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肤

主营介绍

  • 主营业务:

    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等产品的研制和销售。

  • 产品类型:

    连接器、微特电机、继电器、光通信器件

  • 产品名称:

    连接器 、 微特电机 、 继电器 、 光通信器件

  • 经营范围:

    电器、电机、光电子产品、线缆组装件、电子控制组件、遥测遥控设备、伺服控制系统、电源、仪器仪表等的研制、生产和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经营本企业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和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本公司可以按国家规定,以各种贸易方式从事进出口业务;特种分离机构、惯性/敏感元件、抗辐照器件、专用密封件、网络变压器/滤波器、传感器、自动化设备的研究、生产和销售;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及实施、软件开发及实施服务。

运营业务数据

最新公告日期:2024-03-30 
业务名称 2023-12-31 2022-12-31 2021-12-31 2020-12-31 2019-12-31
库存量: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光通信器件)(只) 10.36万 - - - -
库存量: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电机与控制组件)(台) 12.81万 - - - -
库存量: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继电器)(只) 22.50万 - - - -
库存量: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连接器及互连一体化产品)(只) 7560.83万 - - - -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光通信器件)库存量(只) - 13.11万 14.00万 10.00万 11.08万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电机)库存量(台) - 10.40万 1.02万 1.19万 1.04万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继电器)库存量(只) - 27.57万 68.61万 73.46万 170.86万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连接器)库存量(只) - 8896.03万 7661.95万 7471.03万 6226.78万

主营构成分析

报告期
报告期

加载中...

营业收入 X

单位(%) 单位(万元)
业务名称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加载中...
注:通常在中报、年报时披露 

主要客户及供应商

您对此栏目的评价: 有用 没用 提建议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1.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6.3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77亿 17.34%
第二名
10.47亿 16.86%
第三名
9.13亿 14.70%
第四名
6.83亿 11.00%
第五名
4.01亿 6.46%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3.7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8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7亿 3.99%
第二名
9848.27万 2.88%
第三名
6386.94万 1.87%
第四名
4310.32万 1.26%
第五名
2938.17万 0.86%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41.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9.3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4.91亿 24.77%
第二名
8.45亿 14.04%
第三名
7.93亿 13.17%
第四名
6.73亿 11.18%
第五名
3.70亿 6.14%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4.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0.90%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37亿 3.61%
第二名
1.08亿 2.85%
第三名
8470.14万 2.22%
第四名
5082.14万 1.33%
第五名
3394.29万 0.89%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34.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8.01%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10.78亿 21.40%
第二名
7.27亿 14.42%
第三名
6.09亿 12.08%
第四名
5.80亿 11.52%
第五名
4.33亿 8.59%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7.3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0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4.30亿 14.17%
第二名
1.02亿 3.35%
第三名
7444.07万 2.45%
第四名
6610.88万 2.18%
第五名
5850.61万 1.92%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26.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2.32%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7.83亿 18.57%
第二名
7.15亿 16.96%
第三名
5.03亿 11.93%
第四名
3.29亿 7.79%
第五名
2.98亿 7.07%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6.3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7.06%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3.39亿 19.80%
第二名
1.50亿 8.77%
第三名
7636.34万 4.46%
第四名
3575.50万 2.09%
第五名
3333.22万 1.94%
前5大客户:共销售了6.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27%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客户名称 销售额(元) 占比
第一名
2.15亿 6.10%
第二名
1.17亿 3.31%
第三名
9580.85万 2.71%
第四名
9536.67万 2.70%
第五名
8665.30万 2.45%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了2.4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28%
  • 第一名
  • 第二名
  • 第三名
  • 第四名
  • 第五名
  • 其他
供应商名称 采购额(元) 占比
第一名
9178.08万 6.81%
第二名
5916.48万 4.39%
第三名
3483.91万 2.58%
第四名
3418.00万 2.53%
第五名
2657.98万 1.97%

董事会经营评述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等产品的研制和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互联一体化解决方案。上述业务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  ㈠ 行业管理体制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订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涉及防务类产品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监管部门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司所属的行业协会是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CECA),CECA是由电子元件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对全行业生产经营活动... 查看全部▼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等产品的研制和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互联一体化解决方案。上述业务属于电子元器件行业。
  ㈠ 行业管理体制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订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涉及防务类产品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业监管部门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司所属的行业协会是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CECA),CECA是由电子元件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对全行业生产经营活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业内企业提供市场指引。
  ㈡ 产业政策
  2015年 5月,国务院提出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将电子元器件列为了重点行业,提出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要求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上述政策为电子元器件企业主动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发起挑战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高端装备制造业及电子元器件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高技术含量、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主要支柱,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领域的重要支撑。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关键产品,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扶持、鼓励这一领域的发展。《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中,都将电子元器件制造业产业作为扶持、鼓励发展的对象。
  ㈢ 行业基本情况
  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与国际市场相比存在差距,新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处于模仿、跟进阶段。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产品类型简单,同质化严重。由于小厂商缺乏核心技术,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市场急需整合。随着竞争格局的不断改变,近年来包括通讯、航空、航天、计算机、汽车等下游行业集中度逐渐提高,下游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物流有更高的要求,急需规模较大,产品稳定的供应商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优势企业将逐渐扩大市场份额,中小型企业市场空间也将同步减少。同时,由于近年来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生产成本逐步增加,只有那些规模较大和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仍可通过较强的议价能力和研发实力保持竞争力。因此,小型电子元器件厂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优势企业规模日益壮大,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集中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高。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规划到 2023年中国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万亿元,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生产大国的地位,充分满足信息技术市场规模需求;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25年国内电子元器件销售规模将达到24,628亿元。
  连接器属于基础元器件,其应用领域包括汽车、计算机及周边设备、通信、工业、防务、家电、医疗和商业设备等。随着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连接器市场需求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因其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且不断扩展,行业周期性特征已逐渐减弱。从连接器终端产品来看,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信与数据通信、计算机及周边产品、工业、运输、航天军工等,这六大领域合计占据连接器市场需求总量的80%以上。其中,汽车、电信与数据通信、航天军工合计占市场总份额超过一半。目前我国连接器发展正处于生产到创造的过渡时期,对高端连接器,特别是汽车、电信与数据通信、航天军工等领域需求巨大,高端连接器市场将快速增长。从连接器各细分市场来看,连接器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球连接器市场主要分布在中国、欧洲、北美、亚太(不含中国和日本)、日本五大区域,这五大区域占据了全球连接器市场90%以上的份额。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全球连接器的生产重心也逐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接器生产基地。
  微特电机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国防军工、计算机、通信、工业、家用电器、医疗和商业设备等,工业的需求将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当经济形势良好时,微特电机的需求将会随之上升;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期时,微特电机的需求将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微特电机作为基础性的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电设备中,其下游需求主要是各类机电设备制造商,包括家用电器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空调暖通设备制造商、空气净化设备制造商、医疗设备制造商以及国防军工设备制造商等厂家,这些机电设备的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目前,各类型微特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现代组装技术 SMT、MPT、MEMS 的快速发展,继电器技术向微型化、薄型化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整机系统向高可靠、高速度、多媒体、网络化、移动化方向发展,要求继电器具有组合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多功能特性来满足性能日益提高的整机系统的要求。
  光收发模块作为光纤接入网的核心器件推动了干线光传输系统向低成本方向发展,使得光网络的配置更加完备合理。通信设备要求的体积越来越小,接口板包含的接口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激光器和探测器分离的光模块已经很难适应现代通信设备的要求,为了适应通信设备对光器件的要求,光模块正向高度集成的小型封装、低成本、低功耗、超高速率、热插拔、智能化方面发展。
  ㈣ 行业发展情况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是我国长期重点支持发展的重点产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到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为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政策、产业政策,电子元器件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体如下:
  连接器:防务领域用连接器需求稳定增长,低成本、短周期依然是主流需求;民用领域在数据中心、半导体、能源安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点;新能源领域以碳中和、碳达峰“双碳”政策为导向,将向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发展,涉及车联网的BTB、HSD、FAKRA高速信号类产品以及CPU Socket连接器应用增加;石油领域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上升、国家能源战略七年行动方案的推进加快,油服企业需求进一步增长。
  微特电机:预计2023年我国微特电机制造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超过4,000亿元,未来几年微特电机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将保持7.5%左右。国内在移动终端触碰电机、无人机电机、汽车电机、机器人电机、基站和数据中心大功率无刷直流风机等高端领域产业化都取得长足发展,但驱动控制芯片和功率模块依然严重依赖进口,高转速、低噪音、节能电机、软件控制市场需求明显。
  继电器:随着新能源汽车、防务领域电动化持续发展,高压直流继电器需求将持续增长;接触器向低功率、体积和负载比更低、耐环境性能更高方向发展,航空、航天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平衡力继电器逐步扩展为大功率继电器系列产品开发,适配防务领域高功率、大电流需求应用;固态继电器向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防务装备技术升级以及供配电发展趋势,270V固体功率控制器产品需求明显,将实现产品市场突破。
  光电模块:云计算、数据中心、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面对架构扁平、大带宽、低延时的需求,正在构建“以光筑底、以算为核”的新一代全光网络;以AR/VR、自动驾驶、智能家居、远程场景交互等为主的新模式快速涌现,面对超高速率、高密度、低功耗等需求,硅光技术、光电共封成为热点需求,全光链路互联解决方案需求快速增长。
  ㈤ 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改示范企业。公司研制生产的高端连接器与线缆组件、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产品,性能指标优良,部分产品属国内独家开发和生产,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2021年公司在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排名第14名;品牌价值位居“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榜机械设备制造类第22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等产品的研制和销售,以及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互联一体化解决方案。当前公司业务正在由单一元器件向互连一体化、驱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目前公司主导产品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通信、商业航天、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轨道交通等高技术领域配套。
  1、连接器是系统或整机电路单元之间电气连接或信号传输必不可少的关键元件。公司研制生产的连接器主要品种为高速传输连接器、液冷连接器、高可靠圆形连接器、绞线式弹性毫微插针连接器、射频连接器、密封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印制电路连接器等;
  2、微特电机研制生产的主要品种为伺服电机、无刷直流电机、直流力矩电机、永磁直流系列电机、复式永磁抽油机电机、中小型民用电机等;
  3、继电器是在接受到规定的控制量(电压、电流、温度、流量等)后在系统或整机电路单元之间执行电路切换的一种自动开关。公司研制生产的继电器主要品种为密封电磁继电器、温度继电器、平衡力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特种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
  4、光通信器件(光有源器件)包括各种激光器、探测器、光收发一体化组件和模块等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防务、光通信、数据中心、视频安防监控、智能电网、物联网、医疗传感等众多领域。
  目前公司已形成“三地一院十二部”的跨地域集团化产业发展格局,在上海、苏州、东莞、泰州、镇江、遵义、深圳等地设有10个子公司,在北京、深圳、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究所,在国内主要城市设有技术市场服务中心。公司研制生产的连接器与线缆组件、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性能指标优良,部分产品属国内独家开发和生产,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高端电子元器件产品订单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公司产品生产采取“以销定产”模式、产品销售采取直销模式,产品主要销售给航天、航空、电子、舰船、兵器等领域的高端客户,军品基本覆盖全部军工装备领域,民品以通讯、石油、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电力、安防配套为主。
  公司属于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国家重点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行业发展空间大,近年来电子元器件国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益于国防装备、通信、商业航天、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行业需求稳定增长。2023年公司较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0,480,376.1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11%。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公司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载人航天、探月、北斗、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配套任务。航天电器凭借技术、品牌、产品、管理等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和光电子行业的核心骨干企业。2021年公司在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排名第14名;品牌价值位居“2022年中国品牌价值榜机械设备制造类第22位”。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深化落实航天电器“把握三个新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经营理念,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持续推进“1+5”战略,聚焦主业,强化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骨干人才队伍建设,公司经营发展态势良好,主要经营指标实现持续增长。
  公司注重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新品研发投入,以机制改革引领科技创新,从追随者到引领者,从“卡脖子”到国产化,在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等方面获得政府部门和市场客户认可,子公司上海研究院获得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5家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重点实施原创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积累,公司在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光电器件等中高端机电组件领域掌握大量核心关键技术,如传输一体化互连、高可靠光电互连、微波组件、先进互连技术、射频连接器及组件、液冷、金属及陶瓷管壳、继电控制与开关、高精度伺服电机、高功率密度电机、高速电机、智能制造装备及技术,在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形成原创技术互连解决方案,公司业务正从单一元器件向互连一体化、驱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2023年公司高质量完成12项国家部委下达的重大科研任务,其中6项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309项(含国际发明专利)、发布4项IEC国际标准。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3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公司深化落实航天电器“把握三个新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经营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围绕“1+5”战略实施,持续强化“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供应链开发”,发挥“四个中心”核心功能作用,依托公司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商业航天、深海业务、新能源、民用通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并取得了市场突破,较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2023年公司圆满完成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型号配套任务,获评“国资委2022年度‘科改’示范标杆企业”,并实施完成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登记。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09,820,336.4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6%;实现利润总额936,556,344.9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54%;实现净利润868,202,504.9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0,480,376.1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11%。
  1.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经济政策、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经营策略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管理层积极研究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和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公司经营策略,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在突出公司治理的同时,强化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市场化薪酬激励机制,充分激发科技创新动能,使公司在商业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业务拓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2.全面贯彻落实航天电器“把握三个新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经营理念
  报告期,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航天电器“把握三个新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经营理念,以“科改行动”为契机,以“提效益、强经营、重创新、促增长、控风险”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持续优化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设立项目两总、重大产业化项目“揭榜挂帅”、引入技术团队、提高创新奖励资金池奖励资金、项目跟投等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公司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2023年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公司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3.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取得新突破、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2023年,公司聚焦国家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速先进技术、前沿技术与低成本制造技术研究,以打造上亿规模的产业和产品市场为目标,倾力培育潜在的新兴业务领域,重点拓展优势产品项目,公司研发的宇航连接器、高速系列连接器、光模块、微波组件、宇航电机、深水密封连接器、液冷连接器及组件等新产品取得市场突破,实现批量订货,在商业航天、数据中心、通讯、人工智能、深水、芯片、新能源等领域得到规模应用,开辟了公司产业发展新赛道。2023年公司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项目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配套取得突破,为航天器互连解决方案增添了浓烈的中国原始创新元素。
  4.优势产业与新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公司已形成“三地一院十二部”的跨地域集团化产业发展格局,长期以来深耕互连互通、驱动控制两大业务主赛道。报告期,公司依托在防务、商业航天、通信、深海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持续做强做大连接器与电缆组件、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优势主业;积极拓展光传输、高速互连、毫米波、光背板、毛纽扣、新能源互连与驱动及机载设备等新业务;培育智能装备与服务等新产业;布局拓展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促进公司优势产业与新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从单一元器件向互连一体化、驱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
  5.强化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报告期,公司围绕新产业新领域、重大产业化项目需求开展能力建设,启动华南产业基地规划报建、江苏奥雷“年产153万只新基建用光模块项目生产厂房”竣工具备使用条件,公司“特种连接器、特种继电器产业化项目”苏州华旃“年产3976.2万只新基建等领域用连接器产业化项目”“贵州林泉微特电机产业化建设项目”“微特电机智能化生产厂房项目”有序推进,支撑公司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6.“四大中心”核心功能作用彰显
  公司持续优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目前设立了四个中心(技术中心、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财务中心),技术中心和营销中心为企业保增长负责,重点是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等;供应链中心和财务中心重点为企业降本增效负责。报告期内“四个中心”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重点工作,积极制定提质、降本增效管理措施,2023年公司全面达成“一利五率”目标,经营质量不断提升、经营发展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7.加强集团化管控、助推子公司产业发展
  公司坚持“管控+自主”“行政+市场”和“五统一”的集团化管理原则,对子公司实施管理,强化业务协同,防范经营风险;通过“一企一策”“项目扶持”助推子公司产业发展;将继电器事业部独立运行、智能制造业务公司化运作,加快相关业务发展。报告期,上述管理举措成效显著,为初创、成长型子公司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市场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提升。
  8.实施完成首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2023年5月,公司顺利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授予登记工作,为研究评估后续中长期激励开展相关事宜积累了经验。
  (1)营业收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09,820,336.41,较上年同期增长3.16%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公司依托技术优势,聚焦大客户及战略合作,以市场化重大项目为抓手,技术与市场融合赋能,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互联整体解决方案,开辟新产业新赛道;同时持续加大新市场、新领域和重点客户拓展资源投入,加强商业航天、光电、高速互连、新能源、微波组件等领域产品应用推广,公司营业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2)营业成本:报告期公司“营业成本”为3,850,868,037.1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2%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公司围绕年度经营目标,制定《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降本增效实施方案》,采取设计优化、工艺降本、采购降本、能耗管控等举措,成本管控的成效明显。
  (3)管理费用:报告期公司“管理费用”为553,888,695.1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6%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公司变动管理费用支出增加、股权激励费用摊销。
  (4)研发费用:报告期公司“研发费用”为698,756,782.1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81%的主要原因:报告期公司聚焦优势专业积极布局新产业,加大重点科研项目传输一体化互连、高速数据传输互连、高可靠光电互连、无线传输、新能源、微波组件、无源光通信、液冷连接器、宇航电机、高速电机、民用电机、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投入,研发费用支出较上年同期增加。
  (5)报告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42,083,395.2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9.18%的主要原因:一是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收回的货款中现金占比高于上年同期;二是报告期公司持续优化供应链物料采购结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效显现。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㈠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量子科技、新材料、信息与通信技术及新工艺技术等学科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元器件微系统化和集成化发展进一步加速。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元器件或微集成元器件系统将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国家信息产业规划鼓励新型机电组件的发展,公司研究开发的项目属于新型机电组件,列入重点支持产品。随着国内经济转型过程中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工业领域网络化、智能化呈快速发展趋势,给电子元器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受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我国出口、消费、投资等方面受到较大冲击,外需市场的不稳定性因素有所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面对实体经济发展困境,政府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新基建、“卡脖子”技术创新等扩大内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对基础元件需求持续增加,而且对技术性能、品质、种类等都提出更高要求,驱动机电基础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元器件国产化、本土化替代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在5G通信、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多项重大工程的拉动下,技术驱动的中高端连接器、微特电机、光模块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未来的市场将更有利于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发展壮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㈡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走向深入,以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前沿领域为牵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资源加速融合,产业格局正面临深刻调整。
  近年来,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国外同行知名企业看好中国市场前景,凭借技术、产品、品牌、营销等优势抢占国内市场,行业竞争加剧。同时国内同行企业也在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和实施,加速业务扩张,部分企业通过纵向并购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生态。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化落实,低成本竞争成为防务领域的必然趋势,具备高质量、低成本、快交付及链路解决能力成为军工配套企业竞争的核心关键要素。
  当前全球电子元器件行业处于稳步上升期,中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下游需求持续向好,5G、数据中心、电动&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国防装备信息化等领域成为新增长点,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细分领域增长。但我国元器件行业中小企业居多,集中度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国内电子元器件企业与国际巨头在市场规模、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材料和工艺研发、标准和专利话语权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公司将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聚焦国家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持续优化创新激励机制,有效开展提质增效工作,在巩固扩大主业优势的同时,加速先进技术、前沿技术与低成本制造技术研究,在新一代通信、商业航天、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低空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布局和实施,拓展新领域新市场,开辟公司产业发展新赛道,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通过优势产业与新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从单一元器件向互连一体化、驱动控制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
  公司主要优势:作为国内高端连接器与互连一体化产品、微特电机与控制组件、继电器和光通信器件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公司在品牌、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市场营销、精益管理、绩效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竞争优势明显,且经营稳健、资产质量较高,注重科技创新、前沿技术和新品研发投入以及新领域新市场拓展,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
  公司目前的困难:公司聚焦主责主业,营业收入、经济效益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来自高端元器件业务收入比例较高,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力度需加强,且主要原材料供应价格、经营成本高位运行。目前商业航天、数据中心、新一代通信、人工智能、光电、新能源等新市场需求增长快速,需要持续加大先进技术、前沿技术与低成本制造技术研究投入,进一步增强上述新业务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㈢公司发展战略
  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公司使命“致力高科技领域,追求卓越,共享成就”,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互连互通、驱动控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1)随着国防装备、智能制造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高端电子元器件升级换代速度加快。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机电组件产品的发展,以提高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及系统集成能力,其中,公司研究开发的新项目均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项目;
  (2)国防装备、电子、通讯、海洋装等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给公司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3)国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为公司带来更多产业配套机会。
  面临的挑战:
  从市场需求情况看,公司高端产品需求稳定增长,民品市场需求不均衡,对公司保持业务持续增长、进一步提质增效带来较大挑战。公司将聚焦主责主业,锚定发展目标,以“市场优先强能力、科技创新增动力、科改行动激活力、产业协同聚合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举措落实,加大技术创新、新领域新市场拓展投入,开辟公司产业发展新赛道,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
  2024年拟开发的重点新产品
  (1) 智能网联产品开发
  (2) 中高压连接器开发
  (3) 背板互联组件开发
  (4) 大功率连接器开发
  (5) 网络设备端连接器开发
  (6) 无刷直流电机开发
  (7) 保偏光纤连接器开发
  ㈣ 2024年经营计划
  1.市场营销
  强化立体营销及“两个开发”深度融合,统筹大营销工作,深化市场资源的协同和整合,依托航天电器市场大平台,拓展产业发展,突出大用户市场拓展力度。围绕重点市场、新兴市场、国际市场,积极拓展高速、光电、传输一体化、毛纽扣集成互连、无源微波组件、高速电机、宇航电机等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加快一体化壳体、芯片微互连、光电微封装、光端机、液冷系统等组件级产品应用拓展,支撑公司2024年经营目标达成。
  2.技术研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储备,围绕军、民、国际市场,强化“两个开发”深度融合,深化技术支撑市场工作,以高可靠、低成本为基本遵循,以工程化、市场化、产业化为最终目标,提供互连互通、驱动控制、智能制造的高质量解决方案。
  3.人力资源
  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新提拔、新调动干部90天转身行动和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集中培训,不断推动领导干部从业务型向经营型转变;健全管理人员聘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全级次管理人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方式管理化率达100%;完善各层级骨干人才选聘标准和绩效评价方法,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发攻坚能力提升;细化新人导师制培养方案,确保试用期、实习期满具备独立上岗要求,加速新人成长成才。
  4.生产及供应链管理
  以满足顾客交付需求为目标,全面贯彻精益生产理念,持续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加强计划管理,推动PMC计划变革并取得实效。聚焦生产瓶颈短板环节,利用内外部资源开展专项能力提升。策划产线管理提升专项,建立产线管理标准模式,提升产线管理能力与水平。积极推进绿色制造,改造淘汰高能耗、低效设备,降低万元产值能耗。
  深入推进供应链中心建设,持续完善运行基础管理体系,系统性推进品类管理,深入供应链“两库”建设,强化“两认证”和“两评价”管理及应用,推进供应商能力提升工程,培育战略核心供应商,持续改进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提升供应链团队职业化能力水平,构建供应链对公司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5.能力建设
  坚持市场和需求牵引、遵循节约原则、聚焦投资效益,重点推动 2021年再融资、专项技改、各项基建项目的实施(启动华南产业园项目一期厂房建设;开展泰州产业园项目〈一期〉论证、建设),支撑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及新兴产业孵化,不断深化集团化条件保障能力建设。
  6.募集资金项目管理
  有序开展再融资项目验收工作,按计划全面完成2021年度再融资项目实施,合规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竣工验收工作。
  ㈤ 发展规划资金来源、使用计划
  为保障2024年度公司经营指标及“十四五”规划任务目标实现,初步测算2024年业务经营所需的资金为62.47亿元。上述资金需求,公司用自有资金和经营收入基本能满足,如存在资金缺口,公司拟通过商业银行借款解决。
  ㈥ 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主导产品连接器、微特电机、继电器和光通信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船舶、通信等领域,上述行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技术领域,目前上述行业对高端电子元器件需求稳定增长,公司主业发展环境未发生变化,但用户深入推进竞争性采购机制,同行企业竞争加剧。同时公司部分产品配套市场,如通讯、消费电子等行业,容易受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需求不均衡,从而可能影响公司相关项目经营收益。
  对策:深入落实航天电器“把握三个新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经营理念,深入研究运用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瞄准科技前沿技术,强化基础研究,抢抓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公司传统优势产业升级,重点孵化商业航天配套产品、毛纽扣连接器及组件、微波器件及组件、民用高速连接器等新产业;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大专项,以市场需求为牵引,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寻求产业发展增量,以打造上亿规模的产业和产品市场为目标,倾力培育潜在的新兴业务领域,重点拓展优势产品项目;通过“高层营销”牵引、“领域+区域”协同,技术与市场融合赋能,为用户提供系统集成互连解决方案,拓展新领域新市场、延伸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持续提升公司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
  2.市场或业务经营风险
  目前,公司高端产品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航天、航空、电子、兵器、船舶、交通、通讯等高技术领域,由于客户订制下单和特殊个性化品质需求等原因,公司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但随着同行企业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公司主业市场竞争加剧,从而形成影响公司盈利水平的风险。
  对策:积极推进“科改示范行动”改革方案,持续优化改进公司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激励模式,激发核心骨干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高端技术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新兴业务领域拓展,通过产业化发展及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精益管理、降本增效、集中采购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质量;加快推进2021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赋能助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功能,按照“高科技、小规模、补短板、加长板、控风险”的原则,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合作等方式拓展产业链、新领域。通过上述措施,公司将能有效抵御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3.管理风险
  随着集团化、跨地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公司先后在上海、苏州、泰州、东莞、深圳等地投资设立了子公司,开展新产业、新业务布局,优化供应链,控制产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但与此同时,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使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趋于复杂,管理难度增大,能否及时根据公司经营规模的发展调整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直接关系公司的运营效率。因此公司面临集团化发展带来经营管理难度加大的风险。
  对策:集团化、专业化发展支撑公司快速发展,面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公司拟定如下应对措施:一是按照“管控+自主”“行政+市场”的集团化管理原则,对子公司战略规划、绩效目标、企业文化、关键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基础平台(信息化、供应链、共性技术)实施统一管控,强化业务协同,防范经营风险;二是通过“一企一策”、“项目扶持”等措施支持子公司加快业务发展、提升经营质量;三是持续完善子公司治理体制,深化落实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子公司经营层薪酬管理办法,激发子公司高管团队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子公司高质量发展;四是坚持“合规经营”理念,定期对子公司开展内部审计、合规经营检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4.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
  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余额相应增加。从应收账款质量看,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95.46%,总体保持稳定,同时公司按相关会计准则规定,对应收账款足额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质量较高;从货款回收情况来看,公司货款回笼正常,符合历年经营规律,并且公司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交易信用记录较好,公司应收账款产生呆坏账的机率较低。当前经济形势复杂,部分客户可能存在由于资金周转、经营暂时困难等原因拖欠公司的货款,由此增加公司产生呆坏账机率。
  对策:为有效规避风险,保障公司资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呆坏账的发生,公司拟定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坚持与信用评级高、注重诚信的客户长期合作,快速满足客户产品和服务需求;二是制定应收账款管控目标,以货款回笼及营业现金比率达成为目标,将回款任务分解至营销片区及负责人,压减应收账款资金占用;三是重点关注长账龄应收账款,细化回款绩效考核指标,对长账龄货款采取法律、经济等方式清收,实施应收账款闭环管理,保障公司资产安全。 收起▲