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等。

  • 产品类型:

    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业务

  • 产品名称:

    证券经纪 、 证券投资咨询 、 证券承销与保荐 、 融资融券 、 证券投资基金代销 、 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代销金融产品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8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其他金融产品产品销售额(元) 18.45亿 42.13亿 17.32亿 31.00亿 20.49亿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基金产品销售额(元) 10.32亿 26.11亿 17.11亿 28.51亿 73.22亿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金融产品销售额总计(元) 28.77亿 68.24亿 34.42亿 59.50亿 93.71亿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只数(只) 5.00 19.00 12.00 6.00 17.00
债权融资:公司债:主承销金额(元) 17.23亿 74.12亿 45.68亿 17.57亿 52.37亿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只数(只) 5.00 19.00 12.00 6.00 17.00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17.23亿 74.12亿 45.68亿 17.57亿 52.37亿
新三板:新三板推荐挂牌家数(家) - 5.00 1.00 8.00 -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 2.00 2.00 3.00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 8.51亿 7.60亿 20.70亿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家数(家) - - 3.00 4.00 8.00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 - 9.65亿 9.86亿 48.93亿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 - 1.00 2.00 5.00
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主承销金额(元) - - 1.14亿 2.26亿 28.23亿
财务顾问:并购重组:项目个数(个) - - 12.00 33.00 20.00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证券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际政治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增长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国内资本市场建设以“强监管、防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制度供给,推出务实举措,持续深化改革,共治共建新局面正逐步形成。  2024年上半年,受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国内证券市场表现分化明显。一级市场阶段性收紧,股权融资显著放缓,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二级市场震荡波动,A股主要市场指数普遍下跌,债券市场延续牛市行情,利率屡创历史新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证券行业发展情况
  2024年上半年,国际政治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增长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国内资本市场建设以“强监管、防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强制度供给,推出务实举措,持续深化改革,共治共建新局面正逐步形成。
  2024年上半年,受内外环境变化影响,国内证券市场表现分化明显。一级市场阶段性收紧,股权融资显著放缓,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二级市场震荡波动,A股主要市场指数普遍下跌,债券市场延续牛市行情,利率屡创历史新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系列政策文件为证券行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突出功能性定位,专注主责主业、优化服务供给、提高价值创造和投资者回报能力,支持头部机构做优做强,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证券机构转型进程加快,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以“致力于客户成长,成为有规模、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现代金融服务商”为长远发展愿景,并确定了“以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及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全能型券商”的公司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为客户投资理财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财富配置需求。公司依托齐全的业务资质,主要从事的业务包括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等。
  财富管理业务: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致力于通过聚合资源为财富客户、私募机构客户和企业家客户等提供专业的资产配置服务,通过数字化服务陪伴年轻客户成长,通过多元化产品服务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构建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圈。其中,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买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及期权等交易服务;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涵盖金融产品销售、投资顾问服务及私募服务等在内的资产配置产品和服务,其中金融产品由本公司及其他合法金融机构管理;资本中介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多样化综合金融服务。财富管理业务的收入来源为手续费、顾问费、佣金及利息收入。
  投资银行业务:公司投资银行业务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投融资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其中,股权承销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上市保荐及股权融资服务;债券承销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各类债券融资服务;并购业务主要是从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角度为客户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股转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新三板挂牌及后续融资服务。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来源为承销佣金、保荐费、顾问费等。
  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公司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以权益自营业务与固定收益业务为基础,发展特色化的做市交易、另类投资业务及其他金融创新业务,保障公司自有资金实现穿越牛熊周期的稳定收益;以研究咨询业务为核心,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银行等机构客户提供总量和行业研究、公司调研、定制课题或报告、会议推介路演等研究服务。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的收入来源为投资收入、顾问费和投资咨询收入等。
  资产管理业务: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致力于通过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与客户服务体系,重点服务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和财富客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和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以良好的产品业绩驱动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行业财富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收入来源为顾问费、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等。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清晰明确的经营理念与战略定位
  公司以长远发展愿景和“三一五三”战略为引领,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充分挖掘自身比较优势,确定了“以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及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全能型券商”的定位,聚焦特色化、精品化、生态化的业务体系建设,加快实施数字化全景蓝图,为公司可持续发展赋能,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融合、创新、专注、至简”的企业精神,为公司落实战略规划提供了思想指导。
  (二)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制度体系
  公司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权责清晰、相互分离、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同时构建了系统全面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保障公司治理、管理与经营行为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公司规范健康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稳定充足的资金支持与人才储备
  公司作为较早上市的证券公司,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诚信经营,以良好的企业声誉获得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充分信赖与广泛支持,具有相对充足的资金补充渠道,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与资金运营能力,有效满足各项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公司十分重视人才吸引和储备,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市场化的选拔任用与激励约束机制,汇聚了一批素质高、经验丰富、稳定性强的专业骨干与管理团队,为公司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较好保障。
  (四)高效多元的决策机制与管理体系
  公司日常经营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形成了灵活的决策管理机制和高效的资源调配机制,支持公司充分识别市场变化,快速把握市场机遇;同时,公司秉承“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经营原则,持续构建和完善合规风控管理体系、资本管理体系、营运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多元共建的后台管理支持和管控体系,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和抵御能力,为公司平稳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成熟完整的业务架构与网点布局
  公司作为拥有全牌照的综合证券服务商,业务体系日益完整,综合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公司持续优化“三地三中心”布局,其中以北京为中心重点发展固定收益投资业务、投资银行及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上海靠近金融、科技人才高地,重点发展权益类投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研究咨询及金融创新业务,打造业务创新中心;长春作为决策、治理中心,保有券商传统经纪业务和管理支持职能。与此同时,公司部分决策职能和合规、风控、信息技术、资金运营等管理职能已逐步向上海、北京等地转移,提供更加高效、强大的后台服务支持;公司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个大中城市设立了139家分支机构,构建了覆盖中国主要经济发达地区的营销网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营销渠道和充足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业务联动协同建设提供了较强平台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坚持以合规经营和有效的风险控制为根本,及时调整、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各项业务平稳运行,确保公司在总体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范围内开展经营。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公司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股票价格、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或者其他市场因子的变化而使公司发生损失的风险。公司当前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自营投资业务、做市业务以及其他投资交易活动。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公司当前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融资类业务、债券投资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和存在结算风险的经纪业务等。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
  4.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公司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公司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公司当前合规风险来源于公司及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和执业行为。
  6.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技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公司操作风险来源于公司所有业务活动。
  7.洗钱风险
  洗钱风险是指公司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发生洗钱风险事件或案件,进而对公司的声誉、运营、财务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监管处罚、客户流失、业务损失和财务损失等的风险。公司当前洗钱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与客户和交易对手相关的业务活动。
  (二)公司已经或拟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健全的组织架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可靠的信息技术系统与数据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以及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识别、评估、计量、应对、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为公司业务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采取稳健、审慎的策略,在准确识别和计量的基础上审慎评估公司承担的市场风险;同时加强市场预判,及时调整策略。公司规范投资决策流程,采用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分散投资风险;完善自营业务限额管理,不断优化风险限额体系,以控制盈亏波动水平和市场风险暴露程度;采用VaR等对持有金融资产的市场风险进行量化管理,运用压力测试作为必要的补充量化工具;通过风险对冲工具和资本中介业务,降低公司由于市场风险造成的经营波动。
  2024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调整业务规模、使用衍生品进行对冲等手段管理市场风险敞口,将其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报告期内,公司市场风险总体可控,未发生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3.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公司以内部信用评级为基础,通过尽职调查、授信管理、同一客户管理等方式进行信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采用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敞口和压力测试等计量信用风险;采用准入管理、分级授权审批、限额管理、抵押品缓释、信用风险的监测预警等手段控制信用风险。为控制债券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通过建立授信机制、投资集中度限额、债项投资评级准入标准、密切跟踪债券发行人经营情况和资信水平等措施,控制信用风险敞口。为控制信用交易业务的信用风险,公司通过制定各项严格的制度和措施,从征信、授信、盯市、违约处置等多个环节对该业务涉及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其中包括建立严格的客户准入制度和征信、授信标准;建立严格的担保物范围及折算率、保证金比例、履约担保比例的标准;建立信用交易逐日盯市制度,及时预警、准确报告,达到平仓线时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强制平仓等。针对场外衍生品业务,公司从交易对手准入和授信管理、标的证券管理、风险应对与处置等方面管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融资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审慎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债券投资、股票质押、融资融券等业务的信用风险,通过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报告期内未出现重大信用风险事件。
  4.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公司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对资产流动性、融资渠道稳定性定期及不定期评估,明确公司投资资产的筛选标准,有效限制低流动性资产的持有规模,并注意做好自有资金的流动性循环设计。公司保持融资渠道在方式、期限上的分散性,保证资产负债在期限及规模上的合理匹配。完善内部资金调度、分配等管理制度,对公司表内外现金流量进行评估与预测,对可能的现金流缺口进行测算。公司根据流动性评估情况建立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机制以及应急计划,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应急演练,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指标在任一时点均满足监管要求,公司优质流动性资产能覆盖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需求,各项流动性指标均处于安全状态,整体流动性状况良好。报告期内未出现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
  5.加强声誉风险管理
  公司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建立健全声誉风险制度体系,建立包括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报告等在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声誉事件对公司及利益相关方、行业或社会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公司通过有效的日常系统化舆情监控,对声誉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动态监控;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统筹协调应对声誉事件,做好失实信息的监测和管控,防止负面影响无序扩散;维护良好媒体关系,正面、积极接待媒体采访,保证公司声音得到及时、有效传递;构建体系化的声誉风险周报、季报及年报工作机制,确保管理层及时了解声誉风险管理情况;组织落实声誉风险定期、临时、专项提示和培训,强化全体员工声誉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声誉风险应对能力,有效降低相关方对公司的负面评价,维护公司和行业声誉,推动公司诚信、稳健、可持续发展。
  2024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强化完善声誉风险事前防范、事中应对和事后修复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声誉风险制度体系,优化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有效保障声誉风险管控有效、处理得当,报告期内未发生对公司及行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声誉事件。
  6.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公司以推动落实“实质合规”、全面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为总体工作目标,持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信息跟踪与传导体系,加强重点业务的合规管控与支持,全面提升合规管理科技水平,有效提升合规管理队伍履职能力;强化闭环管理,优化合规考核方案、落实“全链条”问责;推动内控部门间的协同与补位,为公司规范经营和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保持合规经营、规范发展,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7.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公司多措并举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一是在组织架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通过适当的职责分工、授权和分级审批等机制,形成合理制约和有效监督;二是操作风险管理的三大工具:通过“自我识别与评估”理论,对公司主要业务与管理活动的流程进行了梳理,识别操作风险点与风险控制措施,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并自研开发落地系统予以记载和维护;通过“损失数据库”理论,搭建了公司内外部风险损失数据库,实现了公司内外部损失事件的汇集;通过“操作风险关键指标”理论,设定了公司级操作风险指标,将风险管控环节前置,实现对重大风险事件的提前预警;三是完善用人机制,通过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岗位胜任能力;通过员工行为管理、合规培训、签订各类承诺书的方式,有效加强对人员道德风险的管控;四是积极推进IT治理,根据IT治理工作方案、规划及相关制度,合理安排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及运行维护等工作;五是建立危机处理机制和流程,针对各项业务、信息系统、结算核算等关键业务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措施和预案并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危机处理机制的有效性。
  2024年上半年,公司全面落实《证券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不断完善业务操作标准,对操作风险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构建了基于同一业务统一的流程目录、分级授权;统一公司业务与管理流程的记录载体;启动了外包等操作风险专项排查工作,全面提升操作风险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8.加强洗钱风险管理
  公司构建了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了洗钱风险管理目标和管理策略,建立了组织健全、结构完整、职责明确的洗钱风险管理架构和以《公司洗钱风险管理制度》为基本制度的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及洗钱风险评估、报告、应急处置、保密与信息共享等机制,采取了客户身份识别、客户风险等级划分、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黑名单管理等洗钱风险管理措施,建立并持续推进反洗钱信息系统优化升级和数据治理,强化了内部检查、审计、考核、奖惩为一体的洗钱风险监督管理机制,持续开展各类宣传培训,建立了“防范洗钱人人有责”的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公司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评估洗钱固有风险(地域环境、客户群体、产品业务、渠道)与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所面临的剩余风险,并根据剩余洗钱风险敞口以及风险管理政策,合理配置反洗钱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
  2024年上半年,公司深入实践风险为本方法,对监管走访提出的问题,深刻挖掘问题成因,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同时,重点从制度和流程梳理、洗钱风险自评估、优化相关系统、完善反洗钱监测指标、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及强化内部审计与考核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梳理各项工作。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

  四、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加速调整业务结构,保持稳定战略投入,系统做好风险防范,充分应对短期波动,实现安全、稳健、高质量发展,但受一级市场阶段性收紧和二级市场震荡波动影响,公司业绩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元,同比减少26.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减少75.83%,利润构成未发生重大变动;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840.5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0.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83.7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0.55%。
  1.财富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变化,行业财富管理转型竞争加剧,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快重构财富管理业务与服务体系,提升投顾业务实力,做好优质产品供给,打造特色综合服务模式,优化客户交易体验,虽受市场波动和战略转型等因素影响,金融产品业务和期货业务短期承压,但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整体客户规模和收入结构持续改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两融业务市占率呈上升趋势。
  (1)基础经纪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市场交投活跃度同比下降,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展业难度加大;证券公司回归本源,充分发挥社会财富“管理者”功能,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进程加快。
  报告期内,公司基础经纪业务积极顺应市场变化和监管导向,全力提升交易服务能力,打造特色服务模式,加强数字赋能质效,切实围绕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内容。能力建设方面,围绕员工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提升需要加强内部培训力度,聚焦客户结构优化和客群资源积累目标持续打造差异化服务内容,公司客户总数持续增长;服务模式方面,以“研投顾专班”、“私募专班”和“企业家专班”三大专班团队为引领,打造公司财富管理转型全链条协同联动服务模式,加强一线分支机构资源协同,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打造特色服务竞争力;数字赋能方面,通过“融e通”APP为零售客户提供线上一站式、精品化交易服务,打造满足客户策略研究、投资交易、产品选购等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平台,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核心功能迭代,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简约便捷的交易操作体验,“融e通”APP时点注册用户数大幅增加。
  (2)财富管理业务
  投资顾问业务
  2024年上半年,证券行业财富管理转型迎来关键阶段,证券公司聚焦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产品和服务设计,打造专业投资顾问队伍、提升投资顾问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顾问业务延续“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思路,丰富投顾产品体系,创新投顾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客户投资获得感。产品创设方面,公司充分总结“点石成金”、“天天向上”、“投顾来了”等投顾品牌打造的成功经验,充分调研投资者在细分领域和细分层次的投资需求,全新推出“服务包”顾产品,进一步丰富投顾产品序列,获得投资者较好反馈;服务升级方面,打造“投资顾问+融资融券”服务模式,向投资者融资融券账户开放“天天向上”投顾产品签约和交易功能,拓展客户交易场景,提升客户交易体验;增值支持方面,协同公司财富管理“研投顾专班”专业资源,为客户提供市场策略、大类资产配置、私募策略及市场热点等增值服务信息,助力客户提升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能力。
  金融产品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震荡下行,投资者参与权益类金融产品信心不足,固收类金融产品虽然发行规模占比较高,但受限于“资产荒”影响,整体收益表现不及投资者预期。在此环境下财富管理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证券公司金融产品销售业务在监管政策引导下持续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服务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金融产品业务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以“专业服务能力提升、陪伴服务能力提升”为核心,搭建研投顾服务体系,重点挖掘更具长期价值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表现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各类细分赛道的ETF产品,动态调节产品供给方向,满足不同投资者在不同阶段的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代销上线产品690余只,实现代销金融产品总金额28.77亿元,同比下降16.43%。
  PB业务
  2024年上半年,私募行业由高速发展阶段步入整顿期,连续出台多项监管新规,新增市场短期内持续承压。
  公司PB业务致力于为私募管理人及其发行的产品提供涵盖交易服务、资券服务、研究服务、基础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报告期内,公司私募专班积极推动与一线分支机构的总分协同,全面提升总分团队对客服务的专业性,持续优化私募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细分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公司新落地合作私募管理人家数及新开私募产品账户数同比分别提升10.23%、7.97%。
  其他综合金融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布局上市公司客户金融服务领域,聚焦上市公司回购、股权激励、股东增持、市值管理等日益增长的专业金融服务需要,不断充实企业家专班团队力量,通过匹配公司专项资源和专业团队,为上市公司客户高效定制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2024年上半年,公司企业家专班积极协助上市公司完成股份回购、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项目落地,提供包括方案设计、账户开立、系统支持等综合服务;并为多家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和高管人员提供资产配置服务。
  (3)资本中介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
  2024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聚焦高质量发展,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快建设,面临退市风险的公司数量增加,对证券行业融资融券业务带来挑战。截至报告期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4,808.97亿元,同比下降6.77%。
  报告期内,公司秉承稳健的经营理念,有序推动融资融券业务发展。风险防控方面,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着力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提升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业务拓展方面,公司持续加强总分业务协同赋能,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宣传活动,提升分支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业务协同方面,公司积极探索投顾业务与两融业务的协同发展,提升两融客户的投顾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109.22亿元,市场占有率约0.74%,市占率较去年同比有所提升。
  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
  2024年上半年,股票质押业务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公司按照“审慎新增,强化风控,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工作思路,审慎承做新项目,严控单一项目规模,优化项目延期管理,加强项目延期风险评估;持续推进股票质押风险项目处置,化解存量项目风险,将股票质押综合金融服务作为业务重点发展方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以自有资金作为融出方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的待购回初始交易金额4.54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32.54%。
  (4)期货业务
  2024年上半年,期货市场成交金额保持回升态势,同比增长7.40%,金融、贵金属、有色金属等板块交易活跃,上市期货期权品种不断丰富,期货市场总体平稳运行。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渤海期货开展期货业务,渤海期货总部位于上海,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在全国设有9家营业部、4家分公司,并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报告期内,渤海期货以“稳规模、优结构、控成本、重赋能”为主要经营思路,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稳步推进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转型。经纪业务方面,充分发挥研究服务和分支机构协同作用,积极开展营销活动,持续优化客户结构;资产管理业务方面,有效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完成多只新产品的发行工作;交易咨询业务方面,紧密围绕客户风险管理、研究分析和交易咨询等多方面需求,持续提升交易咨询服务能力;风险管理业务方面,加快合规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审慎开展基差贸易和场外衍生品业务,有效提升盈利水平。但受行业交易所手续费减免政策及竞争加剧等多方因素影响,渤海期货报告期内代理交易额同比小幅下降2.16%,报告期末客户权益同比下降12.29%。报告期内,渤海期货荣获上海期货交易所“2023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二等奖”和“2023年度市场进步奖”、广州期货交易所“2023年度优秀会员奖”、大连商品交易所“2023年度优秀会员奖”、郑州商品交易所“2023年度市场成长优秀会员”和“2023年度农业产业服务奖”等荣誉。
  2.投资银行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积极应对市场重大变化,立足“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定位,聚焦北交所业务发展战略,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创新企业服务模式,拓展优质项目资源,推进债券承销业务落地,在重点领域实现转型突破。
  (1)股权承销业务
  2024年上半年,围绕资本市场高质量建设和保持投融资平衡需要,监管方面严把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准入关,一级市场业务规模阶段性收紧、发行节奏持续放缓;北交所围绕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积极打造专精特新企业主阵地,截至报告期末在北交所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已达129家,占比51.81%。更多券商加速布局北交所业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报告期内,公司股权承销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持续聚焦北交所业务发展战略,致力于为中小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优质项目储备、提升执业质量。业务布局方面,重点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吉林及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渠道建设和市场开拓,围绕“TMT、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三大重点行业链条,细化行业开发策略、沉淀行业经验优势,依托业务协同优势持续打造“区域+行业”的矩阵式布局;产品提升方面,强化客户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类型的价值增值服务能力,建设“投行+”业务生态环境,持续打造中小创新企业价值成长服务体系;质量控制方面,完善制度建设和执业标准,在立项端增加“可投性”指标,在承做端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正式上线利益冲突核查系统,全面提升价值发现和保荐承销能力。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申报北交所首发项目1个;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审北交所首发项目5个,已立项北交所保荐项目12个,累计完成北交所首发项目8个,行业排名并列第9位。
  (2)债券承销业务
  2024年上半年,受宏观政策影响,科创债、绿色债、产业债等服务国家战略的债券品种发行规模增加;城投债以“借新还旧”为主,新增规模难度加大;公司债和企业债发行规模分化,公司债发行规模维持稳定,企业债发行规模降幅扩大,券商债券承销规模整体小幅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聚焦服务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业务创新实践,提升业务竞争力。业务布局方面,公司持续推动落实区域战略,聚焦城投企业和产业类企业,为客户提供企业转型和投融资解决方案,增加客户黏性,扩大项目储备;业务模式方面,公司不断拓展境外债发行、债券分销、债券转销等细分领域,实现多元化创收。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债券主承销项目5个,以总协调人身份完成境外债项目1个;完成债券分销项目1,021个,同比增长51.48%。
  (3)并购与财务顾问业务
  2024年上半年,新“国九条”明确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沪深北交易所对并购重组规则进行优化,券商并购与财务顾问业务迎来新机遇。
  报告期内,公司切实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持续跟踪存量客户并购需求,挖掘优质并购投资标的。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完成并购及财务顾问项目5个,已立项并购及财务顾问项目28个,其中,新三板并购及财务顾问项目3个,其他财务顾问项目25个。
  (4)股转业务
  2024年上半年,随着北交所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新三板表现出较强活力,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热度提升,挂牌企业质地较好。截至报告期末,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112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25家,占比22.32%;创新层持续扩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进层公司达370家。新三板企业提质扩容为券商股转业务提供更多机遇,也对券商执业能力和服务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报告期内,公司股转业务坚持“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定位,着力打造特色业务模式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业务布局方面,纵深推进“特色行业+重点区域”的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深入研究首批特色行业,着力布局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吉林省等重点区域,结合行业和区域实际提供定制化服务;客户服务方面,多渠道挖掘培育种子客户,搭建产融交流平台,为客户提供全业务链、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一揽子综合服务,助力优质种子客户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业界口碑、夯实客户基础。2024年上半年,公司推荐1家企业完成新三板挂牌;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完成挂牌企业368家,行业排名第9位;督导新三板挂牌企业185家,行业排名第8位。
  3.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
  报告期内,A股市场复杂多变,公司投资与销售交易业务开展难度持续增加。公司权益自营业务严控投资风险,保持稳健操作,受市场波动影响,本期投资收益虽未达预期,但多元业务布局加快推进,业务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固定收益业务准确把握债市投资机遇,保持较好投资收益;股转做市业务规模保持行业前列;另类投资业务加强政策研究与项目研判,合理把控新增投资;研究咨询业务积极拓展服务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路径,行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1)权益自营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震荡走弱,多数行业板块和个股不同程度下跌,各权益指数分化持续加剧,短期内市场缺乏赚钱效应,操作难度加大,证券公司自营投资业务积极寻求结构性投资机会,持续进行非方向化转型探索。
  报告期内,公司权益自营业务积极应对市场下跌冲击,按照“控风险、保收益、止亏损”的工作思路,采取相对稳健的投资策略,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审慎调整持仓结构;同时,加大非方向性投资领域开拓力度,通过申购和二级可转债业务平滑波动,依托公司数字化能力推进量化衍生品业务发展,优化交易平台功能,加快策略创新研究,做好交易风险防控,公司权益自营业务多元盈利模式逐步形成。
  (2)固定收益业务
  2024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稳健宽松,债券利率震荡下行,债券市场延续牛市行情,券商固定收益类自营业务迎来较好发展机会。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收益业务依托数字化能力加快完善投研体系,提升投研成果转化率,强化市场研判能力,持续开发和升级投研可视化系统,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应用场景,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捕捉高确定性投资标的,紧跟市场波动,适时调整投资策略,合理应对市场变化,丰富可转债、可交换债、公募REITs等“固收+”资产品种布局,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
  (3)股转做市业务
  2024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整体成交金额同比持续下降,全国股转系统资金流动性承压,导致短期内券商股转做市业务开展受阻;北交所持续推进“深改19条”落地,全国股转系统不断提质扩容,加快形成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合力,为券商股转做市业务长期发展带来新机遇。
  公司做市业务坚持为市场优质企业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业务定位,聚焦优质项目开展中长期股权投资,致力于发展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头部做市券商。报告期内,公司股转做市业务坚持发挥券商功能性作用,为做市企业提供流动性服务,加强存续项目投后管理,优化持仓结构;同时,立足中长期布局,持续丰富项目储备,维持做市业务综合排名领先地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做市企业86家,做市数量位列股转系统做市商第一名;在全国股转公司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二季度做市商评价中,公司连续保持综合排名前5%。
  (4)另类投资业务
  2024年上半年,监管层面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有效控制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A股IPO阶段性收紧,股权投资业务开展难度加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文件围绕培育耐心资本、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系列部署安排,证券公司另类投资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等方面的“功能性”作用将进一步提升。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融达开展另类投资业务。东证融达始终坚持立足投资本质,秉持“长期、稳健、专业”的价值投资理念,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以硬科技投资为主线,重点投资符合国家战略的高端制造、信息技术、半导体及商业航空等新质生产力行业,加强行业研究储备和产业链覆盖。报告期内,东证融达深化细分领域研究,加强内外资源协同,挖掘优质项目资源,把握机会推动投资项目顺利落地;积极顺应市场变化,把控制风险放在首要位置,扎实系统做好新项目质量评估、投后项目跟踪和短中长期项目的均衡配置,保障存量项目退出与新增项目投放的良性运转。
  (5)研究咨询业务
  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交易量呈下滑态势,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深入推进,传统销售模式面临深刻变化。在公募基金规范佣金用途、调降佣金费率的新形势下,券商研究咨询业务以服务公募客户为主的业务模式和以获取公募基金分仓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受到较大挑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券商研究所加快改革,探索多元化收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研究咨询业务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升竞争力,拓展增长点,探索新模式,实现稳步向前发展。对外服务方面,公司着力强化分析能力、优化业务策略、提升服务质量、专注团队建设,聚焦核心公募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募分仓佣金收入市占率有效提升;同时,公司加大上市公司、外资企业等非公募客户资源的开拓力度,寻找新业务增长点,探索构建新服务模式。对内服务方面,发挥自身研究优势,加强内部业务赋能,创新与公司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协同模式,为机构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顾问服务,打造业务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2024年上半年,公司研究咨询分公司完成各类研究报告1,381篇,发布深度研究报告361篇;开展分析师、专家路演服务13,244次,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交流会的形式举办各类会议571场,客户数量同比增长7.05%。
  4.资产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产品创设及策略创新高效有序,销售渠道多方位拓展,管理规模、业务收入稳步提升,行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管理总规模实现增长,产品布局更加优化,投研能力持续提升;私募基金管理业务强化募资能力,存量投资项目资金实现稳定回流。
  (1)资产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债券市场“资产荒”延续,传统投资品种利差走窄,券商资管仍面临受托规模和收入下降压力。券商资管通过加速公募化转型、优化业务结构、调整投资策略和产品线等系列举措,寻求业务增长点和突破口。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融汇经营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报告期内,东证融汇积极应对行业变革和政策变化,坚持以实现规模高质量增长和保持业绩稳定为导向,持续拓展销售渠道,丰富产品布局,提升投资业绩,完善运营体系。渠道建设方面,纵深推进线上线下营销活动,巩固核心渠道,拓展新兴渠道,打造全方位营销体系;产品布局方面,存量产品策略更新迭代,创新产品高效发行;投资管理方面,拓宽投资品种、优化持仓结构,产品业绩位居同类前列;运营支持方面,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产品、投研、内控平台建设,助力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报告期内,东证融汇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55.24%;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融汇资产管理总规模达854.0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65%,其中,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737.52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8.44%。
  (2)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震荡下行,债券市场表现强劲,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固定收益类产品发行份额攀升,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稳步增长;监管层面持续引导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稳定投资者回报、开展管理费率改革等系列举措,公募机构正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6月末,16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基金产品12,036只,较2023年末增长4.41%;管理基金资产总规模达31.08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2.62%。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东方基金、参股公司银华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报告期内,东方基金以持有人利益为中心,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加强渠道开拓和产品布局,持续提升管理规模和投资业绩。投资管理方面,着力构建“专业化、平台化、体系化”的一体化投研平台,在权益投资领域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强化研究成果转化能力;在固定收益投资领域坚持绝对收益理念,以保证流动性和控制风险为前提,提升产品投资业绩、巩固投资优势。渠道合作方面,持续加强多元渠道合作,致力于满足渠道零售客户和机构客户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打造投资顾问式服务模式,增强持有人获得感,夯实客户基础。产品布局方面,新成立4只公募基金产品,募集规模143.21亿元,完善了在滚动持有期、绿色金融债指数基金等领域的产品线。截至报告期末,东方基金存续管理公募基金产品65只,管理资产净值1,291.5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41.72%;旗下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排名行业前列,一年期和三年期收益率分别排名第11名、第15名。
  报告期内,银华基金持续提升投资管理和客户服务能力,综合实力保持行业领先。投资管理方面,全面提升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增强投研核心能力,重点建设多资产、多策略机制;产品服务方面,聚焦ETF产品布局,加大投资顾问业务投入,着力打造投资市场中台,搭建投资端和销售端桥梁,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加稳健、可持续的投资解决方案和多样化产品选择。截至报告期末,银华基金管理规模稳步增加,存续管理公募基金产品214只,管理资产净值5,402.8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05%。
  (3)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2024年上半年,监管层面加强整治私募基金领域风险,围绕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发布系列政策新规,私募机构优胜劣汰进程加快,市场环境持续净化;新“国九条”的发布,为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畅通“募投管退”循环提供了稳定预期,私募基金管理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东证融通开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东证融通坚持“精品投资+并购投资”的理念,坚持股权投资主业,致力于与战略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以为客户提供“投行综合服务和全面增值服务”为切入点,实现“募投管退”一体化业务闭环,打造专业化、可持续的股权投资能力。报告期内,东证融通持续强化募资能力,以投带募寻求与核心客户达成长期合作;围绕“先进制造”细分领域拓展业务,精选优质拟IPO及并购标的,打造可持续的投资模式及逻辑;有序做好存量项目投后管理与退出,实现稳定的资金回流。截至报告期末,东证融通存续管理基金9只,实缴规模21.72亿元,对外投资余额5.44亿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