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财富信用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

  • 产品类型:

    财富信用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

  • 产品名称:

    经纪 、 证券金融 、 产品代销 、 投顾 、 托管 、 期货 、 固定收益 、 权益投资 、 新三板做市 、 另类投资 、 承销与保荐服务 、 资产管理 、 私募基金 、 公募基金 、 创新金融服务 、 战略客户服务 、 研究服务 、 国际财富 、 投行 、 资管 、 投资 、 机构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代销金融产品;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27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信托产品销售额(元) 42.40亿 76.52亿 37.85亿 46.78亿 22.17亿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基金产品销售额(元) 34.03亿 66.24亿 50.87亿 86.52亿 69.12亿
代销金融产品:代销金融产品销售额总计(元) 76.43亿 142.76亿 88.72亿 133.30亿 91.29亿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只数(只) 38.00 - - - -
债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97.81亿 238.95亿 139.65亿 224.37亿 116.45亿
新三板:新三板参与挂牌公司定向发行次数(次) 2.00 - - - -
新三板:新三板推荐挂牌家数(家) 1.00 - - - -
股权融资:再融资发行:主承销家数(家) 2.00 - - - -
代理证券买卖:代理买卖债券交易额(元) - 1123.96亿 - 1099.56亿 575.98亿
代理证券买卖:代理买卖基金交易额(元) - 924.56亿 - 729.15亿 713.06亿
代理证券买卖:代理买卖股票交易额(元) - 2.74万亿 - 2.71万亿 3.26万亿
股权融资:合计:主承销金额(元) - - - - 206.3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和“1+N”系列政策文件落实落地,以强监管、防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是以严监管为主基调,强调证券基金业功能性发挥;二是引导行业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三是着力提升证券行业监管效能、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明确部署,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意在通过改革助力资本市场稳定,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突出价值创造、股东回报和投资者保护,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情况
  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和“1+N”系列政策文件落实落地,以强监管、防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一是以严监管为主基调,强调证券基金业功能性发挥;二是引导行业坚持功能型、集约型、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三是着力提升证券行业监管效能、优化行业发展生态。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作出明确部署,突出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意在通过改革助力资本市场稳定,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突出价值创造、股东回报和投资者保护,落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员合规管理要求,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在规范公司治理等方面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同时,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切实做好资本市场“看门人”、直接融资“服务商”、社会财富“管理者”。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一级市场方面,2024年上半年IPO融资总额为324.93亿元,同比下降84.50%;增发融资总额为977.93亿,同比下降72.71%。二级市场方面,交易金额同比下降,深证、创业板等主要指数下跌,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总成交金额为100.34万亿元,同比下降9.98%,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较年初涨跌-0.25%、-7.10%、+0.89%、-10.99%。债券市场交易活跃,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38.04%,交易所成交额同比增长6.14%。
  2024年1-3月,证券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53.32亿元,同比减少15.86%,实现净利润368.40亿元,同比减少14.21%。截至2024年3月末,证券行业总资产为12.12万亿元、净资本为2.24万亿元、净资产为3.01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长2.45%、2.75%、2.03%。
  2、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依托丰富的业务资质,并通过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开展国际业务、期货业务、另类投资、股权投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耕“黄金赛道”,优化服务体系,加强业务协同,借力开放生态,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公司设立执行委员会,为公司最高经营管理机构,设置财富信用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六大业务板块。
  六大业务板块从事的业务具体如下:
  (1)财富信用业务板块,践行公司“为您创造美好生活”的责任使命,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主要业务包括经纪、证券金融、产品代销、投顾、托管、期货等业务。主要为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代理买卖股票、基金、债券等证券交易品种;代销金融产品并提供投资顾问服务;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式购回、股权激励行权融资、股票期权交易、IB中间介绍业务等服务;向各类证券投资机构提供托管服务;向企业客户提供区域股权市场推荐挂牌服务;通过控股子公司国元期货开展期货业务。
  (2)自营业务板块,包括固定收益、权益投资、做市、另类投资等业务,主要为使用公司自有资金开展各类FICC金融工具的投资与交易,涵盖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大宗商品、票据、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及其他FICC相关衍生品等;使用自有资金投资股票、基金、衍生品等权益市场投资品种;提供做市服务;通过全资子公司国元创新开展另类投资业务。在锻炼投研能力和投资交易等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自营固定收益积极向资本中介与客需业务发展、自营权益积极向非方向性业务转型。
  (3)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坚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客户提供承销与保荐服务,包括IPO(含北交所)、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债等项目的承销与保荐服务;为企业客户的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及企业改制等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债券承销与存续期管理服务包括公司债、企业债、可交债等项目的承销与受托管理服务。
  (4)资产管理业务板块,通过发挥公司投研及专业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资产管理、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业务。主要为客户资产管理总部、长盛基金通过集合计划、单一计划、专项计划以及公募基金产品、基金专户产品为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国元股权通过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5)机构业务板块,旨在围绕公司创新业务拓展和整合公司业务资源,为机构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包括创新金融服务、战略客户服务、研究服务等业务。通过创新金融部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场外衍生品、结构化投资等业务;通过战略客户部以企业家专班为引领,为企业客户定制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研究所以深耕产业研究、行业研究和公司研究为基础,着力打造基于产业数据库的智慧研究所和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价值发现能力;强化机构业务与公司其它各业务条线之间的双向赋能,推进公司整体业务协同。
  (6)国际业务板块,立足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业务,围绕个人、企业综合投融资需求提供全牌照境外金融服务,包括国际财富、投行、资管、投资、机构业务等。主要为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国元国际开展证券交易、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自营投资、机构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并通过境内外业务协同联动,推进公司国际业务战略的实施。
  3、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近几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营业绩稳健增长、主要业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3月末,母公司主要财务指标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规模行业排名分别为第24、22和25位,2024年1-3月,母公司营业收入行业排名第26位,净利润行业排名第18位,主要业务指标A股资金账户数(期末数)行业排名第25位,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28位,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行业排名第26位,保荐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8位,票发行主承销总金额行业排名第13位,股票发行主承销家数行业排名第9位,股票主承销收入行业排名第22位,利息净收入行业排名第12位,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月末数)行业排名第19位,在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地位。
  2024年上半年,公司品牌形象和社会美誉度稳步提升,连续四年获中国证券业协会企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A类评级,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合肥市人民政府支持地方发展“证券机构优质服务奖”,入选央视“中国ESG上市公司先锋100”榜单、华证指数“2024年度A股上市公司ESG卓越表现TOP100”榜单,研究课题《资本市场服务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机制与路径研究》《投资者教育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融合发展研究——基于田野实验的证据》荣获中国证券业协会2023年优秀课题。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雄厚的股东背景和较强的资本实力
  公司控股股东国元金控集团为安徽省属国有独资大型投资控股类企业、省属金控集团,已全方位、全链条构建起包括证券、信托、保险、期货、股权托管交易、公募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保险经纪、保理、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系列多元业务体系,“多牌照、多法人、多板块”等独特优势日益凸显,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上市以来,在国元金控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先后通过公开发行、定向增发、配股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为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1,498.9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356.46亿元。
  2、扎实的党建工作和规范的法人治理
  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公司始终牢牢把握“姓党属国”政治属性,坚持强根固魂、守正创新,确保了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公司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战略发展、公司治理、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工作深度融合,在战略层面抓好协同,在业务层面抓好融合,在执行层面抓好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自身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产业投资银行”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公司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党委前置程序规定公司所有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委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或者经理层作出决定,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已形成党委领导为核心、董事会战略决策、纪委和监事会独立监督、管理层授权经营的科学有效治理格局。公司推进内部治理机制创新,全面推行执行委员会制度,设立六大业务委员会,提高公司运营和决策效率,全面提升现代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
  3、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和良好的品牌形象
  作为扎根安徽的全国性上市券商,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继承徽商文化优秀基因的基础上,通过20多年的培育和不断实践,完善并提炼出国元文化共同体,形成了既全面契合“合规、诚信、专业、稳健”行业价值观要求,又富有国元特色的完整文化价值体系,是国元证券高速稳健发展,从地方走向全国的成功之匙。2019年证券基金行业文化建设动员大会以来,公司在党委的领导下,以《建设证券基金业行业文化、防范道德风险工作纲要》《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进一步巩固推进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工作安排》和证券行业荣辱观为指引,加强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健全文化建设责任保障体系和跨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在发展战略、合规风控管理、人力资源、投资者保护、社会责任、品牌宣传、理论研究等文化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文化建设实践评估连续四年获A类评级,公司市场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文化已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深层持久的源动力。
  4、完善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优秀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公司不仅拥有丰富的证券业务资质,同时控股国元国际、国元股权、国元创新、国元期货,参股长盛基金、安徽安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安徽省股权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形成了牌照齐全、业务品种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架构。公司不断优化业务板块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建设1个服务窗口+1个总部服务中台+N个生产部门的“1+1+N”服务体系,有效整合各业务领域专业能力,实现对机构客户、企业客户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资产、全周期的服务生态,不断提升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
  作为国有上市券商,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和回归本源,坚持把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锚定“产业研究+产业投资+产业投行+综合财富管理”黄金赛道,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专业赋能、资本赋能、服务赋能、产业赋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5、清晰的战略规划和高质量发展逻辑
  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清晰明确,“十四五”期间力争综合能力排名以及主要经营管理指标排名进入行业前20位,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产业投资银行”。公司围绕证券公司发展底层逻辑和驱动力“HAC三要素”,即劳动者(人HumanResource)+劳动工具(资产Asset)+劳动对象(客户Client),打造一流的人才、挖掘一流的资产、服务一流的客户、匹配一流的机制、一流的协同、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凝聚力,围绕“产业研究+产业投资+产业投行+综合财富管理”黄金赛道,全力提升全业务链服务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产业投资银行。
  6、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和完善的合规风控体系
  公司全力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坚持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推进人才强司战略,重点做好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投研复合型人才培养、“管理+专业”双通道人才发展体系构建、任职资格条件优化、中层干部选拔、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等方面工作,全面提升人才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把“第一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公司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类资产进行穿透式管理,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有效减少风险敞口,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通过突出合规前置,加大合规宣贯、开展针对性合规检查、强化合规问责等组合拳,将合规管理与廉洁从业融入业务全流程,确保不踩底线、不逾红线、不碰高压线。同时,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合规风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以高质量合规风控管理水平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7.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唯一省份,区位条件优越、科创能力活跃、勇于改革创新、产业特色鲜明、资源禀赋良好,正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板块和东中部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枢纽,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作为安徽省国资委旗下上市券商,公司长期受益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和改革红利,是“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参与者、积极推动者、直接受益者,在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坚持深耕安徽与服务全国并进,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安徽持续助力做大做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安徽板块体系”,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重点突破,以区域聚焦“关键变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在业务发展过程中一直奉行“风险控制是公司的生命线”风险理念,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面临的风险包括:因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调整,如业务管理和操作规范未能及时跟进,可能造成法律和合规风险;业务模式转型、创新业务、新技术出现等方面的变化,而可能产生的运营及管理风险;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约而造成经济损失的信用风险;持仓证券组合由于不利市场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市场风险;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流动性风险;因内部流程管理疏漏、人员行为不当、信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操作风险;因公司业务运作、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公司负面评价而引起的声誉风险等。其中,信用风
  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公司从组织架构、制度体系、人员队伍、指标体系、信息技术系统、应急处置、风险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防范,重点加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控。报告期内公司风险管理架构、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声誉风险其应对措施如下:
  (1)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为:董事会及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层及下设的风控与合规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包括风险监管部、合规法务部、稽核审计部、内核办公室、信息技术部、财务会计部、资金计划部、董事会办公室、运营总部、总裁办公室等在内的履行风险管理相关职能的部门,各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内设的风险管理岗位。其中,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审、合规、业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如下:风险监管部、内核办公室及资金、财务、清算、信息技术等相关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首席风险官领导下推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监测、评估、报告公司整体风险水平,组织对业务流程有效性进行评估,并为业务决策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协助、指导和检查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稽核审计部负责对公司所属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业务、财务、会计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效益性等履行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职能;合规法务部负责业务合规管理及法务诉讼等工作;各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设立风险管理岗位(子公司设立合规风控负责人),负责公司及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监督执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建立直接、有效的沟通,对业务操作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风险点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或完善的意见或建议,有效识别和管理本单位业务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履行一线风险管理职能。
  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贯穿于业务全流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事前风险管理包括:尽职调查、授信审批、项目风险评估、交易审核等。事中风险管理包括:日常监控、逐日盯市、应急处理等。事后风险管理包括:贷后管理、持续风险评估、资产清偿清收等。
  (2)市场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及风险表现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公司持有的金融头寸由于价格不利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持仓头寸主要有自营投资持仓、做市持仓、资管产品持仓和其他投资持仓。面临的市场风险类别主要有:
  ①权益类风险,主要是股票、股票组合、权益类基金、权益类衍生品等权益类持仓价格不利变化导致的风险;②利率类风险,主要是固定收益投资的收益率期限结构、利率波动性等变动引起的风险;
  ③汇率类风险,主要是非本币持仓因汇率波动导致本币价值下跌的风险;
  ④商品类风险,主要是商品相关持仓因商品价格不利变化导致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应对措施
  ①市场风险偏好及限额
  公司制定《风险偏好框架与政策》,在设定公司总体风险偏好的同时,对市场风险偏好的类别、指标、流程、方法等进行了规定,对市场风险设置相关限额指标,包括最大亏损、杠杆倍数等。
  ②市场风险计量
  公司通过获取内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包括投资品种的成本、数量等,外部数据包括利率、汇率、证券和商品价格等),以及估值模型进行金融产品估值,根据估值数据计算市场风险敞口及损益,进一步计算市场风险指标。
  市场风险计量指标主要有绝对价值、敏感性指标、波动率、VaR、久期、凸性等。公司使用的VaR指标,置信度取95%,前瞻天数取1天,计算方法以历史模拟法为主。
  ③市场风险管理
  公司进行市场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止盈止损、风险对冲、压力测试等。
  限额管理包括规模限额、最大损失额、期限限额、集中度限额、希腊字母限额等,风险管理部门及业务部门根据业务情况适时调整限额。集中度管理包括设置单券持仓上限、单发行人持仓上限、证券类别持仓上限、单交易对手持仓上限等。止盈止损是指公司对自营证券投资按类别划分,分别设置不同的止盈止损比例,对资管产品根据客户需求设置止损线,对场外基金等也设置止损比例。风险对冲是指公司为对冲已持仓头寸风险暴露,通过股指期货、国债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进行相反方向投资,以降低组合价值大幅波动。
  压力测试是指公司定期对主要投资业务进行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压力情景主要是我国股市主要指数、利率期限结构、股指期货贴水率等发生不同程度不利变化。通过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和自建模型等计算投资组合在压力情景下的组合价值损失值,再结合公司相关限额指标和组合当年历史业绩,分析组合是否达到预警情形,一旦达到则采取风险报告、风险提示、督促整改等风险管理措施。
  (3)信用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及风险表现
  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因融资方、交易对手或发行人等违约导致损失的风险。公司的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等融资类业务的客户出现违约,不能偿还对本公司所欠债务的风险;
  ②债券、信托产品以及其他信用类产品等投资类业务由于发行人或融资人出现违约,所带来的交易品种不能兑付本息的风险;
  ③经纪业务代理客户买卖证券、期货及其他金融产品,在结算当日客户资金不足时,代客户进行结算后客户违约的风险。
  2)应对措施
  ①信用风险偏好及限额
  公司制定《风险偏好框架与政策》,在董事会审批的风险偏好及容忍度范围内,根据信用风险所涉及的业务特点,制定包括业务规模上限、单一客户融资规模上限、单一交易对手方集中度控制、单一担保品市值占总市值比例、业务预期损失率等指标等在内的限额指标,并根据市场情况、业务发展需要和公司风险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公司风险管理部门对各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报告与预警。
  ②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公司建立了债券业务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与知名评级机构联合开发上线了内部信用评级模型,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和自身风险偏好,将评级结果与违约概率等风险系数进行对应,规定了常态条件下拟投资信用主体或债券的最低内部评级准入要求。通过建立信评机制和内部信用评级将风险防控手段嵌入到投资决策过程,实现债券交易风险事前防控。
  ③尽职调查机制
  公司建立项目尽职调查机制,对拟投资的投融资项目主体或交易对手主体进行尽职调查,关注要点主要包括:主体资质(含担保方)、标的主业安全性、行业前景、所属地区、偿债和融资能力、负面新闻检索、还款来源等,在事前将风险隐患充分暴露和揭示。
  ④准入标准和黑白名单控制机制
  公司遵循全面性和谨慎性原则,建立投资信用主体及质押标的的准入标准、黑白名单制度,定期对标的证券池和交易对手库进行维护和更新,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现金流风险、行业衰退等负面情形进行综合评估和预判;入库白名单的标的和交易对手可进行投融资和交易,不符合准入标准以及黑名单中的标的原则上不进行投融资,若需投资,则需要在投资决策程序进行更高层级的限制。
  ⑤负面舆情监测机制
  公司建立舆情监测机制,通过搜集上市公司和债券发行主体企业公告、公开信息、市场传闻等一系列信息(尤其是负面新闻),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判断。对监测到的重大负面信息,会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应对预案,持续跟踪企业财务关键指标出现的不利变化趋势,审慎研究处置措施。
  ⑥风险等级评估与压力测试
  公司根据投融资类项目的整体风险结构以及具体项目的个性化特点,通过风险指标对存量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划分风险等级(如:风险已暴露、潜在风险、预警关注、正常),并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项目进行差异化管理;建立信用债投资的信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根据主体和债券的信用质量、信用主体的内外部评级结果等要素,由各个业务部门的信评小组进行分层界定和规模授信,并通过债券交易系统进行管理。
  公司建立定期信用风险压力测试机制,通过设定相关情景测试在轻、中、重等情形下公司风险债券或风险账户,以及可能发生的信用头寸损失状况。量化指标主要包括:预期损失(EL)、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
  ⑦后续管理与跟踪
  公司建立存续期业务后续管理和跟踪机制,包括首次检查、常规检查、到期检查等,通过实地调查、客户访谈、查阅核对等多种方式,及时掌握交易对手(含担保方、担保证券)的业务经营、资金用途等是否发生变化,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4)操作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及风险表现
  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员因素、内部流程、信息技术系统缺陷、外部事件以及实物资产的损坏等方面。
  2)应对措施
  公司持续将操作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建立一体化、科学化、层次化的操作风险偏好、容忍度和管理政策制度体系,持续完善操作风险治理架构;通过业务流程梳理、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评估、关键指标监测和操作风险损失信息收集等机制的建立,形成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循环。
  为进一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公司根据监管规定以及公司内部管理需要,持续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并发布操作风险管理制度,强调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开展前的风险识别与控制,强调业务流程操作风险隐患的持续识别与排查。公司积极推动操作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以流程梳理为核心、以各部门、分支机构和子公司为单位,开展操作风险状况与控制效果的识别、评估和检查工作,主动梳理操作风险点,评估控制措施有效性,查找控制缺陷,引导操作风险的事前识别与评估。
  根据不同业务类型,针对操作风险易发环节,持续建设操作风险关键指标体系,依据业务特点、业务规模及复杂程度有针对性设置操作风险管理指标并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事中监测及指标预警。
  加强对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控制和减少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加强检查稽核,强化问责制度,完善风险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并妥善处理其不利影响;加强内外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识别、收集、汇总、分析和报告工作,通过分析操作风险事件和相关数据,制订应对措施,强化操作风险事件的事后跟踪及改进。
  (5)流动性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及风险表现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的风险。公司流动性风险压力主要来源于业务规模大幅上升、履行大额表外担保和承诺、不能按计划完成外部融资、系统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情形,造成公司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低于监管标准,或无法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若外部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如融资市场紧缩、证券市场剧烈波动等可能导致公司出现金融资产无法及时通过合理价格变现来满足流动性要求。
  2)应对措施
  公司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推进落实流动性风险管控的各项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①严格执行资金计划和资金预约制度,精细安排资金,减少和控制计划外资金变化;
  ②运用常态化的流动性压力测试和资金缺口分析,及时发现和识别现金流缺口、流动性指标大幅不利波动等潜在风险流动性,提前拟定和实施应对措施。通过流动性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相关部门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和流动性风险应对处置能力;
  ③强化日间盯市、重点业务监控、流动性指标动态监控,落实流动性风险相关岗位责任,及时监控和防范流动性风险;④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体系,及时分析并向公司内部各管理层级和外部监管机构报告公司流动性风险状况;
  ⑤积极维护并拓宽融资渠道,稳固和提升公司融资能力,持续优化公司融资结构,控制和降低公司流动性风险;
  ⑥持续优化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效率。
  (6)声誉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1)概况及风险表现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行为或外部事件,以及公司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社会公众、媒体、自律组织、监管机构、发行人、投资者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2)应对措施
  公司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工作,根据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需要,建立并落实了声誉风险管控机制,包括但不限于: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优化风险处理流程,确保做到科学应对。
  一是通过制定《国元证券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声誉风险应急工作流程》等相关制度,明确了舆情识别、评估、监测、应对和报告机制。
  二是建设并上线了声誉风险管理系统,实施舆情监测和内部风险事件收集,依据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舆情划分为关注、有害、危害三个等级。对于重大舆情,做到第一时间按程序上报,及时提出分析研判报告和拟办建议以供决策。
  三是设立声誉风险工作小组,在舆情风险管理中实现公司与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层面的协同统一。
  ②完善监测机制,做好常规与异常监测。
  一是做好常规监测,不断扩大舆情监测范围。根据行业发展势态、公司经营管理情况以及市场热点等因素,不断丰富敏感关键词库,扩大舆情监测的范围。
  二是做好异常监测,针对重点事件建立专题监测。采用定期报告和及时报告并用的形式,确保舆情处置高效规范。三是优化升级舆情监测软件,运用多种媒介形式推动公司正面、客观信息的主动传播,制定声誉事件应对预案。③建立了工作人员声誉约束机制,防范和管理工作人员引发的声誉风险。
  ④将声誉风险文化纳入公司文化建设中,推进声誉风险治理文化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组织声誉风险管理培训,强化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

  四、主营业务分析
  是否与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披露相同
  2024年上半年,公司围绕2024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工作总基调,提升“功能盘”、稳固“基本盘”、扩大“增量盘”、打造“潜力盘”,深化“三大战区”,聚焦“十大工程”,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核心优势,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产业投资银行”的工作思路,上下勠力同心、勇于亮剑、攻坚克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84亿元,同比下降0.85%;发生营业支出19.14亿元,同比下降5.36%;实现利润总额11.68亿元,同比增长6.8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亿元,同比增长9.44%;基本每股收益0.23元,同比每股增加0.0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4%,同比增加0.11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1,498.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3%;负债总额1,142.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6%;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356.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8%;净资本239.11亿元,同比增长11.69%;风险覆盖率256.64%,流动性覆盖率312.66%,净稳定资金率166.03%。公司资产流动性较强,短期支付能力较好,资产配置较为合理,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均优于监管预警标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