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提供经纪及证券金融、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投资、海外业务等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 产品类型:

    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另类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海外业务

  • 产品名称:

    期货经纪 、 财富管理服务 、 证券自营业务 、 资产管理 、 定向资产管理 、 专项资产管理 、 公募基金管理 、 类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 、 海外业务

  • 经营范围:

    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服务;证券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3-08-29 
业务名称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20-07-31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个) 247.00 247.00 - - -
新三板:新三板持续督导挂牌公司家数(家) 220.00 226.00 246.00 282.00 -
融资融券:融资融券余额(元) 284.70亿 277.10亿 337.27亿 295.53亿 -
股票质押:待购回余额:自有资金融资规模(元) 14.87亿 19.58亿 29.50亿 38.40亿 -
融资融券:期末维持担保比例(%) 272.28 - - -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上海市(个) - 21.00 21.00 2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云南省(个) - 2.00 2.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内蒙古自治区(个) - 1.00 1.00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北京市(个) - 9.00 9.00 9.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吉林省(个) - 2.00 2.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四川省(个) - 6.00 6.00 6.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天津市(个) - 4.00 4.00 4.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宁夏回族自治区(个) - 2.00 2.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安徽省(个) - 5.00 5.00 5.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东省(个) - 15.00 15.00 15.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山西省(个) - 1.00 1.00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东省(个) - 20.00 20.00 20.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广西壮族自治区(个) - 2.00 2.00 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 - 5.00 5.00 5.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苏省(个) - 11.00 11.00 1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江西省(个) - 11.00 11.00 1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北省(个) - 6.00 6.00 6.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河南省(个) - 7.00 7.00 7.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浙江省(个) - 10.00 10.00 10.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北省(个) - 72.00 72.00 72.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湖南省(个) - 7.00 7.00 7.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甘肃省(个) - 1.00 1.00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福建省(个) - 9.00 9.00 9.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辽宁省(个) - 7.00 7.00 7.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重庆市(个) - 4.00 4.00 4.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陕西省(个) - 3.00 3.00 3.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青海省(个) - 1.00 1.00 1.00 -
经营机构:营业部数量:黑龙江省(个) - 3.00 3.00 3.00 -
净资产(元) - - - - 278.31亿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宏观环境及行业形势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经济运行逐步走向常态化运行通道,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GDP同比增长5.5%。宏观政策方面,货币政策总量上维持适度充裕,结构上仍以精准投放为主,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态度,微观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缓慢修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渐显,工业生产稳步恢复,投资结构稳步优化。资本市场方面,总体运行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注册制等顶层制度逐步落地,相关业务监管细则不断完善优化,引导证券公司助...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宏观环境及行业形势
  2023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经济运行逐步走向常态化运行通道,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GDP同比增长5.5%。宏观政策方面,货币政策总量上维持适度充裕,结构上仍以精准投放为主,财政政策保持积极态度,微观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缓慢修复。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渐显,工业生产稳步恢复,投资结构稳步优化。资本市场方面,总体运行平稳,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注册制等顶层制度逐步落地,相关业务监管细则不断完善优化,引导证券公司助力实体经济结构转型,当前证券行业正走向以投资者利益保护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角色”。证券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行业经营与国内外宏观环境、监管政策及资本市场走势等因素高度相关。2023年上半年一级市场债权融资规模和二级市场交易热度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回升。一级市场方面,股权融资总规模5,060.01亿元,同比减少7.14%;其中IPO融资金额2,187.20亿元(发行日口径),同比下滑15.90%;股权再融资规模2,872.82亿元,同比上升0.85%;券商主承销债券总规模6.18万亿元,同比上升9.33%。二级市场方面,2023年上半年实现股票基金交易额249.40万亿元(双边),同比上升0.11%;市场主要指数收涨,上证指数上涨3.65%,深证成指上涨0.10%。
  (二)公司经营情况
  公司依托齐全的业务资质,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指公司向客户提供证券及期货经纪、财富管理服务、研究业务及向客户提供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转融通、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行权融资等资本中介服务。证券自营业务是指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包括但不限于权益类、固定收益类及金融衍生品等自营交易和做市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指公司向客户提供包括承销与保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公司债券受托管理、非上市公众公司推荐、资产证券化等具有投资银行特性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业务指公司向客户提供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公募基金管理等业务。另类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是指股权投资、项目投资及管理或受托管理股权类投资并从事相关咨询服务等业务。公司通过长证国际积极拓展海外业务,为客户提供经纪、投行、资产管理及期货等境外金融服务。
  2023年上半年,公司盈利状况回升向好,重要业务支撑有力。在新的发展战略引领下,公司各项业务加速发展、力争上游,根基更加稳固、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分业务来看,经纪业务持续做大规模,产品销售、投资咨询等排名稳中有升;公募佣金市占继续维持高位,私募客户收入占比增加;投行业务和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强化协同
  联动,企业客户服务逐步一体化、平台化,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客户深耕成效显著;投资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大投资业务收入同比提升较大,自营投资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成效渐显;资管业务进步明显,长信基金、长江资本管理规模、管理费收入大幅提升,长江资管的产品和渠道有所突破。公司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全面升级各项管理,通过完善选人用人、考核激励和业务协同机制,优化部门设置,提升干部员工的干事热情、合作意识和协同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32亿元,同比上升34.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6亿元,同比上升38.3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1,717.97亿元,较年初增长8.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41.68亿元,较年初增长11.18%。
  1、经纪及证券金融业务
  (1)零售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
  ①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从市场走势看,A股呈现先扬后抑的震荡格局。美联储加息等外部风险因素的冲击叠加中国经济复苏基础尚需巩固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市场信心不足限制指数上行空间。二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弱、内部经济恢复低于预期、存量资金博弈叠加业绩低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市场成交逐步缩量。从监管导向看,上半年,《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促进机构加快买方投顾转型的步伐,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服务刻不容缓。2023年6月末,上证指数较上年末上涨3.65%,沪深300较上年末下跌0.75%。2023年上半年新发基金遇冷,截至2023年6月末,市场新发股票+混合类公募基金340只,募集规模合计1,708.02亿,较去年同期下降18.07%。
  ②经营举措和业绩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基于客户精细化分层,建立买方投顾视角下的资产配置体系,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一站式深度服务,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报告期内,渠道方面,公司融合线上线下渠道,拓宽客户触达半径,实现新媒体展业突破,为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产品方面,公司持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甄选优质产品,打造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销售服务体系,在公募销售常态化的基础上,重点构建了一条“买方视角”优选量化私募产品线,提升私募产品的选择能力,着力提升高净值客户增长率及转化率。服务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卖方投顾向买方投顾转型,通过建立投顾分级分类体系,实现投顾个人禀赋与客户多样性需求的契合,落实“顾问式服务”,增强客户获得感。在服务高净值客户方面,加强公司大投资、大投行业务协同,以对公业务带动经纪业务,通过密切联系企业、企业背后的股东、企业家及高管,挖掘高净值客户资源,以算法总线、资金支持、交易服务、研究服务为手段,树立公司效率优势。同时,公司响应数字化时代要求,强化科技赋能,继续推进财富管理平台建设,整合平台系统功能、服务场景、研究能力,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陪伴。
  2023年上半年,公司代理买卖收入市占率(不含席位)为1.93%,创近年来新高;公司客户数量达到873万户,连续五年持续增长,资券总值达到1.04万亿;公司注册投顾人数2239名,行业排名第10位,投顾产品销售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56.23%;金融产品代销收入为1.32亿元,同比增长19.89%,权益类产品日均保有量为227.29亿元。
  ③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快速响应客户及业务需求。推动从提供单一产品向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的转变,不断提升服务高净值客户的综合能力,加速提升创收能力。强化对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深入“总分联动”,为其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其多样化需求,做深企业客户服务价值链:优化“长牛机构通”机构理财平台,建设私募合作生态圈,以算法总线、资金支持、交易服务、研究服务为手段,突破发展机构经纪业务,加强合规内控与规范化管理。
  (2)机构经纪及研究业务
  ①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末公募基金净值规模小幅增加,较年初提升6.29%至27.37万亿元,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净值规模分别为2.45、4.44万亿元,较年初分别+8.77%、-7.17%,债券型净值规模为8.37万亿元,较年初上升9.30%。2023年上半年私募基金净值规模较年初提升0.70%至20.17万亿元,其中证券类净值规模为5.95万亿元,较年初上升6.97%。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卖方机构经纪业务将加速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方面传统分仓佣金中研究佣金重要性凸显,另一方面其他业务条线对于研究定价能力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②报告期内经营举措和业绩
  公司研究所配置有全行业研究力量,囊括总量、周期行业、金融制造行业、消费行业、科技行业5大研究领域、34个研究方向,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和深入研究。公司把握客户机构化浪潮,研究业务头部地位继续夯实,研究收入排名稳居行业前列。2023年上半年,在以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针下,公司持续提升在国家战略重点领域的研究能力与市场影响力,加大线上下结合与产业链协同的服务力度。公司顺应机构客户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响应不断变化的机构客户需求,致力于为机构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研究创造价值、销售实现收入的主旨整合资源,积极跟进市场变化,协同共进,推进月度形势深入讨论,总量、行业和销售团队紧密配合,提升研究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机构客户协同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创新服务工具应用,加强线下路演会议及线上会议活动相结合,大力推进机构客户综合服务频度,取得了良好的客户反馈,有力提升了公司品牌和影响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口径公募佣金市占率维持市场较高水平,非公募业务收入同比继续提升,客户开户资产保持高位值。
  ③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公司将顺应新时代下证券机构业务发展方向,进一步夯实内部风控体系,做好高质量发展文化建设及投资者教育工作。以提升研究价值内部转化效率为宗旨,重视科技技术的投入和应用,整合公司各项业务资源,稳步提升公司公募业务市场排名和业务收入,保持行业第一梯队,提升公司研究品牌影响力,同时聚焦以研究为核心的头部私募基金客户,大力推进私募基金等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平台化业务服务,拓宽收入来源。研究产品上继续推动产业研究与公司研究的深度结合,加强与经纪、信用、投行与投资业务的协同,加大境内业务与国际业务联动,提升研究定价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及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3)资产托管业务
  ①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监管引导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要求趋严,新备案产品数量下降,新登记注册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骤降。私募行业进入盘整期,资产托管业务经营环境面临挑战,资产托管业务市场竞争加剧,促使各托管人加快整合公司资源,加大内部协同与营销力度,打造机构客户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虽私募行业发展短期面临阵痛,但政策引导也加快私募行业向健康、高效的生态发展,预计行业未来会迎来更稳定、可持续的增长态势。
  ②经营举措和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实现私募全生命周期支持,满足私募管理人综合化、个性化需求。公司发布行业首个私募综合金融服务品牌—“金长江-私募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大力推进私募战略,以一个品牌,两大赛事,六大体系整合公司资源,提升公司私募服务品牌影响力。在托管业务上,公司通过持续扩大服务客群,针对私募证券、公募基金及专户、券商及期货资管、信托计划、银行理财、私募股权等客群建立联动机制,挖掘合作机会,聚焦规模提升;同时,公司着力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自研开发上线“金管家”服务平台,运用了OCR等前沿技术,将原有的多平台进行整合,为管理人提供统一平台入口,实现业务办理线上化的同时将业务办理效率提升;在内控管理上,公司顺利通过资产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ISAE3402国际鉴证,正式获得ISAE3402国际鉴证第二类报告,标志着公司资产托管与外包服务业务内部控制、安全保障、运营效能、业务质量得到了有效肯定和专业认可。报告期内,公司托管产品数量、业务规模和市场排名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新增私募产品备案数量行业排名升至第12名。
  ③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在私募战略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金长江”私募品牌服务力度,发挥品牌影响力,进一步面向大型私募管理人完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体验。在托管业务方面,公司将持续提升私募证券、公募基金及专户、券商及期货资管、信托计划、银行理财、私募股权等客群服务方案,解决核心问题,提升业务规模;在系统平台方面,公司将继续自主研发系统平台功能、运用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优化运营效率,提高人均效能;在内控管理上,公司将开展全业务环节的操作风险梳理及自查,结合业务实际及同业经验,在流程、系统等方面不断加强业务操作规范管理,确保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稳健运营。
  (4)信用业务
  ①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及北交所启动融资融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稳中有升。截至报告期末,全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2%。长期来看,券商两融业务展业空间将再次得到释放,北交所融资融券业务启动及全面注册制主板两融标的的直接扩容,为投资者采取多元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转融通业务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了业务市场化水平及交易效率,能够有效促进证券出借和融券业务的发展。
  ②报告期内经营举措和业绩
  公司始终践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监管要求,深入挖掘客户需求,积极创新业务运营模式,持续完善风险管控建设。融资融券业务方面,公司在坚持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专项业务活动积极拓展客户及业务资源,持续优化业务及客户结构;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夯实券源基础,拓展券池规模,着力提升对高净值客户及机构客户的综合服务;强化科技赋能,持续推进交易系统及融券平台建设,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完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优化征授信、担保品、集中度等业务管控效果。股票质押业务方面,公司坚持审慎稳健发展策略,持续优化改善客户和资产结构,加强业务尽调及贷后管理能力,打造收益风险相匹配的良性业态。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284.7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4%;通过自有资金开展股票质押业务规模14.8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1.67%。
  ③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在巩固原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内部协同能力,加强与外部机构合作,增强融券券源获取能力,满足客户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业务需求;积极优化客户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产品策略创新,提升对高净值客户的服务深度;通过内部精细化管理,优化定价机制和风控机制,推动融资融券业务高质量发展。同时,将在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审慎稳健开展股票质押业务。
  (5)期货经纪
  ①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发展平稳,政策定力强,叠加海外市场动荡的宏观现实,国内大宗商品分化明显。各期货交易所积极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丰富实体企业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箱,实体企业期货市场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为期货行业创新业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上半年期货市场成交表现良好,累计成交量39.51亿手,累计成交额26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和1.80%,但期货经营机构多处在“增量不增收”阶段。
  ②报告期内经营举措和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控股子公司长江期货开展期货业务。上半年,长江期货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互促,稳步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实现净利润5,242万元。截至报告期末,ROE为5.28%,期末客户权益69.62亿元,日均客户权益72.9亿元,同比增长16%。IB业务协同推进,日均客户权益21.7亿元;直销分支机构逐步多元发展,日均权益51.2亿元。助力公司财富管理转型,主动协同拓展机构经纪业务,实现特法权益增长29%,“金长江”私募大赛影响力提升。首只私募FOF产品成功募集7,000余万元,固收产品业绩稳定,资管业务规模持续攀升。深耕产业客户群体,核心客户服务量质同升,产业链破圈成效良好,“保险+期货”重点项目有序开展。打造特色营销活动,强化创新业务激励,引导分支机构多元发展。
  ③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长江期货将继续落实立体协同,服务集团综合金融;依托机构拓展、资管产品销售、产业服务、分支机构特色经营,持续做大客群规模与业务体量;以实战练队伍,通过项目工作提升业务专业能力及综合运营能力。
  2、证券自营业务
  (1)市场环境
  证券市场方面,2023年上半年,在海外持续通胀紧缩、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A股呈现出结构轮动、存量博弈的市场行情。各大指数表现明显分化,其中上证指数半年涨3.65%,创业板指跌5.61%,深成指微涨0.1%;科技创新成为行情的主要驱动力,AI+与“中特估”成为市场的两条主线。从行业表现来看,31个一级行业中,仅有11个行业的涨幅跑赢了上证指数,其中,TMT方向的传媒、计算机、通信、电子等板块表现良好,“稳增长”方向的家用电器和汽车、“中特估”方向的建筑装饰和石油石化亦表现不俗。债券市场方面,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政策持续出台,央行适时降准降息,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但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市场风险偏好低位徘徊。在此背景下,低风险偏好资金持续配置债券资产,债券市场年后开始趋势性走强。
  (2)经营举措和业绩
  公司股票自营业务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加大资源投入,强化投研交流,完善系统建设。在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聚焦高端制造、TMT、消费等行业方向,强化公司研究深度,面对市场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投资操作策略。
  公司债券投资业务坚持票息策略,在保持持仓规模底线思维的基础上,波段交易与中性交易相结合,取得了平稳的收益;同时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根据市场节奏调整持仓结构,提高组合信用资质和流动性。另外,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扩充并完善策略库,投研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公司衍生品业务稳步发展,遵循合规、匹配、审慎和透明的原则,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了更为高效的标准化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为未来实现规模效应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不断提升交易定价能力,在产品结构、产品形式、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创新,满足不同客户多种风险收益特征的衍生产品服务需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场外期权业务存续规模49.27亿元,收益互换业务存续规模24.15亿元,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合计73.42亿元。
  公司通过长江期货子公司——长江产业金融开展衍生品风险管理业务。2023年上半年,长江产业金融参与期货做市业务,涉及场外衍生品名义成交本金24.28亿元,同比下降8.6%。参与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3个,涉及场外期权名义本金2.0亿元。
  (3)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股票自营业务,通过打造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机构化的投研体系,依托买方研究的深度基本面价值和市场波段交易能力,来不断提升投研核心能力。通过对市场、行业和企业的研究,聚焦核心优势板块,把握下半年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债券投资业务将继续加强经济基本面的跟踪与研究,坚持票息策略的同时更加注重风险防控;持续提升投研能力,推进投资策略多样化、体系化、智能化,加大中性策略和波段交易力度,把握价差机会,并推进创新业务的开展。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以客户风险管理需求为导向,继续积极探索业务模式和拓展客户群体。衍生品业务方面,公司将完善衍生产品服务体系,提升产品创设能力,丰富投资策略储备,强化中台运营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与公司多业务条线发挥协同作用。期货风险管理业务将继续稳定现有业务发展,尝试开展期权做市业务,提升核心交易能力。做大场外衍生品业务规模,增强服务大型产业客户能力,积极承做“保险+期货”、场外期权等项目。
  3、投资银行业务
  (1)市场环境
  股权融资方面,2023年上半年,IPO市场共184家新股上市,上市企业数量较2022年同期增加8家,新股发行上市持续活跃,其中上市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IPO募资总额为2,187.20亿元(发行日口径),同比下降超三成。同时,受欧美银行业危机、美联储不断加息等因素影响,市场环境较为震荡,2023年上半年IPO市场各板块均面临着一定的破发压力。再融资市场仍然以定增和可转债两个品种为主,受益于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注册制背景下再融资审核端的优化以及房地产政策调整优化,2023年上半年定增市场活跃度整体有所提升,带动再融资市场回暖。具体来看,完成定增项目148家、可转债项目53家,定增项目数量同比增加超两成,募资额较2022年同期翻倍,可转债项目数量同比下降超一成,募资额同比下降近四成。
  债权融资方面,2023年上半年,受国内需求偏弱的影响,经济增长相对乏力,呈现弱修复的态势。基于稳增长的需要,央行先后采取“降准”、“降息”举措,叠加宽松资金面所导致的机构“资产荒”,带动债市收益率的持续回落,信用债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受机构偏好影响,信用债发行主体仍是城投公司和产业类国企,民企依然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在政策导向下,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科技创新债、可持续挂钩债等创新品种的发行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经营举措和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长江保荐开展股权类融资项目。报告期内,长江保荐坚持差异化竞争,在继续深耕军工、台资、物业、化工等原优势行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战略发展规划,深度挖掘高质量、宽赛道、高景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三新一高”、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扩展行业优势,打造特色行业品牌。目前25个在辅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80%。同时,长江保荐坚持深耕重点区域战略,集中资源在湖北、西南及经济发达的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湖北根据地通过加强渠道建设,积极举办相关宣讲活动、梳理拜访省内有上市需求的企业等多种举措,加大业务开拓力度;西南及经济发达地区通过核心客户服务不断挖掘公司业务发展增量,提高展业纵深及业务覆盖率。长江保荐严格控制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执业质量,在质控、内核环节从严把握项目质量,同时通过制度建设、强化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大了对IPO项目撤否的扣罚力度。报告期内,长江保荐完成IPO项目3单,同比增加1单,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再融资项目2单,同比减少2单;股票主承销家数5家,股票主承销金额44.17亿元。同时,长江保荐储备项目充裕,截至报告期末,股权在审项目合计24单,市场排名并列第14位,其中IPO21单、可转债3单。
  2023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探索和开拓债券创新品种,储备科技创新公司债、乡村振兴公司债、停车场建设专项债等创新品种。报告期内,公司合计主承销债券40只,规模131.87亿元:其中企业债4只,规模18.12亿元;公司债30只,规模94.28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6只,规模19.46亿元。其中,公司债规模同比增长38.89%,公司债企业债综合排名上升1位。报告期内,公司地方债分销只数合计49只,中标规模30.5亿元。公司主承销的债券中,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GC三资K1)由公司牵头主承销,发行规模5亿,系央企资本投资类公司公开发行绿色债券第二期,进一步助推了央企及子公司产业创新升级;宿迁市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乡村振兴公司债券(第一期)(23宿控V1)由公司独立主承销,发行规模3.95亿,为江苏宿迁地区在交易所成功发行的首单乡村振兴公司债券。上半年,公司承销债券中主体评级AA+及以上占比达72.5%(去年同期52.6%),优质客户占比不断提升。
  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三板业务排名基本稳固;报告期内推荐挂牌企业3家,市场排名并列第16位;完成股票定向发行10次,市场排名第9位;完成股票定向发行募集金额3.03亿元,市场排名第9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续督导家数220家,市场排名第6位。
  (3)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股权融资方面,长江保荐聚焦北交所业务,以此为契机逐步提升IPO业务排名。一是加强研究力度,充分了解、掌握北交所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二是引导业务部门更早介入行业好、前景好的中小企业,培育北交所上市“后备军”。同时,长江保荐始终聚焦主责主业,保持区域深耕战略定力,立足湖北,深化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布局,着力提升重点区域业务覆盖率。长江保荐将围绕公司产业投行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公司重点行业客户服务能力:鼓励员工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相关政策信息,为业务开展积累行业经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进一步深耕关键产业;深化与战略客户部等其他业务条线的协同合作,促进集团内部行业交流的融合互动,推动公司在重点行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债权融资方面,公司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政府、服务实体经济的方针,继续加强对央企、地方国企、产业类企业及其他优质企业客户协同服务,深耕湖北等重点区域,持续做好分支机构的资源转化及服务,利用好银行间市场牌照,提升协会产品规模。推进团队建设,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逐步推进华东、粤港澳大湾区及西南等地区团队建设;持续加强和监管机构、投资者、同业渠道、评级、担保等协同合作方的强沟通、强合作关系,树立公司业务口碑;紧抓新政策及市场窗口行情如,聚焦科创、乡村振兴和产业等类型债券的发行,坚持多元化客户覆盖、差异化销售流程、标准化客户服务、系统化过程管控,增强公司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
  4、资产管理业务
  (1)市场环境
  近年来,公募基金产品结构发生一定变化,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占比逐年下降、固收+基金占比维持相对稳定、货币基金占比逐步有所提升。从上半年表现来看,权益类基金中指数型基金的表现最为突出,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主题基金爆发,全市场基金产品表现较为平稳。新发行基金结构上来看,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发行有所降温,中长期纯债以及短期债券等债券型产品发行升温,债券型基金新成立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主力军。
  (2)经营举措和业绩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长江资管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报告期内,长江资管积极外扩渠道、优化产品布局。渠道方面,打造以银行、非银机构、互联网平台、长江证券四线业务团队,快速提升同类型客户的响应效率与服务质量,多类渠道推进资源倾斜,重点产品持续营销,同时聚焦互联网思维,支撑产品放量。截至报告期末长江资管存续产品规模较去年底增长11.2%,公募基金业务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2.58%。产品方面,改善产品布局、加速产品发行,不断丰富产品货架,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专项产品新发3只,规模较去年增长4.7%。固收类私募产品新发8只产品,新发规模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募REITs业务进展良好,上半年持续在湖北省内耕耘,深入研究优质企业资产,并通过高频拜访与业务探讨,进一步巩固了对省内企业的本土服务优势及专业优势。
  公司参股子公司长信基金主要开展基金管理业务。报告期内,长信基金总体规模、非货规模增长均大幅超越行业,总规模首次突破1,500亿元,非货规模首次突破900亿元。总规模、非货规模排名较2022年末均有较大提升。报告期内,长信基金发行成立1只基金,募集规模3.44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管理产品总数为115只,净资产总规模1,644.21亿元,公募基金86只,净资产规模1,593.58亿元。专户理财产品29只,净资产规模50.63亿元。长信基金通过考核引导、机制优化,加强投研转化率,通过打造团队,提升投研能力;深化核心银行渠道合作,实现权益产品低位布局突破;开展“资产荒”专题研究,明确固收、权益、量化三条业务线在短、中、长期的具体安排和路径规划。
  2023年上半年,长江期货资管产品净值规模超11亿元,固收产品业绩保持稳定,首只私募FOF产品成功募集7,000余万元。
  (3)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长江资管将进一步推进产研销融合,坚持“产品规划、渠道布局、投研提升”三位一体的战略计划,打造全新面貌资管业务。产品围绕权益及固收业务分别进行设计与规划,同时积极拓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设产品。四类渠道(银行、非银、互联网平台、长江证券)齐头并进,重点渠道合作突破,持续提升渠道服务质量,并逐步转化为规模。继续深化投研建设,完善各类机制,持续培育投研团队,加强业务创新。展望未来,长江资管将坚持以持有人利益为中心的理念,优化业务结构,并重权益与固收,切实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保障公司稳健发展,真正与投资者实现共赢。
  长信基金在稳步推进储备产品的报批工作外,着眼于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市场环境展望,不断夯实基础,立足绝对收益理念,优化产品布局,强化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公司业绩提升,时刻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持续关注各条线核心、重点产品业绩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不断改善持有人体验感和获得感。
  长江期货将着力提升资管规模,推进产品路演及销售,保持投研优势,逐步树立私募FOF品牌。
  5、另类投资及私募股权管理业务
  (1)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低位运行,市场新募集基金金额7341.45亿元,同比下降4.96%,硬科技领域投资仍为主线。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在绿色低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企业不断创新,为一级市场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然而,报告期内新能源等热门赛道二级市场市值回调幅度大,导致VC/PE市场投资热度整体下降。从行业分布来看,科技强国背景下,市场资源持续向硬科技产业倾斜,优质标的竞争激烈,股权投资机构需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品牌,提升行业竞争力。同时,在市场两极化趋势延续的情况下,LP整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国资为主体的LP结构推动股权投资市场走向与地方产业配套紧密配合的阶段。
  (2)经营举措和业绩
  长江创新作为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以股权投资为核心业务,以“产业聚焦、研究驱动”作为总揽性竞争策略,通过深度产业研究发掘投资机会。报告期内,长江创新新增3个股权投资项目,并对所投项目进行紧密、持续地跟踪和投后管理,项目情况良好。截至报告期末,长江创新已累计完成38个股权投资项目。
  长江资本作为公司募集并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军工及高端装备领域开展股权投资业务。报告期内,长江资本募投金额双创新高。新设6只基金,认缴规模合计190亿元,其中包括规模120亿元的安徽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主题母基金、规模50亿元的宜昌绿色产业基金等,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规模大幅提升,在管基金规模达到339.11亿元;新增投资11个项目,在投项目上市节奏加快,目前3个项目处于IPO审核阶段、10个项目处于辅导阶段。收入及净利润水平保持稳定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3)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长江创新将继续聚焦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挖掘项目投资机会,在投后管理中持续为企业提供支持,推动业务高质量增长。
  长江资本将坚定市场化募资道路,扩大基金合作主体,丰富基金管理类型,以金融服务实体为宗旨,聚焦于符合国家战略的硬科技领域,加强前瞻性布局,深入挖掘产业机遇,全面判断价值和风险,持续提升投资质量。
  6、海外业务
  (1)市场环境
  2023年上半年,虽然全球经济走势好于预期,但2022年美联储大幅加息所产生负面滞后效应、俄乌冲突持续等因素仍然制约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全球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2)经营举措和业绩
  2023年上半年,长证国际继续坚持落实公司海外发展战略,贯彻“聚焦主业、夯实基础”的经营战略,明确业务发展重点,积极寻找市场机会,加快推进研究业务发展,推动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升级,稳健开展债券业务及其他重点业务,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全力推进业务发展。同时,长证国际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严格落实垂直管理要求,提高合规风控能力。强化公司成本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努力实现降本增效。加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司经营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
  (3)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长证国际将继续重点推进研究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债券业务等业务发展,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把握市场机遇,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推进各项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司整体经营能力。同时,持续强化长证国际的合规风控内控管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中后台部门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保障公司稳健经营。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治理稳健高效,战略落地稳中有进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完善,落实党委前置研究程序,突出党委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权责清晰、目标一致,形成了党委把握方向、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独立监督、管理层负责落实的治理结构,保障了公司的科学决策和稳健经营,为公司战略实施、经营管理和业务拓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股东类型和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为公司发展带来丰富的外部资源和市场活力。报告期内,公司在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战略落地,以落实国家战略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客户财富增长”为出发点,把握行业“资本化、机构化、平台化”发展新趋势和新机遇,在巩固提升传统业务的基础上以资产配置为核心推进高净值财富管理,大力发展“产业+金融”模式的产业投行,体系化推进机构客户服务,平台化保障战略落地。公司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内外协同更加顺畅高效,干事创业更有动力,有效提升公司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活力。
  2、研究业务水平领跑行业,财富管理转型不断深化
  公司高度重视研究业务,持之以恒提升投研能力,依托齐全的业务资格、领先的服务能力及金融科技的全面赋能,研究业务稳定排名行业前列,保持突出的研究优势及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公募佣金收入市占率近五年保持行业前三位,2023年上半年公募市占率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私募基金业务深化转型发展,同时积极布局研究业务国际化,综合研究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财富管理条线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客户资产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新增客户数量市场占比创最近两年新高,财富管理收入贡献占比稳中有升;分级投顾体系成效显著,投顾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财富管理转型效果明显,战略布局效果将在未来进一步显现。
  3、金融科技深度赋能,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
  公司高度重视科技赋能,不断加大金融科技研究投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业务领域与管理领域的支持作用,在运维管理、自主研发、数据挖掘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公司数字化转型,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遵循“守底线、强中线、拓上限”的管理方针,深化“运维+安全+研发”一体化融合管理体系,强化基础保障设施,确保公司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持续推进技术支撑平台、管理支持平台、信创试点平台的研究开发,为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推动力;强力打造平台化、敏捷化、产品化的IT核心能力,加强金融科技场景应用,持续升级各业务部门核心系统;接入AIGC智能平台,打造公司金融科技品牌。
  4、落实实质合规风控,强化业务支持力度
  公司始终坚持“稳字当头”,秉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合规管理理念,着力打造合规风控“三道防线”,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覆盖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公司各项主要风控指标均持续符合监管指标,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强化风控指标动态管理,提升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力度,完善重点业务管控体系,保障公司各项业务有序开展;持续推动平台数字化建设,优化风险评估计量体系,树立风控指标权威性,严格落实外部指标,全面梳理形成内部指标约束力;深化合规长效建设,持续完善合规制度,严格督导自查自纠,妥善化解风险隐患;强化合规文化宣导,压实合规主体责任,加大合规检查监督力度,推进“每个人都是合规展业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入脑入心。
  5、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社会责任奋力担当
  公司坚定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倡导者、传播者,在守法、合规创造财富的同时,感恩回馈社会,彰显“责任券商”的使命与担当。公司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一方面,公司充分重视科创金融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的打造,综合利用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金融手段,致力于为实体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积极参与设立产业引导基金、科创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引导优质资本流向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调整、区域发展和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建立“造血式”扶贫长效机制,近年金融帮扶融资额超120亿元,规模稳居行业前列。公司社会责任实践案例获得社会广泛认可,连续多年获得中证协社会责任专项工作的满分评价,被湖北省政府授予“2021年度金融支持湖北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单位”称号,入选“2022券商价值榜‘年度证券ESG卓越案例’奖”以及“2022年度ESG最佳社会责任(S)实践企业”。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始终认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平稳经营的核心要素。公司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做到对各类风险、各组织层级、各类业务以及全体员工的全覆盖,确保整体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公司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同时,针对新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上述各种风险,公司建立了新业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新业务风险的事前识别、事中评估和事后检查力度,能够有效地管控各类风险。
  1、市场风险
  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衍生品价格、商品价格等)波动而导致公司资产、自营投资组合损失的风险,主要集中于权益价格风险和利率风险领域。
  (1)权益价格风险
  权益价格风险指因权益类证券市场发生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自营股票投资、新三板做市、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投资、资管计划投资权益类证券等。股票价格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是公司面对的主要市场风险类型。2023年上半年,A股先涨后跌,整体呈窄幅震荡行情,各板块指数有所分化,上证指数上涨3.65%,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0.75%、5.61%。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因市场利率变动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融资类业务、债务融资等。2023年上半年,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累计涨幅2.63%。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上对市场风险持积极进取的态度,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防范:①基于市场变化和业务趋势,分级授权投资品种范围、投资规模和损失等限额,严格落实风险限额管控机制;②执行多元化投资策略,灵活选择投资品种及比重,积极开展策略研究,适当运用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对冲市场风险;③规范、科学使用金融估值工具、内部风险计量模型,动态监控相关风险控制指标和业务状况,综合运用风险净敞口、VaR值(在险价值)、希腊字母、久期、基点价值、风险调整收益、敏感性分析及压力测试等计量手段,定期量化分析、评估市场风险,有效反映内在风险状况。
  报告期内,公司自营投资等各项业务量化指标保持平稳,未出现重大市场风险事件。
  2、信用风险
  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发行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由于信用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从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业务类别:一是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限制性股票融资等融资类业务;二是债券投资交易、其他信用类产品等投资类业务;三是利率互换、场外期权、远期等场外衍生品业务;四是承担信用风险管理职责的其他业务。2023年上半年,宏观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流动性相对宽裕,信用风险释放趋缓,债券市场新增违约债券数量和违约主体个数同比均大幅减少。
  报告期内,公司总体上对信用风险采取稳健进取的态度,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管理:(1)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健全尽职调查、信用评级、准入管理、资产分类、风险监测、风险处置、风险报告等全流程管控机制;(2)持续完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建立统一的评级模型来识别和评估客户信用风险,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3)持续健全风险限额授权体系,对各业务进行风险限额分级授权,严控风险敞口、集中度、信用评级等风控指标;(4)持续优化信用风险计量体系,对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抵押物覆盖率、预期信用损失等风控指标进行计量,设定合理的信用风险压力情景,开展定期和专项压力测试并对测试结果作出应对;(5)建立资产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资产风险排查和资产分类,并通过各类风险缓释措施和各种风险处置手段,逐步化解存量风险,降低公司承担的风险资产暴露水平;(6)持续加强信用风险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提升风险评估、计量、监控、预警、报告等管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融资类业务资产质量稳定向好,自营投资持仓债券未发生违约事件,整体信用风险可控。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公司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获取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负债、履行其他支付义务、满足公司正常业务开展所需资金需求的风险。2023上半年,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公司融资渠道稳定,各项业务平稳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多项措施进行积极防范:(1)坚持资金统一管理运作,强化资金头寸和现金流量管理,每日计算未来一定期限内资金缺口,评估公司资金支付能力;(2)根据风险偏好建立规模适当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并逐日监测;(3)基于监管要求及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对流动性风险指标实行限额管理,将限额指标分解至主要业务部门,每日计算、监控相关限额指标;(4)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评估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并针对性改进提升公司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5)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机制,提高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能力;(6)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报告体系,及时、准确报告公司流动性风险水平及管理状况。
  报告期内,公司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率(NSFR)持续满足监管要求,整体流动性风险可控。
  4、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内部流程不完善、人为操作失误、信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贯穿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各分支机构的各个岗位、各项工作流程,具有覆盖面广、种类繁杂且贯穿始终的特点。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业务种类的日趋复杂、集团化经营的推进,如未能及时识别各条线和日常经营的关键操作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缓释措施,可能导致公司因操作风险管理不善而造成重大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对操作风险采取厌恶的态度,通过多项措施进行管理:(1)事前梳理业务流程、梳理业务风险点、收集外部风险信息,持续完善、优化现有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业务管控措施等,排除风险隐患;(2)事中通过各类信息系统监控业务数据、预警信息等,分析、排查潜在风险;(3)事后对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督导、落实整改措施,并对风险事件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进一步强化全员风险意识;(4)对重点业务、新业务、风险事件涉及的业务开展全面自查,排查风险隐患,完善业务整体管控措施,防范风险事件发生。
  报告期内,公司未出现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5、合规风险
  合规风险是指因证券基金经营机构或其工作人员的经营管理或执业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和准则而使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采取监管措施、给予纪律处分、出现财产损失或商业信誉损失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以“稳固合规底线,严防重大风险”为目标,以“健全制度保障,加强文化培育,完善长效机制”为重点,不断推进合规风险管控走深走实。(1)适时完善制度,强化规范保障。主动适应法律法规、监管规章和自律规则变化,加强新法新规新案例学习解读与触达普及,及时制订修订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强化制度执行力。(2)推进文化润心,深化植根塑魂。组织开展证券行业荣辱观“循规问矩”培训与落实行动;汇编经纪、保荐、债券、资管等典型案例,对相关业务进行精准提示;利用OA、长江文化在线、合规文化墙等载体与渠道,推动“每个人都是合规展业第一责任人”理念入脑入心;积极对外发声亮相,创树公司及行业形象。(3)织密防控体系,优化长效机制。聚焦投顾展业、私募产品宣传、代销产品准入、同址委托监测核查等领域,持续完善内控机制;建立健全保荐项目风险定期会议及排查整改机制;加强债券兑付风险跟踪、摸排、监测与防控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未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6、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行为或外部事件、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廉洁规定、职业道德、业务规范、行规行约等相关行为,导致投资者、发行人、监管机构、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媒体等对证券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不利其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公司持续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力度,采取多项举措提升声誉风险事件防范及处置能力:(1)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的职责分工,强化垂直管理和过程管理;(2)强化各条线风险识别,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和识别职责范围内的声誉风险驱动因素并及时上报,提升对声誉风险事件的前瞻预防能力;(3)实时监测公司舆情,及时发现、处置风险隐患,降低负面影响;(4)建立工作人员声誉约束考核机制,将员工声誉风险管理情况纳入人事管理体系并作为工作考核、晋升等情形的重要判断依据;(5)持续开展声誉风险管理培训,提升全员声誉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各单位防范、化解声誉风险事件的能力;(6)持续规范公司各单位品牌宣传行为,明确公司品牌宣传流程规范及宣传要求,严格把关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合规性、严谨性,强化员工个人自媒体平台发布信息管理,提升全员声誉风险管理意识。
  报告期内,公司未出现重大声誉风险事件。
  7、新业务风险
  新业务风险种类新颖复杂,风险点多样不定,公司持续建立并完善新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持续优化相应的风险计量模型和风险缓释方法。
  公司采取多项措施管理新业务风险:(1)明确新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新业务上线前进行充分风险识别、评估,制定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和流程机制;(2)新业务上线后,加强监控力度,提高专项评估频率;(3)定期核查业务运作中的问题,总结业务的风险特性,持续健全新业务制度、流程和风险管控机制。
  报告期内,公司新业务运行情况良好,新业务风险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未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