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远洋运输、工程承包、房地产、国际劳务合作、进出口贸易和远洋渔业等业务;线缆用改性高分子材料、改性工程塑料、电子加速器的生产和销售以及辐照加工业务。

  • 产品类型:

    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业务、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辐照加工服务、新材料、医疗健康

  • 产品名称:

    高能直线加速器 、 地纳米加速器 、 电子帘加速器 、 DG谐振变压器型加速器 、 工业探伤加速器 、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 抗生素菌渣处理技术 、 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 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 危废浓液处理技术 、 辐照消毒灭菌服务 、 高分子材料辐照改性服务 、 线缆高分子材料 、 辐照材料 、 弹性体材料 、 生物可降解材料 、 新能源材料 、 合成材料 、 改性尼龙(PA) 、 改性聚碳酸酯(PC) 、 改性聚酯 、 改性聚丙烯(PP) 、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 熔喷聚丙烯 、 耐辐照聚丙烯 、 质子治疗肿瘤系统装备 、 放射性医用同位素

  • 经营范围:

    核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化工材料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进出口、贸易进出口、代理进出口;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对外承包工程、承担国家经援项目、国际劳务技术合作、房屋开发及出租;近海远海运输及海运技术服务;航货运代理;国内外投资、仓储、进出口业务、代理各国(地区)进出口业务;普通培训(以上范围限有许可证的下属企业经营);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许可范围内);轿车经营;农副产品收购;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停车场经营;预包装食品、酒类、乳制品销售;农畜产品销售;国内一般贸易;货物、技术进出口;石油制品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开发、销售、代理销售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8-30 
业务名称 2024-06-30 2023-12-31 2023-06-30 2022-12-31 2021-12-31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发明专利(项) 39.00 - - -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项) 28.00 - - - -
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项) 18.00 - - - -
产量:新材料(吨) - 46.70万 - - -
产量:电子加速器-其他检测设备(套) - 176.00 - - -
产量:电子加速器-加速器(套) - 53.00 - - -
销量:新材料(吨) - 47.29万 - - -
销量:电子加速器-其他检测设备(套) - 170.00 - - -
销量:电子加速器-加速器(套) - 44.00 - - -
产能利用率:新材料(%) - 63.36 - 62.00 -
产能利用率:电子加速器(%) - 58.89 - - -
产能:设计产能:电子加速器(台/年) - 90.00 - - -
产能:在建产能:新材料(吨/年 ) - 11.77万 - 10.00万 -
产能:设计产能:新材料(吨/年 ) - 73.70万 - 70.30万 -
专利数量:授权专利(项) - - 54.00 - -
新材料产量(吨) - - - 43.47万 43.97万
新材料销量(吨) - - - 41.07万 45.35万
电子加速器-其他检测设备产量(套) - - - 154.00 211.00
电子加速器-其他检测设备销量(套) - - - 165.00 187.00
电子加速器-加速器产量(套) - - - 54.00 36.00
电子加速器-加速器销量(套) - - - 49.00 49.00
产能利用率: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 - - - 70.00 -
产能:设计产能: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台/年) - - - 80.00 -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0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55%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84亿 4.47%
客户二
1.22亿 1.93%
客户三
8173.06万 1.29%
客户四
6470.67万 1.02%
客户五
5375.21万 0.8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9.2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39%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2.67亿 5.32%
供应商二
2.20亿 4.37%
供应商三
2.08亿 4.14%
供应商四
1.18亿 2.36%
供应商五
1.10亿 2.20%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7.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83%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2.55亿 3.67%
客户二
1.41亿 2.03%
客户三
1.32亿 1.90%
客户四
1.18亿 1.70%
客户五
1.07亿 1.53%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5.8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3.73%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44亿 3.40%
供应商二
1.27亿 2.99%
供应商三
1.13亿 2.66%
供应商四
1.09亿 2.57%
供应商五
8969.69万 2.1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9.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87%
  • 客户一
  • 客户二
  • 客户三
  • 客户四
  • 客户五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客户一
3.57亿 4.47%
客户二
1.81亿 2.26%
客户三
1.63亿 2.04%
客户四
1.53亿 1.92%
客户五
9499.92万 1.1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8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21%
  • 供应商一
  • 供应商二
  • 供应商三
  • 供应商四
  • 供应商五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供应商一
1.30亿 2.20%
供应商二
1.05亿 1.77%
供应商三
9110.22万 1.54%
供应商四
8078.86万 1.36%
供应商五
7889.06万 1.33%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1亿 3.03%
第二名
9014.41万 1.36%
第三名
8426.59万 1.27%
第四名
6378.67万 0.96%
第五名
4744.20万 0.7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2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9亿 2.19%
第二名
1.02亿 2.04%
第三名
8870.68万 1.77%
第四名
8529.79万 1.70%
第五名
7540.44万 1.51%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11.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29%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5.95亿 8.47%
第二名
3.14亿 4.47%
第三名
1.10亿 1.56%
第四名
7360.35万 1.05%
第五名
5182.81万 0.7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3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7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00亿 3.36%
第二名
1.70亿 2.86%
第三名
9643.81万 1.62%
第四名
9531.81万 1.60%
第五名
7451.28万 1.26%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开展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辐照加工服务、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医疗健康业务以及硅光电倍增器业务。  行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核技术应用产业属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符合国家战略。非动力核技术作为一种横断技术,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非动力核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人民健康、公众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在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伴随我国核技术应用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  电子加速器是...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开展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辐照加工服务、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医疗健康业务以及硅光电倍增器业务。
  行业格局和发展趋势
  核技术应用产业属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符合国家战略。非动力核技术作为一种横断技术,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非动力核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人民健康、公众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在国内,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核技术应用产业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高技术产业领域,伴随我国核技术应用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逐步形成了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
  电子加速器是利用电场或磁场将电子加速到高能量的装置,是辐照加工产业的基础设备,也是非动力核技术工业应用的主要射线来源之一。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食品保鲜、消毒灭菌、材料改性、无损检测、环境治理、医疗等多个领域。从全球市场看,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从国内市场看,发展加速器研发与制造业务符合国家战略与政策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指出,在核能领域中鼓励同位素、加速器及辐照应用技术开发。目前受下游行业需求影响,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随着辐照技术在食品、医疗以及环保行业的运用,以及海外市场的兴起,未来对于电子加速器的需求将会呈现稳中有升。
  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
  目前,利用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技术已验证可用于印染污水处理、化工污水处理、城镇污水厂尾水提标处理、制药污水处理、抗生素菌渣处理、煤化工焦化废水处理、酿酒废水处置、光伏切片废水处理等场景。相比于臭氧、芬顿等传统处理方法,电子束处理难降解污水和特种废物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仍属于市场引入阶段。
  辐照加工服务
  在工业方面,辐照加工是全球核技术应用范围最广的领域,但整体市场分散、加工能力较弱、综合性站点较少。国内辐照加工产业与国际先进存在较大差距,部分细分行业辐照加工渗透率较低。比如,美国工业辐射加工营收有66%来自半导体加工,有24%来自轮胎加工,而我国受到下游产业发展阶段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影响,基本处于试点应用阶段。所以,国内辐照加工产业对比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行业发展空间,并将朝着多区域经营网点布局、向综合性辐照服务、规模化服务、专业化服务以及产业整合的趋势发展。
  新材料研发与制造
  新材料是指经过化学或物理途径以增强其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如强度、耐久性、导电性和其他性能,并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的新型材料。产业链的上游是石化行业,供给相对充足,但价格易受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游则是被广泛使用的各种行业,包括汽车、电子电器、办公设备、精密仪器、工程建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环保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当前,国内线缆高分子材料行业发展进入调整阶段,整体盈利水平下滑。
  医疗健康
  质子治疗是利用高能质子射线轰击肿瘤细胞,利用质子射线特有的“布拉格峰效应”,在有效治疗肿瘤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对肿瘤部位周边正常组织和器官的辐射损伤,使肿瘤放疗的精确性达到最高水平,降低放射治疗副作用,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具有精度高、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势,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肿瘤放疗尖端技术,并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国际上质子放射治疗系统的技术、产品及产业发展已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与之相比,国内质子放射治疗系统的临床配置及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其中: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甲类中的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规划41台。2024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调整“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规划新增配置8台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专门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
  放射性同位素药物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用于诊断或治疗目的的特殊药物,由放射性同位素与靶向药物组合而成。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可用于识别和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化学、核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放射性药物已经成为全球药品研发的热门领域。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已有42种放射性药品获批上市,全球已上市放射性新药品种达到64款,全球范围内创新性放射性药物的研发管线达到339种。
  硅光电倍增器业务
  硅光电倍增管按类型主要分为单体式和阵列式两种,其中阵列式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因其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和性能优势。除了传统的医学成像和核物理实验领域外,硅光电倍增管还在安全监测、光子学、光通信等领域得到应用。根据Winmarketresearch调研数据和GIR(GlobalInfoResearch)调研等调研机构的报告,全球硅光电倍增管市场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主要厂商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占比超过80%。中国是全球硅光电倍增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约占全球的35%。同时,硅光电倍增管市场竞争激烈,多家全球领先的厂商如滨松、安森美、博通等占据主导地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2024年,公司聚焦核技术应用产业,以“A+”战略为引领,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按照“筑基之年”的总要求,围绕安全质量、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深化、经营提升、党的领导六个方面工作,筑牢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基础,重塑发展态势,加快公司高质量发展步伐。
  坚持科技赋能,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长三角创新中心(核技术)建设为牵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重点项目攻关,取得阶段性进展。
  上半年,公司持续推进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梳理公司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并发布《科研投入加回管理办法(试行)》和《重点科研项目奖励管理办法(试行)》等创新激励举措,激发创新主体动力;进一步完善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上半年,公司累计新获发明专利授权3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18项,注册商标14项,发布1项国家标准、11项企业标准。积极推进长三角创新中心(核技术)建设工作,确定长三角创新中心各研发中心与实验室负责人,启动科研人员培育计划,确定质子医疗设备、辐照碳纤维等年度重点科研攻坚项目,全面开展质子治疗设备自主化、国产化工作。质子治疗装备制造基地已于2024年6月26日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国内首座商用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自主生产基地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为加快质子设备“引消吸创”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市场导向,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作为在国内领先的工业电子加速器研发与制造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领先。面对2024年上半年存量市场温和下滑及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公司深耕区域市场,扩大销售渠道,实现业务板块销售合同额同比增长12.08%;在生产与交付环节,成功交付加速器25台,其中境内23台,境外2台,总交付台数同比增加9台。在辐照加工领域,重点开发优质大客户,进行定制化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在各站点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推动上半年新签订单量同比增长25.43%,产品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8.90%,新增辐照客户超100家。
  在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领域,基于示范项目运行,持续优化电子束工艺,建立核心数据库,实现小试、中试与工程化应用的数据联通与经验反馈,打造精准、快速出具方案能力,提升项目前台问题的快速响应和解决能力。经过持续探索,不断深化对优质客户的识别,聚焦煤化工、油气开采、光伏切片等电子束具有优势的难降解污水处理应用场景,市场定位更加精准。上半年,公司通过新场景的中试实验验证,正积极推进电子束工艺在酿酒废水、光伏切片废水、新能源电池回收废水处理等领域拓展,精准筛选优质客户,并储备若干项目。
  在新材料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分子线缆材料制造商之一,公司上半年借助在华东、华中、华北、西南、华南的建设制造基地,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通过“产地销”“销地产”一体化,打造服务区域市场的销售平台,提升需求响应速度与客户服务质量,强化整体市场竞争力,面对竞争加剧的市场行情,加大大客户开发力度,加快新产品推广,上半年存量市场实现销量稳中有增,新品销量同比优于上年同期。在新材料方面,公司实现传统行业产品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约5.5%,“三新”市场销量同比增长约51.8%;并针对成熟产品的空白市场开展专项增量工作,5月份开发梳理出12款专项增量产品;挖掘规模优势,目前拥有意向客户78家,其中完成小试验证57家,已下单客户12家,增量订单328吨。
  医疗健康业务,公司密切跟踪重点项目和目标医院,通过产业或平台落地、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提供EPC总承包服务、科研合作等模式,创新销售模式,助推项目市场开发;在质子产业园6月底竣工验收的基础上,将加快首台设备的生产和安装调试,为下半年现场交付创造条件。同位素药物领域,与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同位素产品贸易业务,中标并签署了Ac-225框架供货协议,为公司产品上市销售奠定基础;持续推进锗镓发生器研制,完成4mCi发生器样机研制,科研项目进展正常;同位素产业园建设方面,正在开展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工作,完成第二次环保公示并完善环评报告,完成主设备采购合同签订,进行相关设计工作。
  硅光电倍增器领域,上半年研发出微单元pitch更大(20微米)器件,EQR203030/6060产品进入量产认证阶段。
  持续深化改革,推进公司高质发展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2024年1月,公司审批通过《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完成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顶层设计,全方位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全年经营目标的实现。
  组织机构改革与板块业务整合方面,一是公司立足市场化本质特征,聚焦总部谋发展和防风险等核心职能,以打造战略型、价值型、赋能型总部为目标,于2月完成公司总部组织机构调整。新成立投资发展部、计划财务部分别作为增量业务拓展开发、存量业务转型升级的牵头部门,并优化科技管理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本次调整总部实现减少6个部门机构,调整后共12个部门机构。二是于5月起开展辐照业务整合与组织优化,整合工作围绕理顺管理机制、理顺公司治理、理顺股权产权、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
  经营强身健体提质增效方面,公司上半年围绕共启愿景、破局当下、谋划发展三个方面,对公司愿景画像、中长期发展目标、核心竞争力、效益提升举措、业务发展路径、总部赋能发展举措等方面开展充分研讨;出台配套的增量激励方案,推动各子公司全力实现年度经营保利润目标;对部分经营情况不佳的子公司,因企施策、精准施治,重在眼前兼顾长远,突出“止血造血”,强化执行抓落实。
  治理管控机制优化方面,做实下属子公司经营发展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母子公司治理管控机制,厘清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权责边界。公司上半年制定《下属子企业公司治理管控优化提升方案》,完成二级子公司董事会授权及运作机制优化方案;制定外派董事管理优化方案,加强对外派董事的管理;编制下属子公司董事会评价办法。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资产质量及经营业绩增长不足以支撑战略目标实现风险
  风险描述:公司存量业务转型升级慢,增量储备尚无经营贡献,低效资产对企业整体效能和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减亏控亏压力较大,完成经营业绩指标面临较大挑战。
  应对措施:一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优化新材料结构,向高端材料转型,产能利用率不低于计划目标。加速器与辐照板块实现加速器交付台数不少于计划目标;完成特种废物处理技术、商务、工程、供应链正反面经验总结报告,新增签约金额不少于计划目标;辐照业务平均毛利提升不低于计划目标。医疗健康业务质子设备销售获得年度国内新增招标项目不少于计划目标的市场订单;同位素业务就自主产品与客户签署意向供货协议。二是加大减亏控亏力度,完成亏损企业户数、亏损金额治理。三是不动产及股权资产的优化清单年度任务完成率100%。
  战新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风险描述:公司已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发展方案》,特别是公司引进的质子医疗技术消化吸收时间较长,自主研发难度大。
  应对措施:一是完成质子医疗年度科研任务。二是新材料业务围绕电缆料、工程塑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开展科技研发,完成尼龙线缆料系列化落地,电池包复材产业化。三是加速器业务完成DD固态电源电能转换效率大于75%的研发目标;持续提升DG型加速器核心性能参数,开展2.0MeV(DG型)加速器优化定型,中频电源实现自主化吸收。四是核环保业务加大印染、化工园区领域标准化产品推广与项目建设,2024年完成不少于计划目标的印染、化工园区领域项目签约与动工。五是制定科研项目后评价标准,开展科研项目后评价与成果转化率分析工作,2024年结题科研项目形成技术产品或技术方案,具备量产或技术推广条件。
  改革落地风险
  风险描述:公司已正式印发《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2023—2025年)》,围绕解放生产力、理顺生产关系,明确战新产业、治理体系、科技创新、投资管理、考核激励五大重点专项,75项改革任务,需要重点关注改革任务能否真正落地,提升公司动力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应对措施:一是制定优化子企业“三重一大”事项标准清单并发布,指导各公司升版优化“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和决策办法。二是根据制度计划、总部管控事项清单优化本部制度流程,建立公司制度流程架构。三是全面理顺公司产权与管理的关系,明确未来产权关系的清晰画像,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计划。四是《公司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深化提升实施方案》年度任务完成率100%。
  应收账款压降与逾期风险、存货压降风险
  风险描述:公司应收账款、存货规模较大,存在长账龄应收、非正常存货情况,可能导致积压、减值并造成坏账的风险,对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全面梳理排查逾期或非正常往来款项明细,建立催收清单,开展催收工作。二是根据催收清单,逾期账款的责任人形成解决方案。三是强化安全库存在存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安全库存的管理;加强对呆滞料的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四是加大非正常存货管理力度,制定清理计划,并对非正常存货处理进展开展考核。五是建立分级分类的应收账款法律追收统筹管理机制,加强排查力度,精确法律追收数据,开展法律追收专项检查、评价。
  安质环风险
  风险描述:部分子公司安全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足,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不足,质量管理规范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安全环境管理基础仍不牢固,安质环风险仍然突出。
  应对措施:一是开展质量专项提升,建立专项提升方案,实现质量损失较上年同比下降15%。二是推进重大安质环隐患整治,管控突出安质环风险,动态梳理“一企一档”隐患清单,12月31日前,按时整改率100%。三是聚焦环境管理短板,规范环境管理,辐射安全、环保项目、危废固废管理、污染物排放等重点隐患整改完成率100%。

  四、主营业务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困难与机遇,坚定推进“A+”战略,按照“筑基之年”总要求,紧紧围绕年度目标和重点战略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公司的经营活力。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2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8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略有收窄。报告期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新材料业务不及预期及培育期业务亏损所致。其中,新材料业务利润总额同比降低0.35亿元,主要为电缆、电信行业产品售价走低,竞争加剧,虽订单量增长,但毛利率较上年同期降低近3个百分点;电子束处理特种废物、硅光电倍增器、医疗健康业务处于培育期,研发及市场推广的持续投入导致亏损。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持续积极担当作为,根据上半年经营发展存在问题,聚焦压实经营目标、子公司经营提升、本部赋能发展等重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挖潜存量业务、拓展增量业务,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动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