采购活动由采购管理部、运行保障部、质量与技术管理部负责,从采购管理与供应商管理多个方面建立了综合管理机制,采购管理部负责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及外包采购,运行保障部负责采购物资到货管理,质量与技术管理部负责供应商管理。
  (三)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空中飞行的安全、有序、高效是民航领域信息化发展的不竭动力。民航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实施空域管理、保障飞行安全、实现航空运输高效有序运行、捍卫我国空域权益的战略基础设施,也是国土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民航强国”“四强空管”“四型机场”等战略落地,国产化设备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精细,从生涩到成熟,逐步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①空管行业回暖,发展平稳向好
  航空运行需求恢复,对空中交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中国民航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6.20亿人次,随着中国民航产业逐渐恢复,2023年中国民航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已恢复到2019年93.9%的水平,同比增长146.1%。“十二五”期间,我国空管系统领域完成投资12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空管系统整体投资约为250亿元。“十四五”期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民航产业深度融合、空管系统自主可控的不断提高、新建和续建一批空管管制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国对于空管系统投资规模对比“十三五”期间略有增长,预计“十四五”末,我国空管系统投资需求规模大约在280亿元左右。
  ②机场建设需求旺盛,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以健全国家综合机场体系为目标,重点围绕提升枢纽机场保障能力和完善非枢纽机场建设两个方面布局。“十三五”期间,颁证运输机场241个,增加跑道441条,在册通用机场339个,保障航班起降能力达到1,160万架次以上。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民用机场总量将由2020年的580个增加至2025年的770个(其中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年均增长率为5.83%。2022年开年全国26个重大机场逐渐开工,总投资超3000亿,预计“十四五”末,机场信息化建设相关规模或将达到700亿元,国产新一代机场管理系统市场将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③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将迎来空前发展契机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多部委密集出台政策,近20个省市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规划纲要,或将掀起一轮论证、招商和建设高潮。低空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从二维向立体空间拓展,不仅改变交通范式影响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能赋能各行各业,如在公共安全、应急救灾、农林植保等方面能显著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行业运行效率。当前,空域灵活使用、低空飞行安全监管等的法规规范,行业标准、运行规则等还不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以出行、物流为主的个人应用将成为低空经济最大的推动力,以城市空中交通管理为核心,面对未来高密度、多运营人协同的低空运行场景,是未来的低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本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是以下几点:(1)技术壁垒:空管系统作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在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可维护性、性能指标等多方面均有很高技术要求。各类空管系统涉及信息处理、通信、网络、导航、雷达、图像图形处理、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众多高端前沿技术,并逐步应用到空管系统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较高门槛的监视数据处理、飞行计划数据处理、流量管理等专业核心技术,掌握相关技术并形成可靠产品需要多年的研发积累、技术沉淀和市场验证。因此,市场对主要参与者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实力有很高要求,行业存在较高技术壁垒。(2)资质壁垒:本行业市场参与者必须具备完善的资质、许可、认证。各类空管系统投入使用前其产品技术指标均需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章并经过多重测试、验证、鉴定。前述过程通常涉及严格审核审批程序,验证周期较长。因此,行业存在较高资质壁垒。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①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2022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671亿元。2023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总规模695.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与设备市场规模110.2亿元,市场规模位居城市智能交通九个细分市场第2位。随着政府持续加强投资和政策激励,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在发展理想的情况下,未来两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②新技术融合加快推进交通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当前智慧交通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开路先锋,智慧交通在创新交通业态、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群众出行效率、维护交通安全、实现通行高效顺畅、环保节能减排等领域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持续促进传统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向智慧化转型升级,使得交通管理更具系统性和实时性,信息交互更具广泛性。
  ③全域交通安全治理和行业国产化持续深入丰富了业务内涵
  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人民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交通行业设施建设也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安全体系健全要求推动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关键技术和设备上推进行业自主可控,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本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是以下几点:(1)技术壁垒:智能交通系统融合了公交信号优先控制、多源异构动态交通数据融合与态势研判、交通拥堵辅助决策、城市路网智能管控、信号配时优化、海量过车数据精准处理、城市道路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众多先进技术。市场参与者探索掌握这些技术,将其熟练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并实现市场化应用,需要一定技术积累和沉淀。因此,行业存在一定技术壁垒。(2)资质壁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项目招标过程中,对投标企业资质要求类型比较多,常见的资质要求包括电子与智能化专业承包资质、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公路机电工程分项)资质、安防工程企业设计施工维护能力资质及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资质。因此,行业存在一定资质壁垒。
  (3)城市治理
  ①数据要素驱动的数据运营服务为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拐点
  政府建设正在从数字经济的“投入式搞基建”向统筹数据成为“要素”参与市场资源配置转变,数据要素为城市治理赋能增效。《“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和12类重点行动,其中包括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和智慧城市。
  ②我国城市治理的投资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
  根据赛迪顾问《2022-2023年中国城市数字治理研究年度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整体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
  ③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多元化发展方向
  公共信用方面,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以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布局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和行业信用系统建设,以加强信用监管和管理,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服务和信用服务的场景应用需求将继续增长,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将不断拓宽。
  国防动员方面,国家层面组建了国动委联合办公室,建立了横跨军地的国防动员组织管理体系与协同运行工作机制,并强化了政府主导作用和主体责任,政策制度、标准规范日趋完善,引导多元投资、政府购买服务、军地多方力量均参与国防动员建设,行业信息化已进入高速发展窗口期。
  应急管理方面,国家公共安全体系已向大应急方向转变,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将城市生命线、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公共安全、卫生安全等多方面的应急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近年来发展迅速,预计未来数年,应急产业仍将持续增长。
  本行业的技术门槛主要是以下几点:(1)技术壁垒:城市治理具备显著的技术复杂性和多学科特点,有效掌握相关技术并集成复杂巨系统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验证。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也导致城市治理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经济运行、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智能分析和趋势预测模型构建,需要长期的技术和数据积累。此外,公共信用、国动应急等应用还具有特殊的行业属性和社会责任,相关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须符合严格的国家标准。因此,行业存在一定技术壁垒。(2)资质壁垒:城市治理行业专业性较强,企业从事相关业务经营时需要取得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证书、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证书、CMMI软件成熟度集成模型、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证书等体现行业技术专业性的资质认证。并且随着项目建设规模和重要程度的提高,资质要求的门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行业存在一定资质壁垒。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分析及其变化情况
  公司产品具有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特点,是系统级产品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城市治理三大领域的应用,系统研制能力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公司是国内民航空管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与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公司在空管自动化系统、塔台自动化系统、空管模拟训练系统领域均具有较为领先的市场地位,空管自动化系统是最为核心和主要的系统之一。近年来,公司紧抓“四型机场”建设机遇,推出具有普适性的中小机场航班运行解决方案,构建从前站起飞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场起飞航班运行全流程管控服务“一张网”、安全监视“一张图”,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航班生产运行保障信息化产品体系,有效支撑机场“天地一体、协同运行”,助推加快机场装备国产化进程,推进我国机场技术和装备一体化、现代化、国产化纵深发展,促进我国民航机场事业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公司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的第一梯队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交管市场,落地多个重大项目,服务全国300多个城市及地区,行业优势不断巩固。2022年以来,以北京市场为突破,打破国内外竞争对手长期垄断,进一步扩大省会级高端区域市场覆盖,深入推进重庆智能交通建设,树立交通复杂场景治理典范,信阳智能交通项目刷新了单体项目规模纪录。
  (3)城市治理
  公司主要是以城市级综合治理指挥控制为核心,公共信用、国动应急等行业应用为支撑,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综合治理方面,加快政府行业治理应用和多种场景应用的产品研发和“城市大脑”升级,创新建立全国范围内特色鲜明、理念先进的新型城市治理体系,打造多个全国城市治理的标杆性工程。公共信用方面,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公共信用领域信息化服务商,拥有江苏省信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南京市公共信用大数据应用工程实验室,是国内少数具备国家、省、市、区县4级信用信息平台及联合奖惩系统的核心产品提供商。承建的各地省市县信用平台多次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信用观摩会上获得优异成绩,目前共承建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9个、市区县平台90多个,覆盖全国18个省份,基础平台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国动应急方面,公司自1998年承研第一套指挥自动化软件系统以来,已在相关领域深耕二十余年,为国内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提供商,国防动员领域组织机构改革以来,相继落实多个重要信息化建设项目,占据行业优势地位。
  3.报告期内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1)低空经济
  ①国家所需、行业所驱,全面激发低空经济发展动力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度,低空经济对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发布,为低空发展提供更明晰的政策指引;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各地正在加紧低空经济建设试点示范。预计“十四五”末,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或将达到3至5万亿元,以出行、物流为主的个人应用将成为低空经济最大的推动力;量的快速增长推动管理模式革新,从强调安全的“管”向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放”与“服”转变;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技术创新支撑,传统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技术装备无法完全适配新要求、低空空域尚未进行有效规划,都是保障体系面临的新难题;低空飞行将成为交通运输和城市治理的融合发力点,未来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牵引,构建服务低空经济的完整解决方案,保障低空畅飞。
  ②立足优势、着眼未来,布局通航飞行服务、无人飞行等产品
  近年来,依托空管优势业务,公司为安徽、江苏等地区提供通航飞行服务系统;就城市内无人飞行服务开展前沿的低空运行概念和四维轨迹预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低空飞行服务仿真验证平台研制;在城市级低空飞行管控领域,正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低空运行项目谋划,对即时配送、物流快递、市内载客、城际载客等城市智慧空中出行场景运行概念进行验证,为低空活动和经济发展所需“一站式”的智能融合低空系统提供运行实例参考。在通航飞行服务、无人飞行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未来在低空经济产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③打造低空智联体系,低空经济将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春天”
  基于低空经济发展契机,探索业务融合。立足指挥控制核心技术,聚焦未来城市立体空间构建,形成融合空中交通、地面交通和城市治理三大领域业务与技术优势的综合交通与低空治理解决方案和产品阵列。低空产业涵盖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应用各层级各环节。公司坚守民航“安全”和“发展”目标,立足空管、通航等业务优势,以保障飞行涉及的国家安全、航空安全、公共安全为底线,支持大规模、高密度、灵活的低空飞行为主线,打造低空运行保障体系,力争成为国家低空智联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未来,将以低空飞行智能管理中枢平台为抓手,打造低空飞行保障和运营服务为核心的关键产品,瞄准三大方向持续发力:一是向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拓展。将从空域规划、航线管理、飞行管理、有人/无人协同运行管理各维度出发,打造整体解决方案。二是向针对低空飞行所需的飞行信息系统拓展。将继续延伸并融合管制系统和流量系统研制经验,着重针对无人机等航空器运行特点,汇聚气象、空域情报、航路航线等多重信息,开发具备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力的低空运行管制系统。三是构建不同应用场景的开放应用,面向政府监管、运营人应用、个人应用等各类场景,打造城际间、城市内部的低空飞行服务。
  (2)数据要素
  ①积极响应“数据要素╳”行动,加快布局数据要素业务
  随着数据要素化的加速和数据要素市场的形成,数据将成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和建设数字中国的强大动力。公司作为我国智能指挥控制领军企业和行业数字化转型主力军,依托市场、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数据要素×”行动,加快布局数据要素业务。公司已取得我国数据管理领域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DCMM)三级资质,将有力提升公司数据管理能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产业动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②深化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领域数据场景应用产品
  研发首套民航空管大数据平台,成功应用于新疆空管数据中心项目,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空管常规技术和设施设备深度融合,为新疆地区空管交通管理搭建先进、共享、共赢的生产大数据平台,加速推进“四型机场”建设。
  作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提供商、集成商,市场份额覆盖国家平台、9个省级平台、涉及18个省份,依托信用行业企业研发平台“江苏省信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行业项目,正在研发莱斯公共信用管理和服务平台V3.0,使用边缘计算、任务调度,数据处理流程、处理规则可视化编排等新技术,大幅提升信用数据处理能力;使用数据探查、数据资源可视化等技术,提升数据资源管控能力;创新信用数据凭证技术,通过数据凭证开展信用数据的授权查询、共享交换等,拓宽信用数据应用范围,提高信用数据的安全性。
  ③依托参控股公司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公司参股公司数字金华被金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协调机制办公室(金华市大数据管理局代章)确定为金华市金融服务领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单位,依法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活动,具体场景为“金融智服”场景,标志着数字金华正式成为金华市首家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单位。未来,公司将全力支持数字金华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快构建完善授权运营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加大行业数据场景应用挖掘和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形成规范、可推广的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基于莱斯公共信用管理和服务平台V3.0平台,积极在国家级层面、省级层面谋求信用数据联合运营和授权运营试点。同时,基于行业积累,深化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数据要素×交通运输、数据要素×城市治理、数据要素×应急管理等典型数据要素场景应用。
  (四)核心技术与研发进展
  1.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以及报告期内的变化情况
  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耕耘多年,产品技术高度自主研发,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长期技术积累,历经市场验证,以观察-判断-决策-执行(OODA)作战理论为基础,围绕数据处理、态势感知、仿真评估与指挥决策等功能域,在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方面形成了具有核心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系列产品,以及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目前公司已拥有28项核心关键技术,涵盖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应用领域。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方面,自主研发了多源监视数据处理技术、航班4D轨迹精确预测技术、场面滑行冲突预测技术、空地协同管制技术、低空飞行协同指挥技术等;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自主研发了海量过车数据精准处理技术、城市道路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技术、公交信号优先控制技术、交通安全指数动态分析与评价技术等;在城市治理方面,自主研发了基于数据融合的治理指标构建技术、城市治理数字仿真赋能技术、领域场景应用可视技术、城市治理数据要素治理技术等,形成了整体方案、系统研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同时,公司承建多个业内标杆项目,承担众多国家研发项目和课题,获得系列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构建了围绕核心技术的成套专利、软件著作权的知识产权体系。
  2.报告期内获得的研发成果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承担了国家科研项目/课题6项,省级科研项目/课题5项,市级科研项目/课题2项。新增申请发明专利27项,正在审批中。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取得已授权专利130项,其中发明专利114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另已取得软件著作权637项。
  备注:上述知识产权数量不含子公司,累计数量已扣除知识产权失效的数量。
  3.研发投入情况表
  4.在研项目情况
  5.研发人员情况
  6.其他说明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1.坚持长期技术积累和研发投入,形成指挥控制为核心、自主可控的技术优势
  公司主营业务所处行业领域普遍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主要市场参与者的核心技术能力和先进性水平均具有较高要求。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耕耘多年,产品技术高度自主研发,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和长期技术积累,历经市场验证,形成了以指挥控制技术为核心,涵盖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了整体方案、系统研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能力,承建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北京大兴空管自动化系统和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重庆市主城区智能交通项目、成都市网络理政中心等多个业内标杆项目,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众多研发项目和课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行业学会科学技术奖等众多国家级、省级重要奖项,构建了围绕核心技术为主的众多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的知识产权体系。此外,公司以市场应用和产业化为牵引,高度重视前沿技术的趋势研判和研究开发,技术储备丰富,同时涵盖重要共性技术和前沿应用技术,公司拥有可靠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2.聚焦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构建,形成内外联动的技术创新机制
  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研发体系,建立了规范化和体系化的研发管理机制,形成了可靠的技术创新机制。公司围绕各业务板块领域,建有政府认定的行业创新平台,包括江苏省内唯一从事民航相关领域研究的省级企业研发平台“江苏省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内率先成立的相关领域政府认定的企业研发平台“江苏省信用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和“南京市人民防空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公司早在2011年就获得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软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实力的构建,拥有百余项专利和数百项软件著作权,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是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先进单位。公司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众多国家级、省市级奖项与荣誉。公司以自主研发项目、政府科技计划项目为主要载体,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链要求,有序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在主营业务相关领域与众多机构和大学在多个层次开展技术合作,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生态圈。
  3.紧跟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打造多元化产品谱系
  公司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拥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产品多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应用,产品技术标准要求严格。公司产品大多属于大型复杂系统或集成产品,在规划、设计、研发、生产、测试过程中涉及众多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流程规范、规章制度等,要求对产品应用环境与用户定制化需求具备完整与准确的理解能力,且产品在运行中进行的调试、升级、优化均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与经验加成。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依靠自主核心技术,构建了多元化产品体系,实现了面向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多个细分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落地,具备解决复杂需求和应用场景的整体方案设计能力,具备定制化的产品研制开发能力,拥有丰富的成功市场实践与案例。
  4.凭借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公司长期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已成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公司凭借在行业内建立的良好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承接了全国各地范围内的重要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治理等项目,均有可靠的市场表现。公司凭借自身的产品技术优势、完善的服务能力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在相关领域积累了较多长期、深度合作的客户资源,为社会建设做出了切实贡献,得到多个政府机关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5.通过可靠的产品技术及出色的市场表现,形成完备的资质体系优势
  公司产品技术所应用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领域关系航空运输安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关系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城市治理关系城市发展质量、社会信息安全、重大灾害预防与救助能力等。公司在前述领域的业务开展拥有全面、可靠、严格的许可资质,是国内同行业中整体资质较为齐备、等级较高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业务资质体系方面的优势。公司在资质体系上的积累是公司自主核心技术实力的体现,是公司研发生产流程和内部控制程序严谨性的体现,是公司产品技术可靠性的体现,是公司保持市场地位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二)报告期内发生的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事件、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四、风险因素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研发风险
  公司所处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行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及城市治理行业均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迭代及客户要求的提升将对公司研发、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司将持续对技术研发进行投入,但公司能否顺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保持技术的领先性,推出更受客户认可的产品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存在一定风险。
  2.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为需求和技术驱动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是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但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亦趋于激烈,若未来行业环境、研发办公所在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其他公司的人才引进计划等发生对公司不利的变化,公司不能有效留住现有技术人才、吸引新技术人才,将会对公司未来的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核心技术泄密风险
  核心技术是公司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核心技术保密对公司的发展尤为重要。如果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核心技术信息管理不善导致核心技术泄密,将对公司的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业绩波动风险
  公司业绩存在一定波动性,系公司主要业务采用终验法确认收入,金额较大的项目在确认收入的时点对当期该业务板块收入占比的影响较大所致。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季节性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确认收入。如果未来公司技术迭代无法跟上行业发展步伐、满足客户要求,或下游民航、道路交通、城市治理等行业政策发生变化或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等导致市场需求萎缩,则公司未来存在业绩波动的风险。
  2.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及城市治理领域,对于产品的技术性能、可靠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有效的执行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对公司的品牌声誉和经营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3.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的风险
  2022年12月1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包括公司在内的多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该行为不会对公司日常对外销售和客户拓展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但可能对公司研发和项目交付过程中采购境外厂商的打印机、显示屏等器件产生一定限制。尽管公司已制定国产器件替代的产品方案且有部分产品已完成国产替代,但由于方案落地需要一定验证时间、客户对使用替代器件的产品认可具有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可能会对公司未来在民用指挥信息系统前沿理论及学术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境外业务拓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四)财务风险
  1.毛利率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8.14%,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幅,毛利率整体存在波动。公司主要采用终验法一次性确认项目收入,根据其所属行业及具体执行内容的差异,不同项目之间的毛利率差异较大,收入规模较大项目对于验收确认收入当期毛利率有较大的影响。若未来高毛利率项目未能及时验收、市场竞争加剧、国家政策调整或者产品未能契合市场发展,则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的风险。
  2.应收账款规模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公司应收账款净额为127,002.2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33.98%,较上年期末应收账款净额92,407.62万元增长37.44%。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规模相应扩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公司已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但公司应收账款规模随营业收入增长而增加,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如果宏观经济形势恶化或者客户自身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回收困难的风险。
  3.存货规模较大的风险
  报告期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47,865.73万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2.81%,整体规模较大。公司主要根据客户项目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集成,项目终验确认收入前所发生的项目成本均计入存货科目进行计量,故导致公司存货规模较大,且存在部分项目因实施难度较大、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客户需求变动等原因导致实施周期较长的情况。如果未来部分项目情况发生实质性变化导致无法验收或部分项目实际发生成本超过项目收入,则公司存货可能出现计提跌价准备的情况,进而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923.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幅36.1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存在波动。公司采用项目制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项目周期较长,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公司资金占用较大。未来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仍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回笼资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可能持续出现负数或处于较低的水平,可能导致业务运营资金不足,进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五)尚未盈利的风险
  (六)行业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公司主要客户集中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行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及城市治理行业,这些客户所在的行业与宏观经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等紧密相关,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度较高。尽管目前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公司所处行业发展较为稳定,但若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或增速减慢,将影响公司下游客户的业务需求,从而可能造成本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
  2.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板块主要产品为各类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设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居民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长,交通需求极大增加。但随着用户需求更加多样化,新的市场进入者不断出现,导致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内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市场增速有所放缓,进入稳步发展期。若公司不能持续有效地制定并实施业务发展规划,则可能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空间将受到挤压,进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长期发展潜力。此外,公司所处的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行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行业及城市治理行业是高度开放且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行业内众多优质企业竞争不断加剧。未来若公司不能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服务质量、客户维护等方面不断增强实力,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则可能出现客户流失、公司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
  (七)宏观环境风险
  1.税收优惠政策变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了关于所得税和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公司的发展、经营业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企业所得税优惠
  公司于2023年11月通过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取得编号为GR202332008130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子公司扬州莱斯于2022年12月通过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取得编号为GR202232010468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享受企业所得税减按15%税率征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公司和子公司扬州莱斯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2)增值税优惠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号)相关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公司软件产品销售享受上述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字[2016]36号)相关规定,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公司技术转让收入、技术开发收入享受上述增值税免征优惠政策。
  若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八)存托凭证相关风险
  (九)其他重大风险
  1.内控风险
  (1)经营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随着募投项目的实施,公司的业务和资产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员工人数预计也将相应增加,这都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财务规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层的职业素养、经营能力、管理水平不能满足业务规模扩大对公司各项规范治理的要求,将可能带来一定的管理风险,并制约公司长远发展。
  (2)控股股东控制风险
  公司的控股股东电科莱斯直接持有公司9,86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0.32%。电科莱斯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如果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或其他方式对公司的人事、经营决策等进行不当控制,可能会使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损害。
  2.法律风险
  (1)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目前已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如果公司的专利等知识产权被窃取或遭受侵害,将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市场份额、声誉等方面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市场竞争中削弱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对公司的经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在部分技术研发中存在与其他主体合作的情形,如果公司与合作方产生知识产权纠纷,也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1)募投项目的实施风险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向“新一代智慧民航平台项目”、“智慧交通管控平台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公共信用大数据支撑和服务平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排除因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市场开拓不同步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公司的预期收益造成不利影响。
  (2)新增固定资产折旧的风险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后,公司的固定资产将有所增加,从而导致每年新增折旧费用也有所上升。由于市场发展、宏观经济、行业政策等具有不确定性,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若不能快速产生效益以弥补新增投资带来的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加,将影响公司盈利水平。
  4.股市风险
  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原因十分复杂,股票价格不仅受公司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影响,同时受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利率、汇率、通货膨胀、市场买卖力量对比、重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公司提醒投资者,在购买本公司股票前,对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及股市投资的风险需有充分的认识。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6亿元,同比增长6.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47.60%。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1.民航空中交通管理
  (1)新市场新需求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中国是世界上航空需求和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新建机场数量、机队规模、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等的增长,对空管系统的运行能力、民航空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均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发展支线航空,激活二、三线城市航空出行潜在需求成为趋势,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创造出新的市场增量。行业内以国产化核心产品驱动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将面临更多发展机遇。
  (2)科技创新动力作用更加强劲,民航产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发展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交通管理的全球空管一体化运行概念,实现全球范围内空管建设的一体化与协同互联,已成为国际空管系统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在统一核心理念下,民航产业的发展形态、模式和格局正在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改变和升级,空管系统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已成为未来智能空管的核心发展趋势。
  (3)自主可控带来空管系统国产化发展新机遇
  民航行业基础设施发展方式将实现根本性转变,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将深度融合,系统化、协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将明显提升。因此,国家政策的高度支持,指明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方向,确保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4)低空产业发展或将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
  面向未来,随着低空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低空保障与低空飞行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需要把无人机管理纳入到现有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中,理解民航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商更具备优势,将飞行器管理更有效融合到现有空中交通管理体系中,保障有人机/无人机融合运行模式下的飞行安全。
  2.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1)交通强国及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仍为行业发展基础
  2023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要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运输服务新体系。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6.16%。城镇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仍处在发展阶段,面对随之而来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升级和完善城市交通系统主要发力方向,将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带来明确的市场需求与发展空间。
  (2)国产自主可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契机将助推扩大行业发展外延
  交通信创、数据要素等开始出现新的市场机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全重要保障,行业关键技术和设备等亟需实现国产化,相关工作目前处于持续推进过程中,市场机会较为确定。同时,国家大力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交通运输作为数据要素发展的典型应用场景,提出包括提升多式联运效能、挖掘数据复用价值等方面内容,为智慧交通建设开启加速度。
  (3)综合交通一体化加速,MaaS出行引领未来交通发展新趋势
  综合交通一体化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与融合,推动了交通网络的优化升级,促进了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的普及,未来出行体系逐渐朝向高效、便捷、绿色转变。未来,MaaS出行将以其灵活、个性化的服务特点,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引领交通行业向着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综合交通与MaaS出行的深度融合,将共同推动交通行业的智慧出行理念创新与发展,全面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4)智慧高速建设逐步由试点转向全面推行,行业发展迎来新动力
  近几年,全国智慧高速建设加快推进,“十四五”期间呈现国家顶层设计、部委规划引导、地方试点建设趋势。2023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遴选一批重要通道、重点区域路网、重点工程开展试点,形成一批场景明确、效益显著、经济适用、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成果。智慧高速建设内容从高速运营管理逐渐向出行者服务演进。预计未来五年将形成国家级的建设标准,智慧高速的发展也将逐步由试点转向全面推行。
  3.城市治理
  (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力推动行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做出战略部署。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全国百余个城市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公共信用、应急管理等已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模型带来城市治理智能升级新机遇
  人工智能已经逐步实现“智能”向“智慧”的跨越,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生物识别、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跃迁至2.0时代,通用大模型与专有数据训练后的私有模型的新能力组合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实现了通用化的AI能力和认知智能的飞跃。在城市治理的智能升级建设中,大模型具有出色的泛化性,能够提供通用知识,针对特定行业和领域需求,结合行业和领域专有数据对通用大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可以适应城市治理各个场景的特定需求和挑战,为城市治理注入新活力。
  (3)城市治理数据资产价值有望得到有效释放。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加快推动数据的多场景应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产业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利用城市时空基础、资源调查、规划管控、工程建设项目、物联网感知等数据要素,助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策略精细化、智能化;通过城市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多维度数据融通,支撑公共卫生、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场景应用,能够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风险智能研判和及时协同处置;深化公共数据的共享应用,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深入推动就业、社保、健康、卫生、医疗、救助、养老、助残、托育等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
  (二)公司发展战略
  围绕民用指挥信息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定位,持续延伸“智能指挥控制国家队”战略方向,“巩固基本盘,拓展新赛道,点燃新引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巩固基本盘”,扩大民航空管领先优势,加快布局、发力空管国产化、机场信息化、国际化三个新的增长点,打开行业天花板,持续巩固行业空头地位。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治理品牌认可度,加速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提升,塑强核心产品竞争力。
  “拓展新赛道”,紧抓低空经济等产业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明确产业定位、核心产品及行动路径,打造发展新亮点。延伸民航空管业务优势,积极孕育“低空飞行服务”新场景,丰富核心产品功能,深化试点对接,蓄力新动能。围绕交通运输,拓展业务面,谋划智慧高速等新领域应用。
  “点燃新引擎”,作为面向国家战略产业、以行业数据为核心企业,探索数据要素市场衍生价值,加快“数据驱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聚焦重点行业应用和通用平台建设,探索多层级、多样化运营模式,基于现有市场优势、快速跑马圈地,重点打造标杆。
  “加快平台体系建设”,资本运作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快速补链强链。聚焦关键领域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坚,优势领域提升技术引领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他领域,加快推动技术体系化和产品化,做实创新平台和生态,健全研发投入机制。着力发挥资本平台优势,以“补短板、提能力、强核心”为思路,加快业务谋划与资本运作的有机融合,打造上市平台更多发展新亮点。
  加快支撑产业战略布局实现的策略布局,深化市场体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同步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引领赋能,探索分层次、多元化的业务模式转型路径,夯实组织能力支撑和资源保障,切实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三)经营计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将紧抓宏观环境改善和改革发展新阶段的双重机遇,转变思路、提升格局、协同担当,增强发展韧性,加快业务新体系构建,争做“产业稳固、盈利持续、成长可观、市值向上”的优质上市公司,力争高质量发展和市值再上新台阶。
  继续坚持“一二四六”工作思路,以利润为中心、以差距为导向,围绕市值向上一个目标,持续强化“过程管理和降本增效”两个任务,紧盯合同、收入、利润和回款四大经营指标,完善市场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党建、精细化管控和数字化管理六大管理支撑。全面引入BLM战略规划模型,提升战略能力和定力、落实战略闭环,确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推动公司市值再上新台阶。
  民航空管领域,空管方面,以市场需求牵引,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紧抓国产化自主可控和新一代系统能力两条主线,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战略合作、确保完成任务。机场方面,以机场信息集成系统(IIS)、泊位引导等核心产品为抓手,中小机场侧发力“跑道防侵入”产品,强化整体解决方案优势,大型机场侧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核心产品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全力推动重大项目验收,助力资质提档升级。低空方面,紧抓国家低空发展契机,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拓展行业生态,开拓场景应用;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平台产品研发升级,为未来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从空域规划、飞行服务、有人/无人协同到运营管理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道路交通领域,夯实市场能力,持续拓展疆域,实现收入提升和利润扩大;提高领域产品创新能力,扩大业务布局,培育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优化货架产品,丰富应用场景;加强领域新技术突破能力,满足行业发展技术高要求,聚焦技术创新,深挖数据价值;战略布局高速和公路业务,主动拥抱未来智慧高速市场机会,加强配套建设,为低空经济和智慧出行产业布局提供全域路网基础和全链客户环境。城市治理领域,做深做实城市综合治理、公共信用、国动应急基本盘,紧跟数据要素市场化要求,发挥顶层牵引,创新数据运营商业模式,打造“产品+运营”服务模式。以公共信用行业和子公司为重点,布局数据校核空间、“践信者”APP(法人空间)等产品和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国际市场方面,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以亚非市场为核心,强化海外区域营销中心建设及合作渠道拓展,实现三大业务板块“携手出海”。
  管理提升方面,市场管理,持续以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销售管理等为重点,控制跟踪项目质量,抓好市场经验交流复盘,提升市场开拓能力;创新管理,重点依托募投项目夯实创新体系,抓好共性平台建设及共性产品研发,加大课题及知识产权申报力度,多措并举推动创新发展;项目管理,完善体系建设,严格过程管控和风险识别防控,提升交付能力,加大重难点项目验收、回款跟踪力度,确保重大项目顺利验收及回款;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从“引、育、用、留”四向发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氛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